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一章练习题有答案(2)
- 格式:doc
- 大小:129.51 KB
- 文档页数:7
《旅游概论》第一章试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1----5为单选;6----10为多选)1、采猎生产活动受________的影响最直接。
A、社会生活B、自然环境C、经济条件D、人类意识2、__________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A、农民B、人工业者C、牧民D、商人3、人类有自觉目的意识的旅行萌芽于__________A、原始社会初期B、原始社会中期C、原始社会末期D、奴隶社会4、以下属于旅游的是________A、远古人狩猎迁徙B、乞丐沿途要饭C、帝王巡游D、阿波罗号飞船登月5、_______近代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一项经济产业。
A、19世纪上半叶B、19世纪下半叶C、20世纪初D、二战后6、旅游活动追求的精神上的愉快感受包括________A、人身的自由感B、精神上的解放感C、选定需要的满足感D、人生的幸福感7、以下能说明旅游具有季节性特点的有________A、暑假学校组织老师去旅游B、国庆假期为称为“黄金周”C、旅游者出游随季节改变呈现一定的规律性D、北京香山秋天旅游的人最多8、以下属于新型旅游的是_________A、乡村旅游B、购物旅游C、工业旅游D、生态旅游9、以下关于世界旅游组织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A、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B、总部在印度马德里C、现有正式会员106个D、我国于1983年被接纳为会员10下列关于世界古代旅行和旅游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A、在文明古国中兴起B、最早的旅行者目的在于宗教朝圣C、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是第一个走完丝绸之路的人。
D、古代旅行和旅游与近代旅游的分界线在1841年二、判断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1、旅游是在人类产生的同时而产生的。
()2、商务旅游属于旅游。
()3、旅游的消费是比一般的生活更高级的消费形式。
()4、旅游的广泛性特点只有在现代社会才得以充分的体现。
()5、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原名为亚洲和太平洋旅游协会。
旅游概论章节复习题(含答案)——绪论与第一章旅游的产生及其科学概念《绪论》与第一章《旅游的产生及其科学概念》一、名词解释1(享乐旅行:2. 旅游:二、填空题1.旅游学的产生有其曲折的孕育过程,其中包括对旅游实践经验的、认识的、理性的。
2. 到近代,由于的扩大和的发展,导致旅游业的产生,这正标志着社会对旅游供给专门化的形成。
3. 大众性的旅游活动必须有强大的做后盾。
4. 旅游学是一门以为整体,研究人类旅游的、、、和运行手段及其规律的综合性基础理论学科。
5.旅游概论是以作为特定的研究领域,以旅行游览活动过程中及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
6. 在旅游活动领域中,基本的矛盾是旅游的主体——,与旅游的客体——这两个基本要素的对立统一关系。
7. 旅游活动是人类实践、认识活动中的一种特有形式,而和就是旅游活动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并构成旅游活动中的一对基本矛盾,由此决定着它与其他社会活动的不同结构、形态、性质和特征。
8. 人类旅游活动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变化,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即与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各自的发展变化,从而推动旅游活动的发展。
9. 与之间的矛盾,无疑是旅游活动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因此,与是旅游概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10. 旅游活动经历了一个从、、而日趋成熟的过程。
11. 旅游是从中孕育又从中分离出来的。
12. 旅行导源于 ;旅游在的发展过程中孕育。
13. 开创了旅行的先河,经商旅行孕育着的因子。
14. “ ”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15. 旅游的产生源于的发展、的提高和的成熟。
16. 旅游是人类自身的进化和在社会发展历程中产生的,其基础条件是的发展、的提高,以及的发展和进步。
17.从现有资料看,我国古代把“旅”和“游”连用成“旅游”一词者,最早见于南朝梁1沈约的《》一词中的“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
18(在旅游的定义表述中,的旅行和游览表明了旅游与游览的区别;为表明了旅游与旅行的区别。
19(游览是一种“边走边看”,即具有功能和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第一章旅游活动1、旅游活动:指人们基于和平目而移动至其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并在那里短暂居留的活动。
2、旅行休闲:旅行是指出于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离开常住地到异地短暂停留并按原计划返回的行为。
休闲指时间上的闲暇状态。
3、入境旅游:是指非本国居民基于愉悦、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其惯常环境到访某一特定地区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访问活动。
4、出境旅游:是指某一特定地区的居民为了愉悦、商务或其他目的而旅行到其惯常环境之外的地区并在那里停留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5、旅游影响:是指由于人们进行旅游活动而对自身和其他事物造成的影响。
6、国内旅游: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基于愉悦、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其惯常环境而在该国或该地区境内针对某些地方的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旅行及滞留活动。
7、旅游活动和旅行活动,休闲活动,户外游憩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粗略地说,旅行活动的范围比旅游活动更宽泛,旅游活动必然是旅行活动,但旅行活动不一定是旅游活动。
如果不考虑移民、战争等特殊性质的人类流动,旅行活动和广义的旅游活动基本一致,如果指的是狭义层次的旅游,则旅行活动的范围显然比旅游活动要宽泛得多。
旅游和旅行活动都不仅指人们在空间上的移动或滞留本身,也包括人们在移动和逗留过程中伴随的其他活动;由于广义的旅游活动既包括愉悦旅游,也包括商务旅游,因此,休闲活动和广义的旅游活动有一定的重叠。
而狭义的旅游活动主要发生在闲暇时间内,属于休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当然,休闲活动中除了狭义旅游,还包括本地游憩活动。
实际上,这两者之间很难截然给出界线;户外游憩与旅游活动也有密切的关系,户外游憩包括日常游憩、看演出、去餐馆等以及一日游,而旅游活动多半是愉悦旅游和商务旅游,距离可能是中远程的,同样地,也很难划分出两者之间的界线。
8、简单谈谈旅游活动的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有利的影响:(1)对目的地区来讲,发展旅游业可以增加旅游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提升,创造就业机会,改善投资环境;(2)旅游活动具有综合性,旅游消费涉及众多部门;(3)旅游活动的发展能够优化旅游接待地的产业结构;(4)通过旅游活动提供接待等相关服务,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不利的影响:旅游者大量的涌入会引起本地的土地价格、房地产价格、普通物价和资源供给的上升或紧张。
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练习题有答案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第二章旅游简史第一节世界旅游简史一、填空题1、是世界上最早的旅行者,其目的是。
2、世界旅游历史发展大体分为、、三个时期。
二、单项选择题1、世界古大旅行和旅游阶段,出现最早的旅行是()A通商贸易B宗教朝圣C帝王巡游D科学考察2、产业革命的成果构成了世界近代旅游的四大刺激因素,其中()因素是方便旅游和克服对远程旅行的心理障碍的首要条件。
A经济B技术C社会D价值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旅游迅速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A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成功B相对持续的和平大环境C国际旅游的范围扩大D社会闲暇的增多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曲折和起伏兴衰的变化过程,唯独旅游业一花独秀、经久不衰、至今发展方兴未艾,这说明现代旅游和旅游业具有()A增长的持久性B发展的不平衡性C游客的大众性D地区的广泛性5、(),近代旅游业开始成为世界一项经济产业。
A19世纪上半页B19世纪下半页C20世纪初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6、现如今,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采用网上宣传、网上接受预定和电子汇款等方式来替代传统的旅游销售方式。
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A有相对持续的和平大环境B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现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客观要求C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现代旅游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D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旅游宣传效益和旅游组织工作效率,使现代化的旅游得以顺利展开三、多项选择题1、人类的旅游和旅行活动首先在()等国家中兴起A埃及B巴比伦C古希腊D中国2、下列关于世界古代旅行和旅游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首先在文明古国中兴起B最早的旅行者目的在于宗教朝圣C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是第一个走完丝绸之路全程的人D古代旅行和旅游与近代旅游的分界线在1841年3、下列关于托马斯·库克的说法正确的有()A他是世界旅游业的创始人B1851年,他组织了第一次国际旅游C他是法国人D1827年,他组织了第一次环球旅行四、判断正误并改错1、由马克·波罗执笔的《马克·波罗游记》第一次系统地向欧洲人介绍了亚洲和中国。
.第一章旅行概括第一节旅行的定义和内容一、单项选择题1、人们出门旅行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是()A旅行B购物C娱乐D旅行2、小放暑期到济南姑姑家玩,趁便赏析了趵突泉和大明湖,这属于()A旅行B旅行C旅行D娱乐3、旅行的前提和手段是()A旅行B旅行C住宿D娱乐4、以下属于旅行的是()A远先人打猎迁移B乞丐沿途要饭C帝王巡游D阿波罗号飞船登月5、旅行的本质是()A追求精神上的快乐感觉的特别经历B特别生活经历C追求精神上的快乐感觉D追求人身自由感6、旅行定义发展的产物是()A社会B文化C历史D政治7、吃住行游购娱六因素是旅行的()A本质B属性吗C特点D内容8、“旅行媚年春,年春媚游人”这句诗出现于()A北宋B东汉C南朝D北朝9、西方“旅行”一词最早出现于1811年第一版的()A《一般旅行学大纲》B《旅行指南》整理可编写C《牛津字典》D《利物浦之行手册》10、人们为了追求精神上的快乐感觉而进行的费定居性旅行和旅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关系和现象的总和叫做()A艾斯特定义B旅行C旅行D旅行二、简答题1、什么是旅行?旅行的本质是什么?2、旅行的内容包含哪些方面?3、旅行是非功利性,为什么又有会议旅行商务旅行等称号?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DBACA 6-10BDCCB二、简答1、答:旅行是人们为了追求精神上的快乐感觉而进行的费定居性旅行和旅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旅行的本质属性是追求精神上的快乐感觉的特别经历。
2、答:旅行的内容是指旅行、旅行、住宿、饮食、购物和娱乐等六个方面,这是立足于现代旅行而言的。
3、答:旅行定义扩大了旅行观点的包含性(即外延性)。
诸如在商务活动、列席异地会议等过程中兼备旅行和消遣等这类公事与游乐相联合的活动形式包含在旅行范围以内,即无论是以商务、会议活动为主,旅行消遣为辅,或是相反,只需在整个出门率计划内或许说在某一段完好的旅行时间内,存在着或发生着与非功利性的旅行赏析活动,从理论上讲,相同能够称为旅行。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第二章旅游的定义、特点和类型一、单项选择题1.托马斯·库克首次出于商业性目的组织团体消遣旅游活动是在()A.1841年 B。
1845年C.1855年 D。
1872年2.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
库克旅行社成立于()A.1841年B.1845年C.1865年D.1872年3.旅游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 )A。
《易经》 B.《诗经》C。
《左传》 D。
《悲哉行》4.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是人们出于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了解和接触的需要促发产生的一种()A.休闲活动 B。
度假活动C.观光活动 D。
经济活动5。
最普通、最常见的旅游类型是( )A。
观光型 B。
度假型C。
商务型 D。
宗教型6.属于特种旅游活动的是( )A.观光旅游B.度假旅游C。
奖励旅游 D.生态旅游7。
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最更本的差别在于()A。
消费程度 B。
逗留时间C.跨越国界 D。
便利程度8。
旅游活动要素中最主要的环节是( )A。
食 B。
住 C。
行D。
游 E。
购 F。
娱9.在伦敦接待的旅游者中,93%的人都前往特拉法格广场游览,83%的人都前去白金汉宫观看皇家卫兵换岗,这说明旅游具有( )A.普及性 B。
持续性C.地理集中性 D。
大众性10.旅游活动最根本的两个特征是()。
A 社会性和文化性B 异地性和暂时性C 多样性和娱乐性D 经济性和政治性二、填空题1.( )是古代旅行活动中最普遍、发展最早的类型之一。
不但参与人数多,涉足区域广,而且贯穿于整个古代时期。
2。
我国汉代时起开辟的( ),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3.公元851年出版的( )是阿拉伯人最早记载中国和印度沿海情况的文献。
4.巴图特在外旅行长达38年之久,约于1345——1346年间到中国,著有( )。
5。
18世纪中叶,资产阶级在浪漫主义代表人物卢梭等的影响下,掀起了( )的热潮。
6.把自己14年的旅行见闻写成《佛国记》的()是中国僧人赴印度留学的先驱.7.被誉为日本“律宗太祖"和中国“过海大师”的唐代高僧是()。
<<旅游概论>>第一章自测题答案一. 填空题:1.旅游活动经历了一个从萌芽、产生、发展而日渐成熟的过程。
2.旅游是从迁徙活动中孕育又从其中分离出来的。
3.迁徙与旅行有着共同的外部特征-- 空间移动。
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自然,后者是自由行为。
4.西方语言中,“旅游”一词最早见于1811 年英国出版的《牛津词典》。
5.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成熟。
6.“旅游”一词中国最早见于南朝朝诗人沈约的<< 悲哉行 >>一诗。
7.旅游具有社会属性、文化属性经济属性、消费属性。
8.旅游主体是,具有社会特征。
二.选择题:1 ( C )开创了旅行的先河:A“采猎人”B奴隶主C商人D统治阶级2 ( D ) 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
A“采猎人”的迁徙活动B 旅行观念的产生 C 经商旅行 D 享乐旅行3 工业革命之后,西方语言中普遍使用的旅游一词是( A )A tourismB travelC journeyD tour4.来自五湖四海的北大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北京故宫参观的行为属于( A )A旅游 B 游览 C 旅行D享乐旅行5“山水无绿不成景,风景无文没有情”说明(B )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
A、旅游者B、旅游资源C、旅游设施D、管理服务6、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是( C )的产生。
A、农业B、手工业C、商业D、旅游业7、旅游从业人员的言谈举止都会表现出一国居民的文化素养,说明(D )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
A、旅游者B、旅游资源C、旅游设施D、管理服务8、在泰国曼谷的皇恩大酒店的大厅中供奉着象面菩萨(泰国佛教中的菩萨)。
这说明旅游具有( A )A、文化性质B、经济性质C、社会性质D、季节性质9、根据区域划分,国际旅游可以分为( D)A、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B、、过境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C、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D、跨国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10、不属于区域性旅游的有( D )A.上海组织的苏州三日游 B.重庆组织的九寨沟五日游1命题教师:徐红慧C. 厦门组织的武夷山七日游D.重庆组织的海南五日游11、下列哪些属于公务型旅游( C )A、会议旅游B、奖励旅游C、购物旅游D、商务旅游12、以下( A )不是按照旅游目的来划分的A、国内旅游B、宗教旅游C、购物旅游D、会展旅游13、旅游基本属性不包含( B )A、社会属性B、消费属性C、季节属性D、综合属性14、国内旅游可以划分不包括( C )A、全国性旅游B、区域性旅游C、度假保健型旅游D、地方性旅游15.国际性最高权利决策机构是( B )A、世界旅行社协会B、世界旅游组织C、国家旅游局D、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三.判断题(13分)( √)1.人类具有自觉目的意识的旅行萌芽于迁徙活动。
《旅游概论》章节复习题(1—3章)第一章旅游概述第一节旅游的产生一、名词解释享乐旅行:二、填空题1、旅游的产生有先有后,但都经历了一个从()()()而()的过程。
2、旅游是在()中孕育又从()中分离出来的。
3、旅游源于()活动。
4、在农业生产方式发明以前,随着人口数量增长,人们一直过着()生活,依靠()()()等集体劳动并共同分享劳动产品而延续生命。
这种生活方式又叫()生活。
5、“迁徙”和“旅行”具有共同的外部特征——()。
6、迁徙是早期人类为了生存被动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行为,而旅行时具有明确目的意识的一种()行为。
7.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是对人类有自主意识的旅行()。
8.采猎生产活动的最大特征是()。
9.旅游在()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
10、人类的剩余劳动产品逐渐转化成商品,()应运而生,这就是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和(),并促使有自觉目的意识的()的萌芽。
11、()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12、在()驱动下,商人们已“遍走了他们所知道的世界”。
13、()孕育着旅游的因子。
14、“()”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
15、旅游的产生源于()、()、()的成熟。
16、享乐旅行实质上就是具有现代旅游意义和()特征的()活动。
17、享乐旅行或旅游之所以发生,是源于人类()的发展,尤其是()的发展和()的提高,并非有了人类就有旅游。
18、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所说,“皇宫中人所想的,和茅屋中人所想是不同”,说明旅游活动产生的历史条件中,()条件起决定作用。
19、旅游时人类进化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发展变化。
20、旅游产生的基础条件是()的发展、()的提高,以及()、()、()等的发展。
21、就个体而论,旅游者的产生,是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和()成熟的结果。
22、旅游是超出()而具有()性的一种社会活动方式。
三、问答题1、辨析“迁徙”和“旅行”。
2、人类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是什么?3、为什么旅游是孕育于旅行之中又脱胎于旅行之外?第二节旅游的定义和内容一、名词解释1、旅游2、旅行3、游览二、填空题1、对异域的()的探索,对异地()的向往,以及获得()的感受、()的欲望,正是驱使人们外出旅游的主要动力。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填空题1.《易经》山曾有“观国之光”一语。
据信,这便是后来“观光”一词的由来。
2. 就西方奴隶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发展而言,促进人们外出旅行的主要原因是_产品交换__和_易货行商。
3.1841年7月,_托马斯·库克_利用包租火车的形式,组织了一次从从英国中部地区的莱斯特前往洛赫伯勒的团体旅游,被看作是近代旅游业的开端。
4.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是由_托马斯·库克__编写的_《利物浦之行手册》__。
5.托马斯·库克推出的_代金券__是当今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
6.到了20世纪初,当时世界旅行社行业中的三大公司是_英国托马斯·库克公司__、_美国运通公司__和_比利时铁路卧车公司__。
二、选择题1. 托马斯·库克1841年组织的禁酒活动标志近代旅游开端,这次活动较前的不同之处在_C__。
A 消遣性B 营利性C 公众性D 观光性2. 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织前往巴黎的旅游开创了_B__。
A 团体旅游B 国际包价旅游C 商务旅游D 修学旅游3._C__年,成立了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成为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
A 1845B 1855C 1865D 18724.20世纪五十年代,喷气技术在民航中的应用标志着_C__的产生。
A 古代旅行B 近代旅游和旅行C 现代旅游D 国际旅游5. 中国人自己设立的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家旅行社是_A__。
A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B 福建厦门华侨服务社C 中国国际旅行社D 中国旅游社三、名词解释1.迁徙活动:出于某些自然因素或特定的人为因素的威胁而出于求生存的需要而远走他乡的活动。
2.现代旅游: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徙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答: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没有外出旅行的愿望。
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一章试题有答案1、旅游的本质属性是()A消费B娱乐C休闲D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的特殊经历2、旅游的本质属性与()密切相关。
A经济B文化C政治D社会3、旅游的本质属性是()的。
A功利性B非功利性C物质性D无限制性4、旅游的本质属性与()密不可分。
A环境B人文C自然D经济5、旅游的本质属性是()的。
A主观的B客观的C单一的D固定的6、旅游的本质属性是()的。
A消极的B积极的C无意义的D无价值的7、旅游的本质属性是()的。
A文化的B经济的C政治的D自然的8、旅游的本质属性是()的。
A多元的B单一的C静态的D动态的9、旅游的本质属性是()的。
A开放的B封闭的C有限的D狭隘的10、旅游的本质属性体现了人类对()的追求。
A自由、平等、和谐、幸福B物质、钱财、地位、权力C荣誉、名望、地位、权力D享乐、刺激、娱乐、消遣二、___答题1、旅游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为什么说旅游是非功利性的?2、旅游的本质属性与哪些方面密不可分?请举例说明。
3、旅游的本质属性体现了人类对什么的追求?为什么说旅游是多元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DCBBABABC6-10BACADAAA二、___答题1、答:旅游的本质属性是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的特殊经历。
旅游是非功利性的,是因为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而非为了实现经济利益或者其他功利目的。
2、答:旅游的本质属性与人文、自然、经济、环境等方面密不可分。
例如,旅游活动中的景点、文化遗产、风俗惯等都是人文因素,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也是旅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同时,旅游还涉及到交通、住宿、餐饮等经济方面的因素,同时也需要考虑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答:旅游的本质属性体现了人类对自由、平等、和谐、幸福的追求。
旅游是多元的,是因为旅游的目的和内容各不相同,旅游活动的形式和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旅游的多样性反映了人们对不同需求的追求和满足。
1、旅游具有经济属性,因为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花费金钱,享用别人的劳动成果。
《旅游概论》第⼀章测试题《旅游概论》第⼀章测试题姓名评分⼀,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旅游”⼀词最早出现在()。
A.德国的《国家科学词典》B. 1931年的《辞源》B.1959年的《现代汉语词典》 D. 1800年的英国⽜津字典2,中国关于“旅游”的条⽬最早出现在()。
A. 1979年以后B. 1959年C. 1931年D. 1911年3,WTO是()的简称。
A. pacific asia travel associationB. world association of travel agenciesC.international hotel associationD. the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4,以下的情况中,属于旅游的是()A. 从四川迁到⼴州定居B. 去云南做⽣意C. 去九寨沟观光D. 德国⼤使来中国居住了五年5,以下的旅游不属于地⽅性旅游的是()。
A. 去东莞樟⽊头观⾳⼭游览B. 去深圳欢乐⾕游玩C. 参观东莞古典园林可园D. 参观东莞⽯碣袁崇焕故居6,世界上最常见、最普遍的旅游形式是()。
A.⽣态旅游C. 宗教旅游D. 观光旅游7,最早出现的旅游形式是()。
A.度假旅游B. 科技⽂化交流旅游C. 商务旅游D. 团体旅游8,以下旅游不属于洲际旅游的是()。
A. 美国⼈到北京旅游B. 中国⼈到长城参观C、⽇本⼈来中国参加⼴东中国进出⼝商品交易会 D. 你和⽗母去罗马旅游9,⽬前我国接待中最基本的旅游类型是()。
A.观光旅游B.宗教旅游C. 宗教旅游D.探亲访友10,国际旅馆协会的总部设在()。
A. 巴黎B. 西班⽛C. ⽇内⽡ D 马德⾥11、号称世界旅游王国的西班⽛,每年接待⼏千万的国际旅游者,⼤多数属于游海滩、寻阳光和海⽔浴等旅游。
A、观光B、度假C、商务D、专项12、1998年6⽉25⽇——7⽉3⽇,美国总统克林顿对中国进⾏国事访问期间,游览了西安兵马俑、北京故宫长城、桂林七星岩等景点,属于:A、观光旅游B、专项旅游C、新型旅游D、跨国旅游13、尽管各⼈的旅游动机不同,旅游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但其追求⾝⼼的愉快,想获得最⼤的精神享受确是⼀致的。
《旅游概论》章节复习题(1—3章)第一章旅游概述第一节旅游的产生一、名词解释享乐旅行:二、填空题1、旅游的产生有先有后,但都经历了一个从()()()而()的过程。
2、旅游是在()中孕育又从()中分离出来的。
3、旅游源于()活动。
4、在农业生产方式发明以前,随着人口数量增长,人们一直过着()生活,依靠()()()等集体劳动并共同分享劳动产品而延续生命。
这种生活方式又叫()生活。
5、“迁徙”和“旅行”具有共同的外部特征——()。
6、迁徙是早期人类为了生存被动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行为,而旅行时具有明确目的意识的一种()行为。
7.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是对人类有自主意识的旅行()。
8.采猎生产活动的最大特征是()。
9.旅游在()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
10、人类的剩余劳动产品逐渐转化成商品,()应运而生,这就是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和(),并促使有自觉目的意识的()的萌芽。
11、()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12、在()驱动下,商人们已“遍走了他们所知道的世界”。
13、()孕育着旅游的因子。
14、“()”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
15、旅游的产生源于()、()、()的成熟。
16、享乐旅行实质上就是具有现代旅游意义和()特征的()活动。
17、享乐旅行或旅游之所以发生,是源于人类()的发展,尤其是()的发展和()的提高,并非有了人类就有旅游。
18、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所说,“皇宫中人所想的,和茅屋中人所想是不同”,说明旅游活动产生的历史条件中,()条件起决定作用。
19、旅游时人类进化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发展变化。
20、旅游产生的基础条件是()的发展、()的提高,以及()、()、()等的发展。
21、就个体而论,旅游者的产生,是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和()成熟的结果。
22、旅游是超出()而具有()性的一种社会活动方式。
三、问答题1、辨析“迁徙”和“旅行”。
2、人类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是什么?3、为什么旅游是孕育于旅行之中又脱胎于旅行之外?第二节旅游的定义和内容一、名词解释1、旅游2、旅行3、游览二、填空题1、对异域的()的探索,对异地()的向往,以及获得()的感受、()的欲望,正是驱使人们外出旅游的主要动力。
中职旅游专业《旅游概论》模拟测试题库(第一章旅游概述)共120分基本信息:*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1、旅游是包含了食、住、行、游、购、 ()等内容的综合性活动。
[单选题]*A、娱(正确答案)B、乐C、览D、度假2、旅游的主体具有()。
[单选题]*A、社会性(正确答案)B、综合性C、变化性D、文化性3、()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
[单选题]*A、旅游者B 、旅游资源(正确答案)C、旅游设施D、管理服务4、旅游是一种比较奢侈的消费形式,尤其是()。
[单选题]*A 、跨国旅游(正确答案)B、购物旅游C、地方性旅游D、区域性旅游5、所谓高级消费,主要是就旅游消费水平和()。
[单选题]*A、消费形式B 、消费结构(正确答案)C、消费观念D、发展需要6、()是旅游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单选题]*A、旅行B 、游览(正确答案)C、步移景异D、观光7、旅游的客体是()。
[单选题]*A、旅游者B、旅游资源(正确答案)C、旅行社D、旅行业8、号称“世界旅游王国”是()。
[单选题]*A、西班牙(正确答案)B、安道尔C、德国D、英国9、()是世界上一种最古老的旅游形式。
[单选题]*A、观光旅游B、会议旅游C、宗教旅游(正确答案)D、商务旅游10、()是国际旅游的先导。
[单选题]*A、国内旅游(正确答案)B、地方旅游C、全国性旅行D、入境旅游11、()是旅游的吸引力因素。
[单选题]*A、旅游资源(正确答案)B、旅游者C、旅行社D、旅游业12、北欧国家的带薪假期是集中在()。
[单选题]*A、1—3 月(正确答案)B、1—4月C、3—6 月D、3—7月13、旅游的主体是()。
[单选题]*A、旅游者(正确答案)B、旅游资源C、旅游业D、旅行社14、()是旅游的吸引力因素。
[单选题]*A、旅游资源(正确答案)B、旅游业C、人文旅游资源D、自然旅游资源15、按旅游区域划分,旅游可分为()和国内旅游。
[单选题]*A、出境旅游B、入境旅游C 、国际旅游(正确答案)D、洲际旅游16、人类早期的旅游形式是()。
第一章旅游概述练习题第一节旅游的产生一、填空题1.旅游活动经历了一个从、、而日趋成熟的过程。
2.享乐旅行实质上就是具有现代和的古代旅游活动3.就个体而论,旅游者的产生,是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和成熟的结果4. 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5. 旅行孕育着旅游的因子二、单项选择题1.采猎生产活动的最大特征是()的迁移和集散A定居性 B团体性 C季节性 D规律性2.“迁徙”与“旅行”共同的外部特征是()A都是自然行为 B都是自由行为C都是空间移动 D都具有非功利性3、采猎生产活动受()的影响最直接A社会生活 B自然环境 C经济条件 D人类意识4.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是( )的产生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旅游业5、()开创了旅行的先河A农民 B手工业者 C牧民 D商人6、人类有自觉目的意识的旅行萌芽于()A原始社会的初期 B原始社会的末期C世界的文明古国 D原始社会的中期三、多项选择题1.早期人类远途迁徙的主要原因有()A气候的变化 B自然灾害 C采猎生产方式的流动性 D战争2.具有现代意义的旅行和旅游活动首先在( )出现A古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古印度四、判断题1、()旅游是在人类产生的同时产生的2、()商业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一、填空题1、萌芽产生发展2、旅游意义本质特征3、文化意识经济条件4、享乐旅行5、经商二、单项选择题1C 2C 3B 4C 5D 6B三、多项选择题1ABCD 2AD四、判断题1错 2错一、填空题1、旅游是以“”为主,集、、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活动2、游览是一种“边走边看”,即具有功能和相结合的活动形式二、名词解释旅游三、单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旅游的有()A远古人狩猎迁徙 B乞丐沿途要饭 C帝王巡游 D阿波罗号飞船登月2、旅游的前提是()A游览 B旅行 C为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感受 D具有包容性3、旅游最主要的目的是()A游览 B旅行 C为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感受 D具有包容性4、“会议旅游”也属于旅游,说明旅游概念具有()A异地性 B非功利性 C包容性 D广泛性四、多项选择题1、旅游的内容包括()等活动A游览 B旅行 C娱乐、餐饮 D购物、住宿2、旅游活动追求的精神上的愉快感受包括()A人身的自由感 B精神上的解放感C特定需要的满足感 D人生的幸福感3、旅行的目的广泛,包括()A就业 B商贸活动 C求学 D精神上的愉快感受4、在一段完整的旅行时间内内,存在着或者发生着非功利性的游览观赏活动,从理论上说,同样可称为旅游,如()A会议旅游 B探亲旅游 C公务旅游 D商务旅游五、判断正误1、()旅游一经产生,便有了固定统一的定义2、( )“商务旅游”属于旅游3、()安徽民工到上海打工属于旅游1、小张、小李、小王均定居广州。
第二章旅游简史第一节世界旅游简史一、单项选择题1、二战之后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 相对持续的和平大环境现代科技革命的成功BC信息通讯业的发达互联网的广泛应用D2、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使旅游者的足迹遍布全球,其所体现的现代旅游与旅游业的特征是()A 游客的大众性地区的xxBC 影响的双重性运作的综合性D3、旅游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也对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等产生负面影响,这体现了现代旅游和旅游业的()A 游客的大众性地区的xxBC 影响的双重性运作的综合性D4、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各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这体现了旅游业的()A 游客的大众性地区的xxBC 影响的双重性运作的综合性D5、旅游业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又能带来某些消极后果,体现了现代旅游业特点中()A 游客的大众性地区的xxBC 影响的双重性运作的综合性D6、世界旅游市场中欧美地区占绝对优势,其他地区份额较少,说明现代旅游与旅游业具有()A 地区的xx影响的双重性BC 增长的持续性发展的不平衡性D7、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国民收入增加,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为现代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客观要求A 组织工作效率宣传效益物质条件DCB、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高度发达为现代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8)客观要求A 沟通渠道物质条件宣传手段DBC、现代旅游是指(9)年以前的旅游A 1841年至二次世界大战B 184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旅游C 年以后的旅游D 2000、旅游业的发展经久不衰,方兴未艾,这体现了旅游与旅游业特点中(10)游客的大众性A 地区的xxB影响的双重性C 运作的综合性D二、简答题旅游业已成为一些国家的支柱产业。
、现代旅游的发展突飞猛进,1现代旅游和旅游业的时代特征有哪些?、二战之后的现代旅游与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及其表现是什么?2、二战之后世界旅游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及相互关系是什么?3答案一、单项选择题6 5BBCDC1—10DABCC—二、简答题)发展的不平衡性2)游客的大众性1、答:(1()地区的广泛性3()增长的持续性4()影响的双重性(5)运作的综合性6(、答:世界现代旅游与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科学进步,现代技术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2②社会产力水平的平而引起的。
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练习题有答案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第二章旅游简史第一节世界旅游简史一、填空题1、是世界上最早的旅行者,其目的是。
2、世界旅游历史发展大体分为、、三个时期。
二、单项选择题1、世界古大旅行和旅游阶段,出现最早的旅行是()A通商贸易B宗教朝圣C帝王巡游D科学考察2、产业革命的成果构成了世界近代旅游的四大刺激因素,其中()因素是方便旅游和克服对远程旅行的心理障碍的首要条件。
A经济B技术C社会D价值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旅游迅速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A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成功B相对持续的和平大环境C国际旅游的范围扩大D社会闲暇的增多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曲折和起伏兴衰的变化过程,唯独旅游业一花独秀、经久不衰、至今发展方兴未艾,这说明现代旅游和旅游业具有()A增长的持久性B发展的不平衡性C游客的大众性D地区的广泛性5、(),近代旅游业开始成为世界一项经济产业。
A19世纪上半页B19世纪下半页C20世纪初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6、现如今,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采用网上宣传、网上接受预定和电子汇款等方式来替代传统的旅游销售方式。
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A有相对持续的和平大环境B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现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客观要求C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现代旅游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D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旅游宣传效益和旅游组织工作效率,使现代化的旅游得以顺利展开三、多项选择题1、人类的旅游和旅行活动首先在()等国家中兴起A埃及B巴比伦C古希腊D中国2、下列关于世界古代旅行和旅游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首先在文明古国中兴起B最早的旅行者目的在于宗教朝圣C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是第一个走完丝绸之路全程的人D古代旅行和旅游与近代旅游的分界线在1841年3、下列关于托马斯·库克的说法正确的有()A他是世界旅游业的创始人B1851年,他组织了第一次国际旅游C他是法国人D1827年,他组织了第一次环球旅行四、判断正误并改错1、由马克·波罗执笔的《马克·波罗游记》第一次系统地向欧洲人介绍了亚洲和中国。
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一章试题有答案第一章旅游概述第一节旅游的定义和内容一、单项选择题1、人们外出旅游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是()A旅行B购物C娱乐D游览2、小放暑假到济南姑姑家玩,顺便观赏了趵突泉和大明湖,这属于()A旅行B旅游C游览D娱乐3、旅游的前提和手段是()A旅行B游览C住宿D娱乐4、下列属于旅游的是()A远古人狩猎迁徙B乞丐沿途要饭C帝王巡游D阿波罗号飞船登月5、旅游的本质是()A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的特殊经历B特殊生活经历C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D寻求人身自由感6、旅游定义发展的产物是()A社会B文化C历史D政治7、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是旅游的()A本质B属性吗C特点D内容8、“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这句诗出现于()A北宋B东汉C南朝D北朝9、西方“旅游”一词最早出现于1811年出版的()A《普通旅游学纲要》B《旅游指南》整理可编辑C《牛津词典》D《利物浦之行手册》10、人们为了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费定居性旅行和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叫做()AXXX定义B旅游C旅行D游览2、简答题1、什么是旅游?旅游的本质是什么?2、旅游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3、旅游是非功利性,为何又有会议旅游商务旅游等称呼?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DBACA6-10BDCCB二、简答1、答:旅游是人们为了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费定居性旅行和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旅游的本质属性是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的特殊经历。
2、答:旅游的内容是指旅行、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和娱乐等六个方面,这是立足于现代旅游而言的。
3、答:旅游定义扩大了旅游概念的包容性(即外延性)。
诸如在商务活动、出席异地会议等过程中兼顾游览和消遣等这种公务与游玩相联合的活动形式包容在旅游范围之内,即不论是以商务、会议活动为主,游览消遣为辅,或是相反,只要在整个外出率计划内或者说在某一段完整的旅行工夫内,存在着或发生着与非功利性的游览观赏活动,从理论上讲,同样可以称为旅游。
旅游概论第一章测试题一、判断题:1、旅游的消费是比一般的生活高级的消费形式。
()2、旅行、游览在旅游过程中是缺一不可的。
()3、在“旅游”前面冠以“商务”或“会议”等字样以表明不属于旅游。
()4、“享乐旅游”的出现标志着旅行的诞生。
()5、随着旅游条件的发展和改善,旅游的综合性特点就越显著。
()6、旅游的广泛性特点只有在现代社会才得以充分的体现()7、旅游一经产生便有了统一的定义()8、安徽民工到杭州打工属于旅游()9、新型旅游只包括乡村旅游和工业旅游两种形式。
()10、 WTO是太平洋地区旅游协会。
()二、单选题:1、旅游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社会活动,说明旅游具有()特点。
A 消费性B 广泛性C 社会性D 综合性2、下列()旅游组织属于政府间的旅游组织。
A.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B.国际旅馆协会C.世界旅游组织D.世界旅行社协会3、四川九寨沟景区每年4-10月游人如织,而其余月份游客寥寥。
该景区从2005年11月起到次年3月底,门票由原来的220元降至80元。
这说明旅游具有()特点。
A.广泛性 B 综合性 C 参与性 D 季节性4、()孕育着旅游的因子,已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气息和某种内涵。
A 政治旅行B 经商旅行C 宗教旅行D 教育旅行5、人类有自觉目的意识的旅行萌芽于A原始社会初期 B原始社会末期 C世界文明古国 D原始社会中期6、美国人到中国的旅游活动属于A国际旅游 B跨国旅游 C洲际旅游 D环球旅游7、 1998年6月25日—7月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游览了西安秦兵马俑、北京故宫和长城、桂林七星岩等景点,属于()旅游。
A.观光B.专项C.新型D.跨国8、 WTO是国际性旅游组织()的缩写。
A 世界旅游组织 B 太平洋地区旅游组织 C 世界旅游协会 D 国际旅游协会9、是旅游所凭借的前提和手段。
A游览 B旅行 C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感受 D观光10、是挂靠国家旅游局并受其委托协助检查涉外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工作A中国旅游协会 B中国旅游饭店协会C中国旅游文学研究会 D中国旅游文化学会三、多选题:1、观光型旅游活动包括的形式有[ ]A 旧地重游B 寻根访祖C 商务旅游D 旅游会议2、在旅游的消费属性中,所谓高级消费主要是对而言A 消费需要 B消费价值 C消费水平 D消费结构3、在国际旅游中,根据旅程的长短可分为A全国性旅游 B跨国旅游 C洲际旅游 D环球旅游4、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旅游组织大体可分为种类型A行政 B行业 C组织 D学术团体5、旅游活动追求的精神上的愉快感受包括A 人身的自由感B 精神上的解放感C 特定需要的满足感D 人生的幸福感6、旅游的特点有A社会性 B文化性 C参与性 D季节性7、旅行的目的广泛,包括A就业 B商贸活动 C求学 D精神上的愉快感受8、公务旅游的主要形式有()A 会议旅游B 商务旅游C 购物旅游D 科学考察旅游9、下列有关世界旅游组织的论述正确的有()A它的英文简称WTOB总部在美国C我国在1983年成为该组织的成员D全体成员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10、旅游的本质属性包括()A 文化属性B 社会属性C 经济属性D 消费属性四、填空题1、我国古代把“旅”和“游”连用成为“旅游”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梁的《》一词中。
第一章旅游概述练习题第一节旅游的产生一、填空题1.旅游活动经历了一个从、、而日趋成熟的过程。
2.享乐旅行实质上就是具有现代和的古代旅游活动3.就个体而论,旅游者的产生,是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和成熟的结果4. 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5. 旅行孕育着旅游的因子二、单项选择题1.采猎生产活动的最大特征是()的迁移和集散A定居性 B团体性 C季节性 D规律性2.“迁徙”与“旅行”共同的外部特征是()A都是自然行为 B都是自由行为C都是空间移动 D都具有非功利性3、采猎生产活动受()的影响最直接A社会生活 B自然环境 C经济条件 D人类意识4.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是( )的产生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旅游业5、()开创了旅行的先河A农民 B手工业者 C牧民 D商人6、人类有自觉目的意识的旅行萌芽于()A原始社会的初期 B原始社会的末期C世界的文明古国 D原始社会的中期三、多项选择题1.早期人类远途迁徙的主要原因有()A气候的变化 B自然灾害 C采猎生产方式的流动性 D战争2.具有现代意义的旅行和旅游活动首先在( )出现A古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古印度四、判断题1、()旅游是在人类产生的同时产生的2、()商业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一、填空题1、萌芽产生发展2、旅游意义本质特征3、文化意识经济条件4、享乐旅行5、经商二、单项选择题1C 2C 3B 4C 5D 6B三、多项选择题1ABCD 2AD四、判断题1错 2错一、填空题1、旅游是以“”为主,集、、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活动2、游览是一种“边走边看”,即具有功能和相结合的活动形式二、名词解释旅游三、单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旅游的有()A远古人狩猎迁徙 B乞丐沿途要饭 C帝王巡游 D阿波罗号飞船登月2、旅游的前提是()A游览 B旅行 C为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感受 D具有包容性3、旅游最主要的目的是()A游览 B旅行 C为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感受 D具有包容性4、“会议旅游”也属于旅游,说明旅游概念具有()A异地性 B非功利性 C包容性 D广泛性四、多项选择题1、旅游的内容包括()等活动A游览 B旅行 C娱乐、餐饮 D购物、住宿2、旅游活动追求的精神上的愉快感受包括()A人身的自由感 B精神上的解放感C特定需要的满足感 D人生的幸福感3、旅行的目的广泛,包括()A就业 B商贸活动 C求学 D精神上的愉快感受4、在一段完整的旅行时间内内,存在着或者发生着非功利性的游览观赏活动,从理论上说,同样可称为旅游,如()A会议旅游 B探亲旅游 C公务旅游 D商务旅游五、判断正误1、()旅游一经产生,便有了固定统一的定义2、( )“商务旅游”属于旅游3、()安徽民工到上海打工属于旅游1、小张、小李、小王均定居广州。
国庆节小张接待外地来的朋友游玩了家附近新开放的景点;小李带团到苏州、无锡旅游;而小王参加了吗昆明、大理、丽江六日游。
请问他们三人的国庆活动从本学科的理论上看,有何异同?答案一、填空题1、游食住行2、步移景异动与静二、名词解释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兴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三单项选择题1C 2B 3C 4C四、多项选择题1ABCD 2ABC 3ABCD 4ACD五、判断正误1错 2对 3错答:小张接待外地来的朋友游玩了家附近新开放的景点,属于游览。
小李带团到苏州、无锡旅游属于旅行;而小王参加的昆明、大理、丽江六日游则属于旅游。
小张的游览活动具有非功利性,是在本地进行,游览也可在本地进行;小李的旅行活动具有功利性的,且在异地进行,当然旅行也可以具有非功利性的;而小王的旅游活动是小张和小李活动的结合,即具有非功利性,又在异地进行。
第三节旅游的本质属性一、填空题1、旅游是具有社会意识、社会道德观念和社会变革能力的人,说明旅游具有属性2、旅游文化属性表现在是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和管理服务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二、单项选择题1、旅游资源以及社会对旅游活动所能提供的各种条件,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说明()A旅游者具有社会特性 B旅游的客体的社会性C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使人们的旅游观念发生变化D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2、“山水无绿不成景,风景无文没有情”说明()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A旅游者 B旅游资源 C旅游设施 D管理服务3、()的言谈举止都会表现出一国居民的文化素养,说明管理服务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A旅游者 B旅游服务人员 C旅游管理人员 D旅游从业人员三、多项选择题所谓高级消费,主要是就( )而言A消费水平 B生产水平 C消费结构 D消费能力四、判断正误1、()最早的旅游者是自然人,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旅游者才逐渐社会化,成为了社会人2、()经济因素对旅游者的产生和各国旅游活动的发展一直起决定性的作用3、()旅游的消费是比一般的生活更高级的消费形式五、连线题将下列旅游的属性和本质与对应的客观表现连线旅游的本质崇尚旅游社会属性特殊的生活方式文化属性旅游素养经济属性环球旅游消费属性经济发达六、问答题1、你如何理解旅游是一种社会行为?2、在泰国曼谷皇恩大酒店的大厅中供奉着象面菩萨(泰国佛教中的菩萨),说明旅游具有什么属性?你是如何理解的3、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
”而如今的中国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乐于将旅游作为业余生活的首选。
这种现象说明旅游具有什么属性?答案一、填空题1、社会2、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设施二、单项选择题1B 2B 3D三、多项选择题1AC四、判断正误1错 2错 3对五、连线题略六、问答题1、答:第一,旅游者具有社会特性;第二,旅游客体具有社会性;第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使人们旅游观念发生变化。
2、答:说明旅游具有文化属性。
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是一定社会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
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旅游设施必然具有异族历史、艺术、建筑、美术及雕塑方面的内容,因而就具有彝族文化的特色。
3、答:这种现象说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使人们的旅游观念发生变化,从而说明旅游具有社会属性。
第四节旅游的特点一、填空题1、旅游的参与性,是指旅游者在旅游全过程中必须身体力行的性。
它有参与和参与之分2、现代旅游具有突出的性,旅游者构成日趋大众化、平民化二、名词解释季节性三、单项选择题1、旅游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社会活动,说明旅游具有()A消费性 B广泛性 C社会性 D综合性2、现在人们通过旅行社出去旅游有很多的选择,可以参加经济团,也可以参加豪华团;可以在国外旅游,也可以在国内旅游。
这说明旅游具有()的特点A消费性 B广泛性 C社会性 D综合性四、多项选择题1、旅游的特点有()A社会性 B文化性 C参与性 D季节性2、以下能说明旅游具有季节性特点的有()A暑假有许多学校组织教师旅游 B国庆假期被称为“黄金周”C旅游者出游随着季节改变而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D北京香山秋天旅游的人最多五、判断题1、()努力开发富有活力、更具情趣的旅游项目能是旅游者更能直接参与其中2、( ) 随着旅游供给条件的不断发展和改善,旅游的综合性特点就越显著3、()旅游的广泛性特点只有在现代社会才得以充分的1、你如何理解旅游的广泛性这一特点?2、每年9--12月份,会有二三十万上海人到巴城阳登湖风景区度假或品尝大闸蟹,在此期间当地饭店和宾馆往往爆满;而在一年的其他时间里,巴城阳登湖度假区游人稀少。
结合本节内容,谈谈你对这段文字内容的理解。
答案一、填空题1、亲临其境不可替代主动被动2、广泛二、名词解释季节性是指旅游活动因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而呈现出淡季、平季和旺季的差异性三、单项选择题1D 2B四、多项选择题1CD 2ABD五、判断正误1错 2对 3对1、答:第一,旅游者构成具有广泛性;第二,旅游地域构成具有广阔性,活动领域具有多面性;第三,旅游内容具有丰富性及其所属性质具有多样性2、答:这段文字说明旅游具有季节性的特点。
所谓季节性,是指旅游活动因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而呈现出淡季、平季和旺季的差异性。
自然条件的影响,主要是指那些以自然风光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因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制约你,其旅游观赏功能的发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巴城阳登湖风景区在9--12月游人爆满,而其他时间游人寥寥,就是因为9--12月是湖蟹成熟的季节,人们为了品尝湖蟹而去该风景区,这就是瘦了自然条件的影响而呈现季节性的特点。
除了自然条件,旅游活动还会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季节行性的特点。
社会文化因素的主要影响,一是指某些人文旅游资源诸如传统的民族、民间节庆活动和某些宗教纪念日都有一定的时间(季节)性;二是指因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导致人们出游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定的季节里;三是指人们的带薪假期和闲暇时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巴城阳登湖的湖蟹肉厚味美,声名远扬,人们是慕名而来的。
另外,国请七日长假又恰在9--12月,因此去巴城阳登湖风景区的游客特别多,这就是受了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而呈现季节性的特点。
第五节旅游的类型一、填空题1、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包括旅游、旅游、旅游2、专项旅游是指以满足某种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具有和的特点3、国际旅游,根据旅游地区的国界和旅游者的国籍来划分,可以分为和二、单项选择题1、工业旅游起源于()A德国 B英国 C法国 D美国2、根据旅程的长短,国际旅游可分为()A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 B过境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C国内旅游和国外旅游 D跨国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3、1998年6月25日--7月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游览了西安秦兵马俑北京故宫长长城、桂林七星岩等景点,属于()A观光旅游 B专项旅游 C新型旅游 D跨国旅游4、号称“世界旅游王国”的西班牙,每年接待几千万的国际旅游者,大多数属于游海滩、寻阳光和海水浴等的()旅游者A观光 B度假 C商务 D专项三、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新型旅游的有()A乡村旅游 B购物旅游 C工业旅游 D生态旅游2、以下属于观光旅游的有()A旧地重游 B寻根访祖 C探亲会友 D专项民俗旅游3、以下属于宗教旅游的有()A二月十九佛教信徒们到普陀山朝拜 B穆斯林到麦加朝圣C唐曾西天取经 D某人到峨眉山还愿四、判断正误1、()新兴旅游就包括乡村旅游和工业旅游2、()商务旅游主要有公务旅游和会议旅游等形式3、()按旅游的目的划分,旅游可以分为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公务旅游和购物旅游什么是乡村旅游?它有哪些内容?答案一、填空题1、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2、特定需要定向性专题性3、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二、单项选择题1C 2D 3B 4B三、多项选择题1ACD 2ABC 3ABCD四、判断正误1错 2错 3错答: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它是指以农业(包括乡村文化)资源为对象的复合型旅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