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与镜头组接共41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76 MB
- 文档页数:41
蒙太奇的基本原理: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
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由此可知,蒙太奇就是将摄影机拍摄下来的镜头,按照生活逻辑,推理顺序、作者的观点倾向及其美学原则联结起来的手段。
首先,它是使用摄影机的手段,然后是使用剪辑的手段。
当然,电影的蒙太奇,主要是通过导演、摄影师和剪辑师的再创造来实现的。
电影的编剧为未来的电影设计蓝图,电影的导演在这个蓝图的基础上运用蒙太奇进行再创造,最后由摄影师运用影片的造型表现力具体体现出来。
在电影的制作中,导演按照剧本或影片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以及快慢不同的节奏,从而有选择地组成一部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广大观众所理解和喜爱的影片,这些构成形式与构成方式,就叫蒙太奇。
蒙太奇的特点:(1)能够表达寓意,创造意境。
镜头的分割与组合,声画的有机组合,相互作用,可以给观众在心理上产生新的含义。
使用蒙太奇技巧和表现手法的话,可以使得一系列没有任何关联的镜头或者画面产生特殊的含义,表达创作者的寓意或者还可以产生特定的含义。
(2)具有选择与取舍,概括与集中的特点。
一部几十分钟的影片,是又许多素材镜头中挑选出来的。
这些素材镜头不仅内容、构图、场面调度均不相同,甚至连摄像机的运动速度都有很大的差异,有些时候还存在一些重复。
编导就必须根据影片所要表现的主题和内容,认真对素材进行分析和研究,慎重大胆地进行取舍和筛选,重新进行镜头组合,力求做到可视性的保证。
(3)蒙太奇组接技巧具有按照观众的心理习惯,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的能力。
由于每一个单独的镜头只表现一定的具体内容,但组接后就有了一定的顺序可以严格的规范和引导、影响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观众进行思考。
谈谈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关系人曾说过“蒙太奇是思维,长镜头是眼睛”。
蒙太奇和长镜头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
对于影视创作来说,二者都十分重要。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在许多影视中,蒙太奇与长镜头相互应用,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之前,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蒙太奇,要谈它与长镜头的关系,我们还是要先了解什么是长镜头。
所谓“长镜头”,就是指影片中的单个镜头的胶片超过17米或延续时间30秒的镜头。
即在一个镜头内部通过演员和场面调度以及镜头的运动(推、拉、摇、移等视距和视角的变化),在画面上形成各种不同的景别和构图。
它以基本上等同于实际时空的镜头画面来表现所摄对象的全过成。
从剪辑角度,它被称为镜头内部蒙太奇。
又称机内剪辑,它通过变化拍摄角度和调整景别的距离,用一个连续的镜头完成一组分切式镜头所担负的镜头组合任务,以保证叙事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统一性。
由此可以看来,长镜头和蒙太奇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表现形式。
长镜头顾名思义是指较长时间的镜头画面,是在一个镜头之中通过演员的走位和镜头的单体运动(推、拉、摇、移等技巧),在画面上形成不同的景别和构图,这与蒙太奇的依靠短镜头后期的组接和组合形成电影的理论相对立。
一般而言,蒙太奇强调镜头之间的组接和镜头内部的时空的转换,而长镜头虽无镜头间的组合,但也存在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组合关系。
实际上长镜头就是一种镜头内部的蒙太奇,或者说是单镜头的蒙太奇。
在实际运用中,创作者往往根据一部影片的整体样式、风格、节奏的要求来选择镜头的长短和蒙太奇的手法。
因此,在一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长镜头和蒙太奇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
相对而言,蒙太奇强调事实,重视叙述;长镜头强调思维,着重表现。
前者电影带有强制性,控制观众的情绪,结局由导演决定。
但后者与此相反,它纪录的事实在屏幕上展现的是客观的物质世界,同时在剪辑效果上:蒙太奇的叙事是主观的,表现的。
而镜头内部蒙太奇则是客观的、再现的;蒙太奇强调形象对列,而长镜头重视场面调度和时空连续;蒙太奇是剪辑的艺术。
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关系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关系⼀、蒙太奇与长镜头的涵义1、蒙太奇“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原是建筑学上的⽤语,是“装配”、“构成”的意思,即把各种建筑材料、构件安装装配起来,构成⼀个完整的建筑物。
“蒙太奇”的术语引申到影视创作中,最基本的含义是剪辑和组合的意思。
也是影视艺术构成形式和构成⽅法的总称。
它是指在电影创作中,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发展、观众的⼼理,将影⽚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镜头,分别进⾏拍摄。
然后再根据原定的创作构思,运⽤艺术技巧,将这些镜头、场⾯、段落,合乎逻辑、富于节奏地重新组合,使之构成⼀个连绵不断的有机的艺术整体。
这种构成⼀部影⽚的艺术⽅法称为蒙太奇。
前苏联电影⼤师库⾥肖夫指出“把动作的各个镜头在⼀定顺序下连接(装配)成⼀个完整的艺术作品,这就叫“蒙太奇”。
蒙太奇的三层意思:1、作为影视反映现实的艺术⽅法,即独特的形象思维⽅法,蒙太奇思维和蒙太奇原理。
2、作为影视的基本结构⼿段、叙述⽅式。
包括分镜头和镜头、场⾯、段落的安排与组的全部艺术技巧。
3、作为电影的剪辑或电视的编辑的具体技巧和技法。
综上所述,蒙太奇是影视艺术创作中的特殊的叙述⽅法和表现⽅法。
作为影视独特语⾔的蒙太奇,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完整的概念。
邓烛⾮先⽣在《蒙太奇原理》⼀书中将世界各国的蒙太奇理论归纳为九种:1.蒙太奇是镜头剪辑的⽅法;2.蒙太奇是镜头组接的⽅法;3,蒙太奇是镜头的冲突;4.蒙太奇是处理现实的⽅法;5.蒙太奇是模仿观察者注意⼒的⽅法;6.蒙太奇是电影的特殊⼿法;7.蒙太奇是动作的分解与组合:8.蒙太奇是电影的场⾯与段落的结构⽅法;9.蒙太奇是电影的时间造型的⼿法。
蒙太奇作为⼀种电影修辞⼿段和电影艺术的基本构成,是根据剧情和创作者的要求和⽬的进⾏的、对于电影基本元素中的画⾯、声⾳、时间、空间进⾏有机组合和拼装的⼀种电影技术。
同时,蒙太奇作为⼀种思维⽅式,它把导演要表现的内涵和思想更加流畅地表现出来,并且对于影⽚中的时间,空间,进⾏了必要的虚构性处理,让影⽚在短时间表现长时态。
蒙太奇理论与镜头的组接方法一、蒙太奇简介1、蒙太奇定义蒙太奇广义的概念是影视作品中镜头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意为构成和装配。
后被借用过来,最先引申用在电影上就是剪辑和组合,表示镜头的组接。
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
在影视作品的实际制作过程当中,编导按照剧本或影片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以及快慢不同的节奏,从而有选择地组成一部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广大观众所理解和喜爱的影片,这些构成形式与构成手段,就叫蒙太奇。
2、蒙太奇的运用影视作品的基本元素是镜头,而连接镜头的主要方式和手段是蒙太奇,我们知道,镜头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焦距、用不同的时间一次拍摄下来,实际上,从镜头的摄制开始,就已经使用蒙太奇手法了。
如果说把镜头看做是“语汇”,那么,蒙太奇就是把这些词汇(镜头)组成句子(完整意思)的“语法”。
对于一个编导和影视工作来说,掌握了这些基本“语法”,就可以清晰而流畅地感知影片叙述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和细部。
一个镜头只是一个字,一个空间的概念,是死的对象,只有与其它镜头组合起来放在一起,才被赋予了生命(1)蒙太奇短语每一个镜头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就像语言中的词汇一样,上下若干个镜头在内在都能发生明显的关系,而不同的关系就产生出连贯、跳跃、加强、减弱,排比、反衬等不同的视觉效果。
一方面,单个镜头表达着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另一方面镜头的组接起着叙述内容的作用,现在我们用一下几个镜头简单的阐述蒙太奇短语A,一个人在笑;B、一把手枪直指着;C、同一的人脸上露出惊惧的样子。
①如果用A—B—C次序连接,会使观众感到那个人是个懦夫、胆小鬼。
蒙太奇和长镜头的关系初涉电影理论的人大凡都会首先接触到的两个理论,就是以巴赞为代表的长镜头理论,和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蒙太奇理论。
巴赞的理论发展到后来,几乎完全否定了蒙太奇,甚至主张用长镜头取代蒙太奇,这当然是偏颇之见。
蒙太奇巨大的艺术创造力是不可低估的。
蒙太奇和长镜头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我们主张两者共存,相互取长补短。
现在的影视通常都是由若干长短不一的镜头构成的,即使有的长镜头能独立构成一个完整的影视段落,它也仍然需要和上下的镜头发生组合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长镜头实际上已成为蒙太奇的组成部分,并不存在长镜头与蒙太奇冲突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看,长镜头理论的提出,为蒙太奇理论的发展和合理运用起到了良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这两个理论孰是孰非,孰优孰劣,一言两语难以言尽。
首先还是要介绍一下这两个理论的主要观点。
蒙太奇:“蒙太奇”本来是建筑学的一个术语,源于montage,是组接装配的意思。
大约在30年代被运用到电影中来,指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连接。
因电影诞生乃至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电影只有一个、几个镜头完成,因而不存在着组接。
那时的电影很简单。
复杂以后,镜头的组接,提到创作上来,表面上只是个连接顺序,其实这种组接工作就是一种艺术方法。
因为其中并不仅仅只是按照某种逻辑顺序来做,更多的是通过人的精神活动,体现艺术的技巧和感染力。
一般来说,有两种连接思路和方法:第一,一般的连接。
第二,特殊的连接。
就是蒙太奇,真正的含义在于“联想”,在于突破常规,创造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个思路是,在两个镜头连接时,能创造奇迹,作用于观众的联想心理,创造出这两个镜头中没有的新的含义。
这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长镜头:巴赞在《摄影影象的本体论》中提出了“摄影的美学特征在于它能揭示真实”的美学原理。
他说:“……摄影机镜头摆脱了陈旧偏见,清除了我们的感觉蒙在客体上的精神锈斑,唯有这种冷眼旁观的镜头才能够还世界以纯真的面貌,吸引我的注意,从而激起我的眷恋”。
蒙太奇与长镜头蒙太奇画面基础蒙太奇的时空表现蒙太奇的分类蒙太奇的画面基础影视画面的表意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客观视像的再现所谓客观视像的再现,是指电视画面可以准确客观地记录镜头前现实场景的各种面貌,包括物体的运动与现实的声音,而且,电视原本记录的就是现实生活,不是虚构的故事,因此,电视画面在给人以强烈的现实感、真实感的同时,也具有电影画面所缺少的亲近性。
二、画外意义的延伸人们的观念作用,则会延伸出比本身直接的形象含义更为丰富的引申意义。
蒙太奇又令画面具有外在的辨证关系,而且在蒙太奇画面组接中,画面的引申意义会更为丰富。
其原因在于:1、画面并不只有一种引申意义。
2、有些画面本身不一定具有相同性质的引申意义,但是如果寻找到画面之间的相关性,同样能够创造画面内容不具有的意象。
三、画面解释的随机性单一的影视画面客观记录了现实具象,但是它展现的只是具体的有限的事物存在形态,并不能提供画面无法表现的内容,也就是马赛尔马尔丹在《电影语言》中所概括的,“画面本身是在展现,它并不论证”。
四、画面造型的审美性影视画面造型的构成因素丰富,它既纳入了传统平面绘画或照片所具有的构图、色彩、影调等造型要素,同时又包括了运动、景别、节奏、剪辑以及声音等。
蒙太奇的表现功能与蒙太奇效果画面是蒙太奇实现的物质基础,然而,单一画面或者单一镜头都是难以独立承担叙事表意的任务,意义的产生通过上下文关系由若干镜头组成的镜头段落来实现。
正如库里肖夫实验所证明的那两条蒙太奇定律:镜头组合产生意义,镜头组接顺序影响意义。
蒙太奇的表现功能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种:1、选择概括:通过镜头、段落的分解组合,可以对素材进行有机地取舍,强调重点,突出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从而使内容表现主次分明,实现高度概括;2、引导关注由于每一个镜头只表现一定的内容,组接有一定的顺序和意图,这严格规范和引导观众的关注力,影响观众的情绪与理解3、结构时空通过对时空重组,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叙述方式和艺术意境;4、创造节奏利用镜头外部的运动关系,使镜头按有机变化的长度和幅度不断调整视听冲击力,并作用于观众心理,使之产生共鸣;5、创造悬念通过镜头组接的顺序变化和速度变化,加强情节张力,激发观众的期待情绪,造成紧张的戏剧效果;6、创造情绪通过镜头积累,使观众的情绪不断高涨;7、创造思想通过镜头间的逻辑关联,形成观念性的思想意义,形象表达抽象概念或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