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下册《租船》课件PPT版
- 格式:ppt
- 大小:5.44 MB
- 文档页数:17
数学二年级下册《租船》精品课件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二年级下册《租船》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理解问题的背景,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会合理安排方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加减法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根据问题选择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根据问题选择合理的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理解问题的背景,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以及学会合理安排方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船模型、计算器。
学具:学生用纸、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个租船的情景,让学生了解问题的背景。
引导学生在观察情景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2. 例题讲解以租船问题为例,讲解如何运用加减法计算,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
a. 问题的提出:如果小明和他的8个朋友一共9人,需要租船过河,每艘船最多能坐4人,至少需要租几艘船?b. 解题过程:通过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3. 随堂练习4. 小结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点评,强调加减法的运用以及合理选择解决方案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
六、板书设计1. 租船问题2. 主要内容:a. 问题背景b. 数量关系c. 加减法计算d. 合理安排方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如果一个班级有36名学生,需要租船去郊游,每艘船最多能坐6人,至少需要租几艘船?2. 答案36 ÷ 6 = 6(艘)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租船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思考,除了租船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运用加减法解决?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二年级下册《租船》课件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详细内容为第一节“租船问题”。
通过实际情景引入,使学生了解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船只,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租船问题的解决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船只。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与整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租船问题的解决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船只。
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租船情景图、船只模型。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课件展示一个租船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去公园划过船吗?今天我们要来解决一个租船的问题。
2. 例题讲解:展示租船情景图,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
教师提问:从情景图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学生回答:船只的类型、租金、限载人数等。
3. 学生尝试解决:让学生根据情景图,尝试解决租船问题。
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结合船只的租金和限载人数,选择合适的船只。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指导: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分析数据,进行合理的选择。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租船问题2. 关键信息:船只类型、租金、限载人数3. 解题步骤:分析数据→ 选择合适船只→ 计算租金七、作业设计请你帮他们选择合适的船只,并计算所需租金。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学会了解决租船问题的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提高数据分析与整理的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船只数量有限,如何进行合理分配?增加学生的思维深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二年级下册《租船》优质课件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据的整理和表示》中的第二课时《租船》。
教材详细内容为:通过情景“租船”,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表,并能熟练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乘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乘法口诀表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乘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乘法口诀表、船模型。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课件展示“租船”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我们要租船,需要考虑哪些问题?2. 新课导入根据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租船需要多少条船?怎样分配才能使每条船都坐满?3. 例题讲解通过课件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表解决租船问题。
4.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乘法口诀表的运用。
5. 动手操作分组活动,让学生用船模型进行操作,验证自己的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小明要租船去游玩,每条船最多可以坐4个人,共有12个人,请问需要租几条船?2. 答案:需要租3条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能否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表解决实际问题?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否独立完成?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每条船坐不满,该如何分配?板书设计:1. 乘法口诀表2. 租船问题问题:租船需要多少条船?解决方法:运用乘法口诀表答案:需要租3条船。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详细步骤4. 动手操作的分组活动5. 作业设计的题目与答案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应放在乘法口诀表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上。
数学二年级下册《租船》课件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中的《租船》一节。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除法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除法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小船模型学具:练习本、笔、小船模型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幅河流上的小船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让你租一条小船,你认为怎样才能租得最便宜呢?2. 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尝试用除法计算出不同人数租船的单价,并比较哪种方案最便宜。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个类似的租船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并上台展示解题过程。
6. 巩固提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租船,还有哪些实际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让学生举例说明。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除法的基本概念2. 除法在租船问题中的应用3. 除法在其他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租船问题:小明有30元,他想租一条小船,每小时的租金是12元。
请问小明最多可以租船多久?2. 超市购物问题:妈妈带了24元去超市购物,每件商品的价格是6元。
请问妈妈最多可以买几件商品?答案:1. 30÷12=2.5(小时)2. 24÷6=4(件)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学生对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较好,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在解决租船问题时,能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二年级下册《租船》课件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二年级下册《租船》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理解乘法交换律,运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租船问题,掌握使用乘法进行问题解决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乘法交换律,能够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学生通过租船问题,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乘法交换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租船情景图。
学具:乘法口诀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租船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讲述情景。
2. 例题讲解以租船问题为例,讲解如何运用乘法交换律解决问题。
步骤一:观察情景图,提取数学信息。
步骤二:根据乘法交换律,将信息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步骤三:运用乘法口诀表或计算器,进行计算。
步骤四:将计算结果与情景图进行对比,验证答案。
3. 随堂练习出示类似的租船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六、板书设计1. 租船问题2. 主要内容:乘法交换律租船问题解决步骤乘法口诀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小明和他的朋友们要去划船,一共需要8个人,每条船可以坐4个人。
他们至少需要租几条船?2. 答案:2条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租船问题,让学生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的应用,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明和他的朋友们需要租更多的船,如何计算所需费用?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情景图的选取:应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便于学生理解。
2. 情景描述: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情景,引导学生关注情景中的数学信息。
二、例题讲解1. 乘法交换律的引入: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知乘法交换律的意义。
数学二年级下册《租船》课件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二年级下册《租船》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整数乘法的意义,运用乘法计算解决实际租船问题;掌握29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计算;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29乘法口诀,能运用乘法计算解决租船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意义,培养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乘法口诀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法的意义,解决租船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租船情景图、乘法口诀表。
2. 学具:乘法口诀表、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课件展示租船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租船时怎样计算租金吗?”2. 例题讲解以租船问题为例,讲解整数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步骤一:出示乘法口诀表,让学生复习29乘法口诀。
步骤二:根据租船情景,提出问题:“如果租一条船需要3元,那么租5条船需要多少元?”步骤三: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计算,得出答案。
3. 随堂练习出示若干租船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4. 小组讨论六、板书设计1. 主题:租船问题2. 内容:整数乘法的意义29乘法口诀租船问题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1条船租金3元,租6条船需要多少元?b. 2条船租金5元,租4条船需要多少元?(2)应用题: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请举例说明。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a. 18元b. 40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解决租船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乘法口诀,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程度,加强对乘法计算的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并解决乘法问题,提高数学素养。
二年级数学下册租船教课方案教课内容:北大版小学数学二年下册《租船》。
教材剖析本内容是通同学租船的情境.合生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相关知.解决的生活。
教课.教要学生一从情境中获得了什么信息.而后提出本中的。
教要引学生真 .学生在理解意的基上.思虑“起码要租几条船”的含。
学情剖析学生在生活中常碰到租船的情境.使学生领会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系。
解决些.要灵巧运用有余数出的知.有益于培育学生思的灵巧性。
的答案不独一.有益于培育学生的散思。
本班有学生35 人 .大多数学生学好.自主、合作意.极 .踊回答 .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在自主自方面需一步夯,算能力需要点加。
教课目:1、培育学生灵巧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相关知解决生活中的的能力.展意图。
2、引学生在合作沟通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听别人的意。
3、学生行安全教育。
通合理解决.学生体成功的愉悦。
教课点点:1、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解决生活中的。
2、理解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用。
教课准:件、小棒。
教课程:一、复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指名口答)()× 6< 25 8×()< 38 7×()< 402.列式算(全班.三人板 .集体正)48÷ 5= 36÷6= 53 ÷ 7=3.提:你商要注意什么?二、探究新知:出示第 6 主 .引学生察。
1.找信息:每条船每 3 元、每条船限乘 4 人。
2.提出:起码要租几条船?3.解决。
.怎样列式 .怎回答。
在学生独立思虑的基上行小沟通。
沟通:你怎想的学生口答 .教板:21÷ 4=5(条)⋯⋯ 1(人)答:起码要租 6 条船。
你怎分派合理?用小棒一.出你的分派方案。
(学生各抒己)学生可能出以下方案:⑴此中 5 条船 .每条船 4 人 .有一条 1 人。
4× 5+1=21 。
⑵此中 4 条船 .每条船 4 人;此外两条船 .一条 2 人.一条 3 人。
4× 4+5=21。
二年级数学租船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七章第三节“租船问题”。
详细内容包括:整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等分”的概念,通过租船问题,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乘法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解“等分”的含义。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等分”的概念,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租船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租船问题课件、船模型、乘法表。
学具:乘法计算器、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租船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每组有4个人,需要租几条船?2. 例题讲解(15分钟)(1)引导学生将租船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
(2)讲解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3)解答租船问题,验证答案。
3. 随堂练习(15分钟)(1)发放乘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检查答案。
(3)教师点评,纠正错误。
4. 小组合作(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解决一个租船问题。
(2)小组合作,列出算式,计算结果。
(3)分享成果,讨论解决方法。
(2)拓展思考:如果每组人数不同,如何解决租船问题?六、板书设计1. 租船问题:每组人数× 船的数量 = 总人数2. 整数乘法计算方法3. 随堂练习题目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租船问题练习题(每组人数不同)(1)5人一组,需要租几条船?(2)6人一组,需要租几条船?(3)8人一组,需要租几条船?2. 答案:(1)2条船(2)2条船(3)1条船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租船问题,让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等分”概念的理解,加强对乘法计算的练习。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租船》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1. 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 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租船问题。
3. 能够理解表格的用途,会填写简单的表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乘法口诀,能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乘法口诀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并填写表格,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展示租船问题的情景。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练习纸,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公园租船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出问题:“如果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公园租船,你们会选择哪种船?为什么?”2.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公园里有4种船,分别是2人船、3人船、4人船和6人船。
如果8个同学去租船,他们有多少种不同的租船方法?(2)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3)讲解如何将计算结果填写到表格中。
3. 随堂练习(1)发放练习纸,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提出拓展问题:“如果租船的人数发生变化,他们有多少种不同的租船方法?”六、板书设计1. 板书租船问题2. 内容:(1)乘法口诀(2)租船方法表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公园里还有5人船和7人船,如果有10个同学去租船,他们有多少种不同的租船方法?2. 答案:共有7种不同的租船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错误,分析原因,及时纠正。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类似的实际问题,如租自行车、买水果等,提高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的详细步骤4. 板书设计的内容布局5. 作业设计的题目难度及答案解析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针对性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重点:乘法口诀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