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总结
- 格式:ppt
- 大小:1009.50 KB
- 文档页数:41
认知学习理论简介认知学习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旨在解释人类如何通过思考、记忆和问题解决来学习和掌握新知识。
该理论关注个体的思维过程,认为学习是由个体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共同决定的。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主动参与和探索来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理解,学习不仅仅是接受外界的信息和指导,而且还涉及到对信息的理解、加工和应用。
认知学习的基本原理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主动参与认知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探索。
学习者需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自主提问、实践和反思来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这种参与可以提高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学习的效果。
2. 个体差异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每个人的认知过程和能力都是独特的。
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学方法应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调整。
3. 知识建构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通过构建现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知识和理解。
学习不仅仅是被动接受和记忆,而是通过思考、整理和应用信息来建构个人知识体系。
4. 元认知认知学习理论中的元认知指的是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评估和调整的能力。
学习者需要具备意识和掌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包括对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策略的选择和学习结果的评价。
认知学习的应用认知学习理论对教育和学习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认知学习在实际应用中的几个方面:1. 教学设计认知学习理论提供了一种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需求,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任务和活动,促进他们的思考和理解。
2. 学习策略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如组织信息、进行思维导图、自主提问等,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3. 评估和反馈认知学习的评估和反馈需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通过评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思考方式,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调整学习策略和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探索,个体差异,知识建构和元认知的重要性。
第六章认识论(认识的本质和认识发展的总规律)“认识论”一词来自希腊文“知识”和“学说”的结合,是一种关于认识(或知识)的学说;定义为: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本质和产生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
第一节认识和实践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对立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认识论的一对基本范畴。
认识就是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交往作用中,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而要对认识的主体和客体进行规定,就必须以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为前提和基础。
从客观事物到主观感觉和思维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从主观感觉和思维到客观事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这两条路线之间的斗争,形成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对立。
1.一切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本质上都是先验论唯心主义认为:认识的主体并不是人本身,认识的客体也不是物质,两者在本质上都是精神性的东西,认识不过是从精神到精神,即精神对自身的认识。
唯心主义把认识当成先于物质、先于经验和实践的东西,主张认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或是头脑中固有的。
2.一切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除外)的认识论都是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它同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本对立。
唯物主义认识论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出发,认为客观世界是认识的根源,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二)主客体的概念、特点及其相互关系1.主体的概念、特征及形式:①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并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
②主体的特征:A.自然性:B.社会性:C.意识性:D.实践性:③主体的形式:A.个人主体B.集团主体又称群体主体C.社会主体2、客体的概念、特点及形式:①客体是指进入认识主体的实践和认识范围的对象。
②客体的特征:A.客观性:是指任何客体的存在都是不以主体意识为转移的。
B.对象性:是指客体和主体相联系,使客体首先成为主体的实践对象,进而成为主体认识、改造和目的的所指的对象。
C.社会历史性:客体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发展,它的内容、范围和层次不断扩展的变动性。
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教学目标】1、了解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过程2、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理解学习的过程和有效条件3、理解知识的组织结构及其对教学的意义【教学重点】理解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认知同化学习理论【教学难点】掌握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和学习信息加工论【教学方法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一、格式塔的学习理论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
人在认知活动中需要把感知到的信息组织成有机的整体,在头脑中构造和组织一种格式塔(Gestalt)(或称为完形),对事物、情境的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形成整体理解,而不是对各种经验要素进行简单的集合。
这一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的顿悟。
之所以产生顿悟,一方面是由于分析当前问题情境的整体结构,另一方面是由于心智能利用过去经验的痕迹,心智本身具有组织力的作用,能够填补缺口或缺陷,因此服从于知觉的组织律。
苛勒于1913年-1917年间,曾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提出了与当时盛行的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相对立的第一个认知学习理论—学习的顿悟说。
(一)苛勒的黑猩猩实验(二)贡献与局限1、贡献(1)对桑代克的理论进行了批判,使认知派与联结派的区别明确化,并促进了学习理论的发展(2)强调整体观和知觉经验的组织作用,关切知觉和认知的过程。
2、局限(1)把学习完全归于有机体自身的组织活动,否认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
(2)把试误学习与顿悟学习完全对立起来,不符合人类学习的特点。
二、符号学习理论托尔曼(E.C.Tolman),自称是行为主义者,但是受完形心理学的影响,重视对整体行为的研究。
符号学习,是指学习者学会的是符号与符号代表之物之间的关系,是行为的途径,而不是动作的模式。
符号与事物之间存在中介变量:S---O---R O为organism(有机体) 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认为:①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而不是盲目的。
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是一种关于个体如何接受、处理和保存信息的理论基础。
该理论主张学习是一种通过自身加工信息的方式来建立新知识和理解的过程。
今天,这一理论已经成为教育、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研究中的核心学说之一。
1. 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条件反射,它是一种深层次的理解、协调和领悟过程。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应该是参与性的,个体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取新信息和知识。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一个积极的、主观的、构造性的和协作性的过程。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建构知识,而不是被知识灌输。
它认为,个体通过与外界交互并接收、处理并重新组织信息来建立新知识和理解。
因此,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涉及到感知、思考、记忆、理解、推理和创新等方面。
2. 认知学习理论的实践应用认知学习理论在教育和培训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教育家们使用认知学习理论的策略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例如,将学习任务分解成小的任务单元,通过给予反馈来增强学习者的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引导问题来鼓励学习者进行探究性学习等方法。
在提高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方面,认知学习理论也提供了很多方法。
例如,帮助学习者发展记忆技能,如建立良好的记忆策略和使用记忆辅助工具;帮助学习者发展思考技能,如鼓励学习者进行分析和客观评价;帮助学习者发展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如鼓励学习者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实验。
3. 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限制认知学习理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断发展和演变。
其中最重要的进展是连接主义学习理论的涌现和认知负荷理论的发展。
连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神经网络和非线性系统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一种神经元连接强度和层次性变化的产物。
认知负荷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信息加工和认知负荷水平的影响以及拆分任务的策略等。
然而,认知学习理论在其应用和理论化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比如,它无法解释并承认个体差异,即不同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和结果方面可能会受到不同的影响。
认知学习理论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一、产生背景1、从认知学习理论兴起的社会背景来看,它是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
二次大战之前,几乎所有的心理学的研究都局限于实验室,行为主义的研究范式霸占了学习领域;当时对于学习的研究,仅仅涉及到动物和人的外部行为,很少涉及到人的内部心理历程。
二次大战期间,涌现的大量实际问题对行为主义提出了挑战,战争对人的认知与决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二次大战之后,信息时代,以及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更加强调对于人们的信息选择、接受,以及信息编码、存贮、提取与使用过程的研究。
这些实际的社会需要,直接刺激了认知学习理论的产生与兴起。
2、从认知学习理论的科学技术背景来看,它是心理学与邻近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
控制论、信息论,以及计算机科学与语言学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了认知学习理论的产生与取向。
很多认知学习理论的重要观点,都与这些学科有不解之缘。
如,加涅的累积学习的一般理论模式,就直接借鉴了控制论与计算机科学的某些重要的思想。
3、认知学习理论是心理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学习理论经历了重大的变革。
前半个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关于学习的概念是以行为主义原则为基础的,学习被看作是明显的行为改变的结果,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
因此,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环境和条件,如刺激和影响行为的强化,是学习的两个重要的因素,学习等同于行为的结果。
然而,这是与事实相违背的。
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研究中不考虑人们的意识问题,只是强调行为,把人的所有思维都看作是由"刺激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的。
这就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的不满,开始放弃行为主义的研究立场,转向研究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从而导致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
二、定义认知主义者主张将学习看作是个体对事物经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