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朝的统一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一历史第9课笔记第九课秦统一中国一、秦灭六国1、(1)过程: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
(2)原因:①人民希望过上安定生活。
②秦经过商鞅变法后,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③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3)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秦朝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221年(2)建立者:嬴政(秦始皇)(3)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4)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进入封建社会)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国家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2)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3)在地方上,废分封,立郡县。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1)政治上: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采用皇帝称号,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废分封,立郡县。
(2)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文字,后来又推行一种新的字体——隶书(文化上);焚书坑儒(思想上)。
(3)经济上: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为标准货币;统一度量衡。
(4)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开凿灵渠。
(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背诵;(1)丞相的职责:行政。
太尉的职责:军事。
御史大夫的职责:监察。
(2)秦朝的地方制度:郡县制。
(3)秦朝的标准文字是小篆,后推广隶书。
货币的标准样式是圆形方孔半两钱。
(4)经济文化措施的影响:促进了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5)“焚书坑儒”目的:加强思想统治。
影响: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6)秦长城起至点: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7)向秦始皇建议实行郡县制和焚书坑儒的是李斯。
(8)秦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第9课、秦朝的统一【课标要求】【学习目标】一、记住秦统一中国时刻、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二、明白得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3、归纳秦巩固统一的各项方法并明白得其作用【学习重点】战国七雄、长平之战”【学习难点】“合纵”与“连横”的含义。
【课前预习】【学法指导】【预习自测】1. 战国末年,国实力远远超过东方六国,的机会已经成熟。
2.秦王执掌大权后,制定克敌制胜的策略,从年至年通过10年征战前后衰亡六国。
3.六国中最后一个被秦国攻灭的是。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是。
我国历史上第一名皇帝是。
5.秦朝在中央设置的官员有、、,别离治理行政、军事和监察。
秦朝从中央到地址要紧官吏产生的方法是。
6.秦统一全国以后,全国通行的货币是,全国通用的文字是。
【我的疑问】【课内探讨】【学始于疑】一、秦朝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二、秦权是做什么用的?探讨问题一:试分析秦统一全国的主客观缘故及其历史意义。
探讨问题二: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教材51—53页的内容和回答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秦琅邪石刻上的话:“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材料三“秦并天下,币为二等。
黄金以镒为名,上币。
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入其文……”(1)材料一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指的是什么?“秦王”在“扫六合”以后给自己了一个什么称号?(2)从材料二和材料三能够看出“秦王”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方法?这些方法有什么作用?(3)除材料二、三所提到的方法外,秦为了巩固统一在政治上还采取了哪些方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当堂检测】1.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灭六国,诸侯西来的顺序是①韩国②赵国③魏国④楚国⑤燕国⑥齐国()A.①②③④⑤⑥B. ②③①④⑤⑥C.③④①②⑤⑥D. ④⑤①②③⑥2.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刻是()A.公元前230年B.公元前220年C.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202年3.秦朝的都城在()A.咸阳B.洛阳C.邯郸D.临洮4.以下不属于秦朝中央政府官职的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医生D.郡守5.由秦朝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对尔后近两千年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要阻碍。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 课 秦统一中国1. 秦灭六国条件 (1)各国之间的战争影响了社会稳定,广大民众企盼结束战乱。
(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
(3)秦王嬴政积极筹划时间公元前230—前221 年 战略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在军事上发动猛烈攻势 统一公元前221 年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以咸阳为都城 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措施 皇帝制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财政等一切大权三公九卿制度 皇帝之下,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为“三公”, 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三公之下,设置分别掌管财政、宫廷等事务的一些官员,称为“九卿”郡县制度 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
郡县制的普遍推行, 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影响 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六国;人民渴望安定;秦王招募人才 秦统一 全国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巩固统一(文化、经济、交通、民族关系)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易误警示1.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一,秦朝是秦王嬴政灭六国后建立的统一封建王朝。
2. 西周推行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3. 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化措施命令丞相李斯等人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统一文字示意图影响文字的统一,使政令畅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经济措施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长度、容量、重量单位)统一货币示意图影响改变了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交通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车同轨),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军事措施统一南方派兵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等郡北击匈奴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回被匈奴占领的地区筑长城在原有北方诸侯国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万里长城)影响使其管辖的范围大为拓展。
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秦灭六国1.条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嬴政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经过: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知识点2确立中央集权制度4.原因: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5.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6.内容(1)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2)地方: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组织。
7.影响: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知识点3巩固统一的措施8.目的: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9.措施(1)文化上: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2)经济上: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3)交通运输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4)军事上: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兵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以下是一份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九课《秦统一中国》的笔记,供参考:
一、秦朝的统一
1、秦朝的崛起
秦国在战国时期逐渐强大,采用法家思想进行改革,实行土地制度、军事制度等改革,使得国家实力大增。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结束了战国时期数百年的分裂状态。
2、统一措施
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立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
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直接管辖。
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车轨等,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文化上:焚书坑儒,统一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控制。
3、统一的意义
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状态,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二、秦始皇的统治
1、秦始皇的功绩
实行一系列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组织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如长城、秦始皇陵等。
发动战争,扩大了疆域。
2、秦始皇的暴政
焚书坑儒,限制了文化的发展和思想的自由。
实行苛捐杂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滥用民力,大规模征发劳役,导致人民生活困苦。
3、秦朝的覆灭
由于秦始皇的暴政和滥用民力,导致了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最终导致了秦朝的覆灭。
三、总结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它的统一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状态,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秦始皇的暴政也加速了秦朝的覆灭。
第9课秦朝的统一
【课程标准】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增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记住秦朝建立的时间,秦朝中央政府的重要官职。
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水平与方法:通过对秦统一全国的历史条件的概括,培养概括水平。
通过对秦朝建立的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评价历史事件的初步水平。
通过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的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的概括,培养学生释读历史图片的水平,归纳分析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秦朝时期的相关知识,实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通过秦始皇功绩的概括,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秦灭六国的意义。
秦朝专制集权制度的内容与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步骤】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