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滴到彩虹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8
彩虹的形成科学原理是什么彩虹的形成科学原理彩虹是因为阳光射到空中接近圆型的小水滴,造成色散及反射而成。
阳光射入水滴时会同时以不同角度入射,在水滴内亦以不同的角度反射。
当中以40至42度的反射最为强烈,造成我们所见到的彩虹。
造成这种反射时,阳光进入水滴,先折射一次,然后在水滴的背面反射,最后离开水滴时再折射一次。
因为水对光有色散的作用,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有所不同,蓝光的折射角度比红光大。
由于光在水滴内被反射,所以观察者看见的光谱是倒过来,红光在最上方,其他颜色在下。
其实只要空气中有水滴,而阳光正在观察者的背后以低角度照射,便可能产生可以观察到的彩虹现象。
彩虹最常在下午,雨后刚转天晴时出现。
这时空气内尘埃少而充满小水滴,天空的一边因为仍有雨云而较暗。
而观察者头上或背后已没有云的遮挡而可见阳光,这样彩虹便会较容易被看到。
另一个经常可见到彩虹的地方是瀑布附近。
在晴朗的天气下背对阳光在空中洒水或喷洒水雾,亦可以人工制造彩虹。
空气里水滴的大小,决定了彩虹的色彩鲜艳程度和宽窄。
空气中的水滴大,虹就鲜艳,也比较窄;反之,水滴小,虹色就淡,也比较宽。
我们面对着太阳是看不到彩虹的,只有背着太阳才能看到彩虹,所以早晨的彩虹出现在西方,黄昏的彩虹总在东方出现。
可我们看不见,只有乘飞机从高空向下看,才能见到。
虹的出现与当时天气变化相联系,一般我们从虹出现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推测当时将出现晴天或雨天。
东方出现虹时,本地是不大容易下雨的,而西方出现虹时,本地下雨的可能性却很大。
彩虹的明显程度,取决于空气中小水滴的大小,小水滴体积越大,形成的彩虹越鲜亮,小水滴体积越小,形成的彩虹就不明显。
一般冬天的气温较低,在空中不容易存在小水滴,下阵雨的机会也少,所以冬天一般不会有彩虹出现。
彩虹其实并非出现在半空中的特定位置。
它是观察者看见的一种光学现象,彩虹看起来的所在位置,会随著观察者而改变。
当观察者看到彩虹时,它的位置必定是在太阳的相反方向。
科学彩虹的秘密知识点总结一、彩虹的形成原理彩虹的形成与太阳光、水滴和观察者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有关。
当太阳光照射到水滴表面时,光线会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等现象,从而形成彩虹。
具体来说,彩虹的形成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太阳光照射到水滴表面后,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光线在水滴内部的路径。
2. 光线到达水滴内部后,会发生多次的内部反射。
当光线达到水滴内表面时,一部分光线会被反射回到水滴内部,形成“内反射”现象。
3. 反射的光线最终会离开水滴,形成折射现象。
当光线到达水滴内部的另一侧时,会再次发生折射现象。
这时,光线会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形成彩虹的七种颜色。
4. 彩虹最终呈现在观察者的眼中。
观察者的位置与太阳光和水滴之间的相对位置决定了彩虹的形成和观察效果。
总的来说,彩虹的形成原理可以用折射、反射和散射等物理现象来解释。
当太阳光照射到水滴上时,这些现象相互作用,才能形成美丽的彩虹。
二、彩虹的结构彩虹的结构包括主虹和副虹两部分。
主虹是由太阳光照射到水滴上形成的,通常呈现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副虹是由太阳光照射到大型水滴上形成的,通常呈现出红、绿、蓝三种颜色。
通常情况下,主虹的亮度更高,色彩更丰富,而副虹的亮度较低,色彩较淡。
彩虹的结构与光的折射、反射、散射等现象有关。
当光线进入水滴后,会分解成不同色谱的光谱,其中红色的光线会发生最小的折射角,紫色的光线会发生最大的折射角。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彩虹中红色在内侧,紫色在外侧。
此外,观察者的相对位置也会影响彩虹的结构。
通常情况下,观察者与太阳和水滴之间的角度越小,就能看到更加明亮、鲜艳的彩虹。
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展示这一现象,比如用喷雾器喷水后,利用太阳光和观察者的相对位置来观察彩虹的效果。
总的来说,彩虹的结构是由光的分解和观察者位置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了解彩虹的结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和观察效果。
彩虹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形成的彩虹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对彩虹的形成,人们曾经有过各种传说和猜想,虽然现代科学已经对此有了准确细致的理论解释。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析彩虹形成的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彩虹形成的原因彩虹是太阳光穿透雨的颗粒时形成的。
原本光是笔直行进的,但它也具有一旦进入水中就会折射的性质。
因此太阳光在通过雨的颗粒时就会折射。
此时,由于光折射的角度因颜色而各异,所以七种颜色会以各自不同的角度折射。
所以七种颜色会很漂亮地排列起来。
这就是形成彩虹的原理。
因为彩虹呈现于与太阳方向相反的天空,所以想在雨后看彩虹时要背对着太阳。
夏天雨后,乌云飞散,太阳从新露头,在太阳对面的天空中,会出现半圆形的彩虹。
彩虹是由于阳光射到空中的水滴里,发生发射与折射造成的。
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彩虹,又称天虹,简称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
当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雨后常见。
形状弯曲,色彩艳丽。
东亚、中国对于七色光的最普遍说法是(从外至内):红、橙、黄、绿、靛、蓝、紫。
彩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
当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雨点,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的光谱。
彩虹的七彩颜色究竟是哪七种有不同的说法,中国最普遍的说法是(从外至内):红、橙、黄、绿、青、蓝、紫。
西方的说法是:红、橙、黄、绿、蓝、靛(Indigo)、紫,源于科学家牛顿分解七原色后取的名字。
其实只要有空气中有水滴,而阳光正在观察者的背后以低角度照射,便可能产生可以观察到的彩虹现象。
彩虹最常在下午,雨后刚转天晴时出现。
这时空气内尘埃少而充满小水滴,天空的一边因为仍有雨云而较暗。
而观察者头上或背后已没有云的遮挡而可见阳光,这样彩虹便会较容易被看到。
另一个经常可见到彩虹的地方是瀑布附近。
在晴朗的天气下背对阳光在空中洒水或喷洒水雾,亦可以人工制造彩虹。
彩虹的形成原理彩虹是阳光以一定的角度照射在水滴上发生折射和反射而形成的。
彩虹的形成科普小故事
在遥远的天空之间,太阳和雨水命运般地相遇。
当阳光穿过雨滴时,光线会发
生折射现象,将白色光分解成不同的颜色,就像一道华丽的彩虹横跨天空。
彩虹的形成,需要三个重要的条件。
首先,必须有太阳光照射,并且下着雨。
其次,太阳光要以特定的角度进入水滴,并在水滴内部发生折射。
最后,折射后的光线要能够离开水滴并发生第二次折射。
当太阳光进入水滴时,它会被水滴内部的面折射。
这使得光线分解成不同的颜色,以一种有序的方式散布在水滴内部。
这称为分光现象。
接下来的关键步骤是光线从水滴内部射出。
当光线射到水滴的背面时,一部分
光线会发生反射并折射回水滴内部,而一部分光线会透过背面离开水滴。
这个过程称为全反射。
最终,折射出水滴的光线进一步分解成不同的颜色,并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光谱。
当无数个水滴一起散布阳光,我们就能看到一条完整的彩虹。
彩虹的颜色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线在我们眼中的感知决定的。
从内部到外部,彩
虹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
这是因为不同颜色的光线通过水滴的折射角度不同,使得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散射在我们的眼中。
彩虹是大自然中一幅美丽而神奇的画面。
它让人们感受到色彩的魅力和光的奇妙。
每当我们看到彩虹,都应该想起这个奇妙的科学过程,它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界中的壮丽景观。
雨后的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很多时候会见到两条彩虹同时出现,在平常的彩虹外边出现同心,但较暗的副虹。
雨后的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店铺在此整理了雨后彩虹形成的原因,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雨后彩虹形成的原因事实上如果条件合适的话,可以看到整圈圆形的彩虹(例如峨眉山的佛光)。
形成这种反射时,阳光进入水滴,先折射一次,然后在水滴的背面反射,最后离开水滴时再折射一次,最后射向人们的眼睛。
光穿越水滴时弯曲的程度,视光的波长(即颜色)而定——红色光的弯曲度最大,橙色光与黄色光次之,依此类推,弯曲最少的是紫色光。
因为水对光有色散的作用,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有所不同,蓝光的折射角度比红光大。
由于光在水滴内被反射,所以观察者看见的光谱是倒过来,红光在最上方,其他颜色在下。
每种颜色各有特定的弯曲角度,阳光中的红色光,折射的角度是42度,蓝色光的折射角度只有40度,所以每种颜色在天空中出现的位置都不同。
若用一条假想线,连接后脑勺和太阳,那么与这条线呈42度夹角的地方,就是红色所在的位置。
这些不同的位置勾勒出一个弧。
既然蓝色与假想线只呈 40度夹角,所以彩虹上的蓝弧总是在红色的下面。
彩虹是因为阳光射到空中接近圆形的小水滴,造成光的色散及反射而成的。
阳光射入水滴时会同时以不同角度入射,在水滴内也是以不同的角度反射。
当中以40-42度的反射最为强烈,形成人们所见到的彩虹。
其实只要空气中有水滴,而阳光正在观察者的背后以低角度照射,便可能产生可以观察到的彩虹现象。
彩虹最常在下午,雨后刚转天晴时出现。
这时空气内尘埃少而充满小水滴,天空的一边因为仍有雨云而较暗。
而观察者头上或背后已没有云的遮挡而可见阳光,这样彩虹便会较容易被看到。
虹的出现与当时天气变化相联系,一般人们从虹出现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推测当时将出现晴天或雨天。
东方出现虹时,本地是不大容易下雨的,而西方出现虹时,本地下雨的可能性却很大。
彩虹的明显程度,取决于空气中小水滴的大小,小水滴体积越大,形成的彩虹越鲜亮,小水滴体积越小,形成的彩虹就不明显。
彩虹物理现象及解释
彩虹是一种常见的自然天气现象,是由太阳光经过水滴折射、反射和折射再次出射形成的。
彩虹的形成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太阳必须在观察者的背后,照射到悬浮在空中的水滴上。
2. 水滴必须是球形的,且悬浮在空中,可以是雨滴、水雾或喷水等。
3. 光线经过水滴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折射再次出射,不同颜色的光经水滴会以不同的角度折射,形成不同的颜色。
彩虹通常呈现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弧形光带。
具体解释如下:
1. 当太阳光射入水滴时,会发生折射,不同波长的光以不同的角度折射,红色光波长较长,折射角度较小,紫色光波长较短,折射角度较大。
2. 折射后的光在水滴内部发生反射,接着再次折射出水滴,形成弧形的光带。
这个过程中,光的颜色被分离出来,不同颜色的光以不同的角度折射出来。
3. 最后,折射出水滴的光线会经过继续折射和反射,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弧,从而形成彩虹。
彩虹的位置常常看起来在地面上方,因为观察者所看到的彩虹是来自大量水滴的光线汇聚的结果。
不同颜色的光在观察者的角度不同的情况下,会以不同的角度折射和反射,从而形成不同高度的彩虹弧。
需要注意的是,彩虹是一个连续的光谱,但我们通常只能看到其中的七种颜色,这是因为人类眼睛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感知能力。
彩虹的形成原理是光的折射
彩虹的形成原理是由于光在水滴内部被折射、反射和散射的现象。
当太阳照射在水滴上方时,光线会进入水滴内部,并被水滴内壁反射一次,然后再次折射出去。
在折射的过程中,光线在不同波长下会有不同程度的偏折,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当光线离开水滴时,不同波长的光线以不同的角度发散,形成了一个光谱,七种颜色分别排列为红、橙、黄、绿、青、蓝和紫。
当数以百万计的水滴在空中存在时,由于每一滴水都会发生折射和反射,可以观察到成千上万个光线的折射和反射。
只有在特定的角度和位置上,光线才会以彩虹的形式呈现出来。
这个特定的角度是42度,即光线入射时与水滴内部的反射角相等。
因此,彩虹只能在太阳在地平线以上42度角的时候形成,并且需要在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水滴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观察到。
飞天彩虹的原理飞天彩虹是一种罕见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彩虹出现在云层上方的空中,与传统的地面彩虹不同。
它的形状如同一个弯曲的弓,上方的端点往往比下方更高。
飞天彩虹的原理涉及到大气中的光线折射、反射和散射过程。
下面我将解释飞天彩虹形成的基本原理:首先,彩虹是由太阳光照射到大气中的水滴上产生的。
当太阳光照射到水滴表面时,光线会发生折射。
因为水的折射率比空气大,光线在进入水滴的时候会向水滴的法线方向偏离。
这使得光线在水滴内的传播路径发生了变化。
接下来,光线在水滴内部经历了反射。
当光线从水滴的内表面反射出来时,发生了方向的改变。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个特定的关系。
这使得光线从水滴内部反射出来时,会聚焦到一个特定的方向上。
在水滴内部反射多次后,聚焦的光线最终离开水滴。
然而,由于聚焦过程中光线的折射和反射,光线的路径是发散的,形成了一个锥形的束流。
当光线从水滴反射出来后,它们在大气中传播。
在这个过程中,光线会发生散射,与大气中的气体和微粒碰撞。
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空气中的散射程度不同,水滴散射出的光也包含不同的颜色。
当光线离开水滴后,会在大气中传播,直到达到生长飞天彩虹所需的最小折射角。
这是由于大气中的气体和微粒的散射作用而导致的。
最后,当光线达到最小折射角时,它们会在空中形成一个圆形的光圈。
这是因为光线在传播过程中的散射将光线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
每种颜色的光都聚集在一个特定的角度范围内,形成了一条彩虹弧。
由于飞天彩虹形成的原理与地面彩虹不同,所以它常常出现在云层上方。
云层中的水滴比雨滴小,因此光线在水滴内部发生折射和反射的次数更多。
这增加了光线发生散射和折射的机会,导致更多的光线形成彩虹。
总结起来,飞天彩虹的形成是由太阳光照射到水滴上,经过折射、反射和散射等大气光学现象的过程。
这些过程使得光线最终形成一个圆形的光圈,并展现出多种颜色的彩虹效果。
飞天彩虹的美丽和奇特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惊喜和欣赏的机会。
自制彩虹简单小实验原理彩虹是一种美丽的自然现象,它在雨后的天空中形成。
彩虹由太阳光线在水滴上的折射和反射而产生,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彩虹实验原理。
首先,要了解彩虹的形成,我们需要知道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折射。
这是因为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从而使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即改变方向。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角度由斯涅尔定律确定,该定律描述了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其次,彩虹的形成涉及到光的反射。
光线在墙体或其他物体上的反射会使我们看到物体,并产生反射光。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折射,然后在交界面上发生一定程度的反射。
当光线从一个介质进入另一个介质时,一部分光线会发生反射,而另一部分进入新的介质中。
在彩虹的形成过程中,太阳光射向雨滴表面时,光线被雨滴表面折射。
然后,在折射时,光线会以不同颜色的频率发生变化。
由于光的不同颜色在频率上有所差异,因此在折射过程中,彩虹的各种颜色会显示出来。
不同颜色的光线具有不同的频率和波长,因此发生的折射也不同。
当光线从雨滴内部返回空气时,会发生反射。
在这个过程中,光线会继续发生折射和反射,形成一个彩虹光束。
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线具有不同的频率和波长,它们会在折射和反射的过程中以不同的角度发生分离。
这使得我们可以观察到各种颜色的光线,从而形成彩虹。
而在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个水池或水盆来模拟雨水滴。
将水盆放在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
然后将白色纸板或板条放入水中,垂直于水面。
这会使太阳光射向纸板。
当光线进入水面时,它会发生折射,并在纸板上发生反射。
因此,在纸板上会形成一个或多个彩虹。
为了加强彩虹效果,可以加入一些蓝色和黄色的食用色素到水中,以增加彩虹的颜色鲜艳程度。
当太阳光照射到水面时,色素会使得光线发生更多的折射和反射,这将使彩虹更加明显。
总的来说,彩虹是由太阳光射向水滴表面,在折射和反射的过程中形成的。
为什么彩虹会出现?
彩虹的形成是由太阳光通过水滴或雨滴后发生的折射、反射和衍射等光学现象所致。
以下是彩虹形成的主要原因:
折射和反射:当太阳光穿过水滴或雨滴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
光线会在水滴表面发生折射,然后在水滴内部发生反射,并再次折射出来。
这个过程使得光线被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形成了彩虹的色彩。
色散:光在进入和离开水滴时,不同波长的光会以不同的角度折射和反射。
这个现象被称为色散,导致了太阳光分解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多次反射:光线在水滴内部反射多次,经过多次的折射和反射后才从水滴中射出。
这个过程使得彩虹的形状呈现出圆弧状,并且使得彩虹的颜色呈现出分层的效果。
总的来说,彩虹的形成是由太阳光穿过水滴后发生的折射、反射和色散等光学现象所致。
这个过程是一种自然现象,通常在雨后太阳升起或降落的时候出现。
从水滴到彩虹——2010年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年会蒲慕明所长报告~依旧由方琪同学根据录音整理,欢迎转载分享~^^来源:方琪的日志这应该是这次年会唯一一份文字记录,也就是说N年后有同学查的话,也只能找到这篇文章,算是为神经科学的发展做出小小的一份贡献。
考虑到年会中所有的报告都是未发表的结果,因此禁止摄像、摄影和录音,不过我想蒲慕明所长的讲话还是值得冒偷偷录音的风险的。
其他一些有趣的信息我稍后几天会整理出来。
蒲先生还是很擅长说冷笑话的。
欢迎转载分享,让更多的同学感受到科学的魅力~^^2010年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年会蒲慕明所长报告2010 12月28日 16:30不会拖太长,今年这报告做完要赶飞机……首先我想先说说这次年会,非常不寻常的年会,这次来参加的外来单位是最多的,往年我们最多只请一个单位,今年我们请了三个单位[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医学部],每一个组的发言机会少一些,但是呢我们题目的内容更丰富,交流有更多的机会。
我想大家听完三天的演讲都有些感想,在三天前我还没有决定要讲什么,在听完之后我觉得要把这个问题再提出来。
创新,创新性的人,创新性的研究,我们现在都讲创新嘛,全国都在讲创新,报纸上每一天都要看到在讲创新。
我想[说说]我对创新的看法,有些话我至今讲过很多次,有些话有些在神经所待的时间长的会觉得我很啰嗦,但是我现在有资格啰嗦了,因为我是老人家……^^创新,什么是创新呢,我们先来想想看,什么叫真正的创新研究。
创新的研究有很多种,做理论的,你对自然现象有一种新的看法,提出一个新的概念,新的理论,这是理论科学家的创新;对于我们生物学,大部分都是做实验科学的,实验上的创新有很多种了,比如说,有一种是观察到新的现象,别人没有看到的现象你看到了,你设计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实验,能够review natural phenomenon,这些自然现象只有在你实验条件下才看得到,别人却看不到,比如sub-molecular, sub-atomic这些现象,都是在物理学上各种新的技术,比如加速器有了后才看到的现象。
生物学以前看不清楚的,two-photon看得更清楚,新的microscopy methods看得更清楚。
这些都是创新,技术上的创新,看到新的现象的创新。
还有一种创新呢,就是并没有说你发现新的现象,但是你把两个别人看到的现象的因果关系搞清楚了,提出一个新的联系,推进我们对自然界的了解。
别人看到了这一个现象,又看到了那一个现象,但大家不知道这两个现象的关系,你把这关系搞清楚了,这也是创新。
还有呢,即使你没有这个,你用了别人看到的现象,但是你有新的分析方法,把这个现象能够解释得更好,这也是一个创新。
我现在就想我们常常说创新,对很多刚刚开始做research的,你说我怎么能够做创新呢,我现在只能用我已经学会的技术,都是人家的技术,看到人家的现象。
怎么样即使是在初学的时候你也可以有创新的机会呢?我觉得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说你有 data拿到,一般你要分析data,microscopy data也好,你的biochemistry data也好,你分析的方法是什么?你都是照着人家以前发表的文章,人家怎么做你就怎么做,这是最常见的。
那事实上呢,你做一个研究生,做 original research,你应该想到在别人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你是不是能进一步做更好的分析,更定量的、甚至画图的方式都是新的,别人没有这样子画过图,你画出这个图就是新的。
我常常有研究生把data拿来说我不知道怎么分析,啊这是最好的情况!因为你不知道怎么分析,说明人家没有做过这个data,你没有范例可循,不能照着别人做过的作图方法分析。
这是创新最好的时候,最好的机会;你要想出一个办法,能过作出分析,这就是方法上的创新。
还有画图也是,paper出来一看最boring的就是都是人家做过的方法,你没有更进一步;虽然是类似的data,用一种新的方法present出来,让人眼目一新,这就是创新。
创新有各个level的创新,我们大家都是做research的,比如说我们分析dendrite branch,我看到这个方面大家都是照着以前的分析方法,但是很多细节没有考虑进去,比如看dendrite length, branch point,你就忽略掉其他很多parameters,你可能忽略掉很多细节没有看到:数spine number,以前没有看spine intensity,现在从quantification角度看spine intensity事实上也是information。
所以我很高兴看到于翔组的同学报道的时候认为spine intensity differences也有information,这就很好,大部分做spine analysis的都没做这一点。
Any one more step in analysis都是在座的甚至刚开始的同学可以试一试的。
还有你把别的领域的方法拿来用到你的research 里,在你的范畴里面人家没用这个方法做实验的,你把它引过来,这也是创新。
还有大家都说创新就是找新的东西、看到新的现象、得到新的知识。
这是一种创新,但是还有一种创新我认为甚至更重要的,做的很少。
现在大家做 research,我看到这次[年会上]present的,你们做的工作跟别的世界上其他实验室,在欧洲、美洲的实验室,其实差不了太多,跟他们都有竞争性,而且不见得可以竞争得过,因为好的实验室,在海外的实验室,他们有很好的资源、很好的设备、很好的学生、很好的环境,你要和他们竞争,假如你在这个领域里是刚进入,那你就在劣势之中。
所以我说研究有两类创新:一种创新真的是早期的,前面的人做了什么,下一步是什么,你要找到下面新的知识、新的方法,这是创新;还有一种创新呢,事实上不叫创新,我叫做“回顾式的研究”,你是用现在的方法去看老问题,你不一定要提出新的理论、新的现象,你能够针对人家现在看到的现象,你去reinvestigate it,用新的方法去reinvestigate it。
比如你现在把争论的问题解决,这也是创新;虽然不是你提出的问题、不是你看到的现象,但是你用了新的分析方法、新的实验。
甚至教科书上的东西你拿来,那些观念和理论都是根据30/40年以前的实验、很老的技术、看到的粗浅的data得到结论,但是已经进入教科书,因为很重要,而没有人再去检测这些问题。
你是用现代新的方法去设计实验重复看老的问题,老的 hypothesis,检验它们是不是对。
基本上重复实验,但一定要用新的方法。
我相信50%[实验结果]是confirm原先结果的,有50%[原先的实验结果]是not solid。
大家知道,on average教科书上的东西50%是错误的need to be revised,但我们不知道是哪50%咯,所以你又可以做这个工作。
这是win-win situation,大家都喜欢新的知识,没有人repeat,repeat实验没有credit,所以人家说大师20、30年前已经做了,我现在做不是找麻烦么?但是,很有可能你把这个问题重新open,其实这种回顾式的research是一种创新工作,它的结果跟早期的东西一样重要,因为科学的进展都是不断revise我们现在的知识么,在revise的过程你可以因为很多新的知识、新的现象积累了,造成你不得不改变现在的看法,现在我们一般都是这样子。
新的知识开始积累的时候呢,有不合的现象都会被隐没,跟着hypothesis不合多到一定程度呢,你就非改hypothesis不可,非改变现在的理论不可;这就是我们所谓的paradigm shift,Thomas Kuhn的paradigm shift。
Paradigm shift就是新的知识出现以后非改不可。
但是我说的这种回顾式的研究方式呢,直接去attack,去checkthe foundation of current opinion, right?你直接看哪里有cleft,你把这foundation either consolidate,或者就把它打翻。
假如你有50% chance you are to win;另外50%你也不是loser,因为你用新的方法confirm了老的现象,你也可以publish paper,也是重要的paper,因为你[的结果]是重要的confirmation。
我一直鼓吹了至少十年,就是go back to the old hypothesis, do experiment, repeat experiment,我可以说我自己实验室里面做得成功的东西,好几个东西,都是revisit the hypothesis。
这是revisit the old hypothesis得到的好处,你可以open a new area, especially for young investigators。
所以there are many forms of innovation,不是一定要新。
但是我们说每个人做original research,on principle 都是新的,我们今天年会看到的东西都是人家没有做过的实验,但是是不是very innovative research呢?大部分的都不是,都是follow current trends,大家的hypothesis也都是check,增加一点自己的,没有真正的potential to be really innovative。
为什么?因为你解决的问题不是hard question,都是细节,大的框架的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
不是说新的工作就是innovative,innovative work要有element of surprise, element that rais e people’s eyebrow受人瞩目,哎呀我怎么没想到这个现象,看到你的结果会有惊讶的成分在里面,有hint,这才是innovative research。
为什么这样子呢?为什么大家会瞩目,会惊讶呢?[因为]不觉得当然是这样子的,不是那种不新鲜的,在我expectation中的现象。
就是说真正的创新工作必须跟重要性连在一起,innovative sciences必须是important, unsolved problem。
什么是important unsolved problem呢?有两种unsolved problem。
一种unsolved problem是我们知道总有一天能够解决的,problem that known to be solvable,我们说九十年代时要sequence human genome,那是important problem,大家都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