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二则》文本解读消息的六要素
- 格式:pptx
- 大小:5.93 MB
- 文档页数:2
01.消息二则——群文阅读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熟悉新闻采访的方法和步骤并能尝试撰写新闻。
【考点解读】在了解新闻体裁这一基本常识的基础上,重点把握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常见的考查题型有:1.为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从新闻中提取主要信息。
3.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字)【技法点拨】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了解新闻的结构一、标题01.主标题(正题):概括主要新闻事实,交代新闻要素。
02.引题(眉题、肩题):放在主标题的前面,揭示新闻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归纳成果、烘托气氛等。
03.副标题(辅题、子题):放在主标题的后面,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二、导语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用简要的文字呈现最主要、最新鲜或最有特点的新闻事实。
三、主体新闻的主干,承接导语,用典型、具体的材料对导语做进一步的阐述。
四、背景指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他方面的联系等。
背景有助于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有时还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
五、结语新闻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有时暗含在主体中,阐明新闻所述事实的意义或事件发展的趋势,使读者对新闻的理解、感受加深。
把握新闻的六要素新闻作为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记叙文的六要素相近,可概括为“5W+1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人(Who)、何故(Why)、如何(How)。
概括新闻内容的主要方法01.看新闻标题——提取标题中表时间、事件等的关键词,增删个别词语,使语句通顺,即为所要概括的内容。
02.压缩导语——从导语中提炼关键词,根据字数限制对导语进行压缩。
03.概括新闻主体——理清导语和主体之间的关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主体。
答题模板:(时间+地点+背景+)人物(或对象)+事件。
【真题演练】(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消息二则中的六要素
消息二则中的六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些要素是构成新闻报道的基本信息点,缺一不可。
具体来说:
1.人物:新闻报道中的主人公或主要参与者,是新闻事件的主体。
2.时间:新闻报道中所涉及的时间点或时间段,是新闻事件发生的具体时刻。
3.地点:新闻报道中所涉及的地点或区域,是新闻事件发生的具体场所。
4.起因:新闻报道中所涉及的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或背景,是新闻事件的起始点。
5.经过:新闻报道中所涉及的新闻事件的经过或发展过程,是新闻事件的详细描述。
6.结果:新闻报道中所涉及的新闻事件的结果或影响,是新闻事件的终点。
以上是消息二则中的六要素,这些要素是构成新闻报道的基本框架,也是读者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信息来源。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六要素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的六要素包括:
1.时间:第一则消息的发布时间是1949年4月20日,第二则消息的发布时间是1949年4月22日。
2.地点:第一则消息的报道地点是渡江前线总前委,第二则消息的报道地点是渡江战役总前委。
3.人物:第一则消息涉及的人物有毛泽东、朱德、总前委张云逸、粟裕、张震,第二则消息涉及的人物有毛泽东、朱德、总前委张云逸、粟裕、张震。
4.事件发生的原因:第一则消息是关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原因,第二则消息是关于我军渡江情况。
5.经过:第一则消息报道了我军在准备渡江作战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包括船只不足等问题,但最终还是成功渡过了江。
第二则消息报道了我军在渡江战役中的进展情况,包括攻占南京等城市。
6.结果:第一则消息报道了我军成功渡过长江,第二则消息报道了我军在渡江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1消息二则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积累“溃退、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等词语。
2.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把握消息的结构形式。
分析两则消息的特点,学会迅速抓取文中的主要信息。
3.梳理两则消息的内容、层次,学习文章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写作手法,体会文中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展示课件,通过观看表现渡江战役的影像资料,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2.结合课文旁批,引导学生掌握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
3.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及作者情感,并在交流互动中深化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到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消息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了解消息的特点,重点把握消息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主体部分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2.运用所学知识撰写消息,学习为消息拟定标题。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
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图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任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
1948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八条二十一款,限蒋介石在4月20日前表态。
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共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4月21日,毛主席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发动了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
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决定着中国未来走向的重要时刻。
部编版语文八上《消息二则》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文体知识新闻①新闻又称消息,它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②一篇新闻的完整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其中前三个部分必不可少。
③新闻的基本特点是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④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因此在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穿插少量的议论。
二、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一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主要作品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雪》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溃kuì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泄xiè气:泄劲。
督dū战:监督作战。
要塞sài:构筑永久性工事进行长期坚守的国防战略要地。
业已:已经。
摧枯拉朽xiǔ:文中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锐不可当dāng:形容来势凶猛,不可抵挡。
二、主题概述《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胜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通过全面报道渡江战役的概况,赞扬了人民解放军各路军指挥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指挥才能,表现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同仇敌忾、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三、文章结构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语:英勇的人民……渡过长江。
主体: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敌军——摧枯拉朽。
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渡江概况主体:中路军——首战告捷;西路军——所向无敌;东路军——战绩辉煌。
背景:一方面……另一方面……结语:占领要塞,封锁长江。
四、鉴赏品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是新闻的电头。
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结构
八年级上册的消息二则,通常指的是语文课程中的新闻报道。
以下是消息二则的一般结构:
1、标题:消息的标题是全文的精华,应该简洁、醒目,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标题应该准确地反映消息的主题,让读者对消息的内容有所了解。
2、导语: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通常是对消息主题的简要介绍。
导语应该简明扼要,让读者对消息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主体: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应该详细地展开消息的主题。
主体部分应该包括必要的细节,让读者对事件的过程和背景有全面的了解。
4、结尾:结尾部分通常是对消息的总结或对未来的展望。
结尾应该简洁有力,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一篇示例消息二则的结构:
标题:学校运动会圆满闭幕
导语:近日,我校运动会圆满闭幕,来自各个年级的优秀运动员们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主体:本次运动会共有来自各个年级的500余名运动员参加,比赛项目包括田径、游泳、篮球等多个项目。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高X(X)班和初X(X)班分别获得了高中组和初中组的团体总分第一名。
在各个项目中,运动员们发挥出色,取得了多项个人和团体冠军。
其中,高X(X)班的李明在男子100米比赛中以10秒的成绩打破了校纪录,获得了金牌。
初X(X)班的王丽在女子跳远比赛中以5.6米的成绩夺得了冠军。
此外,还有许多精彩的比赛瞬间,让观众们热血沸腾。
结尾:本次运动会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身体素质,还提高了大家的团队协作精神。
学校领导表示将继续举办类似的活动,促进同学们的全面发展。
消息二则一、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年),湖南湘潭人。
字润之,笔名子任。
是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二、写作背景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4月22日,毛泽东同志撰写了一则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1949年4月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三、字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区域.(yù)溃.退(kuì)锐不可当.(dǎng)芜.湖(wú)歼.(jiān)灭要塞.(sài)督战..(dū)芜.湖(wú)阻遏.(è)管辖.(xi á)2.解释下列词语。
(1)溃退:失败而退却。
(2)要塞:军事上的险要处,防御重地。
(3)业已:已经。
(4)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5)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3.常识填空:(1)新闻的定义:“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所以新闻,又叫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三个特点:A、内容真实准确;(真实性)B、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C、、语言简明扼要。
(准确性)(4)新闻的结构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五部分。
消息二则的五部分内容
《聊聊消息二则的五部分内容》
嘿,今天咱来唠唠“消息二则”的五部分内容哈。
咱就说有一次啊,我在路边看到一件事儿,那可太有意思了。
有个卖水果的大爷在那吆喝,那声音别提多响亮了。
旁边围了好些人在挑水果呢。
咱回到正题上啊,消息二则的第一部分那就是标题啦,这标题就好比人出去得穿件好看的衣服,得吸引人吧。
就像那卖水果大爷大声吆喝来吸引人注意力一样。
得让人一眼就知道这消息大概是说啥的。
然后就是导语了,导语就像给你指个路,让你知道往哪走。
告诉你这个消息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信息。
比如那大爷招呼大家快来买香甜的水果呀,这就是个关键信息,让人一下子就知道重点。
接着是主体部分,这主体就好像详细地描述大爷这水果摊有啥水果,每种水果长啥样啊,味道如何啊。
把事情一层一层地给你展开,让你了解得更清楚。
就好比你知道了有水果,然后具体了解苹果红彤彤的、香蕉黄灿灿的之类的细节。
还有背景呢,这背景就像是给这个水果摊添加上一些周边情况,比如说
这大爷在这儿摆摊多久啦,周围环境怎么样啦。
最后就是结语啦,结语就好像水果卖完了,大爷收拾摊子准备回家一样。
给整个事情来个收尾,让人知道事情大概就这样结束啦。
你看,消息二则的这五部分内容是不是很有趣呀,就像那个水果摊的事
儿一样,有头有尾,条理清楚呢。
咱以后看消息的时候,就可以像我这样去理解啦,多有意思呀!
总之呢,了解这消息二则的五部分内容,那真的是很有用的哦,可以让
咱更好地读懂各种消息呢!这就是我对消息二则五部分内容的理解啦,咋样,还不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