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三则夸父逐日学案无答案冀教版20181213286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3
女娲补天1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联系臭氧层对环保教育。
4、自学课文生字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健:1. 学习课文,了解课学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1. 课文插图投影。
2. 生字词卡片。
3. 有关”五彩石”的实物(如雨花石)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
《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师: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
二、出示插图投影,指导看图。
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三、揭题,释题。
1. 板书题目:女娲补天2. 引导学生据题质疑。
3. 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女娲补天的故事。
四、录音朗读,学生自由读。
五、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六、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七、指名读文,正音。
八、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九、生讨论后汇报,师小结。
课文讲的是传说中女娲看到天塌了一大块,便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的事。
十、指导熟读全文。
十一、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12.女娲补天1. 女娲为什么补天?2. 女娲怎么补天?3. 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第二课时一、复习。
1、看卡片读生字词。
2、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2、女娲怎么补天?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四、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本课出现的文言实词。
例如:“废”、“裂”、“攫”、“济”、“淫”、“涸”、“走”、“河”、“虫”、“文”、“喙”、“溺”等②用现代汉语翻译三则神话。
2.过程与方法: ①讲述本课的三则神话故事。
②发展联想和想像能力,培养讲故事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 ①认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敢于向自然挑战的勇气和精神②了解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像力。
二、课文主要内容神话是远古时代人民集体口头创作的一种文学形式。
是他们对世界的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状况主观想像和幻想的反映。
因为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矛盾、变化,并经常遭受自然的威胁,就产生了幼稚的想像和主观幻想,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和拟人化,这就产生了神话。
神话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原始理解、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所以马克思说神话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加以形象化;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古希腊神话对欧洲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国神话极为丰富,是小说的渊源。
许多神话保存在古代的著作中,如《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另外,历代文学创作中,模拟神话、假借传说中的神来反映现实和讽喻现实的作品,通常也称神话。
这三则神话,充分体现了人类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矛盾、变化,而以非现实的想像和幻想来表现对自然力的征服和支配这一有关神话起源的观点。
女娲是中国神话传说中“化育万物”的“神女”和炼石补天的英雄。
传说宇宙初辟之时,她和兄长伏羲在昆仑山中结为夫妻,繁衍了人类。
后来他们又制定婚礼,禁止兄妹通婚。
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血缘婚进步到族外婚的情况。
又传说天地开辟之时,她抟黄土造人,于是才有了人类。
炼石补天的故事,同样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抗争。
1.1夸父追日学习目标通读全文,疏通文意,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体会先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理解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夸父形象分析。
重点理解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句子的含义。
难点在朗读中体会联想、想象,锻炼学生对文章的领悟能力。
教法以读带赏学法读读思思合作探讨一.学前导航1.知识超市: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故事。
《山海经》:书名,18篇,作者不详,其中14篇是战国时期的作品,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
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有参考价值。
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2.课前准备:A.查资料,准备两三个神话故事课上交流。
B.熟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
二.学习过程:(一)我能行1.与大家分享你所了解的神话故事。
2.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我掌握了下列语文常识。
《夸父追日》选自《》,这部书的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的地理知识,其中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3.你认为本文重点掌握的字有(请注音)、重点掌握的词(请解释)为:(二)大家来合作1.读一读A.教师和同学范读,请注意生字的字音。
B.读完后能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吗?夸父与日逐走道渴而死2.译一译A小组合作翻译,注意重点的实词的解释。
逐走:入日:欲:河:泽:邓林:3.思一思(小组讨论)你怎么看待夸父这一人物?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从夸父这个神话人物的身上,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三)我明白了这些:1.练一练A.学习了《夸父追日》你了解了夸父是一个()的人,我们应该有他那种()的精神。
B.本文派生个成语是(),比喻()。
2.比一比(看哪一小组做得又快又好)(1)背一背(小组比赛,看哪一组背诵的人数最多)(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夸父与日逐走饮于河、渭北饮大泽华为邓林3.在下面句子中的括号里补充省略的内容。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同步练习(无答案)冀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同步练习(无答案)冀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同步练习(无答案)冀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课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快乐积累】1.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粗的字注音.女娲()zhuān民()鸷()鸟干hé( ) 夸父()柘()木堙( )2。
给句中加点的字释义。
①地不周.载②水浩洋..而不息③鸷鸟攫.老弱。
④杀黑龙以济.冀州⑤夸父与日逐走.⑥饮于河.渭⑦其鸣自詨.⑧溺.而不返3. 翻译下列句子。
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
⑵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
⑶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4。
填空。
①神话是关于神仙或深化了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和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好的向往.②《夸父逐日》和《精卫填海》选自《》,《女娲补天》选自《》。
③常衔西山之木石, .④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5。
请将下面的神话传说故事补充完整。
()射九日( )取火炎帝()()奔月 ( )开天辟地6.运用下面的材料,补写两个句子,组成一组排比句,以赞誉丛飞的义举。
材料:200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丛飞,是深圳著名歌手.他在10年里捐赠钱物近300万元。
他四处筹措扶助资金,无暇照顾女儿.他资助了178个贫困学生,孩子们称他"丛飞爸爸”.他身患绝症里,负担不起医药费。
1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神话的一般知识。
2.掌握本文文言词语的意思。
3、培养阅读古代神话的兴趣,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4、学习女娲、夸父、精卫等所表现出来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难点: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突破方法:重点:在学生朗读、复述、背诵和比较阅读中加深理解。
难点: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选择的三篇神话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反映了我们古代神话创作的一般规律。
在这三个故事中塑造了三个传诵几千年的动人形象。
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善良、执著、勤劳、勇敢的美德。
另外,本文是文言文,语言精练,文笔简约。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就在于让学生在大量的活动中,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探究法。
通过朗读、复述、背诵和比较阅读,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板书设计: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女娲夸父精卫鸟拯勇敢救敢于人无搏类畏斗人类对自然的抗争教学流程:一.兴趣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请大家边看边思考: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吗?(多媒体播放《女娲造人》的动画故事)导语:中国神话富有浓郁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则中国古代神话。
二.自学指导:★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自由大声地朗读,力求做到读得准确流利。
读得流利的标准是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不破读。
方法指导:①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②读不准,读不通顺的地方首先提出,师生共同解答。
★再读课文,疏通文意★2.结合注释,梳通文意。
方法指导:1、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译文理解文章大意。
(1)依照注释,在文中标注重点词语的意思。
(2)翻译重点句子的意思。
(3)标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梳通文意。
第二课时夸父逐日
第二课时夸父逐日课前预习
☆(人人必做)
一、口语交际:组内复述<<女娲补天>>.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夸父.()河渭.()
三、重点字词解释。
夸父逐日
..
..入日
..与日逐走
欲得饮.饮于河河渭
....不足
北饮大泽未至
....道渴而死
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部分学生选做)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⑵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课堂练习
☆(人人必做)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夸父虽死,但仍为人类造福的句子是:
②表明夸父逐日口渴后的做法的句子是:
③表明夸父逐日的结果的句子是:
④本文以丰富的想象引入深思,表现最突出的句子是:
2、“逐日”的意思是:怎样理解这一行为?
课后作业
☆(人人必做)
1、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2、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
3、“夸父逐日”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什么?
☆☆开放题(部分学生选做)
4、如何理解“弃其仗,化为邓林。
”的结尾?
5、怎样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夸父敢于逐日,你如何看待他?)
答:①从积极角度看:
②从消极角度看:
6、“夸父与日逐走”,夸父是不是自不量力?
答:
7、再读古文,你想对夸父说什么?
☆课外拓展
8、《山海经》中保存了一些人们熟知的神话,你还能写出一个吗?神话故事中还有夸父一样的人物吗?说说看。
1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神话的一般知识。
2.掌握本文文言词语的意思。
3、培养阅读古代神话的兴趣,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4、学习女娲、夸父、精卫等所表现出来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难点: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突破方法:重点:在学生朗读、复述、背诵和比较阅读中加深理解.难点: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选择的三篇神话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反映了我们古代神话创作的一般规律。
在这三个故事中塑造了三个传诵几千年的动人形象。
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善良、执著、勤劳、勇敢的美德。
另外,本文是文言文,语言精练,文笔简约.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就在于让学生在大量的活动中,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探究法。
通过朗读、复述、背诵和比较阅读,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板书设计: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女娲夸父精卫鸟拯勇敢救敢于人无搏类畏斗人类对自然的抗争教学流程:一.兴趣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请大家边看边思考: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吗?(多媒体播放《女娲造人》的动画故事)导语:中国神话富有浓郁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则中国古代神话.二.自学指导:★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自由大声地朗读,力求做到读得准确流利。
读得流利的标准是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不破读.方法指导:①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②读不准,读不通顺的地方首先提出,师生共同解答.★再读课文,疏通文意★2.结合注释,梳通文意。
方法指导:1、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译文理解文章大意。
(1)依照注释,在文中标注重点词语的意思。
(2)翻译重点句子的意思.(3)标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梳通文意.(1)提出本组在翻译时遇到的困难,其他组帮助共同解决。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关于神话的一般知识。
2、掌握本文文言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复述、背诵和比较阅读,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阅读古代神话的兴趣,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2、学习女娲、夸父、精卫等所表现出来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难点: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突破方法:
重点:在学生朗读、复述、背诵和比较阅读中加深理解。
难点: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选择的三篇神话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反映了我们古代神话创作的一般规律。
在这三个故事中塑造了三个传诵几千年的动人形象。
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善良、执著、勤劳、勇敢的美德。
另外,本文是文言文,语言精练,文笔简约。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就在于让学生在大量的活动中,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分析《女娲补天》
第2课时:简析后两则神话,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
1、中国古代神话三则第二课时夸父逐日
第二课时夸父逐日
课前预习
☆(人人必做)
一、口语交际:组内复述<<女娲补天>>.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夸父.()河渭.()
三、重点字词解释。
夸父逐日
..入日
..
..与日逐走
欲得饮.饮于河
..不足
..河渭
北饮大泽
..未至
..道渴而死
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部分学生选做)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⑵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课堂练习
☆(人人必做)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夸父虽死,但仍为人类造福的句子是:
②表明夸父逐日口渴后的做法的句子是:
③表明夸父逐日的结果的句子是:
④本文以丰富的想象引入深思,表现最突出的句子是:
2、“逐日”的意思是:怎样理解这一行为?
课后作业
☆(人人必做)
1、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2、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
3、“夸父逐日”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什么?
☆☆开放题(部分学生选做)
4、如何理解“弃其仗,化为邓林。
”的结尾?
5、怎样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夸父敢于逐日,你如何看待他?)
答:①从积极角度看:
②从消极角度看:
6、“夸父与日逐走”,夸父是不是自不量力?
答:
7、再读古文,你想对夸父说什么?
☆课外拓展
8、《山海经》中保存了一些人们熟知的神话,你还能写出一个吗?神话故事中还有夸父一样的人物吗?说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