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常用实验总结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511.00 KB
- 文档页数:37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实验方法总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两个过程。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对光能的吸收和利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呼吸作用则是指植物为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
本文将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方法进行总结。
一、光合作用实验方法1. 用蒸馏水浸泡透明塑料袋:将透明塑料袋完全浸泡在蒸馏水中,排除其中的氧气,确保在实验过程中只检测到植物释放出来的氧气。
2. 收集氧气气体:在一个容器中,将一片叶子放入,叶子通常选择深绿色的植物叶片。
用胶皮管将容器内的气体抽出与两个试管连接,一个试管放有蒸馏水,另一个试管则用来收集气体。
将整个装置放在强光下,待一段时间后,气体收集试管中将有氧气的堆积。
3. 利用酚酞指示液测定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将装有蒸馏水和酚酞指示液的试管倒置于一个装有深绿色植物叶子的容器中,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试管内的气体会变成无色。
通过观察酚酞指示液的变化,可以判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二、呼吸作用实验方法1. 使用实验室呼吸仪:利用实验室呼吸仪可以非常方便地对植物的呼吸作用进行实验观察。
将待测的植物叶片放入装有水的试管中,通过测量试管中水面的上升或下降来判断呼吸作用的强弱。
2. 进行酵母呼吸作用实验:酵母是一种微生物,可以进行呼吸作用。
将酵母添加到含有葡萄糖的试管中,通过观察试管中的二氧化碳气泡产生情况,可以判断呼吸作用的进行。
3. 利用片状石灰水测定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将含有片状石灰水的试管倒置于一个密封的容器中,然后将待测的植物叶片放入容器中。
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植物释放的二氧化碳会使石灰水变浑浊,通过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可以判断二氧化碳的释放量。
总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的生命过程,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观察和检测这两个过程的进行。
充分了解和掌握这些实验方法有助于加深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理解,同时也为进一步探索植物生理、生态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实验技巧总结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两个十分重要的生理过程。
本文将就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实验技巧进行总结。
实验一: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对于光合作用的研究,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1. 饱和光照强度的确定首先需要确定所研究植物光饱和点的光照强度,一般光照强度为12,000Lux ~ 13,000Lux之间。
从而在同样的光照度下比较植物不同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
2. 光合速率的测定光合速率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
通常使用光合作用速率仪来测定植物叶片在不同因素下的光合速率。
实验时,将植物叶片放置在光合作用速率仪的夹子中,调整所需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观察仪器显示数据即可得出光合速率。
实验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指植物将有机物质通过氧化产生能量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对于呼吸作用的研究,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1. 呼吸量的直接测定法将一定量的新鲜植物组织放入呼吸计中,在恒定的温度条件下观察吸收的氧气量,从而计算出植物呼吸作用的速率。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应避免植物组织受到损伤以及光照等干扰因素的影响。
2. 氧化还原电位测定法通过测定植物呼吸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电极之间的氧化还原电势,可以进一步了解植物组织内部光合子和呼吸作用产物的运动和转化等信息。
总结:以上仅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实验技巧的一部分。
在实际的研究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的研究问题和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技巧。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并对实验原料和仪器设备进行妥善管理和维护,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光合作用相关实验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和一些细菌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为了研究光合作用的机制和影响因素,科学家们进行了许多实验,下面将介绍其中几个典型的实验。
实验一:光合作用速率的测定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氧气的释放量来确定光合作用的速率。
首先,将水变量水平调整至同一高度,然后将一些植物叶片浸泡在一定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中,以提供足够的二氧化碳。
将这些叶片放置在室内光照条件下,并用漏斗收集由叶片释放的氧气。
通过测量氧气的体积和时间,可以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氧气产生量,从而得到光合作用的速率。
实验二:光合作用的光照适应性光照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光合作用对光照变化的适应能力,可以将不同植物或同一植物的不同叶片放置在不同光照强度下进行观察。
可以使用光强计测量不同强度的光照,并通过测量盛放在叶片上的氧气产生量来确定光合作用的速率。
实验结果通常显示出一个明显的“光饱和曲线”,即随着光照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增加,但当光照达到一定强度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
实验三:光合作用的温度适应性温度也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重要因素。
为了研究光合作用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可以将同一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的水中进行观察。
可以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温度的水,并通过测量盛放在叶片上的氧气产生量来确定光合作用的速率。
实验结果通常显示出一个“温度饱和曲线”,即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加,但当温度达到一定值后,光合作用速率开始下降。
实验四: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响应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
为了研究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响应,可以将植物叶片放置在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中进行观察。
可以使用二氧化碳计测量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并通过测量盛放在叶片上的氧气产生量来确定光合作用的速率。
实验结果通常显示出一个“二氧化碳饱和曲线”,即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加,但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
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及结论一、实验原理: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叶绿素在光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生理过程。
具体反应方程式如下: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2. 影响因素: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因素会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
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光合速率会有所不同。
3. 实验装置:实验将采用光合作用速率测定仪来测定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将选取相同年龄和相似生长状态的植物进行实验,以减少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实验方法:(1)根据实验要求制备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实验组及对照组。
(2)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放置在一个密闭的光合作用速率测定仪中,测定一定时间后的氧气释放量和二氧化碳吸收量,计算出光合速率。
(3)通过统计和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得出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1)选取相同年龄和相似生长状态的植物作为实验材料。
(2)根据实验要求制备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实验组及对照组。
2. 实验操作:(1)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放置在一个密闭的光合作用速率测定仪中,保证光照条件相同,并进行预吸气处理。
(2)测定一定时间后的氧气释放量和二氧化碳吸收量,计算出光合速率。
3. 数据处理:(1)通过统计和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得出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植物的光合速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在光照强度较低的条件下,植物的光合速率较低;而在光照强度较高的条件下,植物的光合速率较高。
这表明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光照强度是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2. 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3. 光合速率的高低受到光照强度的控制。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深入研究光合作用的机理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光合作用实验的解析方法光合作用是一种生物体内的基本代谢过程,它是绿色植物和蓝藻细菌等光合有机生物对光能进行利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通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使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和氧气供应。
为了研究光合作用的机理,科学家们开展了许多实验研究,并发展了一系列解析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光合作用实验解析方法。
1. 氧气释放法:这是最常用的测量光合作用速率的方法之一。
实验中,使用一个水培植物样品,将其光照,然后将样品装入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并通过分析其溶解氧水平的变化来测量光合作用速率。
首先,装入的容器中只含有水,并在光照条件下进行一段时间,以达到平稳的氧气释放速率。
然后,将植物样品加入容器中,并再次记录一段时间内的氧气释放速率。
通过比较两个阶段的氧气释放速率,可以得出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
2. 光谱法:光合作用依赖于色素分子对光的吸收,因此光谱法可以用来研究这些吸收的过程。
实验中,将叶片浸泡在提取液中(如酒精、醚等),使其色素溶解,并用分光光度计逐渐扫描叶片提取液的吸光度。
通过绘制吸光度与波长之间的关系曲线,可以确定吸收光线的最大吸收峰,并进一步确定光合作用色素的光谱特性。
3. CO2吸收法: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因此测量二氧化碳的吸收可以用来研究光合作用速率。
实验中,将一片叶片或整个植物样品浸泡在吸收二氧化碳的溶液中,然后将溶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测量。
通过定期取样并分析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可以计算出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从而得到光合作用的速率。
4. 光合色素荧光法:叶绿素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之一,其荧光可以用来间接测量光合作用速率。
实验中,使用荧光仪测量样品叶片或全植物的荧光发射。
在暗处预激发绿蛋白,并在光照条件下测量其发射光强度的变化。
通过分析荧光信号的参数,例如叶绿素最大荧光量(Fm)和最小荧光量(F0),可以计算出光合作用的效率。
光合作用相关实验归纳实验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1、暗处理:将生长旺盛的放到处。
目的是。
2、遮光:选取一片叶,用黑纸片把该叶的一部分从遮盖起来。
目的是。
3、照射:然后移到光下。
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黑纸片。
4、脱色:把叶片放到盛有的小烧杯中,,使叶片中的溶解到中,叶片变成。
目的是溶解避免影响观察结果。
5、漂洗、染色:取出的叶片并用清水,然后平铺到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
6、漂洗、观察: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7、实验结果记录8、实验结论: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
实验二:测定种子种的有机物1、淀粉的特性是。
2、蛋白质的特性是。
实验三: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1、设置装置:如图所示,设置实验装置。
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2、暗处理:3、照射:4、脱色:5、漂洗、染色:6、漂洗、观察:7、实验结果:甲装置的叶片滴加碘液后。
乙装置的叶片滴加碘液后。
8、实验结论:证明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实验四: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够产生氧气1、如图所示实验装置:2、验证氧气的方法:氧气能够。
3、实验结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能够产生。
实验五:水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1、暗处理:2、如右图所示,将甲叶片的主脉切断,将叶片分为A、B两部分3、照射:4、脱色:5、漂洗、染色:6、漂洗、观察:7、实验结果:叶片A部分滴加碘液后。
叶片B部分滴加碘液后。
8、实验结论:证明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实验六: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1、该实验选取的植物是。
2、暗处理:3、照射:4、脱色:5、漂洗、染色:6、漂洗、观察:7、实验结果:叶片A部分滴加碘液后。
叶片B部分滴加碘液后。
8、实验结论:证明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七、光合作用的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利用,把和转化成为储存能量的,并且释放出的过程。
八、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及结论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将阳光能量转化为化学能,进而合成有机物质,为自身生长提供能量。
光合作用的实验一直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通过实验可以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机制和规律。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一、实验目的1.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机制;2.通过实验验证光合作用在植物体内的发生过程;3.探究光合作用与光强、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的关系;4.探索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为植物生长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及方法1.实验材料:豆苗、试管、离心管、水槽、灯具、二氧化碳气体、植物叶片;2.实验方法:(1)准备不同光照强度下的豆苗,分别放置于光照明亮的环境和无光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豆苗的生长情况;(2)将豆苗置于含有二氧化碳的环境中,并进行一定时期的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3)分别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4)通过测定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研究光合作用的速率与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控制因素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过程1.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将豆苗分别置于光照明亮的环境和无光的环境中,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发现,光照明亮的环境中豆苗生长茁壮,而无光的环境中豆苗生长缓慢,说明光照对光合作用有着显著影响。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将豆苗置于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环境中,进行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发现豆苗的生长情况较好,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中的重要原料。
3.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发现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速率较高,而在过低或过高的温度下,光合作用速率明显降低。
4.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测定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发现光合作用的速率与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即光照越强、温度越适宜、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速率越快。
光合作用实验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在光的作用下通过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所有光合生物生存的基础,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过程之一、在光合作用的实验分析中,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实验方法来研究光合作用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生理生化过程。
实验一:光合作用速率的测定光合作用的速率可以通过测量氧气释放速率或二氧化碳吸收速率来间接测定。
首先,将一片绿叶样本置于含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倒置于水槽中,然后将一束强光照射在叶片上。
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叶片会释放氧气泡。
通过测量氧气泡的数量和大小,可以计算出光合作用的速率。
同时,也可以测量倒置试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来计算光合作用的速率。
实验二:光合作用光谱分析光合作用仅能在特定波长的光线下进行。
为了研究不同波长的光线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可以使用一个多色光源(例如可调节波长的LED 灯),通过改变光线的颜色和波长来照射叶片。
然后测量光合作用的速率。
实验结果可以绘制成光合作用光谱曲线,用于分析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线的响应。
实验三:光合作用与光强的关系光强是指光能流经单位面积的能量。
为了研究光合作用与光强的关系,可以使用不同光强的光源照射叶片,并测量光合作用速率。
实验结果可以绘制光合作用光强曲线,用于分析光合作用速率随光强变化的规律。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节光源的距离来控制光强的大小,并研究光合作用速率随光源距离的变化趋势。
实验四:植物组织光合作用效率的比较光合作用不仅在叶片上进行,还可以在植物体的其他组织中进行。
为了研究不同组织的光合作用效率差异,可以将不同的植物组织(如叶片、茎、根)置于光源下,并测量其光合作用速率。
实验结果可以比较不同组织的光合作用速率,分析不同组织的光合作用效率差异,为研究植物生理生态过程提供参考。
实验五:光合作用对温度的响应光合作用对温度的响应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可以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使用恒温培养箱或温室调节温度。
光合作用验证实验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果五、实验分析六、实验总结一、实验目的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通过这个反应,植物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提供生长所需的能量。
本次实验旨在验证光合作用的存在,并了解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光合作用是指在光照下,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水,产生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这个反应需要叶绿素等色素的参与,在叶绿体内进行。
当叶绿体吸收到阳光时,会产生ATP和NADPH等能量分子,这些分子可以被利用来生成葡萄糖等有机物质。
三、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需要一盆小型植物(如豌豆),一个透明塑料袋,一个太阳能灯或白色荧光灯。
2. 将小型植物放置在透明塑料袋内,并将塑料袋封闭。
3. 将太阳能灯或白色荧光灯放置在塑料袋外的适当位置,以照射到塑料袋内的植物。
4. 让植物在光线下生长一段时间(如一周),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四、实验结果通过将植物放置在光线下观察其生长情况,可以得到以下实验结果:1. 如果植物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它们会健康地生长并产生叶绿素等色素。
2. 如果植物没有得到足够的阳光照射,它们会变得苍白无力,并且不会产生叶绿素等色素。
3. 如果将植物放置在黑暗中,则它们不会进行光合作用,并且不会产生葡萄糖和氧气。
五、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发现,光合作用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过程之一。
如果植物没有得到足够的阳光照射,则它们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并且无法产生葡萄糖和氧气。
这就会导致植物变得苍白无力,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还对整个生态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这种能量储存在有机物质中。
这些有机物质可以被其他生物利用,从而形成食物链,并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光合作用也是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
光合作用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光合作用是植物和一些微生物进行的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
为了研究和了解光合作用的机理和影响因素,科学家们开发了许多不同的实验方法。
下面将介绍光合作用中常用的一些实验方法。
一、测量光合速率的方法1. 含氧实验法含氧实验法是一种最常用的测量光合速率的方法。
实验中,将光合细胞(如叶片)放入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并在容器中注入一定量的水。
随后,通过光照供给足够的光能,观察并记录一段时间内容器内氧气气体体积的变化情况。
氧气的释放量与光合速率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测量氧气体积的变化来间接计算光合速率。
2. 色谱法色谱法在测量光合速率时也被广泛应用。
实验中,将光合细胞提取并加入某种溶剂(如乙醇),待其溶解后,将溶液放入色谱柱中进行分离。
在色谱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物质性质,光合作用所产生的产物会以不同的速率通过色谱柱,进而形成不同的峰值。
通过测量峰值的数量和峰值的面积,可以计算出光合速率。
二、测量光合效率的方法1. 光合作用效率的量子产量(PAM)PAM是一种针对光合作用中光能利用效率的测量方法。
它通过测量单位的光能产生的光合物质的数量来评估光合作用的效率。
实验中,使用一种名为脉冲调幅仪(Pulse Amplitude Modulator)的仪器,通过提供脉冲光照射植物,并测量瞬时荧光来计算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2. 氧化还原电位法氧化还原电位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量光合效率的方法。
实验中,通过测量光合作用中产生的还原化合物(如NADPH)和氧化化合物(如NADP+)之间的氧化还原电位差来评估光合效率。
通过比较光合作用和非光合作用条件下的电位变化,可以得出光合效率的指标。
三、测量叶绿素含量的方法1. 光谱法光谱法是一种可靠的测量叶绿素含量的方法。
实验中,通过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待测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
对于叶绿素来说,其在红色和蓝色波长范围内会表现出最大的吸收峰值。
光合作用的四个实验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为了研究光合作用的机理,科学家们进行了许多实验。
在本文中,将介绍四个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实验。
实验一:光合作用的光合速率与光强的关系科学家在实验室中使用不同光强的光源,如白炽灯、荧光灯和太阳灯,照射在同样大小的水培植物上,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光合速率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光强的增加,植物的生长更加旺盛,光合速率也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光强增加可以提供更多的光能,促进叶绿素的吸收和电子传递,加速光合作用的进行。
实验二:光合作用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为了研究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分别将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注入到含有水培植物的容器中。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光合速率都得到了提高。
这是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底物之一,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可以增加底物供应,从而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实验三:光合作用与温度的关系科学家在恒温条件下,将水培植物暴露在不同温度环境中,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光合速率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当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时,光合速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温度超过一定阈值时,光合速率开始下降。
这是因为合适的温度可以促进酶的活性,加快光合作用的进行,但过高的温度会破坏酶的结构,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
实验四:光合作用与光照周期的关系科学家在人工光源下,控制光照周期的长短,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光合速率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光照周期的改变会影响植物的生长节律和光合速率。
较长的光照周期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的进行,而较短的光照周期则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发生。
总结起来,通过以上四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光合作用与光强、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和光照周期等因素密切相关。
光合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实验为我们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机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初中阶段光合作用相关实验汇总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及第五章第一节讲述的是光合作用,这部分内容中提到的重要结论都是由实验得出来的,下来我们将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实验及知识点做一总结。
实验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证明了条件和产物)(1)简要实验过程○1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倒黑暗处一昼夜。
耗尽其原有的有机物(淀粉)。
○2设置对照: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移至光下,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3酒精脱色:把叶片放入盛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酒精变为绿色,叶片变为黄白色。
○4染色:清水漂洗叶片,用碘液染色。
淀粉遇碘变蓝,检验是否有淀粉生成。
○5显色: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现象。
(2)实验分析Q1:暗处理的目的什么?A:耗尽叶片内原有的有机物(淀粉)。
Q2:如何设置对照?A: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这样叶片部分遮光,部分见光。
Q3:为什么染色前要进行脱色?用什么溶剂进行脱色?为什么要水浴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酒精?A:为了观察淀粉遇碘变蓝的实验现象不被其他颜色(叶片绿色)干扰;用酒精进行脱色;避免酒精溅出,发生危险,另外酒精沸点低,水浴加热能减少蒸发浪费。
Q4:实验原理是什么?实验现象又是如何?A:实验原理是淀粉遇碘变蓝,滴加碘液是为了检测淀粉的存在与否。
实验现象是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色,见光部分变蓝。
(3)实验结论○1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也就是说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制造者。
○2而没被黑纸遮盖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淀粉不可缺少的条件。
实验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证明了场所)(1)简要实验过程○1暗处理:把盆栽的银边天竺葵放倒黑暗处一昼夜。
○2设置对照:将盆栽的银边天竺葵移至光下,几小时后,摘下叶片。
○3酒精脱色:把叶片放入盛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酒精变为绿色,叶片变为黄白色。
实验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及光合作用强度影响因素探究实验实验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一.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绿叶中色素不止一种,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
这样,最终不同的光合色素会在扩散过程中分离开来。
二 .实验目的:1 .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2 .探究绿叶中含有几种色素三 .实验材料、试剂及器材:1.实验材料:菠菜、暴马丁香、生菜、稠李树叶2.实验试剂:无水乙醇、层析液(由20份在60-90 C下分储出来的石油秘、2份丙酮和1份菜混合而成)、93号汽油、二氧化硅和碳酸钙。
3.实验器材:干燥的定性滤纸、试管、棉塞、烧杯、试管架、研钵、玻璃漏斗、盖玻片、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天平、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四.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一)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研磨法)1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分别称取、剪碎菠菜、暴马丁香、生菜5g叶片,放入研钵中。
加入少许二氧化硅、碳酸钙、10mL 酒精。
快速、充分研磨。
根据叶绿体中的色素在乙傅中溶解的特性,用无水乙磐可将色素从叶片中提取出来,过滤后收集滤液(将研磨液迅速倒入三层滤纸的一侧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小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塞紧备用。
2 .制备滤纸条将干燥过的定性谑纸剪成6 cmXl cm的条,一端剪去两角,距该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极细的横线。
传统做法: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画一条细而直的滤液线, 待干燥后再重复画2〜3次。
改进做法:用盖玻片蘸取少量滤液直接压在铅笔线上,重复2 次。
3 .色素分离------ 纸层析法符干燥后的三个植物的滤纸条画线一端朝下放入有少许(2〜3mL)层析液的烧杯中。
4 .观察层析后,取出谑纸条,烘干后观察色素分离情况。
5 .整理、洗手。
(二)将层析液换为93号汽油重复上述实验(经上述实验发现盖玻片蘸取滤液效果明显优于毛细吸管,所以后续实验都采用盖玻片)(三)水浴加热法提取绿叶中的色素L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将研磨法提取滤液的过程改进为剪碎菠菜、生菜、及暴马丁香叶片后,分别用天平称取5克,加入试管,同时加入10ml无水乙醇,在70—下水浴加热5min,注意用棉花或者卫生纸封好试管口。
光合作用常用实验总结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线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为了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机理和影响因素,科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下面将总结一些常用的光合作用实验。
实验一:氧气的释放实验材料:水蕨叶片、集气玻璃管、水槽、水、小凸透镜、太阳光或荧光灯步骤:1.取水蕨叶片,洗净后剪成相同大小的小片。
2.在集气玻璃管中放入水槽中,用水将气管充满,并用水槽的活塞顶紧。
3.将水蕨叶片放入集气玻璃管中,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然后用夹子夹住集气玻璃管,确保密封。
4.用小凸透镜汇集太阳光或荧光灯照射在水蕨叶片上,数分钟后,观察集气玻璃管内聚集的气体,并体现氧气的产生。
实验二: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实验材料:嫩豆苗叶片、96孔板、乙醇和丙酮混合液步骤:1.将嫩豆苗叶片剪碎,加入96孔板中。
2.用乙醇和丙酮混合液浸泡豆苗叶片,搅拌并使其完全变白。
3.用吸管将液体吸出,然后分别放入96孔板的孔中。
4.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吸收光谱,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叶绿素的吸收峰。
实验三:外部光照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实验材料:富含叶绿素的植物叶片、植物代谢速率测定仪步骤:1.选取相同大小的富含叶绿素的植物叶片。
2.将叶片放入植物代谢速率测定仪中,确保叶片完全暴露在测量室的光源下。
3.分别调节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光照波长等光照条件。
4.测量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并与控制组进行对比。
实验四: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实验材料:水生植物、测量二氧化碳浓度的仪器步骤:1.将水生植物放入测量二氧化碳浓度的仪器中。
2.保持光照条件一致,分别改变二氧化碳浓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3.通过数据分析,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并绘制曲线图。
实验五:光合作用的色素分离实验材料:水蕨叶片、乙醚、硅胶薄层色谱板、正己烷-正丁醇-甲酸乙酯混合溶液步骤:1.将水蕨叶片放入乙醚中搅拌均匀。
2.取少量叶绿素提取液,在一端迅速均匀涂抹在硅胶薄层色谱板上。
光合作用常用实验总结讲解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和一些单细胞生物利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量转化机制之一、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利用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为了研究光合作用的机理和影响因素,科学家们进行了许多常用的实验。
下面将对其中一些常用实验进行总结和讲解。
一、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1.饱和光强实验:这个实验旨在确定植物在不同光强下的光合作用速率。
实验中,首先将一瓶含有一定数量水草(如水蕨、浮萍等)的水槽放置在不同光强的光源下,然后测定一段时间内氧气释放量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光强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也随之增加,但达到一定光强后,光合作用速率就会趋于饱和。
2.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这个实验旨在确定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对温度的依赖关系。
实验中,将水草放置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光合作用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高点后就会下降。
这是因为高温下光合作用酶的活性受到抑制。
3.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这个实验旨在确定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实验中,将水草放置在不同二氧化碳浓度的环境中,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光合作用速率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速率趋于饱和。
二、测定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1.氧气的释放实验:这个实验可以通过收集和测量水草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确定光合作用产物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中,将水草放置在一定光照条件下,通过导管将水草释放的氧气收集起来,然后利用适当的方法(如溶解氧测定仪)测定氧气的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光合作用产物中的氧气含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2.葡萄糖的测定实验:这个实验可以通过测定水草光合作用后葡萄糖的含量来确定光合作用产物中葡萄糖的含量。
实验中,将水草放置在一定光照条件下,然后收集水草产生的有机物质,利用适当的方法(如酶促反应、高效液相色谱等)测定其中葡萄糖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