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7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总学时:24周学时数:学分:1.5课程类型(必修/选修):政治理论必修课开课(系)院:执笔人:审核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是系统研究世界遗产相关问题的一门学科。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世界遗产的由来、类别、申报、管理、保护等与世界遗产关联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和掌握,对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些热点,如遗产保护、遗产申报、濒危遗产、生物多样化等,都能有所了解。
2、教学要求:(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世界遗产概论有一个总体的认识;(2)掌握课程中涉及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世界遗产的由来、类别、申报、管理、保护及旅游等相关问题;(3)熟悉遗产保护、遗产申报、濒危遗产、生物多样化等;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章世界遗产概论[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世界遗产的概念与标志,熟悉世界遗产的分类,掌握世界遗产申报程序。
[重点与难点] 世界遗产的概念、《世界遗产公约》的内容[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主要内容]第一节世界遗产概念与标志第二节世界遗产分类第三节世界遗产申报程序第四节今后世界遗产的课题[参考书目][1]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2[2]世界文化遗产图典.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如何理解世界遗产的概念?2、《世界遗产公约》的内容有哪些?3、如何申报世界遗产?第二章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中国主要的世界文化遗产。
[重点与难点]中国主要的世界文化遗产[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述法、课堂讨论法[主要内容]第一节皇宫第二节建筑群第三节考古遗址第四节洞窟石刻[参考书目][1]世界遗产概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2]世界文化遗产图典.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2、中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第三章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中国主要的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自然遗产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世界自然遗产的定义、意义及其在全球的分布情况。
2. 学生能够掌握至少三个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点,了解其自然特征、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现状。
3. 学生能够解释自然遗产保护的重要性,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资料搜集、分析,提升信息整理和归纳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展示,提高合作交流及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然遗产的尊重和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2. 增进学生对我国世界自然遗产的自豪感,激发他们为保护自然遗产贡献力量的意愿。
3. 培养学生关注全球环境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世界自然遗产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使教学设计和评估更具针对性。
二、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自然遗产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导入新课。
教材章节:《我们生活的地球》中的“自然奇观”部分。
2. 知识讲解:讲解世界自然遗产的定义、意义、分类和全球分布情况。
教材章节:《自然奇观》中的“世界自然遗产”一节。
3. 案例学习:介绍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如九寨沟、黄龙、张家界等,分析其自然特征、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现状。
教材章节:《自然奇观》中的“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部分。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搜集世界自然遗产的资料,分析其保护措施及存在的问题。
教材章节:《自然奇观》中的“保护世界自然遗产”一节。
5. 展示与讨论:每组展示研究成果,全班进行讨论,总结自然遗产保护的经验和教训。
《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介绍与保护意识教案一、引言1.1 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1.1.1 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具有普遍价值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包括建筑、遗址、城市、景观等。
1.1.2 世界文化遗产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和保护的,旨在保护和传承人类共同的遗产。
1.1.3 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等多方面的价值,对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1 阐述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2.1.1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代表了人类文明的精华。
2.1.2 世界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反映了不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2.1.3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增强人类的文化认同感。
3.1 引入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3.1.1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3.1.2 通过学习和了解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可以更好地珍惜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
3.1.3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知识点讲解1.1 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1.1.1 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具有普遍价值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包括建筑、遗址、城市、景观等。
1.1.2 世界文化遗产可以分为文化景观、文化遗址、自然景观、历史城镇等不同类型。
1.1.3 世界文化遗产的评选标准包括原真性、完整性、普遍价值等。
2.1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2.1.1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2.1.2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包括制定保护规划、加强立法、提高公众意识等。
2.1.3 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需要专业机构和专家的参与,确保遗产的可持续利用。
3.1 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案例3.1.1 介绍一些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埃及金字塔等。
3.1.2 分析这些遗产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
3.1.3 探讨这些遗产面临的保护和挑战。
三、教学内容1.1 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1.1.1 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
赣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说课稿一、教材内容概述《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赣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的课程内容。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了解世界上重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并学习如何保护它们。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什么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2.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分类3.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意义4.儿童参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方式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帮助学生认识到世界遗产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感,并激发他们参与保护活动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什么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能够分辨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不同类型–理解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意义–掌握儿童参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方式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讨论的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热情三、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下:1.引导学生理解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概念和分类2.培养学生对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意义的认识四、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如下:1.帮助学生理解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意义2.激发学生参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热情五、教学准备为了顺利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赣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2.讲义:详细的教学讲义,包括重点和难点的解析3.影音资料:相关世界遗产的图片和旁白介绍的音频、视频素材4.板书:用于记录重点概念和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结果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2. 新课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概念和分类,并重点强调其保护意义。
通过图片和影音资料的展示,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独特之处。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考核类别:考试适用对象:本科生适用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管理总学时、学分: 34学时 2 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四号黑体)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对我国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标准、现存情况、保护状况以及利用情况有初步了解,同时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步骤和技术,通过本课程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培养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高素质旅游人才。
二、课程教学要求掌握什么是文物及文物保护,文物的分类及文物保护包含的内容;掌握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了解文物的价值及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理解文物保护与文物环境的关系。
三、先修课程文物保护概论四、课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文物保护研究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文物保护的基本方针及基本原则,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文物保护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文物的科技保护。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线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以教师理论讲授和实际问题研讨相结合。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文化遗产的属性与价值(4学时)1.教学内容(1) 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界定(2) 文化遗产的属性与价值第二章文化遗产的分类(4学时)1.教学内容(1) 文化遗产的类型(2) 不同类型文化遗产的特点(3) 不同类型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第三章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与活化措施(4学时)1.教学内容(1) 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概念(2) 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3) 各类文化遗产的活化措施第四章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4学时)1.教学内容(1) 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2) 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特点(3) 遗产可持续发展的举措小组作业汇报与交流讨论(3学时)第五章国内外典型文化遗产保护案例研究(4学时)1.教学内容(1) 国内文化遗产保护案例(2) 国外文化遗产保护案例(3) 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对比第六章国内外遗产管理体制的经验借鉴(4学时)1.教学内容(1) 国内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经验(2) 国外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经验(3) 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经验对比第七章文化遗产与旅游(4学时)1.教学内容(1) 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的关系(2) 文化遗产在旅游过程中的活化与保护小组作业汇报与交流讨论(3学时)。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概念,认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意义,培养学生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比较、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尊重、珍惜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教学主题: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2. 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概念、保护意义及如何保护,欣赏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图片,分析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特点,进行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宣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概念,认识其保护意义,培养学生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意识。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重要性,激发学生的保护热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设备、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图片、视频资料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水粉、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图片、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美丽与独特,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意义。
3. 教学内容展示: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多样性,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自然遗产特点。
4. 欣赏与分析:教师组织学生欣赏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图片,引导学生从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5. 实践环节:教师布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绘画创作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创作,培养学生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意识。
六、板书设计1.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概念2.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意义3.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多样性4.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方法和途径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收集有关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资料,进行阅读和了解。
《中国世界遗产》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黄幼珍审核人:XXX编撰日期:2008年11月一、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本课程通过介绍世界遗产诞生、发展的总体状况、主要类型以及评选标准,系统解读中国旅游资源中最精华的部分——世界遗产的主要特征、历史与现状,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中国世界遗产的专业基础知识,正确认识中国世界遗产的重要意义,在受到自然与人文精神熏陶和感染的同时,树立珍惜和保护祖国宝贵遗产,共创美好家园的情操和意识,积极组织和参加保护世界遗产的各项社会活动,为今后从事旅游文化的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是为旅游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沿展课),A类性质,34学时。
二、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本课程以介绍世界遗产公约的由来、理念、分类及其评选标准为先导,以解读和分析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中国世界遗产为主要内容,不仅对每一名录遗产进行类型、特征和价值的概括,而且对其当前的旅游保护、管理和开发的成功或失败进行评述,由此构成本课程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特色。
理论讲授部分共有五章:绪论第1章中国文化遗产1.1 历史城市:一、澳门;二、平遥;三、丽江1.2乡村聚落:一、福建土楼;二、西递宏村;三、开平碉楼和村落1.3皇宫和王宫:一、北京和沈阳明清故宫;二、布达拉宫;1.4园林:一、颐和园;二、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三、苏州古典园林1.5 皇家陵园和墓地:一、秦始皇陵;二、明清皇家陵寝1.6防御工程:长城1.7古人类遗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8考古遗址:一、莫高窟;二、殷墟1.9水利工程:青城山和都江堰2.0历史建筑:一、武当山古建筑群;二、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三、天坛2.1其他:一、大足石刻;二、龙门石窟;三、云岗石窟第2章中国自然遗产2.1 地球演化:一、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二、中国南方喀斯特2.2 自然景观:一、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二、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三、黄龙风景名胜区2.3 生物保护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第3章中国文化与自然双遗产3.1泰山3.2黄山3.3 峨眉山和乐山大佛3.4 武夷山第4章中国文化景观遗产:庐山第5章中国非物资文化遗产5.1昆曲5.2古琴音乐5.3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5.4 蒙古族长调民歌三、教学方法根据课程性质,本课程主要的教学方法是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具体如下:1、在课堂教学方式上,通过教师讲授、提问、讨论、作业评讲、观看图片、影视等活动,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引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自然与历史遗产保护专题》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使同学初步了解国内外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发展历程以及主要理论,对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发展过程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地段、文物保护的内偶然能够和方法建立全面和系统的知识体系,并初步掌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要点、编制和审批程序,为专业课程的进一步学习打好理论基础。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自然历史文化遗产概述1.自然与文化资源概练2.自然与文化资源保护分类及意义本章重点、难点:区分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概念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理解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学习的意义。
第二章美国自然与历史遗产保护1.美国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概况2.美国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保存3.美国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本章重点、难点:美国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美国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方法第三章欧洲自然与历史遗产保护1.城市风景资源的保护与保存2.自然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保存本章重点、难点:城市内外风景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保存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欧洲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第四章我国自然与历史遗产保护与发展1.中国自然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历程2.中国自然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体系3.中国自然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面临的挑战本章重点、难点:中国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体系本章教学要求:学生需掌握中国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体系,问题与矛盾。
第五章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内容与方法1.物质形态方面的保护内容2.非物质形态方面的保护内容3.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分析的方法与程序3.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对历史地段的保护、对城市整体城市环境的保护4.自然文化遗存保护的分析方法与程序本章重点、难点:涉及内容、形式多,需要较多的背景知识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文物古迹、历史地段、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方法、程序、内容第六章自然与历史遗产保护规划1.护规划的编制机构2.编制要求、编制方法,包括深度、内容、资料收集、成果规定3.审批机构、程序本章重点、难点:保护规划的编制要求、编制方法本章教学要求:掌握保护规划的编制方法、掌握规划内容及成果表达,了解编制程序。
《文化遗产概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理论为历史学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基础主要是历史学、旅游学和建筑学,要求学生在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般规律,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中国的世界遗产知识的原理分析相关问题。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讲授,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专业知识,知晓其目前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的保存状况,以及文化遗产的特点及内涵,掌握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客观规律。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主要对不同遗产类别的代表作做以介绍,讲授文化遗产的概念、研究对象及相关理论。
具体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策略等内容。
(四)教学时数周4课时,共72课时。
(五)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参观、讨论、课外辅导等方式。
二、本文第一章“世界遗产”的诞生和发展教学要点:本章主要了解《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组织、世界遗产提名和确定,以及世界遗产。
重点是《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委员会。
教学时数:8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组织(2课时)1.《世界遗产公约》;2.世界遗产组织。
第二节《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的义务和权利(2课时)缔约国需承担和承认的义务和原则;缔约国享有的权。
第三节“世界遗产”的提名和确定(2课时)第四节“世界遗产”的现状(2课时)1.“世界遗产”项目的分布;2.“世界遗产”的主要类。
第二章中国的世界遗产工作教学要点:本章主要介绍中国的遗产政策与行动和世界遗产中的中国部分,重点是中国的遗产政策。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的遗产政策与行动(2课时)第二节世界遗产中的中国部分(2课时)第三节中国加入世界遗产组织(2课时)1.中国的世界遗产项目;2.中国世界遗产地的总体特征;3.中国近期世界遗产项目的预测。
第三章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上)---宫殿、坛庙、宗教建筑教学要点:本章主要了解世界文化遗产概况、文化遗产中的宫殿、坛庙和宗教建筑,重点是故宫、天坛和布达拉宫。
《魏晋南北朝史考论》作者:严耀中著页数:340 出版日期:2010.06简介:本书从宗法社会、家族伦理以及官吏制度、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等角度研究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的社会变迁大势。
ISBN:978-7-208-09244-0主题词:魏晋南北朝时代-历史-研究-魏晋南北朝时代-历史《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课程代码:0614X008 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适用对象:全校公选一、说明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任选课,主要讲述目前全球各地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由来、种类、分布及保护开发利用的现状,并介绍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标准(凯恩斯决议)世界遗产(含濒危遗产)申报及确定程序。
向学生全面展示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让学生在欣赏人类伟大创造力杰作与自然界壮美景色的同时,切身感受世界遗产正在面临的各种威胁。
特别是通过对中国境内的世界遗产(含预备世界遗产名录)的形成、分布、价值、保护利用的原则、方法的全方位、多角度的透视和分析,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积淀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保护的责任感。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主要概念和相关理论,了解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对世界各重要文明区域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有所认识,提高对人类文明史及生存自然环境的认识。
同时,希望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能根据各自情况,作一些较为合理的旅行计划,实地考察人类文明的伟大遗迹和自然造物赐予人类的杰出景观,丰富人生阅历,提高素养。
3、教法特点说明本课程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同时根据讲述内容采用其他教学方法,在教学场地设施上的要求具有多媒体设备。
主讲教师结合在国内世界遗产地现场考察的亲身经历,活用精彩的多媒体课件,师生双方共同探讨人类文明进程、有效保护世界遗产的方案等问题。
《世界文化遗产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大体信[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学分]2学分[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实践4学时[适用对象]旅行治理专业学生[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先修课程:《旅行学概论》、《旅行资源》后续课程:《旅行文化》等(二)课程介绍本课程要紧介绍有关世界遗产的相关知识和最新进展,第一,论述了世界遗产的产生、进展和现状,第二,还介绍了世界遗产组织设立的状况,讨论了世界遗产的治理、爱惜和可持续进展。
最后,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和濒危遗产四个类别进行系统的介绍。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把握世界遗产的大体知识了解和把握世界遗产在现今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教学,使学生把握所教学的相关知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为社会经济进展,为发扬光大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在尔后社会经济生活中,强化自己的职业生涯和进展中国特色的经济文化储蓄必要的知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奉献。
(四)要素教学方式、手腕教学方式:教学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教学法:关于世界遗产的相关理论,世界遗产的治理和爱惜部份采纳课堂教学为主。
引导教学法:关于具体章节对世界遗产的介绍采纳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和视频播放加深学生对世界遗产的了解。
讨论式教学:关于濒危遗产如何进行爱惜,针对爱惜方法展开班级讨论。
(五)学时分派二、^文第一章结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把握世界遗产的概念、标志、世界遗产的组织设立和中国世界遗产的申报时刻、标准和属性;熟悉世界遗产的产生、进展和现状和世界遗产的申报;了解世界遗产委员会历次会议,世界遗产的评定。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世界遗产的概念、标志、世界遗产的组织设立和中国世界遗产的申报时刻、标准和属性教学内容第一节世界遗产概述一、世界遗产的产生、进展及现状二、世界遗产的意义第二节世界遗产的分类一、文化遗产二、自然遗产三、文化景观遗产四、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第三节世界遗产标志和委员会历次会议一、世界遗产的标志二、委员会历次会议第四节世界遗产的组织设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二、世界爱惜联盟三、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四、国际文物爱惜与修复研究中心第五节世界遗产的申报和评定一、世界遗产的申报二、世界遗产的评定第二章世界遗产的治理、爱惜和碉续进展教学目的与要求把握世界遗产的可持续进展;熟悉世界遗产的治理;了解世界遗产的爱惜。
《文化遗产》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介绍有关世界遗产的相关知识和最新进展,首先,论述了世界遗产的产生、发展和现状,其次,还介绍了世界遗产组织设立的状况,讨论了世界遗产的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和濒危遗产四个类别进行系统的介绍。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世界遗产的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世界遗产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所讲授的相关知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为社会经济发展,为发扬光大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在今后社会经济生活中,强化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经济文化储备必要的知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支撑教学目标1)课时:6课时教学内容(1)世界遗产概述(2)世界遗产的分类(3)世界遗产标志和委员会历次会议(4)世界遗产的组织设立(5)世界遗产的申报和评定教学要点(1)掌握世界遗产的概念、标志、世界遗产的组织设立(2)中国世界遗产的申报时间、标准以及属性第二章世界遗产的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支撑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课时:4课时教学内容(1)世界遗产的管理(2)世界遗产的保护(3)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要点教学要点(1)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2)世界遗产的保护第三章世界文化遗产(支撑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课时:4课时教学内容(1)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标准和分类(2)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3)各大洲的世界文化遗产教学要点(1)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2)各大洲世界文化遗产第四章世界自然遗产(支撑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课时:4课时教学内容(1)自然遗产的定义、标准和分类(2)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3)各大洲的世界自然遗产教学要点(1)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2)世界自然遗产的定义、标准,世界自然遗产的国家、洲名、申报时间、标准以及属第五章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支撑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课时:4课时教学内容(1)双重遗产的定义、标准(2)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3)各大洲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教学要点(1)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国家、洲名、申报时间、标准以及属性第六章文化景观遗产(支撑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课时:4课时教学内容(1)文化景观遗产概述(2)中国的文化景观遗产(3)各大洲的文化景观遗产教学要点教学要点(1)文化景观的定义、评定标准(2)文化景观遗产的国家、洲名、申报时间、标准以及属性第七章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支撑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课时:6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世界遗产新类别第二节中国的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第三节第一批世界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第四节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与申报教学要点(1)中国的口头与非物质遗产(2)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标准以及属性第八章濒危遗产(支撑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3)课时:4课时教学内容(1)产生濒危遗产的危险因素(2)目前的濒危世界遗产(3)濒危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恢复教学要点教学要点(1)目前的濒危世界遗产、濒危世界遗产的具备条件(2)濒危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恢复四、学时分配五、教学进度六、教材及参考书目1.向云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M].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6.2.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6.3.王志艳.文化遗产[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7.。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总学时:24
周学时数:
学分:1.5
课程类型(必修/选修):政治理论必修课
开课(系)院:
执笔人:
审核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是系统研究世界遗产相关问题的一门学科。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世界遗产的由来、类别、申报、管理、保护等与世界遗产关联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和掌握,对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些热点,如遗产保护、遗产申报、濒危遗产、生物多样化等,都能有所了解。
2、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世界遗产概论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课程中涉及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世界遗产的由来、类别、申报、管理、保护及旅游等相关问题;
(3)熟悉遗产保护、遗产申报、濒危遗产、生物多样化等;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世界遗产概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世界遗产的概念与标志,熟悉世界遗产的分类,掌握世界遗产申报程序。
[重点与难点] 世界遗产的概念、《世界遗产公约》的内容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世界遗产概念与标志
第二节世界遗产分类
第三节世界遗产申报程序
第四节今后世界遗产的课题
[参考书目]
[1]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2
[2]世界文化遗产图典.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世界遗产的概念?
2、《世界遗产公约》的内容有哪些?
3、如何申报世界遗产?
第二章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中国主要的世界文化遗产。
[重点与难点]中国主要的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述法、课堂讨论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皇宫
第二节建筑群
第三节考古遗址
第四节洞窟石刻
[参考书目]
[1]世界遗产概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2]世界文化遗产图典.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
2、中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第三章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中国主要的世界文化遗产。
[重点与难点]中国主要的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法、课堂讨论与训练、案例分析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古代祭坛
第二节古代皇陵
第三节古代园林
第四节古代城市
第五节古代民居
[参考书目]
[1]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2
[2]世界文化遗产图典.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中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第四章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与双重世界遗产[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双重遗产的内涵,掌握中国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重点与难点] 双重遗产的内涵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法、课堂讨论与训练、案例分析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
第二节中国的双重世界遗产
[参考书目]
[1]何学林.中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2]城户一夫.世界遗产图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什么是双重遗产?
2、中国有哪些双重遗产?
第五章中国的文化景观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文化景观遗产的诞生,掌握文化景观遗产的三种类型,掌握我国的文化景观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点与难点] 我国的文化景观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讲授法、课堂讨论与训练、案例分析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中国的文化景观遗产
第二节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书目]
[1] 何学林.中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4] 城户一夫.世界遗产图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我国主要的文化景观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第六章非洲、阿拉伯地区的世界遗产
[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非洲、阿拉伯地区的世界遗产
[重点与难点] 非洲、阿拉伯地区的世界遗产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法、课堂讨论与训练、案例分析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非洲的世界遗产
第二节阿拉伯地区的世界遗产
[参考书目]
[1] 世界遗产概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4] 城户一夫.世界遗产图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非洲、阿拉伯地区的世界遗产主要有哪些?
第七章亚太地区的世界遗产
[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亚太地区的世界遗产
[重点与难点] 亚太地区的世界遗产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法、课堂讨论与训练、案例分析法[主要内容]
第一节亚洲的世界遗产
第二节太平洋地区的世界遗产
[参考书目]
[1] 世界遗产概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4] 城户一夫.世界遗产图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亚太地区的世界遗产主要有哪些?
第八章欧洲的世界遗产[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欧洲的世界遗产
[重点与难点] 欧洲的世界遗产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法、课堂讨论与训练、案例分析法[主要内容]
第一节南欧的世界遗产
第二节西欧的世界遗产
第三节中欧的世界遗产
第四节北欧的世界遗产
第五节东欧的世界遗产
[参考书目]
[1] 世界遗产概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4] 城户一夫.世界遗产图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欧洲的世界遗产主要有哪些?
第九章美洲的世界遗产[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美洲的世界遗产
[重点与难点] 美洲的世界遗产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法、课堂讨论与训练、案例分析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北美洲的世界遗产
第二节中美洲、南美洲的世界遗产
[参考书目]
[1] 世界遗产概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2] 城户一夫.世界遗产图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美洲的世界遗产主要有哪些?
第十章濒危世界遗产
第十一章候补世界遗产、落选世界遗产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世界遗产遭到破环的原因,了解濒危世界遗产、候补世界遗产、落选世界遗产
[重点与难点] 濒危世界遗产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法、课堂讨论与训练、案例分析法
[主要内容]
第十章濒危世界遗产
第十一章候补世界遗产、落选世界遗产
[参考书目]
[1] 世界遗产概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4] 城户一夫.世界遗产图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世界遗产遭到破坏的原因有哪些?
2、列举濒危世界遗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中心问题或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用幻灯片教学和观看光盘结合。
四、教材及教学参考
1、郭万平.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参考书
[1]世界遗产与年轻人.上海三联书店,2002
[2]陶伟.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3]何学林.中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4]城户一夫.世界遗产图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5]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2
[6]世界文化遗产图典.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
[7] 世界遗产概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五、课外训练及自学指导
课外训练及自学指导采取个别辅导与集体答疑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电话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导答疑。
下列是课外训练及自学指导题:讨论世界遗产的概念;举例各类世界旅游遗产;世界遗产的申报程序;分析世界遗产遭到破坏的原因;如何更好的保护世界遗产。
六、考试考核
考核内容为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内容。
考核形式为闭卷考试。
学生成绩由主卷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构成,主卷成绩占85%,平时成绩占15%。
学业成绩=主卷成绩×85%+平时成绩×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