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病因和发病机制——1
- 格式:pdf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25
接触性皮炎的诊治常规接触性皮炎是与外源性物质接触所致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根据病因将其分为两种类型:1.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CD)或原发性刺激性皮炎由外源性刺激物通过非免疫机制所致。
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发病机制为迟发型变态反应,其主要依赖于特异性致敏T细胞的活化。
【临床提要】1.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CD)(1)急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化学烧伤的特征是边界清楚的红斑、水疱和大疱、糜烂及溃疡。
(2)慢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①最常见,常累及手部和前臂。
②受累部位瘙痒、触痛、疼痛皲裂,脱屑性红斑,边界不清,伴发小水疱。
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1)常有接触致敏物史,皮损与致敏部位一致,但气体、粉尘致敏的则于暴露部位。
(2)急性ACD,为红斑、丘疹、水疱或大疱,但眼睑、阴茎和阴囊等处的常以红斑和水肿为主,临床上皮肤损害比较一致。
3.慢性ACD,为苔藓样变、鳞屑形成和皲裂,可伴有丘疱疹。
4.有瘙痒、烧灼或胀痛感。
病程为自限性,1~2周内痊愈;反复接触变应原则会转变为慢性皮炎。
5.变应性者接触物斑贴试验常呈阳性。
【治疗处理】(一)治疗原则①寻找和去除刺激物或变应原;②应用斑贴试验鉴定变应原;③指导患者,改善环境,加强防护,尽量避免再次接触接触物;④皮肤损害对症处理。
(二)基本治疗1.作用靶位(1)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抑制刺激物所致的反应,减轻急慢性炎症及水肿,水疱及溃疡;(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抑制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对抗其释放的各种炎性介质,减轻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
2.病因治疗仔细寻找变应原,避免接触。
3.系统治疗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吡美莫司,免疫调节剂,免疫抑制剂,中医中药。
4.局部治疗(1)紧急处理,冲洗接触致敏物质;(2)润肤剂,中度至强效糖皮质激素,依照皮炎湿疹选择药物及剂型。
(三)治疗措施1.局部治疗(1)急性期:①大量液体冲洗。
强刺激物接触后,立即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局部10~30分钟;强碱损伤可用醋酸、柠檬汁、硼酸等溶液中和,而强酸损伤用弱碱性液体(碳酸氢钠溶液、肥皂水)冲洗。
接触性皮炎的名词解释接触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发病机制与人体对外界刺激物质的过敏反应有关。
本文将从病因、症状、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对接触性皮炎进行综合解释。
在了解接触性皮炎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相关的基础概念。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起到了保护、感知和调节体温等重要功能。
而接触性皮炎是一种途径特异性的皮肤炎症,通常是由于人体对特定物质的过敏反应造成的。
这种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并在接触过敏原后迅速发作。
接触性皮炎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过敏性和刺激性。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是指人体免疫系统对某种外界物质产生过敏反应,激活免疫细胞并释放炎症介质。
这些介质会导致皮肤的充血和炎症细胞的浸润,引发不适症状。
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药物、化妆品、金属等。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则是由于外界物质直接对皮肤造成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而非免疫系统的过敏反应。
这种类型的皮炎常见于长期接触刺激剂的人群,如清洁工人、装修工人等。
接触性皮炎的症状主要包括红肿、瘙痒、疼痛以及皮肤的干燥、脱屑等。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症状一般在接触过敏原后几小时内发作,并会逐渐加重。
而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症状则较为直接,病人可能在接触刺激剂后立即感到皮肤不适。
疼痛和瘙痒感是接触性皮炎最常见的症状,严重的病例可能导致皮肤溃烂、出血等并发症。
要确诊接触性皮炎,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皮肤检查。
在病史询问方面,医生会询问病人关于接触过敏原的情况,包括接触时间、频率、接触部位等。
在皮肤检查方面,医生会观察皮肤的病变情况,并进行必要的皮肤刮片检查或过敏试验,以排除其他皮肤病的可能性。
针对接触性皮炎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具体治疗方式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人的个体差异。
一般而言,治疗接触性皮炎的主要目标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并预防复发。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用激素药物、抗组胺药物和角质软化剂等。
对于严重的病例,医生可能会采用口服激素治疗或光疗等更加积极的干预措施。
中医药治疗接触性皮炎的研究进展摘要:总结2010-2019年间CNKI、万方等数据库收录的有关中医药治疗接触性皮炎的相关文献,从接触性皮炎的病因病机、中医分型、内治法、外治法、内外合治法疗效评价及小结与展望6个方面,对中医药参与接触性皮炎的治疗概况作一总结,以期更好地服务临床。
关键词:接触性皮炎;中医药;中医外治法;内外合治;综述接触性皮炎是指皮肤、黏膜暴露或接触某些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主要包括由接触刺激物导致组织损伤的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接触过敏原导致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两种[1]。
前者多因接触细胞毒性或腐蚀刺激性物质,如强酸、强碱和斑蝥等而引发[2],可以直接损害人体细胞;后者主要为Ⅳ型变态反应,有一定的潜伏期,首次接触后不发生反应,经过1~2周后再次接触同样致敏物质而引发。
目前,西医治疗此病主要是运用抗组胺药及糖皮质激素等,且注重避免再次接触致病原,具备一定效果。
但在临床实际诊疗中,多因致病原难以明确,或因患者工作性质较难改变等使治疗方案较难实施[3],且药物因其不良反应及尚不明确的远期影响,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限制。
中医无接触性皮炎病名,通常将其归属于“漆疮”“膏药风”“马桶癣”的范畴。
《诸病源候论·漆疮候》言:“人有禀性畏漆,但见漆便中其毒……亦有性自耐者,终日烧煮,竟不为害也。
”《洞天奥旨》认为漆气因能收湿而入于肺经,主张通过蜀椒研末涂于鼻孔的方法预防和治疗漆疮,表明古代医家已经对本病有了相当系统的了解。
笔者通过查阅知网、万方数据库,以近10年中医药治疗接触性皮炎的文献为主要参考,对接触性皮炎的治疗作一综述,以期为日后临证用药提供思路及方法。
1 接触性皮炎的病因和病机祖国医学对接触性皮炎的病因描述早有记载,《巢氏病源·卷五十》言:“人无问男女大小,有禀性不耐漆者,见漆及新漆器,便着漆毒,令头面身体肿,其隐疹色赤,生疮痒痛是也。
”即认为接触性皮炎因接触漆具而引发,明确了诱因。
中医治疗接触性皮炎良方一、接触性皮炎概况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粘膜接触刺激物或致敏物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皮炎。
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很多,一般有三类:1.化学性:这是导致接触性皮炎的主要原因,主要有金属及其制品,如镍、铬;日常生活用品,如肥皂、洗衣粉、皮革、塑料及橡胶制品等;化妆品中的香料、防腐剂、抗氧化剂等;外用药物如汞剂、磺胺制剂、抗生素软膏、清凉油等;杀虫剂及除臭剂;各种化工原料如汽油、油漆、机油、染料等。
2.植物性:有些植物的叶、茎、花、果等或其产物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如漆树、荨麻、除虫菊、银杏、补骨脂、猫眼草等。
3.动物性:动物的毒素,昆虫的皮毛如斑蝥、毛虫等。
二、接触性皮炎的症状1.一般起病较急,在接触部位发生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疹、丘疱疹,严重时红肿明显并出现水疱或大疱,疱壁紧张,内容物澄清,水疱破后为糜烂面。
皮炎发生的部位及范围与接触物一致,境界非常鲜明。
当皮炎发生于组织疏松部位如眼睑、口唇、包皮、阴囊等处,则肿胀明显而无鲜明的边缘。
2.自觉症状大多有“瘙”“痒”和烧灼感或胀痛感,少数严重病例可有全身反应,如发热、畏寒、恶心及头痛等。
3.本病的病程有自限性,一般于去除病因后,经适当处理约1~2周痊愈。
但再接触过敏原可再发。
反复接触或处理不当,可以转为亚急性或慢性皮炎,呈红褐色苔藓样变或湿疹样改变。
4.农业生产中的浸渍糜烂型稻田皮炎,多在连续下水田劳动后数日或数周发病,初发时在指(趾)间褶皱处皮肤浸软、肿胀、发白、起皱,继之表皮擦破,露出红色基底,并有少量渗出。
易合并继发感染。
掌跖角质增厚处呈蜂窝状约绿豆大至黄豆大的角层剥脱。
轻者停止下水田劳动数日可自愈,擦烂严重或伴有继发感染者恢复较慢。
三、治疗接触性皮炎的处方处方一蒲公英30克,白鲜皮30克,车前草30克,桑叶10克,黄菊花1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苍耳草10克,制大黄10克,生甘草3克。
潮红渗出者,加生地30克,赤芍10克,紫草10克;干燥脱屑者,加当归10克,白芍10克,莶草10克;色素沉着伴肤皮肥厚,加玉竹10克,黄柏10克,知母10克。
接触性皮炎的定义、病因与症状诊断、治疗、须知【定义】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粘膜接触某些物品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或大疱,甚至出现坏死。
【病因】引起接触性皮炎的因素可分为如下两种情况:一、原发性刺激:是指接触物对皮肤有直接的刺激作用,接触物本身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毒性,任何人接触该物后均可发生反应。
强酸、强碱等化学品→本身刺激性强烈,触后短时间内发生急性皮炎。
洗涤剂、汽油等→本身刺激性不强,若长时间接触,也能引起慢性皮炎。
二、变态反应:是指接触物本身无强烈刺激性,大多数人接触该物品后并不发生反应,仅少数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潜伏期。
在接触部位发生一种过敏性炎症反应。
变态反应(抗原—抗体反应)简示:在皮肤中贮存飘落皮肤形成花粉与皮肤中载体蛋白结合(抗原)再次进入皮肤诱导期形成激发期同类花粉(抗原)皮肤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局部炎症细胞浸润,表皮细胞受到破坏而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急性皮炎表现。
【过敏原】植物性:某些植物的叶、茎、花、果、皮、根。
过敏原动物性:皮、毛、羽或昆虫分泌的毒素(毛虫毒素)化学性:农药、油漆、染料、化妆品、塑料等。
【发病机制】接触性皮炎为典型的接触性迟发型超敏反应,属于ⅳ型超敏反应,通常是由于接触小分子半抗原物质,如油漆、燃料、农药、化妆品和某些药物(磺胺和青霉素)等引起,小分子的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完全抗原,经朗格汉斯细胞摄取并提呈给T细胞,使其活化、分化为效应T细胞,机体再次接触相应抗原可发生接触性皮炎,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皮疹、水疱,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
是一种抗原诱导的T细胞免疫应答。
本病发病急,在接触部位发生境界清楚的水肿性红斑、丘疹、大小不等的水疱;疱壁紧张、初起疱内液体澄清,感染后形成脓疱;水疱破裂形成糜烂面,甚至组织坏死。
接触物若是气体、粉尘、病变多发生在身体暴露部位,如手背、面部、颈部等,皮炎境界不清。
接触性皮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接触性皮炎概述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指皮肤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引起接触部位甚至接触部位以外皮肤的炎症性反应。
急性接触性皮炎除去接触物后一般预后良好,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接触物反复刺激,易反复发作,或转化为亚急性和慢性皮炎。
英文名称:contact dermatitis。
其它名称:毒物性皮炎。
相关中医疾病:漆疮、马桶癣、膏药风。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皮肤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性。
发病部位:暂无资料。
常见症状:红斑、瘙痒、灼热、胀痛。
主要病因:能够引起接触性皮炎的外源性物质主要分为动物性、植物性、化学性三类。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斑贴试验、激发试验。
重要提醒:接触性皮炎多伴有瘙痒,影响正常生活,患者应避免抓挠患处,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出现感染。
临床分类:1、根据病程分类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接触性皮炎。
2、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分为刺激性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3、其他有一些特殊类型的接触性皮炎,如系统性接触性皮炎、化妆品皮炎、尿布皮炎、漆性皮炎、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
二、接触性皮炎的发病特点三、接触性皮炎的病因病因总述:能够引起接触性皮炎的外源性物质种类众多,根据其性质主要分为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三类,又因为不同接触物的刺激性和致敏性不同,主要引起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其发病机制也不同。
基本病因:1、病因能够引起接触性皮炎的外源性物质种类众多,根据其性质主要分为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三类。
(1)动物性主要包括动物的毒素和昆虫的毒毛等,如蜂类,水母,毛虫等。
(2)植物性某些植物的叶、茎、花、果等,如漆树、荨麻、补骨脂等。
(3)化学性是引起接触性皮炎的主要原因,种类繁多,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金属及其制品,如镍、铬等;②日常生活用品,如洗涤剂、肥皂、清洁养护用品、皮革、塑料、橡胶制品等;③化妆品,如染发剂、油彩、止汗剂等;外用药物,如汞剂、磺胺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某些中草药等;④化工原料如油漆、染料、甲醛、汽油、机油等;杀虫剂与除臭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