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路径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7
心力衰竭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心力衰竭(ICD-10 : 150.91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1-14 天时间住院第4? 5 天住院第6-10 天手术日及术后恢复期住院第11? 14 天(出院日)□进一步稳定病情术前□通知患者和家属□根据病情调整诊疗方案□ 上级医师查房,评估病情,确定恢□通知住院处复情况,明确患者病情是否手术适应症□向患者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对患者手术相关的各项检查逐项明预约复诊日期确、完善□完成病历书写□ 与患者签署手术协议术,就手术的□将出院记录副本交给患者□如主要目的、风险及可能的合并症等与患者充果患者不能出院,在病程记录中分沟通说明原因和继续治疗的方案诊疗术后□可复查BNP/NTproBNP 、工作□ 术后床头监护1~3 天□ 观察创口情况cTn I/T□ 观察、评估手术治疗后的效果,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及复查相关查□ 对合并症进行排查及处理辅助检长期医嘱:长期医嘱:出院医嘱:□心力衰竭常规护理□心力衰竭常规护理□二级护理□注意事项□ 一级护理□ 1~3 天床头心电、血压监测□床旁□出院带药□吸氧(必要时)活动□门诊随诊□重症监护(持续心电、血压和血氧□测体重饱和度监测等)□普食□普食□记录24 小时出入量、体重□口服利重□床旁活动尿剂□测体重□口服补钾药(必要时)□记录24 小时出入量、体重□口服□口服螺内酯(无禁忌证者)占利尿剂□口服地咼辛(必要时)八、、□ 口服补钾药(必要时)□ 口服ACEI/ARB (无禁忌证者)□口服螺内酯□ 口服B 受体阻断剂(无禁忌证医嘱□口服地咼辛(必要时)□ 口服ACEI/ARB (无禁忌证者)□ 口服B 受体阻断剂(无禁忌证者)□静脉扩血管药临时医嘱:□复查床旁胸片(酌情)□复查电解质等□追加利尿剂(必要时)□补钾药(必要时)□扩血管药(必要时)□升压药(必要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者)临时医嘱:□心脏远达片□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病因相关的检查病情□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因:变异 1. 1. 1.。
202个临床路径清单序号专科病种备注1通用版耳鼻咽喉科鼓膜炎2通用版耳鼻咽喉科慢性鼻炎3通用版耳鼻咽喉科外耳带状疱疹4通用版耳鼻咽喉科急性坏死性中耳炎5通用版耳鼻咽喉科隐蔽性乳突炎6通用版耳鼻咽喉科粘连性中耳炎7通用版耳鼻咽喉科鼓室硬化8通用版耳鼻咽喉科慢性鼻窦炎9通用版耳鼻咽喉科鼻咽部血管瘤10通用版耳鼻咽喉科急性扁桃体炎11通用版耳鼻咽喉科扁桃体周围脓肿12通用版耳鼻咽喉科咽旁脓肿13通用版风湿免疫科系统性硬化症14通用版风湿免疫科风湿热15通用版败血症(成人非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科16通用版布鲁菌病感染科17通用版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科18通用版伤寒感染科19通用版神经梅毒感染科20通用版戊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科21通用版细菌性痢疾感染科22感染科梅毒县医院适用版23感染科疱疹性咽峡炎县医院适用版24通用版骨科骨样骨瘤25通用版骨科血管肉瘤26通用版骨科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27通用版骨科尤因肉瘤28通用版骨科骨巨细胞瘤29通用版骨科脊柱滑脱症30骨科类风湿性关节炎县医院适用版31骨科膝关节骨关节炎县医院适用版32骨科腰椎骨折县医院适用版33骨科桡骨骨折县医院适用版34通用版呼吸内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5通用版呼吸内科医院获得性肺炎36呼吸内科肺癌县医院适用版37呼吸内科肺脓肿县医院适用版38呼吸内科急性扁桃体炎县医院适用版39呼吸内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县医院适用版40呼吸内科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县医院适用版41呼吸内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县医院适用版42呼吸内科流行性感冒县医院适用版43呼吸内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县医院适用版44呼吸内科慢性支气管炎县医院适用版45呼吸内科睡眠呼吸障碍县医院适用版46呼吸内科支气管哮喘(非危重)县医院适用版47呼吸内科胸膜炎县医院适用版48呼吸内科医院获得性肺炎县医院适用版49呼吸内科支气管肺炎县医院适用版50呼吸内科自发性气胸县医院适用版51通用版康复科腰椎滑脱症康复序号专科病种备注52通用版康复科腰椎关节突综合征康复53通用版康复科截肢后康复54通用版康复科肩关节不稳康复55通用版康复科肱二头肌肌腱损伤和断裂康复56通用版康复科肘关节损伤康复57通用版康复科跟腱断裂术后康复58通用版康复科踝部韧带损伤康复59通用版康复科原发性脊柱侧弯康复60通用版口腔科深龋(后牙面)61通用版口腔科牙周脓肿行急症处理62通用版口腔科菌斑性龈炎行牙周基础治疗63口腔科慢性牙髓炎(恒磨牙)县医院适用版64口腔科菌斑性龈炎行牙周基础治疗县医院适用版65口腔科牙周脓肿行急症处理县医院适用版66通用版泌尿外科急性睾丸炎67通用版泌尿外科肾素瘤68通用版泌尿外科阴茎癌69通用版内分泌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70通用版内分泌科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71通用版内分泌科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72通用版内分泌科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73通用版内分泌科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74通用版内分泌科皮质醇增多症75通用版内分泌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76通用版内分泌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77通用版内分泌科下丘脑综合征78通用版内分泌科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79通用版内分泌科胰岛素瘤80通用版内分泌科异位激素分泌综合征81通用版内分泌科肢端肥大症82通用版普通外科甲状舌管囊肿83通用版普通外科下肢动脉栓塞84通用版普通外科胃穿孔85通用版普通外科胃肉瘤86通用版普通外科十二指肠恶性肿瘤87通用版普通外科急性出血性肠炎88通用版普通外科小肠憩室疾病89通用版普通外科结肠憩室病90通用版普通外科阑尾类癌91通用版普通外科胆囊癌92通用版普通外科胆道出血93通用版普通外科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日间手术94通用版普通外科大隐静脉曲张日间手术95通用版神经内科遗传性共济失调96通用版神经内科亨廷顿病97通用版神经外科颅底肿瘤98通用版神经外科脑干占位病变99通用版神经外科脊索瘤100通用版神经外科烟雾病101通用版神经外科蛛网膜囊肿102神经外科头皮裂伤县医院适用版103通用版妇产科羊水过多104通用版妇产科羊水过少序号专科病种备注105通用版妇产科多胎妊娠106妇产科早产(顺产)县医院适用版107妇产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县医院适用版108通用版消化内科胆汁淤积性黄疸109通用版消化内科食管贲门失弛缓症110通用版消化内科慢性胰腺炎111通用版消化内科酒精性肝炎112消化内科营养不良县医院适用版113消化内科急性胃炎县医院适用版114消化内科糜烂性胃炎县医院适用版115消化内科急性胃肠炎(非感染性)县医院适用版116消化内科急性肠炎县医院适用版117消化内科肠梗阻县医院适用版118消化内科便秘县医院适用版119消化内科肛瘘县医院适用版120消化内科肛周脓肿县医院适用版121消化内科脂肪肝县医院适用版122消化内科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县医院适用版123消化内科消化道出血县医院适用版124通用版小儿内科新生儿感染性肺炎125通用版小儿内科新生儿颅内出血126通用版小儿内科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127通用版小儿内科肾小管酸中毒128通用版小儿内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129通用版小儿内科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130通用版小儿内科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131小儿内科新生儿肺炎县医院适用版132小儿内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县医院适用版133通用版小儿外科十二指肠闭锁和狭窄134通用版小儿外科肠重复畸形135通用版小儿外科肠梗阻136通用版小儿外科梨状窝瘘137通用版小儿外科小儿急性穿孔性阑尾炎138通用版小儿外科卵巢扭转139通用版小儿外科儿童股骨头缺血坏死140通用版小儿外科三尖瓣下移141通用版小儿外科右心室双出口142通用版小儿外科主动脉缩窄143通用版小儿外科先天性食管狭窄144通用版心血管内科原发性高血压145通用版心血管内科继发性高血压146通用版心血管内科急性心包炎147通用版心血管内科缩窄性心包炎148通用版心血管内科冠心病合并瓣膜病(内科治疗)149通用版心血管内科冠状动脉瘘(内科治疗)150心血管内科原发性高血压县医院适用版151心血管内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县医院适用版152心血管内科缺血性心肌病县医院适用版153心血管内科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县医院适用版154心血管内科无症状心肌缺血县医院适用版155心血管内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县医院适用版156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房性心动过速县医院适用版157心血管内科充血性心力衰竭县医院适用版序号专科病种备注158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县医院适用版159心血管内科心肌炎县医院适用版160心血管内科低血压县医院适用版161心血管内科心动过缓县医院适用版162心血管内科心悸县医院适用版163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县医院适用版164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心房颤动介入治疗县医院适用版165心血管内科心力衰竭县医院适用版166通用版心血管外科缩窄性心包炎167通用版心血管外科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168通用版心血管外科冠心病合并瓣膜病169通用版心血管外科胸主动脉瘤170通用版心血管外科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171通用版心血管外科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72通用版心血管外科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173通用版心血管外科先天性主动脉缩窄174通用版心血管外科冠状动脉瘘175通用版胸外科脓胸176通用版胸外科乳糜胸177通用版胸外科胸骨骨折178通用版胸外科张力性气胸179胸外科胸腔积液县医院适用版180通用版血液内科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181通用版血液内科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182通用版血液内科毛细胞白血病183通用版血液内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184通用版血液内科急性粒细胞缺乏症185通用版血液内科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86通用版血液内科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87通用版血液内科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188通用版血液内科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89血液内科初治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县医院适用版190血液内科慢性失血性贫血县医院适用版191通用版眼科结膜肿物192眼科真菌性角膜溃疡县医院适用版193通用版肿瘤科扁桃体癌放射治疗194通用版肿瘤科阴道癌195通用版肿瘤科不适合局部治疗的复发或转移性扁桃体癌化疗196肿瘤科脂肪瘤县医院适用版197通用版精神科器质性精神障碍(非痴呆)198通用版精神科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类型痴呆199通用版精神科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200通用版精神科急性应激反应201通用版精神科创伤后应激障碍202精神科非器质性失眠症县医院适用版。
心衰分级诊疗服务目标、路径与双向转诊标准5月13日,医政医改局发布关于印发心力衰竭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的通知,小编摘取“心衰分级诊疗服务目标、路径与双向转诊标准”与大家分享。
(一)目标。
引导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团队服务作用,规范心衰患者临床诊疗行为,为患者提供连续性诊疗服务,改善心衰患者预后,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二)医疗机构功能定位。
1.三级医院。
主要提供新发心衰、急性心衰、疑难危重心衰的诊疗服务。
收治下级医疗机构转诊患者,对下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通过医联体、远程医疗等形式,共同管理心衰患者,为疑难病例提供会诊并协助制订治疗方案,开展心衰诊治的质控管理。
2. 二级医院。
负责病情相对稳定的心衰患者的诊疗服务,为心衰患者提供规范的病情评估与监测、药物治疗、心脏康复。
对超出自身诊疗能力的患者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心衰恢复期患者、重症心衰病情稳定期患者、诊断和治疗方案已明确的新发心衰患者;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管理慢性心衰患者。
鼓励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院开展心衰中心建设,形成心衰疾病诊治网络体系,为心衰患者提供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性诊疗服务。
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负责心衰防治宣教,高危及疑似患者识别、稳定期治疗、康复和长期随访。
应当将疑似患者及时转诊到二级以上医院,同时启动随访管理和双向转诊机制。
慢性病医疗机构可根据自身的功能定位,为终末期心衰患者等提供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
(三)分级诊疗路径(图1)。
图1.心衰分级诊疗路径(四)双向转诊标准。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转至二级以上医院的标准。
(1)社区初诊或怀疑心衰的患者。
(2)社区管理的慢性稳定性心衰患者病情加重,经常规治疗不能缓解,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应当及时转至二级以上医院救治:①出现心衰症状体征加重,如呼吸困难、水肿加重;②利钠肽等心衰生物标志物水平明显升高;③原有心脏疾病加重,如冠心病患者出现心绞痛加重等;④出现新的疾病,如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肾功能恶化、血栓栓塞等。
××医院单病种诊疗规范及临床路径目录一、小儿支气管肺炎 (2)二、慢性阻塞性肺病 (5)三、慢性萎缩性胃炎 (8)四、小儿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1)五、急性肾小球肾炎 (14)六、急性肾盂肾炎 (16)七、原发性高血压 (18)八、脑出血 (22)九、肛瘘 (26)十、疱疹性咽峡炎 (29)十一、肝硬化腹水 (31)十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33)十三、过敏性紫癜 (47)十四、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49)十五、带状疱疹 (52)十六、病毒性心肌炎 (54)一、小儿支气管肺炎(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J18.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临床表现:起病或急或缓,常伴有发热,热型不定,新生儿或体弱儿亦可不发热。
患儿常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呕吐、腹泻等症状。
2.呼吸道症状与体征:咳嗽、气促,重症表现为鼻翼扇动、口周和指(趾)端发绀及三凹征。
部分患儿两肺可闻及固定性细湿罗音。
叩诊多正常,但当病灶融合累及部分或整个肺叶时,可出现肺实变体征。
3.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症肺炎可出现呼吸困难、三凹征及紫绀,并伴发其他系统功能异常,如心率增快、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迷、惊厥、肠鸣音消失等临床表现时,警惕在支气管肺炎过程中发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脑病、胸腔并发症等情况。
4.胸部X线:沿支气管分布的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以两肺底部、中内带及心膈角较多,由于细支气管的阻塞,可发生局部肺不张或肺气肿。
也可以表现为节段性和大叶性肺部实变或不张。
5.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 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2)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心衰(慢性心力衰竭)入院标准:1.日常活动后心衰症状(呼吸困难、乏力等)进行性加重,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肺啰音、踝部或下肢水肿加重,或有胸腔积液、心动过速(>100次/min),严重者出现急性肺水肿、第三心音奔马律等。
2.多有外感、劳累或情绪等诱发因素。
3.门诊治疗无效,需要住院系统诊治。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
一、心衰(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衰(TCD 2019版:A04.01.08)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ICD-10:I50.908)。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中心衰病.张伯礼吴勉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制定①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②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制定。
2.证候诊断(1)气虚血瘀证:气短喘促,胸闷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剧,神疲乏力,自汗,面色晄白,口唇发绀,或胸部闷痛,或肢肿时作,喘息不得卧;舌淡胖或淡暗有瘀斑,脉沉细或涩、结、代。
(2)痰瘀互结证:胸闷气短,心悸,肢体沉重,体胖多痰,或有咳嗽,呕恶痰涎,或口淡不渴,或面色萎黄,或倦怠懒言,或四肢无力,舌暗淡或边有齿痕或舌底脉络曲张,苔浊腻脉弦滑。
(3)气阴两虚证:气短喘促,胸闷心悸,动则加剧,神疲乏力,口干,五心烦热,两颧潮红,或胸痛,入夜尤甚,或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或尿少肢肿;舌暗红少苔或少津,脉细数无力或结、代。
(4)阳虚水泛证:气短喘促,胸闷心悸,喘息不得卧,面浮肢肿,尿少,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腹胀,便溏,口唇发绀,胸部刺痛,或胁下痞块坚硬,颈脉显露;舌淡胖有齿痕,或有瘀点、瘀斑,脉沉细或结、代、促。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中医第一诊断为心衰(慢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临床路径1. 疾病介绍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病,该疾病使得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器官缺血、缺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心力衰竭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并且往往与其他心脏病病因密切相关。
该病的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疲劳、肺淤血等。
2. 临床路径目标心力衰竭临床路径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标准化操作和规范化管理,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时间和再住院率,降低医疗费用,并且改善患者的预后。
3. 临床路径内容3.1 早期诊断和分级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对疾病的控制和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等进行评估,早期发现和诊断心力衰竭的患者。
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2 给予药物治疗根据分级结果,给予合适的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
药物治疗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功能,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3.3 饮食和运动指导心力衰竭患者应当控制摄入盐和液体的量,以减少体液潴留。
同时,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和肌肉的功能,提高患者的耐力和生活质量。
因此,在临床路径中需要提供科学的饮食和运动指导。
3.4 超声心动图随访超声心动图是评估心脏功能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心力衰竭的临床路径中,需要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善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5 心理支持和教育心力衰竭患者常常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和教育。
通过心理咨询和教育,提高患者对心力衰竭的认识和理解,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减少因心理问题而造成的不良影响。
3.6 定期复诊和追踪心力衰竭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的疾病,因此,临床路径中应包含定期复诊和追踪的内容。
通过定期复诊和追踪,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和改善。
4. 结束语心力衰竭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预后。
慢性心衰:规范诊断与全面评估(最全版)心衰的分类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的定义,当患者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双下肢水肿,体检闻及双肺湿啰音、见颈静脉充盈或怒张,肝颈回流征阳性等体征,同时伴有生物学标志物升高,即B 型利钠肽(BNP)>35 pg/ml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125 pg/ml时,即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
按照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不同界值,分为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HFr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及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HFmrEF)。
其中对于HFmrEF的界定,主要是因为这一类心衰的发病特点、病理生理、疾病过程、治疗方案,跟HFrEF有很大的区别,目前还未完全清楚,需要更多的研究。
慢性心衰的诊断流程和一般检查项目图慢性心衰诊断流程病史及查体从慢性心衰的诊断流程(图)中可以看到,对于疑诊心衰的患者,首先需要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患者有无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包括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腹胀、尿少、踝关节水肿,查体见心脏扩大、心脏杂音、肺部湿啰音、颈静脉充盈或怒张、肝脏肿大、肝颈回流征阳性等。
心电图心衰患者的心电图均有异常表现,如心房和(或)心室增大、肥厚,心律失常等。
胸片胸片是判断心衰最简单易行的影像学检查,通过胸片,可判断心脏大小、肺淤血、肺水肿等,不建议以胸部CT替代胸片。
BNP/NT-proBNPBNP/NT-proBNP是目前常用的生物学标志物,可用于心衰的筛查、排除诊断、危险分层、预后判断,当BNP<35 pg/ml或NT-proBNP <125 pg/ml时,应考虑患者呼吸困难由心外原因所致。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对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做出直接判断,评估充盈压和心输出量,评价血管外肺水情况,明确心衰病因,根据LVEF 值进行分类。
同时应用超声多普勒测量下腔静脉直径和随呼吸变化幅度以评估中心静脉压(CVP)和总血容量状态。
心力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心力衰竭(ICD10:I50.911)二、诊断依据:根据2006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等国内、外治疗指南1、收缩期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为:①左心室增大、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增加及LVEF≤40%;②有基础心脏病的病史、症状及体征;③有或无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 (水肿)等症状;2、NYHA心功能分级:①Ⅰ级:日常活动无心力衰竭症状;②Ⅱ级:日常活动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呼吸困难、乏力);③Ⅲ级:低于日常活动出现心力衰竭症状;④Ⅳ级:在休息时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心力衰竭患者的LVEF与心功能分级症状并非完全一致。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2006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等国内、外治疗指南,心力衰竭一般治疗:(一)去除或缓解基本病因:所有心力衰竭患者都应对导致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进行评价。
凡有原发性瓣膜病并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Ⅱ级及以上 ,主动脉瓣疾患有晕厥、心绞痛的患者均应予手术修补或置换瓣膜。
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伴心绞痛, 左室功能低下但证实有存活心肌的患者 ,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可望改善心功能。
其他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室壁瘤的手术矫正等均应注意。
(二)去除诱发因素:控制感染,治疗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并快速心室律;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注意是否并发肺梗死等。
(三)改善生活方式,降低新的心脏损害的危险性:如戒烟、戒酒 ,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饮食宜低脂、低盐 ,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应限制入水量 ,应每日称体重以早期发现液体潴留。
鼓励心力衰竭患者作动态运动。
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或冬春季节 ,可给予流感、肺炎球菌疫苗等以预防感染。
(四)密切观察病情演变及定期随访(五)关于心肌能量药物的应用问题:心肌能量药物如辅酶Q10、肌苷、1,6二磷酸果糖或某些激素如生长激素等不推荐应用。
慢性心力衰竭“新四联”药物治疗临床决策路径专家共识
中国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病率持续上升,对民众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大型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β受体阻滞剂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为基础的“新四联”规范化心衰药物治疗模式,能够大幅度改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预后。
而SGLT2i和ARNI能够显著改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预后。
本共识提出简洁明了的慢性心衰药物治疗临床决策路径,着重阐述“新四联”药物的启动顺序、启动时机、使用剂量及调整原则、临床注意事项等,强调对慢性心衰患者院内-院外的全程、长期管理,以促进广大临床医师更规范地应用改善心衰预后药物,以期降低中国慢性心衰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减轻心衰所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
慢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肌损伤,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充盈和/或 泵血异常的临床综合征。
•慢性心衰是逐渐发生的心脏功能和结构异常或急性心衰渐变所致。
⑤治疗原则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因和并存疾病的同时给予以下治疗:①一般处理措施 • 患者教育• 改善生活方式:饮食调整、控制体重、戒烟、避免酗酒、 适当运动锻炼。
②药物治疗 • 降压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 • 血管紧张素II 受体拮抗剂(ARB ) • 钙拮抗剂 • 利尿剂• 治疗病因和并存疾病的药物:如控制房颤和心律失常的药 物。
• 其他药物: -硝酸酯类-阻断神经内分泌激活的药物。
射血分数降低者在积极治疗病因和并存疾病的同时应给予以下治 疗:①一般处理措施: • 患者教育• 改善生活方式:饮食调整、控制体重、戒烟、 避免酗酒、适当运动锻炼。
②常规药物治疗• ACEDARB :所有患者均应终身应用。
• 不能耐受ACEI 的患者应服用ARB 。
• B 受体阻滞剂:所有患者如病情稳定,均须终 身应用。
• 利尿剂:所有患者只要有液体潴留的证据或曾随访⑤治疗原则射血分数降低(LVEF V 40%)患者的后续治疗仍有心衰症状的患者----------------- 附加药物治疗 ----------------对于仍有心衰症状的患者加用以下药物,以改善症状、控制心率 等: •地高辛:合并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患者均应使用。
-急性心衰应在使用其他合适的治疗措施(常为静脉给药) 的基础上加用地高辛。
•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应用于NYHA 心功能III-IV 级患者。
-一旦开始使用,应停用钾盐,ACEI 减量。
重度/难治性患者(NYHA III-IV 级)心衰的全面评估包括识别器质性心脏病、病因、诱发和加重因素、病情严重程度、是否存在与治疗和预后有关的 其他共患疾病等。
病史•全面评估可能存在的病因:-是否存在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心肌病、外周动脉硬化性疾病、风湿热、瓣膜性或先天性心脏 病等。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概述(一)定义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定义为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
(二)流行病学中国心衰注册登记研究对国内132家医院13 687例心衰患者数据进行分析,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率为4.1%[1]。
国外研究显示,慢性心衰影响全球约2%的成年人口。
心衰的患病率与年龄相关,<60岁人群患病率<2%,而≥75岁人群可>10%。
此外,由于人口的老龄化和对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进展,预计在未来20年内,心衰的患病率将增加25%[2]。
(三)分类及诊断标准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将心衰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HFr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和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 HFmrEF),3种心衰类型的定义见表1[3]。
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上逐渐出现心衰症状和体征的为慢性心衰。
慢性心衰症状、体征稳定1个月以上称为稳定性心衰。
慢性稳定性心衰恶化称为失代偿性心衰,如失代偿突然发生则称为急性心衰。
(四)心衰发生、发展的4个阶段根据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分为4个阶段[4],各阶段的定义和患者群见表2。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及诱因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的不同,引起心衰的主要病因(或病因构成)不尽相同。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选择分4步作者:黄峻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06期长期临床工作积累的经验和临床试验提供的证据表明,心衰患者如能按下列先后次序和步骤使用药物,可以提高疗效:第1步利尿剂,第2步ACEI或β受体阻滞剂,第3步联合应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第4步加用其他药物,如地高辛、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或ARB。
第1步:利尿剂所有伴液体潴留的心衰患者均应首先应用利尿剂,主要为襻利尿剂(如呋塞米),直至处于“干重”状态。
第2、3步:ACEI或(和)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和ACEI应用的先后次序:一般做法是先用ACEI,然后再加用β受体阻滞剂。
这样做是合理的,因为心衰的临床试验几乎是在ACEI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并证实有效的。
不过2007年中国心衰指南指出,孰先孰后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尽早联合应用。
临床工作中究竟β受体阻滞剂和ACEI哪一种先用,宜依据患者的具体状况来决定。
如患者存在明显的交感神经激活和过度兴奋的现象如心室率快,或伴快速心室率的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或基础心脏病为冠心病(包括有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宜先用β受体阻滞剂。
反之,如患者心室率偏低、血压偏高,并伴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则宜先用ACEI。
无论哪一种药物先用,均无须达到目标剂量再加用另一种药物,换言之,先用的药物仅作2~3次剂量递增,尚处于小至中等剂量时即可开始加用另一种药物。
然后两种药交替递增剂量,直至达到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
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并达到最大耐受剂量后心率仍未能显著降低,或患者因各种原因未能应用β受体阻滞剂,此时宜加用伊伐布雷定。
研究表明,该药的加用可显著降低主要复合终点(心血管死亡和因心衰住院率达18%),并显著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逆转心肌重构。
伊伐布雷定不能取代β受体阻滞剂,只能在β受体阻滞剂基础上应用。
第4步:加用其他药物第4种药物的添加,适用于前3种药物联用后疗效仍不满意的患者。
此时需根据患者的状况来选择。
慢性肾衰竭临床路径一、慢性肾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梗阻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其他的、慢性肾衰竭(肾功能不全)合并感染、慢性肾衰竭(肾功能不全)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慢性肾衰竭(肾功能不全)合并肾性骨病、慢性肾衰竭(肾功能不全)合并营养不良、慢性肾衰竭(肾功能不全)合并心力衰竭、慢性肾衰竭、慢性尿毒症、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ICD-10:N18. 000x001.N18. 800、N18.800x014 . N18. 800x015 . N18. 800x018 . N18. 800x019 . N18.800x020、N18. 900、N18. 900x001、N18.900x003、N18. 900x007. N18. 900x012. N18. 900x013),无透析指征,暂不需要行动静脉内痿手术/腹膜透析置管术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慢性肾脏病史超过3个月;2.GFR 下降<15ml/min;3.在GFRT降过程中出现与肾衰竭相关的各种代谢紊乱和临床表现。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 000x001. N18.800、N18.800x014 . N18. 800x015 . N18. 800x018 . N18. 800x019 . N18.800x020、N18. 900、N18. 900x001、N18. 900x003、N18. 900x007. N18. 900x012. N18. 900x013 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10-14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铁代谢、钙磷代谢、iPTll;(3)胸片、心电图、泌尿系彩超、腹部彩超、超声心动图。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路径
一、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ACC/AHA美国成人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修订版)
1.临床表现:①呼吸困难②疲劳虚弱③咳嗽④夜尿和少尿⑤胃肠道症状
2.体征:①心脏增大②静脉压增高③肝肿大④浮肿。
3.辅助检查:胸片,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超声,心电图,肝肾功能电解质,BNP或NT-proBNP。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ACC/AHA美国成人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修订版)
1.一般治疗:①消除心衰的诱因②积极治疗和控制基础心血管病变③调整生活方式限盐、限制液体入量、低脂、戒烟等④加强心理疏导和减少各种精神刺激
2.药物治疗
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②β受体阻滞剂
③利尿剂
④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⑤地高辛
⑥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⑦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措施:若血压降低(收缩压≤90mmHg),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⑧原发病的治疗
⑨其他心肌营养及心肌功能药物
3.非药物治疗措施:必要时可给予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液超滤等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2.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进入路径。
(六)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粪便常规及潜血试验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心力衰竭的生化标志物(如BNP或NT-Pro BNP)、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如TNT或TNI、CK-MB)、凝血功能、D-二聚体、超
敏CRP、传染性疾病筛查。
3.心电图、心电监测、胸片及心脏彩超。
(七)出院标准。
1.症状缓解。
2.生命体征稳定。
3.胸片显示肺水肿、肺淤血征象明显改善或正常。
4.原发病得到有效控制。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危重,需气管插管及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2.合并肾功能不全需血液超滤或血液透析。
3.合并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需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
4.合并严重感染不易控制者。
5.等待外科手术。
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