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雪片片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09 MB
- 文档页数:12
大班语言活动《雪花片片》
课后反思:
《雪花片片》是大班的一节语言活动,是一首很美的儿童诗歌,语句简短流畅而优美。
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也很喜欢。
我在设计时就想通过视、听、文字全方面的让孩子去学习诗歌,我制作了一些贴近生活的PPT,并整个活动过程配有音乐,是为了让幼儿充分感知诗歌中的情感和优美意境,再听老师朗诵诗歌,初步感受诗歌,再过渡到边看边自由说说,最后达到能仿编很多的儿歌,效果很好,孩子喜欢说,也自觉地有动作表演。
效果挺好的。
但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师的引导语言不够简练,有些啰嗦,致使教学节奏不紧凑。
还有就是最后一个环节,当雪花落在我们自己身上仿编儿歌时,孩子们说得很好,并且各有不同,但表演动作时,不是按自己说的去表演的,由于时间关系,老师也没强调,就有点匆忙的结束了这节课。
希望这些小细节的自我反思对于我今后的教学能力的提高也会有帮助。
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看到林清玄去世的消息,我第一时间想起了他的散文《好雪片片》中的一段话:“伟大的禅师庞云说过,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当下即见,美丽地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伟大的作家与我们隔着遥远的时空,我们不能见他们一面的正是太多,可是我们知道他们的一些句子,就能神交,似乎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即使是只言片语,我们也能感受他们的精神光辉。
林清玄也走了,他的作品,也将与我们同在。
如果我们读他的作品,没有记住片言只语,我们就谈不上与他同在。
可见记诵的好处。
林清玄文章优美,没有说教,却能非常入心,给人启迪。
难怪他把台湾所有的奖项全部收入囊中,被人誉为得奖专业户。
他另有一个特点是高产。
几十年里,他出版了200多部作品吧。
可见他的勤奋。
据说,林清玄在初中的时候,每天坚持写作1000字,高中时候每天坚持写作2000字,大学时候,不管多么忙,他都要坚持写3000字。
这么好的习惯,使他成为台湾最高产的作家之一。
在林清玄去世以后,他的家人发表告读者的一封信。
信中说:有一天你不在,我们不会悲伤,因为知道你去极乐世界,或者你去了琉璃净土,你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居住。
“如果有这样的高度,其实生跟死没什么两样,在我看来就是这样子,就好像移民或者搬到别的城市去居住,总有相逢之日。
”林清玄的禅学思想浓厚,我们从他的作品中能得到益处。
他虽然只享年65岁,却好像真的是别处旅游去了,将来我们也去旅游的时候,可能会与他不期而遇吧。
如果能够从课文《好雪片片》聊起,是不是觉得非常的幸运呢?。
好雪片片林清玄赏析林清玄《好雪片片》是选入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语文教材中的篇目。
大家了解吗?好雪片片林清玄在盛夏的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即使热到摄氏三十八度的盛夏,他着一件很厚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毛衣。
那么厚的衣物使他肥胖笨重有如木桶。
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很少的时候,他会站起来走动。
当他站起,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
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牛伯伯打游击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如果是中午过后,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一站,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
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
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甜甜地睡去了。
我观察老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的。
从他的相貌看来,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热带的街头,连最燠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
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美艳的无法和他相配。
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动作也十分艰困。
“不用装套子了。
”我说。
“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缺几颗牙的嘴,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课件:《看雪》【教材分析】《看雪》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热爱祖国”专题之第四篇精读课文。
这是一篇极富儿童情趣的课文。
讲的是台湾小朋友只见过橱窗里用棉花做的雪,没有亲眼见看到过雪。
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兴趣。
课文蕴含着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设计理念】以“激发兴趣,倾情美读,训练表达,升华情感”为主线,训练学生“以读为本,由本逐末”,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将天涯化为咫尺,师生互动,让两岸同胞共同期盼祖国统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省、店、景、讲、毯、银、堆、仗”等10个生字,会写“讲”等8个字。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国雪景的美丽,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读自学为主,尊重他们的主体意识,自主识字,读中释疑,读中感悟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两岸人民对雪的热爱,激发学生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重点难点】1.在朗读中了解词句,感悟玩雪的趣味。
2.在语境中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的盼望祖国统一的思想。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准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拓展文本信息,激发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着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识字方法的积累。
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口头表达水平和识字水平。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划出生字。
收集相关台湾的资料。
2.课件准备:北国雪景风光、雪趣及音乐片段、生字词、中国地图等【教学过程】:一、赏雪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谜面:一片一片又一片,片片鹅毛飞满天,掉在地上处处白,落在水里都不见。
生猜出谜底(雪)2、师:大家想跟着老师去看雪吗?(想!)课件展示:北国雪景风光。
学生欣赏雪景,畅谈自己冬天玩雪的快乐感受。
3、出示句子: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