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二单元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 格式:pptx
- 大小:11.40 MB
- 文档页数:28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一、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1)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二、课标解读课标内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为“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的要求为“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课标分析:通过对比两版课标要求可以发现,相较于实验版的课标,2017 年版的更强调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的观念,要求学生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这意味着对地理的教学和学习不能只局限于对地理现象,影响因素等的简单分析和解释,还应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较多包括“河谷的演变”、“冲积平原的形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三个部分,涉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范畴。
考虑到知识的连贯性和学生学情,我将“河谷的演变”和“冲积平原的形成”合为一个部分,本节课主要是对第一部分内容的探究,学习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对第一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容的延伸,同时为后续学习“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针对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1.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及成因,并通过读“河谷的演变示意图”,学会判断河流的不同发育阶段,明确河流侵蚀作用和地貌特点的关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了解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通过读“冲积平原的组成示意图”掌握冲击平原的三种地貌类型及形成过程,理解并区分河流凹岸和凸岸(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3.学习河流地貌的发育,了解人类生存的环境,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分析人类活动与河流地貌之间的相互影响,树立热爱家园,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河流侵蚀地貌、堆积地貌的形成及成因;河谷、冲积平原的类型;河流凹凸岸的判别。
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目标导航3.举例分析地貌形态对聚落的影响。
知识精讲一、河谷的演变1.主要作用:河流对流经的河谷不断侵蚀和堆积。
2.河谷的发育过程及特点【即学即练1】下图中,比较河流a 、b 、c 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①-a ,②一b ,③-cB .①-b ,②一a ,③-cC.①-c,②一b,③-a D.①-c,②一a,③-b2.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侵蚀、搬运、堆积B.侵蚀、堆积、搬运C.堆积、搬运、侵蚀D.搬运、堆积、侵蚀3.与②河流断面特征无关的是()A.水流速度快B.河道深邃C.水流搬运的颗粒大D.侧蚀作用强【答案】1.D 2.A 3.D【解析】1.①河床断面较宽,应位于河流下游,对应c;②河谷呈典型的“V”字型,河流下蚀能力较强,应位于河流上游,对应a;③河床相对较宽,且河床两侧水深深浅不同,所在河段应存在明显的凹岸和凸岸,多位于河流中游,对应b。
故选D。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a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速快,河流以侵蚀为主,CD错;b位于河流中游,河流的搬运能力较强;c位于河流下游入海口附近,地势平坦,加之海水顶托作用,河流堆积作用明显,B错,A正确,故选A。
3.②河流断面深度大,河道深邃,河谷呈典型的“V”字型,这主要与水流速度快,河流下蚀能力较强有关,与侧蚀作用关系不大。
由于该河段水流速度快,水流搬运的颗粒大。
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二、冲积平原的形成1.形成:被河流搬运的物质沉积下来,形成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比较典型。
2.冲积平原的类型类型位置形成【微】结合“凸凹”二字理解凸岸和凹岸下图把文字和河岸的形状联系起来,便于记忆,也不易混淆。
图中m、p 处为凸岸,n、o处为凹岸。
【知识拓展】(1)在分析侧蚀时应该分以下两种情况:①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从地转偏向力上来解释。
2.3河流地貌的发育蛇曲,又称河曲,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段。
因形成条件不同可分为自由蛇曲和嵌入式蛇曲(蛇曲形成后,地壳抬升,看起来像“嵌入”地面一样)。
左图为自由蛇曲景观图,右图为嵌入式蛇曲景观图。
完成下题。
1.蛇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地壳运动D.冰川堆积2.与自由蛇曲相比,嵌入式蛇曲()A.河道摆动更频繁B.河岸更缓C.河水流速更缓慢D.河谷更深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
读图“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U”形谷B.水流平缓C.河床底部平坦D.岸壁较陡4.推断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过程,正确的是()A.地壳抬升—固结成岩—流水下蚀B.固结成岩—地壳抬升—流水下蚀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流水侧蚀D.断裂下陷—固结成岩—流水下蚀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袭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水系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下图为某地区河流袭夺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河流袭夺发生后,河水流向出现倒转的河段是()A.ab段B.bc段C.cd段D.ef段6.河流袭夺发生后()A.ab河段流量变大B.cd河段流速变快C.ef河段搬运能力下降D.cg河段含沙量减少长江中下游河道存在数量众多的江心洲,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顺直河段处于萎缩状况的江心洲(三峡水库以下)平面示意图。
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该顺直河段江心洲萎缩速度较快。
运用遥感影像定量计算江心洲的面积变化,反映江心洲萎缩或发育过程是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
据此完成下题。
7.在拍摄和获取长江中下游江心洲遥感影像的最佳时间段时,工作人员吃的应季时令水果是A.草莓B.沙糖桔C.秋梨D.西瓜8.该顺直河段江心洲萎缩过程中,不同部位的冲淤情况表现为()A.洲头、洲尾以冲刷为主,洲尾较洲头冲刷严重B.洲头、洲尾以冲刷为主,洲头较洲尾冲刷严重C.洲头以冲刷为主,洲尾以淤积为主D.洲体中间淤积量大9.三峡水库蓄水后,下游大多数江心洲均呈现面积减少和洲体萎缩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A.泥沙淤积减少B.河道宽度变大C.下游流速加快D.径流量增大明显330万年前,鄂尔多斯地块构造稳定,地表起伏小,晋陕黄河段发育了宽广的河谷。
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1.下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
完成下题。
雅鲁藏布江上游的“V”字形河谷形成的主要内、外力作用是()①板块张裂②板块挤压③风力侵蚀④流水侵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甲、乙、丙三地是河流经过的地区,图①②③是三幅河谷剖面示意图。
据此回答问题。
2.河流流速较慢、挟沙能力较弱的河段是()A.甲B.乙C.丙D.甲和乙3.甲乙丙河段与①②③剖面对应正确的是()A.甲处剖面图为①B.甲处剖面图为③C.乙处剖面图为②D.丙处剖面图为①4.流水地貌是由流水塑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
读图,完成问题。
如果在图示的①、②、③、④四处进行码头港口选址,为避免船只搁浅比较适合的是()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沙坡是河流浅水区沙粒在河床中的堆积地貌。
浅水区内,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而呈波形,水流流速在上坡和下坡段存在差异。
沙坡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坡的迎水坡堆积。
下图为某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甲坡是()A.迎水坡,流速快B.背水坡,流速快C.迎水坡,流速慢D.背水坡,流速慢6.近年来,观测到河段内的沙坡南移速度减慢,原因可能是流域内()A.污水净化加强B.灌溉农业面积增加C.年降水量增加D.蒸发量减少河流在山区汇集水源,一路冲出山口,摆脱了侧边的束缚,沿着一定坡度的山麓放射状铺展开来,形成了扇状堆积体和“蒲扇”样的河道形态,这就是河流的冲积扇。
根据冲积扇所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可以将它细分为“旱扇”和“湿扇”,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旱扇”和“湿扇”的叙述,正确的是()A.“湿扇”自扇顶至扇缘颗粒物逐渐变粗B.“旱扇”发育面积通常较“湿扇”小C.“湿扇”扇上的河流径流年际变化较大D.“旱扇”上河流多发育成辫状水系8.高空俯视“旱扇”,有时会发现一个个“旱扇”叠置成串珠状,这种现象反映的是山脉的垂直运动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山脉抬升,新的“旱扇”排列在前,旧的“旱扇”排列在后;②山脉抬升,新的“旱扇”排列在后,旧的“旱扇”排列在前;③山脉下降,新的“旱扇”排列在后,旧的“旱扇”排列在前;④山脉下降,新的“旱扇”排列在前,旧的“旱扇”排列在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下图示意伏尔加河三角洲位置变化及里海海平面变化,结合相关知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基础过关练题组一河谷的演变1.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的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加强B.河流在凹岸堆积,在凸岸侵蚀C.河流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D.河谷横剖面由槽形变为“V”形2.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形成图示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流水溯源侵蚀B.流水侧蚀C.流水下切侵蚀D.冰川侵蚀3.八卦洲是长江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由于流水的侵蚀与堆积作用,长江河道及八卦洲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可能是()A.八卦洲将与长江南岸相连B.八卦洲将与长江北岸相连C.八卦洲以侵蚀为主,面积缩小D.长江河道左偏,南岸淤塞4.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A.岩石性质B.通航里程C.地质构造D.降水量题组二河流冲积平原的形成5.长江口处的崇明岛的成因是()A.断层上升B.褶皱隆起C.火山喷发D.泥沙沉积6.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区域河流示意图。
支流含沙量较大,但支流汇入干流处没有形成三角洲,最不可能的原因是()A.支流流速慢B.位于干流凹岸C.侵蚀作用强D.汇入处落差大7.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甲地貌的形成过程是()A.径流量变小,流速变快,泥沙沉积B.遇地形阻挡,流速变慢,泥沙沉积C.遇海水顶托,流速变快,泥沙沉积D.河流出山口,流速变慢,泥沙沉积题组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8.下图示意河流上游、中游和下游聚落的分布。
图中a、b、c、d四个聚落都位于河流沿岸,主要原因有()①河流为生产、生活提供水源②河运便利③河流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便于农耕④河流沿岸矿产资源丰富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9.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图,图中a、b、c、d四城市沿河分布,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是()A.aB.bC.cD.d能力提升练题组一河谷的演变图1为冰川“U”形谷,图2为河流“V”形谷,读图回答下面两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