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文章讲了什么事?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 原因、经过和结果。 即:什么时间?什么地 点?谁?为什么?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
的纲。
①文章的标题 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记叙文的写作特色:
表现手法: 对比、拟人、夸张、衬托、渲染、烘托、 象征、讽刺、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伏笔、铺垫、留白、 泛叙、渲染、铺排、突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借景抒情、卒章显志 语言风格: 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 峻辛辣等
十四、分析人物形象
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 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 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 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学会阅读文章和掌握审题技巧 阅读题的解题步骤和诀窍:
一是要整体感知,读懂文章。明白文章写什么、 怎么写、为何写?
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 结果。 人称:常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亲切 自然、真实可信;可不便于广泛展开事件 。第三人称自由灵活,不受时空限制。文 章叙述人称应始终一致,即使改换,也应 有必要交待。人称变换利于抒情。 线索:贯穿全部材料的脉络,使零散材料有序地 组成文章整体。
五、如何赏析课文中所喜欢的句子:
1、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 2、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角度 3、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4、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文首、文中、文末。点明 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 5、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 6、表达了人物……的感情(文章主旨) 7、从蕴含的哲理,给人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