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牛奶与消毒鲜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85.87 KB
- 文档页数:3
FOOD INDUSTRY ·125周萌 北京市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测定方法比较进入到机体内部。
在机体新陈代谢时有些药物会产生不良影响,有些药物则没有。
当动物在进行治疗时药物就会在机体内被代谢,在代谢过程中会向不同组织扩散。
因此,抗生素在奶牛体内一般会被代谢出去,但是某些“长期效应”抗生素却很难排出,这就可能会导致牛奶中抗生素残留。
哺乳期乳房处理及残留物的持续。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奶牛哺乳期乳房处理不当。
奶牛哺乳期很容易发生乳房炎,对于该疾病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进行物理治疗,二是生物治疗。
物理治疗就是每次对奶牛进行挤奶工作以奶液的形式排出,从而降低牛奶中抗生素。
生物治疗就是利用抗生素的高扩散性,使得抗生素能够快速穿过细胞壁进入到血液循环,再通过代谢方式排出。
图1为常见抗生素的副作用及我国允许的最高残留限量。
生素是为了治疗奶牛的疾病而在养殖业中广泛应用,使用过量的抗生素会导致牛奶中抗生素超标。
牛奶中的抗生素残留不仅会导致牛奶的质量下降,而且还会危害食用者的生命健康。
新鲜牛奶中抗生素超标会引发很多问题,因此要提高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原因分析目前越来越多的奶牛养殖业使用抗生素治疗奶牛的疾病,但是使用过多的抗生素会导致奶牛的耐药性增强,降低鲜奶的品质。
因此为了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就要分析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原因。
其主要原因是新陈代谢和药物代谢动力学、哺乳期乳房处理及残留物的持续、干乳期乳房处理。
以下是具体分析:新陈代谢和药物代谢动力学。
牛奶中抗生素超标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抗生素在机体的新陈代谢。
一般来说,药物都可以通过运输途径抗干乳期乳房处理。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原因还有奶牛干乳期乳房处理不当。
在干乳期要采取特殊的方式处理奶牛的乳房,因为这一时期奶牛停止产奶。
在奶牛的哺乳期过程中其自身的特点和抗生素的形式都会影响奶牛干乳期的乳房处理。
常用检测方法比较为了降低牛奶中抗生素,为了提高牛奶的质量,就要提高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手段。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危害及检测方法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是指生产牛奶过程中使用的抗生素残留在牛奶中的现象。
这可能是因为奶牛在患有疾病时,农民会给奶牛注射抗生素来治疗疾病,或者是在奶牛饲养过程中,农民使用抗生素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尽管抗生素在奶牛饲养和产奶过程中的使用是为了保证牛奶的质量和奶牛的健康,但过多的抗生素残留可能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可能导致人类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加。
长期摄入含有抗生素残留的牛奶,人体会逐渐产生对这些抗生素的耐药性,从而减弱对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效果。
当人类患病时,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由于耐药性的增加,常规剂量的抗生素可能无法起到应有的疗效,导致病情加重或难以治愈。
抗生素残留可能对消费牛奶的人群产生过敏反应。
某些抗生素成分对某些人来说是过敏原,摄入含有抗生素残留的牛奶后,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呼吸困难、恶心等症状。
对于某些敏感人群来说,抗生素残留应尽量避免。
抗生素残留可能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产生干扰。
抗生素残留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产生干扰,导致内分泌紊乱,影响人体的正常发育和生理功能。
特别是对于婴儿和幼儿来说,抗生素残留可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保证牛奶的质量和人类的健康,对牛奶中的抗生素残留进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免疫学方法、生物学方法和化学方法。
免疫学方法主要利用抗生素与特异性抗体之间的免疫反应进行检测,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生物学方法主要是利用生物学试剂对抗生素进行筛选或检测,如生物传感器技术和细菌抑制试验。
化学方法则是通过色谱法、质谱法等对抗生素进行定量分析。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危害包括耐药性增加、过敏反应和内分泌干扰,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对牛奶中的抗生素残留进行检测是必要的。
不仅要加强牛奶生产过程中对抗生素的使用和管理,还要建立健全的抗生素残留检测制度,确保牛奶的安全和质量。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几种常用检测方法(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几种常用检测方法随着奶牛饲养业的发展,抗生素在预防和治疗奶牛疾病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生鲜牛奶中抗生素的来源主要是:第一,治疗泌乳期病牛时使用的抗生素会从奶牛体内移行到乳腺残留进入牛奶中,资料表明治疗后的奶牛,其挤出的牛奶5天内都有抗生素残留;其二,为了预防奶牛疾病并提高产量,在奶牛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也会造成牛奶中抗生素的残留;第三,由于牧场管理不善,挤奶、储奶没有严格的卫生制度和配套的设施,人为添加或造成牛奶抗生素的污染。
牛奶中含有抗生素,不仅对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而且对乳品加工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因无法生成酸奶和奶酪)。
因此必须严格控制牛奶中抗生素残留,除了要做好科学饲养、精心管理;正确挤奶和预防疾病外,还要规范抗生素的使用,按国标中有关规定,用药后的奶牛5天后所产的牛奶才可作为原料乳,并且要检测其残留。
世界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欧盟(EC)及美国的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等对食品中抗生素最大残留量都有明确的规定,我国也有鲜奶中抗生素残留量检验标准(—94)。
目前,鲜奶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大致分为三类:生物测定法(微生物测定法、放射受体测定法)、免疫法(放射免疫法、荧光免疫法、酶联免疫法)、理化分析法(波谱法、色谱及联用技术)。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
TTC法TTC法是我国鲜奶中抗生素残留量检验标准(—94)的检测法,属生物检测法。
其测定原理基于抗生素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如果牛奶中含有抗生素,则加入菌种(嗜热链球菌)经培育~3小时后,加入TTC指示剂(三苯基四氮唑)不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样品呈无色状态;如果牛奶中不含抗生素,则样品呈红色.这样实验后样品颜色不变的为阳性,样品染成红色的为阴性。
TTC法的具体操作步骤:1.菌液制备:将单菌种(嗜热链球菌)以脱脂乳为培养基,在36±1℃培养箱中培养15小时后,再以脱脂乳以至于1:1稀释待用;2.取待检样液9mL,在80℃水浴加热5分钟后冷却到37℃以下,加活菌液1mL,在36℃±1℃水浴2小时,加入4%的TTC指示剂, 36℃±1℃水浴培养30分钟;3.若样液颜色不变为阳性,呈红色为阴性;若阳性的样液,再置于水浴中培养30分钟,不显色的为阳性,呈红色为阴性.TTC法测定各种抗生素的灵敏度为:青霉素:4ppb,链霉素:500ppb,庆大霉素:400ppb,卡那霉素:5000ppb.它具有费用低,易开展的优点;缺点是耗时长,要求操作人员需有一定专业知识且实验过程中菌液的制备、水浴过程控制都要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否则易出现假阳性,以致出现检验结果的不稳定性。
10.16795/ki.xjxmy.2016.12.008乌鲁木齐市市售牛奶中抗生素残留调查及生鲜乳理化分析刘英玉,郭嘉琦,克拉热·阿布都热西提,张 妍,姚 刚,张晓红,苏战强(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摘要:对乌鲁木齐市售纯牛奶和生鲜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对某奶牛场中生鲜牛奶中的成分进行分析,为加强新疆乳制品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采用TTC法(GB 4789.27-2008)检测乳品中抗生素残留情况,采用乳成分分析仪和体细胞计数仪测定生鲜乳中脂肪、蛋白、乳糖、体细胞数。
检测结果显示生鲜牛奶72份和市售包装纯牛奶及袋装纯牛奶83份的阳性率均为0%。
该奶牛场中生鲜牛奶中体细胞数<50万个/ml为70.45%,其脂肪含量为3.93g/100g、蛋白质含量为3.84g/100g、乳糖含量为5.61g/100g。
乌鲁木齐市售纯牛奶和生鲜牛奶中没有检测出抗生素残留,奶牛场中生鲜乳成分达到国家标准,为市民提供了营养健康的奶制品。
关键词:生鲜牛奶;抗生素残留;体细胞数;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中图分类号:TS25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4889(2016)12-0037-03牛奶被称为“白色血液”,是理想的天然食品,其中的乳蛋白含有人体几乎所有的必需氨基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1]。
近年来乳制品行业的迅猛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乳制品,人们对其安全营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牛奶中的抗生素残留一直是影响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关键问题之一。
长期饮用或食用有抗生素残留的牛乳或乳制品,就等于长期食用相应的抗生素,亦可导致体内正常菌群失去平衡。
奶制品的健康与牛奶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而牛奶的质量随着奶牛患有乳房炎而发生变化。
患有乳房炎的奶牛所分泌的乳汁与正常的牛奶有很大的区别,其一是干物质含量低,其二是各种乳成分的含量也会发生改变。
奶牛是否患有乳房炎,可以通过测定牛奶中的体细胞数判定。
129原料乳及乳制品中的抗生素残留是影响乳制品安全的关键因素,而通过微生物检测法可以有效检测出原料乳及乳制品中的抗生素残留,本文重点论述了我国原料乳及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的现状以及微生物检测方法。
一、我国原料乳及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现状在我国,原料乳及乳制品的安全问题主要是因为其中存在一定量的抗生素(用于治疗牛乳腺炎症)。
从食品保鲜的角度来说,抗生素能够有效抑制鲜奶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过程,从而延长鲜奶的保质期,但是不正确、不恰当用药却会导致乳制品中存在抗生素残留,从而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考虑到乳制品加工过程中会有大量微生物参与其中,所以抗生素残留较高必然会对微生物繁殖过程产生一定影响。
再者,如果长期食用抗生素残留超标的乳制品,人体健康也会深受影响,主要表现是抗生素残留超标,增加病原菌耐药性,同时严重破坏人体肠道中的微生物菌落平衡,导致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
因此,对原料乳及乳制品进行抗生素残留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原料乳及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的现状并不容乐观。
例如,一份针对北京、天津、石家庄5个零售点共77个牛奶样品的β-内酰胺酶残留检测结果显示,63.6%的样品检测呈阳性;一项针对西宁、南宁、广州、杭州、泉州、北京等城市乳制品质量的检测调查结果显示,在近800份乳品采样中,抗生素残留超标位居不合格项目之首。
二、原料乳及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抗生素检测技术的种类较多,根据技术原理主要包括免疫法、微生物检测法以及理化分析法。
其中,微生物检测方法能够实现对原料乳及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微生物代谢及其生理机能的有效分析,同时了解抗生素残留对于浅析原料乳及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现状及微生物检测方法微生物代谢生理机能的抑制作用。
在检测过程中,如果原料乳及乳制品样品中存在对抗生素敏感的微生物,则表示待检测样品中没有抗生素残留;反之,微生物的生长则会受到严重抑制,在培养基上逐渐形成明显的抑菌圈。
Livestock Breeding畜禽养殖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使用主要是抗生素能够极大程度上促进动植物的生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动植物的抗病毒能力,降低动物的饮食数量,从而有效节约了养殖成本,因此,在养殖业中获得了大量的市场。
当下人们生活中对于牛奶的使用和需求数量逐日增多,牛奶及奶制品的食用安全是否达标,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抗生素残留情况是否得到解决。
在养殖行业中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和长时间使用会在动物身体中产生一定的抗药性,不利于动物的健康成长,并且长期使用具有一定抗生素残留的食品,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具有不良影响。
在检验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进程中,对于食品的检验已经具备了更为便捷化和快速化的方式,进而满足人们对食品健康安全的需求和标准,保证人们日常饮用牛奶的安全性。
文章针对牛奶中的抗生素残留进行相应的基检测,为人们的饮食健康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
1牛奶中药物残留的来源及其危害1.1牛奶中药物残留的来源奶牛患有疾病的时候会使用一定剂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这类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形式。
相关规定曾经明确指出,抗生素用作在治疗上的奶牛应当在停药之后的5d才能进行正常的牛奶使用。
但是一部分人为了获得更加丰厚的经济效益,往往没有遵循相应的规定,造成了奶制品的不合格现象。
牛奶加工成奶制品的过程中,一部分商家为了保证奶制品的相关参数能够满足国家标准,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一定的抗生素,导致奶制品的质量受到相应的影响,在运输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牛奶的质量不受运输时间和天气的影响产生质量上的变化,运输人员会在奶制品中添加一定的抗生素,降低牛奶制品的损坏率。
1.2牛奶中药物残留的危害牛奶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基本上所有年龄阶段的人都能够饮用牛奶。
牛奶中含有一定的抗生素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牛奶会增强身体中病菌的抗药性,在人们患病的基础上不能够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一部分人群对抗生素药物会出现过敏现象,在轻微药抗生素的影响下会出现皮疹、发热情况,在严重的情况下会直接出现过敏性休克的情况。
牛奶的化学品污染及来源
牛奶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的情况有多种来源。
1.饲料中的黄曲霉素、镰刀菌霉素、棒曲霉素等霉菌毒素被奶牛采食后,可随乳汁排出,毒害人体。
2.抗生素残留物:在奶牛饲料添加剂中使用抗生素,或在治疗奶牛疾病时使用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新霉素等,将这些牛所产的奶混入食用牛奶造成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都建议,在奶牛接受抗生素治疗停药后至少3天内挤出的奶汁,不直接作为食用的奶原料(最好要停药5~7天)。
我国各地卫生防疫部门若干检测调查发现,生鲜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检出率
3.6%,消毒牛奶为11.48%,奶粉为39.58%。
这个问题务必切实解决之。
3.农药污染牛奶:农用杀菌、杀虫、杀鼠、除莠剂有500余种,常见的是有机氯(如六六六、DDT等)、有机磷类(如敌百虫等)农药,通过多种途径可能混入牛奶。
4.重金属和有毒盐类,如汞、镉、铅、砷以及硝酸盐、亚硝酸盐等过量混入牛奶是绝对不允许的。
5.其他不允许进入牛奶的化学品,如二恶英、消毒剂、洗涤剂、中和剂等。
6.掺假物:某些不法经营者在牛奶中人为加入各种杂伪物质,大大降低牛奶品质,更为国法和道德所不容。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危害及检测方法牛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也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
但是,牛奶中含有抗生素残留物,这对人们的健康有着一定的危害。
本文首先介绍了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物的来源及其危害,然后介绍了目前常用的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最后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1.来源抗生素是一种治疗和预防动物疾病的重要药物。
但是,由于牛奶中抗生素的残留,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潜在的威胁。
在牛奶生产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治疗疾病(2)预防疾病除了治疗疾病外,抗生素还可以用于预防疾病。
在某些情况下,奶农可能会非常担心由于过热、湿度过高或其他原因导致牛群中出现疾病,因此会给整个奶群使用抗生素。
这样的做法极大地提高了抗生素残留的风险。
(3)促进生产中国农村有一个古老的习俗,就是在奶牛生产后给牛喂食一些药物。
这被认为可以增加牛群的生产力。
在现代奶牛养殖业中,抗生素正在被广泛应用,并且有时也被用于提高奶牛的生产力。
这种做法会对消费者产生危害。
2.危害(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的抗生素在人体内残留时间较长,甚至可以累积在人体内,可能对人的心血管系统、肾脏、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影响。
例如,氨苄西林、四环素和氯霉素等抗生素残留在牛奶中可能会引起人体过敏反应,包括头昏、头痛、皮肤过敏、荨麻疹等症状,并且重者可能会引发休克或过敏性紫癜。
(2)对环境的危害:抗生素残留不仅对人的健康有危害,也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抗生素在自然界中的残留会导致情况变得更加复杂,由此可以增加疾病的产生和传播,有可能导致环境污染或地球上生物的死亡。
(3)制约出口:有的国家进口时,会从牛奶中检测抗生素残留,如果超过安全限度,就会产生贸易障碍。
1.基于生物学的检测方法目前,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主要采用了基于生物学的方法,例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生物传感器等。
(1)ELISA检测法ELISA是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方法,通常可以用于检测其所检测的组分与特定抗体的互作。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危害及检测方法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是牛奶中存在的一种潜在的危害,抗生素残留的存在可能导致乳制品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因此现代养殖中的抗生素使用应该受到合理的限制与管理。
本文将介绍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危害和检测方法。
抗生素残留是指动物在治疗过程中或者禁用期间再次投药导致药物残留在动物体内,被乳腺排出的未经处理的牛奶中。
抗生素残留在牛奶中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1.对细菌的抗药性抗生素是一种杀菌或抑制菌生长的药物,常常用于治疗感染和疾病,但是长期的抗生素使用可能导致对某些菌株的抗药性增强,导致细菌对抗生素的耐受性增强2.人体健康风险抗生素残留在牛奶中被人体吸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导致人体对抗生素的抗药性增强,甚至引发过敏反应,牛奶中抗生素残留对儿童和老年人尤为危险。
3.影响生产者信誉若检测出牛奶中存在较高水平的抗生素残留,不仅会影响消费者的信心,同时也会影响生产者的信誉与市场竞争力。
针对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问题,现在常见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生物检测法和化学检测法两种。
1.生物检测法生物检测法是检测抗生素残留最常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蛋白质结合技术将乳汁分离,将不同抗生素添加到不同份分离的液体中,观测不同的反应并确定抗生素是否存在。
但是生物检测需要对不同种类的抗生素配制不同的试验剂,生产成本较高且操作复杂。
2.化学检测法化学检测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免疫吸附层析试剂盒法等。
这种方法主要是使用化学方法来检测抗生素浓度,但是化学方法有时可能会发生误判和假阳性结果的情况,需要依赖先进的仪器和专业的化学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结论在牛奶生产中,应该非常注重对牛奶中抗生素的残留情况进行检测和限制,以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同时,生产者也需要加强对动物的健康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
尤其是要在动物治疗结束后,检测一段时间,确认牛奶不含有任何抗生素残留,才能将其投入市场销售,从而提高消费者的信心和市场竞争力。
Livestock Breeding畜禽养殖生鲜乳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要点分析刘笑(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辽宁省农产品及兽药饲料产品检验检测院),沈阳110036)中图分类号:S87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1-0084(2020)08-0083-01长期以来,生鲜乳都凭借其丰富营养价值备受人们喜爱,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水平的快速提升,市场对生鲜乳供应需求迅速增大,促进了我国奶牛养殖业规模化发展。
在此过程中,一旦生鲜乳中出现残留抗生素情况,则会难以保证食品安全,给人体正常机能造成破坏,十分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发育。
鉴于此,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了生鲜乳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要点,旨在通过检测技术的科学应用,保证生鲜乳质量,推动我国奶牛养殖业健康、持续进步发展。
1检测材料准备要点技术人员按照规范无菌操作标准在养殖户进行样品抽取,明确检测所需生鲜乳样品,科学保存与运输,保证样品能够满足检测需求。
样品送至实验室后,将MC培养基和嗜热乳酸链球菌准备好,同时准备标准对照牛乳、氯化三苯基四氮腔等试剂,一般情况下对照牛乳来源为质量检验监督部门进行提供,实验所需检测仪器包括灭菌试管、灭菌吸管、温度计(100T规格)、天平、恒温培养箱、水浴锅、温箱等。
掌握以上检测材料准备要点,能够给接下来的生鲜乳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技术顺利应用打好铺垫基础,是检测技术水平和质量的基础保证,应引起重视,不可掉以轻心忽略准备事宜。
2掌握检测方法原理检测技术人员使用国标TTC(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汇编GB4789系列2010版,已根据卫生部2010年5月26日的勘误公告进行更新)检测法,依据实验检测要求掌握应用原理,在生鲜乳样品中放入菌种,科学培养菌种,观察菌种一定时间内的变化,接着加入TTC指示剂,此时样品发生颜色变化,根据不同颜色确定生鲜乳内各种抗生素的真实残留情况。
处于不增殖状态的生鲜乳菌种,并不会出现还原显色情况,处于增殖状态的生鲜乳菌种,可看见变成红色的变化。
SnapTM与国标TTC法检测牛乳中抗生素残留的比较萨丽塔娜提;李雪红【摘要】本文讲述了由美国IDEXX公司生产,北京安普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SnapTM抗生素残留检测系统对生鲜牛乳中的抗生素残留进行检测,并与国标TTC方法进行了比较.【期刊名称】《草食家畜》【年(卷),期】2004(000)004【总页数】2页(P12-13)【关键词】SnapTM;TTC法;抗生素残留【作者】萨丽塔娜提;李雪红【作者单位】新疆乳品质量监测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63;新疆乳品质量监测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农业科学2004 年 12 月第 4 期(总第 125 期)草食家畜(季刊) Snap, rM 与国标TTC法检测牛乳中抗生素残留的比较萨丽塔娜提,李雪红 (新疆乳品质量监测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63)摘要:本文讲述了由美国 IDEXX 公司生产,北京安普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 SnaplM 抗生素残留检测系统对生鲜牛乳中的抗生素残留进行检测,并与国标 TTC 方法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SnapM ;TTC 法;抗生素残留中图分类号: S87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3-6377(2004)04-0012-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现在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填饱肚子,满足人体充饥,而是吃营养又健康的食品才是我们的追求。
近年来蔬菜和粮食中农药残留问题是广大消费者以及整个社会最关注的问题。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和蔬菜中农药残留的不同是蔬菜中的部分农药残留通过清洗、浸泡、加热等过程可以除去,而牛奶是无法清洗和浸泡的,加热也破坏不了其中的抗生素。
奶牛体内的抗生素通过产奶这个途径排出体外。
因此我们每天都要喝的牛奶中很可能含有抗生素残留,食用这种牛奶会抑制人体肠道中有益菌的生长,引起致病菌、念珠菌的繁殖,导致人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对临床治疗带来不少麻烦。
鲜牛乳消毒牛乳中抗菌类兽药残留对比研究
李喜仙;吕全军;侯玉泽
【期刊名称】《医药论坛杂志》
【年(卷),期】2006(27)21
【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鲜(生)牛乳与消毒牛乳中抗菌类兽药残留水平。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8种抗菌类兽药的残留量。
结果鲜(生)牛乳与消毒牛乳中抗菌类兽药残留检出率分别为四环素为10.13%(3.76%)、土霉素为
12.84%(7.52%)、金霉素为6.08%(6.01%)、氯霉素为37.84%(3.01%)、磺胺甲
噁唑为20.95%(12.03%)、甲氧苄基嘧啶为12.16%(9.02%)、磺胺8.11%(3.76%)、磺胺嘧啶为5.41%(2.26%)。
结论鲜(生)牛乳中抗菌类兽药残留情况严重,市售消毒牛乳质量基本有保障。
【总页数】2页(P58-59)
【关键词】鲜(生)牛乳;消毒牛乳;兽药残留;抗菌素;磺胺类
【作者】李喜仙;吕全军;侯玉泽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南科技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55.57
【相关文献】
1.石河子市屠宰牛羊组织及鲜牛乳中常用兽药残留与分析 [J], 刘钢;何高明;胡钰婷
2.兰州地区鲜牛乳与消毒牛乳中抗菌类兽药残留的对比研究 [J], 刘清;刘军;李志强;
刘萍;刘钰
3.鲜牛乳与消毒牛乳中抗生素残留与致病菌的监测调查 [J], 刘清;刘军;刘钰;刘萍;赵英杰
4.鲜牛乳与消毒牛乳中致病菌污染状况监测及对比分析 [J], 刘钰;刘军;李志强;赵英杰
5.鲜牛乳中磺胺类兽药残留监测调查 [J], 刘清;刘军;李志强;李小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市售鲜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及今后建议
白淑萍;阎爱莉;兰淑东;曲梅英
【期刊名称】《丹东医药》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们对食品的消费,在注重品种、质量的同时,对食品安全问题更为关注。
在讲究饮食营养的今天,鲜牛奶这种营养丰富、方便快捷的食品,被越来越多的人食用,成为大众接触较多的食品。
但随之而来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便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那就是鲜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问题。
为了解我市销售的鲜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情况,我们于2003年8-11月对市售鲜牛奶进行了抽样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白淑萍;阎爱莉;兰淑东;曲梅英
【作者单位】丹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8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55.55
【相关文献】
1.市售鲜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测定 [J], 华春
2.锦州市市售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调查及检测分析 [J], 佐发玉;刘秀萍;寇叙;黄冬地;丁双;李潇雨;马荣芳
3.生鲜牛奶与消毒鲜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比较 [J], 陈雪华
4.镇江地区市售纯牛奶和生鲜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情况的调查 [J], 张萍;吕兴萍;凡军民;田甜;刘晶晶;樊金山
5.UPLC-MS/MS检测生鲜牛奶中72种抗生素残留 [J], 王承平; 秦宇; 侯蓓蓓; 雷涛; 虞成华; 葛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鲜牛乳与消毒牛乳中致病菌污染状况监测及对比分析
刘钰;刘军;李志强;赵英杰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年(卷),期】2004(14)5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动物性食品引发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产品染疫、安全性差的问题突出.对公认的重要食源性危害开展主动监测,是掌握食源性疾病的变化趋势和制定食源性疾病控制对策的重要依据.使用高度选择性的专用显色培养基对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牛乳中4种易污染并对人类危害较重的致病菌进行监测.从而了解鲜(生)牛乳和消毒牛乳中重要致病菌污染状况,提供了重要的监测资料,这对于指导牛乳生产过程中预防致病菌感染、防治和消除致病菌污染所造成健康损害的副作用及危险因素、保障食品卫生和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都具有其重要意义.
【总页数】1页(P606-606)
【关键词】致病菌感染;消毒牛乳;监测;污染状况;对比分析;显色培养基;危险因素;鲜牛乳;食品安全问题;食源性危害
【作者】刘钰;刘军;李志强;赵英杰
【作者单位】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55.57;TS252
【相关文献】
1.牛乳中致病菌污染状况监测及对比分析 [J], 赵长波;王彬;于雪晶;张晓光
2.牛乳中致病菌污染状况监测及对比分析 [J], 张桂梅
3.兰州地区鲜牛乳与消毒牛乳中抗菌类兽药残留的对比研究 [J], 刘清;刘军;李志强;刘萍;刘钰
4.鲜牛乳与消毒牛乳中抗生素残留与致病菌的监测调查 [J], 刘清;刘军;刘钰;刘萍;赵英杰
5.鲜牛乳消毒牛乳中抗菌类兽药残留对比研究 [J], 李喜仙;吕全军;侯玉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