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夏朝和商朝
- 格式:pdf
- 大小:924.69 KB
- 文档页数:8
初中七年级历史《夏朝和商朝》课件【三篇】学问与力量目标:(1)学问与力量: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也许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
理解夏朝在我国历的地位。
了解商朝繁华的主要表现。
通过对夏、商历史特点的概括,培育同学归纳力量。
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育评价(2)过程与方法:运用大禹治水和望夫石的图片,通过讲故事引入,引起同学的爱好扫瞄全文,教给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精讲课文内容,以同学的商量、回答、自主、合作式学习贯穿全文,引导生归纳王朝的建立应把握的基本要素。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学习国家形成的相关学问,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更多了解祖国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培育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点1.夏朝的建立2.商朝后期都城教学难点1.夏朝建立的标志教法与学法问题探究法、课堂商量法、数轴演示法、比较法、图示法、分析归纳法。
、观看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运用大禹治水和望夫石的图片,通过讲故事引入。
旁白:同学们我们先来熟悉一组图片,第一幅同学们都熟悉吧,其次幅可能有点困难了,它和第一幅有很大的关系,它叫“望夫石”,是大禹的妻子生了他的儿子启在家门口等他回家,一等等了13年,最终化成了一块巨石,这块石头又叫“启母石”。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禹由于治水有功担当了部落首领,而后面的历史又是怎样进展的呢?这和我们今日要学习内容有很大的关系,那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们今日将学习的内容“夏朝和商朝”。
一、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翻书引导同学阅读课文的两段正文部分,结合大屏幕消失的问题,找出正确的答案。
(生阅读教材,举手回答大屏幕的问题:①夏朝建立的时间(让生写写,特殊留意“约公元前20xx年”的“约”和“前”不能省,结合世纪和年月对比讲解公元前和公元后的去区分。
②建立者(引导生分析禹身份的转变,儿子接位,继承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代表着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由“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七年级上册历史夏商周的更替知识点总结】一、夏商周的更替夏朝、商朝和周朝是我国古代的三个重要历史时期,它们的更替代表着我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在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夏商周的更替知识点,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
1. 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建立者为禹。
夏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为主,社会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人们开始使用bronzeware,开始有了文字的使用。
夏朝是我国文明的开端,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商朝商朝是夏朝的后一个朝代,建立者是商汤。
商朝时期,政治上进一步发展了封建制度,社会经济更加繁荣,青铜器的使用达到了巅峰,文字的使用也更加普及。
商朝的兴盛时期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周朝周朝的建立者是周武王,周朝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实行了封建专制制度,周室郡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分封制逐渐完善。
周朝时期的青铜器比商朝更精致更丰富,文字的使用更加普及,出现了众多的学者思想家,左传、国语、山海经等文献的出现,我国文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二、对夏商周更替的理解夏商周的更替代表着我国古代社会制度和文明的不断发展。
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演变和逐渐成熟。
从夏朝到商朝再到周朝,社会制度由低级的原始社会逐步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性事件,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这一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古代社会经历了社会制度的演变、生产力的逐步提高、文明程度的不断扩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古代文明。
夏商周更替也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对于政治治理、经济制度、文化传承的探索和创新。
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对于我国古代社会和文明的持续进步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将我国古代社会和文明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简要总结了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关于夏商周更替的知识点。
通过对夏朝、商朝和周朝三个朝代的发展演变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我国古代社会制度和文明的发展轨迹,也更加深入地理解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
[键入文字]
初一历史上册第四课夏朝和商朝知识点
这是小编为您倾心整理的初一历史上册第四课夏朝和商朝知识点,经典实用,希望看完之后对大家能有所帮助,谢谢您的支持,更多历史知识点,请继续收看【初中历史知识点】栏目。
初一历史上册第四课夏朝和商朝知识点
4 课夏朝和商朝
一、夏朝
时间:约公元前2070 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统治中心: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
政治制度: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启)
灭亡:统治400 多年,夏桀时灭亡
二、商朝
时间:约公元前1600 年,成汤建立商朝
都城:约公元前1300 年盘庚迁都到殷
统治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北达辽河
灭亡:统治500 多年,纣王时灭亡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1。
夏朝和商朝①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②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位子,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③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成汤发动推翻夏朝的战争。
大战与鸣条。
成汤建立了商朝。
④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从此,商朝的都城稳定下来了。
⑤商朝的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流域,北达辽河一带。
⊙商朝经济比夏朝有很大发展的表现:А 农业生产规模一相当大,种植的农作物有粟,黍,稻,麦等。
В 畜牧业发达,饲养六畜,祭祀用几百甚至上千头家畜。
℃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很发达。
D商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是用海贝,骨贝,玉贝和铜贝等作货币西周的兴亡1: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领导了灭亡商朝的战争,大战与牧野。
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前期都城在镐京(今天的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
2:分封制: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国。
这就是分封制。
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一般称诸侯)。
享有统治和管理封国的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同时,必须承担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的典礼仪式,贡献财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等义务,否则将受惩罚。
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晋,宋。
姓姬的封国有53个。
4:西周末年,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死,西周结束。
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周平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
进入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2:春秋争霸的原因:A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B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而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3: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当个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4:齐桓公首霸条件:①:任用政治家官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国力强盛。
初中七年级历史《夏朝和商朝》教学教案初中七年级历史《夏朝和商朝》优秀教学教案一【课程标准】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的更替.【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理解夏朝在我国历史的重要地位.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夏.商历史特点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初步了解公元纪年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国家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更多地了解祖国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夏朝的建立和商朝后期的都城.难点:夏朝建立的标志;国家的含义.【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谈话导入新课禅让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是谁?大家想不想知道从这以后又是怎么演变的呢?导入三:大家知道皇帝吗?知道皇位是如何继承的吗?你又知道这种称为〝世袭〝的制度开始于何时吗?认真听,吸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的兴趣.从谈论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拉近历史与现实距离二.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1.夏朝的建立:讲解夏朝的建立.事实上,禹已按照自己的愿望建立起了一个王朝.这在历称为----夏朝,建立的时间约公元前2_0年.借助于数学上的〝数轴〝解释〞公元〝纪年法.本目理论性强,又缺乏相应的历史物证,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认真听讲.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2.夏朝的统治①禹死后,其王位是如何继承的呢?这与禅让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这种王位的继承方法?②要求学生谈启是如何巩固其统治地位的?并提醒学生注意〝奴隶〝两个字.③为什么把禹开始这个政权称为国家呢?它与前面的部落联盟有何不同?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结合自己课外了解的知识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然后教师归纳整理,以突破难点.三.商朝的建立与迁都1.商朝的建立:过渡.然后指导学生阅读小字的问题〝说说夏桀是一个怎样的君主?你认为成汤灭夏的战争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2.商朝的迁都:原因.情况.影响.进入下一问题的学习.认识是非善恶,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的性质为下一目的学习铺垫四.商朝的盛衰1.商朝的疆域: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地图,说说.2.经济的发展:观察插图说明了什么?然后阅读教材,说说商朝表现?并要求学生来概括.3.商朝的灭亡:知道,找找夏.商亡的共同原因.培养读图能力.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认识到国家兴亡与暴政的关系五.小结:学生:讲了哪些问题,有何启示.培养综合.概括的能力初中七年级历史《夏朝和商朝》优秀教学教案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识与能力: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理解夏朝在我国历的地位.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通过对夏.商历史特点的概括,培养学生归纳能力.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评价(2)过程与方法:运用大禹治水和望夫石的图片,通过讲故事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浏览全文,教给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精讲课文内容,以学生的讨论.回答.自主.合作式学习贯穿全文,引导生归纳王朝的建立应掌握的基本要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国家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更多了解祖国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教学重点1.夏朝的建立2.商朝后期都城教学难点1.夏朝建立的标志教法与学法问题探究法.课堂讨论法.数轴演示法.比较法.图示法.分析归纳法..观察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运用大禹治水和望夫石的图片,通过讲故事引入.旁白:同学们我们先来认识一组图片,第一幅同学们都认识吧,第二幅可能有点困难了,它和第一幅有很大的关系,它叫〝望夫石〞,是大禹的妻子生了他的儿子启在家门口等他回家,一等等了_年,最后化成了一块巨石,这块石头又叫〝启母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禹因为治水有功担任了部落首领,而后面的历史又是怎样发展的呢?这和我们今天要学习内容有很大的关系,那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们今天将学习的内容〝夏朝和商朝〞.一.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翻书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两段正文部分,结合大屏幕出现的问题,找出正确的答案.(生阅读教材,举手回答大屏幕的问题:①夏朝建立的时间(让生写写,特别注意〝约公元前2_0年〞的〝约〞和〝前〞不能省,结合世纪和年代对比讲解公元前和公元后的去区别.②建立者(引导生分析禹身份的转变,儿子接位,继承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代表着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由〝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③夏朝建立的标志:(让生讨论什么是〝国家〞,一个国家产生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得出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2.国家的含义及形成原因④统治中心演示课件:《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让生对夏朝都城位置.殿堂的建筑有较直观的认识.⑤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它统治了400多年,但是最后还是衰落了,这和最后一个王有很大的关系.你能说出他的名字吗?结合教材给出的夏桀暴政的表现,展示夏桀把人当坐骑的图片,得出夏桀这样的做法会导致什么后果.⑥设问:这样的暴君,人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他?灭亡夏朝的战争叫什么战争?⑦展示成汤灭夏的漫画,逐步讲解,进入到下一个子目商朝的建立和迁都的学习.二.商朝的建立和迁都①让生看大屏幕,打出商朝建立要掌握的时间(再次强调〝约〞和〝前〞,推算世纪.年代)建立者.灭夏地点.(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举手回答.)②商朝建立后,几经迁都,最后让商朝都城稳定下来的商王是谁呢?都城最后定在哪儿的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重要内容,〝盘庚迁殷〞.③请生看大屏幕,打出盘庚迁殷要掌握的时间,迁都君王,都城.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回答问题.④展示都城殷的地图,用着重号标注,以示强调.三.商朝的盛衰①运用都城殷的地图,提醒学生看图例,商朝都城稳定后,国力日益强盛,它的势力范围远比夏朝广阔,请学生找出商朝势力范围的〝四至〞.生看地图,找答案,举手回答〝四至〞.②隐藏地图,请几个学生背着说商朝的势力范围〝四至〞,加以巩固.③商朝的强盛不光是它的疆域辽阔,还表现在它的经济非常发达,让生自己阅读课文23页,找出商朝经济发达表现哪几个方面,归纳得出关键词.④生回答,老师大屏幕打出商朝强盛在经济的四个表现,逐步讲解.(1)用〝五谷丰登〞成语的〝五谷〞讲解农业方面种植的粮食作物种类多.(2)用甲骨文的文字符号让生猜〝六畜〞,来说明商超的畜牧业的发达,进而提高学生的兴趣.(3)用商朝青铜器的杰出代表,还有玉器制作的图片,展示商朝手工业发达.(4)用赔钱的贝字旁,来说明古代人是把贝壳当做货币,展示商朝出土的贝壳图片, 得出商朝商业的发达.⑤商朝统治中国长达500多年,但最后还是衰亡了,这与谁有关呢?展示商纣王发明的炮烙之刑,师讲解炮烙之刑的来源和残忍,进而得出商纣王的残暴统治,最后得出商朝灭亡的原因.四.夏商灭亡的共同原因由生讨论得出,引导学生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必须为人民着想,不然必将被人民所弃之.五.自我测验让生关书,背着回答,加以巩固该堂课的知识要点,完成学习测评的作业.齐读自我测验,再次加以巩固.六.板书设计一.夏朝(一).建立1.时间2.建立者3.统治中心4.首先进入王位世袭制的王(二).灭亡1.亡君2.原因二.商朝(一).建立1.时间2.建立者3.灭夏地点(二).迁都1.时间2.迁都君王3都城(三).商朝的强盛1.势力范围2经济发达表现(四)灭亡1.亡君2.原因三.夏商灭亡的共同原因1.原因2.启示初中七年级历史《夏朝和商朝》优秀教学教案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一)知识目标了解夏.商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二)能力目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度价值观]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_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夏.商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教学思路]课前导学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2.夏.商朝代更替情况表格.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二.教学渗透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 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_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2.学习新课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两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一.夏朝1.建立时间:公元前2_0年2.都城:阳城3.建立人:禹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5.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1.在公元前_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暴君),酷刑炮烙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_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三.课堂小结:多媒体显示历史坐标图,对本节课内容作一个概括总结.四.开发思维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就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人民的反抗.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讨论.同学们还可绘制漫画,讲故事,写诗以及一切可以表现自己观点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自己服务,在形式问题上可以大胆探索,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5.自我测验利用选择题和材料题两种题型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一个了解.所以,选择题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再现,材料题是一个知识拓展题.向学生提供了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处境,加深对讨论问题的理解.这部分采用抢答的方式,使学生有兴趣参与进来,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附:板书设计一.夏朝1.建立时间:公元前2_0年2.都城:阳城3.建立人:禹4.地位---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5.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6.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1.在公元前_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初中七年级历史《夏朝和商朝》优秀教学教案。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此外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2.中心地区: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二、商汤灭夏1.夏朝灭亡:夏朝后期,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王桀,夏王朝灭亡。
2.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
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
三、武王伐纣周武王时,得到吕尚、周公等人的辅佐,周部落日益强盛。
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四、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3.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4.西周的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周幽王时,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
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商代重要城市分布图。
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周时期》知识点汇总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夏、商、西周朝代更替2、禹建立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3、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4、受战乱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
5、周武王与商军在牧野大战,周军占领都城,商朝灭亡。
6、西周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国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③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作用——加强对地方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
(4)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1. 我国青铜器文化的出现开始于原始社会后期。
2.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造型奇特、做工精美的青铜器是四羊方尊。
3.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1. 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2.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实行改革,发展生产,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改革军制,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 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城濮之战。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战国七雄指齐、楚、燕、韩、赵、魏、秦。
(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2.战国时期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3.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和作用?时间: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开始。
内容:①政治: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②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③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024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背诵清单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知识点1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的建立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禹都城:阳城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巩固统治的措施: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灭亡: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 1600 年被商汤所亡。
2、家天下形成:启废除了禅让制,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
影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 家天下)知识点2 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者:汤都城:亳(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盘庚迁殷)巩固统治的措施: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灭亡:商纣王统治残暴,公元前 1046年被周朝所亡。
知识点3 武王伐纣时间:公元前1046年经过:牧野之战结果:周武王建立西周,定都镐京知识点4 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西周巩固统治的措施:分封制1.分封制的目的,标准,对象,内容(权利+义务),作用(积极作用+消极作用)?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为了巩固统治)标准: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对象:宗亲、功臣内容:诸侯的权利—管理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作用:积极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消极作用-------地方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威胁中央,为后来的诸侯争霸埋下隐患。
实质:确立周王朝社会等级制度。
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西周的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到周幽王时,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3.夏、商、周三代的兴亡有何相似之处?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兴:重视生产,关心百姓,重用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