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泵发生气缚与气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 格式:pdf
- 大小:477.64 KB
- 文档页数:8
离心泵发生气缚和气蚀现象的原因离心泵是一种常用的流体输送设备,用于输送液体或液体与气体混合物。
然而,在特定情况下,离心泵可能会出现气缚和气蚀现象,这会降低泵的效率,并且对泵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以下是引起离心泵气缚和气蚀现象的原因:一、气缚现象的原因:1.进口侧供液中含有大量气体:如果进口侧的供液中含有大量气体,当这些气体被抽入离心泵时,会形成气缚现象。
气体堵塞了液体的流通路径,使得泵内产生气蚀现象,进而减少了泵的流量和扬程。
2.进口管道设计不合理:进口管道设计不合理会导致液体在进口管道中产生湍流,并引入空气。
这些空气被泵抽入后,阻碍了液体的正常流动,形成了气缚现象。
3.进口管道降压:当进口管道发生过快的降压时,液体中的溶解气体会析出并形成气泡,造成气缚现象。
4.入口阀门故障:进口阀门的故障,如卡阀、失效等,会导致进口侧的压力下降,使液体中的气体析出并形成气泡,从而产生气缚现象。
二、气蚀现象的原因:1.旋涡产生:当泵的流量过大或进口侧的供液过高,液体流动会产生旋涡,这会将空气吸入泵内,造成气蚀现象。
2.进口管道设计不合理:进口管道设计不合理会导致液体在进口管道中产生湍流,并引入空气。
这些空气被泵抽入后,会与液体形成混合物,导致气蚀现象。
3.含固体杂质:液体中含有较多的颗粒物质、污垢或沉积物时,会形成微小气泡,并在液体中形成气蚀现象。
4.出口侧压力过高:当离心泵的出口侧压力过高时,将与液体中的气体形成混合物,使得气蚀现象发生。
5.液体过热:液体过热会导致液体中的溶解气体析出并形成气泡,从而引起气蚀现象。
为避免离心泵出现气缚和气蚀现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进口侧的压力,降低进口侧的供液中气体的含量。
2.合理设计进口管道,避免湍流和气体的引入。
3.定期检查和维护进口阀门,确保其正常工作。
4.适当调整进口管道的降压率,避免液体中的气体析出。
5.减少旋涡的产生,降低液位高度和流量。
6.过滤液体,减少固体杂质的含量。
离心泵的气蚀现象及原因离心泵的气蚀现象及原因(1)气蚀现象离心泵的叶轮在高速旋转时产生很大的离心力,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泵的入口处产生低于离心泵的气蚀现象及原因(1)气蚀现象离心泵的叶轮在高速旋转时产生很大的离心力,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泵的入口处产生低于大气压的真空度,当入口压力达到在该温度下的液体气化压力时,液体就开始汽化形成气泡。
这样,在运动的液体中形成的气泡随液体一起流动。
当气泡达到静压超过饱和蒸汽压区域时,气泡迅速溃灭。
周围的液体以高速向气泡中心运动,这就形成了高频的水锤作用,打击叶轮表面,并产生噪音和振动。
这种气泡的产生和破灭过程反复进行就对这一区域的叶轮表面产生破坏作用,使泵流量减少,扬程下降,效率降低等,这种现象叫气蚀现象。
(2)造成汽蚀的主要原因有:a.进口管路阻力过大或者管路过细;b.输送介质温度过高;c.流量过大,也就是说出口阀门开的太大;d.安装高度过高,影响泵的吸液量;e.选型问题,包括泵的选型,泵材质的选型等。
(3)离心泵的气缚:由于泵内气体的存在,离心泵的叶轮在高速旋转时,由于气体的密度小,其离心力不能产生足够的真空度,而无法将液体吸上来。
气缚是泵体内有空气,一般发生在泵启动的时候,主要表现在泵体内的空气没排净;而汽蚀是由于液体在一定的温度下达到了它的汽化压力,和输送介质,工况有密切的关系.(4)气蚀余量:泵在工作时液体在叶轮的进口处因一定真空压力下会产生汽体,汽化的气泡在液体质点的撞击运动下,对叶轮等金属表面产生剥蚀,从而破坏叶轮等金属,此时真空压力叫汽化压力,汽蚀余量是指在泵吸入口处单位重量液体所具有的超过汽化压力的富余能量。
单位用米标注,用(NPSH)r。
吸程即为必需汽蚀余量Δh:即泵允许吸液体的真空度,亦即泵允许的安装高度,单位用米。
离心泵吸程=标准大气压(10.33米)-汽蚀余量-安全量(0.5米)水泵气蚀余量有两个概念:其一是与安装方式有关,称有效的气蚀余量NPSHA,它是指水流经吸入管路到达泵吸入口后所余的高出临界压力能头的那部分能量,是可利用的气蚀余量,属于“用户参数”;其二是与泵结本身有关,称必需的气蚀余量NPSHR,它是流体由泵吸入口至压力最低处的压力降低值,是临界的气蚀余量,属于“厂方参数”。
离心泵汽蚀原因及处理方法以离心泵汽蚀原因及处理方法为标题,写一篇文章:离心泵是一种常用的工业设备,广泛应用于供水、排水、农田灌溉等领域。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离心泵出现汽蚀现象。
汽蚀会导致泵的性能下降,甚至可能损坏泵的部件。
因此,了解汽蚀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对于正确运行和维护离心泵至关重要。
我们来了解一下汽蚀的原因。
汽蚀是指在离心泵工作过程中,由于介质中的蒸汽或气泡被吸入,使得泵的性能下降的现象。
汽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进口压力过低:如果离心泵的进口压力过低,就会导致介质中的空气被吸入,形成气泡。
这些气泡会随着液体一起被泵送出去,进而导致汽蚀现象的发生。
2. 进口管道设计不合理:如果进口管道设计不合理,例如管道弯曲过多、管道直径变化、管道太长等,都会增加进口阻力,导致进口压力降低,从而引起汽蚀。
3. 泵体密封不良:如果离心泵的密封不良,就会导致泵体内的压力降低,从而引起汽蚀。
泵体密封不良可以是由于密封件老化、损坏或安装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离心泵汽蚀问题呢?下面给出一些处理方法供参考:1. 提高进口压力:可以通过提高进口压力的方法来解决汽蚀问题。
可以增加进口管道的高度,使得进口压力增加;或者增加进口管道的直径,减小进口阻力,提高进口压力。
2. 改善进口管道设计:如果进口管道设计存在问题,可以进行改进。
例如,减少管道的弯曲,增大管道的直径,缩短管道的长度等,都可以减小进口阻力,提高进口压力,有效解决汽蚀问题。
3. 检查和更换密封件:定期检查泵体的密封件,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密封件,确保泵体的密封性能良好,避免泄漏,提高泵体内的压力,从而解决汽蚀问题。
4. 定期维护和清洗:定期对离心泵进行维护和清洗,清除管道内的杂质和积垢,保持泵体内部的清洁,减少阻力,提高泵的性能,避免汽蚀的发生。
5. 安装气液分离器:在离心泵的进口处安装气液分离器,可以有效地分离气体和液体,减少气泡的进入,防止汽蚀的发生。
离心泵发生气缚和气蚀现象的原因”气缚”:由于离心泵内存气,启动离心泵后吸不上液的现象,称“气缚”现象。
“气缚”现象发生后,离心泵无液体排出,无噪音,振动。
为防止离心泵“气缚”现象发生,启动离心泵前应灌满液体。
离心泵气缚发生原因:离心泵在启动前没有灌满被输送的液体,或者是在运转过程中泵内渗入了空气,因为气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产生的离心力小,无法把空气甩出去,泵壳内的流体在随电机作离心运动产生负压不足以吸入液体至泵壳内,泵象被“气体”缚住一样,失去了自吸能力而无法输送液体,称作离心泵的气缚现象。
离心泵气缚产生危害情况:离心泵打不出液体来,机组产生剧烈振动,同时伴有强烈刺耳的噪音,电机空转,容易烧坏电机。
影响输送液体的效率和离心泵的正常工作。
“气蚀”:由于离心泵的吸上高度过高,使泵内压力等于或低于输送液体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时,液体气化,气泡形成,破裂等过程中引起的剥蚀现象,称“气蚀”现象,“气蚀”发生时液体因冲击而产生噪音、振动、使流量减少,甚者无液体排出。
为防止离心泵“气蚀”现象发生;离心泵的实际安装高度应不高于允许吸上高度。
离心泵气蚀发生原因:当泵壳内吸入的液体在泵的吸入口处因压强减小恰好气化时,给泵壳内壁带来巨大的水力冲击,使壳壁象被“气体”腐蚀一样,该现象称为汽蚀现象。
离心泵气蚀现象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1、离心泵的性能突然下降离心泵发生汽蚀时,叶轮与液体之间的能量传递受到干扰,流道不但受到气泡的堵塞,而且流动损失增大,严重时,泵中液流中断,泵不能工作。
2、离心泵产生振动和噪音。
3、离心泵的过流部件表面受到机械性质的破坏以外,如果液体汽化时放出的气体有腐蚀作用,还会产生一定的化学性质的破坏(但前者的破坏是主要的)。
严重时,叶轮的表面(尤其在叶片入口附近)呈蜂窝状或海绵状。
离心泵的汽蚀与气缚一、离心泵的气蚀现象由离心泵的原理可知,在离心泵叶轮中心(叶片入口)附近形成低压区,这一压强与泵的吸上真空度密切相关。
当贮液池上方压强一定时 , 若泵吸入口附近压强越低,则吸上高度就越高。
但是吸入口的低压是有限制的,这是因为当叶片入口附近的最低压强等于或小于输送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汽压时,液体将在该处气化并产生气泡,它随同液体从低压区流向高压区,气泡在高压作用下迅速凝结或破裂,此时周围的液体以极高的速度冲向原气泡所占据的空间,在冲击点处产生几万的压强,冲击频率可高达几万次之多,由于冲击作用使泵体震动并产生噪音,且叶轮局部处在巨大冲击力的反复作用下,使材料表面疲劳,从开始点蚀到形成裂缝,使泵壳或叶轮受到破坏。
这种现象称为气蚀现象。
气蚀发生时, 由于产生大量的气泡,占据液体流到的部分空间,导致泵的流量、压头及效率下降。
气蚀严重时, 泵则不能正常操作。
因此为了使离心泵能正常运转,应避免产生汽蚀现象。
二、离心泵的气缚现象离心泵启动时, 若泵内存有空气, 由于空气密度很低, 旋转后产生的离心力小,因而叶轮中心区所形成的低压不足以将贮槽内的液体吸入泵内, 虽启动离心泵也不能输送液体。
此种现象称为气缚,表示离心泵无自吸能力, 所以在启动前必须向壳内灌满液体,防止气缚现象产生。
三、气蚀与气缚现象的区别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气蚀现象的发生与泵体的安装高度有关, 而气缚现象与泵启动前是否灌泵有关。
防治与消除两种现象的方法也是截然不同的。
气蚀与气缚现象对离心泵的危害程度也不同,气蚀现象对泵体的危害远比气缚现象对泵体的危害大,且预防的方法比较复杂。
气缚现象对泵体的危害是单次操作造成的,可以及时纠正错误, 恢复泵的正常运行。
而气蚀现象对泵体的危害在泵体一经安装完成后若安装位置不当将一直存在影响泵的正常运行, 造成振动偏大的实际情况。
消除气蚀现象的工作比较繁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演算得出结论并重新安装泵体基础高度才能使离心泵正常运行。
泵气蚀现象的原因1. 引言泵气蚀是指在离心泵运行过程中,由于液体中存在气体,导致泵的性能下降甚至损坏的现象。
本文将深入探讨泵气蚀现象的原因,包括气液两相流动特性、气体溶解度、压力变化等因素,并对常见的防止和解决泵气蚀问题的方法进行介绍。
2. 气液两相流动特性在离心泵中,当液体中存在气体时,会形成气液两相流动。
这种两相流动具有一些特殊性质,导致了泵气蚀现象的产生。
2.1 气体分离与聚集由于液体中存在气体,当液体进入泵内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气体会被分离出来并聚集在泵内部。
这会导致液面下降、压力降低和流量减小。
2.2 涡旋和湍流在泵内部形成的气液两相流动会产生旋涡和湍流。
这些湍流会增加流体的摩擦力和阻力,使得泵的效率下降。
2.3 气液界面的变化气液两相流动中,气液界面会随着流动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当气体聚集在某一位置时,液体的压力会减小,从而导致气液界面的位置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会引起泵内部发生空穴现象,加剧了泵气蚀的程度。
3. 气体溶解度与压力变化气体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单位体积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气体量。
当液体中存在气体时,溶解度与压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3.1 压力下降导致气体析出当泵内部发生压力下降时,液体中溶解的气体会析出并形成气泡。
这些气泡会随着流动进入泵内部,并在高速旋转的叶轮上产生冲击和磨损,加剧了泵气蚀现象。
3.2 压力升高导致溶解度增加相反地,当泵内部的压力升高时,液体中的气体溶解度会增加。
这会减少气体析出的数量,从而降低泵气蚀的程度。
4. 防止和解决泵气蚀问题的方法为了防止和解决泵气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4.1 提高进口压力通过增加进口管道的压力,可以有效减少液体中气体析出的数量。
这可以通过提高进口管道的高度、增加进口管道直径或者使用真空泵抽取空气等方式实现。
4.2 使用抗气蚀材料选择抗气蚀性能好的材料制造泵的叶轮和内衬,可以减少泵叶轮表面的冲击和磨损。
常用的抗气蚀材料包括不锈钢、镍基合金等。
离心泵气缚原因及处理方法一、离心泵气缚原因1.进口管道存在空气或其他气体;2.进口管道堵塞或阀门未完全打开;3.泵内部存在空气或其他气体;4.泵轴密封不严,漏气过多。
二、离心泵气缚处理方法1.检查进口管道是否存在空气或其他气体。
可以通过在进口管道处设置排气阀,将管道内的空气排出来。
如果排出的空气较多,需要多次排放。
2.检查进口管道是否堵塞或阀门未完全打开。
可以通过清理堵塞物或打开阀门解决问题。
3.检查泵内部是否存在空气或其他气体。
可以通过在泵体上设置排气孔,将泵内的空气排出来。
如果排出的空气较多,需要多次排放。
4.检查泵轴密封是否严密。
如果漏气回路较长,可以在轴封处设置自动补偿装置,保持压力平衡。
三、离心泵预防措施1.正确安装离心泵,并避免安装时产生过大的振动;2.定期清洗进口管道和过滤器,避免堵塞;3.定期检查泵轴密封,保证密封性;4.定期检查泵内部是否存在空气或其他气体,并及时排除。
四、离心泵维护保养1.定期更换泵内部的密封件和轴承,保证其工作正常;2.定期检查电机和泵的联接处是否松动,及时调整;3.定期清洗离心泵内部的杂质和污垢,避免堵塞。
五、离心泵故障排除1.如果离心泵不能正常启动,可以检查电源是否正常连接或电机是否损坏;2.如果离心泵出现异响或振动过大,可以检查轴承是否磨损或叶轮是否失衡;3.如果离心泵出现漏水现象,可以检查密封件是否严密或管道连接处是否松动。
六、结语以上是关于离心泵气缚原因及处理方法的详细介绍。
在使用离心泵时,需要注意预防措施,并进行定期维护保养。
当出现故障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排除故障。
水泵发生气缚和气蚀的原因”气缚”:由于泵内存气,启动泵后吸不上液的现象,称“气缚”现象。
“气缚”现象发生后,泵无液体排出,无噪音,振动。
为防止“气缚”现象发生,启动前应灌满液体。
“气蚀”:由于泵的吸上高度过高,使泵内压力等于或低于输送液体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时,液体气化,气泡形成,破裂等过程中引起的剥蚀现象,称“气蚀”现象,“气蚀”发生时液体因冲击而产生噪音、振动、使流量减少,甚者无液体排出。
为防止“气蚀”现象发生;泵的实际安装高度应不高于允许吸上高度。
1、离心泵气缚现象1)气缚发生原因离心泵在启动前没有灌满被输送的液体,或者是在运转过程中泵内渗入了空气,因为气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产生的离心力小,无法把空气甩出去,泵壳内的流体在随电机作离心运动产生负压不足以吸入液体至泵壳内,泵象被“气体”缚住一样,失去了自吸能力而无法输送液体,称作离心泵的气缚现象。
2)产生危害情况泵打不出液体来,机组产生剧烈振动,同时伴有强烈刺耳的噪音,电机空转,容易烧坏电机。
影响输送液体的效率和离心泵的正常工作。
3)预防措施集锦启动前要灌泵并使泵壳内充满待输送的液体,启动时关闭出口阀。
为防止灌入泵壳内的液体因重力流入低位槽内,在泵吸入管路的入口处装有止逆阀(底阀);如果泵的位置低于槽内液面,则启动时无需灌泵。
做好壳体的密封工作,灌水的阀门不能漏水,密封性要好。
2、离心泵气蚀现象1)气蚀发生原因当泵壳内吸入的液体在泵的吸入口处因压强减小恰好气化时,给泵壳内壁带来巨大的水力冲击,使壳壁象被“气体”腐蚀一样,该现象称为汽蚀现象。
造成汽蚀的主要原因有:(1)进口管路阻力过大或者管路过细;(2)输送介质温度过高;(3)流量过大,也就是说出口阀门开的太大;(4)安装高度过高,影响泵的吸液量;(5)选型问题,包括泵的选型,泵材质的选型等。
含气泡的液体挤入高压区后急剧凝结或破裂。
因气泡的消失产生局部真空,周围的液体就以极高的速度流向气泡中心,瞬间产生了极大的高达几万kpa的高速冲击力,造成对叶轮和泵壳的冲击,使材料受到侵蚀和破坏。
离心泵汽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离心泵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泵,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石油化工、冶金、建筑、环保等领域。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离心泵常常会出现汽蚀问题,严重影响泵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本文将介绍离心泵汽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一、离心泵汽蚀的原因汽蚀是指液体中存在气体泡的情况下,气体在高速流动时被液体冲刷而形成的孔穴或坑洞,是一种破坏性的过程。
离心泵汽蚀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1.水位过低或进口管道阻塞当水位过低或进口管道阻塞时,离心泵将无法吸入足够的液体,从而在泵内形成空气泡。
当空气泡进入泵叶轮时,由于气体的压力和温度较低,容易形成气泡爆炸,导致泵叶轮表面的金属材料被破坏,形成汽蚀孔。
2.流体温度过高当流体温度过高时,液体中的气体会因为温度升高而减少,从而形成气泡。
当气泡进入泵叶轮时,由于气体的压力和温度较低,容易形成气泡爆炸,导致泵叶轮表面的金属材料被破坏,形成汽蚀孔。
3.泵的设计不合理泵的设计不合理是引起汽蚀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泵的进出口管道设计不合理、泵叶轮的叶片角度不正确、泵叶轮的几何形状不合理等。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流体在泵内产生剧烈的涡流和湍流,从而产生汽蚀。
4.泵的工况不稳定泵的工况不稳定也是引起汽蚀的原因之一。
例如,泵的流量变化较大、泵的进口压力变化较大等。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泵内的流体产生剧烈的涡流和湍流,从而产生汽蚀。
二、离心泵汽蚀的处理方法离心泵汽蚀是一种严重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处理方法:1.调整泵的进口管道如果离心泵的进口管道存在阻塞或水位过低,应及时调整进口管道,确保泵能够正常吸入液体。
同时,还应检查进口管道的设计是否合理,如管道截面积是否足够、管道弯头是否过多等,确保泵的进口管道畅通无阻。
2.调整泵的工况如果离心泵的工况不稳定,应及时调整泵的进口压力、流量等参数,确保泵能够在稳定的工况下运行。
同时,还应检查泵的叶轮是否合理,如叶轮的角度、叶轮的几何形状等,确保泵能够在稳定的工况下运行。
离心泵的汽蚀现象和原因
(1)汽蚀现象
离心泵运行时,如泵内某区域液体的压力低于当时温度下的液体汽化压力,液体会开始汽化产生气泡;也可使溶于液体中的气体析出,形成气泡。
当气泡随液体运动到泵的高压区后,气体又开始凝结,使气泡破灭。
由于气泡破灭速度极快,使周围的液体以极高的速度冲向气泡破灭前所占有的空间,即产生强烈的水力冲击,引起泵流道表面损伤,甚至穿透。
这种现象称为汽蚀。
离心泵产生汽蚀时,流量、扬程、效率将明显降低,同时伴有噪声增大和泵的剧烈振动。
(2)汽蚀原因
离心泵的汽蚀主要是被送液体进入叶轮时的压力降低,导致液体的压力低于当时温度的液体气化压力而产生的,使泵不能正常工作,长期运行后叶轮将产生蜂窝状损伤或穿透。
引起离心泵吸入压力过低的因素有:上吸泵的安装高度过高,灌注泵的灌注头过低;泵吸入管局部阻力过大;泵送液体的温度高于规定温度;泵的运行工况点偏离额定点过多;闭式系统中的系统压力下降。
5)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流量、扬程、轴功率及效率之间的关系,可用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来说明。
此曲线由泵的制造厂提供,并附于泵的样本或说明书中,供使用部门选泵和操作时参考。
我们是青岛输送机、潍坊输送机、烟台输送机领导者!。
离心泵的气蚀与气缚实验一、实验目的1、巩固所学的离心泵气蚀与气缚故障的理论知识;2、掌握离心泵气蚀与气缚产生原因、现象特征、故障排除方法;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实验内容(一)、离心泵的气蚀、气缚的有关理论知识的复习(30分钟)1、气蚀离心泵工作时,在叶轮中心区域产生真空形成低压而将液体吸上。
如果形成的低压很低,则离心泵的吸上能力越强,表现为吸上高度越高。
但是,真空区压强太低,以致于低于气体的饱和蒸汽压,则被吸上的液体在真空区发生大量汽化产生气泡。
含气泡的液体挤入高压区后急剧凝结或破裂。
因气泡的消失产生局部真空,周围的液体就以极高的速度流向气泡中心,瞬间产生了极大的局部冲击力,造成对叶轮和泵壳的冲击,使材料受到破坏。
把泵内气泡的形成和破裂而使叶轮材料受到破坏的过程,称为气蚀现象。
2、气缚(fu)离心泵启动时,若泵内存有空气,由于空气密度很小,旋转后产生的离心力小,因而叶轮中心区所形成的低压不足以吸入液体,这样虽启动离心泵也不能完成输送任务,这种现象称为气缚。
这表示离心泵无自吸能力,所以离心泵在启动前必须向泵内灌满被输送的液体。
当然若将离心泵的吸入口置于被输送液体的液面之下,液体会自动流入泵内,这是一种特殊情况。
离心泵吸入管路装有底阀,以防止启动前灌入的液体从泵内流出,滤网可以阻拦液体中的固体吸入而堵塞管道和泵壳排出管路中装有的调节阀是供开泵停泵和调节流量时使用。
3、造成汽蚀和气缚的原因不同气缚是泵体内有空气,一般发生在泵启动的时候,主要表现在泵体内的空气没排净;而汽蚀是由于液体在一定的温度下达到了它的汽化力,可见和输送介质,工况有密切的关系.造成汽蚀的主要原因有:1.进口管路阻力过大或者管路过细2.输送介质温度过高;3.流量过大,也就是说出口阀门开的太大;4.安装高度过高,影响泵的吸液量;解决办法:1.清理进口管路的异物使进口畅通,或者增加管径的大小;2.降低输送介质的温度;3.降低安装高度;造成汽蚀的主要原因有:没有灌泵、灌泵不满、输入管漏气、入口管真空表漏气离心泵的汽蚀现象与成因一、汽蚀发生的原因离心泵在运转时,流体的压力从泵入口到叶轮入口而下降,在叶片附近,液体压力最低。
对于汽蚀与气缚现象的研究背景离心泵在启动过程和工作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者液体在低压区气化,则会造成气缚和气蚀现象的发生。
气蚀和空气粘结会对离心泵造成严重损坏。
今天,我们将详细了解这两种现象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避免工作中气蚀和空气粘结的发生,保证离心泵的正常高效运行。
气体粘结现象导致耐酸碱离心泵在启动前没有被输送的液体充满,或者运行时空气渗入泵内,因为气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产生的离心力很小,空气无法甩出。
泵壳内流体离心运动产生的负压不足以将液体吸入泵壳。
像被“气体”束缚一样,泵失去了自吸能力,不能输送液体,这就是离心泵的气体束缚现象。
在启动耐酸碱离心泵预防措施突出显示之前,给化工泵和泵壳注入要输送的液体,启动时关闭出口阀。
为了防止倒入泵壳的液体因重力流入下罐,在泵吸入管道入口处安装了止回阀(底阀);如果泵的位置低于油箱中的液位,启动时无需泵送。
做好壳体的密封工作,灌水的阀门不能漏水,密封性要好。
气蚀现象1气蚀产生的原因当吸入泵壳的液体由于压力降低,刚好在泵的吸入口汽化时,给泵壳内壁带来巨大的水力冲击,使泵壳壁像“气体”一样被腐蚀。
这种现象称为空化现象。
一.空化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1.入口管道或细管道阻力过大;2.输送介质温度过高;3.流量过大,也就是说出口阀开得太大;4.安装高度过高,影响泵的吸液;5.选择,包括泵的选择和泵的材料选择。
二.有害条件1.化工泵的泵性能恶化,当气蚀发生时产生大量气蚀气泡。
当水中存在大量空化气泡时,水流的正常规律被破坏,叶片槽的有效流通面积减小,流向改变,能量损失增大,导致泵流量、扬程和效率迅速下降,甚至在空化严重时出现断流。
2.损坏过流部件,水泵壁面在高强度冲击力的反复作用下,金属表面产生局部变形与硬化变脆,产生金属疲劳现象,使金属破裂与剥落。
除了机械作用外,还有水体逸出的深层活性气体(如氧气)对金属的化学腐蚀和水体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在综合作用下,泵壁首先出现麻点,然后变成蜂窝。
化工原理离心泵的汽蚀现象离心泵的汽蚀现象是指在离心泵工作过程中,由于液体的压力降低,发生气体凝结,析出气泡,甚至产生水蒸汽,进而影响泵的正常运行。
汽蚀现象不仅会导致泵的效率下降,甚至还可能损坏泵的部件,对离心泵的正常运行造成重大影响。
汽蚀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液体压力降低和液体中的气体的析出。
首先,离心泵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液体的流体阻力和摩擦阻力,在泵的进口和出口处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压力损失。
当液体通过泵的各个部件时,速度加快,压力降低,因此会导致液体的压力下降。
当液体的压力降低到饱和蒸汽压以下时,液体中的气体就会析出形成气泡。
随着液体继续通过泵的运动,这些气泡会被带到泵的出口处,进一步膨胀形成气隙,造成泵的性能下降。
其次,在液体中存在溶解的气体,在液体的温度升高、压力降低的情况下,这些气体会析出形成气泡。
这些气泡会在液体中聚集,随着液体通过离心泵的运动,气泡会随着离心力的作用,从液体中分离出来,形成空腔,进一步导致泵的性能下降。
汽蚀现象对离心泵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汽蚀降低了泵的效率,使泵的扬程降低,流量减小,进而导致泵的性能下降。
因为当液体存在气蚀的时候,液体的密度会发生变化,密度减小会导致液体的质量不足,降低泵的扬程和流量。
其次,汽蚀还可能导致泵的振动增大,对泵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当气泡和空腔通过泵的转子时,会产生振动和冲击力,加速泵的磨损,导致泵的性能下降,甚至损坏泵的部件。
最后,汽蚀还会对泵的寿命产生影响。
当泵发生汽蚀时,会产生冲击力和振动,加速泵部件的磨损,进而影响泵的寿命。
为了避免汽蚀现象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增加泵的进口压力。
可以通过在泵的进口处增加一个进口管道,将液体引导到泵的进口处,增加液体的进口压力,从而降低汽蚀的发生。
其次,增加液体的温度。
当液体的温度升高时,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析出的可能性会减小,从而减少汽蚀的发生。
最后,可采用改进泵的结构设计,例如在泵的进口处增加一个气体分离器,可以将液体中的气体分离出来,减少气泡和空腔的形成,从而减少汽蚀的发生。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汽蚀现象离心泵是一种常用的泵类,工作原理是利用离心力将液体从低压区域抽送到高压区域。
它主要由泵体、叶轮和电机组成。
当电机带动叶轮旋转时,液体被叶轮的离心力甩出,形成真空区,进而产生负压,液体就会被吸入泵体;然后叶轮继续旋转,将液体推向出口,形成高压区,液体就会被排出泵体。
离心泵是一种高效的泵类,具有流量大、扬程高、功率消耗低等优点。
然而,在工作过程中,离心泵可能会出现汽蚀现象。
汽蚀是指液体中存在的气体在压力降低的条件下沸腾产生气泡,随后由于压力恢复,气泡迅速坍塌,产生冲击波并磨蚀泵体内部构件的现象。
汽蚀现象会严重影响离心泵的性能和寿命,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注意。
以下是造成汽蚀现象的几个常见原因:1. 进口压力过低:当离心泵的进口液体压力过低时,容易发生汽蚀现象。
可能的原因有进口管道阻塞、进口阀门未完全打开或管道设计不合理等。
2. 进口液体温度过高:液体的温度过高会增加气化的可能性,从而引起汽蚀现象。
这可能是由于液体本身的温度过高,或者由于泵体周围环境温度较高。
3. 泵体密封不良:如果离心泵的泵体密封不良,会导致进口和出口之间有气体泄漏,从而引起汽蚀现象。
这可能是由于密封件老化、磨损或安装不当造成的。
4. 叶轮损坏或磨损:离心泵的叶轮是汽蚀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叶轮表面的磨损或损坏会增加气化的可能性,从而引起汽蚀现象。
汽蚀现象对离心泵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泵的效率:汽蚀会导致液体流量减小,从而降低离心泵的功率和效率。
2. 增加噪音和振动:汽蚀现象会造成泵体内部和管道中的冲击波,产生噪音和振动,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加速泵体和叶轮的磨损:汽蚀现象会引起泵体内部的冲击和气体泄漏,从而加速泵体和叶轮的磨损。
为避免汽蚀现象,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 检查进口管道和阀门:确保进口管道通畅,阀门完全打开,避免进口压力过低。
2. 控制液体温度:确保液体温度不过高,及时降低液体温度,减少气化的可能性。
离心泵气蚀原因
离心泵气蚀是指在离心泵工作过程中,由于介质中含有气体,泵叶轮旋转时产生的低压区域会将气体吸入,随着气体浓度的增加,泵的性能会逐渐下降,最终导致泵的故障。
离心泵气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气体本身的存在:介质中含有气体,无论是空气、水中的溶解气体还是其它气体,都会对离心泵的性能产生影响。
2.介质流动速度过大:当介质流速过快时,泵叶轮周围的低压区域将气体吸入,从而引起气蚀。
3.泵的设计不当:离心泵的设计也会影响气蚀的发生。
例如,进口管道中存在局部狭窄或弯曲的地方,会导致介质流动不畅,从而引起气蚀。
4.泵的运行条件不合适:当泵运行时,若叶轮转速过大或过小,将引起压力变化,从而产生气蚀。
因此,为了避免离心泵气蚀,需要在泵的设计、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介质中气体的含量和流速,保证泵的运行条件适当。
同时,也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泵的状态,及时发现和排除存在的问题,以保证泵的正常运行。
- 1 -。
离⼼泵的⽓缚和⽓蚀离⼼泵的⽓蚀现象和⽓缚⾸先看看定义的不同:离⼼泵⼯作时,在叶轮中⼼区域产⽣真空形成低压⽽将液体吸上。
形成的低压越低,则离⼼泵的吸上能⼒越强,表现为吸上⾼度越⾼。
但是,真空区压强太低,以致于低于⽓体的饱和蒸汽压,则被吸上的液体在真空区发⽣⼤量汽化产⽣⽓泡。
含⽓泡的液体挤⼊⾼压区后急剧凝结或破裂。
因⽓泡的消失产⽣局部真空,周围的液体就以极⾼的速度流向⽓泡中⼼,瞬间产⽣了极⼤的局部冲击⼒,造成对叶轮和泵壳的冲击,使材料受到破坏。
把泵内⽓泡的形成和破裂⽽使叶轮材料受到破坏的过程,称为⽓蚀现象。
离⼼泵启动时,若泵内存有空⽓,由于空⽓密度很⼩,旋转后产⽣的离⼼⼒⼩,因⽽叶轮中⼼区所形成的低压不⾜以吸⼊液体,这样虽启动离⼼泵也不能完成输送任务,这种现象称为⽓缚。
这表⽰离⼼泵⽆⾃吸能⼒,所以离⼼泵在启动前必须向泵内灌满被输送的液体。
当然若将离⼼泵的吸⼊⼝置于被输送液体的液⾯之下,液体会⾃动流⼊泵内,这是⼀种特殊情况。
离⼼泵吸⼊管路装有底阀,以防⽌启动前灌⼊的液体从泵内流出,滤⽹可以阻拦液体中的固体吸⼊⽽堵塞管道和泵壳排出管路中装有的调节阀是供开泵、停泵和调节流量时使⽤。
从造成汽蚀和⽓缚的原因不同来看:⽓缚是泵体内有空⽓,⼀般发⽣在泵启动的时候,主要表现在泵体内的空⽓没排净;⽽汽蚀是由于液体在⼀定的温度下达到了它的汽化压⼒,可见和输送介质,⼯况有密切的关系.造成汽蚀的主要原因有:1.进⼝管路阻⼒过⼤或者管路过细;2.输送介质温度过⾼;3.流量过⼤,也就是说出⼝阀门开的太⼤;4.安装⾼度过⾼,影响泵的吸液量;5.选型问题,包括泵的选型,泵材质的选型等.解决办法:1.清理进⼝管路的异物使进⼝畅通,或者增加管径的⼤⼩;2.降低输送介质的温度;3.减⼩流量;4.降低安装⾼度;5.重新选泵,或者对泵的某些部件进⾏改进,⽐如选⽤耐汽蚀材料等等.⽓缚是由于泵体内存在空⽓,是由于没有使泵体内灌满液体或者液体内所夹带的⽓体过多所造成的.泵轴的检查和跳动测量⽅法轴是⽔泵的⼀个核⼼零件,它不但⽀撑着所有套装在轴上的零部件,⽽且通过轴传递扭矩。
气缚和气蚀名词解释气缚和气蚀是液体流动中常见的两种现象,通常发生在流体通过管道或装置时出现。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气缚。
气缚是指在液体流动过程中,由于管道或装置几何形状的变化、流速的变化或液体性质的变化等原因,使得液体中的气体在流动中无法顺利排出而聚集在某个区域,从而造成流体的流动受阻或完全停止的现象。
当气缚发生时,液体无法正常流动,会造成设备故障、能量损失、流动不稳定等问题。
气缚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管道或装置的几何形状变化:当管道或装置的截面积突然减小,或者出现弯曲、收缩等情况时,液体的流速会增加,而气体的密度较小,很难跟随液体流动,因此容易聚集在几何形状变化的区域,导致气缚。
液体性质的变化:液体中的气体溶解度受到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当液体经过温度或压力变化的区域时,气体的溶解度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气体在该区域聚集而形成气缚。
流体的流速变化:当流体的流速突然增大或减小时,会导致气体无法顺利排出,从而形成气缚。
接下来,我们来解释一下气蚀。
气蚀是指在液体流动中,由于流体中的气体在流动过程中突然减压而发生气泡形成和破裂的现象,从而引起局部区域的冲刷和磨损。
气蚀通常会导致设备的损坏、性能下降甚至失效。
气蚀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系统中的负压区域:当液体流经系统中的负压区域时,液体中的气体由于压力的突然降低而发生气泡形成和破裂,从而引起冲刷和磨损。
流体中的气体含量:当液体中的气体含量过高时,液体流动过程中气体会快速减压,从而引发气蚀。
流体速度过高:当液体的流速过高时,液体流动过程中的压力会降低,从而引起气体减压和气蚀。
气缚和气蚀的解决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计合理的管道和装置几何形状,避免突然变化的截面积、弯曲和收缩等情况。
控制液体的流速,避免流速过高或过低。
控制液体中的气体含量,采取适当的除气措施。
采用抗气蚀材料,提高装置的抗气蚀能力。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及时发现和修复可能引起气缚和气蚀的问题。
D
11. 传热速率公式q=KAΔTm中,ΔTm是指()。
A.器壁内外壁面的温度差
B.器壁两侧流体对数平均温度差
C.流体进出口的温度差
D.器壁与流体的温度差答案:B
12. 工业采用翅片状的暖气管代替圆钢管,其主要目的是()。
A. 增加热阻,减少热量损失 B. 节约钢材、增强美观 C. 增加传热面积,提高传热
效果答案:C C. 冷热两种流体的热阻 D. 金属壁的热阻答案:D
13. 液-液热交换过程中,热阻通常较小可以忽略不计的是()。
A. 热流
体的热阻 B. 冷流体的热阻
四、问答题:
1. 传热有哪几种方式?各有何特点? 答案:传导、对流、辐射传导传热:是物质内部分子微观运动,是由于相邻分子在碰撞时传递振动能的结果。
也可因物质内部自由
电子的转移而发生。
需要介质。
对流传热:是由流体质点发生相对位移即宏观运动而引起。
需要介质。
辐射传热:物体吸收来自外界其它物体的辐射能转化为热能。
不需要介质,可在真空中传播。
一、选择题
1. 蒸发操作中,从溶液中汽化出来的蒸汽,常称为()。
B A. 生蒸汽; B. 二次蒸汽;
C. 额外蒸汽
2. 蒸发室内溶液的沸点()二次蒸汽的温度。
B A. 等于; B. 高于; C. 低于
3. 在蒸发操作中,若使溶液在()下沸腾蒸发,可降低溶液沸点而增大蒸发器的有效温
度差。
A A. 减压; B. 常压; C. 加压
4. 在单效蒸发中,从溶液中蒸发1kg水,通常都需要()1kg的加热蒸汽。
C A. 等于;
B. 小于;
C. 不少于
5. 蒸发器的有效温度差是指()。
A
A. 加热蒸汽温度与溶液的沸点之差;
B. 加热蒸汽与二次蒸汽温度之差;
C. 温
度差损失
6. 提高蒸发器生产强度的主要途径是增大()。
C A. 传热温度差; B. 加热蒸汽
压力; C. 传热系数; D. 传热面积;
7.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属于()蒸发器。
A A. 自然循环; B. 强制循环; C. 膜式
8. 蒸发热敏性而不易于结晶的溶液时,宜采用()蒸发器。
B A. 列文式; B. 膜式;
C. 外加热式;
D. 标准式
9. 多效蒸发可以提高加热蒸汽的经济程度,所以多效蒸发的操作费用是随效数的增加而()。
A A. 减少; B. 增加; C. 不变
10. 蒸发装置中,效数越多,温度差损失()。
B A. 越少; B. 越大; C. 不变
11. 采用多效蒸发的目的是为了提高()。
B
A. 完成液的浓度;
B. 加热蒸汽经济程度;
C. 生产能力
12. 多效蒸发中,蒸汽消耗量的减少是用增加()换取的。
A A. 传热面积; B. 加
热蒸汽压力; C. 传热系数
13. 多效蒸发中,由于温度差损失的影响,效数越多,温度差损失越大,分配到每效的有效温度差就()。
A A. 越小; B. 越大; C. 不变
14. ()加料的多效蒸发流程的缺点是料液粘度沿流动方向逐效增大,致使后效的传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