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功能-评定
- 格式:pptx
- 大小:168.43 KB
- 文档页数:21
平衡功能评定平衡功能评定是通过一系列测试和评估来判断一个人的平衡能力。
平衡是人体重心在保持稳定时的状态,是人体在站立、行走和完成各种动作时维持稳定的关键能力之一。
以下是对平衡功能评定的介绍和评价。
首先,平衡功能评定可以通过平台试验来进行。
这种试验是在一个平坦的平台上进行的,测试者被要求保持站立或进行不同的动作,如单脚站立、闭眼站立、局部肌肉协调动作等。
通过测试者是否能稳定地站立和完成动作,可以初步评估其平衡能力的好坏。
其次,平衡功能评定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来进行。
比如测试者可以被要求进行行走、上下楼梯、穿鞋、转身等动作,通过观察其是否能平稳地完成这些动作,可以继续评估其平衡能力。
同时,可以结合动作完成时间和动作质量等指标来对平衡功能进行更加具体的评价。
此外,平衡功能评定还可以通过一些专业仪器来进行,如动态平衡仪。
动态平衡仪可以测量测试者站立和行走时的重心变化,并记录下来,通过数据分析来评估其平衡能力。
此类仪器可以提供更加客观和准确的评价结果,对于一些平衡功能受损者,尤其是老年人和运动伤病者来说,更为重要。
最后,平衡功能评定需要考虑到个体差异和特殊情况。
不同年龄段、性别、身体状况的人,其平衡能力不同,需要制定相应的评定标准。
另外,一些特殊情况,如身体残疾、运动损伤等,也需要制定专门的评定方法,以确保评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平衡功能评定是通过一系列测试和评估来判断一个人的平衡能力。
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评价指标,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平衡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在进行评定时,需要结合不同的方法和工具,以确保评定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平衡功能的评定一.概述(一)基本概念1.平衡平衡(balance)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
一个人的平衡功能正常时,能够:①保持体位;②在随意运动中调整姿势;③安全有效地对外来干扰作出反应。
为了保持平衡,人体重心(body's center of gravity ,COG)必须垂直地落在支持面上方或范围内.换言之,平衡就是维持COG于支持面上方的能力。
2.支持面支持面(support surface)指人在各种体位下(站立、坐、卧,行走)所依靠的表面,即接触面。
站立时的支持面为包括两足底在内的两足间的表面。
支持面的面积大小和质地均影响身体平衡。
当支持面不稳定或面积小于足底面积、质地柔软或表面不规整等等情况使得双足与地面接触面积减少时,身体的稳定性下降。
3.稳定极限稳定极限(limit of stability)指正常人站立时身体倾斜的最大角度,是判断平衡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这个极限范围内,平衡不被破坏,COG能够安全地移动而无需借助挪动脚步或外部支持来防止跃倒.LOS的大小取决于支持面的大小和性质。
正常人双足自然分开站在乎整而坚实的地面上时,LOS的周长围成一个椭图形。
前后方向的最大摆动角度约为12.50度,左右方向为16度.当重心偏离并超出支持面范围以外,超出稳定的极限时,平衡便被破坏以致跌倒。
(二)平衡功能的分类1.静态平衡(static balance)是指身体不动时.维持身体于某种姿势的能力,如坐、站立、单腿站立、倒立、站在平衡木上维持不动.2.动态平(dynamic balance) 是指运动过程中调整和控制身体姿势稳定性的能力。
动态平衡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人体随意运动控制的水平。
坐或站着进行各种作业活动.站起和坐下、行走等动作都需要具备动态平衡能力.3.反应性平衡reactive balance)当身体受到外力干扰而使平衡受到威胁时,人体作出保护性调整反应以维持或建立新的平衡,如保护性伸展反应、迈步反应等.(三)平衡的生理学机制1.躯体感觉系统2.视觉系统3.前庭系统4.骨骼肌协同运动模式5.姿势控制中的预备性动作6.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整合作用(四)评定目的1.确定是否存在影响行走或其他功能性活动的平衡障碍。
平衡功能的评定名词解释平衡功能是指人体感知和控制自身位置、姿势以及运动的能力,是人体维持稳定立足的基本能力之一。
平衡功能的评定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和测量,来评估一个人的平衡能力水平和稳定性。
它是临床和运动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对于预防和改善平衡障碍以及提升运动表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平衡功能的评定通常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
定性评定是通过观察和描述个体的平衡行为和姿势来判断其平衡能力的好坏。
这种方法主要依赖于人眼的主观判断,因此受到观察者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定性评定常用的方法包括平衡能力自报量表、平衡动作评估表和静态平衡评估等。
定量评定是通过使用特定的测量工具和技术,对个体的平衡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定量测量。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和信息,有助于深入研究和分析个体平衡功能的具体特点和障碍原因。
常用的定量评定方法包括平衡板测试、步态分析、力平台测量和电子加速度计等。
平衡板测试是目前较为常见和常用的定量评定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让个体站立或坐立在一块平衡板上,在测量设备的帮助下记录个体的体位变化,从而评估其平衡能力。
这种方法可以测量个体的静态平衡能力和动态平衡能力,并可以提供一系列的参数和指标,如身体重心偏移、姿势调整反应时间和平衡控制策略等。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比较不同个体之间的平衡能力差异,以及不同条件下个体的平衡能力变化,从而为临床和运动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步态分析是对个体行走或跑步过程中的平衡能力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
它利用高速摄像机和运动捕捉系统等设备,对个体的步态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
通过对步态数据的处理和解读,可以评估个体行走时的平衡能力、步态对称性和稳定性等。
步态分析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评估和诊断各种平衡障碍疾病,如痴呆症、脑卒中和帕金森病等。
在运动科学领域,步态分析也被用于研究和训练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和运动表现。
力平台测量是一种利用力传感器和平台设备来测量个体站立和步行时的地面反作用力的方法。
平衡功能评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和分析不同物体的平衡能力,评估它们的平衡功能。
实验原理:
平衡是指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物体的平衡功能取决于其重心位置、形状、质量分布等因素。
通过测量物体的重心位置、转动惯量等参数,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平衡能力。
实验器材:
电子秤
滑轮组
转盘
重物(例如书、瓶子等)
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
将转盘固定在支架上,并将滑轮组悬挂在转盘上方。
在滑轮组下方挂上重物,并调整其位置使之处于平衡状态。
用电子秤测量重物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将转盘旋转一定角度,记录下重物的重心位置和转动惯量。
根据公式计算出重物的平衡能力,并将结果记录在数据记录表格中。
对不同重量、形状和质量分布的物体重复以上步骤,得到多组数据。
平衡功能基本概念与评定一.概述(一)平衡的定义人体平衡(balance,equilibrium)是指身体重心偏离稳定位置时,通过自发的、无意识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以恢复质心稳定的能力。
支撑面(base of support)是指人体在各种体位下(卧、坐、站立、行走)所依靠的接触面。
人体站立时的支撑面为两足及两足之间的面积。
当身体的质心落在支撑面内,人体就保持平衡;当身体的质心落在支撑面以外时,人体就失去平衡。
支撑面大小与人体平衡的维持能力密切相关。
支撑面大,体位稳定性好,容易维持平衡;支撑面小,身体质心提高,体位的稳定就需要较强的平衡能力来维持。
(二)人体平衡的维持机制一般认为,人体平衡的维持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感觉输入、中枢整合和运动控制。
前庭系统、视觉调节系统、身体本体感觉系统、大脑平衡反射调节系统、小脑共济协调系统以及肌群的力量在维持人体平衡方面亦起着重要作用。
1.感觉输入(1)视觉系统:由视网膜收集经视通路传入视中枢,提供周围环境、身体运动和方向信息。
这也是视觉障碍者或老年人平衡能力降低的原因之一。
(2)躯体感觉:平衡的躯体感觉,包括皮肤感觉(触、压觉)和本体感觉。
(3)前庭系统:包括三个半规管。
2.中枢整合三种感觉信息在包括脊髓、前庭核、内侧纵束、脑干网状结构、小脑及大脑皮层等多级平衡觉神经中枢中进行整合加工,并形成运动的方案。
3.运动控制当平衡发生变化时,人体通过三种调节机制或姿势性协同运动模式来应变,包括踝调节机制、髋调节机制及跨步调节机制。
(1)踝调节机制(2)髋调节机制(3)跨步调节机制(三)平衡反应1.平衡反应平衡反应是指平衡状态改变时,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过程,包括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
2.特殊平衡反应(1)保护性伸展反应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偏离支撑点时所发生的一种平衡反应,表现为上肢和(或)下肢的伸展。
其作用在于支持身体,防止摔倒。
(2)跨步及跳跃反应当外力使身体偏离支撑点或在意外情况下,为了避免摔倒或受到损伤,身体顺着外力的方向快速跨出或跳跃一步,以改变支撑点,建立新平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