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第一章、就业形势及政策
- 格式:ppt
- 大小:3.60 MB
- 文档页数:64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教案第一章: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1.1 就业市场概述1.2 大学生就业形势概述1.3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1.4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表现第二章:大学生就业政策解读2.1 国家层面就业政策概述2.2 地方层面就业政策概述2.3 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演变趋势2.4 大学生如何充分利用就业政策第三章: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3.1 大学生就业指导概述3.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概述3.3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3.4 大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第四章: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4.1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概述4.2 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意义4.3 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和方法4.4 大学生如何运用策略提升就业竞争力第五章:大学生创业政策与环境5.1 大学生创业概述5.2 大学生创业政策概述5.3 大学生创业环境概述5.4 大学生如何利用创业政策与环境实现就业第六章:行业就业形势分析6.1 热门行业就业形势6.2 冷门行业就业形势6.3 行业就业形势的变化趋势6.4 大学生如何应对不同行业就业形势第七章:职场生存与发展技巧7.1 职场生存技巧概述7.2 职场沟通技巧7.3 职场时间管理技巧7.4 职场发展技巧与职业晋升第八章:就业法律法规与权益保护8.1 大学生就业法律法规概述8.2 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概述8.3 大学生如何维护自身就业权益8.4 典型案例分析与启示第九章:求职面试技巧与心理准备9.1 求职面试技巧概述9.2 自我介绍与简历制作9.3 面试礼仪与沟通技巧9.4 面试心理准备与应对策略第十章:未来就业趋势与大学生应对策略10.1 未来就业趋势概述10.2 与就业市场的影响10.3 大学生如何应对未来就业趋势10.4 培养大学生适应未来就业的能力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展开,共包含十个章节。
重点内容包括:1.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包括就业市场概述、大学生就业形势概述、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以及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案第一章:就业形势与政策解读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让学生熟悉国家关于就业的政策1.2 教学内容当前的就业形势分析国家就业政策解读1.3 教学方法讲授互动讨论1.4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对自己就业的影响。
第二章:自我认知与职业规划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和特长让学生学会如何制定职业规划2.2 教学内容自我认知的方法与技巧职业规划的原则与步骤2.3 教学方法讲授2.4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让学生制定个人的职业规划。
第三章:求职技巧与策略3.1 课程目标让学生熟悉求职的各种技巧和策略让学生学会如何准备求职材料3.2 教学内容面试的准备与应对策略3.3 教学方法讲授模拟面试3.4 教学评估第四章:职场适应与个人发展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职场的基本规则让学生学会如何在职场中实现个人发展4.2 教学内容职场基本规则解读职场个人发展的策略4.3 教学方法讲授4.4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规划,制定一份职场发展计划。
第五章:创业指导与实践5.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创业实践5.2 教学内容创业的基本知识解读创业实践的步骤与策略5.3 教学方法讲授创业实践案例分析5.4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写一份创业计划书。
第六章:行业动态与职业发展趋势6.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最新动态让学生掌握职业发展的趋势6.2 教学内容各行各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职业发展趋势分析6.3 教学方法讲授行业专家讲座6.4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行业,分析该行业的发展趋势。
第七章:求职渠道与信息获取7.1 课程目标让学生熟悉各种求职渠道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有效的求职信息7.2 教学内容求职渠道介绍信息获取的方法与技巧7.3 教学方法讲授互动讨论7.4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获取有效的求职信息。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大学生就业指导英文名称:College Student Vocational Counsel课程类型: 公共必修课总学时:32学时,讲课学时: 28 学时,实践学时: 4 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 各专业学生选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专业认识》等。
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地位《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门公共必修课。
该课程是以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思想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科学及成功学等多种学科知识为支撑的一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二、课程基本理念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实现人才资源整合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国家人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紧密结合现阶段社会发展形势和当代高校学生就业现状,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顺利就业、适应社会及树立创业意识提供必要的一门指导性课程。
建议本课程课时为32学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以学生科学的就业态度、观念的形成为中心,以能力形成为标准,全面体现实操特色,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职业生涯的能力以及健康、自信的职业观念、职业素质和充满激情的创业精神。
在每篇的理论课堂教学之中,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演讲、辩论、自测等,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每篇的社会实践课,开展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教师密切关注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进行指导帮助的个性化实践教学,切实增强学生就业创业的竞争力。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本课程以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求职能力与创业意识为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就业、创业观念,强化竞争意识,培养自主意识,掌握求职技巧、提升就业能力,实现职业梦想。
第一章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一、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1、建国初至60年代中期的毕业生就业制度(1949-1965):自谋职业与政府招聘相结合2、“文革”期间的毕业生就业制度(1966-1976):“工农兵大学生社来社去”3、恢复高考制度后初期的大学生就业制度(1977-1985):统一分配制度“抽成调剂、分级安排”的办法4、改革开放深化后的大学生就业制度(1985至今)1985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改革教育体制的规定》,提出了改革大学招生的计划制度和毕业生分配制度的要求。
大学生就业由国家计委移交给国家教委来分管。
1986年提出“切块计划”(80%国家教委,20%学校),并首次提出“供需见面”。
1989年3月2日,国务院批转了国家教委提出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即“中期改革方案”),自1989年招收的新生执行。
核心: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双向选择”。
实际是毕业生在“本行业、本地区”所谓的“自主择业”。
1998年,随着高校办学体制发生变化,行业办学逐步取消,同时取消跨地区就业人才流动壁垒。
1999年开始基本实现了“实质”意义的自主择业。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历史沿革1、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概念及含义①就业指导的概念:帮助择业者根据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职业的过程。
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兼顾学生个人特征与社会需要,以期达到职业适应性而进行的自觉、自主、有科学根据地计划职业发展、合理选择职业的过程。
③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含义a.大学生就业指导是理论应用与现实的结合。
b.指导大学生认识自己,正确地评价自己,在自己适合的职业领域内去发展自己的职业能力。
c.就业指导有阶段性,但并不是一个环节的工作,而是阶段的连续过程。
3、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1)职业生涯的规划(2)个人特征评价(3)择业心理咨询(4)就业思想教育(5) 就业政策导向(6) 就业信息服务(7) 求职技巧指导三、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1、机遇A、我国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和快速、稳定的经济增长态势B、加入WTO对人才的大量需求C、已建立起来的日趋完备的就业市场和服务体系D、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的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提高E、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挑战A、社会就业压力的加大B、毕业生数量的迅猛增加C、社会人才需求的相对不足和不平衡D、社会用人机制不完善E 、毕业生的就业误区F、全球性金融危机第二章职业生涯规划一、职业生涯的特性:①终身性②独特性③发展性④综合性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1)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需要,有助于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促进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2)有助于提高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近期目标3)有助于推动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普及发展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4)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三、职业生涯规划的环节1、审视自我。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就业形势备受关注。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就业形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因此,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及相关政策对于促进就业、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1.1 就业形势总体情况当前,我国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一定的挑战,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1.2 就业结构调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学生就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传统行业的需求减少,新兴行业和新型职业的需求逐渐增加。
大学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
1.3 就业岗位分布大学生就业岗位分布不均衡,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而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少。
大学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规划,合理选择就业地点。
1.4 就业竞争压力随着就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
优质人才更受用人单位青睐,而普通大学生面临就业困难。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
二、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2.1 就业政策导向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就业政策,旨在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就业。
政府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农村地区就业,支持大学生创业,提供就业培训和指导服务,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
2.2 就业政策措施政府通过加大就业岗位的创造,扩大就业领域的覆盖,提高就业服务的质量,促进大学生就业。
同时,政府还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管理,建立健全就业监测和评估机制,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3 就业政策效果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
政府的政策支持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促进了就业市场的稳定。
大学生就业率逐年提升,就业质量也在不断改善。
2.4 就业政策建议为进一步改善大学生就业形势,政府可以加大对就业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引导和监督,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