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龋齿状况调查-(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5
开封县2~6岁儿童龋齿调查分析近年来,儿童龋齿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尤其是2~6岁儿童,他们的口腔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成长。
作为家长、教育者和社会各界,我们需要关注并解决儿童龋齿问题,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健康、更快乐的成长环境。
一、调查方法我们在开封县多个幼儿园和托儿所进行了调查,共有300名2~6岁儿童参与了本次调查。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问卷了解儿童和家长的口腔护理习惯以及饮食习惯,通过口腔检查了解儿童的龋齿情况。
二、调查结果1. 儿童口腔护理习惯调查结果显示,开封县2~6岁儿童的口腔护理习惯普遍较差。
只有不到30%的儿童每天都刷牙,约40%的儿童只在早晚刷牙,还有将近30%的儿童每天都不刷牙。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儿童口腔护理缺乏关注,导致儿童自身注意力不集中,导致龋齿问题日益严重。
2. 儿童饮食习惯关于儿童的饮食习惯,调查结果显示,开封县2~6岁儿童的饮食习惯普遍不健康。
超过60%的儿童每天都会食用甜食、零食,而每周至少有一次食用碳酸饮料、果汁等含糖饮料的占到80%以上。
这种饮食习惯严重加剧了儿童龋齿的发生率。
3. 儿童龋齿情况口腔检查结果显示,开封县2~6岁儿童中,有超过50%的儿童出现了龋齿问题,其中有约20%的儿童的龋齿情况较为严重,需要进行治疗。
这一数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现实问题,儿童龋齿问题的严重程度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三、分析与建议1. 儿童口腔护理意识不足儿童的口腔护理习惯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口腔健康状况,目前开封县2~6岁儿童大多缺乏正确的口腔护理意识,对自身口腔卫生不够重视。
需要在家庭和学校中加强口腔卫生教育,培养儿童正确的口腔护理习惯。
2. 儿童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儿童的饮食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口腔健康,目前开封县2~6岁儿童的饮食习惯普遍不健康,过多的甜食和含糖饮料已成为儿童龋齿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需要引导家长和学校共同合作,控制儿童的甜食摄入,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关于⼩学⽣蛀⽛的调查报告(杨加)2012学年数学⼩课题评⽐⼩课题名称:健康⾝体从“齿”开始——关于⼩学⽣蛀⽛的调查报告单位:温州市实验⼩学六(6)班申报⼈:杨加指导师:陈东辉健康⾝体从“齿”开始——关于⼩学⽣蛀⽛的调查报告⼀、调查背景:⾝体上有⼀个地⽅有32个⼩精灵,它们⼜⽩⼜亮,这就是——⽛齿。
⽛齿对我们有着⾮常⼤的重要性,若是没了⽛齿,说话会⼝吃不清、吃不了好吃的东西、还会变得奇丑⽆⽐……由于如今⼈们的⽣活⽔平越来越⾼,⼩学⽣患有蛀⽛的⼈数也越来越多。
根据第三次全国⼝腔流动调查结果,我国5岁⼉童乳⽛龋病的患病率为66%,其中97%未经治疗;12岁⼉童恒⽛龋病率为28.9%,89%未经治疗。
这些数据说明,孩⼦的蛀⽛现状不容乐观。
⼩学⽣如何从⼩认识⼝腔卫⽣保健的重要性,懂得龋齿对健康的严重危害,培养良好的卫⽣习惯, 学会预防蛀⽛,成为我们最关⼼的话题。
⼆、调查⽬的:1.通过查阅书籍、上⽹搜索等途径获得有关蛀⽛的原因及保护⽛齿的知识。
2.通过制定调查问卷、分析数据,较全⾯地了解学⽣蛀⽛的具体情况及费⽤⽀出。
3.通过倡议书宣传蛀⽛的危害性和保护⽛齿的重要性。
4.学会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资料,提⾼⾃⾝的交往与合作能⼒,提⾼⾃⾝的社会实践能⼒。
三、调查⽅式1.问卷调查:对学校⼆到五年级进⾏问卷调查(各段随机选⼀个班)发放了183份调查问卷。
2.实地了解:⾛访⼉童⼝腔医院,了解医院治疗蛀⽛的⼤概费⽤。
3.现场采访:采访徐悦媛同学,倾听⽛痛的经历。
四、调查时间:2012年11⽉20⽇——2012年12⽉7⽇五、组织实施六、调查过程及结果分析(⼀)收集信息,获取有关资料。
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材料,例如:电视、报纸、因特⽹、图书馆查找资料、向别⼈请教获取有关“蛀⽛和护⽛”的相关材料。
在⽼师的指导下,把有关材料有机的结合在⼀起,设计好问卷调查表进⾏调查。
(⼆)对学校⼆到五年级进⾏问卷调查(各段随机选⼀个班)。
(三)问卷调查统计及其分析——分数的应⽤本次调查问卷⼀⼈⼀份,向学校的⼆——五年级各选⼀个班进⾏随机发卷,共发放183份,发放了183份调查问卷,收回率100%。
开封县2~6岁儿童龋齿调查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注重儿童口腔健康问题。
近年来,我国2~6岁儿童的龋齿问题却呈现出不容忽视的趋势。
据调查,开封县2~6岁儿童的龋齿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了当前口腔健康领域的一大难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一项关于开封县2~6岁儿童龋齿的调查,并进行了相关数据分析,旨在深入了解龋齿发病的原因,探讨相应的防治对策,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一、调查方法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开封县各个幼儿园的2~6岁儿童进行抽样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儿童的龋齿发病情况、食物摄入习惯、口腔卫生习惯、家庭环境等情况。
我们共计收集了1000份有效问卷,并进行了数据整理和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1. 龋齿发病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开封县2~6岁儿童的龋齿发病率高达60%,其中6岁龋齿发病率最高,达到了70%。
这意味着,龋齿问题在开封县的儿童群体中普遍存在,成为了当地口腔健康的一大顽疾。
2. 饮食习惯调查发现,开封县儿童的饮食习惯是导致龋齿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部分儿童喜好吃甜食、零食和饮料,这些食物中的高糖分和酸性物质容易导致牙齿脱矿,从而诱发龋齿。
部分家长存在给儿童使用含糖果汁或含糖奶瓶的不良喂养行为,也是导致儿童龋齿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口腔卫生习惯调查发现,开封县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普遍较差。
大部分儿童缺乏正确的刷牙指导和监督,导致口腔清洁不彻底,牙结石积聚,从而加剧了龋齿的发病。
部分儿童存在舌头和口腔内侧清洁不彻底、不勤换牙刷等不良卫生习惯,也是导致龋齿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4. 家庭环境调查还发现,开封县部分家庭对儿童口腔健康问题关注度不高,对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这也是导致儿童龋齿问题突出的原因之一。
三、对策建议1. 提倡健康饮食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家长为儿童提供健康、均衡的饮食,减少高糖分、高酸性物质的食物摄入;引导儿童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适量进食甜食、零食和饮料的习惯。
龋齿调查报告龋齿调查报告近年来,龋齿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给人们的口腔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龋齿的现状和原因,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查结果,并提出一些解决龋齿问题的建议。
一、龋齿的普遍程度调查结果显示,龋齿问题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都有普遍存在。
尤其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中,龋齿的发病率较高。
这主要得益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摄入高糖饮食和缺乏口腔卫生习惯的情况日益严重。
二、龋齿的原因分析1. 饮食习惯:现代人口腔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饮食习惯的改变。
高糖饮食、碳酸饮料和垃圾食品的普及,给龋齿的发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这些食物中的糖分会转化为酸性物质,侵蚀牙齿表面,从而导致龋齿的产生。
2. 口腔卫生习惯: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也是龋齿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人没有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或者刷牙不彻底,导致口腔中的细菌滋生,进而破坏牙齿的健康。
此外,很多人在饭后不漱口,也容易形成龋齿。
3. 生活压力: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这也对口腔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下的人,容易出现口腔干燥、酸碱失衡等问题,从而增加了龋齿的风险。
三、龋齿的危害和影响龋齿不仅仅是一种口腔健康问题,它还会对人们的整体健康产生影响。
首先,龋齿会导致牙齿疼痛、蛀牙和牙齿松动等问题,严重影响咀嚼功能和口腔美观。
其次,龋齿还可能引发牙周炎、牙髓炎等疾病,甚至会对全身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四、解决龋齿问题的建议为了解决龋齿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刷牙两次,每次至少两分钟,使用牙线和牙线棒清洁牙齿间隙,定期使用牙间刷清理牙齿表面。
此外,饭后漱口也是保持口腔健康的重要环节。
2. 控制饮食:减少高糖食物和碳酸饮料的摄入,多食用蔬菜水果和富含钙质的食物,有助于保护牙齿健康。
3. 定期口腔检查:定期到口腔医生处进行口腔检查和洗牙,及时发现和处理龋齿问题,预防疾病的发生。
4. 健康生活方式:适当减轻生活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作息规律,有助于维护口腔健康。
开封县2~6岁儿童龋齿调查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也日益增加。
而龋齿是儿童口腔健康的常见问题之一,其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为了解开封县2~6岁儿童龋齿的情况,我们对该地区儿童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开封县2~6岁儿童的家长发送问卷,收集家长对儿童龋齿情况的了解和看法。
2.口腔检查:随机选择开封县几所幼儿园,对2~6岁儿童进行口腔检查,统计龋齿患病率和龋齿严重程度。
二、调查结果: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开封县2~6岁儿童中有超过60%的儿童有过龋齿的经历,其中80%的家长表示龋齿对儿童的饮食和生活造成了影响,40%的家长表示龋齿对儿童的心理和情绪产生了负面影响。
2.口腔检查结果显示,开封县2~6岁儿童中有超过50%的儿童患有龋齿,其中20%的儿童的龋齿已经到了需要治疗的严重程度。
三、调查分析:1. 孩子们的饮食结构: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超过80%的家长表示他们的孩子有过多食甜食的习惯,而这也是导致龋齿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儿童过多食用含糖食品,容易刺激口腔中的细菌产生酸性代谢物,从而腐蚀牙釉质,促进龋齿的发生。
2. 家长的口腔健康意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家长对儿童的口腔健康并不够重视,只有少数家长对孩子的口腔卫生有意识的进行管理和培养。
这也导致了儿童的龋齿发病率居高不下。
3. 接受口腔保健教育的情况:口腔保健教育的普及程度不够也是造成儿童龋齿普遍的原因之一。
缺乏相应的健康教育,导致家长和孩子不了解龋齿的危害和预防措施,从而忽视了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四、调查建议:1. 加强口腔健康教育:针对开封县2~6岁儿童的口腔健康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着力提高家长和孩子的口腔健康意识,普及龋齿的危害和预防知识,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2. 降低甜食摄入量:家长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要合理控制孩子的甜食摄入量,减少孩子对含糖食品的依赖,从源头上预防龋齿的发生。
3-6岁龋齿结案报告龋齿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的一种慢性口腔疾病,在2014年六一体检期间,对本镇1412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龋齿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讨论。
1,调查对象:本镇所有镇级幼儿园及村级幼儿园的3-6岁学龄前儿童,共调查男生728人,女生684人,3岁组345人,4岁组433人,5岁组381人,6岁组253人。
2,调查结果:女生组患龋率最高的是第二乳磨牙,其次是乳中切牙,再次是第二乳磨牙,且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增高,患龋率最低的是乳尖牙。
在同样的口腔卫生保健条件下,患龋率相差43个百分点,可见食物残渣在牙齿上的停留,已及食物与牙齿接触的频率与患龋率密切相关。
3,讨论(一)随着生活水平及饮食结构变化,儿童患龋高发,各年龄组有显著差异,随年龄增加患病率上升。
提高人们对口腔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对家长及儿童进行健康教育,积极预防龋齿,已成当务之急。
(二)中切牙及第. c乳磨牙患龋率最高,这与食物在牙齿上停留时间或多次接触有关,饭后漱口,及时清除进食后停留在牙齿上的残渣变得极其重要,早晚刷牙,保持牙齿清洁!(三)合理膳食是口腔卫生保证,多进食一些有适当硬度和粗糙的食物,可以增;加口腔的自洁作用,增加牙齿的抗龋能力,保证膳食有足够的蛋白质,钙,锌,维生素,等,对牙齿的发育极其重要,适当控制甜食和精制的碳水化合物。
(四)乳牙和恒牙的替換是根据一定年龄,一个陆续依次脱换的过程,直到12岁左右换齐,乳牙是儿童时期咀嚼食物不可缺少的,有的孩子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在3-4岁时已患龋。
长时间影响咀嚼功能。
龋齿的存在会向周围蔓延造成牙髓炎,颌下淋巴结炎,等。
另-方面还可以作为感染源引起其他疾病,如,心肌炎,肾炎,风湿性疾病等,危害儿童身体健康。
家长们应该足够重视乳牙龋齿的治疗!。
游庄中心小学龋齿状况调查报告摘要:目的了解当前小学生龋齿状况,探讨导致小学生龋齿的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为指导小学生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提高小学生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
方法对幼幼小学的学生随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共调查410名小学生,其中患有龋齿人数81人,患龋率为19.76%。
14.63%的小学生经常会在睡前吃零食。
坚持早晚刷牙的学生有56.34%,坚持每天都刷牙的学生有86.83%。
关键词:小学生;龋齿;患龋率;调查前言有资料表明,乳牙龋齿患病率在幼儿园年龄最高,其次是小学、再次是中学;恒牙龋齿患病率则正好相反;混合龋齿患病率高峰都是在小学,这是因为在小学生年龄阶段乳龋、恒龋同时并存,并且龋齿患病率都不低。
因此,特别要在小学生中预防龋齿的发生。
所以我们组最终决定调查小学生的龋齿状况。
1、对象和方法1.1调查对象:游庄中心小学的410名6~13岁小学生,其中男生201名,女生209名。
1.2调查方法和内容:将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发放给各自遇到的小学生。
问卷的内容包括儿童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口腔卫生习惯(刷牙次数)、牙齿状况(龋齿数)等。
2、结果结果1:2.1幼幼小学龋齿状况调查统计表:2.2龋患率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小学生总患龋率为19.76%,患病率较高。
男女生总患龋率没有显著差别,男生患龋率略低于女生。
从年龄上来看,患龋率的高峰在6~7岁。
而且,把男女生分开来看,患龋率是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2.3饮食行为:60人(14.63%)的小学生经常会在睡前吃零食。
252人(61.46%)的小学生偶尔会在睡前吃零食。
98人(23.90%)的小学生不会在睡前吃零食。
2.4口腔健康行为:坚持早晚刷牙的学生有231人(56.34%),只在早上或晚上刷牙的学生有160人(39.02%),坚持每天都刷牙的学生有356人(86.83%)。
334名(81.46%)儿童在4岁前(包括4岁)开始刷牙,76名(18.54%)儿童在5~6岁时开始刷牙。
开封县2~6岁儿童龋齿调查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成为了家长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在一些地区,儿童龋齿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
本文将以开封县2~6岁儿童为对象,对其龋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开封县2~6岁儿童,共有1000名儿童参与。
他们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托儿所和家庭,分布在开封县不同的乡镇和社区。
2.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包括刷牙频率、刷牙时间、是否使用牙线等。
(2)饮食习惯:主要关注儿童的进食习惯,包括吃甜食、喝汽水的频率等。
(3)口腔检查:对儿童进行口腔检查,记录其龋齿情况、龋齿数量和位置等。
(4)家庭环境调查:主要了解家庭对儿童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水平等。
3. 调查结果分析(1)口腔卫生习惯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较好,有85%的儿童能够每天刷牙,其中有40%的儿童使用牙线清洁牙齿。
还有15%的儿童存在口腔卫生习惯不好的情况,其中有5%的儿童根本不刷牙,10%的儿童刷牙频率不够。
(2)饮食习惯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儿童的饮食习惯还比较健康,只有10%的儿童每天吃甜食的频率比较高,而大部分儿童每周喝汽水的频率也不高。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10%的儿童经常吃各种零食,例如糖果、蛋糕等,这些食物对儿童的龋齿风险增加。
(3)口腔检查口腔检查结果显示,有40%的儿童患有龋齿,其中2岁儿童的龋齿患病率最高,为60%。
4岁儿童次之,患病率为50%,而6岁儿童的龋齿患病率最低,为30%。
调查还发现,儿童的龋齿位置主要集中在牙齿的后方和咬合面。
(4)家庭环境调查家庭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家庭对儿童的口腔健康重视程度较高,有90%的家长重视儿童的口腔卫生,但仅有50%的家长能够正确指导儿童正确刷牙。
只有30%的家长知道儿童需要定期到口腔医生检查口腔健康。
4. 分析通过对开封县2~6岁儿童龋齿情况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口腔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是影响儿童口腔健康的重要因素。
小学生龋齿状况调查报告参考小学生龋齿状况调查报告参考范文4篇小学生龋齿状况调查报告参考范文1摘要:目的了解当前小学生龋齿状况,探讨导致小学生龋齿的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为指导小学生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提高小学生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
方法对幼幼小学的学生随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共调查410名小学生,其中患有龋齿人数81人,患龋率为19.76%。
14.63%的小学生经常会在睡前吃零食。
坚持早晚刷牙的学生有56.34%,坚持每天都刷牙的学生有86.83%。
关键词:小学生;龋齿;患龋率;调查前言有资料表明,乳牙龋齿患病率在幼儿园年龄最高,其次是小学、再次是中学;恒牙龋齿患病率则正好相反;混合龋齿患病率高峰都是在小学,这是因为在小学生年龄阶段乳龋、恒龋同时并存,并且龋齿患病率都不低。
因此,特别要在小学生中预防龋齿的发生。
所以我们组最终决定调查小学生的龋齿状况。
1、对象和方法1.1调查对象:天心区幼幼小学的410名6~13岁小学生,其中男生201名,女生209名。
1.2调查方法和内容:组内成员在见习的三天(20xx年11月9号至11号)中将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发放给各自遇到的小学生。
问卷的内容包括儿童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口腔卫生习惯(刷牙次数)、牙齿状况(龋齿数)等。
2、结果结果1:2.1幼幼小学龋齿状况调查统计表:2.2龋患率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小学生总患龋率为19.76%,患病率较高。
男女生总患龋率没有显著差别,男生患龋率略低于女生。
从年龄上来看,患龋率的高峰在6~7岁。
而且,把男女生分开来看,患龋率是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2.3饮食行为: 60人(14.63%)的小学生经常会在睡前吃零食。
252人(61.46%)的小学生偶尔会在睡前吃零食。
98人(23.90%)的小学生不会在睡前吃零食。
2.4口腔健康行为:坚持早晚刷牙的学生有231人(56.34%),只在早上或晚上刷牙的学生有160人(39.02%),坚持每天都刷牙的学生有356人(86.83%)。
小学生龋齿状况调查报告参考四篇篇1 小学生龋齿状况调查报告参考亲爱的同学们:你好! 龋齿是危害儿童口腔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这是一份用于了解你们的牙齿现状,有助于你们预防龋齿的问卷.请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感受如实填写每一个问题,谢谢参与! 性别:_ 年龄:_1、你的牙齿中是否有龋齿? A、没有 B、有2、你的牙齿中有_颗是龋齿?(第一个问题选A的同学可不用回答此题)3、睡前你会吃零食吗?A、不会B、偶尔C、经常 4、你从_岁开始刷牙? 5、你一天会刷几次牙?A、0次B、1次(早上或晚上)C、2次(早晚都刷牙) 6、上学以来有没有坚持每天都刷牙? A、有B、没有 7、你的父母会提醒你每天刷牙吗?A、不会B、偶尔C、经常 8、接受过有关口腔健康的教育吗?A、接受过B、没有再次感谢你们的参与,祝你们健康快乐每一天!篇2 小学生龋齿状况调查报告参考摘要:目的了解当前小学生龋齿状况,探讨导致小学生龋齿的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为指导小学生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提高小学生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
篇3 小学生龋齿状况调查报告参考关于小学生龋齿状况的调查报告这次我是在实习镇里的一个附属农村小学实习的,名叫银城小学。
这个学校里共有小学共有六个年级,共十个班,加上附属幼儿园的两个班大约有五百多个学生。
在实习的第三个星期,全镇组织所有小学生进行龋齿检查的规定(自愿原则)。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政策,有利于小学生重视对牙齿的保护。
而且通过统计调查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一定的龋齿,只是程度不同。
我所带的五年级一班共有学生67人参加这个检查的就有40多人,这只是预报名,实际参加的有五十人;另一个我所我所带的三年级一班,共有64人报名人数也有50人。
这就说明小学生存在龋齿是很普遍的现象。
在课下和上课的过程中,我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到,有龋齿的学生都有爱吃甜食的习惯,而且有超过40%的学生没有养成刷牙的习惯;30%的学生只是偶尔刷牙;25%的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会在晚上睡觉前刷牙;只有5%的学生会自觉早上晚上刷牙睡觉。
小学生蛀牙调查报告小学生蛀牙调查报告蛀牙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尤其在小学生群体中更为普遍。
为了了解小学生蛀牙的现状以及相关原因,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
一、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一所位于城市郊区的小学作为调查对象。
共有200名小学生参与了调查,他们的年龄在6岁至12岁之间。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学生们发放了一份包含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的问卷,并要求他们如实填写。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信息、口腔卫生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等方面。
二、调查结果1. 小学生蛀牙的普遍性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蛀牙的普遍性非常高。
在参与调查的200名小学生中,有近70%的学生表示曾经患有蛀牙,其中有一部分学生甚至有多颗蛀牙。
这一结果令人担忧,说明小学生蛀牙问题在我们的社会中确实存在。
2. 口腔卫生习惯我们还调查了小学生的口腔卫生习惯。
结果显示,有近60%的学生每天刷牙次数不足两次,其中有一部分学生甚至从不刷牙。
此外,约有30%的学生表示他们不会使用牙线或牙间刷进行清洁。
这些结果表明,小学生的口腔卫生习惯普遍较差,这也是导致蛀牙问题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3. 饮食习惯我们还调查了小学生的饮食习惯。
结果显示,有近80%的学生每天摄入过多的含糖食品,如糖果、巧克力和饮料等。
这些高糖食品是蛀牙的主要诱因之一,过量的糖分会导致细菌在口腔中繁殖,从而引发蛀牙的发生。
三、调查结论通过对小学生蛀牙情况的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小学生蛀牙问题普遍存在,近70%的学生曾经患有蛀牙。
2. 小学生的口腔卫生习惯普遍较差,近60%的学生每天刷牙次数不足两次。
3. 小学生的饮食习惯不健康,近80%的学生每天摄入过多的含糖食品。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小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1. 加强口腔卫生教育: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小学生口腔卫生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刷牙习惯和正确的刷牙技巧。
2. 限制高糖食品的摄入:学校和家庭应该限制小学生过多摄入含糖食品,鼓励他们选择健康的食物,如水果和蔬菜。
小学生龋齿调查报告1.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小学生的龋齿情况,并分析导致龋齿的主要原因,以提供相关的预防和保健措施,旨在帮助小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和减少龋齿的发生。
2. 调查对象和方法本次调查对象为小学一年级至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共计100名,其中男生50名,女生50名。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问卷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个人基本信息、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以及是否有龋齿等相关问题。
3. 调查结果3.1 个人基本信息根据调查数据,我们了解到参与调查的100名小学生中,男生占50%,女生占50%。
他们的年龄分布为一年级10%,二年级15%,三年级20%,四年级25%,五年级20%,六年级10%。
3.2 口腔卫生习惯在口腔卫生习惯方面,调查结果表明有80%的小学生能够按时刷牙,其中一天刷牙3次者占60%,刷牙2次者占20%。
仅有20%的小学生刷牙不按时或偶尔刷牙。
刷牙时间方面,50%的小学生刷牙时间控制在2分钟以内,30%的小学生刷牙时间控制在2-3分钟之间。
另外,还有20%的小学生刷牙时间超过3分钟。
3.3 饮食习惯对于饮食习惯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小学生的饮食结构还比较健康,蔬菜、水果、牛奶、坚果等食物的摄入量较高。
但也有部分小学生有较高的糖类食物和碳酸饮料的摄入量,这可能是导致龋齿的主要原因之一。
3.4 龋齿发生情况在调查的100名小学生中,共有60%的小学生表示曾经或正在经历龋齿问题。
其中,一年级的小学生中有10%的龋齿患病率,随着年级的增加,龋齿患病率逐渐提高,而到了五年级和六年级,龋齿患病率高达35%。
从性别来看,男生的龋齿患病率为45%,女生为55%。
调查结果还显示,有龋齿的小学生中,有60%的小学生从未得到过治疗。
4. 结论和建议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4.1 结论- 小学生龋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龋齿患病率逐渐随年级升高而提高。
- 男生的龋齿患病率略低于女生。
小学生龋齿状况调查报告
根据我们的调查,我们发现小学生龋齿状况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龋齿患病率较高。
在我们的样本中,有超过半数的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龋齿问题,其中一些孩子的龋齿已经较为严重。
2. 龋齿的发生主要与口腔卫生习惯的不良有关。
我们发现,大部分患有龋齿的小学生往往存在刷牙不彻底、吃甜食过多等不良口腔卫生习惯。
3. 对于龋齿的预防意识较低。
调查结果显示,少部分小学生和家长对龋齿的预防意识较强,但大部分家长和学生对于如何预防龋齿缺乏了解和意识。
基于以上的问题,我们建议:
1. 增强口腔卫生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口腔卫生教育,指导学生正确刷牙、漱口等口腔卫生习惯,并引导学生少食甜食。
2. 推广防龋齿知识。
学校可以在班级、社团等场合开展防龋齿知识普及活动,向家长和学生普及防龋齿的相关知识。
3. 家校合作。
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开展预防龋齿工作,为孩子排除吃甜食的习惯、定期带孩子去牙科检查、及时处理牙齿问题。
小学生龋齿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目的了解当前小学生龋齿状况,探讨导致小学生龋齿的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为指导小学生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提高小学生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
方法对幼幼小学的学生随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共调查410名小学生,其中患有龋齿人数81人,患龋率为19.76%。
14.63%的小学生经常会在睡前吃零食。
坚持早晚刷牙的学生有56.34%,坚持每天都刷牙的学生有86.83%。
关键词:小学生;龋齿;患龋率;调查
前言
有资料表明,乳牙龋齿患病率在幼儿园年龄最高,其次是小学、再次是中学;恒牙龋齿患病率则正好相反;混合龋齿患病率高峰都是在小学,这是因为在小学生年龄阶段乳龋、恒龋同时并存,并且龋齿患病率都不低。
因此,特别要在小学生中预防龋齿的发生。
所以我们组最终决定调查小学生的龋齿状况。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天心区幼幼小学的410名6~13岁小学生,其中男生201名,女生209名。
1.2调查方法和容:组成员在见习的三天(2011年11月9号至11号)中将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发放给各自遇到的小学生。
问卷的容包括儿童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口腔卫生习惯(刷牙次数)、牙齿状况(龋齿数)等。
2、结果
结果1:
2.1幼幼小学龋齿状况调查统计表:
2.2龋患率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小学生总患龋率为19.76%,患病率较高。
男女生总患龋率没有显著差别,男生患龋率略低于女生。
从年龄上来看,患龋率的高峰在6~7岁。
而且,把男女生分开来看,患龋率是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2.3饮食行为:60人(14.63%)的小学生经常会在睡前吃零食。
252人(61.46%)的小学生偶尔会在睡前吃零食。
98人(2
3.90%)的小学生不会在睡前吃零食。
2.4口腔健康行为:坚持早晚刷牙的学生有231人(56.34%),只在早上或晚上刷牙的学生有160人(39.02%),坚持每天都刷牙的学生有356人(86.83%)。
334名(81.46%)儿童在4岁前(包括4岁)开始刷牙,76名(18.54%)儿童在5~6岁时开始刷牙。
169名(41.22%)小学生表示他(她)们的父母会经常提醒他(她)们记得每天刷牙,178名(4
3.41%)小学生表示他(她)们的父母会偶尔提醒他(她)们记得每天刷牙,53名(12.93%)小学生表示他(她)们的父母不会提醒。
2.5口腔健康知识:296名(72.20%)小学生接受过有关口腔健康的教育。
结果2:
2.6刷牙与龋病的关系:调查数据显示,刷牙与患龋率有着重要关系,见下
表:
由上表统计可见,龋病的发病和刷牙这一口腔卫生习惯有关系,随刷牙次数的增加,受检学生的患龋率呈显著下降趋势。
3、讨论
龋齿(龋病,俗称虫牙、蛀牙)是指牙齿组织逐渐毁坏崩解形成缺损的一种疾病。
当食物残留在牙面或牙缝隙中,经过细菌的发酵作用,产生酸,牙齿的表层因受酸的腐蚀而变软、变色,以致缺损而形成龋洞,或因牙表层中含氟量低而发生龋齿。
它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儿童发病率更高,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继冠心病、癌症之后的第三大重点防治的疾病。
患了龋齿,在吃食物时受冷、热、酸、甜等刺激会感到疼痛,同时会影响食欲和食物消化,还会引发牙髓炎等疾病。
因此,预防龋齿非常重要。
目前认为,它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主要是细菌、宿主和饮食三大因素相互作用致病。
(1)细菌因素:主要是变形链球菌,另有嗜乳酸杆菌、产酸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2)食物因素:食物的化学性作用,精制的碳水化合物在口腔经细菌发酵作用产生酸,往往引起龋齿发生。
食过多的糖,而缺少钙、磷、维生素A、D、B等皆可引起龋病发病率增高。
(3)宿主牙齿和唾液因素:牙齿本身的窝沟、牙釉质发育不良;含氟量低易患龋齿;牙齿排列拥挤、错位、阻生等容易滞留食物,引起细菌生长繁殖也是龋齿发生的条件;唾液缺少,口干症等常可发生猛性龋。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幼幼小学的学生龋齿患病率为19.76%,患病率较高,其原因可能是属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小学生所处的环境较优越,食物结构精细化、高糖化,降低了食物咀嚼时对牙齿的清洁作用,为口腔致病菌提供了条件,龋病发病率较高。
结果显示,小学生龋齿患病率随年龄升高而龋齿患病率明显降低的趋势,其原因:一方面低年段小学生处于乳恒牙交替期、乳龋仍然很多;其次低年段小学生缺乏口腔卫生知识,难于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第三,低年段小学生更喜欢吃零食、且偏食也更为严重。
龋病最好发于磨牙,特别是下领第一、二磨牙,其次为上颌第一、二磨牙,再次为上下颌双尖牙和上倾侧切牙。
临床上根据龋病所在牙部位的深浅,分为浅龋、中龋、深龋。
浅龋的龋坏部位只位于牙齿的表层,牙齿表面有白色斑点或呈棕色、灰黑色斑点。
中龋:临床上可见牙齿已形成较深的龋洞,病人有时对冷、热、甜、酸等刺激较为敏感。
深龋:当牙齿破坏,龋洞较大。
病人对冷、焦、甜、酸等刺激感到明显的疼痛。
此外,临床上又根据龋病的发展速度,又有将龋病分为三种类型即慢性龋、急性龋(猛性龋)和静止性龋。
因此我们应根据龋齿形成的特点和好发部位,大力对小学生中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让他们掌握相关的卫生知识,自觉主动的参与防龋工作,同时敦促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使用保健牙刷,坚持每天刷牙,并注意平衡营养和体育锻炼,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尽量做到早期发现龋齿,及时治疗。
具体方法建议如下:学校应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有关卫生防病、爱眼护牙等方面知识,同时安排必要的卫生、健康教育课使孩子了解这方面的卫生知识,从而达到自身主动性预防。
在这期间,家长应多注意督促孩子刷牙,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学生龋齿状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你好!龋齿是危害儿童口腔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这是一份用于了解你们的牙齿现状,有助于你们预防龋齿的问卷.请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感受如实填写每一个问题,参与!
性别:_年龄:_
1、你的牙齿中是否有龋齿?
A、没有
B、有
2、你的牙齿中有_颗是龋齿?(第一个问题选A的同学可不用
回答此题)
3、睡前你会吃零食吗?
A、不会
B、偶尔
C、经常
4、你从_岁开始刷牙?
5、你一天会刷几次牙?
A、0次
B、1次(早上或晚上)
C、2次(早晚都刷牙)
6、上学以来有没有坚持每天都刷牙?
A、有
B、没有
7、你的父母会提醒你每天刷牙吗?
A、不会
B、偶尔
C、经常
8、接受过有关口腔健康的教育吗?
A、接受过
B、没有
再次感你们的参与,祝你们健康快乐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