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满意(Customer Satisfaction)
- 格式:ppt
- 大小:474.50 KB
- 文档页数:80
CS是英文Customer Satisfaction的缩写,译为顾客满意度。
其基本意义是:一种以顾客满意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顾客满意指标和顾客满意级度为主要工具而进行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种基本形式.顾客满意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并正式以CS简写形式表示,始于1986年美国一位消费心理学家的创造。
CS战略体系的构成:CS基础要素,三大指标,满意利润的简单模型,该理论尤其适用于商品零售业。
日本的高岛屋、美国的沃尔玛特已经因此赢得了丰厚的利润,我国的大型零售业也正竞相模仿,并已取得一定的效果.一CS理论的发展变迁如果说企业接着,销售中心论登上历史舞台,企业管理的中心是销售额管理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圆圈,那么,顾客满意就是圆心.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由产值到顾客满意,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历程.在早期,企业管理的中心是产值,企业管理就是产值管理,企业运行的全部目标,就是要实现预期确定的目标.产值管理的基本条件是买方市场,市场的总趋势是供小于求.(例:经济危机).企业管理就是销售额的管理.为了提高销售额,内部采取严格的质量管理,外部强化推销观念.于是一场质量竞争运动和销售竞争运动爆发了.然后是利润中心论企业管理的中心又由市场转向了车间.管理的目标放在了以利润为中心的成本管理上,企业管理进入了利润中新时代.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企业又将目标放在顾客身上,顾客可以是一个人,一个群体,也可以是一个单位,实质是以顾客的需求为中心.顾客中心论才是企业经营的基本思想,顾客满意市企业的中心.二 CS理论基础构成要素外部CS基础构成要素:1.与商品有关的项目,包括价格、质量、优缺点等等。
2.与印象有关的项目,包括顾客对经营实际状况的评价、商品的评价以及企业形象方面的看法。
3.与服务项目有关的项目,包括公司对顾客提供人员服务、商品服务以及有关增进顾客关系的种种活动设计。
在顾客眼中,一线员工是服务的化身。
因此服务领先的企业是力图提高员工的满足感。
客户满意度是指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的需求与期望的程度。
客户满意度指标 (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 ) 于1989 年提出, 其目的是量化地评价客户重购率和品牌忠诚度等指标, 获取相关的信息为企业策划提供支持, 使企业优化流程, 做出最佳的决策.客户满意度指标体系的构建流程:1、提出问题2、市场调查3、研究分析4、形成指标体系在 ACSI (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中,顾客期望、质量感知、价值感知、顾客满意、顾客抱怨、顾客忠诚 6个隐变量为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的一级指标,与其对应的显变量为二级指标,问卷中二级指标对应的各问题为三级指标。
清华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构建的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CCSI),它是在 ACSI 的基础上构建的,模型包括品牌形象、预期质量、质量感知、价值感知、顾客满意、顾客忠诚6 个隐变量。
1、常用指标(1) 顾客期望及与其对应的显变量的定义顾客期望:顾客在购买某种产品之前对其质量水平的期望与估计。
总体期望:顾客在购买某种产品之前对其质量水平的总的期望与估计。
个性化期望:顾客在购买某种产品之前对其可以满足自己特定需求程度的期望与估计。
可靠性期望:顾客在购买某种产品之前对其出现问题可能性的期望与估计。
(2) 质量感知及与其对应的显变量的定义质量感知:顾客在使用某种产品过程中对其质量水平的实际感受。
总体质量感知:顾客在使用某种产品的过程中对其总的质量水平的实际感受。
质量个性化感知:顾客在使用某种产品的过程中对其功能满足自己需求程度的实际感受。
质量可靠性感知:顾客在使用某种产品的过程中对其出现问题程度的实际感受。
(3) 价值感知及与其对应的显变量的定义价值感知:考虑了质量和价格后,顾客对其所获利益的感受。
给定质量下对价格的评价:考虑了总体质量水平后,顾客对其所付的价格的感受。
给定价格下对质量的评价:考虑了所付的价格后,顾客对总的质量水平的感受。
(4) 顾客满意及与其对应的显变量的定义顾客满意:顾客在购买、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及使用一段时间后所形成的最终的满意程度。
“顾客满意度”详解顾客满意度(customers satisfaction degree)是对顾客满意程度的衡量指标。
一、顾客满意度概述顾客满意:对一个产品可感知的效果(或结果)与期望值相比较后,顾客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
最早提出顾客满意度理论文献可以追溯到1965年Cardozo 发表的"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ustomer Effort, Expectation, and Satisfaction"。
早期在满意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品方面,而Cardozo(1965)认为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会令到顾客产生再次购物的行为,而且不会转换其它产品的观点。
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顾客满意度:“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ISO9000族标准2000版对1994版标准的重大改进。
当前,市场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对顾客的全面争夺,而是否拥有顾客取决于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取决于顾客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
顾客满意程度越高,企业竞争力越强,市场占有率就越大,企业效益就越好,这是不言而喻的。
“顾客是上帝”、“组织依存于顾客”已成为企业界的共识,让“顾客满意”也成为企业的营销战略。
ISO9001∶2000的8.2.1条中指出:“组织应监控顾客满意和或不满意的信息,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
并在ISO9004:2000的8.2.1.2条中对顾客满意程度的测量和监控方法以及如何收集顾客的信息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因此,凡已获得认证的企业或潜在的将要贯彻ISO9001∶2000族标准的企业,都应积极开展顾客对产品和或服务满意和不满意因素的研究,确定顾客满意程度的定量指标和或定性描述,划分好顾客满意维度,并对顾客满意程度进行测量、分析,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确定顾客满意程度的指标和顾客满意维度是对顾客满意度进行测量控制的关键问题。
顾客满意度是评价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重要手段。
为此,要科学确定顾客满意度的指标和满意度的维度并对顾客满意度进行测量监控和分析,才能进一步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CS是英文Customer Satisfaction的缩写,译为顾客满意度。
其基本意义是:一种以顾客满意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顾客满意指标和顾客满意级度为主要工具而进行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种基本形式.顾客满意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并正式以CS简写形式表示,始于1986年美国一位消费心理学家的创造。
CS战略体系的构成:CS基础要素,三大指标,满意利润的简单模型,该理论尤其适用于商品零售业。
日本的高岛屋、美国的沃尔玛特已经因此赢得了丰厚的利润,我国的大型零售业也正竞相模仿,并已取得一定的效果.一CS理论的发展变迁如果说企业接着,销售中心论登上历史舞台,企业管理的中心是销售额管理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圆圈,那么,顾客满意就是圆心.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由产值到顾客满意,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历程.在早期,企业管理的中心是产值,企业管理就是产值管理,企业运行的全部目标,就是要实现预期确定的目标.产值管理的基本条件是买方市场,市场的总趋势是供小于求.(例:经济危机).企业管理就是销售额的管理.为了提高销售额,内部采取严格的质量管理,外部强化推销观念.于是一场质量竞争运动和销售竞争运动爆发了.然后是利润中心论企业管理的中心又由市场转向了车间.管理的目标放在了以利润为中心的成本管理上,企业管理进入了利润中新时代.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企业又将目标放在顾客身上,顾客可以是一个人,一个群体,也可以是一个单位,实质是以顾客的需求为中心.顾客中心论才是企业经营的基本思想,顾客满意市企业的中心.(列:IBM经营危机,年亏损80多亿美元,公司裁员10万人.)二CS理论基础构成要素外部CS基础构成要素:1.与商品有关的项目,包括价格、质量、优缺点等等。
2.与印象有关的项目,包括顾客对经营实际状况的评价、商品的评价以及企业形象方面的看法。
3.与服务项目有关的项目,包括公司对顾客提供人员服务、商品服务以及有关增进顾客关系的种种活动设计。
顾客满意的名词解释|和顾客信任的区别顾客满意的名词解释:顾客满意(Customer Satisfaction) 是以购买者知觉到的产品实际状况和购买者的预期相比较来决定的。
如果产品的实际状况不如顾客的预期,则购买者感到不满意; 如果实际状况恰如预期,则购买者感到满意; 如果实际状况超过预期,则购买者感到非常满意。
顾客的预期是由过去的购买经验、朋友的意见、以及营销人员和竞争者的信息和承诺来决定。
顾客满意的因素研究:在多数情况下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这说明在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一些调节变量.这些调节变量及其作用强度会因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已有研究辨识出如下调节变量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1.社会规范与情境因素。
Ajzen&Fishbein(1972)认为主观的行为规范.会受到社会规范的影响。
例如.当一个少年消费者对一件时尚款式的服装表现出极高的态度倾向时他也许会觉得他的父母对他穿此类服装感到反感而取消购买的决定。
澳大利亚学者Macintosh& Lockshin(1997)在对零售业的研究中证明了商店类型、地理位置等社会规范与情景因素对顾客忠诚的影响作用。
2.产品经验。
顾客先前的经验和知识会很大程度地影响顾客的态度与行为(Montoya—Weiss Voss& GrewaI.2003)。
顾客以前的经验无形中也就构成了今后使用这种服务的满意度的门槛。
在顾客忠诚的形成过程中,产品经验通常作为一个情景因素发挥着调节作用(严浩仁.2005)。
3.替代选择性。
如果顾客感知现有企业的竞争者能够提供价廉、便利和齐全的服务项目或者较高的利润回报他们就可能决定终止现有关系而接受竞争者的服务或者产品。
如果顾客没有发现富有吸引力的竞争企业.那么他们将保持现有关系.即使这种关系被顾客感知不太满意(Bendapudi& Berry 1997:Dube& Maute.1998.严浩仁.2005)。
四、顾客满意度(CSI)
顾客满意度CSI(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即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满意”是指一个人通过对产品的可感知效果(或结果)与他的期望值比较后所形成的感觉状态。
因此顾客满意度可以简要地定义为:顾客接受产品和服务的实际感受与其期望值比较的程度。
这个定义既体现了顾客满意的程度,也反映出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的成效。
大多数情况下,顾客对服务的“不满意”要远远大于对产品本身的“不满意”。
因此,不但要有高质量的产品,还须具备与之相应的完善的服务体系,只有体贴周到的服务,才能消除顾客在购买与使用产品过程中会出现的诸多不便,才能获得顾客高的满意度,才能取得顾客对产品的支持与忠诚,这样我们才能获得高的市场占有率,保证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影响顾客满意度因素分析顾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客户是否愿意与企业建立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的满意程度,客户满意度是客户在历次购买活动中逐渐积累起来的连续状态,是一种经过长期沉淀而形成的情感诉求。
也就是客户在商品或服务的消费过程中,商品或服务对客户消费期望的满足程度。
一、顾客满意度的含义顾客满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是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营销思想,是指顾客在消费企业产品或服务时,自身所获得的满足程度,进而对企业或其产品与服务的一个总体评价。
它是顾客对所接受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
市场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指出“满意是指个人通过对一个产品或服务的可感知的效果与他的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状态” 。
取得高程度的顾客满意是企业营销的最终目标。
如果可感知效果低于期望值,顾客就不满意或抱怨;可感知效果与期望值相匹配,顾客就满意;可感知效果超过期望值,顾客就会高度满意或欣喜。
二、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因素顾客在购买商品的全过程中所获价值与所付成本的比例关系会影响顾客的满意度。
那么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因素有哪些呢?通过价值工程理论我们知道商品的价值体现在用户花费单位费用所能取得的功能效果,即V=F/C(V表示商品的价值,F表示商品所实现的功能,C 表示用户取得该商品所具有功能所花的费用) 。
只有价值越大,成本越低时,该商品才有好的销路,顾客也才会愿意购买。
同理我们可以推论出公式CS二TV/T(CS表示顾客满意度,TV表示顾客购买到的总价值,TC 表示顾客购买时的总成本)来分析顾客满意度。
可见,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因素可分为商品价值、服务价值、形象价值,购买商品所支付的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等因素。
在现实中顾客并不是直接就接触到上述价值和成本,而是通过价值与成本的货币表现形式即价格,间接感受到的,所以我认为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因素应从顾客直接接触或感受的物体和观念上进行归纳,主要是商品的质量、商品的服务、企业形象与商品品牌、企业营销策略、价格这五方面。
顾客满意度名词解释
顾客满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是指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通常用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评价、反馈、忠诚度等指标来衡量。
它是顾客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顾客满意度是企业与顾客之间互动的结果,是企业通过不断改进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需求和期望,从而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
提高顾客满意度可以帮助企业赢得更高的市场份额,提高品牌忠诚度和口碑,以及吸引更多的顾客。
顾客满意度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性能、可靠性、易用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认可和评价,也包括顾客对企业的服务、沟通、回应等方面的认可和评价。
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如市场营销、客户服务、技术创新、组织变革等,来提高顾客满意度,保持顾客忠诚度,并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