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摘要】随着高中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
高中化学教师适应新课改、具备新理念、研究新教法就成了当务之急。
而研究性学习是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应用在教学活动中。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新理念;新教法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中。
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一味地以教师为主体,而是应当贯彻实施现在的新教材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和终生学习打基础的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研究性学习是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养成教育为归宿的活动课程。
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看,它具有以下优点:(1)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化学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解决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利于转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
当前化学教学中接受性学习方式普遍存在,难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使单一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使研究性学习成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一种常规学习方式。
(3)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发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学生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都具有无限的学习潜能。
研究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题,自主独立进行研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因此,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提供了适宜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二、化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一)实验探索型该模式是从实验入手,通过师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实验,从直观具体的实验现象着手,利用学生动眼观察、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等活动,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使学生的学习习积极性得到激发,学生的思维得到整体开发,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1. 问题导向的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
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化学实验现象,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得出结论。
通过问题导向的学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验,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创新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立一些创新性的实验项目或者化学探究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向,进行独立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3. 实践探究的学习活动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科学项目设计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观测、分析、总结,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实验技能,而且可以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实践探究的学习活动也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性学习能够深入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和探究项目,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到知识的乐趣和探索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探究的学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亲自动手进行操作、观察和分析,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研究能力,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和实验探究,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一、“活的知识,适用的实验,虚拟的研究活动”——化学学习的本质规律“教育工具论”、“功利论”、“塑造培养论”曾经长期困扰着人们,使人们强化了教育的应试环节,却无从在知识、应用、创新上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来实施素质教育。
化学本身具有知识的实用性,实验的探索性,学生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创新性,为什么要提出提化学教学在知识维度的“活”、在实验维度的“动”、在模拟研究的“玩”这三个维度,理论上说,教学不是直接的解决生产问题,不是直接的解决科研问题,我们不迷信化学教学的知识本身。
因此,化学研究性学习的逻辑起点不仅是学习方法问题、社会应用问题、研究创新的问题,更主要的是从教育的哲学高度去解放人、发展人、创造人。
教育的逻辑起点是人与其活动环境、方式、结果的关系,而不是知识本身。
近年来,化学教学忽视了化学工业的发展,我们的教学误区是人在不体验到这种关系的时候也可以进行知识灌输,因而迷信知识本身便有改变人类环境、活动方式和结果的作用。
马克思提出人的教育前提是“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
……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变成自己意志和意识的对象”。
1.人之所以为人,不在于人是物种的人,而在于人会学会做人。
事实上,一切人类环境、知识、活动都不是可以被动的接受的。
人是通过自己的生存、活动去“学会”表现自己的形象、素质、创造力。
这种学会包括目标定位、实验模拟、生产实践等人的“虚拟活动”。
这个虚拟是人与人之间的主动交流的结果,人类不仅创造了科学,还创造了人类社会本身。
这样,知识、能力、素质的本质就是人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创造者。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一切社会知识、科学能力、人文素质的教育,“不是因为社会的需求才产生了教育,教育产生于生物的生存意识”。
2.化学染料的发展就说明了这一点。
人类为了从大自然中取得颜料来将衣服染出各种颜色,最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知道用赤铁矿粉将粗麻布染成红色。
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彩绘印花丝绸织品上面有鲜艳的红色花印,那是用珠砂(硫化汞Hgs)描绘的,另外还有用碳黑、云母(白色)、铅粉(氧化铅)的颜料。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摘要】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为了改革课堂教学的弊端。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既提高了实践体验能力,又增强了创新意识,同时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化学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多样的,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加倍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特点实施教学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一课堂内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化学课堂研究,内容在课本,研究在课堂,教师要深入研究化学教材、研究学生,才有利于开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课堂研究。
研究形式如下。
1.设计开放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化学课堂教学要把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基本目标来完成,而利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探索。
激发的关键在于设置一种开放性问题情境,将常见的知识和常规问题设计成一种具有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同时获得思考乐趣。
提问是化学教学中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简便易行、适用广泛的手段。
比如,在进行“盐类水解”学习时用ph试纸分别测nacl、naac、nh4cl三种盐的ph值,通过实验现象提出盐为什么显酸性、碱性、中性呢,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浓度间是什么关系呢,它们又来源于哪里呢。
对此学生充满疑惑,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再结合水的电离知识经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会明白盐类水解的实质。
而在复习深入时用ph试纸分别测nahso4、nahco3、nahso3三种盐溶液的ph值。
通过实验现象,教师又可提问为什么有些酸式盐溶液显碱性呢,指导学生从水解和电离两方面考虑,通过讨论分析,最后解决问题。
2.利用实验诱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从直觉思维开始,通过各种直观现象刺激学生的神经,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要看“热闹”,更要看“门道”。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浅议作者:戈长征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第05期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独立自主研究的一种学习模式。
它是针对我们以前常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而言的,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打破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习惯,使学生成为认识领悟的主体,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加合理,促进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提高。
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广泛性。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可以应用在所有的学科知识领域中。
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是以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置的教学模式,所以它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探究性和综合性。
研究性学习要有相关学科的知识作基础,对所学知识进行专题研究,并得出正确结论,最终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
由此可见,这一新的学习方式十分值得我们去推广和使用。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改的必然产物。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的教学地位不断提高,所以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思维能力,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习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得失并从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能够贯穿于所有学科的教学活动和渗透在每一个学习过程当中。
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认可,它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研究和探索的空间,促使课堂教学得以优化,能够让学生通过探索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可以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和判断,从而增进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开展研究性学习,也是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是一项长期庞大系统工程,我们必须提高认识。
消除开展研究性学习难,开展研究性学习会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甚至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错误想法,方可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加以实施。
谈谈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科学教育不仅局限于科学知识的传播与灌输,更重要的是让高中学生了解科学演变发展的历史过程,把握科学精神的时代内涵,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启迪学生的科学创造性。
研究性学习正是体现上述思想和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研究专题,通过亲身实践去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而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
一定的生活情境、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和问题解决的过程是研究性学习的三大要素。
研究性学习最重要、最突出的属性是研究性、探索性。
此外,还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创造性等。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在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的基础上,着重在专题性与综合性的研究或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以及实现知识迁移能力和相应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在学生观上强调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建构性。
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个体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思维,是衡量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
研究性学习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去寻找学习课题,强调学生通过主体性学习活动获得体验,注重思维的开发,注重学生认知的过程而不是行为产品或结果。
教育改革中,苦于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老师、学生及家长疲于奔命,教育完全变成了应试,学生也变成了机器,越来越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一切是完全有悖于课改的理念和精神的。
研究性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充分挖掘学习个体的内在潜力,从身边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环境中发现问题、选取专题,以自主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应体现开放性、实践性、问题性等特点。
第21卷第1期新乡教育学院学报V 01.21.N o .1J oI 】l t N A I .0F 冀I N X l A N G ED U C A T l 0N C .C 旺JJ Ⅻ2008年3月M A R .2008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卢永霞(新乡县第一中学,河南新乡453731)摘要:文章从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及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研究性学习;学习方式;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G 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25(2008)01_0127_02作者简介:卢永霞(1966一),女,河南新乡人,中学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中学化学教学。
一、研究性学习的价值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运用研究性学习重构整个课程体系成为世界课程改革的潮流。
研究性学习是人类进入高度文明、高度综合、高度信息化社会后逐渐形成的一种现代的学习观,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有人称之为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满足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欲望,研究性学习与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相适应,因而受到社会各界极大的关注。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研究性学习这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在21世纪将贯穿于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为了适应今后在中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高中化学教学应注重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教育探索112作者简介:张东升(1966— ),男,汉族,陕西榆林人。
主要研究方向:高中化学教学。
据现有数据探究分析,如今高中阶段的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注意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掌握主要的操作手法和实验原理,还需要对学生探究分析能力进行着重培养。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于化学公式以及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学习,更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学生后继的化学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一、创造有趣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对实验的探究兴趣高中阶段化学学科最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就数化学实验教学,这个阶段的学生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教师可以此为基础,创设出新奇有趣的化学实验。
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化学实验的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化学实验原理以及公式的理解和学习,充分地学生对于化学实验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促进他们能够自主积极地去学习化学知识。
但是,在实验课堂的实际进行中,难免会出现操作的实验过程产生的实验结果,同教材中描述以及自己预期效果不相吻合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及分析其中缘由。
例如,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必修一课程《从实验学化学》的课堂教学时,将会引导学生操作一个“粗盐的提纯和验纯、蒸馏和萃取”的化学实验,此实验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操作实验用具将食盐进行溶解、过滤以及蒸发。
其中将食盐过滤的实验需要学生在完成“食盐溶解”的步骤后,将溶解后的液体沿着玻璃棒倒入特殊过滤器中,其中所需要过滤的溶液不能超过滤纸边缘处,并且在一次过滤后若是溶液依旧浑浊,那么需要再次进行过滤操作。
教师在仔细讲解完实验步骤之后,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
大部分的学生实际操作之后得出的结果都与描述相符,但是依然会存在个别学生的实验成果与预期结果有所不同。
此时,教师可以安排实验结果有所差错的学生再次将实验再进行一遍,并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让其他学生进行围观。
实验结束之后教师提问围观的学生是否发现异样,再将收集来的反馈总结得出: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在于实验进行的步骤存在差异性,所以导致实验结果也大不相同。
通过这样的设计ꎬ就能充分调动学生ꎬ让其在生活化学习氛围中积极探究ꎬ主动思考ꎬ在不断深入中提高认知能力ꎬ以此促进探究思维培养.在这一过程中ꎬ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ꎬ给其提供充足的交流㊁探究空间ꎬ在循序渐进中提升综合素养.㊀㊀三㊁创新实验ꎬ提升探究素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ꎬ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ꎬ不仅是教学的重要组成ꎬ更是拉近学科与学生距离的桥梁.基于这一点ꎬ在教学中就可融入生活化素材或者元素ꎬ以此激发学生ꎬ让其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学科感悟ꎬ提升能力.在设计实验时ꎬ可结合教材展开ꎬ在原有基础上创新设计ꎬ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ꎬ借助生活化气息缓解高中生学习压力ꎬ让其在玩中学㊁学中玩ꎻ另一方面积极落实实验教学ꎬ有效提升课堂效率ꎬ让目标落到实处.在教学铁元素时ꎬ就可这样设计:先拿出一个榨汁机ꎬ将一个青绿色的苹果榨成果汁ꎬ这时苹果汁是青绿色的.之后ꎬ可将苹果汁倒在烧杯中静置ꎬ大概10min的时间.这时ꎬ学生可以清楚观察到原本呈浅绿色的果汁变成了黄色.最后ꎬ在变色的果汁中加入几片维生素Cꎬ并轻轻搅拌ꎬ这时果汁就由原来的黄色慢慢变回浅绿色.对此ꎬ就可提问引导: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先让学生结合实验独立思考ꎬ之后在小组交流ꎬ最后在班级讨论ꎬ得出结论:苹果汁由浅绿色变成黄色是因为苹果汁中的二价铁离子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ꎬ之后又因为维C从三价铁离子变成二价铁离子.这样一来ꎬ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要点的理解ꎬ还让其在实验探索中充分体会认知趣味ꎬ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能力提升ꎬ进而发展素养.在这一过程中ꎬ要充分调动学生ꎬ促进思维发散㊁碰撞ꎬ在实践操作中培养能力.总之ꎬ生活化课堂的构建是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探究ꎬ不仅能激发学生ꎬ还能调动学生ꎬ让其在逐步深入中加强能力培养.在这一过程中ꎬ要尝试放手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ꎬ将生活当成学习化学知识的有效课堂ꎬ以此培养其学科兴趣和综合能力.㊀㊀参考文献:[1]吕鑫.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途径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ꎬ2017(15):84.[2]王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途径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ꎬ2015(26):90.[责任编辑:季春阳]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汪佑田(安徽省广德中学㊀242200)摘㊀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展开ꎬ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现实教学的需要.本文希望通过研究性学习方法的介绍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ꎬ养成科学的价值观ꎬ形成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将从在高中化学展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出发ꎬ介绍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几张教学方法ꎬ希望对高中化学的教学提供一些可行性参考.关键词:研究性学习ꎻ学习方法ꎻ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19)12-0090-02收稿日期:2019-01-25作者简介:汪佑田(1979.4-)ꎬ男ꎬ安徽省南陵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㊀㊀一㊁高中化学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1.帮助建立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ꎬ使课堂更开放ꎬ由原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到开放的教学情境中.这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符合时代发展的思想观念.2.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素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要着眼于学生本身的发展.而研究性学习通过创设情境ꎬ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ꎬ解决问题ꎬ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会稳步提升.例如ꎬ可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实践能力ꎬ利用多媒体信息形成信息思维ꎬ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ꎬ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心等等.高中生通过十多年的学习ꎬ本身已经有足够的知识储备ꎬ但如果一直不能使学生将不同知识融合在一起ꎬ则知识可能被忘记ꎬ不能使知识得到实际应用.而研究性学习能够解决这一问题.093.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基础上ꎬ还具有根据学生需要ꎬ对学生的课堂进行针对性指导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ꎬ课题往往是多学科交叉ꎬ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会有很大的考验ꎬ在此情景下ꎬ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而提高自身水平ꎬ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ꎬ在研究性学习时ꎬ教师的形象和传统的教学不同ꎬ教师只是课堂的指导者ꎬ不再具有过往特别威严的形象.教师需要和学生一起探讨ꎬ协助学生完成相关课题ꎬ师生地位相对平等.这样的师生关系也来自于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导的ꎬ教师很大程度上需理清学生的思路ꎬ辅助学生学习.4.有利于促进学校㊁家庭与社会教育的协作配合学校㊁家庭与社会教育的统一协调是当今教育的一个趋势ꎬ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研究性学习是通往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ꎬ它要求学习ꎬ家庭与社会共同参与到学生的教育当中去ꎬ利用各种资源ꎬ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有三者融合在一起ꎬ协作配合ꎬ才能确保研究性学习的健康发展ꎬ才可以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㊀㊀二㊁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㊀㊀1. 问题探究 的教学法通过解决问题去达到教学目的是目前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ꎬ利用问题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是教学的主线ꎬ经常通过 创设问题情境-寻找科学支撑-探究问题方法-获得结论 的问题探究法去完成教学任务.例如ꎬ在对 原电池工作原理 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ꎬ就可以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先给出Zn和Gu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ꎬ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ꎬ知道这个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也是置换反应.作为一种化学反应ꎬ肯定会有能量的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实验表明ꎬ单独的把Zn或者Gu放入到GuSO4溶液中ꎬ检流计的指针不会发生摆动ꎬ这表明溶液中没有电流通过ꎬ但当把Zn与Gu连接之后指针会发生明显的变化ꎬ证明溶液中有电流产生.实验表明ꎬ这这个实验中化学能转化为了电能.通过实验引出原电池这一化学概念.下面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介绍:创设问题情境:在Zn和GuSO4反应时ꎬ化学能转化为了电能.那么原电池是如何构成的呢?其条件又是怎样的呢?科学支撑:化学反应的条件如Zn片㊁Gu片等ꎬ还有检流计与导线ꎬGuSO4溶液等ꎬ表明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Zn片㊁Gu片连接到一起后才会产生电流.探究问题方法:Zn片㊁Gu片连接到一起后ꎬ在硫酸铜溶液中才会产生电流ꎬ检流计指针偏转.结论:在电解质溶液中有两个活性不同的电极ꎬ并且形成了闭合回路ꎬ在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下构成原电池.问题探究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去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ꎬ化被动为主动ꎬ是一种非常适合课堂教学的研究性学习方法.2.采用 发现学习法 进行教学发现学习法 是指在学习新知识时ꎬ学生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去学习的方法.在高中化学中ꎬ表现为当学生在学习时发现一些和教材内容不相符的结果或实验现象时ꎬ学生自己策划方案进行分析ꎬ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然后通过不断的改进ꎬ得出结论.这种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各种概念和一般性原理.例如ꎬ在 原电池工作原理 这一内容的教学中ꎬ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实验ꎬ利用学习发现法进行学习.将上述实验中的硫酸铜溶液换为稀硫酸溶液ꎬ检流计变为小灯泡.在实验时会发现ꎬ铜片和锌片开始放入稀硫酸时ꎬ小灯泡发出明亮的光ꎬ然后立刻变暗ꎬ直至熄灭.与此同时ꎬ在锌片表面有很多气泡出现ꎬ而铜片上基本没有气泡.对于上述现象ꎬ许多学生可能感到困惑迷茫ꎬ实验现象与预期不同ꎬ因此教师需引导学生加以分析与检验.经过同学们分析ꎬ可能有以下原因:1.Cu片和Zn片纯度不同ꎻ2.Cu片和Zn片表面积不同或粗糙程度不一样ꎻ3.电解质溶液有影响ꎻ4.温度等.依照学生讨论的结果ꎬ对实验进行改进ꎬ让学生自己探究出最佳的结果.3.开放实践的教学法研究性学习也可以包括开放式的学习.在学生学习时ꎬ可能许多问题要生活息息相关ꎬ因此学生获取的资源不但要从课堂上获得ꎬ同时也需要其他途径去得到ꎬ所以研究性学习必然是开放性的.在时间㊁地点㊁内容以及其它各个方面ꎬ都应该是包容的ꎬ多元的ꎬ全面的.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ꎬ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亲自发现问题ꎬ解决问题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水平.例如ꎬ在对 铁的性质 这一节内容进行教学时ꎬ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家里完成铁钉生锈的探究性实验.这个实验要求学生探究铁钉在油㊁潮湿的空气与干燥的空气三种不同条件下其生锈的情况.这个实验所需时间周期长ꎬ所以让学生在家完成是非常符合实际情况的ꎬ操作相对简单ꎬ也能增强学生动手能力.通过这一简单实验的探究ꎬ学生很容易能够得出铁易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这极大的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压力ꎬ提高了教学效率ꎬ同时也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化学的热情.㊀㊀参考文献:[1]孙李.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ꎬ2017(36):56.[2]程艳.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ꎬ2017(8):8.[责任编辑:季春阳]19。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高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是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之一。
学生通过学习化学知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技能。
而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实验设计在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中,实验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课题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和方法,设计自己的研究方案。
例如,可以设计探究酸碱中和反应速率的实验,通过改变浓度、温度、压力等条件,研究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通过实验设计,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科学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文献调研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学生还可以进行相关文献调研,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
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查阅相关的论文、期刊和专著,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通过文献调研,学生可以了解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方法,开阔自己的学术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三、实验数据处理在完成实验后,学生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和结论。
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和数据处理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图表分析和统计比较,找出规律性和趋势性。
通过实验数据处理,学生可以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科学的分析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四、报告撰写最后,学生需要撰写研究性学习的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报告要求清晰明了,结构合理,数据准确可靠,论据充分有力。
学生可以借鉴学术报告的写作格式和要求,对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进行系统总结和展示,培养站在学术的高度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学习活动,需要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
学生通过实验设计、文献调研、实验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等环节,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篇一:高中化学教学研究性学习实验报告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具体任务是:一是围绕学校学生学习生活,二是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课题,工、具体实施的步骤等制定研究方案。
(3) 以班为单位进行开题报告,选聘指导教师,高一年级82个化学课题,化学子课题组对课题进行归类和整理。
(4) 整合各方面力量,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确定课题后,我们整合各方面力量指导学生开展研究集中活动和分散步活动相结合,重点从两个方面让学生实践、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对课题研究进行陈述并展示所取得的效果,评估内容。
6实施过程:一、背景说明:目前生活中有很多物质的制作都添加了有害化学物质二氧化硫,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对此,我们便对这些问题开始了进一步的调查!竹筷一般製成后,并不会再做任何处理,而是有「发霉」时,才会使用二氧化硫燻蒸漂白,而不是使用「漂白剂」。
值得注意的是,过程中不管原料有没有发霉,都没有「消毒」的手续。
在工业污染之下,连雨水都有致癌物质,所谓的「致癌物质」可说到处都是,而小吃店因洗不乾净的筷子,而传染B型肝炎,这个危机就在眼前,孰轻孰重,就只有靠自己来衡量。
卫生筷的製造过程中,主要的「漂白」物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诱发气喘但不会增加罹患率,简单的说,本来患有气喘病的患者,由二氧化硫有可能引发气喘,但是没有气喘病的正常人,不会因为二氧化硫而罹患气喘病。
同时在卫生筷的残存的量也非常稀少,以二氧化硫燻蒸竹筷,竹筷还要夹取食物,本来含量已经相当稀少,又透过层层间隔,换言之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危害,另外,二氧化硫本来就是合法的食物添加物,有些食物中也含有二氧化硫的成分。
而食物含有二氧化硫则是危害人体健康的最大威胁!二、步骤:(1)提出问题二氧化硫对身体的某些器官会造成伤害,可能导致致癌!(2)描述问题目前,很多食品商家为了自己的食品受大众的欢迎,所以为了让自己的食品美观,不顾大众的健康而就添加了漂白剂二氧化硫,不法商贩造假制假花样繁多,用二氧化硫熏蒸食品就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和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研究性学习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学习方法的改变,而是关系到我们民族科学素质提高的大问题。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搞好基础教育的需要,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是建设现代化国家宏伟基业的需要。
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全力以赴,开展好研究性学习工作。
其实,研究性学习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每天都在有意无意地在做着研究性学习工作。
比如:我们班的同学进行培养胆矾晶体实验,他们经过找数据、列仪器、制溶液、选晶种的活动,一天几遍地观察晶体生成情况,精心操作,终于得到了标准的平行六面体晶体。
作为化学教师我及时指导,提供仪器药品,让他们科学操作、大胆实验,使他们在实验成功的喜悦中大大激发了进一步研究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不久,同学们又主动提出做na2o2与水反应后溶液中化学成分分析实验,并顺利完成。
虽然这只是定性地完成化学反应,但毕竟是他自己提出并在第一次实验后提出的实验要求,是今后不断探索的良好开端。
我觉得,学生完成一两次实验很简单,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主动实验,并在实践活动中找到了研究问题的乐趣,找到了自信,激发学生不断探索,不断提出新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在后来的学习中同学们通过学习no分子对人体的影响,进行了no分子对植物体影响的
调查,经过查资料、访问专家学者、实践操作、记录、总结的过程,写出了完整的调查报告。
已经具备了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们大胆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科学实验,得出正确结论。
因此,学生在学习化学课中不断地提出了很多问题。
如:硝酸与铜反应只生成no的最大浓度是多少?怎样才能制出n2o?n2o助燃吗?怎样验证?为什么nan02会致癌?白磷为什么会有毒?有感于患者输液时看护之苦,他们想设计自动止液,自动退针的装置。
可以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有数不清的问题在激励他们,都需要我们的支持和鼓励。
没有任何理由去制止、扼杀、伤害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因此,为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我在完成教学进度的基础上,适当地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为学生提供研究的空间,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为学生提供研究的空间,尽一切为学生提供研究的便利的条件,促使学生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学习成绩。
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他们提出的研究性课题也不一样。
对此,我们要一视同仁,都要满腔热忱地帮助,不要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为理由剥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权利。
要让学生都增强自信、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在知识上、心理上能够健康地成长。
研究性学习与我们正常的教学是
相辅相成的,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我们的教学成绩不断提高,近几年,我所教的班级在研究性学习气氛中,化学科成绩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我们要不断地扩大研究性学习的领域,从校内走向校外,从课堂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实践,从现在走向未来领域。
通过研究性学习,为国家培养未来的创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