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化学知识点之电离平衡与酸碱性
- 格式:pdf
- 大小:192.76 KB
- 文档页数:8
高考化学考点解读——电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已知常温下两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HClO)=3×108;K1(H2CO3)=4.4×107,K2(H2CO3)=4.7×10?1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O、Na2CO3溶液pH:Na2CO3B.HClO、H2CO3、三种微粒电离能力:H2CO3>HClO>C.向饱和氯水中加入适量Na2CO3固体可使溶液HClO浓度增加D.三种微粒结合H+能力强弱为:>>ClO?【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由于是电离生成的,故其水解能力的强弱应该用K2(H2CO3)数值与K(HClO)进行比较,因前者小于后者,故水解能力比ClO强,Na2CO3溶液碱性比NaClO溶液的强,A项错误;电离常数越小,表示酸电离能力越弱,相应的酸根离子结合H+能力越强,故B项正确,D项错误;因K(HClO)>K2(H2CO3)=4.7×1011,故HClO的酸性比的酸性强,HClO可与反应生成,C项错误。
1.溶液pH计算的一般思维模型口诀:酸按酸(H+),碱按碱(OH?),酸碱中和求过量,无限稀释7为限。
2.平时做题容易混淆的有以下几点①酸的酸性和溶液的酸性酸的酸性强弱:是指酸电离出H+的难易(越易电离出H+,酸的酸性越强)。
溶液酸性的强弱:是指溶液中c(H+)的相对大小(H+浓度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
溶液呈酸性不一定该溶液就是酸,它可能是由酸电离产生的H+而引起的,也可能是由强酸弱碱盐水解而引起的。
②酸碱恰好反应与中和至中性:酸碱恰好反应是指酸和碱按方程式系数恰好生成正盐,恰好中和时并不一定呈中性,如强酸和弱碱恰好中和溶液显酸性,强碱和弱酸恰好中和溶液显碱性,强酸和强碱恰好中和溶液显中性。
而中和至中性是指反应后溶液特点,此时酸、碱可能恰好反应;也可能没有恰好反应。
高考总复习《水的电离平衡、PH计算》的核心知识【考纲要求】(1)理解水的电离平衡及其影响;(2)了解水的电离及离子积常数;(3)了解溶液pH的定义。
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考点梳理】考点一、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高清课堂:363382 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1.水的电离方程式:在纯水或水溶液中:H2O H++OH—;△H>0或:2H2O H3O++OH—;△H>02.水的离子积:25℃c(H+)=c(OH-) =1×10-7mol/L c(H+)∙c(OH-)=1×10-14=Kw100℃c(H+)=c(OH-) =1×10-6mol/L c(H+)∙c(OH-)=1×10-12=Kw要点诠释:(1)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Kw越大。
因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Kw将增大。
(2)K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酸、碱、盐的稀溶液。
3.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H2O H++OH—(1)、定性分析,完成下表:(注:“—”表示不变)条件移动方向电离程度c(H+) c(OH-) Kw温度不变加入HCl 逆减小增大减小—NaOH 逆减小减小增大—H2O —————CH3COONa 正增大减小增大—NH4Cl 正增大增大减小—NaCl —————Na 正增大减小增大—升温加热正增大增大增大增大要点诠释:①温度: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能促进电离,据此,降温时K W减小,升温时K W增大。
但不论温度升高或降低,纯液态水中c (H+)和c (OH―)都相等。
实验测得25℃时K W约为10―14,100℃时K W约为10―12。
②外加酸、碱:向纯水中加入酸或碱,可以增大水中的H+或OH―浓度,均可使水的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抑制水的电离)。
③加入能水解的盐:水的电离程度增大,若盐水解呈酸性,c (H+)>c (OH―);若盐水解呈碱性,c (H+)<c (OH―),但溶液中K W不变。
目夺市安危阳光实验学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中频)2.了解溶液pH的定义,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中频)3.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
4.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中频)水的电离1.电离方程式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2H2O H3O++OH-,可简写为H2O OH-+H+。
2.几个重要数据3.外界因素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1)温度:温度升高,促进水的电离,Kw增大;温度降低,抑制水的电离,Kw 减小。
(2)酸、碱:抑制水的电离,Kw不变。
(3)能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Kw不变。
溶液的酸碱性与pH1.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
c(H+)>c(OH-),溶液呈酸性c(H+)=c(OH-),溶液呈中性c(H+)<c(OH-),溶液呈碱性2.pH(1)定义式:pH=-lg_c(H+)。
(2)pH与溶液c(H+)的关系①由图示关系知,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
②pH一般表示c(H+)<1 mol/L的稀溶液。
(3)pH测定①用pH试纸测定把小片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干燥的pH试纸上,试纸变色后,与比色卡对比即可确定溶液的pH。
②pH计测定:可精确测定溶液的pH。
酸碱中和滴定1.实验原理(1)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根据中和反应的等量关系来测定酸(或碱)的浓度。
(2)利用酸碱指示剂明显的颜色变化表示反应已完全,即反应到达终点。
指示剂变色范围的pH石蕊<5.0红色 5.0~8.0紫色>8.0蓝色甲基橙<3.1红色 3.1~4.4橙色>4.4黄色酚酞<8.2无色8.2~10.0粉红色>10.0红色2.实验用品(1)仪器:酸式滴定管(如图A)、碱式滴定管(如图B)、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
(2)试剂:液、待测液、指示剂、蒸馏水。
高考化学电离知识点电离是高中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它关乎着各类化学反应的进行以及物质的性质。
在高考化学考试中,对电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着重介绍高考化学电离知识的相关内容。
一、电离的概念及相关术语1. 电离的定义电离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分子或离子损失或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的过程。
2. 电离反应电离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中的原子、分子或离子发生电离的反应。
根据反应中电离的程度可以分为完全电离和部分电离两种情况。
3. 电离度电离度描述了物质电离的程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离子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与该溶液中本物质初始浓度之比。
电离度可以用α表示,即α = (电离物质浓度/初始物质浓度) × 100%。
二、电离的分类根据电离的性质和方式,电离可分为三类:电离解离、电离解聚和电离溶解。
1. 电离解离电离解离是指分子化合物在溶液中分解成带电离子的过程。
例如NaCl溶解在水中时,会分解为Na+和Cl-两种离子。
2. 电离解聚电离解聚是指带电离子重新结合成为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例如Cl-与Na+结合形成NaCl。
3. 电离溶解电离溶解是指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形成带电离子的过程。
例如强酸和强碱在水中的电离溶解。
三、电离常数和电离平衡1. 电离常数电离常数是描述电离反应程度的物理量。
对于电离反应A ⇌ B+ +C-,其电离常数(K)定义为K = [B+][C-]/[A],方括号内的字母代表物质的浓度。
2. 电离平衡当电离和解离的速率相等时,体系达到了电离平衡。
在电离平衡下,电离物质的浓度和解离物质的浓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学关系,即电离常数。
四、酸碱离子的电离及其性质1. 强酸和强碱的电离强酸和强碱在水中的电离是完全的,即它们能够完全电离为H+和OH-离子。
2. 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弱酸和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是部分的,只有部分分子会电离为带电离子。
3. 酸碱离子的性质酸溶液会产生酸性离子H+,碱溶液会产生碱性离子OH-。
高二下册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生机的学科,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引荐了高二下册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知
识点,请大家细心阅读,希望你喜欢。
1、水电离平衡::
水的离子积:KW=c[H+]c[OH-]
25℃时, [H+]=[OH-] =10-7mol/L; KW= [H+][OH-] =1*10-14 留意: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那么KW值一定
KW不只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
2、水电离特点:(1)可逆 (2)吸热 (3)极弱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要素:
①酸、碱:抑制水的电离KW〈1*10-14
②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③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KW〉1*10-14
4、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pH=-lgc[H+]
(2)pH的测定方法:
酸碱指示剂甲基橙、石蕊、酚酞。
变色范围:甲基橙 3.1~4.4(橙色)石蕊5.0~8.0(紫色)酚酞8.2~10.0(浅白色)
pH试纸操作玻璃棒蘸取未知液体在试纸上,然后与规范比色卡对比即可。
留意:①事前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②普遍pH试纸只能读取整数值或范围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下册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大家细心阅读了吗?最后祝同窗们学习提高。
七、盐类的水解(只有可溶于水的盐才水解)1、盐类水解: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水解的实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破坏水的电离,是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
3、盐类水解规律:①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都水解,同强显中性。
②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
(如:Na2CO3>NaHCO3)4、盐类水解的特点:(1)可逆(与中和反应互逆)(2)程度小(3)吸热5、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水解吸热,越热越水解)②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越稀越水解)③酸碱: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H+促进阴离子水解而抑制阳离子水解;OH-促进阳离子水解而抑制阴离子水解)6、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①只电离不水解:如HSO4- 显酸性②电离程度>水解程度,显酸性(如: HSO3-、H2PO4-)③水解程度>电离程度,显碱性(如:HCO3-、HS-、HPO42-)7、双水解反应:(1)构成盐的阴阳离子均能发生水解的反应。
双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有的甚至水解完全。
使得平衡向右移。
(2)常见的双水解反应完全的为:Fe3+、Al3+与AlO2-、CO32-(HCO3-)、S2-(HS-)、SO32-(HSO3-);S2-与NH4+;CO32-(HCO3-)与NH4+其特点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气体。
双水解完全的离子方程式配平依据是两边电荷平衡,如:2Al3++ 3S2- + 6H2O == 2Al(OH)3↓+3H2S↑9、水解平衡常数(Kh)对于强碱弱酸盐:Kh=Kw/Ka(Kw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a为该条件下该弱酸根形成的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对于强酸弱碱盐:Kh=Kw/Kb(Kw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b为该条件下该弱碱根形成的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电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原则1)、多元弱酸(多元弱酸盐)的电离(水解)的书写原则:分步书写注意:不管是水解还是电离,都决定于第一步,第二步一般相当微弱。
高二化学知识点:电离平衡一、强弱电解质的判断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2、判断电解质的关键要看该化合物能否自身电离。
如NH3、SO2等就不是电解质。
3、电解质的强弱要看它能否完全电离(在水溶液或熔化时),与其溶解性、导电性无关。
4、离子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如NaCl、BaSO4等,共价化合物部分是强电解质如HCl、H2SO4等,部分是弱电解质如HF、CH3COOH、HCN、HNO2、H3PO4、H2SO3、H2CO3、HClO、NH3·H2O等,部分是非电解质如酒精、蔗糖等。
二、电离平衡1、弱电解质才有电离平衡,如水:2H2O =H3O++OH-。
2、电离平衡的特征:等(V电离=V结合≠0)动(动态平衡)定(各微粒浓度一定)变3、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条件:温度越高,浓度越小,越有利于电离。
加入和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能抑制弱电解质的电离。
4、电离方程式:(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等号,如:HCl=H++Cl_ NaHSO4=Na++H++SO42-(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可逆符号;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电离为主,电离级数越大越困难;且各步电离不能合并。
如:H3PO4 H++H2PO4- H2PO4- H++HPO42- HPO42- H++PO43-三、水的离子积(Kw)1、由水的电离方程式可知:任何情况下,水所电离出的H+与OH-的量相等.2、Kw=c(H+)·c(OH-),25℃时,Kw=1×10-14。
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Kw越大。
四、溶液的pH1、pH=-lg{c(H+)},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25℃):中性溶液:C(H+)=C(OH-)=1×10-7mol/L pH=7 ,酸性溶液:C(H+)>C(OH-) pH<7,碱性溶液:C(H+)7。
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强;pH越大,溶液碱性越强。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电离平衡知识点化学似乎物理一样皆为自然迷信的基础迷信。
小编预备了高考化学一轮温习电离平衡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水溶液中的各种平衡溶液中的平衡包括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外容,在此基础上延伸出强弱电解质、离子共存效果、水的电离、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判别、溶液的pH、影响弱电解质电离的外界要素、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要素。
在近年的高考命题中对主要内容的考核:1.平衡的基本原理;2.强弱电解质的区别,以及与溶液导电才干的关系;3.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要素;4.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判别;5.溶液中的几个守恒(电荷、物料、质子守恒);6.混合溶液中(不反响的或能反响的)各种量的判别;7.离子共存效果。
几个值得留意的效果:(1)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都是指化合物;(2)有些物质虽然难溶于水,但还属于强电解质,其溶解局部完全电离;(3)有些物质溶于水后能导电,但却是非电解质,由于导电的缘由是该物质与水反响生成了电解质;(4)强电解质的导电才干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关键看水中自在移动离子的浓度;(5)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导电才干不一定越强;(6)发作水解的盐溶液不一定呈酸性或碱性,能够呈中性;(7)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普通规律是酸、碱抑制水电离,而能水解的盐普通促进水电离;(8)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在发作中和反响或较强酸制较弱酸时也是分步停止的,第一步电离远大于其第二步电离;(9).弱酸不一定不能制强酸;(10).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而与浓度有关,与平衡常数的含义相当;(11).溶液越稀,越有利于电离;(12).比拟反响速率时,弱电解质关注已电离的离子,思索反响的量时,弱电解质关注自身一切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即已电离的和未电离的)。
高考化学一轮温习电离平衡知识点就为大家引见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