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T高密度澄清池设计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566.00 KB
- 文档页数:5
澄清池的设计考虑和工程施工指南澄清池是水处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过滤和澄清废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
它在确保水质清澈和提高水处理效率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澄清池的设计考虑因素和施工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澄清池。
一、澄清池的设计考虑1. 容积和尺寸:澄清池的容积和尺寸应根据实际处理需求和水处理系统的流量大小来确定。
一般来说,池容积越大,处理效果越好,但池体尺寸也会相应增大。
因此,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处理效率和场地空间的限制。
2. 澄清池的结构:澄清池的结构应简单、可靠且易于维护。
常见的澄清池结构包括倾斜板澄清池、螺旋澄清池和集水桶澄清池等。
不同的结构形式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水处理需求,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
3. 澄清池的材料选择:澄清池应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耐久性,能够适应处理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和高湿度环境。
常用的材料包括钢材、玻璃钢和混凝土等。
在选择材料时,还需要考虑成本因素和可持续性。
4. 入口和出口设计:澄清池的入口和出口设计应合理,以确保废水能够均匀分布到整个池底,并保证池内悬浮物的有效沉淀和去除。
通常采用集水管或分散喷淋器等形式来实现入口的合理设计。
5. 排泥系统设计:澄清池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泥,排泥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
排泥系统应方便、高效,并能有效避免泥沙的再悬浮。
常见的排泥系统包括机械排泥器、涡流排泥装置等,设计时需要根据废水类型和处理效果选择合适的排泥方式。
二、澄清池的工程施工指南1. 场地准备:在施工之前,需要对澄清池的建设场地进行准备。
首先,要确保场地平整、坚固,并能承受澄清池的重量。
其次,要清除场地上的杂草和障碍物,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 基础建设:澄清池的基础建设是确保池体稳定性的重要步骤。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基坑的挖掘,然后进行基础的浇筑和加固。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土壤的含水量和稳定性,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3. 池体建设:在基础建设完成后,进行池体的建设。
高密度澄清池工艺选择及设计研究1、概况沉淀池在经历了平流沉淀池,斜板〔管〕沉淀池和机械加速〔脉冲〕澄清池之后,新型的一种澄清池称做高密度澄清池〔DENSADEG〕问世了。
该池是由法国得利满公司开发研制获专利的一种新型澄清池,它在欧洲已经应用多年,目前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由于该池效率高,适用性广,因而在中国各城市用地日益短缺的情况下,采用这种高效的澄清池技术应是一种适宜的选择。
在乌鲁木齐20万吨/日城市供水工程中,通过与得利满公司的技术交流,结合该工程在原水水质状况,以及考虑到乌鲁木齐冬季气候寒冷,所有构筑物必需加盖房子,因而选用高效的澄清池节省土建投资是首选,通过技术经济比拟后,我们采用了得利满公司的高密度澄清池技术,下面对该种池型及工程中的设计应用做一简单介绍。
2、高密度澄清池介绍高密度澄清池〔DENSADEG〕是由法国得利满公司研制的一种采用斜管沉淀及污泥循环方式的收速、高速的澄清池。
其工作道理基于下五个方面:·原始概念上的整体化的絮凝反响池。
·推流式反响池至沉淀池之间的慢速传输。
·污泥的外部再循环系统。
·斜管沉淀机理。
·采用合成絮凝剂+高分子助凝剂。
高密度澄清池的适用范围广,可以称得上是“万能〞澄清池。
可用于以下方面:·饮用水〔澄清、除碳……〕·工业用水〔澄清、除碳……〕·城市生活污水〔物化初沉池,三次除磷〕·工业污水〔特殊处置〕·污泥浓缩〔滤池反冲刷废水〕3、高密度澄清池的说明RL型高密度澄清池。
〔多用生活用水处置工艺,及生活污水处置工艺。
〕该池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高密度澄清池〔95%的工程采用〕。
采用该类型的高密度澄清池,水泥混合物流入澄清池的斜管下部,污泥在斜管下的沉淀区从水中别离出来,此时的沉淀为阻碍沉淀;残剩絮片被斜管截留,该别离作用是遵照斜管沉淀机理进行的。
因此,在同一构筑物内整个沉淀过程就为两个阶段进行:深层阻研沉淀、浅层斜管沉淀。
深度水处理系统工艺设计高密度澄清池1.简介深度水处理系统是一种用于处理废水和污水的先进工艺。
其中的一项重要设备是高密度澄清池。
高密度澄清池使用高效的澄清技术,能够高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浑浊物以及沉淀物等,提高废水的澄清效果,减少废水污染。
2.设计原则(1)体积效率高:采用一流的材料和设计,能够在较小的占地面积上实现高效的水处理效果,降低运营成本。
(2)澄清效果好:能够高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浑浊物、沉淀物等污染物质,确保澄清后的水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3)运行稳定可靠: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和工艺制造,结构坚固,使用寿命长,能够稳定运行。
(4)操作简便:具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简单,实时监控和调整水处理过程。
3.设计要点(1)设备选择:高密度澄清池通常由澄清池本体、悬浮物收集系统、底排泥系统、进水出水系统等部分组成。
关键设备的选择要考虑到水处理量、污染物特性、工艺要求等因素,并进行合理的配置。
(2)澄清效果提升: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措施来提高澄清效果,如气浮系统、药剂加入系统、反洗系统等。
气浮系统能够增加悬浮物的汇聚速度,加快澄清速度。
药剂加入系统能够提高悬浮物的沉降性能。
反洗系统可以及时清除澄清池中的沉淀物,保证其工作效果和寿命。
(3)自动化控制系统:配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和调整水处理过程。
可以根据进水水质、澄清效果等指标进行自动调整,保证水处理的稳定性和效果。
(4)安全性设计:对于澄清池来说,在设计时要考虑其结构的合理性和材料的选用,确保其使用安全可靠,并具备一定的防漏、防腐、防爆等措施。
4.设计计算与优化(1)确定处理量:根据实际场地的需求和设计要求,计算出澄清池的处理量。
(2)确定尺寸和结构:根据处理量和处理效果要求,计算出澄清池的尺寸和结构。
通常来说,澄清池的高度可以根据水深和上下水位差来确定,横截面积可以根据水处理流速来确定。
同时,在设计时要考虑到澄清池的排放和清理的方便性。
高密度澄清池设计计算1.确定设计参数首先需要确定设计参数,包括流量Q、沉降速度V、污泥浓度C、沉淀区面积A等。
这些参数通常根据处理水的水质特性、处理要求和设备规模进行确定。
2.确定澄清池尺寸根据确定的设计参数,可以计算澄清池的尺寸。
首先确定沉淀区的体积Vv,可以根据处理水的流量和沉降速度计算得到,即Vv=Q/V。
然后根据污泥浓度和沉淀区体积计算污泥总量Vt,即Vt=Vv*C。
最后根据污泥总量和污泥浓度计算沉降区面积A,即A=Vt/C。
确定了沉降区面积后,可以根据所选的澄清池类型(如水平流澄清池、竖直流澄清池)计算出澄清池的长度L和宽度B。
3.设计出水系统澄清池的出水系统通常包括出水管道和出水阀门等设备。
根据出水要求和流量,确定出水管道的直径和长度。
出水阀门的选型应根据所需的控制功能进行。
4.设计进水系统进水系统通常包括进水口、流量调节装置和分流器等设备。
根据进水流量和所选设备类型确定进水管道的直径和长度。
流量调节装置的选型应考虑到进水流量调节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分流器的选型则应根据污水流量分配和流速均匀度的要求。
5.设计污泥排泄系统污泥排泄系统通常包括污泥收集和处理装置。
根据沉降池的尺寸和污泥排放要求,设计合适的污泥收集装置,如底部搅拌器和污泥收集槽。
同时,还需要考虑污泥处理的方式,如直接排放或进一步处理。
6.确定配套设备根据澄清池的设计参数和要求,确定所需的配套设备,如水泵、搅拌器、浊度计、PH计等。
这些配套设备通常用于澄清池的运行控制、水质监测和维护保养等。
综上所述,高密度澄清池的设计计算需要确定设计参数、计算澄清池尺寸、设计出水系统、设计进水系统、设计污泥排泄系统以及确定配套设备等步骤。
这些步骤的具体计算方法和参数选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确定。
高效沉淀池池设计计算书一、设计水量Q=47250t/d=1968.75t/h=0.547m3/s二、构筑物设计1、澄清区水的有效水深:本项目的有效水深按7.8米设计。
斜管上升流速:12~25m/h,取22.5 m/h。
——斜管面积A1=1968.75/22.5=87.5m2;沉淀段入口流速取60 m/h。
——沉淀入口段面积A2=1968.75/60=32.81m2;中间总集水槽宽度:B=0.9(1.5Q)0.4=0.9×(1.5×0.547)0.4=0.832m 取B=1.4m。
从已知条件中可以列出方程:X·X1=32.81 ——①(X-2)·(X-X1-0.4)=87.5 ——②可以推出:A=X3-2.4X2-119.51X+65.62=0当X=11.9时A=-11.25<0当X=12时A=13.9>0当X=14时A=666>0所以取X=14。
即澄清池的尺寸:14m×14m×7.41m=1452.36m3原水在澄清池中的停留时间:t=1452.36/0.547=2655s=44.25min;X1=32.81/x=2.34 , 取X1=1.9m,墙厚0.4m斜管区面积:12m×11.7m=140.4m2水在斜管区的上升流速:0.547/140.4=0.0039m/s=3.9mm/s=14.04m/h从而计算出沉淀入口段的尺寸:14m×1.9m。
沉淀入口段的过堰流速取0.05m/s,则水层高度:0.547÷0.05÷14=0.78m。
另外考虑到此处设置堰的目的是使推流段经混凝的原水均匀的进入到沉淀段,流速应该比较低,应该以不破坏絮体为目的。
如果按照堰上水深的公式去计算:h=(Q/1.86b)2/3=(0.547/1.86×14)2/3=0.076m。
则流速为0.385m/s。
这么大的流速经混凝的原水从推流段进入到沉淀段,则絮体可能被破坏。
澄清池的设计计算澄清池是一种常见的庭园水景设计,它以其独特的美感和水舒缓的声音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澄清池的设计原理、材料选取、施工步骤以及常见的维护方法。
澄清池的设计原理主要有三个要素:水、石和植物。
首先,水是澄清池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清澈的水面能够反射周围的景色,形成一个自然的画面。
接下来是石头,石头被用作塑造澄清池的边缘、堆石瀑布和小型岛屿等。
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石头可以创造出具有层次感和动感的景观。
最后是植物,适当选择水生和湿生植物可以增添自然气息,并且有助于澄清水体,减少水藻和杂草的滋生。
在选择材料方面,主要考虑到实际使用、美观性和耐久性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澄清池的基础材料包括水泥、石头、防水层、滤料和泵等。
水泥用于澄清池的基底和边缘的打造,能够确保水体的稳定性。
石头则是为了创造出自然的效果,可以选择花岗岩、石灰岩或人造石等。
防水层则用于确保水体不渗漏,可以使用聚乙烯、聚氯乙烯或橡胶材料。
滤料是关键的部分,用于过滤掉水中的颗粒物质和杂质。
最后,泵是确保水体始终保持流动的关键装置。
澄清池的施工步骤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规划设计、基础施工、水池建造和水系统安装。
首先是规划设计阶段,根据庭园的尺寸和要求,设计师将确定澄清池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等。
然后是基础施工,首先要清理庭园的地面,去除不必要的植物和杂草。
然后将水泥浇筑成澄清池的基底和边缘。
接下来是水池建造,将石头按照设计的形状和样式进行摆放,并且使用适当的材料进行固定。
最后是水系统安装,将泵和过滤器等装置安装并连接好,确保水体能够流动起来。
澄清池的维护相对简单,但也需要定期的保养。
首先是水质的维护,定期检查水体的PH值和溶解氧含量等,确保水体清澈透明。
其次是清理杂物,定期清理庭园中积聚的落叶、杂草和悬浮物,保持水面的整洁。
此外,还需要定期检查水泵和过滤器,确保其正常运行。
另外,如果发现水体出现异常,如过于混浊或有异味等,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深度水处理系统工艺设计高密度澄清池一、高密度澄清池的原理高密度澄清池是一种将废水通过重力作用有效地分离成汽水和沉积物的设备。
其原理是利用比沉降速度差异悬浮物和水的比重不同,在适当的条件下使悬浮物沉降到污泥池底部,从而实现废水的澄清。
二、高密度澄清池的设计要点1.设计原则:(1)澄清池的设计流程应符合工艺要求。
(2)澄清池的设计应确保能够有效地去除悬浮物和沉积物,并保持出水和污泥的稳定性。
(3)澄清池的设计应尽量减少能耗和维护成本。
2.澄清池的尺寸设计:(1)澄清池的宽度应根据废水流量及系统要求确定。
(2)澄清池的长度应满足污泥沉降时间的要求,通常为2-3小时。
(3)澄清池的深度应考虑废水的泥浆浓度、沉降速度以及安全因素等因素。
3.澄清池的进出水设计:(1)进水管道应尽量平直,避免弯曲和拐角,以减少水流速度的改变。
(2)进水口应设置在澄清池的中部,避免直接冲击污泥池。
(3)出水口应设置在澄清池的一侧,以便分离出水和污泥池。
4.澄清池的气体排放设计:(1)澄清池应设置气体排放设施,以处理废水中的气体,避免产生恶臭和有害物质。
(2)气体排放设施应设置在污泥池的上部,以便快速排出气体。
5.澄清池的污泥处理设计:(1)污泥池应具备良好的沉淀条件和排泥功能,以确保污泥的稳定性和易于处理。
(2)污泥排放口应设置在底部,以便定期清理和处理污泥。
三、高密度澄清池的优势1.澄清效果好:高密度澄清池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污泥和浮游生物,提高废水的澄清度和净化效果。
2.占地面积小:由于高密度澄清池的设计合理,可以有效地减小池体的体积,从而减小占地面积。
3.能耗低:高密度澄清池的工艺设计使得水流经过池体时阻力小,从而减少了能耗的消耗。
4.维护方便:高密度澄清池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清理污泥和维护设备都相对容易。
总结: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高密度澄清池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污泥和浮游生物,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同时,它还具有占地面积小、能耗低和维护方便等优点。
高密度澄清池工艺选择及设计研究1、概况沉淀池在经历了平流沉淀池,斜板(管)沉淀池和机械加速(脉冲)澄清池之后,新型的一种澄清池称做高密度澄清池(DENSADEG)问世了。
该池是由法国得利满公司开发研制获专利的一种新型澄清池,它在欧洲已经应用多年,目前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由于该池效率高,适用性广,因而在中国各城市用地日益短缺的情况下,采用这种高效的澄清池技术应是一种适宜的选择。
在乌鲁木齐20万吨/日城市供水项目中,通过与得利满公司的技术交流,结合该项目在原水水质状况,以及考虑到乌鲁木齐冬季气候寒冷,所有构筑物必须加盖房子,因而选用高效的澄清池节省土建投资是首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我们采用了得利满公司的高密度澄清池技术,下面对该种池型及工程中的设计应用做一简单介绍。
2、高密度澄清池介绍高密度澄清池(DENSADEG)是由法国得利满公司研制的一种采用斜管沉淀及污泥循环方式的收速、高速的澄清池。
其工作原理基于下五个方面:·原始概念上的整体化的絮凝反应池。
·推流式反应池至沉淀池之间的慢速传输。
·污泥的外部再循环系统。
·斜管沉淀机理。
·采用合成絮凝剂+高分子助凝剂。
高密度澄清池的适用范围广,可以称得上是“万能”澄清池。
可用于以下方面:·饮用水(澄清、除碳……)·工业用水(澄清、除碳……)·城市生活污水(物化初沉池,三次除磷)·工业污水(特殊处理)·污泥浓缩(滤池反冲洗废水)3、高密度澄清池的说明3.1高密度澄清池的三种类型RL型高密度澄清池。
(多用生活用水处理工艺,及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该池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高密度澄清池(95%的项目采用)。
采用该类型的高密度澄清池,水泥混合物流入澄清池的斜管下部,污泥在斜管下的沉淀区从水中分离出来,此时的沉淀为阻碍沉淀;剩余絮片被斜管截留,该分离作用是遵照斜管沉淀机理进行的。
澄清池的设计计算
设计澄清池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计算:
1. 容积计算:首先需要确定澄清池的容积,这取决于所处理的废水流量和停留时间。
通常,停留时间的选择是基于废水的特性以及水质的要求。
流量(Q)可以通过测量水进入澄清池的
速率来获得。
停留时间(T)可以根据系统要求和废水的特性
进行选择,一般在30分钟至2小时之间。
通过容积计算公式,容积(V)= Q*T,即可得到澄清池的设计容积。
2. 尺寸计算:澄清池的尺寸计算通常基于澄清池的容积以及澄清池形状的选择。
澄清池可以是圆形的、长方形的或方形的。
根据所选择的形状,可以使用相应的尺寸计算公式来确定澄清池的尺寸。
3. 排水速率计算:澄清池的排水速率是指通过水流动将沉淀物排出澄清池的速率。
排水速率的选择要考虑废水中的固体颗粒的沉降速率和沉降距离。
通常,沉降速率可通过试验或经验数据获得。
排水速率的计算一般使用公式,如:Qd = A * Sd,
其中Qd表示排水速率,A表示澄清池的横截面积,Sd表示固
体的沉降速率。
4. 进出水口的位置和尺寸计算:澄清池必须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和尺寸的选择应考虑流体动力学和污水处理系统的要求。
位置和尺寸的计算可以通过流体力学计算或经验数据。
以上是设计澄清池的一些常用计算方法,具体的设计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细化。
高密度澄清池设计蒋玖璐 李东升 陈树勤 提要 简要阐述了高密度澄清池的特点、工作原理、设计要点及工程设计经验参数,并介绍了乌鲁木齐石墩子山水厂扩建工程中高密度澄清池的设计情况。
关键词 高密度澄清池 混合反应区 推流式反应区 沉淀Ο澄清Ο浓缩区 斜管沉淀区 污泥循环图1 高密度澄清池工艺0 概述澄清池是利用池中的泥渣与混凝剂以及原水中的杂质颗粒相互接触、吸附、沉淀,以达到泥水分离目的的净水构筑物。
DENSADEG 是法国Degre 2mont 公司开发的高密度澄清池,具有处理效率高、单位面积产水量大、适应性强、处理效果稳定等优点。
目前国内已有工程采用该处理工艺,如乌鲁木齐石墩子山水厂扩建工程、石家庄市桥西污水处理厂污水回用改造工程、首钢污水处理工程等。
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小型水池采用钢板制成。
高密度澄清池由两部分组成:反应区和澄清区。
反应区由混合反应区及推流反应区组成,澄清区由入口、斜管沉淀区及浓缩区组成。
高密度澄清池具有以下特点:(1)设有外部污泥循环系统把污泥从污泥浓缩区提升到反应池进水管,与原水混合。
(2)凝聚Ο絮凝在两个反应区中进行,首先通过搅拌的混合反应区,接着进入推流式反应区。
(3)采用合成有机絮凝剂PAM 。
(4)从低速反应区到斜管沉淀区矾花能保持完整,并且产生的矾花质均、密度高。
(5)采用高效的斜管沉淀,沉淀区上升速度可达20~40m/h ,高密度矾花在此得到很好的沉淀。
(6)能有效地完成污泥浓缩,出水水质稳定,耐冲击负荷。
1 工作原理高密度澄清池工艺见图1。
在混合反应区内靠搅拌器的提升作用完成泥渣、药剂、原水的快速凝聚反应,然后经叶轮提升至推流反应区进行慢速絮凝反应,以结成较大的絮凝体,再进入斜管沉淀区进行分离。
澄清水通过集水槽收集进入后续处理构筑物,沉淀物通过刮泥机刮到泥斗中,经容积式循环泵提升将部分污泥送至反应池进水管,剩余污泥排放。
带搅拌机的混合反应区的工作机理是:给水排水 V ol 128 N o 19 200227 (1)已经过预凝聚的原水与循环污泥混合后进入到反应区。
深度水处理系统工艺设计高密度澄清池背景深度水处理系统是一种先进的水处理技术。
它结合了前处理、膜技术和悬浮生物反应器,能够高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微生物,产出高质量的水资源。
在深度水处理系统中,澄清池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澄清池可以分为传统澄清池和高密度澄清池两种。
高密度澄清池由于具备更高的污泥停留时间和更大的容积利用率等优点,已成为近年来水处理领域中的热点研究和工程实践。
设计原则在设计高密度澄清池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澄清效率高由于澄清池是深度水处理系统中的瓶颈环节,因此需要保证澄清效率达到最佳。
澄清效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工序的运行效果。
2. 易于维护高密度澄清池容量较大,因此容易出现堵塞或者污泥沉积过厚的情况。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设计的澄清池需要考虑到周期性清理和维护。
3. 稳定性高高密度澄清池要求除悬浮物和污泥之外,其他物质都应在水中保持不变。
因此,设计时需要遵循这种物理原理,确保系统的稳定。
4. 省能节能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能源的消耗,探索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来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工艺设计1. 液位控制高密度澄清池的液位应该掌握得恰到好处,在设计的时候,应该根据进水和出水流量大小调节池内液位。
通常情况下,液位必须控制在池底横截面的2/3以内。
2. 污泥回流污泥回流是一种提高处理效率的方式,能够有效地防止过度污染和污泥淤积。
在设计时,应该合理地调节污泥回流的速度,控制好回流的时间和汇流处的流量,以达到最优的处理效果。
3. 橡胶球填料橡胶球填料是一种常用的澄清池填料,它具备结构紧密、孔隙率高、压缩性小等特点。
在高密度澄清池中,橡胶球填料能够有效地提高水的接触面积,增加处理效率,同时,还可以防止水质因贮留时间过长而造成污染。
4. 活性炭吸附活性炭是一种高效的吸附剂,在澄清池中,添加活性炭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异味物质。
通常在高密度澄清池的出水口处设置有活性炭的过滤层,可达到很好的效果。
⾼密池计算书⾼密度沉淀池计算书说明:绿⾊区域为需要填写的内容;橙⾊为主要结论值;项⽬符号及计算公式计算值单位设计取值单位⼀基础资料设计⽔量Qt350.00m3/h⾼密池数量U 1.00set每个⾼密池流量Qc=Qt/U350.00m3/h0.0972m3/s⼆混合池2.1配⽔池池体计算数量 1.00set1停留时间HRT0 2.00min2min 有效容积V011.67m3配⽔池设计⽔深h0 2.20m平⾯有效⾯积S0 5.30m2配⽔池平⾯尺⼨L0×B0=3.2×1.8 3.31m 3.4m2配⽔池设计尺⼨:V0 actual11.97m3 3.4×1.8×2.2m2.2混合池池体计算数量 2.00set1停留时间HRT1 2.00min2min 有效容积V1 5.83m3混合池设计⽔深h1 2.20m平⾯有效⾯积S1 2.65m2混合池平⾯尺⼨混合池为正⽅形 1.63m 1.6m 混合池超⾼h20.50m2混合池设计尺⼨:V1 actual 5.63m3 1.6×1.6×2.7m2.3混合池设备尺⼨:1混合搅拌器最⼩⽔⼒梯度G (⼀般500~1000s-1)《城镇给⽔》Ⅲ P474250.00s -1⽔温T 15.00℃⽔的粘度µ(与温度相关)0.00114Pa·s 最⼩吸收功率P=µ*G 2*V1/1000《城镇给⽔》Ⅲ P4740.40kW 搅拌机总机械效率η1(⼀般取0.75)给⽔⼯程P2820.75搅拌机传动效率η2 (可取0.6~0.95)给⽔⼯程P2820.60旋转轴所需电机功率N=P/η1/η20.89kW 混合池当量直径1.81m 搅拌器直径d=(1/3~2/3)D00.78m 0.8m 搅拌器外缘线速度v1(1.0~5.0 浆式)《城镇给⽔》Ⅲ P474 2.50m/s 转速n=60v/(πd)61.05r/min 搅拌器距混合池底⾼度H=(0.5~1.0)d 0.802.4进⽔系统计算1进⽔管管径DN 300.00mm 管内流速v21 1.38m/s 2进⽔堰计算堰宽b21 1.60m ⽔层⾼度H21=(Qc/1.99b21)2/3参见红⽪⼿册第5册 P5710.098m 0.20m 校核过堰流速v22=Qc/H21/b210.304m/s 3进⽔孔数量1.000个进⽔孔尺⼨L×H =1.6×0.4m 0.480m2过孔流速v230.203m/sπL L D ?=402.5溢流系统计算1溢流堰计算堰宽b22 1.60m⽔层⾼度H22=(Qc/1.99b22)2/3参见红⽪⼿册第5册P5710.098m0.20m 校核过堰流速0.304m/s 2溢流槽尺⼨L×B×H=1.6×0.5×1.0m溢流槽长度 1.600m溢流槽宽度0.500m溢流槽⾼度 1.000m3溢流管计算溢流管管径DN350.00mm管内流速按满管流设计 1.01m/s2.6混合区液位计算絮凝区⽔位L1 2.20m混合池2出⽔堰上⽔头L210.10m跌落⽔头L220.15m混合池2液位L23 2.45m混合池2出⽔堰上⽔头L210.10m跌落⽔头L220.15m混合池2液位L23 2.70m进⼊混合池1的堰上⽔头L310.10m跌落⽔头L320.15m前混合池的液位L33 2.94m三絮凝反应区3.1絮凝池池体计算1停留时间HRT2(停留时间6~10min)9.45min9min 有效容积V3152.50m3絮凝池设计⽔深h31 4.63m平⾯有效⾯积S3111.34m2絮凝池混合区平⾯尺⼨絮凝池为正⽅形 3.37m 3.45m2絮凝池混合区设计尺⼨:V31 actual55.11m3 3.45×3.45×4.63m3.2进⽔系统计算1集⽔井集⽔井尺⼨L×B×H=1.6×0.5×5.0m 4.00m3停留时间HRT0.69min断⾯流速v320.12m/s2进⽔管⽔平进⽔管DN350.00mm⽔平进⽔管流速υf 1.01竖向进⽔管DN400.00mm竖向进⽔管流速υg0.773.3导流系统计算1循环流量Q31反应池内搅拌器提升流量DH2x26005096.00m3/h0.97m3/s 2导流筒筒内上升流速υh0.60m/s0.59m/s 上部导流筒内径DG 1.44m1445.00mm 上部导流筒停留时间T31 5.00s 上部导流筒⾼度H32 3.00m3280.00mm3导流板下部导流筒末端直径DGO 1660.00mm 下部导流筒⾼度H33380.00mm 下部导流筒距底部距离H34480.00mm 3.4污泥回流系统计算回流⽐K=0.5% ~ 4%Qt 0.04回流污泥浓度100~120g/L 悬浮固体浓度C220.40kg/m3污泥回流量Qn 14.00m3/h 20.00m3/h 污泥回流泵参数Q=20m3/h ,H=20m ,P=4kW 3.5絮凝区搅拌设备最⼩⽔⼒梯度G (⼀般500~1000s-1)《城镇给⽔》Ⅲ P474150.00s -1⽔温T 15.00℃⽔的粘度µ(与温度相关)0.00114Pa·s 最⼩吸收功率P=µ*G 2*V1/1000《城镇给⽔》Ⅲ P474 1.41kW 搅拌机总机械效率η1(⼀般取0.75)给⽔⼯程P2820.75搅拌机传动效率η2 (可取0.6~0.95)给⽔⼯程P2820.60旋转轴所需电机功率N=P/η1/η2 3.14kW 3混合池当量直径3.89m 搅拌器直径d=(1/3~2/3)D0 1.30m 1.4m 搅拌器外缘线速度v1(1.0~5.0 浆式)《城镇给⽔》Ⅲ P474 3.00m/s 转速n=60v/(πd)44.17r/min 四推流反应区1进⽔⼝长度L41 3.45mπL L D ?=40⾼度H41 1.26m断⾯流速υ410.022m/s2上升段长度L42 6.600m宽度B410.600m断⾯流速υ420.025m/s3折流段隔墙顶端⾼度HD 3.90m⽔⾯⾼度 4.63m过⽔断⾯尺⼨18.06m2过流流速v430.0054m/s 5.38mm/s4停留时间计算 2.8512min五沉淀浓缩区5.1池体计算沉淀浓缩区最⼤⽔⼒负荷8.070m/h沉淀浓缩区⾯积43.371m243.40m2沉淀浓缩区尺⼨A:沉淀区为正⽅形 6.59m 6.60m斜管上升流速v (⼀般12~25m/h)17.000m/h斜管区域⾯积S20.588m220.70m2沉淀⼊⼝段计算⽔层⾼度h'=(Q/1.99b)2/3参见红⽪⼿册第5册P5710.038m0.63m 校核过堰流速v4=Qc/h'/A0.023m/s5.2斜管系统计算1斜管性能斜管类型为正六边形倾斜⾓度θ60°斜管长度L411500mm 内切圆直径D4180.000mm 2液⾯上升流速υ41=Qc/S 16.908m/h 4.70mm/s 3斜管内流速υ42=υ41/sinθ19.524m/h 5.42mm/s 4颗粒沉降速度µ0(《城镇给⽔》P523 0.50~0.60mm/s)0.621mm/s 0.66mm/s 5校核斜管长度139815005.3集⽔槽系统计算1集⽔槽设计参数斜管区域长度L4.06m 4.55m ⽔槽数量Nt=2L/1.5 6.07个 6.00每个⽔槽流量Qu=Qc/Nt 58.33m3/h ⽔槽宽度B0.20m ⽔槽⾼度HG0.30m ⽔槽底距斜板距离HGM0.10m 2集⽔槽内⽔深⽔槽内⽔深HGE=4*10-3*(Qu/B)2/30.176m 0.18⽔槽内流速V=Qu/(HE*B)1620.37m/h 0.450m/s ⽔槽出⽔凹⼝地⾯距槽⽔⾯距离HE=HG-HC-HGE 0.0503凹⼝计算⾼度HC 0.07m 长度LC 0.05m 数量N 8.00pre.m(两边)⽔槽长度L 2.73m 每个⽔槽总凹⼝数量Nt=L*N 21.84个22个每个凹⼝流量qc=Qu/Nt 2.652m3/h 410410414241cos 7.0sin θµµθυD D L -=41414141420cos 7.0sin D L D +=θθυµ凹⼝⽔位⾼度hce=(qc/337)^(2/3)0.040m 0.04m qc=337*hce 3/2"337"参见《污⽔处理⼚⼯艺设计》P277不淹没式矩形堰4液位计算絮凝区⽔位L1 2.20m ⽔头损失进⽔槽到沉淀区⽔头损失0.00m 澄清区⽔位L2 2.20m ⽔槽⽔位L3=L2-hce-HE 2.11m 0.09m ⽔槽底标⾼L4=L3-HGE 1.93m 0.18m ⽔槽出⽔跌差0.08m (≥0.05m)出⽔渠⽔位L5=L4-fall water 1.85m 总⽔头损失Total 0.35m5.4主收集渠计算单元⽔量Qc 0.097m3/s 渠宽Lc 0.70m 流速V4=Qc/(Lc*H4)0.30m/s 渠末端⽔深H4=Qc/(Lc*V4)0.46m 坡度il 0.02渠起始端⽔深H3=(2Hk^3/H4+(H4-il/3)^2)^(1/2)-(2/3)il Hk=(k*Qc^2/(g*Lc^2)^(1/3)0.125H30.472m 渠底标⾼L6=L5-H3 1.378m 标准图实际标⾼L6=L1+0.2-HCA=L1+0.2-1.900.500m 实际⽔深H4=L5-L6 1.350m 主收集渠实际流速V4=Qc/(Lc*H4)0.103m/s 5.5污泥浓缩区计算1固体负荷沉淀浓缩区尺⼨A:沉淀区为正⽅形 6.59m 6.60m2/32Hg mb Q沉淀浓缩区⾯积A4143.560m2絮凝反应池设计悬浮固体浓度C220.4kg/m3浓缩区固体通量G41=Qc (1+ηc )C22/A41 3.343kg/(m2?h )污泥⽃上部直径D42 1.45m 污泥⽃垂直⾼度H451m 污泥⽃母线与⽔平⾯的夹⾓θ4260°污泥⽃下部直径D43=D42-2H45/tan θ420.30m 污泥⽃容积0.69m32刮泥系统刮泥机外径D0 6.60m 污泥浓缩区池底坡度i 0.07六后混合区数量1set 1池体计算停留时间40s 容积3.89m3后混合区尺⼨L ×B×H 1.5×1.5×2.5m 后混合区体积actual V61 4.5m32搅拌设备最⼩⽔⼒梯度G (⼀般500~1000s-1)红⽪⼿册Ⅲ P474250.00s -1⽔温T 15.00℃⽔的粘度µ(与温度相关)0.00114Pa·s 最⼩吸收功率P=µ*G 2*V61/10000.32kW 搅拌机总机械效率η1(⼀般取0.75)给⽔⼯程P2820.75搅拌机传动效率η2 (可取0.6~0.95)给⽔⼯程P2820.60旋转轴所需电机功率N=P/η1/η20.71kW 2.2Kw )444(3143422432424542D D D D H V ++=π。
高效沉淀池池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水量
Q=47250t/d=1968.75t/h=0.547m3/s
二、构筑物设计
1、澄清区
水的有效水深:本项目的有效水深按7.8米设计。
斜管上升流速:12~25m/h,取22.5 m/h。
——斜管面积A1=1968.75/22.5=87.5m2;
沉淀段入口流速取60 m/h。
——沉淀入口段面积A2=1968.75/60=32.81m2;
中间总集水槽宽度:B=0.9(1.5Q)0.4=0.9×(1.5×0.547)0.4=0.832m 取B=1.4m。
从已知条件中可以列出方程:
X·X1=32.81 ——①
(X-2)·(X-X1-0.4)=87.5 ——②
可以推出:A=X3-2.4X2-119.51X+65.62=0
当X=11.9时A=-11.25<0
当X=12时A=13.9>0
当X=14时A=666>0
所以取X=14。
即澄清池的尺寸:14m×14m×7.41m=1452.36m3
原水在澄清池中的停留时间:t=1452.36/0.547=2655s=44.25min;
X1=32.81/x=2.34 , 取X1=1.9m,墙厚0.4m
斜管区面积:12m×11.7m=140.4m2
水在斜管区的上升流速:0.547/140.4=0.0039m/s=3.9mm/s=14.04m/h
从而计算出沉淀入口段的尺寸:14m×1.9m。
沉淀入口段的过堰流速取0.05m/s,则水层高度:0.547÷0.05÷14=0.78m。
另外考虑到此处设置堰的目的是使推流段经混凝的原水均匀的进入到沉淀段,流速应该比较低,应该以不破坏絮体为目的。
如果按照堰上水深的公式去计算:h=(Q/1.86b)2/3=(0.547/1.86×14)2/3=0.076m。
则流速为0.385m/s。
这么大的流速经混凝的原水从推流段进入到沉淀段,则絮体可能被破坏。
因此,考虑一些因素,取1.05m的水层高度。
推流段的停留时间3~5min,取4 min。
V=1968.75×4/60=131.25 m3
则宽度:131.25÷2.65÷14=3.53m,取3.4m。
反应段至推流段的竖流通道的流速取0.05m/s,
则宽度:(0.547+60/3600)÷0.05÷14=0.81m。
取1.45m,
考虑到此处底部要做一些土建结构的处理。
见图纸。
2、污泥回流及排放系统
污泥循环系数0.01~0.05,取0.03。
1968.75×0.03=59.1m3/h,泵的扬程取20mH2O。
采用单螺杆泵。
系统设置三台。
一台用于污泥的循环,一台用于污泥的排放,另一台为备用。
螺杆泵采用变频控制。
污泥循环管:DN200,流速:0.443m/s。
污泥循环的目的:1、增加反应池内的污泥的浓度;2、确保污泥保持其完整性;3、无论原水浓度和流量如何,保持沉淀池内相对稳定的固体负荷。
污泥排放的目的:避免污泥发酵,并使泥床标高保持恒定。
污泥床的高度由污泥探测器自动控制。
3、絮凝池
本项目的有效水深按7.8米设计。
停留时间6~10min,取8 min。
则有效容积:V=1968.75×8/60=262.5 m3
平面有效面积:A=262.5/7.8=33.65m2。
取絮凝池为正方形,则计算得A=5.8m,取整后a=6m。
絮凝池的有效容积:
6m×6m×7.8m(设计水深)=280.8m3。
原水在絮凝池中的停留时间为8.56min
4、反应室及导流板
Q=47250t/d=1968.75t/h=0.547m3/s
①——管道流速取1.0m/s,管径为DN800(流速1.04 m/s);
设计图中过水面4*1.85=7.4m2;流速为0.074 m/s。
②——管道流速取0.8m/s,管径为DN900(流速0.82 m/s);
③——流速取0.6m/s,0.547÷0.6÷(3.14×0.92)=0.32m,取0.3m;
④——回流量:设计水量=10:1,絮凝筒内的水量为11倍的设计水量(6.017m3/s)。
筒内流速取1.0 m/s,则Di=2.768m,取内径:φ2700mm,筒内流速:1.05m/s。
⑤——流速取0.5m/s,6.017÷0.5÷(3.14×2.7)=1.42m,取1.5 m;v=0.47m/s。
⑦——流速取0.4m/s左右。
则D×L=(0.547×10)/(0.4)=13.675m2
取高度:1.2m;锥形筒下部内径:φ3700mm;流速:0.39m/s。
筒外流速:(0.547×11)/(6×6-3.14×2.72/4=30.28)=0.199 m/s
筒内流速/筒外流速=1.0/0.199=5.025
筒内:配有轴流叶轮,使流量在反应池内快速絮凝和循环;
筒外:推流使絮凝以较慢的速度进行,并分散能量以确保絮凝物增大致密。
原水在混凝段的各个流速:
反应室内:内径:D=φ2700mm,流速:v=1.05 m/s;
室内至室外:流速:v=0.47m/s;
室外流速:v=0.199m/s;
室外至室内:流速:v=0.39m/s;
5、提升絮凝搅拌机
叶轮直径:φ2400mm;
外缘线速度:1.5m/s;
搅拌水量为设计水量的11倍(6.017m3/s);
轴长——按照目前设计的要求,有5.2m。
螺旋桨外沿线速度为1.5m/s,则转速n=60*1.5/3.14*2.4=11.94 r/min;
叶轮的提升水量按6.017 m3/s,提升水头按0.10m
提升叶轮所消耗的功率N1
N1=ρQ提H/102η=1100×6.017×0.10/(102×0.75)=8.65(KW) 取功率N1=11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