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规划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4.89 MB
- 文档页数:68
城市规划原理第1章城市与城市化第1章城市与城市化本章从城市的基本概念及其最初形成入手,阐述了城市在历史不同阶段所取得的' 和布局特征,以及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介绍了城市化现象的一般概念现特征,指出了中国、未来的_市化道路与国家发展前途的#系。
未来的中国城布 fi'uc应当是立足¥城乡k域的¥调发展,走向理性、健康、永续、和谐。
1居民点的形成在原始社会漫长的岁月中.人类过着依附于自然的采集经济生活。
当时的始人过着穴居、树居等群居形式,没有形成固定的居民点。
在长期与自然的中.人类创造了工具,提高了自身的生存能力开始有了捕鱼、狩猎,, 比较稳定的劳动集体■~母系社会的原始群落。
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从采集果实中发现一些更适宜人们食用的植物予以集中栽植.出现了农业:从狩猎中发现一些较温顺的动物可以集中牧养.出现了畜牧业:于是原始群落中就产生了从事农业与从事畜牧业的分工。
这是人类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到新石器时代的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
人们的生活与农业均离不开水.所以原始的居民点大都靠近河流、湖泊.而且大多位于向阳的河岸台地上。
为了防御野兽的侵袭和其他部落的袭击.往往在原始居民点外围挖筑壕沟,或用石.土、木等材料筑成墙及栅栏。
这些沟、墙是一种防御性构筑物,也是城池的雏形。
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埃及的尼罗河下游、西亚的两河流域都是农业发展较早的地区,在这些地区的农业居民点以及在居民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也出现得最早。
2城市的形成物资交换形式是从以物易物开始的,也就是我国古代《易经》中所说的\曰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随着交换量的增加及交换次数的频繁,逐渐出现了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交换的场所也由临时的改为固定的市。
由于原始部落中生产水平的提高.生活需求的多样化.劳动分工的加强,逐渐出现_些专门的手工业者。
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这就是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城 市 规 划 原 理 讲 义第1章 城市与城镇化第1节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一、城市的概念1、字源学的解释中文:“城,廓也,都邑之地,筑此以资保障也”。
“城”是指防御性的构筑物,“筑城以为君,造郭以卫民”。
市:“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城”与“市”逐渐合为一体,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开始出现成为古代的城市。
因此,“城市”一词被用来表示这种集政治权利和贸易活动于一体的人口集中聚居地,城市的主要功能是政治经济中心。
英文:urban (城市、市镇),源自拉丁文urbs ,意为城市的生活。
city (城市、市镇),含义为市民可以享受公民权利,过着一种公共生活的地方2、城市的定义相关学科理解:经济学——城市是“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等 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
社会学——按照社会学的传统,城市被定义为具有某些特征的、在地理上有界的社会组织形式”。
地理学——城市是指地处交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屋的密集结合体”。
城市规划学科对城市的定义《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城市构成的三要素:3、城镇设置的标准⎪⎩⎪⎨⎧行政:政府所在地产业:工厂、商业人口:大量人口聚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山区和小型工矿区、小港口、风景旅游、边境口岸等地,非农业人口虽不足二千,如确有必要,也可设置镇的建制。
二、城市的形成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力------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劳动大分工。
在原始社会,由于人类还没有掌握一定的生产能力,只能像其他动物一样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靠采集自然界的果实、捕食猎物来勉强充饥,因此哪里食物资源多到那里去。
原始人过着穴居、树居等群居形式,没有形成固定的居民点。
“上古穴居野处,圣人易之以宫室”“古时禽兽多而人民少,民皆巢居而避之,昼拈嫁粟,幕栖树上,故名已曰有巢氏之民。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考试大纲要求1.了解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2.了解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知识结构体系(一)城市形成的动因城市的初始概念包含“城”、“市”二个含义城——城堡,具有防御功能,为防备野兽伤害及其他部落袭击而筑。
市——市场,拥有商品交换的商业功能。
随后,城、市功能的合二为一,逐渐形成了城市。
“城市”产生的三种学说——交易学、防御学、地利学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我国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1.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在原始社会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出现了城市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出现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
2.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仅有300年的历史。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在城市中创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工业化(城市的引力)导致人口从农村向提高农业生产率,产生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城市的大规模转移(农村的推力)18世纪后,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加快了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二)有关城市发展的基本理论1.区域理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发展是不平衡的城市与区域发展互相促动:城市的中心作用强,就能带动周围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社会经济水平高,则促使中心城市更加繁荣;1950年佩鲁提出增长极核理论:城市通过极化效应、扩散效应的发展,使区域经济趋于均衡,然后进入下一轮极化、扩散的发展阶段具备发展条件、通过区域极化发展的城市,成为区域发展的增长极核——中心城市。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规划概论本章从城市总体规划的角度来整体性地认识城市和城市规划,使学生能够确立起正确的城市观和规划观,为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和基本原理的阐述奠定基础。
学习重点:掌握城市、城市规划以及城市规划体系的概念,第一节城市的概念与本质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二、城市的概念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第二节规划的概念与特征一、规划的概念二、规划的特征第三节城市规划的概念及其发展一、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二、城市规划的内涵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土地使用的配置;●城市空间的组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城市政策的设计与实施。
三、城市规划的作用四、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1、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针对工业城市所出现的问题2、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脉络社会改革理性:Howard的田园城市建筑学传统:Le Corbusier的现代城市设想3、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1)《雅典宪章》(1933)(2)《马丘比丘宪章》(1977)(3)《华沙宣言》(1981)(4)《环境与发展宣言》与《21世纪议程》第四节城市规划体系一、城市规划作为一项政府职能二、城市规划体系构成三、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四、城市规划行政体系五、城市规划运作体系六、城市规划体系的发展趋势思考题1、中西方城市概念和发展过程的比较2、城市规划概念中的核心理念是什么?3、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构成与作用是什么?4、城市规划的基本属性是什么?第二章城市总体规划概论本章通过对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规划体系的定位的讨论,详细介绍了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城市规划编制的过程以及编制的基本原则,并介绍了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途径,使学生对城市总体规划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为后面章节中城市规划工作的内容奠定基础。
第一讲城市与城市规划概述第一讲城市与城市规划概论本章从城市总体规划的角度来整体性地认识城市和城市规划,使学生能够确立起正确的城市观和规划观,为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和基本原理的阐述奠定基础。
学习重点:掌握城市、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的本质和特征,城市规划的特征和内涵。
第一节城市的概念与本质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形成条件:(1)前提——定居(2)经济基础:剩余产品的出现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第二次社会分工)手工业和商业的分离(第三次社会分工)(3)文化因素——文字的发明与使用2、发展(1)城市发展阶段:古代城市和近代城市(工业革命)(2)建城目的:古代:西方:君主统治、捍卫和维持市民生活和活动权利、宗教设施中国:至高无上的皇权、宫殿、官府衙署近代: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3)城市职能古代:政治职能:军事防御、政治统治、宗教信仰、商品交换近代:政治职能、经济和文化职能(4)城市规模古代:较小、较少近代:较大、较多(5)城市形态按规划意图建立:规整平直的道路系统、几何形的城市平面自然发展起来的:依山傍水,道路迂回曲折(6)城市规划依据欧洲不存在一个连续的具有承传关系的体系中国:《周礼、考工记》礼制思想以及阴阳五行、易经、风水“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二、城市的概念1、古代:城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城”:最早是一种大规模永久性防御设施,主要用于防御野兽侵袭,后来演变为防敌人的侵袭。
最早的城还具备宗庙、宫室、商业市场、手工业工厂等一般城市应该具备的物质要素。
“市”:商品交换的场所。
最早没有固定的位置,后常在居民点的井旁,固有“市井”之称。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了经营上方便,“市”逐渐被吸引到人口比较集中,有事奴隶主贵族居住的“城”中,至此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产生。
2、现代:不同的学科基于对城市不同的观察角度,对城市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界定。
(1)城市是怎样一个地方:地理学: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