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政
- 格式:docx
- 大小:1.00 MB
- 文档页数:10
中考通关——《罗斯福新政》【内容标准(2022版)】(1)通过了解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初步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的影响。
一、选择题1.(2022·安徽省·14)1934年,洛雷纳•希克在美国访问数月后感慨道:我原以为至少在大工业中法规会起作用,但我现在敢断言,99%的美国大企业正试图撕毁法规,而小企业则连假装遵守都不干。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A.克服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B.遭到了部分资本家抵制C.解决了社会的基本矛盾 D.实施了全面公有制政策2.(2022·福建省·26)1933年6月,美国罗斯福政府颁布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将全国的工业划分为17个部门,分别成立协商委员会,负责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时数。
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A.国家干预生产提高劳动效率 B.调整生产规模以稳定物价水平C.调节生产与消费及劳资关系 D.奠定美国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3.(2022·北京市·17)1935年,美国政府成立农村电气化管理局,提供低息贷款发展农村供电系统。
1941年,美国五分之二的农场用上了电。
这得益于()A.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 D.互联网技术的应用4.(2022·甘肃白银·7)“他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
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
”材料评述的是()A.美国南北战争 B.罗斯福新政C.“欧洲复兴计划” D.美国“新经济”5.(2022·甘肃平凉·6)“他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
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便它恢复健康。
”材料评述的是()A.美国南北战争 B.罗斯福新政C.“欧洲复兴计划” D.美国“新经济”6.(2022·广东省·27)1938年,罗斯福政府颁布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40美分,最高工时每周40小时,加班工资增半。
20世纪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在实践中探索,在调整中创新。
线索1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及运行机制的变化(1)19世纪中期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政府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问世。
线索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和实践(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3)二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第27讲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一、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依然存在。
(2)具体原因: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激化。
①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普遍推广,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经济繁荣期。
资本家被眼前利润驱使,盲目扩大生产;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也刺激了资本家盲目和无限制生产。
②由于国民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高度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却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
③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造成市场虚假繁荣。
(3)直接原因:股票等投机活动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2.表现(1)1929年10月下旬,华尔街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股市崩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内容标准】1.内容要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2.认知提示:了解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知道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解读:21 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但繁荣的表象下蕴藏着巨大的危机。
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这场危机很快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美国总统罗斯福临危受命,宣布实施新政,采取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逐渐走出了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课程标准】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了解经济大危机的特点;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教师补充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罗斯福总统临危受命的勇气和改革的决心。
【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本课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从繁荣到危机、罗斯福新政。
两部内容之间关系密切,经济大危机是罗斯福实施新政的背景。
【教学重难点】重点:1.1929——1993年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
难点:1.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2.全面、辨证地分析和评价《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的一些内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兄弟,能施舍我一角钱吗?》。
他们过去常说,我在编织一个梦,所以我随大流跟着大伙,当有地可种,有枪可扛的时候,我总是在那儿,在那儿工作。
他们过去常说,我在编织一个梦,梦见安宁与繁荣的前途。
为什么我得排着长队,为领一份面包苦苦等待?我曾建一条铁路,火车奔驰,让它与时间比赛。
曾经我建造了一道铁路,令它能够通行,让它与时间竞赛。
曾经我建造了一道铁路,现在一切已完工,兄弟,你能分让一角硬币吗?曾经我建造了一座高塔,让他向着阳光,并砖敲钉刷以石灰。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暂时繁荣和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掌握经济危机的时间、特点和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时间、目的、内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等历史过程有较全面和辩证的认识。
通过学习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作用,让学生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和不畏困难的品质。
【教学重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罗斯福是20世纪最受爱戴的美国总统,他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困境,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学习第6课《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二、新课讲授(一)经济大危机1.教师讲解: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呈现繁荣状态。
如20世纪20年代,美国出现的“柯立芝繁荣”。
当时美国的经济“繁荣”一时,但“繁荣”背后潜藏着许多矛盾。
2.材料展示:材料一农业被称为美国最大的产业,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靠农业生存。
然而,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农民的收入在全国的份额却下降了一半,从1919年的16%降到1929年的8%。
工业方面,生产力的提高也远远高于工人工资的增长幅度。
到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五分之三由2%的人所拥有。
材料二到1928年,股市越来越显现投机的意味。
经过相当平静的冬天后股价不断大幅度上扬,仅1928年下半年,股票交易量就上涨了42%。
到1928年年末,这种上涨的趋势并没有回转的迹象。
1929年1—3月间,股票交易又上涨了27%,基本达到了顶点。
股票交易每天都在刷新纪录,即使是在股票交易不活跃的夏季。
教师提问:认真阅读材料,从上述材料中我们能找出哪些潜在的矛盾?学生回答:工人、农民实际收入增长缓慢贫富差距严重;出现股票投机现象。
3.教师讲解:20世纪20年代,自由放任思潮在美国盛行,生产的盲目扩张与市场需要之间严重脱节,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投机狂潮,由此引发了经济大危机。
考点19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备考策略】复习备考中建议关注以下几点:(1)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影响巨大。
高考经常运用图文材料,考查经济大危机的特征、影响。
解答这类题目注意置于当时历史背景下思考。
(2)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要明确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影响和实质,并联系时政热点,挖掘罗斯福新政现实意义。
(3)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弊端以及福利政策的实质和作用。
在复习备考时,应关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国家”等知识点。
【重要考向】一、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原因: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激化。
③直接原因:股市投机行为和过度信贷消费加剧矛盾。
2.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农产品价格暴跌,农民破产;世界贸易剧减。
3.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巨大。
4.影响:①经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为转嫁危机,资本主义各国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提高关税,货币贬值等,刺激出口,争夺国际市场),使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促使资本主义各国调整经济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②政治: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危机,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不断高涨,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面临严峻的考验;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导致国际格局发生巨变,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①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②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固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剧了社会动荡,改革呼声高涨。
③1932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倡行新政。
2.措施①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等。
【历史】2014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高考目标定位】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点搜索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②胡佛的反危机措施、结果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措施、评价【基础知识梳理】一、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空前的灾难1、原因:(1)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固有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激化。
(2)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虽然繁荣,但财富集中于少数人和企业的现象十分严重,贫富的差距不断扩大。
证券市场的活跃和分期付款购买方式的盛行加速了危机的到来。
2、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随之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
3、特点:(1)波及范围特别广:这场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持续时间特别长。
(3)破坏力特别强:在危机期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高达三千万以上。
4、影响:(1)危机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各国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运动不断发生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
(2)危机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税,同时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强烈的反抗。
二、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调整1、背景:(1)危机爆发后,以胡佛为首的政府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2)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击败胡佛,并于是933年就凭美国总统。
教案:第4课“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丽泽中学王小俊教学目标学情分析:由于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对经济问题和经济政策难于理解,所以在分析问题时,举例子尽量选择贴近现实经济生活现象,以增强学生对分析和讲解理解。
过程与方法: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解决了一些政治问题,而资本主义经济很快陷人严重危机话题引人新课;了解资本主义经济短暂繁荣及其表现;大危机特点及人民痛苦;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教师揭示繁荣背后隐藏危机因素;解释大危机特点;师生共同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得失、目、特点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经济大危机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特点。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阅读指导法、提问启发法、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具:多媒体板书设计:第4课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一、“黑色星期四”-----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1、经济危机2、经济危机爆发3.经济危机特点4.经济危机影响二、“蓝鹰运动”------美国罗斯福新政1、背景:2、罗斯福当选美国总3、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4、对罗斯福新政评价及其影响教学过程:导读提纲:(以课件或幻灯出示导读提纲)先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请大家结合导读提纲快速阅读教材,并分析以下问题。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特点是什么?2.这次危机从哪个国家开始?爆发标志是什么?3.罗斯福在什么样情况下当选美国总统?4.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有几个方面?5.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和世界产生哪些重要影响?导入新课:一、美国经济长足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相对稳定发展时期。
从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私人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
一切都显得那么富足和舒适。
但在繁荣背后却潜伏着危机,财富过于集中,穷人无力购买商品,导致市场相对萎缩;异常活跃股票市场,疯狂股票投机生意,使股票价格持续上涨,造成了经济繁荣假象,掩盖了就要临头危机形势;过度信贷消费,打乱了正常经济秩序,导致经济各环节、各部门之间失衡。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引言在经济发展的历史中,大危机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其中,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被称为“大萧条”,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而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了被称为“罗斯福新政”的经济复苏计划。
本文将探讨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经济大危机的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经历了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29年的股市崩盘,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
大规模的股市崩盘导致了银行倒闭、失业率飙升和产业生产下降等一系列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经济衰退。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许多银行由于债务违约和股市崩盘而破产。
这导致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瘫痪,信任崩溃,借贷停滞。
其次,大规模的失业导致了消费能力的下降,经济活动减缓。
此外,由于经济紧缩,企业的生产水平下降,市场需求减少,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衰退的恶性循环。
罗斯福新政的作为对经济大危机的回应,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在1933年的总统就职演说中承诺,将实施一系列政策来解决经济危机。
这些政策成为了被称为“罗斯福新政”的经济复苏计划。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罗斯福新政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政府的干预来恢复经济活动和保护民众免受经济衰退的影响。
该计划的主要措施包括:1.制定金融改革法案:此举旨在恢复银行业的信心和稳定金融体系。
2.实施农业调整法案:通过减少农产品供应来提高价格,保护农民的利益。
3.通过工业恢复法案鼓励产业发展:该法案提供了一系列激励措施,以促进企业恢复生产水平和就业机会。
4.推动劳工保护立法:通过推行最低工资标准、工时限制和工会权益保护来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劳动条件。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失业保险、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等,为公民提供福利保障。
6.实施公共工程计划:通过政府投资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就业机会并刺激经济增长。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政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教案:第4课“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丽泽中学王小俊教学目标学情分析: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对经济问题和经济政策难于理解,所以在分析问题时,举的例子尽量选择贴近现实的经济生活现象,以增强学生对分析和讲解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解决了一些政治问题,而资本主义的经济很快陷人严重危机的话题引人新课;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短暂繁荣及其表现;大危机特点及人民的痛苦;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教师揭示繁荣背后隐藏的危机因素;解释大危机的特点;师生共同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的得失、目的、特点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阅读指导法、提问启发法、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具:多媒体板书设计:第4课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一、“黑色星期四”-----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经济危机的爆发2、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3.经济危机的特点4.经济危机的影响二、“蓝鹰运动”------美国的罗斯福新政1、背景:2、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3、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4、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及其影响教学过程:导读提纲:(以课件或幻灯出示导读提纲)先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请大家结合导读提纲快速阅读教材,并分析以下问题。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特点是什么2.这次危机从哪个国家开始爆发的标志是什么3.罗斯福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当选美国总统4.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有几个方面5.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和世界产生哪些重要影响导入新课:一、美国经济的长足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从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私人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
一切都显得那么富足和舒适。
但在繁荣的背后却潜伏着危机,财富过于集中,穷人无力购买商品,导致市场相对萎缩;异常活跃的股票市场,疯狂的股票投机生意,使股票价格持续上涨,造成了经济繁荣的假象,掩盖了就要临头的危机形势;过度的信贷消费,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导致经济各环节、各部门之间失衡。
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30年代大危机终于不可避免地在美国发生了。
经济大危机是怎么回事罗斯福新政又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你就知道了。
二、“黑色星期四”-----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经济危机的爆发这次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本第17页小字部分后回答: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纽约股票市场崩溃。
事实上,1929年美国经济发展已经出现严重困难。
但纽约股市经过不断哄抬,股价一直上扬。
这个美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已经无法正确反映美国经济的真实情况。
支撑股市的是投资者的信心和对未来的希望。
但这种信心和希望在1929年10月下旬,由于经济持续低迷而彻底破灭。
广大投资者开始疯狂抛售股票,股价下跌之快,连自动报价机都来不及报价。
股市崩溃了。
股市崩溃引发了一连串连锁反应。
广大投资者的财富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迫于生计和信心动摇,人们纷纷赶往银行兑换存款,这又直接导致银行相继倒闭。
银行倒闭后,大量工商企业的正常运转由于失去了资金支持也相继宣告破产。
工人因此而大量失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更无力去市场购买商品。
美国的经济由此开始进入了恶性循环。
这是一张美国人排队领失业救济的图片,具有的讽刺意味的是:在饥饿长龙的背后,是那幅在繁荣时期随处可见的广告:一个看上去吃得很饱、很幸福的家庭开着一辆锃亮的汽车。
广告词是:“世界最高水准的生活”(World’s Highest Standard of Living)和“美国方式,独一无二!”(There’s no way like the American Way)。
这是危机降临美国,而“繁荣”不再的最为鲜明的写照。
插图《不得已廉价出售汽车》在经济大危机打击下,美国许多人的生活水平下降,这是当时美国街头不得已廉价出售汽车的一幅照片,图中的牌子上写道:“100美元可买下这辆轿车,在股市上丧失了一切,急需现钞。
”2.经济危机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这次经济危机具有哪些明显特征?(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第一,范围特别广。
美国是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又是最大的债权国,美国经济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市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为了转嫁危机,又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涉及的地域范围空前广阔。
第二,持续时间特别长。
从1929~1933年,持续四年之久。
第三,破坏性特别大。
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l/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失业人数更是高达3000万以上。
甚至在危机过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此一蹶不振。
真实反映了英国失业者在街头求职的情景。
画面中的失业者在街头背着牌子寻找工作,牌子上写着:“我懂得三种行业,能讲三种语言,有三年工作经历,有三个孩子,已找三个月工作了,而我只想求得一个职业。
”这样优秀的人才,却找不到工作,说明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和主要特征。
失业者是从美国回到英国,是个优秀人才,且有三年工作经历,已找三个月工作,还没有着落。
这次经济危机具有范围特别广、破坏性特别大等特征。
4.经济危机的影响从局部看,经济危机必然激化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法西斯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从整体看,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还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世界局势危机四伏。
二、胡佛的反危机措施1929年初,新总统胡佛在就职演说中宣称“我们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1929年10月24日华尔街股票市场的崩溃,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了。
胡佛总统基本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得经济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自由放任,意为“顺其自然”。
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对于政府而言,“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
胡佛政府失败的反危机措施,是美国经济状况持续恶化、始终难以走出困境的重要原因。
《失业者搭建的简陋棚屋》经济大危机期间,许多美国贫民栖身于用捡来的铁皮、木板、粗麻布等搭建的简陋棚屋中。
由这种小棚组成的临时房住区被称为“胡佛村”。
图为失业者在“胡佛村”的留影。
当时人们称失业者手里提着用来装破烂的口袋为“胡佛袋”,称在公园的长凳上躺着过夜的人裹着用来取暖的旧报纸为“胡佛毯子”,称农民逮着当食物的野兔为“胡佛猪”,称这位总统为“饥饿总统”。
三、“蓝鹰运动”------美国的罗斯福新政1.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在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之下,资本主义各国都急于寻找出路,那么,美国采取了什么对策(学生回答:罗斯福新政)到1933年初,美国已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500万~1700万。
人民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力的政策,迅速改善经济状况。
在这种形势下,罗斯福以主张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和指导的竞选宣言,赢得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
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罗斯福在提出“新政”这个词的时候,并没有具体的计划,他只是认识到必须改变胡佛“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运用政府的力量对经济进行干预。
为了复兴危机中的美国经济,他在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大胆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适时根据形势变化进行政策调整,最终使美国经济制度发生了最为深刻的变革。
新政首先从哪个生产部门开始(学生回答:金融业。
)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因为这次经济危机最初是由金融危机引发,追根溯源,罗斯福首先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为了恢复公众对银行的信任,1933年3月12日,罗斯福通过无线电广播发表“炉边谈话”,向公众解释关闭银行的原因及联邦政府重整金融系统的措施,同时宣布将陆续使合格的银行重新开业。
他用热情感人的语调,对惊魂未定的国人说:“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存在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床褥子下面更安全。
”“------同心协力,我们就一定成功。
”这样的场合,这样的语言,人们怎么能不为之感召呢?到4月,存回银行的通货已达10亿美元。
银行信誉的恢复,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它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第二,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
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各行业拟定公平竞争法规,订出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销售范围,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给工人们订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这样就协调了资本家、工人、和消费者的关系,从而限制了垄断,减少和缓和了紧张的阶级矛盾。
依靠国家和垄断组织的联合力量,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纳入到有序控制的轨道上。
200万雇主接受了“一揽子规约”,并在企业门口悬挂以印第安人的雷鸟为蓝本而设计的蓝鹰徽——“我们一定尽本分”,“蓝鹰”震动美国。
(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产业工人每周工时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产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为40美分。
1933年7月12日,最低工资制(一小时40美分)在全美正式实施。
)对“蓝鹰”标志,罗斯福曾有一番颇为生动的解释:同学们在看p20“读一读”的同时,请议一议:“蓝鹰”运动对挽救严重的工业危机起了什么作用第三,调整农业政策。
奖励农民压缩产量,目的是限制农业生产,克服生产过剩,以提高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从1933年 5月开始,有计划地犁棉田,收购和屠宰猪,牛和羊,政府付款补偿。
物缺则贵,加上严重旱灾,农产品价格开始回升。
第四,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面对庞大的失业队伍,罗斯福政府实行了紧急救济,并通过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大量就业机会,进而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这些措施使美国经济逐步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通过公共工程和保护自然资源法案,1933年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组织18岁到25岁的男青年种树,建水坝,扑灭森林火灾,种植防护林。
每批25万人,每期半年。
月工资中拿出绝大部分作赡家费,这样在整个社会扩大了救济面和相应的购买力.“以工代赈”,明确规定对有工作能力的失业者不发放救济金,而是帮助其通过参加不同的劳动获得工资,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
到二战前夕,联邦政府支不仅为工匠、非熟练工人和建筑业是创造了就业机会,还给成千上万的失业艺术家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工作,是迄今为止美国政府承担执行的最宏大、最成功的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