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格式:pdf
- 大小:481.27 KB
- 文档页数:54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参考答案简答题1.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定义网络体系结构?网络的体系结构定义:指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architecture)。
或精确定义为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综合了OSI和TCP/IP 的优点,本身由5层组成: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2.什么是网络协议?它在网络中的作用是什么?在计算机网络中要做到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就必须遵守一些事先约定好的规则。
这些规则明确规定交换数据的格式以及有关的同步问题。
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
3.什么是OSI参考模型?各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OSI模型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建议,各层使用国际标准化协议。
可理解为当数据从一个站点到达另一个站点的工作分割成7种不同的任务,而且这些任务都是按层次来管理。
这一模型被称作 ISO 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因为它是关于如何把相互开放的系统连接起来的,所以常简称它为OSI模型。
应用层提供与用户应用有关的功能。
包括网络浏览、电子邮件、不同类文件系统的文件传输、虚拟终端软件、过程作业输入、目录查询和其他各种通用和专用的功能等。
表示层完成某些特定功能。
例如,解决数据格式的转换。
表示层关心的是所传输信息的语法和语义,而表示层以下各层只关心可靠地传输比特流。
会话层进行高层通信控制,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建立会话(session)关系。
会话层允许进行类似运输层的普通数据传输,并提供对某些应用有用的增强服务会话,也可用于远程登录到分时系统或在两台机器之间的文件传递。
会话层服务之一是管理对话,会话层允许信息同时双向传输,或只能单向传输。
若属于后者,则类似于“单线铁路”,会话层会记录传输方向。
一种与会话有关的服务是令牌管理(token management)。
运输层基本功能是从会话层接收数据,必要时把它分成较小的单元传递,并确保到达对方的各段信息正确无误。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第二章物理层物理层信源、信道、信宿、宽带、码元、波特、速率产生和发送信息的设备或计算机信号的传输媒质,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设备或计算机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码元传输速度的单位,1波特表示每秒传送1个码元码元传输率奈奎斯特定理(无噪声):C max=2f×log2N (其中f表示带宽)香农定理(有噪声): C max = W × log2(1+ S/N)(b/s)其中W为信道的带宽调制编码基带调制:改变波形,调制后仍然是基带信号带通调制:搬移频段,三种方式:调幅、调频、调相模拟数据编码技术:振幅键控、移频键控、移相键控数字数据编码:非归零码、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脉冲编码调制:采样(参考采样定理)、量化和编码数据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虚电路数据报传输介质:1.双绞线2.同轴电缆3.光纤4.无线传输介质交互方式1.单工2.半双工3.全双工设备:1.转发器2.集线器课本19页第三章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功能设备差错控制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1.检错2.纠错1.单帧滑动窗口与停止等待协议2.多帧滑动窗口与后退N帧协议3.多帧滑动窗口与选择重传协议广域网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轮询随机信道令牌传递协议1.ALOHA协议2.CSMA协议3.CSMA/CD协议4.CSMA/CA协议1.频分2.时分3.波分4.码分链路控制1.HDLC2.PPP以太网拓扑无线局域网1.星形2.环形3.总线4.树形IEEE802.11IEEE802.3交换机网桥源选径网桥透明网桥原理算法生成树算法第四章 网络层网络层功能设备路由与转发异构网络互联路由器组成功能拥塞控制IP 地址移动IPIP 组播IPV6IPV4地址协议1.CIDR2.表示法3.三类地址4.NAT1.ARP2.DHCP3.ICMP协议算法动态路由静态路由分层次路由自治系统链路状态路由算法距离-向量路由算法域间路由域内路由BGPOSPF RIP移动IP 的通信过程第五章 传输层传输层服务寻址与端口功能面向连接服务无连接服务TCPUDP数据报校验流量和拥塞控制可靠传输连接管理快重传和快恢复慢开始和拥塞避免连接:3次释放:4次应用层客户服务器模型p2p 模型FTPDNS WWW电子邮件1.层次域名空间2.域名服务器3.域名解析过程1.概念2.组成结构3.HTTP 协议1.组成结构2.电子邮件格式3.协议(MIME 、SMTP 、POP3)1.原理2.连接(包括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第六章应用层应用层客户服务器模型p2p模型FTPDNS WWW电子邮件1.层次域名空间2.域名服务器3.域名解析过程1.概念2.组成结构3.HTTP协议1.组成结构2.电子邮件格式3.协议(MIME、SMTP、POP3)1.原理2.连接(包括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2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单元测试一、判断1、TCP/IP是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网络通信协议。
()2、在OSI模型中,每一层真正的功能是向下一层提供服务。
()3、数据链路层传输的数据单位是报文。
()4、TCP/IP完全符合OSI标准。
()5、分层是每一层的功能应非常明确,层数越多越好。
()6、OSI的最高层是应用层,面向用户提供服务。
()7、物理层直接与传输介质相链接。
()8、应用层是计算机网络与最终用户的接口。
()9、TCP/IP只包含TCP和IP两个协议。
10、国际标准化组织OSI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ISO。
()11、CRC码主要用于数据链路层控制协议中。
()二、单选1、HDLC是()。
A.面向字符型的同步协议B.异步协议C.面向字节的技术同步协议D.面向比特型的同步协议2、Internet采用的信息协议是()A.FTP B.SPX/IPX C.TCP/IP D.WWW3、以下协议中不属于TCP/IP的网络层的协议是() A.ICMP B.ARP C.PPP D.RARP4、在TCP/IP协议簇中,负责将计算机的互联网地址变换为物理地址的协议是()。
A.ICMPB.ARPC.PPPD.RARP5、在OSI的模型中,能实现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网络互联功能的是()A.物理层B.网络层C.数据连接层D.传输层6、在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中,把传输的比特流划分为帧的层次是()。
A.网络层B.数据连接层C.传输层D.分组层7、在OSI模型中,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的特性层次是()。
A.网络层B.数据链路层C.物理层D.传输层8、TCP通信建立在面向连接的基础上,TCP连接的建立采用()次握手的过程。
A.1B.2C.3D.49、OSI参考模型中,()负责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端—端服务。
A.网络层B.传输层C.会话层D.表示层10、下列层次中,属于资源子网的有() A.网络层 B.数据链路层 C.表示层 D.IP层11、关于OSI参考模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