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张家界学院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1
校园礼仪调研报告校园礼仪调研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校园礼仪调研小组的成员,今天很高兴向大家报告我们对校园礼仪的调研情况。
为了了解我校师生对校园礼仪的认知及实践情况,我们在过去一个月内对全校师生进行了在线问卷调查。
共收到了500份有效问卷,并结合实地观察,对校园礼仪进行了全面调研。
首先,我们调查了学生对校园礼仪的认知情况。
结果显示,超过90%的学生认为校园礼仪非常重要。
他们普遍认为遵守校园礼仪可以维护良好的校园秩序,增强学校的整体形象。
此外,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在校园中行为得体、言行文明是一种基本的社交礼仪。
其次,我们调查了学生在校园中普遍存在的礼仪问题。
从问卷结果来看,学生存在大量违反校园礼仪的行为。
例如,在教学楼内大声喧哗、随地吐痰、扔垃圾等行为,在食堂排队不守秩序、浪费食物等行为。
而对于这些问题,超过60%的学生认为应该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定,对违规行为进行批评和约束。
最后,我们也调查了学生对于校园礼仪培训的需求情况。
结果显示,近70%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加强对校园礼仪的教育培训,提高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行为规范。
学生们认为校园礼仪教育应从小学开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
综合以上调研情况,我们对校园礼仪的改进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学校应加强对校园礼仪的宣传和教育。
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组织体验活动等形式,向学生普及校园礼仪的意义和规范,提高学生的礼仪意识。
其次,学校应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规定,对校园礼仪进行约束和监管。
例如,加强对食堂排队、垃圾分类等方面的管理,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惩罚。
最后,加强师生互动,以身作则。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领者,应该注重自身的行为规范和言行举止。
同时,学生也应相互尊重,共同维护校园礼仪的常态。
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对我们调研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们将根据调研结果和建议,积极推动校园礼仪的改进和完善,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谢谢大家!。
一、前言礼仪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礼仪教育,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为深化礼仪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礼仪特色教研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现将本次教研活动总结如下。
二、教研活动开展情况1.明确教研目标本次教研活动旨在:(1)提高教师对礼仪教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2)丰富礼仪教育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质量;(3)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4)推动学校礼仪教育改革,构建和谐校园。
2.开展教研活动(1)组织教师学习礼仪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礼仪素养;(2)开展礼仪教育课程研讨,优化课程设置;(3)组织学生参与礼仪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礼仪素养;(4)开展礼仪教育课题研究,探索礼仪教育新方法。
3.教研成果(1)教师礼仪素养得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2)礼仪教育课程体系更加完善,课程质量得到提高;(3)学生礼仪素养得到提升,综合素质得到提高;(4)学校礼仪教育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和谐校园建设得到加强。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问题(1)部分教师对礼仪教育的认识不足,教育教学方法有待改进;(2)礼仪教育课程设置不够系统,部分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不符;(3)学生参与礼仪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礼仪素养提升效果有限。
2.改进措施(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礼仪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2)优化课程设置,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调整课程内容;(3)丰富礼仪实践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提升礼仪素养。
四、总结本次礼仪特色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化礼仪教育改革,加强教师培训,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努力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组织教师参加礼仪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礼仪素养;(2)开展教师礼仪教学研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大学生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张洪铖;康杨
【期刊名称】《新余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13)005
【摘要】对大学生开展礼仪课程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学生礼仪课程教学存在教育的对象过于狭窄、重知识讲授轻行为训练、教材编制不合理等问题,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制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
【总页数】3页(P117-119)
【作者】张洪铖;康杨
【作者单位】新余高等专科学校,经济与管理系,江西,新余,338000;新余高等专科学校,经济与管理系,江西,新余,33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O
【相关文献】
1.农业大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J], 陈新建;陈军营;籍越;叶永忠
2.提升大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实践与思考——记中国矿业大学数学类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J], 孙永征; 侍红军
3.基于学生满意度的旅游礼仪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以运城学院为例 [J], 李小丽;贺宁蓉
4.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酒店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张乙喆;蒋思邈
5.大学生礼仪课程研究探讨——良好公德形象塑造对大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性 [J], 周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传统礼仪在当代大学生中的传承与发扬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为了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我校特开展了大学生传统礼仪实践活动。
以下是对本次实践活动的总结报告。
二、实践背景1. 传统礼仪的重要性传统礼仪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道德观念。
在现代社会,传统礼仪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还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增强民族凝聚力。
2. 大学生礼仪现状当前,部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忽视传统礼仪,表现出礼仪素养不足的现象。
为提高大学生的传统礼仪素养,有必要开展相关实践活动。
三、实践内容1. 传统礼仪知识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传统礼仪知识讲座,让大学生了解传统礼仪的基本知识,包括礼仪的起源、发展、意义等。
讲座内容涵盖礼仪在人际交往、职场、家庭等方面的应用。
2. 传统礼仪体验活动组织大学生参加传统礼仪体验活动,如:茶艺、插花、剪纸、书法等。
通过亲身体验,让大学生感受传统礼仪的魅力,提高自身审美情趣。
3. 礼仪规范训练针对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礼仪问题,开展礼仪规范训练。
内容包括:站姿、坐姿、走姿、问候、交谈等。
通过训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4. 礼仪风采展示举办大学生传统礼仪风采展示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在传统礼仪方面的风采。
通过比赛,激发大学生对传统礼仪的兴趣,提高礼仪素养。
四、实践成果1. 提高大学生礼仪素养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大学生对传统礼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身的礼仪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增强民族凝聚力传统礼仪的传承与发扬,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提高民族凝聚力。
3. 促进人际交往和谐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了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为构建和谐校园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时代下职业院校礼仪学科教学改革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院校的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礼仪学科的教学改革尤为重要。
新时代下的职业院校礼仪学科教学改革研究旨在探索如何适应时代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一、礼仪学科教学内容的改革新时代下,礼仪学科教学内容需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职业道德,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管理能力。
还要将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相结合,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求。
新时代下的职业院校礼仪学科教学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等,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要加强对礼仪学科教师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素质。
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职业院校礼仪学科的教学事业中来。
四、培养环境的改革营造良好的培养环境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尤为重要。
职业院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评价体系的改革传统的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
新时代下,评价体系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并将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教学内容的核心联系起来。
六、跨学科融合的改革礼仪学科教学应紧密结合相关学科的内容,形成多学科融合的教学体系。
与心理学、社会学、沟通学等学科相结合,深化学生对礼仪学科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新时代下的职业院校礼仪学科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只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建设、培养环境、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出具有高度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优秀人才。
礼仪课程教学改革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愈发凸显。
礼仪作为人们相处中的一种基本规范,对于个人的修养和社交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传统的礼仪课程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有必要对礼仪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问题分析1. 课程内容过于陈旧传统的礼仪课程教学内容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的礼仪知识和规范,忽视了实践性和现代性。
学生们对于这种陈旧的知识容易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动力。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礼仪课程教学方法常常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
学生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主动探索和实践的机会,难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 缺乏与时俱进的教材传统的教材内容不够灵活和多样化,无法满足学生对于现代礼仪的需要。
而且,由于礼仪文化的多样性,教材的更新和选取也是一个难题。
教学改革方案1. 更新课程内容在教学内容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社会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
可以将课程内容与时事热点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社会中的礼仪规范和礼仪仪式。
同时,可以引入一些与跨文化交流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社会环境。
2. 多元化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通过参与感受和体验礼仪。
通过这些互动和实践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礼仪知识和技巧。
3. 制作多样化的教材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可以制作多样化的教材,如图文并茂的教材、短视频教程等。
这些教材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观看、阅读和实践来掌握礼仪知识和技巧。
另外,还可以与专业礼仪培训机构合作,提供专业的教材资源。
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通过以上的改革方案的实施,可以带来一系列的教学效果:1.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通过更新课程内容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高等教育
2019 年 7 月251
一、高校礼仪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大学阶段,是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完善的重要时段,也是承担社会职能的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关键阶段。
但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德育和劳育往往排序靠后,初、高中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分数弱相关的课程与素质培养一律未被足够重视,进入大学阶段,没有教师和父母的耳提面命,学生处于压力卸荷的极度放松和迷茫期,自我约束、调适能力严重不足,人际交往、沟通、团队协作能力存在滞后。
在职业生涯中,其个人修养将直接影响到事业高阶发展和家庭稳定和谐,正所谓:“性格写在脸上,人品刻在眼里,生活方式显示在身材,情绪起伏表露在声线,态度看手势,家教看姿势,审美看衣服,层次看写字。
”
很多企业在员工入职培训的时候,均将职场商务礼仪课程导入,意在培养团队精神好,彼此尊重,综合素质高的员工队伍,而大学阶段,精力充沛、正向引导作用好、年级的传帮带效果明显,适度将此环节集中前置于高校课堂,不仅利于学生在校期间的长期自律和习惯养成,更利于学生身体力行的传播和校园礼仪文化氛围的积淀,于个人综合素质提升、于班集体团队合作意识的提升、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呈三赢态势,故高校开设礼仪课程教学十分必要。
二、高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但综观现阶段高校礼仪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重视程度:在课程设置方面,部分高校以才艺选修课的方式或者专题讲座的形式开设,形式单一,受众面窄;教师则以思修等专业教师直接担任,教师的专项人文素养和社会实践经验存在不足,且未经过专业培训;忽略校园礼仪文化氛围营造;忽视学生个性与社会价值认同之间的矛盾;家庭成员的过度宠溺和纵容,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学生忽视礼仪道德和修养,致使自我、骄横、目中无人的行为自由泛滥。
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各个层面呈现多级礼仪教育短板。
2.教学方法:高校礼仪培训师多数是专业教师兼任,在教学方法、课程环节设置上仍处于传统理论课讲授方式,让课堂这一有效培养环节变成了学生放任散漫、打卡过关的载体;教育形式单一,重说教,轻人本,难以触动学生内心的顿悟;内容枯燥无法激发学生自我求真向善完美的欲望。
3.师资力量:专业教师的专项培训不足、在综合沉淀,个人修养、个人形象气质等方面,不能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课程编排上
缺乏与时俱进的思路,未结合学生的痛点和需求,照本宣科的情形比较严重。
4.教育实践:认知转变为需求的过程中,缺乏实践平台,缺少养成教育和丰富的实践环节和朋辈示范效应。
三、张家界学院礼仪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内容
张家界学院学生学习能力自律和方法有一定欠缺,但在实践和创新上诉求明确,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专门设置“大通识”教育环节,旨在培养健全人格,全面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现代技能、身心健康、人文素养,达到通识素养宽厚的目的;礼仪课程从属于才艺选修课板块。
教师遴选社会从业经历丰富、个人形象气质佳、热衷礼仪文化传播,且受过专业集训的人才,课程编排从礼仪的仪容、仪表、 仪态、语言、交际五个层面循序渐进,综合植入文化传承、案例教学、学生论坛、角色扮演、游戏拓展、形体舞蹈训练、礼仪舞台秀等多种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融入感和自我体悟;根据课程性别比例,对男生加强演讲和策划主持和演讲的能力,女生加强形体基训和优雅仪态的训练。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课程除了提升大学生的个人礼仪修养外,为提升学生学习目标和获得值,结合学生的职业选择方向,同步对礼仪文化的传播方式方法做出解析,适度侧重于特定目标人群的综合培训师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设置则根据礼仪五项原则,设置八项主题训练:一、灵魂礼仪篇;二、形象礼仪篇;三、仪态礼仪篇一(理论课);仪态礼仪篇二(女生实践课);四、礼仪规范篇,行业常规礼仪及其教学法;五、讲师演讲技巧篇;六、课程设计篇;七、授课技巧篇;八、课程实战技巧篇——女生团队的才艺秀表演,男生的素质拓展游戏策划主持和PPT 演讲的专题结课报告。
此外,最终考核环节用小论文的方式完成课程感悟、收获、意见和建议的收集,实现师生的书面交流互动,有效反馈意见整理后,作为教师后续课程的经验积累。
四、课改成果评价与提升策略
该项课程改革已完成2个学期,逾百位学生参加,学生课堂的关注率、自我反思和自律践行、个人气质修养的提升、表达能力与登台礼仪、师生互促效果等均有明显提升;教师的课堂成就感体验好,课堂好评率高。
未来课程实施过程中将结合定性与定量的信息及数据对比分析,以计划、实施、检查、提升策略提升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育人目标。
高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以张家界学院为例
张海花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湖南吉首 416000)
摘 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当期,国家、社会和个人已经充分关注到礼仪在立世、立身、立言、立行中的重要性,多途径实施培育,而高校作为国家栋梁培育的殿堂,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更应当在礼仪教育和传播上有所作为。
关键词:高校 礼仪课程 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张家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