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设计原理2016
- 格式:ppt
- 大小:27.87 MB
- 文档页数:141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则有:
一、完整性:设计时考虑室内与室外、各房间以及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亲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二、层次性:将室内空间分层设计,表现各层次空间的功能。
三、余地性:尽量留有活动的余地及公共空间,便于休息、娱乐等活动,促进人际关系。
四、多样性:设计空间要灵活多样,使空间内容充实丰富多彩。
五、统一性:设计空间要求统一,应符合功能、艺术、审美等性质,保持空间整体性。
六、安全性:设计须提供恒定的安全感,确保家庭成员的人身安全和财物的完整性。
七、和谐性:设计是和谐的,尊重客户的需求,用户应能融入舒适的家的氛围中,实现家的精神境界。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涉及以下方面:空间布局、功能分区、通风与采光、保温隔热、环保节能、建筑材料选用、结构设计、安全与防火、舒适性设计等。
在空间布局方面,应考虑到居住者的生活习惯和个人需求,合理规划不同房间的位置和大小,确保房间之间的通行流畅,同时保持隐私性。
功能分区是根据不同功能的需求将居住空间划分为不同区域,如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使各个区域的功能互不干扰。
通风与采光是确保居住空间空气流通和自然采光的重要原则。
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设置窗户、门窗的朝向和大小,以及引入通风系统来达到良好的通风与采光效果。
保温隔热是为了降低能耗和提高居住舒适度。
采取合适的保温隔热措施,如在建筑外墙加装保温材料、选择热传导系数较小的材料等,减少室内外温度的传导和对流,达到节能效果。
环保节能是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
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节约用水、减少能耗等方式,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筑材料的选用应综合考虑材料的性能、耐久性、环保性等因素。
选择符合要求的材料,既能满足建筑设计的需求,又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合理规划结构框架和使用适当的结构材料,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安全与防火是居住建筑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采取防火材料、合理设置逃生通道、安装火灾报警设备等措施,提高居住者的安全性。
舒适性设计包括人性化设计、室内空气质量、噪音控制等。
提供合适的室内环境,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课件 (一)
居住建筑设计原则是关于如何创造安全、舒适和美观的家居环境的知识。
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原则。
以下是我对课件的总结:
1. 充分利用空间
在居住建筑中,空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为了最大化地利用空间,应该考虑到每一个房间的功能,并且绘制一个独立的平面图。
平面图应该考虑到每个房间的面积、高度和布局,以确保每个房间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2. 保证通风和采光
通风和采光是创造舒适和健康居住环境的关键因素。
要保证通风和采光,设计者必须考虑到建筑朝向、窗户的排列和使用。
一些房间应该面向阳光,而另一些房间应该面向阴影。
同时,应该使用尽可能多的自然光。
3. 保证安全和舒适
居住环境必须是安全、舒适和健康的。
建筑中的一些重要的安全和舒适问题包括防火、热控制、噪音控制、卫生和水控制。
设计者必须考虑到这些问题,并确定适当的措施来解决它们。
4. 保持适当的比例
建筑物的规模和比例对创造视觉平衡和美学吸引力非常重要。
比例是
指每个部分的尺寸关系。
如果比例不正确,就会导致建筑物看起来分散或不协调。
建筑物的规模和比例应该适合建筑物的用途,建筑物的高度和长度应该根据周围环境进行调整。
总结
在居住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空间、通风和采光、安全和舒适性、比例等。
为了创造最佳居住环境,设计者必须考虑到所有这些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它们。
1.住宅:指专供居住的房屋,包括别墅、公寓、职工家属宿舍和集体宿舍、职工单身宿舍和学生宿舍等。
但不包括住宅楼中作为人防用、不住人的地下室等,也不包括托儿所、病房、疗养院、旅馆等具有专门用途的房屋。
2.核心家庭:是有夫妻和其未婚子女,或再加孤身老人构成的3~4口人的小家庭。
它已成为当今城市家庭的主要户型,是当今住宅建设的重点考虑对象。
3.空巢家庭:一般是指家庭中因子女外出工作学习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
所谓“空巢”,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一代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4.SOHO:即Small Office Home Office,家居办公,可供居家生活与办公兼用的公寓建筑。
5.LOFT:由老厂房或仓库改造而成的居住空间形式,少有内墙隔断的高挑开敞空间6.中高层:我国将7~9层住宅定为中高层住宅7.高层:我国规范规范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高度100m以上)为高层住宅8.多层:我国将4~6层的住栋定为多层住宅9.消防前室:设置在高层建筑疏散走道与楼梯间或消防电梯间之间的具有防火、防烟、缓解疏散压力和方便实施灭火战斗展开的空间。
10.格式塔:主要指完形,即具有不同部分分离特性的有机整体。
11.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户支配的面积(也就是套内建筑面积)与每户建筑面积(也就是销售面积)之比。
12.综合体:居住综合体建筑是以居住建筑为主体并与城市多种功能类型的建筑空间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互为依存关系的大型综合体建筑或建筑群组。
它是现代城市综合体建筑广为发展的主要形式。
是一种具有城市整体性综合功能的建筑形态。
居住行为:1)私人生活行为:主要是指个人就寝、更衣整容、衣物存放、学习思考等行为,其相应的功能空间是夫妇主卧房,次卧室(单人、双人、客人、儿童和老人使用)及附设的贮藏空间等私密性空间。
2)社会生活行为:主要指住户成员起居、团聚、会客、娱乐、就餐等人际交往活动。
相应的功能空间组成可有起居室、客厅、餐厅及工作室(或书房、学习室)等。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建筑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是指在设计居住建筑时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本文将介绍几个关键的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包括空间布局、采光通风、可持续性等。
一、空间布局空间布局是居住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合理的空间布局不仅能够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改善居住环境。
在空间布局的设计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 功能分区: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将居住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例如起居区、厨房、卧室等。
这样可以使不同的功能得以合理利用,提高居住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2. 空间流动:合理的空间流动可以提高居住者的舒适程度。
考虑到家庭成员的日常活动习惯和行动路线,在设计中要确保各个区域之间的流动性和连贯性。
3. 空间比例:在居住建筑设计中,空间比例的合理设置非常重要。
过高或过低的空间比例都会给人带来不适感。
因此,设计时要注意各个区域之间的比例关系,保持视觉上的平衡。
二、采光通风采光和通风是居住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原则。
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可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增加居住者的舒适感。
在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采光:尽量利用自然光线,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
通过合理设置窗户和采光井,使室内充满自然光,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2. 通风:设计适当的通风系统,保证空气的流动和新鲜度。
通过设置窗户、通风口等,使室内空气能够及时流通,排出湿气和异味。
3. 遮阳和隔热:合理设计遮阳和隔热措施,控制室内温度和阳光辐射。
例如,使用遮阳板、百叶窗等,减少夏季的阳光直射。
三、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现代居住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原则。
设计可持续的建筑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在实践中需考虑以下几点:1. 节能:使用节能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的消耗。
例如,在墙体和屋顶使用隔热材料,提高保温效果,减少冷热损失。
2. 水资源: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和节水设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例如,安装节水龙头和水表,建设雨水收集系统等。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目录:•第1章总论1.1居住建筑功能类型与发展概况1.2居住建筑的适居性1.3适居性设计的技术标准1.4居住建筑的技术经济评价1.5居住建筑未来发展趋向第2章住宅建筑设计(一)--套型设计2.1住宅套内生活空间设计2.2住宅套型空间的组合设计第3章住宅建筑设计(二)--住栋设计3.1住宅楼栋类型和基本设计要求3.2低层住宅设计3.3多层住宅设计3.4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3.5适应地域环境特点的住栋设计第4章公寓建筑设计4.1公寓建筑的概念及类型4.2公寓居住单元设计4.3公寓楼栋设计4.4老年公寓设计4.5学生公寓设计4.6员工公寓设计第5章居住综合体建筑设计5.1居住综合体的建筑构成与功能定位5.2居住综合体空间组合模式与设计要点5.3居住综合体建筑空间形态与城市景观第6章居住建筑造型设计6.1居住建筑造型设计的美学观6.2居住建筑造型设计原则6.3居住建筑造型设计方法第7章居住建筑外部空问环境设计7.1居住建筑外部空间概念与特征7.2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功能与构成7.3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原则7.4规划设计程序与基本设计要求7.5道路交通与停车设施规划设计7.6绿地景观与活动场地设计第8章居住建筑结构设计8.1居住建筑结构设计的目标、内容和特点8.2居住建筑结构体系的选用与布局8.3工业化居住建筑体系第9章居住建筑设备设计9.1居住建筑给水与排水设计9.2居住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9.3居住建筑电气设计第10章居住建筑低碳化设计策略10.1低碳建筑释义10.2居住建筑低碳化设计基本原理10.3居住建筑低碳化的计算机模拟优化设计10.4低碳节能新技术与设备简介10.5低碳住宅案例参考文献。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首先,居住建筑的功能性是最基本的考虑因素之一、功能性包括住宅的布局、功能分区和空间布置等。
住宅的布局要合理,要满足家庭成员居住的基本需求,如卧室、厨房、客厅等功能区域的设置要科学合理,以及设计要考虑到使用者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其次,实用性也是居住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
实用性包括建筑结构的合理性、使用功能的实用性和设备设施的便利性等。
建筑结构要稳固可靠,能够承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等外力影响,同时要考虑到使用者的空间需求和利用率,确保使用功能的实用性。
另外,设备设施的便利性也要考虑到住宅的功能和使用者的需求,如供暖设备、通风设备等的选择要方便实用。
此外,美观性也是居住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美观性包括建筑整体的外观和内部空间的设计。
建筑外观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符合地域文化和人文环境,同时要注重比例、造型和装饰等方面的美学要素。
内部空间的设计要注重色彩搭配、材料选择和家具布置等,营造出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
最后,居住建筑设计还需要考虑到环保性。
环保性包括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等。
建筑在设计时要注重节能减排,采用高效的能源设备,减少能源消耗。
同时,还要考虑到建筑材料的选择,优先选择环保、可再生的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此外,还要考虑到建筑的生命周期,从设计到退役的整个过程,要追求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包括功能性、实用性、美观性和环保性。
在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注重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和提高建筑的使用价值,同时还要注重美学和环保,打造出舒适、美观、环保的居住建筑。
这些原则的运用将有助于提升居住建筑的品质,使其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重点
设计原理是指在进行居住建筑设计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它们对于保障居住建筑的功能性、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居住建筑设计的重点原理:
1. 功能性原理:居住建筑的设计首先要满足住宅的基本功能需求,例如提供合适的住宅面积、功能空间布局、各种设施的配置等,确保住宅能够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2. 空间布局原理:居住建筑的空间布局要合理、灵活,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并同时满足居民的私密性和公共性需求。
根据居住者的生活习惯、活动方式和文化背景等因素,合理划分各个功能区域。
3. 通风采光原理:通风和采光是居住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设计应确保室内空气流通,以维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和舒适性。
同时,设计应充分考虑阳光的照射,提供良好的自然采光条件。
4. 建筑安全原理:建筑安全是居住建筑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包括结构安全、防火安全、电气安全等方面。
设计应遵循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确保居住建筑的安全性。
5. 材料选择原理:在居住建筑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建筑的质量和舒适性。
设计师应根据建筑的功能、风格和环境特点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材料,如结构材料、内装材料等,以确保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
6. 绿化环境原理:居住建筑设计应注重绿化环境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宜人的居住环境。
合理布局花园、庭院和绿化带,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观赏和健康的环境。
以上是居住建筑设计的重点原理,设计师在进行居住建筑设计时应遵循这些原则,实现居住环境的舒适、安全和人性化。
第二章1、一套住宅分为居住空间,厨卫空间和辅助空间三部分2、起居室空间方面的要求:1、不希望起居空间与其它空间相互穿套避免各种行为互相干扰2空间可以适应家具摆放和变换。
3、起居空间家具布置:1、家具一般沿两条相对的内墙布置,要避免开向起居室的门过多,墙面直线长度大于3000MM,如不得不开门,最好是集中布置2、沙发布置要注意形成便于交流的围合向心性空间3沙发与电视柜的布置考虑好视距和视角4起居空间尺度较大时,考虑分区布置家具。
4、餐厅空间方面的要求:1、基本空间需要《满足东西的摆放》2、空间气氛需要,要注重进餐氛围的营造,以增加空间的亲和性3、空间灵活性需要,(多人时也可以用)5、主卧室空间方面的要求:1、基本控件需求,能够方便完成上下床,整理被褥等动作2、储藏空间需求,要有足够的储藏被褥,衣物几个人用品3个性化空间需求,6、厨房空间组成:1、基本空间a操作空间,(烹饪、清洗、准备、)b储藏空间、c设备空间,d通行空间2、附加空间A就餐空间B调节空间C发展空间7、厨房空间流线组织需求:厨房空间合理的平面形式和空间安排应符合厨房操作者的作业顺序和操作习惯,一般来讲要按洗,切,炒的顺序操作流线,动线应尽可能简洁,避免动线的交叉和相互妨碍,8、厨房空间视觉练习需求:应与其它空间有视觉上的联系,视线覆盖区域及视野的开阔程度等都对厨房空间的感觉与家人交流有很大的影响,9、门厅为什么重要:1、人们养成了进门换鞋和更衣的习惯,门厅为他们提供足够的空间2、是迎宾来访的起点,给访者留下好的第一映像3、具有一定的装饰性,与居室内整体风格相协调,反映主人的修养和情趣4、具备屏风的功能,避免一览无余,保证住宅内部的空间私密性5、要与整个套型综合考虑,小空间可以起居和餐厅合用,大空间可以宽敞独立,更好的起到过渡、缓冲的作用。
10、门厅的空间方面需求:基本空间、过渡空间、储藏空间、接待空间、印象空间需求11、套型空间的组合:将户内不同的功能空间,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从而满足不同住户使用的需要,并留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