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部(局解.)
- 格式:ppt
- 大小:5.66 MB
- 文档页数:52
1.盆底肌和盆筋膜的配布特点。
盆底肌包括肛提肌和尾骨肌。
肛提肌:起于耻骨后面和坐骨棘之间的肛提肌腱弓。
止于会阴中心腱、直肠壁、尾骨和肛尾韧带。
分为前列腺提肌或耻骨阴道肌耻骨直肠肌耻尾肌髂尾肌。
尾骨肌:位于肛提肌后方,起与坐骨棘盆面,止于尾骨和骶骨下部的侧缘。
盆筋膜分为盆壁筋膜和盆脏筋膜。
盆壁筋膜:覆盖在盆腔前、后和两侧壁内面以及梨状肌、闭孔内肌表面的筋膜,向下至盆底与盆膈上筋膜相续。
覆盖闭孔内肌的称为闭孔筋膜,.此外还有梨状筋膜和骶前筋膜。
闭孔筋膜上部附着于骨盆入口缘,在此与髂筋膜相延续;中部在耻骨联合后方坐骨棘之间增厚形成盆筋膜腱弓(肛提肌腱弓),为肛提肌的起点之一;下部为坐骨直肠窝的外侧壁。
骶前筋膜位于骶骨前面,向上附于第3、4骶椎,向下与直肠筋膜相续。
盆脏筋膜:是包绕在盆腔脏器和血管、神经周围的结缔组织的总称,其中包绕在脏器周围的叫脏器筋膜,它们形成囊或鞘,包绕在一些容积经常变化的器官(如膀胱、直肠)周围的筋膜比较薄而疏松,而包绕在体积较恒定的器官(如前列腺)周围者则坚韧厚实。
盆脏筋膜在有些局部增厚,附着于邻近的骨面,叫做韧带,它们起着支持和固定脏器位置的作用。
2.髂内动脉的分支分布。
髂内动脉:髂内动脉为盆部的动脉主干,分支到盆壁和盆腔各脏器。
壁支:闭孔动脉——穿过闭孔→大腿内侧肌群。
臀上动脉——穿梨状肌上孔→臀部。
臀下动脉——穿梨状肌下孔→臀部。
髂腰动脉——至髂腰肌等。
骶外侧动脉——至肛提肌、梨状肌等。
脏支:膀胱上、下动脉→膀胱、前列腺(阴道)子宫动脉——是较大的分支,在子宫颈外侧2厘米处,跨过输尿管的前上方并与之交叉,分支→子宫、输卵管、阴道上部。
直肠下动脉→至直肠下部。
阴部内动脉—穿梨状肌下孔→坐骨小孔→坐骨直肠窝,分布于肛门、外生殖器、会阴。
3.直肠和肛管内腔结构特点。
肛管是直肠管腔的延续,肛管以齿状线为界分为上下两段。
其上与直肠结构相似。
4.膀胱、子宫、卵巢和输卵管的位置和毗邻。
局部解剖学资料(盆部与会阴)盆部与会阴一、名词解释1.会阴:perineum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会阴是指盆膈以下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的总称,其境界略呈菱形,即位于前方耻骨联合下缘、两侧坐骨结节、后方尾骨尖四者之间的区域。
此区域又可借两侧坐骨结节之间的连线分为前方的尿生殖三角(尿生殖区)和后方的肛门三角(肛区)。
狭义的会阴在男性系指阴囊根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女性则指阴道前庭后端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又称产科会阴。
2.盆膈:pelvic diaphragm 位于小骨盆下口的肛提肌和尾骨肌共同构成盆底肌,盆底肌的上、下面分别覆盖有盆膈上筋膜和盆膈下筋膜,三者共同构成盆膈。
在两侧肛提肌前内侧缘之间留有一狭窄的裂隙,称盆膈裂孔,被下方的尿生殖膈封闭,男性有尿道通过,女性有尿道和阴道通过。
盆隔的后部有肛管通过。
盆膈有支持和固定盆腔内脏器的作用,并可与腹肌、膈肌一起协同增加腹压。
3.前列腺鞘:fascial sheath of prostate盆膈上筋膜向上返折,移行为盆筋膜的脏层,包裹于盆内脏器的周围,其中包裹前列腺外面的部分形成的前列腺鞘,具有支持和固定前列腺的作用。
前列腺鞘与前列腺囊之间有静脉丛。
4.阴部管(Alcock管):pudendal canal 又称Alcock管,位于坐骨直肠窝的外侧壁,坐骨结节上方约3cm处,是闭孔筋膜形成的裂隙。
管内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和阴部神经通过。
5.浅会阴筋膜:superficial fascia of perineum 又称Colles 筋膜。
该筋膜向前方和两侧分别附着于耻骨弓和坐骨结节;后方终止于尿生殖膈后缘(相当于两侧坐骨结节连线处),并与尿生殖膈上、下筋膜相愈着,在正中线上还与男性尿道球中隔、会阴中心腱愈着;前上方与阴囊肉膜、浅阴茎筋膜和腹前壁的Scarpa筋膜相延续。
6.会阴浅隙:superficial perineal space 又称会阴浅袋,位于浅会阴筋膜与尿生殖膈下筋膜之间,该间隙内有会阴肌浅层、阴部神经、阴部内动脉的末支及其伴行的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