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考试方法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教育部和式太极拳四段考试内容(一)
教育部和式太极拳四段考试内容
考试目的
•评估学习者在和式太极拳四段中的技术功底和理论知识水平考试要求
•按照规定的动作序列完成和式太极拳四段套路的表演
•准确无误地展示出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套路要求
•具备良好的身体平衡、协调和节奏感
•熟练掌握和式太极拳四段的技术要领和理论知识
考试内容
1.基本动作技术
–起势、收势、推手、拳打、腿踢等动作的执行要求
–手臂、身体、腰部和腿部的协调配合
–姿势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套路表演
–和式太极拳四段套路的整体表演要求
–动作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步伐的稳健和节奏感
3.技术要领
–基础功法的正确操作(如手掌的张合、重心的转移等)
–动作的力度、速度和呼吸的配合
–注意力的集中和意念的清晰
4.理论知识
–太极拳的起源、发展和流派特点
–和式太极拳四段套路的起源和演变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和道德修养的理念
考试评分标准
•动作准确性:手势、步伐和站立的正确姿势
•动作流畅性:动作的连贯性、自然性和流畅性
•技术要领:力度、速度、协调和平衡的正确表现
•表演能力:个人风格、气质和表达能力的呈现
•理论知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结语
教育部和式太极拳四段考试内容全面考察了学习者在太极拳技术和理论方面的掌握程度。
通过这样的考试,能够评估学习者在和式太极拳四段中的技术功底和理论知识水平,促进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
24式简化太极拳考试方法及标准24式简化太极拳考试方法及标准一、方法:(一)学生以单人为单位,听音乐进行考试。
(二)太极拳评分标准最高为100分。
(三)根据演练技巧及错误动作进行扣分。
(四)缺课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考试和补考。
(五)因病、因事未测和不及格者,在测验后一周内由任课教师进行补考。
二、标准:(一)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符合规格要求。
凡每出现一次轻微错误扣2分,每出现一次显著错误扣3分,每出现一次严重错误扣5分;一个动作同时出现多种错误时,扣6---10分。
(二)运劲顺达、力点准确、连贯圆活、手眼身法步配合协调。
凡与要求轻微不符者,扣1—3分,显著不符者扣4—6分,严重不符者,扣7—10分。
(三)神态自然、意识集中、速度适宜、风格突出。
凡与要求轻微不符者,扣1—3分,显著不符者,扣4--6分,严重不符者,扣7--10分(四)没有完成套路:凡学生没有完成套路中途退场者,不予评分。
(五)遗忘:每出现一次遗忘,根据不同程度,扣1—3分。
(六)失去平衡:每出现一次摇晃扣1分,每出现一次附加支撑扣2分,连续出现附加支撑扣3分。
(七)重做:凡考生因动作遗忘、失误等原因造成考试中断者,可重做一次,扣10分(从90分打起),依次类推。
(八)套路考试时间(以24太极拳的音乐时间为准):所做动作应与音乐相符。
凡完成套路超出或不足规定时间达1秒至5秒扣2分,达5.1秒至10秒扣3分,依次类推。
(无音乐除外)(九)动作数量:动作数量超出或不足,每多或少一个动作扣3分。
(十)动作方向:凡偏离规定方向45°以上,每出现一次扣1分。
公体部。
太极拳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 比赛场地:比赛场地应平整、干净,并在比赛区域设置明显的标志线。
- 比赛服装:参赛选手应穿着宽松、舒适的运动服装,并保证服装整洁。
- 比赛时间:比赛时间通常为3-5分钟,参赛选手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套路动作。
-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包括技术动作、套路编排、表现力等多个方面。
裁判员根据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得分高者获胜。
- 裁判员:裁判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并在比赛中保持公正、公平。
太极拳竞赛规则和裁判法随着太极拳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和完善。
不同的太极拳流派和组织可能会有不同的规则和裁判方法,具体的规则和裁判方法应根据比赛的具体情况而定。
24式太极拳项目考核评分标准
优秀
动作正确,连贯协调,圆活,体现了24式太极拳的风格和特点,重心低而稳定,绵绵不断而不停顿,心静体松。
良好
动作正确,连贯协调,圆活,体现了24式太极拳的风格和特点,重心稍低而稳定,绵绵不断,心静体松。
在整套动作中出现一次的停顿。
及格
动作正确,连贯协调,圆活,体现了24式太极拳的风格和特点,重心稍低而稳定,绵绵不断,心静体松。
在整套动作中出现二次的停顿。
不及格
动作有严重的错误,在整套动作中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停顿。
[教学]太极拳评分标准太极拳、太极剑比赛细则一、竞赛项目1、太极拳:42式太极拳2、太极剑:42式太极剑二、竞赛办法1、评判依据:42式太极拳和42式太极剑分别采用原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印的《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和《42式太极剑竞赛套路》。
42式太极拳:完成套路时间为4-6分钟,运动员演练至4分钟时,由裁判长鸣哨提示。
42式太极剑:完成套路时间为3-4分钟,运动员演练至3分钟时,由裁判长鸣哨提示。
2、评分方法:(1) 满分10分,5名裁判员评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中间分的平均分值,再减去裁判长的扣分,即为该运动员的最后得分,分数精确到0.01。
(2) 比赛采用现场评判亮分制。
裁判员公开示分,由裁判长当场宣布运动员的最后得分。
3、裁判长扣分:(1)运动员完成套路时间,凡不足规定时间或超出规定时间在5秒以内(含5秒),扣0.1分;不足规定时间或超出规定时间超过5秒,在10秒以内(含10秒),扣0.2分;以此类推。
(2) 运动员在规定套路比赛中每漏做或多做一个完整动作,扣0.1分。
运动员因主观原因未完成套路,经裁判长同意可重做一次。
运动员重做后,(3) 裁判长在其应得分的基础上,扣1分。
运动员因客观原因未完成套路,可重做一次,不扣分。
4、评分标准(一)裁判员执行的其它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
(1)动作出现错误内容,扣0.10分;(2)一个动作出现多种错误内容,均一次性扣0.10分;(3)一个组合动作出现两个以上同一器械方法错误内容,均一次性扣0.10分;(4)一个组合动作出现两个以上同一步法错误内容,均一次性扣0.10分;(5)一个组合动作出现两个以上同一步型错误内容,均一次性扣0.10分。
其它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错误种类扣0.1分扣0.2分扣0.3分刀彩、剑穗掉地或缠身服装、饰物影?服装开纽或撕裂响动作 ?服饰、头饰掉地鞋脱落器械触地、脱?器械触地 ?器械折断(含即将把、碰身、变?器械脱把折断) ?器械掉地形、折断、掉?器械碰(缠)身地 ?器械弯曲变形身体任一部位触及线外地出界面手、肘、膝、足、?倒地(双手或肩、头、躯干、失去平衡 ?上体晃动、脚移动或跳动器械的附加支撑臀部触地) 遗忘 ?遗忘一次注:运动员在一次失误中若出现多种以上所列举的其他错误,应累计扣分。
太极拳、太极剑比赛细则一、竞赛项目1、太极拳:42式太极拳2、太极剑:42式太极剑二、竞赛办法1、评判依据:42式太极拳和42式太极剑分别采用原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印的《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和《42式太极剑竞赛套路》。
42式太极拳:完成套路时间为4-6分钟,运动员演练至4分钟时,由裁判长鸣哨提示。
42式太极剑:完成套路时间为3-4分钟,运动员演练至3分钟时,由裁判长鸣哨提示。
2、评分方法:(1)满分10分,5名裁判员评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中间分的平均分值,再减去裁判长的扣分,即为该运动员的最后得分,分数精确到0.01。
(2)比赛采用现场评判亮分制。
裁判员公开示分,由裁判长当场宣布运动员的最后得分。
3、裁判长扣分:(1)运动员完成套路时间,凡不足规定时间或超出规定时间在5秒以内(含5秒),扣0.1分;不足规定时间或超出规定时间超过5秒,在10秒以内(含10秒),扣0.2分;以此类推。
(2)运动员在规定套路比赛中每漏做或多做一个完整动作,扣0.1分。
(3)运动员因主观原因未完成套路,经裁判长同意可重做一次。
运动员重做后,裁判长在其应得分的基础上,扣1分。
运动员因客观原因未完成套路,可重做一次,不扣分。
4、评分标准(一)裁判员执行的其它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
(1)动作出现错误内容,扣0.10分;(2)一个动作出现多种错误内容,均一次性扣0.10分;(3)一个组合动作出现两个以上同一器械方法错误内容,均一次性扣0.10分;(4)一个组合动作出现两个以上同一步法错误内容,均一次性扣0.10分;(5)一个组合动作出现两个以上同一步型错误内容,均一次性扣0.10分。
注:运动员在一次失误中若出现多种以上所列举的其他错误,应累计扣分。
(二)技术演练综合评定评分标准分为3档9级,其中:8.50~10.00分为优秀;7.00~8.49分为良好;5.00~6.99分为尚可。
(详见表)裁判员组成裁判长:1人裁判员:4人记录记时员:1人检录员:2人。
吴式太极标准竞赛套路吴式太极拳标准竞赛套路是由中国太极拳协会推出的一套标准化竞赛套路,也是国际太极拳比赛的指定竞赛套路之一。
该套路包括了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技术要领,综合展示了吴式太极拳的特点和风格。
下面是吴式太极拳标准竞赛套路的主要动作和要点说明:1. 诱导(原地起式):双手下垂,背部挺直,脚尖微内扣。
2. 起式:双肩放松,抬手到胸前,左手居中,右手呈拳,重心稍后。
3. 云手:双手打开,手臂微微下垂,手指稍微向下弯曲,手掌贴合胸前,腰部和腿部配合起起落落。
4. 捶背:左右手互相交替切换,手臂放松自然,手背离开背部的距离适度。
5. 单鞭:双手保持横平,手掌略微向下与地面平行。
6. 抱虚势:身体保持稳定,双手轻轻抱曲,腿部产生一种虚劲。
7. 肘底看捶:挥出双拳,两臂同时切换,舒展开来。
8. 单鞭:手掌平行地面,双手保持横平。
9. 白鹤亮翅:利用腰部转动,使手臂翻转,形成鹤翅展开的动作。
10. 指南针:手掌朝向腰部,手肘微微抬起。
11. 倒卷肱:手臂自然下垂,由外向内卷动,手面朝上。
12. 玉女穿梭:手部由两侧交叉运动,形成穿梭的动作。
13. 大雷公劈:两手自由地张合,手指稍微向下弯曲。
14. 白鹤亮翅:利用腰部转动,使手臂翻转,形成鹤翅展开的动作。
15. 左右分击捶:双手分别向两侧发出拳击动作。
16. 上步云手:利用上步动作,使身体前进,双手做云手运动。
17. 白鹤亮翅:利用腰部转动,使手臂翻转,形成鹤翅展开的动作。
18. 盘手(后转):手臂由内向外翻转,形成盘手动作,同时身体转向背后。
19. 左蹬脚:向前蹬脚,同时挥臂。
20. 右蹬脚:向前蹬脚,同时挥臂。
21. 斜飞势:右脚向前跨出,手臂由上向下切换。
22. 左右双揽手:两手相互揽住,呈现交叉的姿势。
23. 伏虎势:双手随身体后移,形成虎虎生威的动作。
24. 形意拳:出右拳,手背向外,手臂微微夹紧。
25. 形意拳:出左拳,手背向外,手臂微微夹紧。
太极拳24式评分标准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太极拳24式是太极拳入门级别的套路之一,它包含了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理念,是学习太极拳的重要起点。
在学习太极拳24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每个动作进行评分,以便更好地掌握技巧和提高水平。
下面,我们将针对太极拳24式提出一套评分标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太极拳。
第一式,起势。
起势是整个太极拳24式的开始,要求身体站稳,呼吸自然,双手放在身体两侧。
评分标准,站姿端正,呼吸平稳,双手放置得当,得分范围0-10分。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野马分鬃是太极拳中的经典动作,要求身体灵活,手臂舒展,动作流畅。
评分标准,身体转动自如,手臂舒展自然,动作流畅有力,得分范围0-10分。
第三式,白鹤亮翅。
白鹤亮翅要求身体平衡,手臂柔软,动作舒展。
评分标准,身体平衡稳定,手臂柔软有力,动作舒展自然,得分范围0-10分。
第四式,左右搂膝拗步。
搂膝拗步要求身体柔韧,腿部力量和平衡能力。
评分标准,身体柔韧度,腿部力量和平衡能力,动作流畅自然,得分范围0-10分。
第五式,手挥琵琶。
手挥琵琶要求手臂柔软,身体转动自如,动作流畅。
评分标准,手臂柔软舒展,身体转动自如,动作流畅有力,得分范围0-10分。
第六式,左右倒卷肱。
倒卷肱要求手臂柔软,身体协调,动作流畅。
评分标准,手臂柔软舒展,身体协调稳定,动作流畅有力,得分范围0-10分。
第七式,左右拦雀尾。
拦雀尾要求身体柔韧,手臂舒展,动作流畅。
评分标准,身体柔韧度,手臂舒展自然,动作流畅有力,得分范围0-10分。
第八式,单鞭。
单鞭要求身体平衡,手臂柔软,动作舒展。
评分标准,身体平衡稳定,手臂柔软有力,动作舒展自然,得分范围0-10分。
第九式,云手。
云手要求身体柔韧,手臂舒展,动作流畅。
评分标准,身体柔韧度,手臂舒展自然,动作流畅有力,得分范围0-10分。
第十式,高探马。
高探马要求身体稳定,腿部力量和平衡能力。
我会从简单介绍24式太极拳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开始。
我会逐步深入探讨24式太极拳的竞赛规则和评分标准,包括技术要求、表现要求、裁判标准等方面。
我会总结回顾这些内容,共享我对24式太极拳竞赛规则与评分标准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1. 24式太极拳简介24式太极拳是我国武术中的一种传统拳法,是根据太极拳的传统套路进行总结和精简后形成的。
它包括了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精髓,结构简单、动作优美,适合新手学习和练习。
24式太极拳不仅在我国内地受到广泛推广,也逐渐传播到国际上,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健身运动和比赛项目。
2. 24式太极拳竞赛规则在24式太极拳的比赛中,竞赛规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竞赛规则既是比赛的基本框架,也是裁判员评判选手表现的依据。
根据24式太极拳的特点和要求,竞赛规则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动作规范:参赛选手在比赛中所表演的24式太极拳动作必须符合规范,包括动作的幅度、姿势、连贯性等方面的要求。
•时间要求:参赛选手在比赛中需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24式太极拳的表演,这既考验了选手的技术水平,也考验了选手的表演能力。
•裁判标准:裁判员会根据参赛选手的表演,参照24式太极拳的技术要求和表现要求,进行评分和排名。
3. 24式太极拳评分标准除了竞赛规则之外,评分标准也是24式太极拳比赛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评分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4式太极拳的技术要求和表现水平,对于选手在比赛中的评定和排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评分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技术要求:评分标准会对24式太极拳中每个动作的技术要求进行详细解释,指导裁判员如何评判参赛选手的动作是否达到要求。
•表现要求:除了技术上的要求,评分标准也会对参赛选手在表演过程中的形象、气质、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定,这反映了24式太极拳的艺术表现水平。
•综合评定:评分标准会结合技术要求和表现要求,综合评定参赛选手的表现,最终确定其得分和排名。
总结回顾总体来说,24式太极拳竞赛规则与评分标准是保证比赛公平、公正进行的重要依据。
大一下学期太极拳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一)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考核(100分权重70%)
90---100 动作正确,连贯协调,圆活,体现了杨式太极拳的风格和特点,重心低而稳定,绵绵不断而不停顿,心静体松。
80----89 动作正确,连贯协调,圆活,体现了杨式太极拳的风格和特点,重心稍低而稳定,绵绵不断,心静体松。
在整套动作中出现一次的停顿。
70----79 动作正确,连贯协调,圆活,体现了杨式太极拳的风格和特点,重心稍低而稳定,绵绵不断,心静体松。
在整套动作中出现二次的停顿。
60----69动作较正确,较连贯协调,圆活,体现了杨式太极拳的风格和特点,重心高而稳定,绵绵不断,心静体松。
在整套动作中出现二次的停顿。
60分以下动作有严重的错误,在整套动作中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停顿。
(二)平时成绩(100分权重30%)
(1)课堂表现40分。
课堂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表现进步程度。
(2)出勤情况60分。
每缺勤一次扣12分,缺勤5次及5次以上者将被取消考试资格。
(三)成绩计算方法
学生最终成绩=平时成绩X30%+综合技术评定分X70%
体育教研室
2014年2月。
24式太极拳竞赛规则与评分标准表1. 介绍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它不仅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更是一种内外兼修的修身养性的方法。
而在太极拳的不同分支中,24式太极拳是一种较为流行的太极拳套路,也是许多人学习太极拳的入门级套路。
2. 24式太极拳简介在进行竞赛规则与评分标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24式太极拳进行简要介绍。
24式太极拳是由国家体委专家汇集太极拳各流派之精华所编成的竞赛套路。
其特点是动作简单、连贯,易学易教。
它不仅包含太极拳的传统风格,还融入了现代科学的理论。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太极拳爱好者,都能够从中受益良多。
3. 竞赛规则了解24式太极拳的竞赛规则对于练习者非常重要。
在比赛中,选手需按照规定的套路动作、动作顺序和指定的时限进行表演。
裁判员会对选手的整体表现、动作技术和内在意境等方面进行评定。
4. 评分标准在24式太极拳竞赛中,裁判员会根据一定的评分标准对选手的表演进行评定。
主要包括动作规范、内在功力、意境表达等方面。
这些评分标准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选手的表现,以确保比赛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在表演结束后,裁判员会综合考虑各项评分标准,给出最终的得分。
5. 个人观点作为一名太极拳爱好者,我对24式太极拳竞赛规则与评分标准表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我认为,这些规则和标准的存在有助于规范比赛流程,提高太极拳比赛的专业性和观赏性。
更重要的是,它们也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评台,促进了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
6. 总结通过深入了解24式太极拳竞赛规则与评分标准表,我对太极拳竞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太极拳技艺,争取在未来的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以上是我的观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它不仅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更是一种内外兼修的修身养性的方法。
而在太极拳的不同分支中,24式太极拳是一种较为流行的太极拳套路,也是许多人学习太极拳的入门级套路。
杨式太极拳四段位考试套路分解动作口诀
第一节:
1、单鞭起势:左画弧、右画弧、出步勾手、弓步前推
2、进步按挤:左抱球、右棚式、弓步右挤、弓步左棚、后坐左捋、虚步后引、弓步前推、上步合手、弓步右挤
3、退步棚捋:后移左棚、退步左捋、(后推2步)
4、右进步搬拦捶:虚步坐腕、右手抬压、上步左拦、弓步右捶
5、如封似闭:上步双分、弓步胸靠
6、左搂膝拗步:上步勾手、弓步推掌
7、右指裆捶:虚步勾手、弓步下打
8、海底针:虚步提手、成针下插、弓步斜靠
9、退步大捋:退步右捋
10、上步七星:弓步前挑、压肘踢踹、十字架打
11、右抱虎归山:出步托掌、转身搂走、弓步推掌
第二节:
12、撇身捶:退步按掌、退步劈拳、弓步推掌
13、右蹬脚:提腿合抱、分掌分脚
14、右穿掌:退步分掌、弓步穿掌
15、海底针:虚步提手、成针下插
16、闪通背:退步托掌、马步顶肘
17、斜飞势:弓步伸掌、上步提手、弓步下插、弓步侧靠
18、斜分势:退步抱球、弓步背靠
19、右白鹤亮翅:右抱球式、侧出左挤、虚步亮打
20、如封似闭:退步伸掌、后坐左捋、转身按掌、弓步前推、弓步合手、后坐分掌、弓步前推
21、十字手收势:退步右转、两手平拉、十字合抱、两手平伸、两手下落、并步直立。
太极拳、太极剑比赛细则一、竞赛项目1、太极拳:42式太极拳2、太极剑:42式太极剑二、竞赛办法1、评判依据:42式太极拳和42式太极剑分别采用原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印的《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和《42式太极剑竞赛套路》。
42式太极拳:完成套路时间为4-6分钟,运动员演练至4分钟时,由裁判长鸣哨提示。
42式太极剑:完成套路时间为3-4分钟,运动员演练至3分钟时,由裁判长鸣哨提示。
2、评分方法:(1)满分10分,5名裁判员评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中间分的平均分值,再减去裁判长的扣分,即为该运动员的最后得分,分数精确到0.01。
(2)比赛采用现场评判亮分制。
裁判员公开示分,由裁判长当场宣布运动员的最后得分。
3、裁判长扣分:(1)运动员完成套路时间,凡不足规定时间或超出规定时间在5秒以内(含5秒),扣0.1分;不足规定时间或超出规定时间超过5秒,在10秒以内(含10秒),扣0.2分;以此类推。
(2)运动员在规定套路比赛中每漏做或多做一个完整动作,扣0.1分。
(3)运动员因主观原因未完成套路,经裁判长同意可重做一次。
运动员重做后,裁判长在其应得分的基础上,扣1分。
运动员因客观原因未完成套路,可重做一次,不扣分。
4、评分标准(一)裁判员执行的其它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
(1)动作出现错误内容,扣0.10分;(2)一个动作出现多种错误内容,均一次性扣0.10分;(3)一个组合动作出现两个以上同一器械方法错误内容,均一次性扣0.10分;(4)一个组合动作出现两个以上同一步法错误内容,均一次性扣0.10分;(5)一个组合动作出现两个以上同一步型错误内容,均一次性扣0.10分。
注:运动员在一次失误中若出现多种以上所列举的其他错误,应累计扣分。
(二)技术演练综合评定评分标准分为3档9级,其中:8.50~10.00分为优秀;7.00~8.49分为良好;5.00~6.99分为尚可。
(详见表)裁判员组成裁判长:1人裁判员:4人记录记时员:1人检录员:2人。
24式太极拳32太极剑42式太极拳42式太极剑成绩考核内容、方法与标准:
(二)考核方法与评分标准
1、基本功 10% 任选一项考试
(1) 正踢腿:左右腿行进间踢10秒钟,总数的平均数为最后得数,技评并计算次数。
要求:符合动作规格技术,踢腿高度超过胸部,踢摆腿在下落时,必须有落在支撑腿的后方. 正踢腿评分标准:
(2)叉:竖叉(女),横叉(男)
劈叉评功分标准
2、24式太极拳;32式太极剑;42式太极拳;42太极剑每学期一项占40%必考项目。
(1)考核方法
每次3人同时考试,独立完成.套路遗忘可重做1次,但最高分不超过70分。
(2)评分标准
(1)动作姿势准确、规格好;连贯协调,娴熟完成套路;符合太极拳、剑的技术要求和运动特点突出者为优秀。
分数:90分——以上
(2)动作姿势基本正确、规格稍差;方法清楚、能完成套路;符合太极拳的技术要求和运动特点,风格特点较突出者为良好。
分数:89分——71分
(3)动作姿势不够准确、规格较差;方法较清楚、稍有遗忘;能完成套路;
基本能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风格特点不突出者为及格。
分数:70分—60分
(4)动作姿势不准确、规格差;技法力点不清根本无法完成套路,没有风格特点者为不及格。
分数:60分以下
注:根据最新《武术竞赛规则》的要求执行。
3、身体素质测试、体质健康测试标准按有关标准统一执行。
【太极拳资料】太极拳段位考试实用手册《中国武术段位制》分为段前级1-6级,初段位1-3段,中段位:4-6段,高段位7-9段。
6段以下为技术段级,晋级(或段)必须参加国家段位考试。
七段以上为建树和贡献段位,不再考核技术,主要评价对武术发展的贡献和武术理论建树。
就是说6段为技术段位的最高级。
段前6级,由段前1级逐级晋升至段前6级。
然后,进入初段位。
再循1-6段逐段晋升。
初段位:一段(青鹰);二段(银鹰);三段(金鹰)中段位:四段(青虎);五段(银虎);六段(金虎)高段位:七段(青龙);八段(银龙);九段(金龙)将“既可单练、又可对打,还能实战”的传统武术演练形式,确立为段位技术内容的结构标准。
即每级段位技术都分单练路、对打套路和拆招,单练套路既能单练,拆分后又能进行对打套路的练习,还能以拆招形式体现实战技法。
这一创编思路改变了以往武术套路的操化形式,突出了传统武术“打练结合”的特色和攻防含义,再现了传统武术的本来面目。
具体如下表所示:打…………………………………………… 一段技术元素打、踢……………………………………… 二段技术元素打、踢、拿………………………………… 三段技术元素打、踢、拿、靠…………………………… 四段技术元素打、踢、拿、靠、摔……………………… 五段技术元素综合(打、踢、拿、靠、摔)…………… 六段技术元素陈式太极拳段位制考核要求陈式太极拳的基本身型是“上悬下沉,中节舒松”的状态。
要求做到虚领顶劲,躯干正直,腰腹沉实,裆口圆活。
头顶上领,似有一绳悬住百会穴。
身型端正,脊柱竖直,有挺拔之势。
腰劲下贯,小腹充实,则力量充沛。
开胯屈膝,裆口呈圆,腿上力量才能向上传递。
人体在这种上悬下沉作用下,被对拉拔长,肩、肘、腕、脊柱、髋、胯、踝等关节都要撑开,胸腹部亦随之宽舒,中节各部就能灵活运转。
这种状态能全身放松、节节贯串,气贯于梢,增加肌肉的弹性力与爆发力。
能使下桩沉稳,利于发劲。
同时,构成螺旋的基准轴线,使百会至尾椎形成中轴,构成躯干自转、肢体公转的轴心。
太极拳比赛评分标准
比赛技术分100分制(聘请专业裁判考评),附加分10分,具体评比、分配方法如下:
1.报名参加学校比赛的同志必须参赛,不参赛不予评奖。
中心领导参赛每人加5分,参赛人数超过40%按照比例加分(附加分)。
2.服装整齐,入场形式及精神面貌(10分)。
3.精神饱满,步法协调(30分)
符合神态自然,意识集中,速度适宜,风格突出要求者,给予10分;凡与要求轻微不符者扣1-5分,显著不符者扣6-9分,严重不符者扣10分。
符合劲力顺达,力点准确,连贯圆活,手、眼、身、法、步配合协调者,给予20分;凡与要求轻微不符者扣1-5分,显著不符者扣6-10分,严重不符者扣11-20分。
4.动作要求(60分)
动作正确、连贯、圆活、协调,太极拳风格突出,周身中正,虚实分明,柔中有刚,熟练完成全套动作。
全套动作与音乐相配合,动作流畅,圆润、舒缓,连绵不断,无明显停顿或等待音乐的现象,太极拳路线、方向准确。
凡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身型、身法、平衡与规格要求不符者,同一动作出现一次轻微错误扣5分,出现一次显著错误扣10分,出现一次严重错误扣20,同一错误扣分不累计;不同动作均出现严重错误时,将60分扣完为止。
十六式简化太极拳考试方法及标准
本考试内容和标准从2014级第二学期执行
一、评分方法:
(一)评分由团体表演性分(15分)和个人技术表现分(25分)两个部分组成。
得分=团体等级得分+个人技术得分。
(二)学生以不超过6人为一个考试组。
各组学生自由组合,任课教师协调确定。
太极拳考试采用随堂交叉考试。
二、团体表演性评分标准
1.表现力:全队学生应通过流畅、准确、娴熟的动作技巧、通过自身的热情和全身心投入的表情来吸引观众的能力。
5分。
2.动作整齐性:动作整齐性:集体意识和集体协作。
10分。
三、个人技术表现评分标准:
(一)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符合规格要求。
凡每出现一次轻微错误扣1分,每出现一次显著错误扣2分。
(二)运劲顺达、力点准确、连贯圆活、手眼身法步配合协调,凡与要求轻微不符者,扣1分,每出现一次显著不符者扣2分。
(三)神态自然、意识集中、速度适宜、风格突出。
凡与要求轻微不符者,扣1分,每出现一次显著不符者2分。
(四)没有完成套路:凡学生没有完成套路中途退场者,不予评分。
(五)遗忘:每出现一次遗忘,根据不同程度,扣2分。
(六)失去平衡:每出现一次摇晃扣1分,每出现一次附
加支撑扣1分。
(七)动作数量:动作数量超出或不足,每多或少一个动作扣2分。
(八)动作方向:凡偏离规定方向45°以上,每出现一次扣1分。
注:最多扣20分。
体育部
2014年6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