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免疫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53.34 KB
- 文档页数:3
化妆品过敏相关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王冰霞;沈晓峰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进展》
【年(卷),期】2024(14)3
【摘要】化妆品的广泛使用,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化妆品不良反应,其中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化妆品唇炎、化妆品光感性皮炎及化妆品接触性荨麻疹是化妆品过敏相关不良反应。
化妆品中的成分如防腐剂、香精、金属、植物或动物源成分、丙烯酸酯及对苯二胺等可能会导致局部或全身的过敏反应,有些甚至会危及生命。
这些化妆品过敏相关不良反应通常是对产品本身的某些成分产生过敏性反应。
我们需要识别及监管这些致敏成分,从而降低化妆品不良反应的发病率。
本文就化妆品过敏不良反应及常见致敏成分进行综述。
【总页数】6页(P1437-1442)
【作者】王冰霞;沈晓峰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皮肤科乌鲁木齐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6
【相关文献】
1.山东省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相关情况问卷调查(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篇)
2.大血管支架金属过敏相关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3.基于警戒分级法建立化妆品不良反应
报告质量评分方法以评估某省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为例4.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性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过敏性皮炎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过敏性皮炎所属部位:皮肤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病症体征:丹毒样外观,类似荨麻疹的皮肤潮红斑块,过敏性皮炎疾病介绍:什么是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是怎么回事?过敏性皮炎是由许多因素导致的皮肤炎症反应,常见的过敏性皮炎主要有二类:接触性皮炎和化妆品皮炎,不同致病因素所致的过敏反应不同过敏性皮炎是由于接触过敏性抗原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它主要是由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凡对特异性抗原有遗传的或体质上易感的人,在接触这种抗原时,可导致速发型或迟发型过敏性皮炎,主要是指人体接触到某些过敏源而引起皮肤红肿,发痒,风团,脱皮等皮肤病症具体的过敏原粉尘螨可以分为接触过敏原,吸入过敏原,食入过敏原和注射入过敏原四类,每类过敏原都可以引起相应的过敏反应,主要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皮炎,湿疹,荨麻疹,出现了过敏性皮炎,首先尽量找出原因,做好护理,同时及早治疗,专家推荐康美过敏性皮炎套装从内进行治疗,去除病根,根治过敏性皮炎症状体征:过敏性皮炎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过敏性皮炎症状的介绍:过敏性皮炎症状(一):药疹有些药物会引起皮肤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紫癜、水泡及表皮松懈、瘙痒疼痛,有时还会伴随低热。
皮疹消退后多无色素沉着。
西药过敏较为多见,如青霉素、磺胺类(如SMZ)、安乃近过敏。
而中药中的某些成份也可作为过敏原。
据报道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草药有鱼腥草、鸦胆子、天花粉、冰片、大黄等。
中成药如六神丸、牛黄解毒片、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舒心片等。
药疹发生后,必须立即停用该类药。
过敏性皮炎症状(二):接触性皮炎指皮肤接触某种物质后,局部发生红斑、水肿、痒痛感,严重者可有水泡、脱皮等现象出现。
能使皮肤产生接触性皮炎的物质有首饰、表链、镜架、凉鞋、化纤布料、外用药、化学品、化妆品等。
一旦发现有上述症状,立即寻找导致过敏的物品,并停止接触,容易发生接触性皮炎的人多属于过敏人群。
过敏性皮炎症状(三):湿疹有明显渗出。
接触性皮炎的名词解释接触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发病机制与人体对外界刺激物质的过敏反应有关。
本文将从病因、症状、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对接触性皮炎进行综合解释。
在了解接触性皮炎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相关的基础概念。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起到了保护、感知和调节体温等重要功能。
而接触性皮炎是一种途径特异性的皮肤炎症,通常是由于人体对特定物质的过敏反应造成的。
这种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并在接触过敏原后迅速发作。
接触性皮炎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过敏性和刺激性。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是指人体免疫系统对某种外界物质产生过敏反应,激活免疫细胞并释放炎症介质。
这些介质会导致皮肤的充血和炎症细胞的浸润,引发不适症状。
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药物、化妆品、金属等。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则是由于外界物质直接对皮肤造成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而非免疫系统的过敏反应。
这种类型的皮炎常见于长期接触刺激剂的人群,如清洁工人、装修工人等。
接触性皮炎的症状主要包括红肿、瘙痒、疼痛以及皮肤的干燥、脱屑等。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症状一般在接触过敏原后几小时内发作,并会逐渐加重。
而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症状则较为直接,病人可能在接触刺激剂后立即感到皮肤不适。
疼痛和瘙痒感是接触性皮炎最常见的症状,严重的病例可能导致皮肤溃烂、出血等并发症。
要确诊接触性皮炎,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皮肤检查。
在病史询问方面,医生会询问病人关于接触过敏原的情况,包括接触时间、频率、接触部位等。
在皮肤检查方面,医生会观察皮肤的病变情况,并进行必要的皮肤刮片检查或过敏试验,以排除其他皮肤病的可能性。
针对接触性皮炎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具体治疗方式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人的个体差异。
一般而言,治疗接触性皮炎的主要目标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并预防复发。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用激素药物、抗组胺药物和角质软化剂等。
对于严重的病例,医生可能会采用口服激素治疗或光疗等更加积极的干预措施。
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免疫系统是人体内部一个非常复杂而重要的系统,它具备保护机体免受外来病原体入侵的能力。
然而,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反应时,就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并对免疫系统异常反应的原因、症状、诊断和治疗进行详细阐述。
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主要包括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
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产生过度反应,导致机体产生一系列不适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皮肤瘙痒等。
过敏反应的原因是免疫系统对一些本来无害的物质产生了敏感反应,这些物质被称为过敏原。
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
过敏反应主要分为即时型过敏反应和迟发型过敏反应。
即时型过敏反应发生迅速,并且典型的症状是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和过敏性哮喘等。
迟发型过敏反应症状较为迟缓,主要表现为接触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等。
过敏反应的诊断通常通过过敏原检测和皮肤测试来确定。
自身免疫病则是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发生异常反应,导致机体的免疫攻击自己的组织和器官,引起炎症和病变。
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被认为是导致自身免疫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常见的自身免疫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等。
自身免疫病的症状与受累器官有关,症状可以表现为关节疼痛、皮疹、疲劳等。
自身免疫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组织活检。
治疗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抑制免疫反应。
对症治疗是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对于过敏反应可采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类固醇等。
对于自身免疫病,治疗的目的是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和病变。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非甾体消炎药、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
除了药物治疗,科学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也对免疫系统的维持和防止其异常反应具有积极影响。
保持健康的饮食,摄入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等有利于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
此外,合理的锻炼和充足的休息也有助于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总结起来,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
免疫系统对过敏反应的调控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一套复杂而精密的防御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识别并抵御病原微生物侵入,同时保持内环境的稳定。
然而,有时免疫系统会出现失调,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免疫系统如何对过敏反应进行调控,并解析其中的机制。
过敏反应是一种免疫系统异常的现象,其特征是对通常无害物质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
过敏反应可分为即时型过敏和迟发型过敏两种类型。
即时型过敏由IgE介导,包括荨麻疹、哮喘等,而迟发型过敏则由T细胞介导,如接触性皮炎等。
首先,免疫系统通过免疫耐受机制调控过敏反应。
免疫耐受是指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前所产生的一种状态。
其中,中枢性耐受是免疫系统通过抑制性T细胞的作用来维持免疫平衡。
嵌合免疫球蛋白(IgG)通过与抗原结合来抑制抗原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
边缘区免疫耐受是指永固性表达在边缘区B细胞上的抗原受体,抑制B细胞的活化。
通过这些耐受机制,免疫系统可以减少过敏反应的风险。
其次,调节性T细胞在免疫耐受中起到重要作用。
调节性T细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T细胞,能够通过产生抗炎性细胞因子和抑制性受体配体信号来抑制其他免疫细胞的活化。
其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是最为研究的调节性T细胞亚群。
研究发现,Treg细胞在过敏反应中起到抑制作用,能够调控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Treg细胞通过抑制Th2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减少IgE产生,从而降低过敏反应。
免疫系统对过敏反应的调控还包括T细胞亚群的平衡调节。
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的Th1和Th2细胞亚群要保持平衡,以维持正常的免疫应答。
Th1细胞主要调节细胞免疫应答,而Th2细胞主要调控体液免疫应答。
当Th2细胞相对增多时,就容易引发过敏反应。
因此,通过调节Th1/Th2细胞的平衡,可以有效控制过敏反应的发生。
除了调节性T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平衡调节,免疫系统还通过其他多种机制调控过敏反应。
其中,包括抗体类别切换的调控、抑制性细胞因子的作用等。
China Pharmacy2022V ol.33No.14中国药房2022年第33卷第14期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是一种主要由抗原特异性辅助性T细胞1(Th1)和Th2细胞介导的常见的Ⅳ型过敏反应疾病,通常会出现发红、水肿和瘙痒等过敏症状。
皮损部位多次接触过敏原后会导致ACD病情反复发作,甚至会引发特应性皮炎和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ACD患病人群广,其全球患病率高达15%~20%,涉及各年龄段,其中青少年患病率为15.2%,而成年人可达18.6%[1]。
目前,西医治疗ACD多为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和抗组胺药,疗效显著,但可能引发皮质功能亢进、手脚肌肉萎缩、肝功能损伤、中枢抑制、心脏毒性等严重不良反应[1-2]。
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ACD治疗药物至关重要。
传统中医将ACD归属于“漆疮”“膏药疯”“马桶癣”类皮肤病,认为ACD是由于接触过敏原而引发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
漆疮,有人称之湿毒疡者,性属温热,在治疗时常使用性寒凉药物。
《蟹谱》上篇记载“本草云:蟹,味咸性寒有毒,主胸中邪气热结,痛僻面肿,解结散血,愈漆疮......”。
《本草纲目》记载漆疮可用芒硝汤、白矾汤或油调贯众涂之,亦记载“蜀椒洗涂鼻孔近漆亦不生疮”。
《洞天奥旨》认为漆气因能收湿而入肺经,主张通过蜀椒研末涂于鼻孔的方法预防和治疗漆疮。
由此可见,·综述·中药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药理作用机制Δ王谊*,任孟月#(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广州510006)中图分类号R96;R75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0408(2022)14-1776-06DOI10.6039/j.issn.1001-0408.2022.14.20摘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是一种常见的Ⅳ型过敏反应疾病,患病人群广,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解中药治疗ACD的药理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本文对ACD的发病机制、可用于治疗ACD的中药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22 常见的超敏反应及其发生机制22 常见的超敏反应:1. 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某种化学物质或有害物质直接接触皮肤所引起的过敏性皮炎。
发生机制是接触物质会激活皮肤上的炎性细胞,产生许多过敏性物质,如细胞因子、血小板介素和自由基,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血,水肿,发热和瘙痒等。
2.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一种主要发生在鼻部的常见过敏症,其发生机制是当过敏原接触鼻腔时,有害物质会刺激鼻腔的炎性细胞,从而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细胞因子,干扰素,过敏性蛋白,导致鼻腔内炎性症状,如嗅觉障碍,流涕,鼻塞,咳嗽,喉咙痛等。
3. 食物过敏:食物过敏是指某些食物中含有的有毒物质或某种免疫应答,使身体产生过敏反应。
发生机制是当食物中的过敏物质进入人体后,会诱导免疫系统产生大量的抗体,并促使白细胞释放过敏物质,从而引起过敏反应,出现口唇肿胀,皮肤红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4. 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哮喘是一种典型的过敏性疾病,其发生机制是当过敏原进入呼吸道时,会激活呼吸道上的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过敏蛋白,导致气道组织发炎,气道收缩,呼吸困难,咳嗽,喘息等症状。
5. 过敏性湿疹:过敏性湿疹是由于某种化学物质或有害物质与皮肤接触而引起的慢性过敏性皮炎。
发生机制是物质进入皮肤后,会引起皮肤上的炎性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干扰素,过敏蛋白,导致皮肤红肿,瘙痒,水泡等症状。
6. 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是由于眼部接触过敏原而引起的眼部炎症病变,发生机制是过敏原进入眼部后,会激活眼部上的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过敏性蛋白,导致眼部炎症,如眼睛发红,流泪,痒痛,眼睛灼热等。
7. 皮肤过敏:皮肤过敏是指人体对某种物质过敏而产生的皮肤反应,发生机制是当皮肤接触过敏原时,会激活皮肤上的炎性细胞,产生细胞因子,过敏性蛋白,导致皮肤红肿,瘙痒,水泡等症状。
8. 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咳嗽是由于过敏原进入呼吸道而引起的一种过敏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