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国宪政体制的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法国大革命的政治与宪政改革法国大革命是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军事和社会运动之一,它彻底颠覆了法国的政治体制,也对欧洲其他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场革命不仅仅是反对君主专制,更是对法国政治和宪政体制的全面改革。
一、启发法国大革命的改革运动法国大革命的政治与宪政改革源于18世纪初期的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思想家如孟德斯鸠、伏尔泰和卢梭等人对现存的政治体制提出了质疑。
他们主张政府的权力应该来自民众,以服务于民众的利益,并扩大个人的自由权利。
这些思想成为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基础。
二、法国大革命引发的社会动荡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可以追溯到1789年,当时法国面临着贫富差距日益加剧、粮食短缺和政府财政危机等诸多问题。
贵族阶层和教会对普通民众的剥削引发了人们的不满情绪。
这些社会不平等问题成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动因,推动了政治和宪政改革的进程。
三、政治上的变革:君主专制被废除法国大革命的首要目标是推翻君主专制,实现政治上的民主化。
1789年,大革命爆发,国民议会成立,随之宣布了人权宣言。
宣言中明确规定了人民的自由和权利,并承诺要建立宪政政体。
这一宪政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被废除,法国迈向了民主与自由。
四、宪政改革:民主原则与法制建设法国大革命的宪政改革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1791年法国宪法》,该宪法确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并规定了法兰西共和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这项宪法的颁布,巩固了法国的宪政体制。
此后,法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宪法和法律,进一步完善了法国宪政体系。
五、权力分立与监督制约法国大革命在宪政改革中注重权力的分立和监督制约。
1791年颁布的宪法规定了立法部门(议会和立法委员会)、行政部门(国王和法政鲁斯皇家家族)和司法部门(独立的法院)之间的权力分立。
同时,宪法还设立了对行政法令和政府行为的监督机构,以确保政府的行动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六、民主参与的推动法国大革命的政治与宪政改革不仅仅限于官方体制,还推动了民主参与的发展。
法国行政法的渊源和特点法国行政法的渊源和特点法国行政法是指法国政府机构的组织和运作方式,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所遵循的法律规范。
法国行政法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的法国王国,但其真正的发展始于法国大革命后。
法国行政法的特点是其强调行政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以及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法国行政法的渊源法国行政法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的法国王国。
在那个时期,法国王国的行政机构主要由国王和其官员组成,他们负责管理国家事务和维护国家安全。
这些官员的权力来源于国王的授权,而非法律的规范。
因此,他们的行政行为往往缺乏合法性和公正性。
随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法国政治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1791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宪法法案》,确立了法国的宪政体制。
该法案规定,国王不再是法国的最高权力机构,而是法国宪法所规定的政府机构。
同时,法国政府的行政机构也得到了重大改革,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其权力来源于法律的规范,而非国王的授权。
法国行政法的特点法国行政法的特点是其强调行政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以及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首先,法国行政法强调行政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法国行政法规定,政府机构的权力来源于法律的规范,而非行政机构自身的意志。
因此,政府机构必须遵守法律的规范,行使其权力。
同时,法国行政法规定,政府机构的行政行为必须公正,不得违反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如果政府机构的行政行为违反法律规定或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公民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政府机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其次,法国行政法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法国行政法规定,公民有权享受法律所保障的权利和自由,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财产权等。
同时,法国行政法规定,政府机构必须尊重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不得侵犯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如果政府机构侵犯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公民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政府机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最后,法国行政法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
法国的宪政制度引言法国的宪政制度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政治制度,其演变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时期。
法国是一个拥有独特政治体系的国家,其宪法确保了法国公民享有基本权利和自由,以及制衡政府权力的机制。
本文将探讨法国的宪政制度的起源、特点和目标,以及其如何保障公民权利和构建政府权力制衡的机制。
一、起源法国的宪政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时期。
法国大革命(1789-1799年)是法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为法国的制度变革打下了基础。
大革命期间,法国人民反对君主专制制度,要求实现人民主权和公民自由权利。
1789年,法国颁布了《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将法国的宪政传统写入法律。
从此,“自由、平等、博爱”成为法国政治生活的核心价值。
二、特点法国的宪政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总统制度:法国采取总统制度,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拥有广泛的权力和责任,但也受到宪法的限制和制约。
2. 立宪民主:法国的宪政制度建立在民主原则之上,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法国的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自由表达、言论、结社等权利。
3. 三权分立:法国宪政制度倡导三权分立原则,即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的相互制衡。
这样可以保证政府权力不得滥用,并确保公正和平衡的执法体系。
4. 宪法监督:法国的宪政制度设立了宪法委员会,负责解释宪法,并监督政府的法律和行政行为是否符合宪法的规定。
三、目标法国的宪政制度的目标是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实现社会平等和公正。
宪法确保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结社自由、投票权等,同时设立了制衡机制,以防止政府权力滥用。
宪法还规定了政府的职责和限制,确保政府在行使权力时遵守法律和宪法的规定。
四、权力制衡法国的宪政制度通过权力制衡机制,确保政府的权力合法、公正和平衡。
具体而言,法国的权力制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立法权:法国的宪政体制赋予议会独立的立法权,议会制定法律并对政府的法律提出修订建议。
这样可以防止政府滥用权力,确保民意得到充分的体现。
法国政治制度法国政治制度始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至今已经演化为以总统为首的半总统制。
法国政治制度由宪政体系、行政体系、立法体系、司法体系等组成。
首先是宪政体系。
法国宪政体系是以宪法为基础的政治体系。
法国宪法确立了法国的政治体制,规定了国家机构各部门的权力范围和制约关系。
法国现行的宪法是1958年通过的第五共和国宪法,在此之前法国曾经历过四次革命和多次政体的变革。
法国宪法规定了行政首长总统和政府首脑总理的分工和权力。
总统是国家元首,代表国家行使部分行政职权;总理则负责行政工作,并是议会多数派党派的领袖。
此外,法国的宪法还规定了司法权的独立,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其次是行政体系。
法国政府行政体系是根据行政法规定的一种复杂的多级结构,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下设部门组成。
中央政府是法国政府的核心,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总理为政府首脑,与总统共同行使部分行政权力。
地方政府分为两级:一级是大区,共有13个大区;二级是省级(现在称为省和自治区),法国共有101个省级实体。
地方政府具有一定的自治权,对本地区的经济、教育、卫生等方面有管理职责,但权力仍受中央政府限制。
再者是立法体系。
法国立法体系包括联邦议会和地方议会。
联邦议会是法国的立法机构,由两个部分组成:国民议会和参议院。
国民议会是议会的立法机关,它由577名国民议员组成,议员由选民间选举产生。
参议院是议会的上议院,由348名参议员组成,其中大部分由地方选举产生。
参议院主要负责审查和修改法案。
立法程序由两个议会组成,一个法案必需被两个议会通过才能成为法律。
最后是司法体系。
法国的司法体系是独立的,由各个法院和法官组成。
法国最高的司法机构是法院,由法官组成。
法官独立行使司法权力,根据法律和法庭判例来审判案件,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公正。
法院系统分为行政法院、民事法院和刑事法院。
法官的任命和晋升由最高法院主管。
总之,法国政治制度以总统为首的半总统制,宪法为基础,它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约和民主选举的原则。
英\美\法三国议会制度之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作者:肖继王薇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02期摘要英国、法国、美国作为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国家,都采用议会代议制形式,但因各自政体的差异,因而议会的组成及特点都有着极大的差异。
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都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本文通过对英、美、法三国议会制度的比较,对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出了相关见解。
关键词议会代议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权组织形式中图分类号:D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1-160-02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核心,在行使国家权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英国、法国、美国作为当今西方政治大国的典范,同样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同样采用议会代议制形式,但因各自政体的差异,因而议会制度的本质,议会的组成及特点都有着极大的差异,议会的作用在英、美、法三个国家中也是逐渐被削弱。
分析英、美、法的议会制度,主要有以下的区别:一、英、美、法议会的起源和发展英国。
从14世纪中叶开始,在等级会议内部形成了贵族、高级教士与骑士、城市平民两大利益集团,并逐渐分化为贵族院和平民院,形成具有封建色彩的两院制等级议会。
资产阶级性质的两院制在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才逐步形成。
1689年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资本主义议会制原则,这就使两院制议会在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最终确立。
法国的两院制也是由封建等级会议演变而来的,法国社会等级分为僧侣、贵族和市民三等。
自1795年以来,法国议会一直实行两院制。
1958年10月4日宪法的正式公布生效,标志着一个近乎完美的或可以称之为理性的议会制度的诞生。
美国。
十八世纪中叶,费城会议上弗吉尼亚州代表提交的法案,提出只建立一个国会,遭到了其它各小州的反对,而康涅狄克州提议采取两院制,一个是联邦议会,一个是众议院,众议院按各州人口的比例,由人民选举。
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变革法国大革命是欧洲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它不仅彻底颠覆了法国旧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而且也影响了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
本文将从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变革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解析。
一、政治制度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制度变革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宪政、共和、帝制。
1.宪政阶段在1789年召开的“三级会议”上,代表们宣布成立了国民议会,并制定了一部《人权和公民权宣言》,这标志着法国宪政时代的开始。
随后,国民议会制定了1789年宪法,将三权分立的贵族立法机构废除,建立起代议制国会,并使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合并于众议院。
1789年宪法的颁布,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它不仅扫除了法国封建时代的腐朽政治体制,而且促进了法国现代化的进程。
2.共和阶段1792年,外国的干涉和国内的政治危机,导致法国政局的动荡和混乱。
这一年,法国颁布了第二次宪法,否定了君主专制和等级制,真正建立了代议制的共和国。
在这个阶段,法国政治制度的变革趋于完善,政治民主化的进程逐渐加速,在欧洲范围内掀起了思想和政治的浪潮。
3.帝制阶段1804年,拿破仑成立帝国,结束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共和和革命政治。
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政治制度的变革方向从宪政、共和转向集权化和专制化。
总之,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制度变革,使这个国家由封建专制向现代民主转型。
在此过程中,法国建立了代议制国家机构,形成了法定的权利与自由,为法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文化变革法国大革命不仅在政治、经济层面上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也带动了法国社会的文化革命。
1.启蒙思想的传播法国大革命时期,启蒙思想家勃朗宁、卢梭等的思想传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支持。
他们反对神权和君主专制,提倡理性和民主,促进了新思想的兴起。
2.语言文字的改革法国大革命给予了法语的中心地位,将法语确定为官方语言,还制定了一些语言文字的改革措施,如一律使用姓氏,用于商务和金融的词汇等。
这些措施为法语成为世界语言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法国文化的繁荣和多元化。
古代法兰西王国的政治制度演进——法国宪政革命的深刻解读法国作为欧洲大陆的重要国家之一,其政治制度演进历史源远流长。
其中,古代法兰西王国的政治制度则是影响了世界的重要一环。
从君主制到君主立宪制,再到宪政革命,法国政治体制的演变经历了不少曲折。
一、古代法兰西王国的政治制度在古代法兰西王国时期,法国政治体制属于君主制。
这种政治制度下,国王是法国政治权力的最高统治者,其权力几乎无与伦比。
国王可以通过行使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力来控制国家事务,而且其权力具有神圣性。
在君主制下,法国的行政机构,如财政、军队控制等方面,大部分都由国王的亲信或官员来掌控。
而对于司法制度来说,则由王权辖下的高等法院来处理民事、刑事等案件。
二、君主立宪制下的法国到了18世纪末,法国社会经济情况严重恶化,导致政治局面也出现了很大的动荡。
1789年,以巨额债务和个人领地为主的老贵族和国王在财政破产、青铜匠起义以及国家财政赤字的背景下,成立了法国的“三级会议”,即贵族、神职人员和庶民代表。
随着三级会议开会,法兰西王国在1789年-1792年间进入了君主立宪制期间。
在此期间,国王权力开始受到一定限制,国王只能通过议会来颁布法令。
同时,也开始将社会与国家分开,并且规定了公民权利、制定了法律和立法机构等。
三、宪政革命后的法国19世纪初,法国经历了宪政革命,从君主立宪制到宪政制度。
这一制度的出现,使得法国政治制度正式转向现代化,也奠定了法国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
在宪政制度下,法国国家权力被限制在国民议会范围内,即通过三个管辖机构来进行协调。
而且,国家权力被授权给制宪国民会议,这个机构负责制定宪法和议会选举法等法律法规。
总的来说,古代法兰西王国从君主制到君主立宪制,再到宪政革命,经历了政治制度演变的曲折历程。
这一过程中,法国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思想上的斗争、实践上的探索,使得法国政治制度逐渐走向了现代化,成为了西方政治制度的典范之一。
摘要法国是世界上较早产生资产阶级政党的国家之一,它的政党制度经历了由极化多党制向温和多党制转变的过程,形成左右两翼的政治格局。
法国是半总统半议会制的国家,无论总统选举获胜还是议会选举获胜,都成为执政党。
法国执政党不仅受到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权力体制的约束,而且受到利益集团、大众传媒、社会运动等社会力量的制约和监督,在客观上保证了执政党权力运行的质量。
关键词法国研究;政党体制;政党;第一章法国议会的发展与派别法国政党及其制度的形成可从1870第三共和国之后开始,而法国政党制度的起源则可追溯至法国大革命时期,第二共和国时期、第三共和国前期的政治派别与团体的发展,法国现代政党就是对他们的奇特的继承。
尤其在法国大革命时,涌现出的政治团体是政党发展的最初雏形。
法国是资产阶级国家中典型的多党制国家,政党繁多、变化迅速的政党制度让人眼花嘹乱,形成这种制度的原因可上溯至法国议会的发展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我们一般认为有议会的地方才可称有不同利益代表的政党,而所谓政党,大致可将其功能归结为:组织群众选举,统一和调动公民群众,聚合各种杜会阶层为本党谋利;为国家政治机构补充公职领袖,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最重要的是组织“自由民主的政府”。
法国大革命的目的本也是自由和平等精神的体现,最初的政党雏形在此应运而生。
法国政党的发展与法国议会的发展紧密相关。
法国是实行议会制度比较早的国家之一。
法国的三级会议渊源于王室大会议,即国王与其直属附庸之间以权利和义务关系组成的政治组织。
在14世纪初,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因同教皇发生冲突而首次召开由僧侣、贵族和第三等级的代表参加的封建等级会议,亦称三级会议。
但1614年以后,三级会议被中断达175年之久。
“三级会议是王权加强过程中的一个事件,是国王主动召开的,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临时性的枫构,它没有规定何时召开,多长时间召开一次,召开与否由国王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往往是在国王需要征收新税或需要各等级代表的支持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才召开三级会议,会议的内容也由国王决定,会议完佥操纵在国王手中。
近代意义上的主权概念是由16世纪法国律师让·布丹首先提出来的。
1576年,布丹发表了《国家论六卷》,系统地论述了国家主权学说。
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国家,经历了三种国家形态即封建主义国家、等级制国家和绝对主义国家。
与此相应,封建君主制也经历了三种统治形式即贵族君主制、等级君主制和专制君主制。
等级君主制是欧洲中世纪晚期的一种政权形式,封建割据君主制与专制君主制之间的过渡形态。
中世纪西欧与封建王权结成联盟的力量是罗马教会。
专制君主制是封建君主制的最高和最后形式。
古代希腊出现过多样性的不同政体,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君主制政体②贵族制政体③民主制政体形成了"政府权力来源于人民"(或者说来源于社会共同体)的重要原则的三种传统是:希腊城邦的直接民主传统、罗马共和传统、日耳曼人的部落民主传统其他公民和政治权利目的在于保护公民自由免遭国家专横行为之害,被说成是消极的权利的人权公共利益集团追求对社会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利益,如环境保护组织、消费者利益协会、和平组织等等。
主要以向政府和社会施加压力为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目的的利益集团被称作压力集团无论是当权者还是社会思想家大都把政党看成是政治生活中的"有害之物"是在政党发展的公开排斥时期雅典雅典的陪审法庭是整个城邦民主制度的拱顶石,它以全体公民的名义行使权力,不仅是雅典城邦的最高审判机关,而且可以对各级官吏行使监察权。
雅典城邦的最高军事机构是十将军委员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梭伦和克里斯梯尼建立的议事会是雅典最重要的统治机构。
在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内容里涉及了三个时代,一是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础,二是克里斯梯尼的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制的最终胜利,三是到伯里克利执政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进人全盛时期。
雅典城邦人口中公民是城邦的成员,有权参加城邦政治生活,这种特权是根据出身而获得的。
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础罗马古罗马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通常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时代和罗马帝国时代。
不同国家的宪政体制和选举制度如何设计和实行?在全球化的时代,各国的宪政体制和选举制度因地制宜地展示出了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点。
在民主政治的广泛推广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尝试建立好的宪政体制和选举制度,以确保政治稳定和社会繁荣。
然而,如何设计并成功实施这些体制和制度,依然是各国共同面临的考验。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阐述不同国家的宪政体制和选举制度的设计和实施细节。
一、美国的宪政体制和选举制度1.宪政体制:美国的宪政体制是建立在宪法基础之上。
宪法赋予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分立的权力,并确立了各级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和协调。
在宪法下,美国建立了一个支持国民自由和繁荣的政治体制。
2.选举制度:美国采取的是间接选举制度。
总统和副总统由选举人团选举,参议员和众议员由公民直接选举。
每个州的选举人名额与该州众议员和参议员名额之和相等。
选举人的票数与州的人口有关,从而体现了联邦制度的特点。
此外,美国还采用了联邦选举委员会监督被选举人的选举过程,以确保选举的公正和透明。
二、法国的宪政体制和选举制度1.宪政体制:法国的宪政体制是建立在不断改进的宪制基础之上。
根据宪法的规定,法国政府的权力由总统、总理和内阁共同行使。
立法权属于国民议会和参议院。
司法权则归属于独立的司法机构。
2.选举制度:法国采用复式投票制度。
在总统选举中,选民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候选人,并且对于获得超过50%的选票的候选人,可以立即当选为总统。
否则,将由前两名的候选人继续竞选,直到有一名候选人获得超过50%选票。
此外,法国的议员选举也是由公民直接选举,采取单一转移投票制度。
三、英国的宪政体制和选举制度1.宪政体制:英国的宪政体制没有明确的宪法文件,其包括宪法法律和惯例法律。
英国政府的权力主要由君主、议会和司法机构三个部分组成。
议会包括上下两院,被认为是英国政治体系的核心。
2.选举制度:英国的议员选举采用名义上的单一选举制度,即每个选区会选出一名议员。
然而,在实际选举中,采用的是多数制度,也就是获得票数最多的候选人当选。
文章编号:1671-1653(2013)03-0040-07法国宪法变迁脉络与规律启示白利寅(四川大学法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摘 要:法国宪法变迁及宪政制度进化的历史过程彰显了革命与稳定交替的发展特征。
梳理宪法变迁历史和总结宪政制度进化特征是分析解读建构法国宪政制度社会条件的基础,而对宪政制度进化的社会条件分析则为法国宪政建构的社会规律性启示的总结提供了实践分析经验。
法国宪政制度进化的经验表明,宪法产生及宪政制度实现需要与一定的社会条件相互作用,革命的理想设计需要回归到理性的制度运行,宪政制度才能完成进化目标。
关键词:法国宪法;历史变迁;宪政制度;社会条件 中图分类号:D956.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1-1653.2013.03.007Enlightenment of the Context and Law of theFrench Constitutional ChangesBAI Li-yin(School of Law,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4,China)Abstract: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change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stitutional system of theFrench constitution underlin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revolution and stability.Combing history ofconstitutional changes and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itutional system arethe foundation of interpretation construct the social conditions of the French constitutional system.Analysis of the constitutional system evolution social conditions supplied regularity revelation practiceexperience.The experience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French constitutional system has shown that theconstitution and the constitutional system need to interact with certain social conditions,and revolu-tionary ideals design needs to return to a rational system,so constitutional system will complete thegoal of evolution.Key words:French constitution;historical changes;constitutional system;social conditions 法国自1789年《公民权与人权宣言》颁布叩启近代宪政制度以来,十几部宪法的交替与筛选铸造了法国宪政制度建设的发展与完善。
法国政体概要法国政体:在法国,总统和议会都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理一职由议会的多数派出任。
由于过去实行的是总统7年制、议会5年制,不同的选举时间,总统和议会多数派就可能不是来自同一阵营,因而造成总统和总理二人一个来自左派,一个来自右派,形成“左右共治”的局面。
这也是法国政坛独特的现象。
半议会半总统制在1946~1958年的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时期,法国的政体是议会制,即全民选举国民议会议员,由国民议会中占席位最多的党派出面组阁。
那时候总理大权在握,总统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没有任何实权。
由于议会内党派众多,而且议会有弹劾政府的权力,因此一不小心,多数派联盟便会分裂,造成政府倒台。
在第四共和国存在的短短12年间,共更换了20届内阁!政府的频繁更迭造成政局不稳,国家动荡。
1958年,曾因反对议会制而退出政坛的戴高乐上台,建立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他重返政坛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改宪法,制定总统制。
出于稳定政局的目的,他继承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总统任期7年的传统。
他一方面削弱了议会的权利,剥夺了议会任命总理和批准政府组成的大权;另一方面大大增强了总统的职权,甚至赋予总统在“非常时期”可以解散议会、进行全民公决等权利。
1962年他宣布法国总统应由全民直选产生,并于1965年当选为第五共和国第一位直接选举出来的总统。
然而,第五共和国的政体并非绝对的总统制,议会对总统仍有制约,主要是:议会可以弹劾政府,迫使其下台;对议会通过的法律,总统须在15天内签署,最多只能让议会复议一次;总统不得在一年之内两次解散议会。
“左右共治”在这样的政体下,总统只有得到议会多数派支持时,才能充分行使权利,反之,只能与反对派分享权利,把总理一职和组阁权交给政治对手。
实行半议会半总统制政体的初期,反对党势单力薄,总统的执政地位稳定,长达7年的总统任期又使其能够充分施展手脚,总统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活跃在法国政坛上的主要政党是右翼的保卫共和联盟和法国民主联盟以及左翼的社会党和共产党。
探究法国式民主的历史文化根源法国式民主的历史文化根源法国作为一个现代民主制度的开创者,其法国式民主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然而,大部分人对于法国式民主的根源和历史文化背景却知之甚少。
本文将通过分析法国式民主的历史文化根源,剖析其独特的政治文明和制度基础。
一、法国式民主的文化基础法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
自法兰西王国建立以来,法国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文明和社会价值观。
法国式民主的文化基础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
1、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法国自由主义思想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启蒙时代。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和卢梭曾经发表了很多关于人权和自由的论述,他们的思想深入民间,对法国国民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法国式民主的理念奠定在了自由主义思想的基础上,主张个人自由、平等和民主制度,这些价值观贯穿了法国的现代化和政治风格。
2、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政治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对于法国政治文化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革命期间,人们认为法国应该是一个具有平等自由的社会,各地爆发了一系列反对贵族和王权的起义和革命运动。
在尼古拉•德•康德克思和雅克•拉库尔的带领下,法国大革命将自由平等和民主制度这些现代政治概念运用到法国政治现实中,是法国式民主产生的重要历史基础。
3、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法国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与工业化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密不可分。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工人阶级日益壮大,社会主义思想迅速发展起来。
法国社会主义者经常主张民主原则,对贫苦劳动阶级的群众运动进行支持和促进,他们为民主制度的发展和改进不遗余力,为法国式民主的价值观念提供了新的思想源泉。
二、法国式民主的制度基础法国式民主不仅有着坚实的文化根基,还建立在一系列完善的制度基础之上。
这些制度基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宪政体制法国宪政体制是其民主制度的核心和基础。
法国宪法的写作和修订对法国式民主的发展和实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五共和国政体主要特征
周国栋
【期刊名称】《法国研究》
【年(卷),期】1987(000)004
【摘要】<正> 自从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以来,法国历史上先后有过四个共和国,1958年由戴高乐将军缔造的第五共和国,在一条坎坷曲折的道路上,至今已走过了29个年头。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第五共和国政治体制经受了国内外政治风云变迁的考验,把一个受到第二次大战重创的法国变成一个科学技术和经济发达的国家。
它在国际舞台上改变了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病夫”形象,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反对美苏两霸,解决
【总页数】7页(P5-11)
【作者】周国栋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565.07
【相关文献】
1.从法国社会党看法国第五共和国民主政体的发展趋势 [J], 陈露
2.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政体及其弊端分析 [J], 彭姝
3.阿尔及利亚泥潭第五共和国的“助产士” [J], 郭晔旻
4.一场丰衣足食的反叛五月风暴:第五共和国的危机时刻 [J], 冯璐
5.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政体制的特点 [J], 谢非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法国宪政体制的特点
【摘要】法国宪政体制具有它自身的特点,半议会半总统制、行政权二元化、
司法权双轨制、“理性化的议会制”、独具一格的违宪审查机制和悠久的人权保障传统。
【关键词】法国宪政特点
法国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重要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法国走上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尤其是它的宪政体制。
法国宪政体制的特点体现在半议会半总统制、行政权二元化、司法权双轨制、“理性化的议会制”、独具一格的违宪审查机制和悠久的人权保障传统。
一、半议会半总统制
1944年8月法国获得了解放,戴高乐进入巴黎就任临时主席,由于政局不稳,1958年6月1日国民议会授权政府首脑戴高乐制定新宪法。
第四共和国宣告终结了。
戴高乐受命于危难之际,恶劣内外的形式给他提供了力挽狂澜、大展宏图的机会,也为他实现“贝叶演说”中达的制宪思想、建立新体制、加强个人行政权力提供了合适的舞台。
新宪法于9月28日提交全民公决并获得通过,10月4日宪法正式颁布,这就是沿用至今的法国1958年宪法。
正是这部宪法及以后的几次修正案,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法国的“半议会半总统制”。
半议会半总统制的特点简单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总统出于国家权力中心地位。
他兼有议会制和总统制的特点。
即有一个议会和一个对议会负责的政府,同时又有一个拥有实权的政府。
二、行政权二元化
行政权二元化现象是法国宪政体制最重要的特质之一。
行政权二元化其实不过是法国这种半总统制、半议会制的自然变种。
行政权二元化也较差反映了法国现行政体之下政府与议会之间的关系。
所谓“半总统制、半议会制”的最大特点或目标是重新分配权力,使总统成为法国政治生活的中心,借此结构有效的避免因多党制而引起的经常的政治危机。
三、司法权双轨制
司法权双轨制也是司法权的二元化,体现在普通法院与行政法院。
法国的普通法院体系由最高法院主导并置于其下。
最高法院下面设置有27个上诉法院,上诉法院接收不服下级法院裁决的上诉案件,它们即审查法律的适用也审查事实。
行政法院系统才是真正构成法国司法制度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最重要标志之一。
根据行政法理论,公法上的“法人”团体必须服从行政法,进而接受行政法庭的裁决。
行政法庭受案范围很广,从公务人员的身份、行政合同,到城市规划等等。
现在,最高行政法院是共和国最荣耀的机关之一,也是今日国家行政学院毕业生的就职首选机关之一。
它仍然具有双重角色:一是国家最高行政司法权的掌管者和行使者,一是政府的立法顾问。
在最高行政法院之下,还设有五个行政上诉法院。
四、“理性化的议会制”
法国议会立法权的行使需要政府的密切协调合作。
迪瓦热教授因此认为,法国宪法条文体现的是一种“奥尔良主义的和理性化的议会制”1919年以后的宪法都极力仔细的将议会制的习惯性规则立法化,与此同时创造出精确而有严格的机制来维持议会和行政机关之间的相互平衡。
第五共和国是合理化的议会首先是指关于议会工作组织和立法程序的规则。
它同时还表示关于信任案和政府责任问题的规章制度,而后者正是1919年以后的理性化的议会的根本内涵。
五、违宪审查机制和人权保障传统。
1958年11月7日通过的关于宪法委员会组织的法令明确了委员会的司法性质。
就所有提交给它审理的案件而言,宪法委员会有权知道在申诉时提出的各种问题和抗辩权。
(一)宪法委员会的首要职能:对选举活动的监督;
(二)另一重大职能:对法律和现行的审查;
(三)对违宪法律的惩戒和处理。
法国具有悠久的人权保障传统,这一传统主要通过《人权宣言》来实现。
《人权宣言》的主要原则有:
(一)国民主权原则;
(二)人权和公民权原则;
(三)三权分立原则;
(四)法制原则;
(五)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人权宣言》具有“宪法价值”,规定了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公民的人权。
正由于法国的发展不同于英国、德国,法国宪政体制的特点正说明了法国革命的成功
【参考文献】《外国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韩大元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