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岩石渗透率
- 格式:ppt
- 大小:923.00 KB
- 文档页数:30
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下限值计算 -胡状集胡 5块为例摘要:胡5块为常压低渗油藏,含油井段2700~3300米,孔隙度主要分布在5~17%,平均孔隙度为10%,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1~4×10-3um2,平均渗透率2.6×10-3um2,属于低孔低渗储层。
以胡5块低孔—低渗型砂岩储层为例,针对砂岩储层物性孔隙结构特征,结合岩心分析的孔隙度、渗透率与含油岩心饱和相渗曲线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喉道半径下限法,以及孔隙度、含水饱和度和相渗曲线组合法等方法确定了该储层的物性下限值。
关键词:胡5块低孔低渗储集层物性下限利用高压压汞实验与物性实验相结合,相渗实验与物性实验相结合,确定出低渗储集层的物性下限值。
确定储集层孔隙度及渗透率下限值,是识别油气层、计算储量必需的参数,通过喉道半径下限法、相渗曲线法相结合的方法,求取胡5块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下限值。
1喉道半径下限法储集层喉道下限法是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区的实际情况确定0.05~0.1μm 为储集层的孔喉下限值 [1-4] ,然后根据压汞实验中孔隙度与孔喉半径(孔喉半径中值)的关系求出孔隙度的下限值,最后利用孔渗的关系,求解渗透率的下限值。
图 1 孔隙度与渗透率的相关关系在胡5块共对84块岩心样品进行了压汞实验。
由孔喉半径中值和孔隙度的关系(图2)可看出,在胡5块低渗储层,当孔喉半径中值为0.05μm时,孔隙度为7.85%;当孔喉半径中值为0.1μm 时,孔隙度为8.23%。
考虑前人研究实验,以0.05μm 作为胡5块储集层孔喉下限值,则孔隙度的下限值为 7.85%。
结合胡5块孔渗的相关性(图 1),确定渗透率的下限值为0.36×10-3μm2。
图 2 孔喉半径中值与孔隙度的关系2相渗曲线法将相渗曲线中油水相渗透率的交点所对应的含水饱和度是该层具有原油产能的界限。
利用岩心分析含水饱和度与孔隙度的关系即可求出孔隙度的下限值,根据孔渗的相关关系又可求出渗透率的下限值。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复习题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石油、天然气、油田水一、名词解释石油、石油的灰分、组分组成、石油的比重、石油的荧光性;天然气、气顶气、气藏气、凝析气(凝析油)、固态气水合物、煤型气、煤成气、煤层气;油田水、油田水矿化度二、问答题1. 简述石油的元素组成。
2. 简述石油中化合物组成的类型及特征。
3.何谓正构烷烃分布曲线?在油气特征分析中有哪些应用?4. 简述Tissot和Welte 三角图解的石油分类原则及类型。
5. 简述海陆相原油的基本区别。
(如何鉴别海相原油和陆相原油?)6. 描述石油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有哪些?7. 简述天然气依其分布特征在地壳中的产出类型及分布特征。
8. 油田水的主要水型及特征。
9. 碳同位素的地质意义。
第二章油气生成与烃源岩一、名词解释沉积有机质、干酪根、成油门限(门限温度、门限深度)、生油窗、烃源岩、有机碳、有机质成熟度、氯仿沥青“A”、CPI值、TTI法(值);二、问答题1.沉积有机质的生化组成主要有哪些?对成油最有利的生化组成是什么?2.按化学分类,干酪根可分为几种类型?简述其化学组成特征。
3.论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现代模式及其勘探意义。
(试述干酪根成烃演化机制)4.试述有机质成烃的主要控制因素。
(简述时间—温度指数(TTI)的理论依据、方法及其应用。
)5.试述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岩相古地理环境(地质条件)。
6.天然气可划分哪些成因类型?有哪些特征?7.试述生油理论的发展。
8.评价生油岩质量的主要指标。
9.油源对比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目前常用的油源对比的指标有哪几类?第三章储集层和盖层一、名词解释储集层、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绝对渗透率、有效(相)渗透率、相对渗透率、孔隙结构、流体饱和度、砂岩体、盖层、排替压力二、问答题1.试述压汞曲线的原理及评价孔隙结构的参数。
2.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有哪些?影响碎屑岩储集层物性的地质条件(因素)。
(简述碎屑岩储集层的主要孔隙类型及影响储油物性的因素。
储层“四性关系与电测油层的解释(一)、储层的“四性”关系储层的“四性”关系是指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与电性之间的关系。
沉积相是控制岩性、物性和含油性的主要因素,电性是对其三者的综合反映,不同的沉积相带,决定了不同岩性、物性和含油性,并决定了不同的电性特征。
只有正确地认识岩性,准确地掌握沉积环境、沉积规律和所处的沉积相带,认清各种岩性在电测曲线上的反应,才能正确地认识它的物性和含油性,才能与电性特征进行有机的结合,正确地进行油水层判断,提高解释符合率和钻井成功率。
测井曲线能反映不同的岩性,尤其对储集层及其围岩有较强的识别能力。
南泥湾油田松700井区长4+5、长6储集层测井显示:自然电位曲线为负异常,自然伽玛低值,微电极两条曲线分开,声波时差曲线相对较低,而且比较稳定,电阻率曲线随含油性不同而变化。
泥岩表现为:自然电位为基线,自然伽玛高值,微电极两条曲线重合,声波时差曲线相对较高,且有波动,电阻率曲线表现为中-高阻。
过渡岩性的特征界于纯砂岩与泥岩之间。
储层的钙质夹层显示为,声波时差低值,自然伽玛低值,电阻率高值;而泥质、粉砂质夹层显示为,自然伽玛增高,电阻率增大。
普通视电阻率曲线的极大值对应高阻层底界面。
感应曲线及八侧向曲线在储集层由于侵入而分开,而在泥岩及致密层3条曲线较接近。
但是,由于该区大部分井采用清水泥浆,所以,井径曲线在渗透层曲线特征不明显,微电极曲线在渗透层特征不明显。
长4+5储层岩性致密,渗透率值比较集中,在渗透性较好的储层段,一般含油性较好。
长4+5油层组含油层的曲线特征比较明显,油、水层的特征总体上便于识别。
电阻率曲线是识别油水层最重要的曲线。
理论上来说,感应曲线因其在地层中的电流线是环状的,那么,地层的等效电阻是并联的,它比普通视电阻率曲线及侧向测井更能识别相对低阻的地层。
所以,一般最好用感应测井曲线识别油水层。
油层电阻率幅度大,含油段的储层电阻率是水层电阻率的1.5—4倍,深、浅探测幅度差小,含油层的深感应电阻率大致为50—150Ωm。
5gc-v2x渗透率5G C-V2X(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是一种基于5G网络的车联网技术,它将车辆与周围环境以及其他车辆进行连接和通信。
而5G C-V2X渗透率则是衡量5G C-V2X技术在车辆中的普及程度和应用广度的指标。
本文将围绕5G C-V2X渗透率展开讨论,从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阐述其重要性和前景。
一、5G C-V2X技术概述5G C-V2X技术是指通过基于5G网络的车辆间通信,实现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行人和其他车辆之间的高效交互和信息交流。
它利用5G的高速、低延迟和大连接性等特点,为车辆提供了更强大的通信能力和智能化服务。
5G C-V2X技术包括车辆对车辆(V2V)、车辆对基础设施(V2I)和车辆对行人(V2P)等通信模式,为交通安全、智能驾驶和交通效率等方面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二、5G C-V2X渗透率的意义1. 提升交通安全性:通过5G C-V2X技术,车辆可以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并与其他车辆、行人和道路基础设施进行信息交互。
这有助于提前预警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大大提升道路交通的安全性。
2. 促进交通效率:5G C-V2X技术可以实现车辆之间的协同行驶和交通流优化。
通过实时交互和信息共享,可以减少交通拥堵、优化信号灯控制等,提高交通效率,减少行程时间和能源消耗。
3. 推动智能驾驶发展:5G C-V2X技术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之一。
它可以实现车辆之间的高精度定位、车辆自动跟随、自动超车等功能,为智能驾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4. 促进车联网应用:5G C-V2X技术可以实现车辆与云端的高速连接,为车联网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通过5G网络,车辆可以获取丰富的互联网服务,如导航、娱乐、在线支付等,提升驾乘体验和车辆的智能化水平。
三、5G C-V2X渗透率的挑战与解决方案1. 技术成熟度:目前,5G C-V2X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面临着技术标准、频谱分配和设备兼容性等方面的挑战。
石油常用名词解释不同的测井仪器有不同的性能和作用,在某种地质条件和钻孔条件下,根据一定的地质或工程目的,采用多种有针对性的测井仪器组合起来进行测井,称为达到这种目的的测井系列。
电阻率测井是在钻孔中采用布置在不同部位的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来测定岩石(包括其中的流体)电阻率的方法。
通常所用的三电阻率测井系列是:深侧向、浅侧向和微侧向电阻率测井。
声速测井声速测井是利用不同的岩石和流体对声波传播速度不同的特性进行的一种测井方法。
通过在井中放置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记录声波从发射探头经地层传播到接收探头的时间差值,所以声速测井也叫时差测井。
用时差测井曲线可以求出储集层的孔隙度,相应地辨别岩性,特别是易于识别含气的储集层。
放射性测井放射性测井即是在钻孔中测量放射性的方法,一般有两大类:中子测井与自然伽马测井。
中子测井是用中子源向地层中发射连续的快中子流,这些中子与地层中的原子核碰撞而损失一部分能量,用深测器(计数器)测定这些能量用以计算地层的孔隙度并辨别其中流体性质。
自然伽马测井是测量地层和流体中不稳定元素的自然放射性发出的伽马射线,用以判断岩石性质,特别是泥质和粘土岩。
井温测井井温测井又称热测井,它可以进行地温梯度的测量;可以在产液井中寻找产液的井段,在注入井中寻找注入的井段;对热力采油井,可以通过邻井的井温测量检查注蒸汽的效果;可以评价压裂酸化施工的效果等。
地层倾角测井地层倾角测井是在钻孔中测量地层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的方法。
根据测得的数据,可以研究地质构造与沉积环境,从而追踪地下油气的分布情况。
井径测井仪是用来测量钻孔直径的。
在未下套管的井中可以测量井径不规则程度,提供下套管固井施工所需要的水泥用量参数;还可根据钻孔的不规则形态,分析判断地下岩层裂缝的发育程度和裂缝的方向。
在套管受损坏的井中,可以测量套管损坏的位置和变形情况。
自然伽马射能谱测井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是测量地层中放射性元素铀、钍和钾40的伽马射线强度谱,从而确定它们在地层中的含量,用于分析岩石及流体性质。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日期:2012-11-5 成绩:班级: 石工10-15 学号:10131504姓名: 于秀玲 教师:同组者: 秘荣冉岩石气体渗透率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1.巩固渗透率的概念,掌握气测渗透率原理; 2.掌握气体渗透率仪的流程和实验步骤。
二. 实验原理渗透率的大小表示岩石允许流体通过能力的大小。
粘度为1mPa.s 的液体在0.1MPa (1个大气压)作用下,通过截面积为12cm ,长度为1 cm 的岩心,当被液体的流量为1s cm /3时,其渗透率为12m μ。
根据达西公式,气体渗透率的计算公式为:1000)(2222100⨯-=P P A LQ P k g μ(2310m μ-) 令A Lh CQ k h Q Q P P P c w r w r g 200,200;)(200000022210==-=则μ (2-5) 式中,K —气体渗透率,;1023m μ- A—岩样截面积,2cm ;L —岩样长度, cm ; 21P P 、—岩心入口及出口大气压力,0.1Mpa;-0P 大气压力, 0.1Mpa; g μ—气体的粘度,s mPa ⋅0Q —大气压力下的流量,s cm /3;r Q 0—孔板流量计常数,s cm /3 w h —孔板压差计高度,mm ; C —与压力有关的常数。
C 值表达式中,g μ取24摄氏度时空气的粘度0.018371mPa.s ,岩心下游压力P 2等于大气压P 0加上200mm 水柱产生的压力,因此C 值只是上游压力P 1的函数。
测出C (或21P P 、)、w h 、r Q 0及岩样尺寸,即可求出渗透率。
三. 实验设备(a)流程图(b)控制面板图1 GD-1型气体渗透率仪四. 实验步骤1. 测量岩样的长度和直径,将岩样装入岩心夹持器;把换向阀指向“环压”,关闭环压放空阀,打开环压阀,缓慢打开气源阀,使环压表指针到达1.2~1.4MPa;2. 低渗岩心渗透率的测定低渗样品需要较高压力,C 值由C 表的刻度读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