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机电综合管线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4.93 KB
- 文档页数:5
机电工程综合管线优化中BIM技术的运用[摘要]在现代建筑的机电工程项目中,管道综合性要求越来越高,一般涉及给排水、消防、通风、空调、电气、智能化等多个专业,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和预期效果,因此必须进行管线深化设计。
如今,随着BIIM 即建筑信息模型的发展和成熟,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对建筑物管道设备模型的仿真建立,将管线设备的二维图纸进行集成和可视化,在施工前期可以进行管线碰撞检查,优化原有图纸设计,提高图纸阅读效率,减少在建筑施工阶段可避免的损失和返工的概率,更加方便进行技术交底,从而达到管线综合优化布置的目的。
[关键字]机电工程; BIM技术;综合管线优化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建筑也趋于综合化和复杂化,对于机电管线的布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设计方式如CAD图纸在施工指导中越来越表现出其薄弱性,尤其在机电管线中无法很好地解决管线碰撞问题,容易造成工程返工,浪费材料,拖延工期等诸多问题。
BIM技术应运而生,其可视性,协同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解决了许多机电管线布置的难题。
1.BIM技术相关概述BIM即建筑信息模型,应用BIM技术能够使建筑的所有相关信息以数据的形式呈现,并储存于计算机数据库中,借助软件工具把涉及建筑工程的构件以模型的方式高度信息化、参数化。
BIM技术具备可视性、模拟性、协同性、优化性与出图性等特点。
通过BIM可视化平台,项目相关人员能够更直观、更便捷地管理机电工程项目,并对出现的综合管线优化问题进行及时的协调,提高机电工程建设效率。
2.综合管线优化对机电工程的重要性在现代机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给排水、消防喷淋、暖通以及其他管件布置组成了机电工程的综合管线系统。
《装备维修技术》2021年第8期—209—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的运用沈庆红(重庆震旦消防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重庆 401331)现代建筑产业发展中建筑智能化建设程度逐渐提升,为了实现建筑智能化体系的构建,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机电系统来保证建筑智能系统的运转,而管线敷设就成为了机电安装施工的主要内容。
现阶段建筑机电安装施工的管线敷设施工中,需要通过综合平衡技术的运用来保证管线布置的科学性和整体质量,保证建筑机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机电设备安装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及其特点概述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施工管理技术,主要应用于建筑机电施工安装施工领域,其技术运用所涉及的领域包含了机电安装中的通风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电气系统以及现代智能化机电控制系统等管线敷设安装施工[1]。
随着现代建筑机电建设施工中智能化程度的逐渐提升,施工实践中对于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的应用也愈加深入,成为了提升机电安装管线敷设施工质量和科学性的重要保障。
通过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在建筑机电安装中管线敷设施工的实际应用,能够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实现对建设方、监理方以及设计方各项施工要求的充分协调,及时发现管线敷设设计图纸中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施工中实现对施工技术问题的全面处理,这对于建筑机电安装施工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而机电设备安装中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能够快速实现管线节点设计。
在机电安装的管线施工设计中,节点设计是核心内容,更是决定管线敷设效果和机电系统运行稳定性的重要基础。
而在机电设备安装的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应用中,就能够根据工程的整体情况,实现管线节点的快速设计,如图一所示。
图一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的节点设计 第二,避免管线敷设过程中产生冲突问题。
在机电安装工程的管线敷设施工中,由于管线标高以及位置问题而导致的管线冲突时有发生。
而通过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的应用,就能够在保证机电系统功能的前提下,实现管线敷设中标高和位置问题的解决,避免管线敷设中冲突问题的产生,满足管线敷设施工的实际需求。
如何做好民用机电安装的管线布置QC成果发布人:王长远、余洪、王玉军中天建设集团浙江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事业部二O一三年十二月目录1.前言 (2)2.小组情况 (2)3.选题理由 (2)4.现状调查 (3)5.确定目标和可行性分析 (4)6.原因分析 (4)7.确定主要原因 (5)8.制定对策 (6)9.对策实施 (6)10.效果验证 (8)11.巩固措施 (9)12.回顾与设想 (9)1.前言在民用工程建设项目中,各专业明装管线众多,包含给排水、消防、电气、通风空调、弱电、电信、移动、有线电视等涉及管道安装的所有专业,具体管道有:生活给排水管、消防水管、喷淋水管、热力管道、桥架、线槽、线管、空调风管、空调水管等。
因为大多民用建筑留给管线布置的空间有限,如果处理不好,将会严重影响了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破坏建筑的美观,导致建筑设计功能的损害。
本文结合某商业广场工程实例对如何做好民用机电安装的管线布置进行阐述,供大家参考。
2.小组情况小组成立时间:2013年6月6日课题活动时间:2013年6月6日—2013年11月15日表1小组成员及其文化素质结构组内分工:王长远负责编制如何做好民用机电安装的管线布置QC活动的总体设想及理论依据。
余洪负责相关资料的查询和收集以及成果最后的编辑整理工作,王玉军主要负责QC成果的实施及效果反馈。
由组长负责安排小组主要任务和日常活动。
3.选题理由在目前我公司承接安装施工的民用工程中,各专业明装管线众多,包含给排水、消防、电气、通风空调、弱电、电信、移动、有线电视等涉及管道安装的所有专业,具体管道有:生活给排水管、消防水管、喷淋水管、热力管道、桥架、线槽、线管、空调风管、空调水管等。
所以如何做好民用机电安装的管线布置成了我们现场管理的重点之一,因此我们确立了本课题。
4.现状调查在民用工程安装中,管线布置不好,造成质量不过关,主要有以下缺陷:➢设计失误,导致管线布置不当:由于设计出现差错,产生管线交叉碰头,或和其他设备构件相撞,或间距不当,无法保温和安装管夹管托;➢安装失误,导致管线布置不当:安装的顺序不对和安装尺寸失误,造成管道距离不合适,安装施工操作困难,保温管线无法保温等。
探究民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中的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摘要:本文呢介绍了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分析和探讨了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在民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民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中图分类号:tv7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是一项应用于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技术,属工程管理的范畴,内容涉及到建筑机电工程中通风空调、智能化控制、电气、消防喷淋及消火栓、给排水等专业的管线安装技术。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1) 成本控制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能主动进行成本控制。
例如,采用综合支吊架可减少施工后的拆改工作量,排布好管线可减少窝工损失、降低人工费用等。
2) 位置要求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能在保证功能的情况下,解决管线设备的标高和位置问题,避免交叉时产生冲突,同时还能配合并满足结构及装修的各个位置要求。
3) 维修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在排列各种管道( 线) 时能考虑施工顺序对不同管线的要求及运行管理维修的需要,能考虑先施工的管道( 线) 不影响后续施工的管道( 线) ,还能考虑对需要维修和二次施工管道( 线) 的安排。
4) 工期的影响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能较快完善节点设计和施工详图设计,更好地节约施工工期,避免各专业管路( 线) 交叉重叠、衔接不当而造成返工浪费,提高工程质量并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2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的原则在计算机上进行优化设计,需结合现场实际和施工图纸,按照设计和业主对各使用功能区的标高要求,先规划出各区域管线布置基本框架。
同时基本确定该区域综合管线的排列。
管线排列应遵循 3个重要原则: 管线平面定位、管线排列原则、管线交叉避让原则、穿梁原则。
1) 管线平面定位管线平面定位应遵循: 先大后小、先繁后简,先重点部位、后次要部位,先主干后分支,先风管后水管、再电气配管,先无压后有压。
各类管槽走向统一规定,构件统一制作,统一标准; 同类管线集中布置,按照规范合理布置支架,充分利用组合支架,加大空间利用率。
1 设计要点1建筑部分①梁、柱、墙2.户内水电主管线敷设于入户花园、客厅、餐厅、户内走道、厨房。
其中入户花园、户内走道和厨房设吊顶天花,水电主管线敷设于吊顶天花内。
客厅和餐厅在梁侧面敷设水电主管线。
从客厅或走道连接主卧室卫生间的水电主管线在主卧室的梁侧面敷设,详见图 1.1。
图1.1 户内管线集成敷设平面示意图3.景观阳台门头梁侧面管线槽为装修线槽,采用装修窗帘盒处理,详见图 1.2;客厅餐厅其余梁侧管线槽为结构线槽,平客厅墙面,详见图1.3;主人房内梁侧面管线槽为装修线槽,采用装修包梁处理,详见图 1.4;阳台梁侧管线槽为结构线槽,凸出阳台墙面,详见图 1.5。
图1.2 景观阳台门头梁侧面示意图图1.3 客厅梁侧示意图图1.4 主人房内梁侧面管线示意图图1.5 阳台梁侧管线槽大样图4.客厅和餐厅水电主管线敷设以尽量少占用墙面的数量为原则,优先两面墙敷设,当有困难时可分三面敷设。
分户墙的梁侧面不敷设水电主管线。
5.梁布置保证空间无梁的顺序,首先是:无吊顶空间→有吊顶空间;在无吊顶空间中,保证空间无梁的顺序,为:厅→走廊→主卧→次卧→卫生间→厨房。
6.为满足水电管线敷设需要,客厅位置尽量少布置剪力墙,无法避免时,梁侧有结构线槽的剪力墙宽度由 200 改为 250mm。
②卫生间1.为避免排水管线交叉及满足排水坡度要求,卫生间应单独设置排水立管。
两个卫生间如果相邻设置,将排水管井设置在两个卫生间分隔处2.卫生间标高及降板情况如下(H为建筑完成面:类别结构标高门口处建筑标高卫生间干区H-0.150 H卫生间湿区无洁具部分H-0.150 H-0.010 卫生间湿区有洁具部分H-0.380 H-0.010③空调及设备1.空调预留孔高度:卧室空调预留洞孔顶标高为 H+2.230;客厅面积<28 平方米时,考虑安装壁挂式空调,预留洞孔顶标高为 H+2.000;客厅面积≥28 平方米时,需同时考虑安装壁挂式空调、柜机空调空调,预留洞上孔孔顶标高为 H+2.000,下孔孔顶标高为 H+0.300。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最新版【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最新版【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一般规定一、所址选择1.配变电所位置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综合考虑确定:(1)接近负荷中心。
(2)进出线方便。
(3)接近电源侧。
(4)设备吊装、运输方便。
(5)不应设在有剧烈振动的场所。
(6)不宜设在多尘、水雾(如大型冷却塔)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如无法远离时,不应设在污源的下风侧。
(7)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或贴邻。
(8)不应设在爆炸危险场所以内和不宜设在有火灾危险场所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如布置在爆炸危险场所范围以内和布置在与火灾危险场所的建筑物毗连时,应符合现行的《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规定。
(9)配变电所为独立建筑物时,不宜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
(10)高层建筑地下层配变电所的位置,宜选择在通风、散热条件较好的场所。
(11)配变电所位于高层建筑(或其他地下建筑)的地下室时,不宜设在最底层。
当地下仅有一层时,应采取适当抬高该所地面等防水措施。
并应避免洪水或积水从其他渠道淹渍配变电所的可能性。
2. 装有可燃性油浸电力变压器的变电所,不应设在耐火等级为三、四级的建筑中。
3. 在无特殊防火要求的多层建筑中,装有可燃性油的电气设备的配变电所,可设置在底层靠外墙部位,但不应设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方、下方、贴邻或疏散出口的两旁。
4. 高层建筑的配变电所,宜设置在地下层或首层;二、配变电所型式和布置1. 配变电所的形式应根据用电负荷的状况和周围环境情况综合确定。
2.不带可燃性油的高、低压配电装置和非油浸的电力变压器及非可燃性油浸电容器可设在同一房间内。
3.室内变电所的每台油量为100kg及以上的三相变压器,应设在单独的变压器室内。
4.带可燃性油的高压开关柜,宜装设在单独的高压配电装置室内。
当高压开关柜的数量为5台以下时,可和低压配电屏装设在同一房间内。
5. 在同一房间内布置高、低压配电装置时,当高压开关柜或低压配电屏顶面有裸露导体时,两者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2m;当高压开关柜和低压配电屏的顶面和侧面的外壳防护等级符合IP2X级时,两者可靠近布置。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2008前言根据建设部建标[2002]84号文的要求,规范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对《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进行了修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并结合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内容和特点,修订后的本规范在技术内容上做了相应的调整。
取消了室外架空线路、电力设备防雷和声、像节目制作三章,增加了安全技术防范、综合布线、电磁兼容、电子信息设备机房和住宅(小区)电气设计五章,对其他各章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内容也进行了补充、完善和必要的修改。
本规范由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归口管理,授权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65号,邮政编码:110003)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现代设计集团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中南建筑设计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ABB(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广东伟雄集团浙江湖州久立耐火电缆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主编:王金元副主编:洪元颐、温伯银编委:王可崇、王东林、尹秀伟、孙兰、成彦、刘迪先、李雪佩、李炳华李朝栋、汪猛、杨德才、陈汉民、陈建飚、陈众励、施沪生、张文才张汉武、胡又新、赵义堂、徐钟芳、郭晓岩、熊江、潘砚海、瞿二澜1 总则1.0.1 为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护管理方便,并注意整体美观,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单体及群体民用建筑的电气设计,不适用于人防工程的电气设计。
1.0.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装备水平,应与工程的性质、规模、功能要求相适应。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是电气系统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贯穿于建筑设计的始终,负有贯彻安全设计理念,保证民用建筑室内及外部电气行为安全的重任。
我国现行有关电气设计标准主要有《建筑电气设计标准》、《民用建筑综合电气设计规范》、《高层建筑综合电气设计规范》、《机电一体化设计标准GB50304》、《民用建筑电气专业技术标准》等。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0020—2003)是该领域的核心规范之一,全面准确阐述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技术要求,细化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过程,对电气设计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该标准规定,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要遵循安全性原则,即电气设计应满足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定及消防安全规定; 遵循功能性原则,即电气设计应满足建筑功能及其使用要求;遵循可行性原则,即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可实施的水平。
此外,该标准还规定,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必须考虑器材组合、配置以及布线结构;表现形式如布置图纸及说明书必须明确完整;设计必须符合相关石油化工行业标准;灯光表现形式应符合建筑照明基本要求及节能要求。
总之,《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旨在提高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质量,让民用建筑的电气使用更安全、更便捷。
此标准全面准确地阐述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原则和要求,为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提供了一套安全可靠的基础规范。
阐述管线综合平衡的原则1管线综合平衡工作程序各专业机电施工单位,在图纸会审后,依据设计单位的施工图进行施工现场复核。
复核现场土建情况、装饰装修的要求,各专业之间的管路、线路和设备的走向和位置,充分了解施工图的意图后在总包单位的协调下,考虑机电安装时的步骤和要求、施工时间及施工周期,进行各专业的设备和管线的综合平衡布排,绘制深化设计图纸,经原施工图设计单位审批后报监理单位和业主,在总包协调下进行下一步机电安装施工。
2管线综合平衡的原则2.1管线综合平衡的基本原则管线综合平衡的基本原则:进行各专业管线综合平衡时,按管线综合平衡的三个等级,依照等级的“重要性排序逻辑”,优先考虑重要等级。
同一等级内的管线,应按每级的管线综合平衡原则,优先考虑重要的配管、配线。
如先考虑排水管、消防管与其他高等级管路的配置方式。
在管线的配管综合平衡时,要同时考虑支、吊架的设置。
2.1.1第一级的管线综合平衡原则:(1)电气、弱电的管、线槽均安排在水管的上方。
(2)排水管有坡度要求,管线综合平衡时必须优先考虑,以确保排水顺畅。
(3)热力管路及温差变化大的管路,支架方式和位置应按施工图实施。
(4)消防设备及配管以法规规定和消防部门审核批准的施工图为准。
(5)电气线缆与弱电线缆应该分别平行、配置,或采取隔离或屏蔽措施。
(6)楼板预埋管路及套管,应于施工审图后的管线综合时,在图上标示。
2.1.2第二级的管线综合平衡原则:(1)管径尺寸较大的管路或管道材质施工较难的管路(如较硬、脆、不易加工等),在施工审图后的管线综合时应尽量放在支吊架的最高层。
(2)在施工审图后的管线综合时,大型设备基座与配管应标示清楚,并应考虑设备搬运路线及其他工种的施工影响。
(3)水平管路配置上下平行时,以上下二层为宜。
并应将管路接口上下错开,解决同时施工时的冲突,并方便日后维修检修。
2.1.3第三级管线综合平衡原则:(1)管路上下层数超过二层,遇支管接出冲突时,应采用上下层错开一定距离接出予以除干涉。
深化设计中的管线综合布置技术作者:何昌平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04期摘要:管线综合布置作为深化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型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系统阐述了管线综合布置的意义、要求及流程,以厦门某300M超高层综合商住楼建筑工程为例,论述了管线综合布置技术。
关键词:管线综合布置深化设计空间管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种超大型的工业和民用建筑越来越多,机电管线越来越复杂,建筑结构越来越紧凑。
一方面,业主对建筑空间的利用率要求越来越高,在平面布置上表现为辅助性用房所占建筑面积的比例越来越小,在竖直方面表现为要求更低的建筑层高和更高的利用净高。
另一方面,大部分设计院业务越来越繁忙,不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都不愿或者不能将图纸做到完全满足现场施工所要求的深度,错误和遗漏之处屡见不鲜。
在此背景下,对施工图纸进行进一步的深化设计便应运而生。
深化设计工作主要包括设计审核、管线综合、预留预埋等几个方面,在机电工程尤其是大型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化设计工作,特别是其中的管线综合布置做好了,不但能够有效地减少窝工现象,节约经济成本,而且能够加快安装工程的施工进度,有效提高建筑物的空间利用率。
因此,深化设计工作中的管线综合布置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其核心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好用、好看、好修”。
1 管线综合布置的意义及要求目前国内大部分设计院发行的施工图,各专业与建筑结构之间、各专业之间基本上没有进行配合调整过,如果直接用于现场施工,经常会发生管线走向有误、管道设计标高冲突等问题。
管线综合作为指导现场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领先于现场施工,在结构和建筑施工前就需要完成相应区域的综合预留预埋图的绘制或整理工作,在机电工程施工前需要完成相应区域的管线综合图,并获得业主或受其委托的管理公司的批准,以确保不出现上述问题。
由于管线综合工作包含了一个区域或者一栋建筑内所有的机电管线,故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对建筑、结构、空调、通风、给排水、强电、弱电、消防等专业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熟练的阅读和处理各专业图纸,对CAD软件操作熟练,有现场施工经验,掌握至少一种能与CAD 兼容的3D绘图软件。
建筑给排水施工管线综合布置技术及其要点分析摘要:建筑物的功能越加完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管线系统的集成度越来越复杂,这对施工单位提出了更高的施工技术与质量要求。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由此产生。
现在建筑施工行业中,电子图纸的利用越来越多,计算机和网络逐步普及发展为该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了基础条件。
建筑给排水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在设计以及后续的施工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住宅建筑设计以及后续施工阶段管线综合布置技术及其要点分析。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管线综合布置技术;CAD;注意事项;一个大型综合性的民用、公用建筑涉及到机电安装工程中的管线一般包括:生活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空调水系统、排水系统(可能还有采暖系统)、电气照明系统、动力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火灾报警系统、有线电视、电话、宽带网络、楼宇对讲、空调系统、送排风系统、防排烟系统等一系列的其它智能化控制专业的管线。
在以往的施工过程中,各机电安装专业以自我为中心,造成管线无序,层次混乱,为满足局部标高,位置的要求,多次施工停顿讨论、整改,结果造成了质量与安全的隐患,并且耽误工期,在使用和维修时带来诸多不便。
管线综合是将建筑物中的通风空调风管、空调水管、给排水及消防水管、强弱电桥架等所有占据顶部空间的大型管线进行合理布局,使之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提升施工工期、质量、成本观感等方面的要求。
最大限度合理协调各安装专业、机电安装与土建、结构、装修之间的问题,以满足,甲方、监理、设计等相关方的各项要求,缩短工期,增加安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是在CAD等绘图软件的帮助下进行的对设计的进一步深化设计,细化及合理化施工图纸的各项机电安装项目的过程。
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前利用CAD等绘图软件及计算机设计技术,针对机电工程的各专业管线位置进行合理布置,针对各专业的施工工艺及施工工序的要求进行合理安排,力求最大限度的实现设计与施工之间的合理衔接,有效的协调各机电专业的各项施工活动。
民用建筑综合管线设计与布置的探讨作者:宋平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5期[内容摘要]: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民用建筑兼容的功能越来越多,与之配套的相关给排水、用电、消防、通信网络、空调、监控等系统综合管线安装也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复杂。
本文主要分析了民用建筑综合管线设计与布置的现状和问题来源,并详细阐述了综合平衡技术的原则,为问题解决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用建筑综合管线综合平衡技术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综合管线深化设计即在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前将各机电专业(给排水、电气、空调暖通等)的管线位置进行合理的布置,发现各专业管线在设计中存在的矛盾,解决各专业间存在的配合问题,使各功能的管线在建筑空间上占有合理的位置,既能满足各专业的技术要求,又整齐有序、节省层高,保证管线施工的可行性、维护管理的可靠性以及日常使用的美观性。
因此,综合管线深化设计在目前的大型民建工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机电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给排水水管、风管、消防管等的交叉问题,燃气管道、冷热水管等之间间距控制等。
当这些问题出现后又经常会做出修改、避让或改变位置等处理,使相应的修改调整达不到使用标准,从而造成了建筑材料的大量浪费,同时影响到外观,减低了实用功能,甚至会影响到设备的安全运行,给使用者带来危险。
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
一、民用建筑综合管线问题的来源1、事前综合管线图纸设计不准确、不够完善,这也是影响综合管线施工的主要根源之一。
很多的图纸设计要分专业进行设计的,有一些项目必须由不同的设计部门单独完成,设计工作划分越细致,越容易各自为营,缺少交流和补充。
如果设计师在设计前未能进行有效、全面沟通、整体协调,容易使设计出来的各专业管线交叉、碰撞、重叠。
给安装带来很多难处,最终导致了后期施工的无法进行或者重新施工。
2、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孤立工作,不够协调。
与设计图纸相似的是,施工中由于不同专业进行合作,一般不同专业对彼此缺乏了解时施工,必将导致部分作业无法安装的现象,后续改造也会矛盾很多。
浅析民用建筑管线综合设计摘要:本文作者针对建筑小区内的管线综合设计理念,阐述了管线综合设计中的基本要求,分析了综合管线设计的重要意义,对施工图的要求和设计方法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全方位解析综合管线的设计原则,提出综合管线设计应该从经济、适用和美观三个方面达到最优。
关键词:综合管线;设计原则;方法1 居住小区综合管线设计的意义随着居民小区建设的逐步发展和小区建筑使用功能的逐步完善,对综合管线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
综合管线设计,是指采用相关绘图软件在计算机上对各专业管线进行综合叠加,按照规范要求对原来专业设计中彼此冲突或者不合理的管线进行适当调整,使得所有管线在有限的空间布局更为经济、适用和美观。
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用建筑的功能更为多样化,内部管线更为复杂,进行综合管线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那些管线繁多的大型综合性建筑尤为必要。
其重要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1 在建筑过程中能够避免因各专业管线互相挤占冲突而造成的返工、延误工期问题,并且因管线综合布局时经济是重要考虑因素,所以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节省成本;1.2 综合管线设计充分考虑到各种管线的维修可能性,尽可能为日后的维修更换提供便利;1.3 在进行管线综合设计时, 要遵循先重力流管道、后压力流管道, 先大管、后小管的避让原则。
在充分了解小区周围道路下管线现状的前提下, 确定自来水、煤气、供电等进线位置, 以及雨、污水管的排出位置。
综合管线设计目的之一是节省空间,在规范许可的前提下各种管线尽可能整齐紧凑,既做到美观也最大限度的节省了空间。
2 综合管线设计探讨民用建筑常规室外管线一般包括给水管, 污废水管,雨水管,消防管, 燃气管, 电信管, 有线电视管道, 高低压电缆( 包括室外照明线路) 等。
由于小区内管线和相应的构筑物繁多, 若在单体建筑管线设计时对室外管线布置不做预先考虑, 容易造成小区内局部室外管线密密麻麻, 甚至无法布置, 而局部地段却有大量地下空间未加利用, 事实上若在单体设计时就考虑管道的合理布置, 就可避免这种设计上的不合理处。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管线综合排布探讨发布时间:2021-04-07T15:14:07.787Z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36期作者:赵翔宇田新星张汉润桑晨善冀昊驹[导读] 机电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对建筑工程总体质量影响较大。
赵翔宇、田新星、张汉润、桑晨善、冀昊驹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摘要:机电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对建筑工程总体质量影响较大。
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通过合理运用管线综合布置技术,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降低管线施工成本。
鉴于此,文章重点探讨管线综合布置技术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要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机电安装;管线综合;布置技术中图分类号:TU85文献标识码:A引言工程管线综合布置技术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中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设计的合理,提高安装的质量,同时还能够进一步的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
如今,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涉及到的各技术进行了更新和优化,改变了传统技术的局限性,促进了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发展,另外,在建筑施工中积极的应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管线综合布置技术为建筑施工的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
1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管线综合布置中存在的问题1.1专业之间缺乏及时协调建筑机电安装工作的施工质量与有效协调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运用管线综合布置技术时应当重视各级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
通过强化内容设置严格遵循设计图纸布设管线。
现阶段,施工审图不细致、施工过于随意且盲目,无法实现及时协调,使得目前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管线综合布置环节存在线路混乱的情况。
1.2施工人员专业能力薄弱在安装机电设备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依据自身经验为严格按照图纸标注布设管线,使得实际情况与设计图纸差别较大,并且部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无法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处置,因缺乏专业知识使得施工人员未能正视施工图纸的重要性,无法顺利开展管线布置工作,进而影响施工进度。
民用建筑机电综合管线设计
机电综合管线设计主要是指包括给排水、电气、空调三个工种的室内管线的综合设计, 不包括室外部分的管线设计。
现代建筑的面积及规模越来越庞大, 建筑物内部管道多, 系
统复杂。
如何在有限的层高内合理地布置各种管道(即综合管线) ,尽最大限度地节约出可用空间,增强建筑物的空间感,就
成为建筑物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管线综合设计
1.机电设备专业室内管线综合设计依据根据各相
关专业提供的图纸及国家规范。
2.综合管线
综合管线主要包括:给排水专业管线、空调通风专业管线及电气专业管线。
其中给排水管线主要包括生活给水管(其中又经常分高、中、低区生活给水管)、排(雨、污、生活废)水管、消防栓给水管(高、低区) 、喷淋管(高、低区) 以及生活热水管、蒸汽管等;空调通风管线主要包括空调风管、平时排送风管、消防排烟管、空调冷冻水管、冷凝水管、以及冷却水管等; 由于电气专业管线占用空间较少, 因此在设
计综合管线时只是将动力、照明等配电桥架和消防报警及开关联动等控制线桥架纳入设计范围。
3.设计原则
各种管线的平面排列及标高设计相互发生冲突时,先按以下原则处理:(1) 压力管道让无压(自流) 管道;(2) 可弯管道让
不可弯管道;(3) 小管径管道让大管径管道;(4) 冷水管道让
热水管道;
在满足以上条件下, 再尽量按以下原则安装:(1) 电气管线在上, 水管线在下;(2) 给水管线在上, 排水管线在下;(3) 风管
尽可能贴梁底安装(交叉时在中下) ;
室内明敷给水管道与墙、梁、柱的间距应满足施工、检修的要求。
除注明外, 可参照下列规定:(1) 横干管: 与墙、地沟
壁的净距> 100mm;与梁、柱的净距> 50mm (在无接头处) 。
(2) 立管管道外壁距柱表面> 50mm; 与墙面的净距参照表1。
表1不同管径的立管与墙面的净距要求管径范围与墙
面的净距(mm)D ≤DN32 ≥25DN32 ≤D ≤DN50
≥35DN75 ≤D ≤DN100 ≥50DN125 ≤D ≤DN150 ≥60(3)
当共用一个支架敷设时, 管外壁距墙面不宜小于100mm ,
距梁柱不宜小于50mm。
(4 ) 管道外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100mm ,管道上阀门不宜并列安装, 应尽量错开位置,
若必须并列安装时, 阀门外壁最小净距不宜小于200mm。
(5) 电线管与其它管道的平行净距不应小于100mm。
4 具体规则
(1) 管线布置基本原则:首先应该了解结构专业各平面的梁位、梁高、板厚等问题; 其次是了解建筑天花的控制高度及
天花的结构形式。
各专业管线的布置总则是: 尽量错开、并排、向上、紧凑安装, 且必须有足够的安装检修高度(空间) 。
(2) 根据实际层高, 按规范规定及建筑要求,确定装修安装高度。
如:a 、走廊的净空要求通常为: ≥2200mm (具体以建筑要求为准)b、地下室车库的净空高度要求通常为:车道:
≥2400mm(至少不应小于2200mm)单层车位区: ≥2200mm ( 至少不应小于2000mm)双层车位区: ≥3600mm(3) 各管线的平面布置及走向应以综合管线平面图为准, 同时参照水、电气、空调施工图施工。
综合管线图纸绘制过程及注意点
(1) 首先必须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 将所有设备专业的每张图纸的管道逐一进行详细分析, 每种管道最好采用两个图层, 一个是管线图层, 包括阀门及设备等, 另一个是说明图层,用来标注该种管的管径、编号、文字说明等, 为了便于区分, 每种类型的管线图层和说明图层采用一种颜色, 比如风管、给水管、喷淋管、排水管、动力桥架采用各自不同的颜色(打图时为了突出显示管道线, 可临时修改各说明图层颜色) 。
另外,由于喷淋管较多,为了图面的清晰一般在较小的支管处断开, 标上断开符号, 施工时可参照喷淋平面。
(2) 将经细致处理后得到的空调风水管、电桥架、各种给排水管及喷淋主管汇总于一张图中, 最好是将水、电气的管线复制到空调通风图中, 因为通风空调图纸图形相对比较复杂。
汇总后对重叠
的各种管道进行调整、移动, 同时确定十几种管道的上、下, 左、右的相对位置, 且必须注意某些管道的特定要求, 如电气管线不能受湿, 尽量安装在上层; 排污管、排废水管、排雨水管有坡度要求, 不能上下移动, 所有其它管道必须避之;生活给水管宜在上方(以免受污染) 等。
(3) 接着要根据结构的梁位、梁高和建筑层高及安装后的高度要求, 在管线密集交叉较多或管线安装高度有困难的地方画安装剖面图, 同时调整各管道的位置和安装高度, 在必要的情况下还需要调整一些管道的截面尺寸(如风管截面) 。
为了尽可能减少交叉点,有时须调整管道的水平位置, 管道上下排列时, 要考虑哪些管道应在上, 哪些在下;交叉管时, 要考虑哪些管道能上绕, 哪些能下绕。
(4) 以上所有管道尺寸的修改及位置的调整都必须与相关专业设计人员进行磋商, 并征得设计人员同意后, 才能进行修改。
同时, 被修改调整过的管道, 其相应专业的施工图也应随之修改。
(5) 对于住宅小区, 管线综合的难点在地下室。
地面以上所有建筑物的各种管道都汇集到地下室, 且地下室有本层自身的各种管道, 从而形成了复杂的交叉管网。
(6) 由于管线综合图纸里包括的管线众多, 为了易于施工人员看图, 各管线的图例必须清楚且各不相同, 可以考虑采用管线中夹字的图例, 比如自动喷淋水管可用图例—ZP —表示, 给水管可用—J0 —, —J —, —J1 —分别来表示低、中、高区的生活给水管, 排水管一般都可以沿用原来给排水
图纸里的图例W (污水) , Y (雨水) , F (废水) 。
(7) 由于管线众多, 宜首先布置不能上弯的排水管以及空调风管、空调冷冻水干管、冷却水管等占空间大的管道, 其他管线则通过水平调整来避让或翻弯
本文作者:陈小辉, 郭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