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第七章成本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798.00 KB
- 文档页数:20
基础会计-成本计算概述什么是成本计算成本计算是会计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指企业对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进行核算和计算的过程。
成本计算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从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
成本计算包括了多个具体的方法和技术,用于确定和核算产品或服务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成本计算在企业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准确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企业可以了解到产品或服务的真实成本,并在定价、成本控制、投资决策等方面作出准确的决策。
同时,成本计算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绩效评估,监控和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为未来的经营规划提供参考。
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成本法和间接成本法。
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指将产品或服务的成本直接归属于相应的产品或服务。
它适用于成本与产品或服务之间的关系较为明确的情况。
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费用成本等。
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或服务制造的原材料的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人工劳动力的成本。
直接费用成本是指直接与产品或服务制造相关的其他费用,如水电费、仓储费等。
在直接成本法中,这些直接成本可以直接计入产品的成本,使得企业能够清晰地了解每个产品的成本构成和成本利润状况。
间接成本法间接成本法则是指将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按一定的分配基准分摊到各个产品或服务上。
它适用于成本与产品或服务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的情况。
间接成本包括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和间接费用成本等。
间接材料成本是指无法直接归属于某个产品或服务的材料成本。
间接人工成本是指无法直接归属于某个产品或服务的人工成本。
间接费用成本是指无法直接归属于某个产品或服务的其他费用。
在间接成本法中,这些间接成本需要按照一定的分配基准分摊到各个产品或服务上,通常采用一定的分摊比例或分摊算法,以确保成本的合理分配。
成本计算的主要步骤成本计算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第一步:确定成本对象成本对象是指需要计算成本的具体产品或服务。
第七章成本计算一、内容提要所谓成本计算,就是归集一定计算对象上的全部费用,借以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
费用和成本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费用是已耗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和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用货币来计量,表现为一定量的资金耗费,在会计上称为费用。
费用是与特定的会计期间相联系的,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来确定的;成本属于价值的范畴,是新增(或已耗)资产价值的组成部分。
成本是与特定的计算对象相联系的,是根据收益性原理和重要性原理计算出来的。
成本的作用是:1.是计量经营耗费和确定补偿尺度的重要工具;2.是决定商品价格的基础和产品竞争能力的条件;3.是企业进行决策,核算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4.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和各方面工作的重要指标。
企业单位通过成本计算,可以取得企业的实际成本资料,并据以确定实际成本同计划成本的差异;反映和监督企业各项费用的支出情况,揭露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进行下一期各项成本指标的预测和规划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
进行成本计算应遵循直接受益直接分配原理、共同受益间接分配原理、重要性原理。
成本计算的基本要求是:(一)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规章中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其中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构成产品的制造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等构成期间费用;(二)划清支出、费用和成本的界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分为收益性和资本性支出,其中收益性支出都应计入该会计年度的成本、费用,应分清本期成本费用与下期成本费用的界限、不同资产的成本界限、在产品成本与产成品成本的界限;(三)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在各个会计期间合理划分跨期间的费用即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四)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具体包括:1定额管理工作;2财产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制度;3各种记录、收集、整理制度;4制定厂内结算价格等;(五)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必须结合本企业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其经营特点的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成本计算。
基础会计-第七章成本计算引言成本计算是会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是指通过对各项成本的评估和计算,来确定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成本。
成本计算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并掌握企业的成本构成,同时也是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和进行经营决策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首先,我们将介绍成本计算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详细解析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包括作业成本法、过程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等。
最后,我们将讨论成本计算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成本计算的概念和重要性成本计算是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成本进行评估和计算的过程。
它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这两个方面。
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
而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而是以间接方式影响产品或服务成本的费用,如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成本计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成本计算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成本,从而为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提供依据。
其次,成本计算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各项成本的构成,从而为降低成本和改善效益提供参考。
此外,成本计算还可以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如产品定价、生产规模的确定等。
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将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或订单上的方法。
它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作业单元的情况。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作业成本池、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和确定每个作业的成本分配基础。
在作业成本法中,作业成本池是指将所有与作业相关的成本进行归集的地方。
每个作业成本池都与一个特定的作业相关联。
作业成本池的成本可以来源于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在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时,需要将作业成本池中的成本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进行分配。
常用的成本分配方法有直接材料成本法、直接人工成本法和劳动时间法等。
最后,通过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分配基础的确定,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将作业的成本以间接成本分配给作业。
《会计学原理》课程大纲一. 适用对象适用于网络教育、成人教育学生二. 课程性质《会计学原理》是一门研究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学科,它将为后续《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公共课程。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从代表经济活动开始的原始票证到编制出最终的财务报表整个会计循环所涉及到的七个方法,并以制造业企业为背景,将这些基本方法运用于反映企业日常的经济业务活动,如:企业的筹资、采购、生产、销售及经营成果的分配等业务的会计处理并最终形成企业的会计报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理论、方法和技能上为学习专业会计课程和有关管理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教学目的1.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学习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掌握会计循环的七个方法,能运用这些基本的会计方法和技术正确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日常账务处理;了解企业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
四. 教材及学时安排《基础会计》(第二版),经济科学出版社,主编:张捷学时安排:五. 教学要求(按章节详细阐述);第一章总论教学要求:了解:会计的基本含义掌握:(1)会计对象与会计方法的含义;(2)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的主要内容应用:根据会计假设和一般原则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基本的分析内容要点:1.1:会计与社会环境1.2:会计的含义与对象1.3:会计的任务与方法1.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1.5: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账户教学要求:了解:(1)账户的含义;(2)会计科目的含义;(3)会计等式;掌握:(1)账户的基本结构;(2)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3)会计科目的内容与级次;应用:运用会计等式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对企业的会计要素进行正确的划分和界定内容要点:2.1: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2.2: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第三章复式记账教学要求:了解:(1) 复式记账法的含义及借贷记账法的含义;(2)会计分录的含义;(3)简单会计分和复合会计分录的含义掌握:(1) 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2)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3)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原理和平衡方法;(4)账户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