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房兵曹胡马》阅读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6.03 KB
- 文档页数:4
杜甫《房兵曹胡马》《房兵曹胡马》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诗名《房兵曹胡马》,“兵曹”:【古代管兵事等的官员。
唐代为府,州设立的“六曹”(或“六司”之一),在府称“兵曹参军”,在州称“司兵参军”。
】“胡马”:【泛指产于西北民族地区的马。
】诗名的意思就是,姓“房”的兵曹参军的胡马。
我们来看一下杜甫对应的时间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与苏源明等一起到齐赵平原,作第二次漫游。
】此时杜甫差不多二十四,五岁。
他父亲是“兖州司马”,属于军事长官,相当于警备司令吧。
在贞观十四年(640年),兖州就设立“都督府”了,管辖兖,秦,沂三个州。
可见都督府也在兖州城内。
那么本诗中的“房兵曹”就是兖州都督府里的兵曹参军了,所以他的马匹看来是比较高级的。
而杜甫因为父亲的关系,得以到都督府内去看马。
杜甫看到了什么高级马呢?来看原诗:“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字词典故“大宛yuan1”:【古代中亚国名,位于“帕米尔”西麓,“锡尔河”上,中游,也就是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
】“锋棱leng2”:【亦作“锋棱”,物体的棱角。
】“瘦骨”:【谓马的肢体强壮而不肥。
】赏析杜甫说,这匹胡马是大宛国来的名马,锋芒毕露的棱角是精瘦筋骨构成的。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字词典故“批”:【削。
古代《相马经》称良马的双耳为“耳如削竹”,“耳如杨叶”。
】“峻”:【形容山高而陡峭。
】赏析杜甫说,它那对如竹筒削出来的双耳,又高又陡。
跑起来风驰电掣,随着疾风的涌入,四蹄显得如此轻盈。
这两句,对仗很工整。
这个“峻”字也说明这匹马它很高,所以杜甫仰望其“双耳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字词典故“所向”:【即“所向披靡”,比喻力量(多指军事力量)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赏析杜甫说,它是那么地所向披靡,一往无前,对它来说,根本不存在什么空穴阔大,一概一跃而过,真是能够以死生相托。
房兵曹胡马阅读原文及答案原文房兵曹胡马,十年精锐不解散。
走马闲吟傍水慢,钧声一曲长亭晚。
枕戈汗马戎装旧,箭矢刀环战势残。
不恨临危身自弃,何惜南征爱不还。
译文在战场上风云变幻,但有些东西却能够承载战士们的忠诚和牢固。
譬如,房兵曹胡马,一支已经历了十年蹂躏却不解散的精锐战队。
当空气中缭绕战鼓声和号角声,他们闲逛着,漫步在水边,在长亭的晚色中享受清闲,尽情吟唱。
虽然战士们已经所剩无多,旧装器皿也已开始积灰,动荡战事的痕迹也已经布满战袍和武器,但他们从未放弃忠诚和勇气。
负隅顽抗,身怀绝技,还曾屡屡临危自弃,一次次征战南方。
无论是战争中的胜利或失败,他们却执迷不悟地坚守着他们的信仰和承诺。
疑问解答1.什么是“房兵曹胡马”?房兵曹胡马是指一支精锐战队,该战队已经历了十年,深受战争所蹂躏,但并未解散。
战队中的成员靠着自己的忠诚和勇气,用血汗和热情,为祖国的利益而奋斗。
他们身上的武器和战袍都曾经多次经历战争的洗礼,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他们的荣誉和担当。
2.房兵曹胡马是如何度过悠闲的时光?尽管房兵曹胡马身为一支精锐战队,但他们同样会在战争之余,寻找自己的空间。
在长亭的晚色中,他们走马闲逛,在水边漫步。
尽管硝烟弥漫且随着战鼓和号角声跌宕起伏,但这些他们始终保持沉静和从容。
用一首长亭晚的曲子,他们慢步赏雪,尽享清闲和自由。
3.房兵曹胡马为什么要继续坚持?自从战争爆发以来,房兵曹胡马的成员始终表现出比别人更加顽强不屈的精神。
经历生死之劫,身体和心灵都被越来越磨练。
虽然一次次被打败,但他们依旧默默地坚守一份执念,一份信仰。
战争并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更是因为他们有一份对国家和老百姓的承诺和责任,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斗出一份胜利和荣耀。
因此,他们继续坚持这份荣誉,用血汗和热情致力于祖国。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见面课: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1.“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中的“杜康”指的是一种食物。
()答案:错2.况周颐盛赞朱彝尊的《桂殿秋》(思往事)是清代最好的词。
()答案:对3.“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忧来无方,人莫之知”的作者是()答案:曹丕4.王安石“愿为五陵轻薄儿,生在贞观开元时。
斗鸡走犬过一生,天地安危两不知”,其中“贞观开元”指的是唐朝的哪个阶段()。
答案:盛唐5.下列诗句中,作者为李商隐的有()答案: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北青萝》);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苦海迷途去未因,东方过此几微尘。
(《送臻师》其二)见面课:文明新旧能相益,心理东西本自同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作者是答案:李商隐2.叶嘉莹和她的老师顾随曾经用相同的两句做结尾分别填写了一首词,下列对这两首词的描述正确的是答案:这两首词中相同的两句是“耐他风雪耐他寒,纵寒已是春寒了”3.朱自清在《背影》一文中是否描写了自己与父亲间亲密的关系答案:没有4.顾随《绝句》“一从读会灵均赋,不爱欢娱只爱愁”,其中“灵均”指的是答案:屈原5.“谁说你的名字是写在水上/美的创作是永恒的欢畅”是余光中悼念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句。
答案:对见面课:浮生却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1.我们学习诗词,不仅要做到了解和记住,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得到启发,来实践自己的人生。
()答案:对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中的“锦官城”指的是洛阳。
()答案:错3.《泊船瓜洲》一诗的诗体是()答案:七言绝句4.“浮生却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的作者是()答案:杜牧5.下列诗句中,作者为杜甫的有()。
答案: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见面课:谁似先生高举,一行白鹭青天1.中国诗人重在直接抒写作者的胸襟,故以人格修养为最重要,因为有何等胸襟然后才能创造出何等作品。
第10课《古诗三首》1.根据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一群小燕.(yān yàn)子飞过燕.(yān yàn)山山脉,飞向梦想起航的地方。
(2)战士们锻炼起来劲.(jìn jìng)头十足,将来一定是一支劲.(jìn jìng)旅。
2.比一比,组成词语。
络( ) 捶( ) 凿( ) 焚( )洛( ) 锤( ) 函( ) 烫( )3.给下面的诗句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
A.拟人B.比喻C.夸张D.排比(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4.品读诗句,完成后面的练习。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何当”的意思是( )。
A.何时将要B.什么时候C.当时(2)这两句诗中的“”表达了作者无限的企盼之情。
“”象征受到了重用,“”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由“千磨万击”想到了成语。
(4)诗句的意思是(5)诗句赞美竹子的精神品格。
A.无私奉献B.坚韧顽强C.硬骨头5.比较阅读古诗,选择恰当的诗句填空。
《马诗》《石灰吟》和《竹石》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远大的志向。
但表达的情感却又不同。
表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诗句是;表现诗人在困难和打击面前毫不动摇的诗句是;表现诗人坚守高洁情操的诗句是。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B.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6.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回答问题。
石灰吟,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1)把诗句补充完整。
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2)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好像B.等闲:平常C.浑:浑浊(3)诗句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4)这首诗吟的是石灰,表达的是作者怎样的志向?请用一个四字词语说明这种写法。
(5)在括号内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 )千锤万凿,( )烈火焚身,( )粉骨碎身,我(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连续赞美马的诗一、原文:《房兵曹胡马》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二、衍生注释:1. “房兵曹”:姓房的兵曹参军。
兵曹是古代管兵事等的官职。
2. “大宛”:汉代西域国名,以产良马著称。
3. “锋棱”:形容马的神骏健悍之状。
4. “竹批双耳峻”:马的双耳像斜削的竹筒一样尖锐。
这是良马的特征之一。
5. “风入四蹄轻”:马奔跑时四蹄生风,轻快敏捷。
三、赏析:1. 主题:这首诗主要是通过对房兵曹所骑胡马的描写,展现胡马的不凡品质。
2. 情感:诗人对马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从对马的外形描写到对其能力的夸赞,表达出对马英勇、矫健的喜爱。
3. 表现手法:- 首联写出马的出身不凡,“大宛名”点明了马的名贵。
然后描写马的“锋棱瘦骨”,将马的骨相神态勾勒得淋漓尽致。
- 颔联通过对马耳朵和奔跑姿态的描写,更加生动地展现出马的矫健。
“竹批双耳峻”从局部特写,“风入四蹄轻”则从整体动态描绘。
- 颈联“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写出马的英勇无畏,它所到之处没有地势辽阔不能跨越的,完全可以托付生死。
把马的能力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 尾联“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再次点明马的骁勇奔腾,它可以驰骋万里。
四、作者介绍: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荡、人民疾苦,同时也有大量描写自然美景和美好事物的诗篇。
五、运用片段:1. 在一场赛马比赛的现场解说中,解说员可以这样引用:“看那匹领先的马,真有杜甫诗中所写胡马的风范,‘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它就如同那来自大宛的宝马,身架精悍,双耳尖锐,四蹄生风。
它在赛场上所向披靡,真不愧是以速度和力量著称的骏马。
”2. 当一个画家在描绘一匹骏马的画作时,对旁人说道:“我想画出那种‘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的感觉。
房兵曹胡马诗唐代: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标签咏物、言志译文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产自大宛国的名马,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跑起来四蹄生风,好像蹄不践地一样。
这马奔驰起来,从不以道路的空阔辽远为难,骑着它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驰骋沙场,甚至可托生死。
拥有如此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马,真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为国立功了。
注释大宛:汉代西域国名,其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盛产良马。
大宛名:著名的大宛马。
锋棱:锋利的棱角。
形容马的神骏健悍之状。
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
峻:尖锐。
“双耳峻”是良马的特征之一。
堪:可以,能够。
托死生:马值得信赖,对人的生命有保障。
骁腾:健步奔驰。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
杜甫本来善于骑马,也很爱马,写过不少咏马诗。
此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
诗分前后两部分。
前面四句正面写马,是实写。
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
它来自大宛(汉代西域的国名,素以产“汗血马”著称),自然非凡马可比。
接着,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
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提出“六法”,第一为“气韵生动”,第二即是“骨法用笔”,这是作为气韵生动的首要条件提出来的。
所谓“骨法”,就是要写出对象的风度、气格。
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
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一个特征。
至此,骏马的昂藏不凡已跃然纸上了,我们似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
“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
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
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像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
诗人刻画细致,唯妙逼真。
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
五年级语文1.2古诗二首 房兵曹胡马 马诗练习题及答案一、作者我知道。
1.杜甫,字________,________朝人。
《房兵曹胡马》是他写的________言律诗。
杜甫在我国________发展史上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被世人尊为“________”。
2.李贺,________诗人,字________。
他作诗态度严谨,想象奇特,新颖浪漫。
二、我要把字写漂亮。
(看拼音写词语)fēng lì shòu ruò m ǎ tí三、一锤定音。
(用“____”标出正确的读音)燕.山(yān yàn) 似.的(shì sì) 载.歌载舞(zài zǎi) 如何.(hé kě) 杜甫.(fǔ pǔ) 棱.角(léng líng) 四、比比快来组词语。
⎩⎨⎧钩( )钓( ) ⎩⎨⎧峻( )俊( ) ⎩⎨⎧漠( )寞( ) 五、小小解说员。
(写出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1.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胡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大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金络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诗歌深度阅读指导真题体验·亮剑高考一、(2016·全国卷Ⅱ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阊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画马是此诗描绘的重点,此诗略写画玉花骢的过程,详细描摹曹霸画出的马的神妙。
B.诗人先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俊神气,作为画马的有力陪衬,再用众画工的凡马来烘托画师的“真龙”,着意描摹曹霸画马的神妙。
C.这首诗在章法上错综绝妙,对比强烈。
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众多画师都描摹过,各不同,无一肖似逼真。
D.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E.此诗以平淡的笔调描写曹霸画马,写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间一气呵成。
【解析】选AE。
A项,“略写”有误,此诗细腻地描写了画玉花骢的过程。
E项,“平淡”有误,应该是倾注了热烈的赞美之情,笔墨酣畅,精彩之极。
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做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6分)【解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但题中已经指出是“铺垫”,所以难度就降低很多,只要能够读懂诗歌,找到写曹霸画技的内容,那么前面都应是铺垫的内容。
答案: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
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
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二、(2016·全国卷Ⅲ改编)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房兵曹胡马》杜甫《房兵曹胡马》杜甫《房兵曹胡马》杜甫1作品原文房兵曹胡马诗[唐]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作品注释⑴兵曹:即兵曹参军,唐代官名,辅佐府的长官管理军事。
⑵胡:古代对北方边地与西域民族的泛称。
大宛(yuān):西域国名,产良马著称。
⑶锋棱(léng):骨头棱起,好似刀锋。
形容骏马骨骼劲挺。
⑷批:割,削。
竹批:马的双耳像斜削的竹筒一样竖立着。
古人认为这是千里马的标志。
⑸无空阔:意指任何地方都能奔腾而过。
⑹真堪:可以。
托死生:把生命都交付给它。
⑺骁(xiāo)腾:勇猛快捷。
作品译文房兵曹这匹马是著名的大宛马,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两耳尖峭,好像斜削的竹筒;跑起来四蹄轻快,犹如卷动的劲风。
所向之地,不存在漫长的里程;可谓千里一步,真可托之以生命。
拥有如此善于奔腾快捷的良马,足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为国立功。
创作背景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注家一般认为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或二十九年(741年),正值杜甫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
此诗分前后两部分。
前面四句正面写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
接着,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
首联开门见山地交代了良马的产地和独特的外形。
马是大宛名马,外形瘦骨棱棱。
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
颔联进一步描写此马的关键部位的特征。
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
骏马的昂藏不凡已跃然纸上了,似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
“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
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
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象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
诗人刻画细致,维妙逼真。
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
《房兵曹胡马诗》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注释: 1. 房兵曹:即房琯,他曾任兵曹参军,诗人好友。
2. 胡马:西域地区所产的马,具有特殊的品种和性能。
3. 锋棱:指马的鬣毛和骨骼,形容其坚硬锐利。
4. 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
5. 峻:高大陡峭的样子。
6. 堪:能够,可以。
7. 万里蹄:形容马跑得极远。
8. 蹴:践踏,踩。
9. 骁腾:形容马的奔跑速度快如闪电。
翻译:房兵曹的这匹马真是与众不同,瘦骨棱棱,就像连接在山峰之间的一道闪电。
它的双耳如同削尖的竹子一般耸立,四蹄强劲有力,奔跑起来仿佛能够跨越万里的路程。
它的鬣毛如同刀剑一般锋利,目光炯炯有神,气势威猛。
这匹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展现出它的英勇和矫健。
它能够跨越险峻的山岭,穿越茂密的森林,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无所畏惧。
我相信,这匹马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匹名马,为它的主人带来荣耀和胜利。
赏析: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房兵曹胡马的雄姿和神韵,通过对马的外形、筋骨、奔跑速度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马的威武和矫健。
同时,诗人也通过马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
诗的首联“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开门见山地点明了所咏对象是房兵曹的胡马,并且用“大宛名”和“锋棱瘦骨成”两个词语,突出了马的品种和外形特点。
“大宛名”表明这匹马来自西域大宛国,是一种非常有名的马种;“锋棱瘦骨成”则形象地描绘了马的骨骼和肌肉,突出了马的矫健和有力。
颔联“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进一步描写了马的双耳和四蹄。
“竹批双耳峻”形容马耳尖如竹批,高耸而峻峭,显示出马的敏锐和警觉;“风入四蹄轻”则形容马四蹄轻捷,如同风一般迅速,表现出马的奔跑速度和灵活性。
这两句诗通过对马的外形和动作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马的英姿和活力。
颈联“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则是诗人对马的评价和赞美。
“所向无空阔”表明这匹马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能够跨越任何困难和障碍;“真堪托死生”则表示这匹马可以信赖,甚至可以托付生死,表达了诗人对马的忠诚和信任。
房兵曹胡马诗(杜甫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哎呀,说起房兵曹胡马这首诗,真是让人感慨万分啊!这可是杜甫大爷的作品,那可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啊!今天咱们就来一起欣赏一下这首诗的原文、翻译和赏析,顺便也聊聊咱们生活中的那些事儿。
咱们来看看这首诗的原文。
原文如下:房兵曹胡马诗杜甫兵临城下,危如累卵。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死一匹夫。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有点懵逼?这啥意思啊?其实,这首诗就是讲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房兵曹和胡马,他们两个人都是很厉害的人物。
有一天,房兵曹带着他的胡马去打仗,结果呢,敌人兵临城下,他们的处境非常危险,就像是一颗累卵一样摇摇欲坠。
这时候,房兵曹就在想,天下英雄谁敌手?他觉得只有曹操和刘备这样的英雄才能拯救他们。
他们两个人一起英勇杀敌,成为了一代英雄。
现在我们把这个故事翻译成现代口语:有一天,房兵曹骑着他的胡马去打仗,结果敌人突然袭击,他们的处境非常危险。
房兵曹就在想,这个世界上还有谁是英雄呢?他觉得只有曹操和刘备这样的人才能够拯救他们。
他们两个人一起勇敢地战斗,成为了一代英雄。
咱们再来说说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非常高远,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整首诗读起来非常有韵味。
这首诗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符合诗歌的基本规律。
说完了这首诗的赏析,咱们再来聊聊咱们生活中的那些事儿。
其实,咱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英雄梦。
有时候,我们会幻想自己成为一个英雄,拯救世界。
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我们往往无法成为那个拯救世界的英雄。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能成为英雄。
只要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那么我们就是英雄。
正如房兵曹和胡马一样,他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我们呢?只要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那么我们就是在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房兵曹胡马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种精神力量。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课堂知识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房兵曹胡马(唐)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1]解释词语:锋棱:_______ 堪:_______[2]诗的前四句写马的_______,后四句写马的______。
A.精神 B.形态[3]分析画线诗句,完成练习。
这两句诗描写了胡马的_______和_______。
其中“____”一词写出了马的疾驰。
在这两句中,________是静态描写,________是动态描写。
[4]诗的后四句与李贺的《马诗》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表现了诗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5]这首诗和李贺的《马诗》在表达方法上的相同点是()A.比喻的手法B.托物言志C.以景写情2. 按要求做。
望洞庭_________湖光秋月两相和,遥望洞庭______,______无风镜未磨。
白银盘里一青螺。
[1]在题目下方的横线上写出诗的作者。
[2]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把诗补充完整。
湖光秋月两相和,遥望洞庭________,________无风镜未磨。
白银盘里一青螺。
[3]摘录诗中的一个比喻句,再写出:这句话把什么比喻成什么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鸣蝉,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烘托。
B.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
房兵曹胡马诗原文翻译及赏析房兵曹胡马诗原文翻译及赏析房兵曹胡马诗原文翻译及赏析1房兵曹胡马诗杜甫〔唐代〕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译文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著名的大宛马,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奔跑起来四蹄生风,疾速轻盈。
所向无阻,不怕路途遥远,真可将生死托付于它。
拥有如此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马,真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为国立功了。
注释兵曹:兵曹参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官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
房兵曹,不详为何人。
胡:此指西域。
大宛(yuān):汉代西域国名,其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盛产良马。
大宛名:著名的大宛马。
锋棱:锋利的棱角。
形容马的神骏健悍之状。
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
峻:尖锐。
“双耳峻”是良马的特征之一。
堪:可以,能够。
托死生:马值得信赖,对人的生命有保障。
骁(xiāo)腾:健步奔驰。
赏析这是者首咏物言志诗。
杜甫本来善于骑马,也劲爱马,文过不少咏马诗。
此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
诗分前后两部分。
前面四句正面文马,是实文。
诗人恰似者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即为我们描画了者匹神清骨峻的“胡马”。
它来自大宛(汉代西域的国名,素以产“汗血马”著称),自然非凡马可比。
接着,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
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提出“六法”,第者为“气韵生动”,第二即是“骨法用即”,这是作为气韵生动的首要条件提出来的。
所谓“骨法”,就是要文出对象的风度、气格。
杜甫文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
接着文马耳如刀削斧劈者般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者个特征。
至此,骏马的昂藏不凡已跃然纸上了,我们似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下面顺势文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
“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
前者文双耳直竖,有者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文四蹄生风,而文风入四蹄,别具神韵。
诗歌专题训练----意蕴丰富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房兵曹胡马诗①[唐]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②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①此诗约作于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当时杜甫在洛阳,正值诗人漫游齐赵,裘马轻狂的青年时期。
“兵曹”为兵曹参军的简称,掌管军防驿传之事,房兵曹少年从军,有大志,为杜甫好友。
②骁腾:健步奔驰。
1、古人评价此诗“意蕴深远”,请阐释颈联中“托死生”的丰富意蕴。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辛弃疾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
古来三五个英雄。
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
老僧夜半误鸣钟。
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2、“古来三五个英雄。
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此三句意蕴丰富,请简要赏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鹅湖寺道中①辛弃疾一榻清风殿影凉。
涓涓流水响回廊。
千章云木钩辀②叫,十里溪风䆉稏③香。
冲急雨,趁斜阳。
山园细路转微茫。
倦途却被行人笑,只为林泉有底④忙。
【注】①本词作于淳熙十三年词人闲居时。
②钩辀(gōu zhōu):鹧鸪鸣叫声。
③䆉稏(bàyà):生长于江南的一种稻子。
④底:如此,这样。
3、结尾两句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何九于客舍集①王昌龄客有住桂阳,亦如巢林鸟。
罍觞②且终宴,功业曾未了。
山月空霁时,江明高楼晓。
门前泊舟楫,行次入松筱。
此意投赠君,沧波风袅袅。
【注】①开元二十五年(737)王昌龄被贬岭南,途经郴州,好友何九在客舍举行宴会为之接风送行,临别时诗人作此诗相赠。
②罍(léi)觞:酒器。
4、诗末两句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潼关吏①杜甫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杜甫《房兵曹胡马》全诗翻译及赏析杜甫《房兵曹胡马》全诗翻译及赏析《房兵曹胡马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此诗用传神之笔描绘了一匹神清骨峻、驰骋万里的“胡马”,借此期望房兵曹为国建立功业,表达了诗人驰骋风云的远大理想,也展现了诗人刚毅勇决的性格。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房兵曹胡马》全诗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房兵曹胡马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释:1、兵曹:兵曹参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官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
房兵曹不详为何人。
2、胡:此指西域。
大宛:汉西域国名,其地在今乌兹别克国境内,盛产良马。
大宛名:著名的大宛马。
3、锋棱:锋利的棱角。
形容马的神骏健悍之状。
4、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
峻:尖锐。
这是良马的特征之一。
5、堪:可以,能够。
托死生:马值得信赖,对人的生命有保障。
6、骁腾:健步奔驰。
译文:房兵曹的马是著名的大宛马,瘦骨棱棱,好比刀锋。
两耳尖锐,如同削竹。
四蹄轻快,犹如劲风。
所向之地,空阔广漠。
不怕险阻,可托生死。
有如此奔腾快捷的良马,足可横行万里之外。
创作背景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注家一般认为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或二十九年(741),正值杜甫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
赏析此诗分前后两部分。
前面四句正面写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
接着,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
首联开门见山地交代了良马的产地和独特的外形。
马是大宛名马,外形瘦骨棱棱。
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
颔联进一步描写此马的关键部位的特征。
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
骏马的昂藏不凡已跃然纸上了,似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
“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
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
房兵曹胡马①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②双耳峻③,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释】①此诗作于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或741年(开元二十九年),当时杜甫在洛阳,正值青年时期。
②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
③峻:尖锐。
8.“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5分)
9.此诗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
答案:
8.“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
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2分);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1分)。
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像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2分)。
9.前四句写眼前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
诗人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2分);后四句是诗人的合理推想,是虚写,表现出马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
(2分)实虚结合,形神兼备,拓展诗歌意境,既能更好凸显马之精神,也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2分)。
杜甫《房兵曹胡马》阅读答案
房兵曹胡马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能横行。
【注释】①此诗作于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或741年(开元二十九年),当时杜甫在洛阳,正值青年时期。
②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
③峻:尖锐。
堪:可以,能够。
托死生:马值得信赖,对人的生命有保障。
骁(xiāo)腾:健步奔驰。
1.“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5分)
2.此诗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
参考答案
1.“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
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2分);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1分)。
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像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2分)。
2.前四句写眼前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
诗人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2分);后四句是诗人的合理推想,是虚写,表现出马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
(2分)实虚结合,形神兼备,拓展诗歌意境,既能更好凸显马之精神,也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2分)
二:
(1)作者在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2)作者写胡马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
(1)作者塑造了一匹瘦骨突出、两耳高耸、奔跑起来四蹄生风的大宛名马的形象。
(2)作者歌咏胡马,抒发了喜爱赞美之情,寄托了自己驰骋疆场、纵横四海的志向和情操。
赏析:
《房兵曹胡马》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作于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或741年(开元二十九年),当时杜甫在洛阳,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轻狂的青年时期。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首联写其出身不凡,傲骨铮铮;次联写其峻健敏捷,颔联写其忠诚勇猛的品性;尾联期望骏马立功于万里之外,当是与房兵曹共勉之意。
整首诗写得矫健豪放,沉雄隽永,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卓尔不群的志向与锐于进取的精神。
作者托物寓意,借马喻人,抒写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朝气蓬勃的英勇气概。
诗分前后两部分。
前面四句正面写马,是实写。
诗人以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
先说明它大宛(汉代西域的国名,素以产“汗血马”著称),接着,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
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
继而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一个特征。
至此,骏马的昂藏不凡已跃然纸上了,我们如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下面顺势描绘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
“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
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
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马仿佛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
诗人刻画细致,维妙逼真。
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勾勒马的气概,“轻”描绘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
这一部分写马的风骨,用的是大笔勾勒的方法,只写其骨相、双耳和奔驰之态,因为这三者最能体现马的特色。
正如张彦远评画所云:“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
”(《历代名画记》)。
诗的前四句描述马的外形动态,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以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
颈联承上奔马而来,写它纵横驰骋,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堪受人信赖。
这里看
似写马,实是写人,这岂非一个忠实的朋友、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的形象吗?尾联先用“骁腾有如此”总挽上文,对马作概括,最后宕开一笔:“万里横行”,包含着宏远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
这一联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
盛唐时代国力的强盛,疆土的开拓,激发了民众的豪情,书生寒士都渴望建功立业,封侯万里。
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以骏马来表现确是最合适不过了。
这与后期杜甫通过对病马的悲悯来表现忧国之情,实为异曲同工。
杜甫此诗将状物和抒情结合得自然无间。
在写马中也写人,写人又离不开写马,一方面赋予马以人格化,用人的精神进一步将马写活;另一方面写人有马的品格,人的情志也有了形象的表现。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