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分离过程第一章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2.37 MB
- 文档页数:28
《生化分离工程》思量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1、何为生化分离技术?其主要研究那些内容?生化分离技术是指从动植物组织培养液和微生物发酵液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2、生化分离的普通步骤包括哪些环节及技术?普通说来,生化分离过程主要包括 4 个方面:①原料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常用加热、调 PH、凝结和絮凝等方法;②初步纯化(提取),常用沉淀、吸附、萃取、超滤等单元操作;③高度纯化(精制),常选用色谱分离技术;④成品加工,有浓缩、结晶和干燥等技术。
3、生化分离工程有那些特点,及其重要性?特点: 1、目的产物在初始物料(发酵液)中的含量低; 2、培养液是多组分的混合物,除少量产物外,还有大量的细胞及碎片、其他代谢物(几百上千种)、培养基成份、无机盐等; 3、生化产物的稳定性低,易变质、易失活、易变性,对温度、pH 值、重金属离子、有机溶剂、剪切力、表面张力等非常敏感; 4、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高重要性:生物技术产品普通存在于一个复杂的多相体系中。
惟有经过分离和纯化等下游加工过程,才干制得符合使用要求的产品。
因此产品的分离纯化是生物技术工业化的必需手段。
在生物产品的开发研究中,分离过程的费用占全部研究费用的 50%以上;在产品的成本构成中,分离与纯化部份占总成本的 40~80%;精细、药用产品的比例更高达 70~90%。
显然开辟新的分离和纯化工艺是提高经济效益或者减少投资的重要途径。
5、为何生物技术领域中往往浮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第二章预处理、过滤和细胞破碎1、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有那几种方法?目的: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加快悬浮液中固形物沉降的速率;出去大部份可溶性杂质,并尽可能使产物转入便于以后处理的相中(多数是液相),以便于固液分离及后提取工序的顺利进行。
:①加热法。
升高温度可有效降低液体粘度,从而提高过滤速率,常用于粘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流体。
控制适当温度和受热时间,能使蛋白质凝结形成较大颗粒,进一步改善发酵液的过滤特性。
《生化分离工程》思考题及习题第一章绪论1、何为生化分离工程bioseparation engineering/ 下游加工过程,biotechnoiogy ?其主要研究那些内容?2、生化分离技术依据的分离原理有哪些?3、生化分离工程有那些特点?其包括那几种主要分离方法?4、何为传质分离过程?5、简述生化分离工程的发展趋势。
6亲和技术目前已衍生出那些子代分离技术?7、生化反应与生化分离耦合技术有那些特点?8、为何在生物技术领域中往往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9、生物产品与普通化工产品分离过程有何不同?10、设计生物产品的分离工艺应考虑哪些因素?11、初步纯化与高度纯化分离效果有何不同?12、如何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热原质?13、生物分离为何主张采用集成化技术?14、若每一步纯化产物得率为90%共6步纯化得到符合要求产品,其总收率是多少?第二章预处理与固-液分离法1、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有那几种方法?2、何谓絮凝?何谓凝聚?各自作用机理是什么?3、絮凝剂可分为那三种?有那些因素影响絮凝过程?4、在生化工业中常用的过滤方式那两种?各自有何特点?5、离心分离分那两大类?各自有何特点及用途?常用离心法有那几种?6何谓密度梯度离心?其工作原理是什么?7、如何使用助滤剂?8、错流微滤与传统过滤相比有何优点?第三章细胞破碎法1、细菌细胞壁与真菌(酵母)细胞壁在组成上有何区别?2、细胞破碎主要有那几种方法?3、机械法细胞破碎方法非机械破碎方法相比有何特点?4、何谓脂溶破碎法?其原理是什么?包括那几种?5、酶法细胞破碎常用那几种酶类?6包涵体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使重组蛋白复性?7、如何测定细胞破碎程度?第四章沉淀法1. 理解概念:盐溶,盐析2. 常用的沉淀法有哪几种?3. 生产中常用的盐析剂有哪些?其选择依据是什么?4. 何谓分步盐析沉淀?5. 有机沉淀法与盐析沉淀法相比有何优缺点?第五章溶剂萃取法1、何谓溶剂萃取?其分配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2、在溶剂萃取过程中pH值是如何影响弱电解质的提取?3、何谓乳化液?乳化液稳定的条件是什么?常用去乳化方法有那些?4、在发酵工业中,去乳化有何实际意义?5、理解概念:HLB分配系数,分离因子,介电常数,带溶剂6生物物质的萃取与传统的萃取相比有哪些不同点?7、p H对弱电解质的萃取效率有何影响?8、发酵液乳化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对分离纯化产生何影响?如何有效消除乳化现象?9、什么叫超临界流体?10、为何在临界区附近,稍微改变流体的压力和温度,都会引起流体密度的大副变化?11、要提高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效率,可以考虑哪些方面?12、名词解释:胶束/反胶束13、影响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因素有哪些?第六章双水相萃取1、何谓双水相萃取?2、双水相体系可分为那几类?目前常用的体系有那两种?3、为什么说双水相萃取适用于生物活性大分子物质分离?4、影响双水相萃取的因素有那些?当电解质存在,PH是如何影响双水相萃取的?5、用双水相萃取细胞破碎(匀浆)液时,一般是把目标产物分布在上相,而细胞碎片、杂蛋白等杂质分布在下相,为什么?6何谓双水相亲和萃取?第七章膜分离法1、何谓膜分离?主要有那几种膜分离方法?2、膜在结构上可分为那几种?膜材料主要用什么?3、膜组件在形式上有那几种?各自有何优缺点?4、为何说非对称性膜的发明为膜分离走向工业化奠定了基础?5、简述微滤、超滤膜、反渗透膜在膜材料、结构、性能及其应用等方面的异同点6膜分离的表征参数有那些?何谓膜截留分子量?7、何谓浓差极化现象?它是如何影响膜分离的?减少浓差极化现象的措施?8、膜的清洗及保存方法有那几种?9、膜分离设备按膜组件形式可分为几种?相比较的优缺点?10、反渗透与超滤在分离机理上有何区别?11、超滤、反渗透膜分离主要有那些方面应用?12、比较膜分离技术与亲和层析技术的特点13、亲和剂由哪几部分组成?14、简述亲和膜分离的过程?15、液膜由哪几部分组成?各自的功能是什么?17、影响液膜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第八章吸附法1、吸附作用机理是什么?2、吸附法有几种?各自有何特点?3、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与活性炭吸附剂相比有何优缺点?4、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有那些?5、何谓穿透曲线?6、膨胀床吸附的特点是什么?第九章离子交换法1、何谓离子交换法?一般可分为那几种?2、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组成?按活性基团不同可分为那几大类?3、离子交换树脂的命名法则是什么?4、离子交换树脂有那些理化性能指标?5、何谓真密度、湿真密度?&大孔径离子交换树脂有那些特点?7、p H值是如何影响离子交换分离的?8、普通型离子交换树脂为何不能用来分离提取蛋白质分子?9、各类离子交换树脂的洗涤、再生条件是什么?10、软水、去离子水的制备工艺路线?11、对生物大分子物质,离子交换剂是如何选择的?12、理解概念:交换容量,工作交换容量,膨胀度,湿真密度,交联度13、为何阴树脂交换容量用动态法测定而阳树脂用静态法测定?第十章色层分离1、何谓色层分离法?可分为那几大类?2、何谓保留值、分配容量K分离度?3、色层图中分离度有那几种表示方法?4、层析剂有那几种?各自有何特点?5、何谓亲和色层分离法?亲和力的本质是什么?亲和色层中常用的亲和关系有那几种?6何谓疏水作用层析?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7、柱层析法与固定床吸附法有何异同点?8、苯硼酸亲和介质用于分离哪些目标物?原理是什么?9、凝胶层析分离机理是什么?10、亲和层析的机理是什么?11、配基偶联后残留电荷对分离有何影响?如何消除?12、小分子配基为何需插入手臂?13、何谓色层分离法?可分为那几大类?14、简述柱层析系统的工艺流程。
分离分析化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组分分配至不同的空间区域或在不同的时间依次分配至同一空间区域的过程。
体液(浸渍在担体上)、离子交换树脂等。
浓度之比值,即K=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混合物中各组分K相差越大,各组分越容易彼此分离。
2、固定相分为哪三种?色谱分离法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固定相分为①固体吸附剂、②固体液(浸渍在担体上)、③离子交换树脂。
色谱分离法的共同特点:⑴色谱分离体系都有两相⑵色谱过程中,流动相对固定相做连续的相对运动,流动相浸透固定相⑶被分离样品各组分在两相具有不同作用力,从而因分配一般薄层色谱用的活性为Ⅱ~Ⅲ级。
6、什么是活化、脱活?Al2O3、硅胶的活化温度分别不能高于多少度?硅胶的活性中心是什氧化铝薄层的活化温度不能高于600℃,硅胶薄层的活化温度不能高于200℃。
硅胶的活性中心是硅羟基(或称为硅醇基团) Si-OH 。
7、展开剂的洗脱实质是什么?掌握石油醚,CCl4,甲苯,氯仿,丙酮,水的极性顺序。
掌握以下几种有机物的极性顺序:烷烃,硝基化合物,酮,胺,羧酸,酚12、如何选择凝胶色谱的填料和流动相(1)凝胶填料的选择:填料规格主要根据目标物和与分离的杂质分子大小来决定,即要求凝胶的孔径和孔径的分布与试样分子量大小和分子量分布相匹配。
(2)流动相的选择:①能溶解样品并对凝胶有一定的膨胀力②与凝胶有某些相似性质,能浸润凝胶,防止凝胶的吸附作用③要与检测器匹配④熔点在室温以下,沸点高于实验温度,且粘度小⑤低毒、易纯化、化学性质稳定。
13、凝胶渗透色谱净化系统由几部分组成?最常用的检测器是哪两件?了解净化系统各部分的功能,掌握凝胶渗透色谱净化系统示意图。
P13凝胶渗透色谱净化系统由①溶剂储存器:用来存储凝胶渗透色谱的流动相②高压输液泵:用于将流动相在高压下连续不断地送入色谱柱系统,使样品在色谱柱中完成分离过程。
⑷洗脱和收集分析物:目的:洗脱分析物,同时使比分析物吸附更强的杂质留在固相萃取柱上。
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单级平衡过程 (6)第三章多组分精馏和特殊精馏 (19)第四章气体吸收 (24)第五章液液萃取 (27)第六章多组分多级分离的严格计算 (28)第七章吸附 (34)第八章结晶 (35)第九章膜分离 (36)第十章分离过程与设备的选择与放大 (37)第一章绪论1.列出5种使用ESA和5种使用MSA的分离操作。
答:属于ESA分离操作的有精馏、萃取精馏、吸收蒸出、再沸蒸出、共沸精馏。
属于MSA分离操作的有萃取精馏、液-液萃取、液-液萃取(双溶剂)、吸收、吸附。
2.比较使用ESA与MSA分离方法的优缺点。
答:当被分离组分间相对挥发度很小,必须采用具有大量塔板数的精馏塔才能分离时,就要考虑采用萃取精馏(MSA),但萃取精馏需要加入大量萃取剂,萃取剂的分离比较困难,需要消耗较多能量,因此,分离混合物优先选择能量媒介(ESA)方法。
3.气体分离与渗透蒸发这两种膜分离过程有何区别?答:气体分离与渗透蒸发式两种正在开发应用中的膜技术。
气体分离更成熟些,渗透蒸发是有相变的膜分离过程,利用混合液体中不同组分在膜中溶解与扩散性能的差别而实现分离。
4. 海水的渗透压由下式近似计算:π=RTC/M ,式中C 为溶解盐的浓度,g/cm 3;M 为离子状态的各种溶剂的平均分子量。
若从含盐0.035 g/cm 3的海水中制取纯水,M=31.5,操作温度为298K 。
问反渗透膜两侧的最小压差应为多少kPa? 答:渗透压π=RTC/M =8.314×298×0.035/31.5=2.753kPa 。
所以反渗透膜两侧的最小压差应为2.753kPa 。
5. 假定有一绝热平衡闪蒸过程,所有变量表示在所附简图中。
求: (1) 总变更量数Nv;(2) 有关变更量的独立方程数Nc ; (3) 设计变量数Ni;(4) 固定和可调设计变量数Nx ,Na ;(5) 对典型的绝热闪蒸过程,你将推荐规定哪些变量?思路1:3股物流均视为单相物流, 总变量数Nv=3(C+2)=3c+6 独立方程数Nc 物料衡算式 C 个热量衡算式1个 相平衡组成关系式C 个 1个平衡温度等式1个平衡压力等式 共2C+3个 故设计变量Ni=Nv-Ni=3C+6-(2C+3)=C+3固定设计变量Nx =C+2,加上节流后的压力,共C+3个 可调设计变量Na =0 解:(1) Nv = 3 ( c+2 )(2) Nc 物 c 能 1 相 cF ziT F P FV , yi ,T v , P vL , x i , T L , P L习题5附图内在(P ,T) 2 Nc = 2c+3 (3) Ni = Nv – Nc = c+3 (4) Nxu = ( c+2 )+1 = c+3 (5) Nau = c+3 – ( c+3 ) = 0 思路2:输出的两股物流看成是相平衡物流,所以总变量数Nv=2(C+2) 独立方程数Nc :物料衡算式 C 个 ,热量衡算式1个 ,共 C+1个 设计变量数 Ni=Nv-Ni=2C+4-(C+1)=C+3固定设计变量Nx:有 C+2个加上节流后的压力共C+3个 可调设计变量Na :有06. 满足下列要求而设计再沸汽提塔见附图,求: (1) 设计变更量数是多少? (2) 如果有,请指出哪些附加变量需要规定?解: N x u 进料 c+2压力 9 c+11=7+11=18N a u 串级单元 1 传热 1 合计 2 N V U = N x u +N a u = 20 附加变量:总理论板数。
@@@@大学
《化工分离工程》
教案
~学年第学期
课程学时65
学院化学工程
课程名称化工分离工程专业化工工艺
主讲教师
③反应增加了溶质在液相中的溶解度,吸收剂用量少;
④反应降低了溶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可较彻底地除去气相中很少量的有害气体.
缺点:解吸困难,解吸能耗。
若反应为不可逆,反应剂不能循环使用,用途大受限制.
化学吸收(Chemical absorption)
溶质与吸收剂之间的化学反应对吸收过程具有显著影响。
主要特点:吸收过程中溶质进入液相后在扩散路径上不断被化学反应所消耗。
双膜理论
由W.K.Lewis 和W。
G。
Whitman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提出,是最早出现的传质理论。
双膜理论基本论点
(1) 相互接触的两流体间存在着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各存在着一个很薄(等效厚度分别为 1 和2 )的流体膜层。
溶质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此两膜层。
(2) 相界面没有传质阻力,即溶质在相界面处的浓度处于相平衡状态。
(3) 在膜层以外的两相主流区由于流体湍动剧烈,传质速率高,传质阻力可以忽略不计,相际的传质阻力集中在两个膜层内。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以多媒体为主
黑板设计:左边幻灯,右边板书。
目 录绪 论0.1 复习笔记0.2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 传质过程基础1.1 复习笔记1.2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气体吸收2.1 复习笔记2.2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蒸 馏3.1 复习笔记3.2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 气液传质设备4.1 复习笔记4.2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液-液萃取5.1 复习笔记5.2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 固体物料的干燥6.1 复习笔记6.2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 其他传质与分离过程7.1 复习笔记7.2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绪 论0.1 复习笔记一、传质分离方法的分类依据物理化学原理的不同,传质分离过程可分为平衡分离和速率分离两大类。
1平衡分离过程平衡分离过程是指借助分离媒介(如热能、溶剂、吸附剂等),使均相混合物系统变为两相体系,再以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处于平衡的两相中分配关系的差异为依据而实现分离的过程。
根据两相状态的不同,平衡分离过程可分为:(1)气液传质过程,如吸收(或脱吸)、气体的增湿和减湿。
(2)汽液传质过程,如液体的蒸馏和精馏。
(3)液液传质过程,如萃取。
(4)液固传质过程,如结晶(或溶解)、浸取、吸附(脱附)、离子交换、色层分离、参数泵分离等。
(5)气固传质过程,如固体干燥、吸附(脱附)等。
在平衡分离过程中,i组分在两相中的组成关系常用分配系数(又称相平衡比)K i来表示,即K i值的大小取决于物系特性及操作条件(如温度和压力等)。
组分i和j的分配系数K i和K j之比称为分离因子αij,即通常将K值大的当作分子,αij一般大于1。
当αij偏离1时,可采用平衡分离过程使均相混合物得以分离,a ij越大越容易分离。
2速率分离过程速率分离过程是指借助某种推动力,如浓度差、压力差、温度差、电位差等的作用,某些情况下在选择性透过膜的配合下,利用各组分扩散速度的差异而实现混合物分离操作的过程。
速率分离过程可分为:(1)膜分离;(2)场分离。
二、传质设备1对传质设备性能要求(1)单位体积中,两相的接触面积应尽可能大,两相分布均匀,避免或抑制短路及返混;(2)流体的通量大,单位设备体积的处理量大;(3)流动阻力小,运转时动力消耗低;(4)操作弹性大,对物料的适应性强;(5)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调节方便,运行可靠安全。
苯-甲苯的分离过程连续板式精馏塔设计书第一章绪论1.1 精馏塔设计任务常压操作的连续板式精馏塔分离苯-甲苯混合物,间接蒸汽加热,生产时间为300/年,每天24小时,生产能力为18万吨/年,原料组成为0.46,塔顶组成为0.98,塔底组成为0.02 [1]。
1.1.1 操作条件塔顶压力:常压冷却水入塔温度:25℃冷却水出塔温度:45℃回流比:2.268单板压降:0.7KPa水蒸汽加热温度:120~160℃设备形式:筛板浮阀塔厂址:地区1.2 精馏与筛板塔简介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精馏方法分离液体混合物,从石油工业、酒精工业直至焦油分离,基本有机合成,空气分离等等,特别是大规模的生产中精馏的应用更为广泛。
蒸馏按操作可分为简单蒸馏、平衡蒸馏、精馏、特殊精馏等多种方式。
按原料中所含组分数目可分为双组分蒸馏及多组分蒸馏。
按操作压力则可分为常压蒸馏、加压蒸馏、减压(真空)蒸馏。
此外,按操作是否连续分为连续蒸馏和间歇蒸馏。
工业生产中的蒸馏多为多组分精馏,本设计着重讨论常压下的双组分精馏,即苯-甲苯体系。
在化学工业和石油工业中广泛应用的诸如吸收,解吸,精馏,萃取等单元操作中,气液传质设备必不可少。
塔设备就是使气液两相通过紧密接触达到相际传质和传热目的的气液传质设备之一。
塔设备一般分为阶跃接触式和连续接触式两大类。
前者代表是板式塔,后者代表则为填料塔。
筛板塔在十九世纪初已应用于工业装置上,但由于对筛板的流体力学研究很少,被认为操作不易掌握,没有被广泛采用。
五十年代来,由于工业生产实践,对筛板塔作了较充分的研究并且经过了大量的工业生产实践,形成了较完善的设计方法。
筛板塔板简称筛板,结构持点为塔板上开有许多均匀的小孔。
根据孔径的大小,分为小孔径筛板(孔径为3-8mm)和大孔径筛板(孔径为10-25mm)两类。
工业应用以小孔径筛板为主,大孔径筛板多用于某些特殊场合(如分离粘度大、易结焦的物系)。
筛板的优点足结构简单,造价低;板上液面落差小,气体压降低,生产能力较大;气体分散均匀,传质效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