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0乘5》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32
《0×5=?》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0-61面【教学目标】1.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知道0乘任何数都得0,理解并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3.再发现0乘任何数都得0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和惊奇,进一步激发探索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0乘任何数都得0的道理,能正确计算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
难点:理解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
【课前思考】这是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出问题(一)独立计算,说明理由师:0×5=?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课件出示课题名称)生1:0×5就是5个0相加,0+0+0+0+0=0;生2:0×5也可以是0个5相加,那就还是0;生3:我发现,3×5=15,2×5=10,1×5=5,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每次少1,那么商就每次少5,那么0×5=0。
(二)尝试举例,总结发现师:请同学们再尝试计算几道一个数与0相乘的算式,并和同桌互相检查。
(学生自由列式,同桌交流。
)师: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生:0乘任何数都得0。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一)观察算式,口算结果师:请同学们独立观察这四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你能口算出结果吗?和小组成员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生:前面两个都是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后面两个都是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运算。
240×2=480,130×5=650,203×3=609,208×7=1456生1:240可以拆成200和40,200×2=400,40×2=80,400+80=480,所以240×2=480。
生2:240×2看作24×2,24×2=48,再在后面加一个0就等于480。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0乘5》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0乘5》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0乘以任何数的性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乘法运算的重要基础,对于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运算,对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0乘以任何数的性质,他们可能还没有直观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0乘以任何数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0乘以任何数的性质,能够运用这一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0乘以任何数的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0乘以任何数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够解释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0乘以任何数的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0乘以任何数的性质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0乘以任何数的性质,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0乘以任何数的性质的应用和背后的数学原理。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列出0乘以任何数的性质,并在旁边加上相关的实例和解释。
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练习题的正确率等对学生进行评价。
第5课时0×5=?教学内容:教材第60~6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在情境中发现并尝试解决问题,理解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探索因数末尾有0和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学生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自主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掌握因数末尾有0和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因数末尾有0和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练习本。
(2)学生汇报算法。
预设:0个5相加是0,或5个0相加是0,所以0×5=0。
(3)你能再具体举个例子吗?你还能自己编题算一算吗?着重让学生在编题计算中说出0乘几的意义,如:10×0=0 表示10个0相加是0。
(4)补充0×0=0,你能说说0×0表示什么意思吗?预设:0个0表示一个都没有,还是0。
(5)这样的例子我们举得完吗?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发现吗?概括得出新知:0乘任何数都得0。
(板书)2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1)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出示:240×2= 130×5=①你会算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全班集体订正,说说计算过程。
方法一(口算):20212=400,40×2=80,40080=480;100×5=500,30×5=150,500150=650。
方法二(竖式计算):出示笔算方法,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指导说明简写竖式形式:我们还可以把竖式简写。
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所以我们把240看成24个十去乘2。
计算时把第二个因数2,向前移动一位,对齐十位上的4。
接着算24×2=48,其实就是48个十,所以最后在末尾添上一个0。
提问:这个0是哪来的?这样写对吗?这样写的理由是什么?预设:24×2 表示的是24个十乘2,得48个十,所以要在48的末尾添上一个0。
《0×5=?》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生了解乘法意义,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借助“乘法意义”“找规律”等多种方法探索并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一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更全面说明对“一个因数中间是0乘法”中“0”的处理,在教材原有“试一试”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题,成为130×5,402×3,307×8。
以便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后,能对后2题进行对比交流,进而发现402×3中间是0的那位,因为没有进位,所以这一位写0,积当中就保留了0;而307×8因为进位了,所以积当中的0就不见了。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仓山实验小学位于城乡结合处,是一所省级示范学校,教学条件较为良好。
学校于2000年9月作为教育部福建师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参与课改,至今已3年。
任教班级学生参与课改两年来,对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有所体会、适应。
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课堂实录〗(一)讨论0×5=?――发现规律1.算一算:3×5=()2×5=()1×5=()2.找规律:在这一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生1:都是5的乘法。
生2:第一个乘数一个比一个小1,积一个比一个小5。
师:按这样的规律0×5=?全班同学高声齐答:等于0。
3.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说明0×5为什么等于0吗?生1:我知道5个0相加等于0,就是0+0+0+0+0=0。
师:“0”是不是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呢?咱们再来算几题看看。
0×5=?(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学习目标1.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知道0乘任何数都得0,理解并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发现0乘任何数都得0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和惊奇,进一步激发探索数学的愿望。
编写说明到目前为止,学生对0可能有这样的认识:0表示什么也没有、起点,0可以用来占位。
在运算中加减0都还得原来的数等,对于0在乘除法中的重要作用还不了解。
从本节课开始初步理解“0乘任何数都得0”的道理(这是0的重要数学性质之一),探索并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这是乘法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类型。
本节课的标题是“0×5=?”,数学味比较浓;教科书没有创设情境,而是直接从探讨有关0的乘法开始,数学感很强,目的就是想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0×5=?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探索并发现“0乘任何数都得0”这个规律。
教科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给出了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一种是根据乘法和加法的关系得出0×5=0;另一种是由一组乘法算式的数字模式与数字关系推出结论,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理解这个特性。
下面是一组与0有关的算式,请你用竖式算一算。
探索并理解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科书直接呈现了两道末尾有0和两道中间有0的算式,其中分别有一个是不进位的,一个是进位的。
对于一个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智慧老人说“可以这样写”,可以这样写的理由是把以“个”为单位的乘法变成以“十”为单位的乘法。
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理解0在加法、乘法计算中的作用,发展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学建议0×5=?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教学时,建议参考以下环节。
(1)直接出示0×5=?让学生独立计算,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组织集体交流各自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