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习题_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学习本章的意义和内容:本章主要学习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如流域、河流、降雨、蒸发、下渗、径流;再是最基本的水文学原理,如水文循环、区域与流域水量平衡、流域径流的形成过程;三是掌握水文要素的定量计算方法,如流域面积、河流长度、河流坡降、降雨过程及流域平均雨量、蒸发量、径流量、径流深等,为后面学习水文分析计算及水文预报打下坚实基础。
学好本章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章习题的内容:自然界水文循环及水资源;河流与流域及其对水文变化的影响;降水成因、分类与计算;蒸发分类与计算;下渗过程与计算;径流及其形成的基本概念与定量描述方法;流域水量平衡原理与计算。
一、概念题(一)填空题1. 地球上的水以____态,____态,____态三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____ 、_____ 和_____ 中。
2. 空气中的水汽凝结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要有吸附水分的_______, 以及使空气湿度_____________状态。
3. 使暖湿空气达到饱和主要靠空气______________运动引起的冷却。
4. 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_______循环和________循环。
5. 自然界中,海陆之间的水文循环称___ 。
6. 自然界中,海洋或陆面局部的的水循环称_____________。
7.水循环的外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河流的水资源之所以源源不断,是由于自然界存在着永不停止的。
10. 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于某一区域、某一时段的水量平衡方程可表述为某一区域在某一进入的水量减去流出的水量,等于该时段该区域蓄水量的变化11.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五段。
第一章绪论本次练习有12题,你已做12题,已提交12题,其中答对12题。
当前页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其中答对10题。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一般说来,这种影响使得()。
A. 蒸发量基本不变,从而年径流量增加;B. 蒸发量增加,从而年径流量减少;C. 蒸发量基本不变,从而年径流量减少;D. 蒸发量增加,从而年径流量增加。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3.某流域的一场洪水中,地面径流的消退速度与地下径流的相比()A. 前者小于后者;B. 前者大于后者C. 前者小于等于后者;D. 二者相等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4.将全球的陆地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系统,已知多年平均降水量Pc=119000km3、多年平均蒸发量Ec=72000km3,根据区域水量平衡原理(质量守恒原理)计算多年平均情况下每年从陆地流入海洋的径流量R为()A. 40000 km3B. 47000 km3C. 50000 km3D. 191000 km3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5.流域的总蒸发包括()。
A. 水面蒸发、陆面蒸发、植物蒸散发B. 水面蒸发、土壤蒸发、陆面蒸散发C. 陆面蒸发、植物蒸散发、土壤蒸发D. 水面蒸发、植物蒸散发、土壤蒸发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6.一次降雨形成径流的损失量包括()。
A. 植物截留,填洼和蒸发B. 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缺水和蒸发C. 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吸着水和蒸发D. 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毛管水和蒸发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7.自然界中水文循环的主要环节是()。
A. 截留、填洼、下渗、蒸发B. 蒸发、降水、下渗、径流C. 截留、下渗、径流、蒸发D. 蒸发、散发、降水、下渗答题: A. B. C. D. (已提交)第三章水文统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第四章设计年径流分析与计算本次练习有14题,你已做14题,已提交14题,其中答对13题。
工程水文学计算题汇总计算题第一章绪论=119000km 3、多年平均蒸发1. 将全球的陆地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系统,已知多年平均降水量Pc=72000km3、试根据区域水量平衡原理(质量守恒原理)计算多年平均情况下每年从陆地流量Ec入海洋的径流量R为多少?=458000km 3、多年平2. 将全球的海洋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系统,设洋面上的多年平均降水量Po=505000km3、试根据区域水量平衡原理(质量守恒原理)计算多年平均情况下每年从均蒸发量Eo陆地流入海洋的径流量R为多少?3.将全球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系统,当已知全球海洋的多年平均蒸发量E=505000km3、陆地的多o=72000km3,试根据全球的水量平衡原理推算全球多年平均降水量为多少?年平均蒸发量Ec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1. 已知某河从河源至河口总长L为5500 m,其纵断面如图1-2-1,A、B、C、D、E各点地面高程分别为48,24,17,15,14,各河段长度,,,分别为800、1300、1400、2000试推求该河流的平均纵比降。
图1-2-1 某河流纵断面图2. 某流域如图1-2-2,流域面积F=180,流域内及其附近有A,B两个雨量站,其上有一次降雨,两站的雨量分别为150、100mm,试绘出泰森多边形图,并用算术平均法和泰森多边形法计算该次降雨的平均面雨量,并比较二者的差异。
图1-2-2 某流域及其附近雨量站及一次雨量分布3. 某流域如图1-2-3,流域面积F=350,流域内及其附近有A,B两个雨量站,其上有一次降雨,它们的雨量依次为360㎜和210㎜,试绘出泰森多边形图,并用算术平均法和泰森多边形法计算该次降雨的平均面雨量,比较二者的差异。
(提示:A、B雨量站泰森多边形权重分别为0.78、0.22)图1-2-3 某流域及其附近雨量站及一次雨量分布4. 某流域如图1-2-4,流域面积300,流域内及其附近有A、B、C 三个雨量站,其上有一次降雨,他们的雨量依次为260㎜、120mm和150㎜,试绘出泰森多边形图,并用算术平均法和泰森多边形法计算该次降雨的平均面雨量。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一)填空题4. 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_______循环和________循环。
5. 自然界中,海陆之间的水文循环称___ 。
6. 自然界中,海洋或陆面局部的的水循环称_____________。
7.水循环的外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河流的水资源之所以源源不断,是由于自然界存在着永不停止的。
10. 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于某一区域、某一时段的水量平衡方程可表述为。
11.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五段。
12. 河流某一断面的集水区域称为_______________。
13.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在垂直方向彼此相重合,且在流域出口河床下切较深的流域,称__________流域;否则,称流域。
15. 单位河长的落差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18. 在闭合流域中,流域蓄水变量的多年平均值近似为___________。
28. 计算流域平均雨深的方法通常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0.流域总蒸发包括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
33. 流域的总蒸发主要决定于____________蒸发和_____________蒸散发。
34. 包气带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水分最大量称为_________________。
35. 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干燥土壤的下渗率(f)随时间(t)呈_______变化,称为____________曲线。
36. 土壤中的水分按主要作用力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类型38. 降雨初期的损失包括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一、概念题㈠填空题1.汽、液、固,空中、海洋、陆地2. 微粒,达到或超过饱和3. 强烈上升,绝热4. 大,小5. 大循环6. 小循环7. 太阳辐射和地球的重力作用,水具有固、液、气三态互相转化的物理特性8. 蒸发、降雨、下渗、径流9. 水文循环过程10. 某一区域在某一进入的水量减去流出的水量,等于该时段该区域蓄水量的变化11. 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12. 流域13. 闭合流域,非闭合流域14. 河流长度15. 河流纵比降16. 河网密度17. 河数率,河长率,面积率,比降率18. 零19. 气温、气压、风、湿度,云度20. 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的条件下,气温下降,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21. 对流、地形、锋面、气旋22. 冷锋23. 暖锋24. 雨强大、降雨范围小、降雨历时短25. 高空槽、锋面气旋、低涡、切变线26. 称重、虹吸、翻斗27. 越大28. 算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法 29. 时段平均雨强,瞬时雨强 30. 水面蒸发、土壤蒸发、植物蒸散发 31. 套盆式型、8020φφ、601E 型、蒸发池 32. 温度、水汽压饱和差,扩散、对流、紊动 33. 土壤蒸发、植物蒸散发 34. 田间持水量 35.下降,下渗能力曲线36.吸着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 37. 毛管力38. 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缺水量、蒸发 39. 产流、汇流40. 地面径流、壤中流、地下径流41. 标准地下退水曲线 42. 径流系数 43. 流量 44. 径流模数 45. 洪峰流量模数㈡选择题1.[b]2.[c]3.[a]4.[d]5.[d]6.[d]7.[c]8.[b]9.[d]10.[c] 11.[d] 12.[c]13.[d] 14.[c] 15.[b] 16.[c] 17.[c] 18.[b]19.[a] 20.[d] 21.[c]22.[c] 23.[a] 24.[b]25.[d]26.[d] 27.[c] 28.[b]29.[a]30.[c]31.[b] 32.[b] 33.[b] 34.[c]35.[d] 36.[d] 37.[c]38.[c] 39.[b]40.[b]41.[d] 42.[c]43.[b] 44.[b] 45.[b]46.[c] 47.[a] 48.[c]49.[b] 50.[a] 51.[b] 52.[b] 53.[b]54.[c]55.[b] 56.[a]57.[c]58.[b] 59.[b] 60.[d] 61.[a] 62.[a] 63.[c] 64.[a]65.[b] 66.[a]67.[b] 68.[d]69.[d]70.[c] 71.[d]㈢判断题1.[T]2.[T]3.[F]4.[F]5.[T]6.[T]7.[F] 8.[F] 9.[F] 10.[T] 11.[T] 12.[T]13.[T] 14.[T] 15.[T] 16.[F] 17.[F] 18.[F]19.[F] 20.[T] 21.[T] 22.[F] 23.[T] 24.[F]25.[F] 26.[T] 27.[T] 28.[T] 29.[F] 30.[F]31.[T] 32.[F] 33.[F] 34.[F] 35.[F] 36.[T]㈣问答题1.答:地球上的广大水体,在太阳的辐射作用下,被蒸发成水汽,随风向各处输送,并在适当的气象条件下,成云致雨,降落在地面或海洋上,前者又形成地面、地下径流,回归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