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分析法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陈薇01080135说变换变换可以理解为存在于两种结构的句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变换分析法是指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把一种结构的短语或句子变为另一种结构的分析方法。
在我国第一位有意识地用变换进行分析的语法学家是朱德熙,他在《句法结构》一文中指出变换形式相同则结构相同。
此后变换分析法成为汉语语法学的常用方法。
朱德熙的变换分析法是这样论述的:狭义同构的语法形式中,比如“台上坐着主席团”,如果我们把处所名词(“台上”)记作NPL,把指人名词(“主席团”)记作NP,把动词(“坐”)记作V,那末以上这一组语法形式可以写成:NPL+V+着+NP在一部分格式里,NP和NPL可以互换位置。
位置调换以后,动词部分也得相应地改变形式,即把原来的“着”换成“在”,变成:NP+V十在+NPL,简称S'但是并不是所有的“NPL+V+着+NP”都可以变成“NP+V十在+NPL”(即S')的,把能变的记做S1,不能变的记做S2。
那么“台上坐着主席团”就是S1,可以变成“主席团坐在台上”。
而比如“台上唱着戏”就是S2,变成“戏唱在台上”是不成立的。
S1和S2的变换情况不同,语法意义也不一样:S1表示“存在”,说明事物的位置,着眼点是空间;S2表示动作或行为的“持续”,着眼点是时间。
S1和S2还有一点重要的区别:S2的动词前头可以加上副词“正在”,如“台上正在唱着戏”,S1的动词前头不能加“正在”,不能写成“台上正在坐着主席团”。
有些结构里似乎既是S1,又是S2,比如“屋里生着火”,那是因为这里既可以表示为屋里正在生着火,又可以表示为屋里生着火的一种存在状态,所以两者并不互相矛盾。
而S'也分为能变成S1和不能变成S1两类,我们把前一类记作S´1,把后一类记作S´2。
S´1表示事物的位置,是静态的;S´2表示运动的趋向,是动态的。
根据狭义同构,S1和S2是相同的结构,S´1和S´2是相同的结构;根据变换关系,S1和S2,S´1和S´2都是不同的结构。
变换分析法这两组句子从外在形式上看是一样的,都是|主+动+补+宾|格式。
所谓不同,指的是深层的语义关系不同,句法变换分析法有助于我们看清这种不同。
(一)我们可以先试着把两组都转换成“被”字句。
A组:船被他们凿沉了。
门被他们踢开了。
B组:无法转换。
饭被他们吃饱了。
(×)酒被他们喝醉了。
(×)通过以上转换表明,A、B两组存在着无可争辩的差异。
至于差异的原因,可以通过再一次转换来考察。
(二)根据句意,可以把两组句子分解如下:A组:他们凿船,船沉了。
他们踢门,门开了。
B组:他们吃饭,他们饱了。
他们喝酒,他们醉了。
本次变换,不仅再次印证了两组的差异,而且还进一步呈现了导致差异的原因:A组补语的语义指向是宾语,是船沉了、门开了;B组补语的语义指向是主语,是他们饱了、他们醉了。
说得明白点,补语的语义指向不同,是两组句子存在差异的根源所在。
变换分析法 2“这位领导我也不认识”可以变换为“这位领导不认识我”,也可以变换为“我不认识这位领导”.其中的“我”可以是受事者(“这位领导不认识我”),也可以是施事者(“我不认识这位领导”);而在“这种植物我也不认识”中,“我”只能是施事者。
我也不认识和这种植物只能变换为“我不认识这种植物”。
扩展资料:变换分析的运用更有助于我们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揭示更多的语法规律;1、双宾结构的远宾语不能有表示占有领属关系的偏正结构充任;2、现代汉语里不用“被”“给”一类字的受事主语句有一个特点,即受事主语不能是人称代词;3、使用程度副词“还”的“比”字句,除了表示比较外,还能表示比拟;而使用程度副词“更”的“比”字句则不可以;4、表总括的程度副词“都”,强调表示“都”后面所说的性状或情况适用于它所指向的某个集合中的每一个个体。
在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由于句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不同而造成的种种有意思的现象,特别是歧义现象。
要揭示这种隐含在句子里边的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就得寻求新的分析方法,因此,变换分析法产生。
浅析变换分析法的使用变换分析法(transformationalanalysis)是一种在心理治疗中使用的中等技术,它利用转换过程将患者从原有的观念和形象中解放出来,并将其带入新的心理状态中。
本文将仅介绍变换分析法的使用,以及其在心理治疗中的实际应用。
什么是变换分析法?变换分析法属于心理治疗的理论模式,它可以帮助患者从观念、情绪、行为等不良心理形态中解放出来,并且进入新的心理状态,从而来达到促进治疗效果。
变换分析法强调“思维转换”,其原则是将患者带入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从而获得改变感知、情感和行为等心理状态的目标。
变换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情绪转换法:帮助患者从原有的情绪形态中改变到新的状态,从而改变自身的情绪状态。
2、行为转换法:通过调整行为,从原有的行为状态转变到新的行为状态,从而改变自身的行为状态。
3、观念转换法:通过改变思维模式,从原有的思维方式转变到新的思维方式,从而改变自身的思维状态。
4、认知转换法:通过改变认知,从原有的认知形态转变到新的认知形态,从而改变自身的认知状态。
变换分析法在心理治疗中的实际应用也很成功。
以抑郁症患者为例,变换分析法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摆脱原有的抑郁情绪,改变其自我的认知和态度等,进而获得治疗效果。
据研究表明,通过变换分析法治疗抑郁症,大部分患者在接受短期治疗后,情绪得到改善,完全恢复正常的比例大约是55%,而基础治疗的比例只有35%。
此外,变换分析法还可以应用于处理其他心理障碍,如焦虑症、社交恐惧症、强迫症、厌食症等。
如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让病人从恐惧中解放出来,获得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由于变换分析法的简单易行,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它甚至可以作为日常心理调节的常用手段。
综上所述,变换分析法是一种中等技术,它通过思维、情感、行为等不同形态的转换,使患者从原有的心理状态中转变到新的心理状态,获得新的治疗效果。
变换分析法在治疗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方面的效果颇为显著,甚至可以用作日常的心理调节手段。
第四节变换分析法一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层次分析法很有用,但它有局限,它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的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
而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由于句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不同而造成的种种有意思的现象,特别是歧义现象。
要揭示这种隐含在句子里边的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就得寻求新的分析手段。
变换分析法正是适应这种研究的需要而产生的。
在第二节末尾,我们指出“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有歧义,而“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这样的歧义句就没法通过层次分析来加以分化。
因为这个句子之所以有歧义,跟内部的构造层次、词语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都毫无关系,而只是因为“屋顶上”似乎既可以看作是“他”所在的地方,也可以看作是“我”所在的地方,还有可能是“他”和“我”都在屋顶上。
现在的问题是,说“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有歧义,这种感觉对不对?怎么从形式上来加以验证?怎样有效地来分化这种歧义句式?我们得找到一种新的思路,新的对策,新的分析方法。
从哲学上来说,一个事物的特性将会在内外两个方面表现或反映出来。
从内部来说,一个事物的特性,一定会在其构成成分上,或构成成分的配置上,或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上,或其他某个方面表现或反映出来;从外部来说,一个事物的特性,一定会在跟他事物的联系接触上表现或反映出来。
既然我们现在一时无法从“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这句子本身去加以分化,那我们就从外部去找找出路。
从外部一找,首先可以肯定,“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确实有可能表示不同的意思。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是属于这样一种词类序列:(1)名词[施事]+在+名词[处所]+发现+名词[受事]我们在实际的汉语实践中找到了词类序列相同,而所表示的意思正好相对的a、b两种类型的句子。
请看:(2)a.我在飞机上发现了敌人的坦克。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藏在草丛里的小偷。
他在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这颗小行星。
b.他在抽屉里发现了蟑螂;他在马桶里发现了小张的钥匙。
他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发现了那张纪念邮票。
浅析变换分析法的使用变换分析法(TransformationAnalysis)是数学分析和统计学中的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一组原始数据进行变换,以及将变换后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提取出有用的结论。
变换分析法有广泛的应用,如统计分析、建模、抽样、种群模型研究、统计图表等。
变换分析法可以分为两类,即变量变换和数据变换。
变量变换是指将原始数据的变量(或变量的描述参数)经过变换,使其变成不同的变量或其他参数。
例如,将原始数据的性别变换成性别比例变量,以统计分析不同性别的比例。
而数据变换则是将原始数据经过变换,从而获得特定数据间关系的结果。
例如,将原始数据进行抽样,测试其差异性。
变换分析法强调了在数据变换中数据含义的可解释性,因此它在统计分析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变换分析法可以用来提取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有效地响应某些调整,如不同的变量之间的长度变化或变量的组织方式的变化。
它还可以利用特定的变换方法,比如box-cox变换,来解决原始数据的极端值和非正态问题。
另外,变换分析法也可以用来降低数据的复杂度,从而更好地分析数据,并达到最优的结果。
变换分析法有许多应用,如统计分析、建模、抽样、种群模型研究等。
在统计分析中,变换分析法可以更好地处理原始数据,从而提取出有用的结论。
另外,建模也是变换分析法的重要应用之一,它能够更好地描述原始数据的特征,并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
而抽样也是变换分析法的重要部分,它可以用来检测原始数据的差异性,从而进行有效的分析。
种群模型研究也是变换分析法的重要应用之一,它能够有效地计算出种群可能的行为模式,并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总之,变换分析法是一种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用来更好地分析数据,从而提取出有用的结论。
它的广泛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探索数据的特征,更好地使用这些数据,从而挖掘隐藏的结论与见解。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也叫转换分析法,是根据一个语法格式与其他格式之间在语义上的共同点和结构形式上有规则的变化而进行的语法分析的方法。
层次分析法无法分化的歧义结构,可以用变换分析法。
其分析的手续是:通过移位、删减、增添等手段,把一种结构(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意义相同的结构,把有歧义的结构转换为几个没有歧义的结构。
例如:
A、院子里放着四方桌
B、院子里演着梆子戏
A、B表示的语法意义不相同,A表示存在,表静态,B 表示活动,表动态。
而A、B从格式上看相同,都是:处所词+动词+着+名词。
而且运用层次分析法,所得结果也相同。
但运用变换分析法,就可以从形式上验证A、B表示的语法意义是不同的:
A、院子里放着四方桌---C、四方桌放在院子里(名词+动词+在+处所词)
B、院子里演着梆子戏---D、院子里正在演梆子戏(处所词+正在+动词+名词)
A可以变换为C式,但不能变为D式,B可以变换为D 式,但不能变换为C式,这从形式上验证了A、B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是不相同的。
又如山上架着炮这一结构的歧义也可以通过变换得到分化,它既可以变换为C式,又可以变换为
D式:
山上架着炮---炮架在山上
山上架着炮---山上正在架炮
变换分析法可以分化层次分析法无法分化的歧义结构──显性语法关系相同而隐性语法关系不同的结构,但也有局限性,它不能解释造成歧义结构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