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之经济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

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之经济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

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之经济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

1. 传统发展观及其主要特征

传统的发展观注重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把经济增长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相应地把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标尺而忽视人文的、环境的指标,把自然界单纯地看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而忽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

二、坚持五个“统筹”,推进全面发展

1. 统筹城乡发展

我国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城乡二元结构。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谈不上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市场的开拓,扩大内需就没有持久的动力和坚实的支撑。

2. 统筹区域发展

一方面,继续发挥经济发达地区的优势,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增强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另一方面,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有效发挥中部地区地发展优势,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只有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切实关注即解决诸如失业、贫困、教育、医疗、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公正和反腐败等社会问题,才能保证经济持续发展,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4.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破坏自然、掠夺自然,就是破坏自己、掠夺自己。

?要关注人,也要关注自然。

?要满足人的需要,也要维护自然的平衡。

?要关注人类当前的利益,更要关注人类未来的利益。

5.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在互相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符合全人类的利益;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

我们要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主要有以下内涵:

?一是科技含量高;

?二是经济效益好;

?三是资源消耗低;

?四是环境污染少;

?五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发挥。

2.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意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加快实现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走经济建设新路子的根本指导方针。具体来说,其意义体现在:

?第一,是全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作出的

重要决策。

?第二,是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

?第三,是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所得出的正确结论。

3.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努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具体来说:

?一是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

?二是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

?三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四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五是发展现代服务业。

4.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处理好三大关系

?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

?二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三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为此要做到以下两点:

1.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

?一是要根据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性发展。

?二是要加大能够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提高整个产业结构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三是要加强基础研究,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四是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

2.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育人才的基础。

1. 一是要扩大教育规模,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2. 二是要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水平。

3. 三是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办学和助学。

4. 四是要大力吸引海外各类人才和智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五、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

1.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一是坚持国家统一所有。

?二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

?三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实行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

2.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一是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

?二是要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员聘任制度。

?三是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改革的重点是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重合在一起的行业垄断。

六、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1.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从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关系来看,一种所有制形式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推行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可以消除传统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的弊端;实行多种实行形式是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

2. 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和运营方式。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七、“三农问题”与农村改革

1.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是农村政策的基石,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必须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

具体来说:

?一是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

?二是要完善土地流转办法,解决农民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三是要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2. 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和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

要为农业

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低成本的各种服务,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提高农业的竞争力。

要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各类农产品的产地市场、销地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以及某些大宗农产品的期货市场等网络。考虑到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有承受着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的双重风险,政府要对农业实行必要的支持和保护。

3.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主要内容包括:取消乡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屠宰税;取消统一规定的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业务工,调整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

总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是: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全面推进,分类指导;巩固改革成果,防止负担反弹。

4. 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

重点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性规定。

?二是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

?三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平稳有序向城镇转移。

八、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1.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必须进一步培育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继续推进经济市场化,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2. 加快培育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要在继续发展商品市场的同时,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消除市场障碍,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

?二是大力发展生产要素市场。

?三是努力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

?四是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

3.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九、宏观调控与政府职能转变

1. 搞好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

宏观调控是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通过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以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2. 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3. 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一定的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是与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必须加快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

1. 一是要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

2. 二是要加强中长期规划的研究和制定。

3. 三是要完善政府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十、扩大就业与就业体制改革

1. 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就业是民生之本,多渠道扩大就业,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关乎人民福祉,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2.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采取多种方式做好就业工作,保持相对较低的失业水平,维护社会稳定。

具体来说:

?一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以扩大就业总量。

?二是统筹考虑结构调整以不断拓展就业渠道。

?三是鼓励支持创业以广辟就业门路。

?四是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

?五是扶持劳动就业弱势群体,解决就业困难。

?六是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3.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讲围绕以下几个重大展开:

?一是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

?二是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三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四是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

十一、分配制度与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1.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讲围绕以下几个重大展开:

?一是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

?二是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三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四是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

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主要的任务是:

?一是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二是健全失业保险制度。

?三是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四是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五是探索建立农村和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

?六是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3. 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