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国Ⅲ卷高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3.54 KB
- 文档页数:2
2017 年高考新课标Ⅲ卷理综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S 32 K39 Cr 52 Mn 55Fe 56一、选择题:此题共7 个小题,每题 6 分,共 42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亲密有关。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 PM2.5 是指粒径不大于 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泉上除去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燃煤中加入CaO 能够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当前推行使用的洁净燃料8.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响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C.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 4溶液鉴识D.水能够用来分别溴苯和苯的混淆物9.以下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目的操作在 50 mL 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A .取 20.00 mL 盐酸数为 30.00 mL 后,将节余盐酸放入锥形瓶B .冲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先用酒精冲洗,再用水冲洗C.测定醋酸钠溶液 pH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润湿的pH 试纸上配制浓度为 0.010 mol L 1的KMnO4 称取 KMnO 4固体 0.158 g,放入 100 mL 容量瓶D.溶液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10. 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11A .0.1 mol 的B 中,含有A此中子B. pH=1 的 H 3PO4溶液中,含有A个HC. 2.24 L (标准情况)苯在 O2中完整焚烧,获得A个 CO2分子D .密闭容器中 1 mol PCl 3与 1 mol Cl 2反响制备PCl 5( g),增添 2N A个 P-Cl 键11.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以下图,此中电极 a 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资料,电池反响为: 16Li+ xS8=8Li 2S x( 2≤x≤8)。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Ⅲ卷理综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S 32 K39 Cr 52 Mn 55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答案】C【名师点睛】考查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涉及环境污染的来源与防治,其中绿色化学的特点是:(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3)提高原子利用率,力图使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会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C.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D.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答案】A【解析】A.组成植物油的高级脂肪酸为不饱和酸,含有碳碳双键,氢化过程为植物油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A正确;B.淀粉和纤维素的聚合度不同,造成它们的分子量不等,所以不是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C.环己烷与苯都不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所以不能用该方法鉴别环己烷与苯,故C错误;D.溴苯与苯互溶,不能用水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故D错误。
答案选A。
【名师点睛】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涉及油脂的氢化、糖类的组成结构及有机物的鉴别等;常见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酚、醛等;而选择用水鉴别的有机物通常可从水溶性及与水的密度比较角度分析,如存在与水混溶的,难溶于水但密度有比水大的、有比水小的,即可用水鉴别。
2017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命题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试卷设计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做到了“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好的落实了国家考试中心提出的,高考命题的四层考查目标,即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以及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即重点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不同类型的三种试卷体现了对不同省份的不同要求。
实现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
二、得分情况理科综合客观题总难度0.61,即化学学科难度大于理综平均水平。
表2:近5年河南省考生主观题得分统计:17年理科综合主观题部分难度系数为0.35,也就是说,主观题部分化学学科难度略低于理综平均水平。
三、试题分析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答案】A。
选择A、B、C、D的学生分别有69%、11.5%、6.5%、13.4%。
最近几年化学试题的第1个选择题,多为这样的联系生产生活类的题目。
如2017年第7题: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为95%该类试题多为送分题,所考查内容贴近教材和学生实际,学生只要关注了化学物质的用途,答题时善于抓住自己熟悉的某一个或几个关键点,利用排除法解决问题,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蒸馏B.升华C.干馏D.萃取【答案】B。
2017年新课标卷III能力方法指导+写卡标准示范+答案类型规范7.答案:C分析A不选。
符合PM2.5的定义。
B不选。
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污染,不是对污染的治理。
C选。
C、N、O元素的化合物对大气的影响:燃煤中加入CaO是为了除去煤燃烧生成的,可减少酸雨的形成,但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不选,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作燃料时,产生污染气体少。
8.答案:A分析:A选: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油脂与氢气的加成反应。
B不选:淀粉和纤维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度不同,因此它们的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C不选:环己烷和苯都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不能用该方法鉴别环己烷和苯。
D不选:苯与溴苯互溶且均难溶于水,水不能分离二者。
9.答案:B分析:A不选:酸碱式滴定管如下图所示:刻度以下部分还有液体,实际放入锥形瓶内的盐酸体积大于20.00 mL。
B选:碘易溶于酒精,所以可用酒精清洗碘,又因为酒精与水互溶,所以再用水清洗可洗净。
C不选:将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相当于稀释溶液,会造成醋酸钠溶液pH偏低,应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干燥的pH试纸上。
D不选: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应在烧杯中溶解固体,冷却至室温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
10.答案:A分析:解题思路步骤A选。
第一步,数值转换:因题目给出的是物质的量,因此可不用转换;第二步,分析对象:中含有6个中子,因此0.11mol中含有0.6mol中子;第三步,宏微转换:6mol中子的数目为个,第四步,正误判断:所以正确;B不选:第一步,数值转换: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氢离子个数。
所以错误。
C不选:第一步,数值转换:标准状况下苯是液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 L苯的物质的量。
所以错误。
D不选:第一步,数值转换:因题目给出的是物质的量,因此可不用转换;第二步,分析对象:与生成(g)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因此1 mol 与1 mol反应制备(g),增加的P—Cl键的数目小于2mol;第三步,宏微转换:P—Cl键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即 —键的数目小于;第四步,正误判断:所以错误。
2017年高考理综测试全国卷化学试题解读作者:李浩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年第12期2017年国家考试中心化学考试大纲指出:化学科目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化学科目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2017年高考全国卷的化学试题,较好地体现了高考大纲、考试说明规定的要求.其具有下列特点.一、试卷注重难度和区分度的控制分析2017年三套全国理综测试卷中的化学试题,可以看到试题的考查内容几乎涵盖了化学课程标准规定学习的所有核心内容,包括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方法.三套全国卷各有13道化学试题,多数试题属于低、中难度题.试卷也命制了少量情境较复杂、难度较大的试题.在《物质结构和性质》《有机化学基础》选考题中,各有若干考点及考查内容略高于课程标准学习要求,涉及的内容是高中选修模块中某些核心内容的延伸和扩展.试卷十分注重难度、区分度的控制,体现了对最基础的化学核心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习能力、化学素养的考查要求.这些处理方式有利于控制试卷的难度,提高试卷的区分度,能更好地检测考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水平,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这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发展、高校录取率不断提高是相适应的,有利于发挥高考对高中教学的导向作用.二、试题凸显在新情境中考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要求考试说明指出,“化学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学科素养”;还进一步说明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包括“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全国卷的化学试题凸显了对三项化学学习能力的考查要求.试题以考试中心的考试说明规定的内容为载体,以真实的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化学问题为背景,创设考生不太熟悉或陌生的情境,考查考生能否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问题.考生需从化学视角获取试题的有用信息,并将其和已学知识融合、重组,解答问题.试题有效地考查了考生对化学核心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三、试题重视对化学学科独特的语言系统的解读和运用的考查运用化学学科独特的语言来表述、说明、传递化学信息,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也是必备的化学学科素养.分析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化学实验、探究等,无不需要有正确解读和运用化学语言系统的能力.2017年全国卷化学试题和历年的化学试题一样,十分重视考查考生化学语言的解读和运用的能力.2017年的试题中,对运用化学语言描述问题情境、运用化学语言简洁地表述答案或对答案解释说明理由的要求更多.不少试题用化学术语、化学用语简洁地描述化学情境或化学问题.考生若要“审”好题,正确理解题意,就必须正确地解读这些化学术语或化学用语.2017年全国卷中,要求用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电子排布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等化学符号、化学用语,用数学计算式回答的答案,在甲卷中就有20处;在乙卷试题中,要求用化学术语说明“理由”“原因”的有12处.在丙卷的答案中,要求用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结构式、电子排布式、数学表达式表示的,要求运用化学术语简答的有近30处.正确理解和掌握各个化学术语、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化学概念的内涵、外延,了解各个化学术语、化学用语的使用范畴,是形成和提高化学术语、化学用语的运用能力的前提.不能仅仅把它视为表达的技巧,企盼不用深刻理解,仅靠大量练习就可以“熟能生巧”.在平时教学中,要把化学术语、化学符号或化学用语作为教学的工具,融入到相关概念、原理和元素化合物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过程中理解、掌握化学术语、化学符号、化学用语的内涵和外延,提高运用能力.以高中课程标准、高考大纲和考试说明为指导,解读高考试题的要求,认识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从而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是高中教学和高考复习备考的重要工作,值得一线教师花力气、下功夫.。
2017全国普通高考化学卷分析一、试卷整体结构分析从试卷结构来看,化学卷依然是7+4形式,即7道选择题和4道大题(包括选做题),总分100分。
涉及知识覆盖了人教版两本必修和三本选修的内容(其中,选修4为必考内容;选修3、选修5为二选一)。
整体回归基础,选题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
二、试卷知识点分析总体而言,选择题侧重基础;必做大题中,实验综合、、化工流程和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原理仍然是常规考点。
选做题中的物质结构题和有机推断题都在以往的基础上融入了一些新的特色。
整体来看,今年理综化学卷保持了往年的命题风格,知识点基本覆盖了主干内容;并且突出体现了化学这门实验学科的特点,强调了化学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三、题目特点选择题涉及了化学与生活、基本实验操作、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电化学原理、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应用、水溶液中的平衡综合等知识点。
总体立足平稳,重在基础,并凸显新大纲的特点。
如:第7题考查了尼龙绳、宣纸、羊绒衫、棉衬衣等物质,与生活紧密相关,体现了大纲“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第8、10题以物质制备为依托,对实验基本操作和原理进行了考查;第10题从同分异构体与原子共面对有机物性质进行了考查;第11题以日常生活中的金属的腐蚀为背景考查电化学的基本原理;第12题为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要求考生对“位-构-性”有充分的认识;第13题借助图像考查学生对于水溶液中平衡的综合运用,难度较大。
三道必做大题的出题模式遵循了往年规律,涉及实验化学、元素化学、反应原理三大板块。
如:26题以定量实验为考点,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对于陌生实验装置的使用评价,滴定实验原理的考查,说明重视基础仍是实验题的首要立足之地;27题以锂电池的基本原料为背景,考查了元素化学的基本规律,延续了历年高考借“化工”考“元素”的命题思路,综合性较强,在计算部分涉及到了沉淀溶解平衡,体现出了良好的区分度;28题以硫化氢为背景,涉及到勒夏特列原理、转化率、化学平衡计算等多个反应原理问题,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2017年全国卷III高考真题化学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C .是指空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的悬浮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故正确;.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生活对环境的污染,而不能污染后再治理,故 正确;.加入氧化钙可与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在氧气中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但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燃煤中加入 后可减少酸雨的发生,但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故 错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的成分是丙烷、丁烷等,这些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这两类燃料是清洁燃料,故 正确;故选 。
2.【解析】A .植物油氢化过程发生油脂与氢气的加成反应,故正确;.淀粉和纤维素的聚合度不同,造成它们的分子量不等,所以不是同分异构体,故 错误;.环己烷与苯都不与酸性 溶液反应,所以不能用该方法鉴别环己烷与苯,故 错误;.溴苯与苯互溶,不能用水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故 错误;故选。
3.【解析】B .刻度以下部分还容纳有盐酸,所以滴定管中盐酸体积大于,故错误;.碘易溶于酒精,可用酒精清洗碘,又由于酒精与水互溶,在用水清洗即可洗净,故 正确;.湿润试纸相当于稀释溶液,会造成醋酸钠溶液偏低,故 错误;.容量瓶是定容容器,不能再容量瓶中溶解 固体,故错误;故选 。
4.【解析】A .中含有 个中子,含有个中子,故正确;.溶液体积未定,不能计算氢离子个数,故 错误;.标准状况下苯是液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 苯完全燃烧产生的分子数目,故 错误;.与反应生成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与 反应制备,增加的键的数目小于个,故错误。
答案选。
5.方法一:方法二:【解析】D.原电池工作时,向正极移动,则 为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随放电的进行可能发生多种反应,其中可能发生反应,故正确;.原电池工作时,转移 电子时,氧化的物质的量为,质量为,故 正确;.石墨烯能导电,不能导电,利用掺有石墨烯的材料作电极,可提高电极的导电性,故 正确;.电池充电时间越长,转移电子数越多,生成的 和越多,即电池中的量越少,故 错误;故选。
2017年全国卷Ⅲ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高三化学备课组
一、试卷总体评价——信息量与难度适中
从总体情况看,全国卷Ⅲ理综试卷化学试题紧扣《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的规定范围和命题要求,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
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2017年全国卷Ⅲ理综化学试题以新课标和考试大纲为本,考查了考生对化学学科特点和基本研究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全面考查主干知识的前提下,更注重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试题情境新颖,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区分度良好。
二、选择题——重要核心考点,反应原理及电化学易错
纵观近年全国卷的高考真题及模拟试题,选择题都是围绕着核心考点(化学与生活、元素化合物、电化学、速率和平衡、电解质溶液、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基础)展开。
Ⅲ卷7个选择题,第7题考查化学与生活,学生需要了解关于燃料燃烧和环境保护的常识;第8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此题需要掌握有机的常见反应和物质的鉴别;第9题是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考查学生的基础实验操作;第10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需要学生掌握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基本计算;第11题是电化学,考查学生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基本原理;第12题是元素周期律,题目考查了学生对于元素推断和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掌握能力;第13题考查电解质溶液,以图像为载体,综合考查了学生对于溶度积和平衡判断的能力。
总体看来,选择题难度适中,易出错的是化学反应原理题和电化学综合题。
三、非选择题——化学基本素养和化学计算能力的综合考查
第26题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综合考查了学生对装置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需要学生从定性到定量分析;第27题考查学生流程推断的能力,以重铬酸钾的制备为载体,结合图像考查学生对成分的推断、对流程操作的理解;第28题以砷为载体,综合考查化学反应原理,涉及盖斯定律、平衡判定以及平衡常数的计算;第35题考查物质结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化学键与杂化轨道理论、晶体结构及其简单计算;第36题考查有机化学基础,学生需要充分理解有机合成流程,能从所给流程中提炼出有效信息迁移运用。
总体来看,非选择题难度适中,易丢分的是计算部分。
总体来说,这是一份难度适中的好试卷,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存在必要的区分度。
该试卷在题型、题量、分值、难度上保持相对稳定,知识覆盖全面,紧扣教材。
题目在信息给出及设问方面有所创新,体现课改理念,注重对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该试卷知识与能力考查并重,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
2018届备考同学应重视教材,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和科
技发展实际,能够了解高考的趋势。
万变不离其宗,紧扣教材和考纲是取得优异成绩的核心因素。
2017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