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三《鞭贾》知识点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14
第19课 鞭 贾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为何还会有人趋之若鹜?徒有其表,腹内草包,为何朝廷还要任用那些伪饰求官者?以鞭喻人,一针见血,柳宗元用生动的文笔,刻画出了一个牟取暴利、弄虚作假的骗子和一个只重外表的富者形象,讽刺了当时官场的不良风气。
也警戒当政者,涂饰染抹、佯装有才者不可用。
否则,就会像那个买鞭者,最终招致祸患。
寓言轻松,寓意却深刻,在哈哈一笑间让我们深思。
知识链接背景资料中唐时期社会上流行着一种很不好的风尚,许多官员好高骛远,往往认为自己的才能与地位不相符,片面地追求那些高爵位以炫耀自己。
如此之势,引起了一种广泛地追逐虚名而不重务实的浮夸之风,柳宗元有感于这种社会风气的危害之重,而借卖鞭者之言讽刺世俗之风,遂成此文。
文白对照市之鬻鞭者, 人 问之: 其贾宜五十,市上卖鞭的人,如果有人问鞭子的价格,应该是五十的,必曰五万。
复之以五十, 则伏而笑; 以五百,则小怒;一定说五万。
还价五十时,他就笑弯了腰;出价五百就小怒,五千,则大怒;必五万而 后 可。
五千就大怒;一定要五万然后才同意。
⎣⎢⎢⎡ 鬻:卖。
贾:价格。
宜:适宜,相称。
⎦⎥⎥⎤复:还价。
伏:俯伏、趴。
以:用。
有富者子, 适市买鞭, 出五万,有富家子弟,去市场买鞭子,花了五万, 持以夸余,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视其握,则蹇 仄而不植;拿出来向我炫耀,看看鞭梢卷曲不顺;看那鞭子的柄,歪曲不正;其行水者, 一去一来不相承; 其节朽黑而无文,看他的鞭行,一去一来不相承接;看他的鞭节朽黑无纹,掐之灭爪, 而不得其 所穷;举之 翲然用指头掐鞭子,指甲陷没进去,不知有多深;举起来轻飘飘的若 挥 虚焉。
样子,像没有拿东西一样。
⎣⎢⎢⎡适市:去市场。
适,往、到……去。
夸:夸口,夸耀。
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看看鞭梢卷曲不顺。
首,头,梢。
拳蹙,弯曲,皱缩。
遂,顺遂。
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看那鞭子的柄歪曲不正。
错误!⎦⎥⎥⎤进去了,不知有多深。
灭,没。
翲然:轻飘飘的样子。
第19课鞭贾1.通假字(1)举之翲.然若挥虚焉同“飘”,轻飘飘。
(2)则遫.然枯,苍然白同“速”,极短时间,极快速。
(3)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同“直”,与曲相对。
(4)其节朽黑而无文.同“纹”,纹理。
(5)掐之灭.爪,而不得其所穷同“没”,陷进去,消失。
(6)余曷.不至于公卿同“何”,为什么。
2.古今异义(1)余曷不至于..公卿。
古义:升级,升官。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2)居无事..,虽过三年不害。
古义:不做什么事情。
今义:没有问题。
(3)子何取于是..而不爱五万。
古义:“于”引出动作的对象;“是”这些。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4)其节朽黑而无文.。
古义:纹理。
今义:文章、文字等。
(5)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
古义:热水、开水。
今义:烹调后汁特别多的副食或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3.一词多义市买鞭:动词,到……去.还家门:动词,女子出嫁.兄意,那得自任专:动词,符合、适合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副词,刚刚.有言,必亟听从:连词,如果.五万:动词,吝惜.其黄而泽:动词,喜欢、喜爱.:名词,商人.宜五十:名词,价格.技于朝:动词,贩卖.马:动词,买.:动词,做买卖.好:动词,求取祸:动词,招惹、招引4.词类活用(1)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动词作名词,把柄。
(2)向之黄者栀.也:名词作动词,用栀染。
(3)泽者蜡.也:名词作动词,用蜡打。
(4)鞭折而为五六..:数词作名词,五六节。
5.文言句式(1)复之以五十:介宾短语后置句。
(2)持以夸余:省略句。
(3)子何取于是而不爱五万:疑问句。
(4)后出东郊:省略句。
(5)争道长乐坂下:省略句。
一、结构图解二、中心主旨本文通过买鞭人和卖鞭人的话语,引入作者对时下官员的抨击,进行了巧妙的政治联想,紧紧抓住鞭的质地进行描绘,并与朝中官员的个人能力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强烈的隐喻关系。
可以说是对当时官场中个别官员的一种激烈抨击。
《鞭贾》作者柳宗元文学特点诗歌柳宗元的诗,共集中140余首,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
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
苏轼评价说:“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把柳宗元和陶渊明并列。
现存柳宗元诗,绝大部分是贬官永州以后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
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诗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
不论何种体裁,都写得精工密致,韵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的感情,呈现一种独特的面貌。
因他是一位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的诗人,所以无论写什么题材,都能写出具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篇。
辞赋宋人严羽说:“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
”此论相当中肯。
柳宗元的辞赋继承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
他的辞赋,不仅利用了传统的形式,而且继承了屈原的精神。
这或者是因为两人虽隔千载,但无论是思想、遭遇,还是志向、品格,都有相通之处。
《旧唐书》本传云柳宗元“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户乙)。
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数十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与屈原之作辞赋,何其相似。
柳宗元的“九赋”和“十骚”,确为唐代赋体文学作品中的佳作,无论侧重于陈情,还是侧重于咏物,都感情真挚,内容充实。
散文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
唐中叶,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
在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
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
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己出”。
高三语文教材梳理复习19.鞭贾文题解读鞭贾,“鞭”是“鞭子”,“贾”是“商人”的意思。
柳宗元借寓言故事塑造拟人化的艺术形象,以此来阐明深刻的道理。
文章以“鞭贾”为题,其实“鞭贾”只是文章主旨的一个引子,即用卖鞭人的话来影射当时的官员,体现出了作者高度的智慧和高超的行文技巧。
走近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现在山西永济),生于长安(现在陕西西安),长于长安。
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幽峭明净,自成一家。
有《柳宗元集》45卷,附外集两卷及补遗,搜辑比较完备。
背景纵览《鞭贾》写漫天要价的奸商,最后技穷而为罴所撕裂。
“结合当时背景看,则可能是对唐王朝‘以藩制藩’的错误政策发出警告、劝戒”(《中国古代寓言史》)。
8XX年,唐顺宗即位,33岁的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协助王叔文等改革弊政,为反对宦官擅权、藩镇割据,做了不少于国于民有利的大事。
王叔文革新集团执政不到7个月,因遭宦官和豪族大官僚的联合反扑而失败。
宪宗即位,柳宗元被贬为永州(现在湖南零陵)司马。
在永州XX年,艰苦生活的磨练,辛勤的创作,使他在文学上获得了卓越的成就。
中唐时期,社会上流行着一种很不好的风尚。
许多官员好高骛远,往往认为自己的才能与地位不相符,片面地追求那些高爵位以炫耀自己。
如此之势,引起了社会上一种广泛地追逐虚名而不重务实的浮夸之风,柳宗元有感于这种社会风气的危害之重,而借卖鞭者之言讽刺世俗之风。
字词梳理1.字音鞭贾(gǔ)鬻(yù)拳蹙(cù)蹇仄(jiǎn zè)翲然(piào)爚汤(yuè)长乐坂(bǎn)踶(dì)粪壤(rǎng)一误而过其分(fèn)遬然枯(sù)濯之(zhuó)栀(zhī)掐之灭爪(qiā mò)2.多音字3.形近字4.词义鬻:卖。
第19课鞭贾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富者子,适.市买鞭适:恰好B.掐之灭爪,而不得其所穷.穷:终端C.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濯:冲洗D.则遬.然枯,苍然白遬:迅速【答案】A [适:到,去。
]2.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其贾宜五十,必曰五万B.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C.举之翲然若挥虚焉D.今之栀其貌,蜡其言【答案】D [“栀”“蜡”名词作动词,用栀、蜡装饰。
]3.下列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市之鬻鞭者.②泽者.蜡也③必五万而.后可④吾爱其黄而.泽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答案】B [①……的人;②表判断;③连词,表承接;④连词,表并列。
]4.下列各句中,与“以求贾技于朝”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持以夸余B.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C.复之以五十,则伏而笑D.彼,人也;予,人也。
【答案】C [A项,省略句。
B项,判断句。
C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
D项,判断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市之鬻鞭者,人问之:其贾.宜五十,必曰五万。
复之以五十,则伏.而笑;以五百,则.小怒;五千,则大怒;必五万而后可。
有富者子,适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其行水者,一去一来不相承;其节朽黑而无文.,掐之灭.爪,而不得其所穷;举之.翲然若挥虚焉。
余曰:“子何取于是而不爱五万?”曰:“吾爱其.黄而泽。
且贾者云。
”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
则遫然.枯,苍然白,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
富者不悦,然犹持之三年。
后出东郊,争道长乐坂下,马相踶,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
马踶不已,坠于地,伤焉。
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壤,无所赖者。
今之栀其貌,蜡其言,以求贾技于朝,当其分则善。
一误而过其分,则喜;当其分,则反怒,曰:“余曷不至于公卿?”然而至焉者亦良多矣。
《鞭贾》知识点归纳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其贾宜五十“_____”通“______”,________ (2)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______”通“______”,________ (3)其节朽黑而无文“______”通“______”,________ (4)举之翲然若挥虚焉“______”通“______”,________ (5)则遬然枯“______”通“______”,________ (6)余曷不至于公卿“______”通“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子何取于是而不爱五万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2)余曷不至于公卿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答3.【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1)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 _______________ (2)则遬然枯,苍然白 ____________________(3)向之黄者栀也 ______________ (4)泽者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5)鞭折而为五六..____________ (6)而责其大击之效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贾①其贾宜五十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鞭贾 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以求贾技于朝 ________________ ④长袖善舞,多财善贾 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1)复之以五十,则伏而笑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2)持以夸余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3)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句式: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4)后出东郊,争道长乐坂下句式: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5)以求贾技于朝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5)恶有不折其用,而获坠伤之患者乎句式: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6.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马鞭质地极差的一组句子是①其行水者,一去一来不相承②有富者子,适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③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壤,无所赖者④举之翲然若挥虚焉⑤则遬然枯,苍然白,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⑥吾爱其黄而泽 A.①②④⑥B.①③④⑤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⑤《鞭贾》知识点归纳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其贾宜五十“_____”通“______”,________ (2)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______”通“______”,________ (3)其节朽黑而无文“______”通“______”,________ (4)举之翲然若挥虚焉“______”通“______”,________ (5)则遬然枯“______”通“______”,________ (6)余曷不至于公卿“______”通“______”,________ 答案:“曷”通“何”答案:(1)“贾”通“价”,价格(2)“植”通“直”,与“曲”相对(3)“文”通“纹”,纹理(4)“翲”通“飘”,轻飘飘(5)“遬”通“速”,快速(6)余曷不至于公卿“______”通“______”,________ 答案:“曷”通“何”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子何取于是而不爱五万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2)余曷不至于公卿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答案:(1)两个词,于:介词,引出对象。
是:代词,这(2)升级、晋升3.【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1)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遬然枯,苍然白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之黄者栀也____________________ (4)泽者蜡也____________________ (5)鞭折而为五六____________________(6)而责其大击之效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动词活用为名词,手握的地方(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白(3)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栀子染(4)名词活用为动词,打蜡(5)数词活用为名词,五六节 (6)使动用法,使……承担责任4.【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贾①其贾宜五十____________________②鞭贾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以求贾技于朝____________________④长袖善舞,多财善贾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贾:①“贾”通“价”,价格②名词,商人③动词,卖,这里引申为“献”④动词,泛指做买卖,经商文段研读5.【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1)复之以五十,则伏而笑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2)持以夸余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3)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句式: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出东郊,争道长乐坂下句式: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求贾技于朝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5)恶有不折其用,而获坠伤之患者乎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状语后置句;用五十还价时,他就笑弯了腰(2)省略句;补充完整为“持(之)以夸(于)余”,拿着鞭子来向我夸耀(3)判断句;(原来)过去的黄色是用栀染的,光泽是用蜡打出来的 (4)省略句;补充完整为“后出东郊,争道(于)长乐坂下”,后来有一天从东郊出城,在长乐坡下与人争道(5)状语后置句;来向朝廷请求任职做官的人(6)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补充完整为“恶有(于)其用不折,而获坠伤之患者乎”,哪有在用的时候不折断而导致坠地、损毁的祸患呢6.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马鞭质地极差的一组句子是(B)①其行水者,一去一来不相承②有富者子,适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③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壤,无所赖者④举之翲然若挥虚焉⑤则遬然枯,苍然白,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⑥吾爱其黄而泽A.①②④⑥B.①③④⑤C.①③④⑥D.②③④⑤7.“复之以五十,则伏而笑;以五百,则小怒;五千,则大怒;必五万而后可。
”这是从哪个方面描写鞭贾的?请具体分析一下动词的妙处。
答案:从动作和神态两方面对鞭贾进行描写,把鞭贾在讨价还价中的虚假和奸诈表现得淋漓尽致,把他们那种装腔作势、诈骗牟利的形象刻画得极其逼真。
其中动词“伏”字用得好,意为“弯腰”,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文段研读 8.作者在对鞭的描述时进行了由色泽到质地的描绘,这样写有什么意义?答案:作者先是对鞭的外表进行了具体地描绘,折鞭之后,又用“空空”“粪壤”等词对其质地进行了表述,为下文揭示朝中官员的本质做铺垫,更加深刻地揭示一部分官员的精神实质。
文段研读二、阅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理解词句 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余曷不至于公卿“______”通“______”,________ 答案:“曷”通“何”,为什么文段研读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余曷不至于公卿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2)恶有不折其用,而获坠伤之患者乎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患某种疾病的人答案:(1)升级、晋升(2)两个词,患:祸患。
者:语气助词,不译文段研读 3.【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1)今之栀其貌,蜡其言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责其大击之效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栀子染,引申为“妆扮”;打蜡,引申为“粉饰”(2)使动用法,使……承担责任4.【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朝①以求贾技于朝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序八州而朝同列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两朝开济老臣心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朝菌不知晦朔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朝:①名词,朝廷②动词,上朝③动词,使……朝拜④名词,朝代⑤名词,早晨文段研读5.【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1)以求贾技于朝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2)恶有不折其用,而获坠伤之患者乎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研读答案:(1)状语后置句;来向朝廷请求任职做官的人(2)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补充完整为“恶有(于)其用不折,而获坠伤之患者乎”,哪有在用的时候不折断而导致坠地、损毁的祸患呢文段研读文段研读◎筛选概括6.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本文以“鞭贾”为题,揭露了卖鞭人的丑恶嘴脸,反映了当时社会相互欺骗、不讲诚信的现实。
B.柳宗元有感于许多官员好高骛远,注重追求高爵显位以炫耀自己的这一社会风气的危害,借卖鞭者之言讽刺世俗之风。
C.有个富家子,到市场出了五万买了鞭子,拿着来向“我”夸耀。
可“我”看那鞭子的顶端,卷曲不舒展;看那手握的地方,歪斜不直。
文段研读D.作者认为,当今那些粉饰容貌、言语,来请求向朝廷献技的人,如果职位恰好与其才能相当,就很好了。
解析:本文的主旨在于揭露当时的官员的丑陋行径。
7.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将富者买鞭与朝廷用人进行了对应式的议论,由物及人,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