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总结报告.doc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9
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建井地质报告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二○一七年十一月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建井地质报告编制单位:榆林市荣岩地质勘探有限公司报告主编:贺光武参加人员:黄亚莉张鹏程张翻芸靳秀伟冯艳荣杨军强贺成飞加康刘强第五少波审核:梁玉森总工程师:王永岩总经理:冯波提交单位: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日期:二〇一七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章概况...................................................................................... - 1 -第一节矿井基本概况. (1)第二节目的任务及编制依据 (2)第三节位置交通 (5)第四节矿权设置 (7)第五节自然地理 (11)第六节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13)第七节建井工作 (17)第二章矿井地质特征.......................................................................... - 22 -第一节地层 . (22)第二节构造 (26)第三章煤层及煤质............................................................................ - 27 -第一节煤层 . (27)第二节煤质 (30)第四章矿井水文地质........................................................................ - 52 -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52)第二节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57)第三节矿井涌水量预测及防水措施 (63)第四节矿井防水措施 (65)第五章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 68 -第一节工程地质. (68)第二节冒顶实例分析及矿压规律 (74)第三节环境地质 (76)第四节瓦斯、煤尘、自燃倾向和地温 (80)第六章矿井资源量估算.................................................................... - 83 -第一节资源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 (83)第二节资源量估算方法 (84)第三节资源量估算参数和边界的确定 (84)第四节资源量分类 (88)第五节资源量估算结果 (90)第七章探采对比................................................................................ - 92 -第一节构造 . (92)第二节煤层、煤质 (92)第四节水文地质条件 (93)第四节勘查工作有效性评价 (93)第八章结论及建议............................................................................ - 95 -附图目录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1 1-1-1 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1:100002 2-1-1 地层综合柱状图1:5003 3-1-1 采掘工程平面图1:50004 4-2-1 Ⅰ-Ⅰ′勘探线剖面图1:20005 4-2-2 Ⅱ-Ⅱ′勘探线剖面图1:20006 5-2-1 松散层厚度等值线图1:100007 5-2-2 基岩顶面等高线图1:100008 6-2-1 4-2煤层顶板岩性分布及直接顶厚度等值线图1:100009 6-2-2 5-1煤层顶板岩性分布及直接顶厚度等值线图1:1000010 7-3-1 3-1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1:1000011 7-3-2 4-2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1:1000012 7-3-3 5-1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1:10000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矿井基本概况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位于府谷县城以西约52km 处,行政区划隶属陕西省府谷县新民镇管辖。
乡宁东沟煤业地质报告1、引言乡宁东沟煤矿位于中国山西省乡宁县,是该县重要的煤炭资源开发项目之一。
本报告将对乡宁东沟煤矿的地质情况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
通过对煤矿的地质特征、储量分布、开采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为煤矿的科学开发提供依据。
2、地质特征2.1.地理位置乡宁东沟煤矿位于乡宁县东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5°40′-35°46′、东经110°24′-110°29′之间。
2.2.地质构造乡宁东沟煤矿地质构造主要为中生代构造,呈现出南北走向的断层和背斜构造。
该地区地壳运动较活跃,存在一定的地震活动性。
2.3.煤层分布乡宁东沟煤矿主要开采煤层为第三系煤系煤层,主要包括石炭系煤层和二叠系煤层。
石炭系煤层分布范围广,储量大,其主要特征为煤层厚度大、煤质良好;二叠系煤层储量较小,但质量较好。
3、煤矿储量分布3.1.石炭系煤层储量分布根据调查和测量数据,乡宁东沟煤矿石炭系煤层储量主要分布在矿区的南部和西部。
其中,南部矿区的1号煤层和2号煤层储量较大,分布范围广;西部矿区的3号煤层则储量较小,分布范围相对狭窄。
3.2.二叠系煤层储量分布二叠系煤层储量较小,主要分布于矿区的东部。
据测量,东部矿区的4号煤层和5号煤层储量较大,煤质优良,适合开采和利用。
4、煤矿开采技术4.1.采煤方法针对乡宁东沟煤矿的地质特点和煤层分布情况,建议采用综采工艺进行开采。
综采工艺可以充分利用矿层厚度和煤质优势,提高煤炭产量和开采效率。
4.2.支护方式针对乡宁东沟煤矿的地质构造,建议采用锚杆支护和控制性放顶煤法进行煤层支护。
锚杆支护可以增强巷道稳定性,保证安全开采;控制性放顶煤法可以有效控制顶板破坏,减少事故发生。
4.3.通风系统乡宁东沟煤矿建议建设完善的通风系统,以提供良好的矿井通风条件,保障矿工的安全作业。
通风系统应包括主风机、支承风机、风门、风堵等设备,根据矿井巷道的布局和煤层的开采情况进行合理布置。
煤矿地质个人工作总结_地质勘察个人工作总结本人在煤矿地质方面从业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对煤矿地质的勘察、评价和预测等工作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煤矿地质方面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个人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在煤矿地质勘察方面,我按时完成了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完成了煤矿地质勘察工作的总体目标。
按计划完成了地质勘察、地质钻探、地质探测、地质调查等任务,准确、全面地了解了煤矿地质状况,提供了准确的地质数据,并对煤矿地质进行了初步评价和预测。
二、工作成果在煤矿地质勘察工作中,我通过对煤层、岩层、岩性、构造和矿层等地质要素的详细调查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地质数据,并编制了详细的地质图件和报告。
这些工作成果为后续的煤矿设计、选煤、煤炭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依据。
三、存在的问题在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地质勘察工作中,有时候会遇到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导致工作计划无法完全按时完成。
2.在地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在地质矿产资源评价和预测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和研究能力,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四、改进措施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我将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3.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地质矿产资源评价和预测的能力。
五、工作心得和收获在煤矿地质方面的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只有通过对地质要素的详细调查和研究,才能够对煤矿地质进行准确的评价和预测,为煤炭的生产和开采提供可靠的依据。
我也认识到自身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不断完善工作方法和技术手段,努力提高煤矿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为国家的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简介本次煤矿地质实习是在中国山西省某煤矿进行的,实习时间为一个月。
在实习期间,我参观了煤矿的生产、工程、管理和安全环保等部门,并参与了一些地质勘探、采样和测试的工作。
煤矿地质概况此煤矿地处于太行山东坡的南部,地质属南山西幕山系。
该区域历史上是远古海洋,煤层形成于二叠纪地层。
煤矿煤种以无烟煤为主,也有少量焦煤和气煤。
煤层走向主要为北北东-南南西方向,倾向大致为东南,斜度普遍较大。
煤层埋藏深度受地形和地质条件影响,一般在500米-1200米之间。
采矿方式以井下开采为主,长壁工作面和采掘风井的切换掘进方式,每年的产煤量在500万吨左右。
实习工作勘探测试在实习初期,我参与了煤矿地勘队的勘探工作。
勘探队主要负责煤层地质预测,为矿井设计和采矿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我参与了采集岩心、薄片、煤样和水样等现场工作,并协助完成实验室测试。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了地质钻探、采样、标本制备和岩性描述等实用技能,了解了地勘测试工作的流程和方法。
生产观摩在实习期间,我还分别观摩了两个煤矿生产工作面的开采情况。
在生产观摩中,我了解了长壁工作面的采煤方式,井下水文地质和地质结构对采煤和支护的影响,以及瓦斯抽采和防治措施等矿山技术和安全知识。
同时,我还通过参观煤矿的运输车间和动力设备车间,了解了煤矿的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生产模式。
安全环保在煤矿工作中,安全环保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我参与了实地的安全培训和事故模拟演练活动,了解了煤矿生产事故、隐患和防范措施。
同时,我 also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了煤矿员工对安全、环保、健康等工作方面的满意度和期望,进一步认识到安全环保权益保障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总结与展望此次实习,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煤矿勘探、地质控制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通过实践,我体会到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不断推进,详细了解工业生产的各流程和环节,并激发了我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动力。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煤炭行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的诸多挑战,包括行业结构调整、节能环保、矿区恢复和利益平衡等问题,期望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为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煤矿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总结
煤矿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是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
通过对煤矿地质环境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煤层气涌出等问题,为煤矿生产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煤矿地质环境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工作,现对此进行总结如下:
首先,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监测网络。
在煤矿区域内,我们设置了地质灾害监测点、地下水监测点、地表沉降监测点等,形成了覆盖全矿区的监测网络。
这些监测点能够实时监测地质灾害的变化情况,及时预警和采取措施,保障了煤矿生产的安全。
其次,我们采用了先进的监测技术。
通过地面雷达、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我们对煤矿地质环境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监测,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这些技术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监测数据,为煤矿生产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另外,我们加强了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及时发现了地质灾害隐患、煤层气涌出等问题,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同时,监测数据也为煤矿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保障了煤矿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煤矿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我们将继续加强监测网络建设、技术研究和数据分析,为煤矿生产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为环境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煤矿地质工作总结为期三天的地质实习结束了,虽然时间短暂,却是我参加过的最有意义的野外实习,在实习中,同学们顶着烈日,克服了种种困难,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一个个实习任务,虽然很辛苦,但是大家没有一个人抱怨。
下面是管理资源吧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煤矿地质实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煤矿地质工作总结1实习生活就要结束了,回顾一下感触是很深的,收获是丰硕的。
实习期间,我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领导和同事们求教,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党和国家的政策,学习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专业技能,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矗实习期间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领导和检察人员交办的工作,得到实习单位领导及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并对煤矿井下生产有了更深的认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
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这次实习虽然时间只有两年,但我觉得这样的经验却是很宝贵的。
我零距离的接触到了煤矿工作者的生活,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了解到做一名好矿工的不易,每一吨煤、没一米进尺里都有这些矿工辛苦的汗水。
他们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乱,有时为了井下生产连饭也顾不上吃,正是有了这些敬业的煤矿工作者的努力,才有了今天平煤的强大发展。
经过这次的实习,让我对矿工这个职业更加肃然起敬,更想加入到他们的行列,成为一名优秀的矿工。
下面我就吧实习情况做以总结报告:一、实习单位简介:平煤集团公司现有生产矿井14座,二零零三年原煤产量2669万吨;选煤厂3座,精煤生产能力500万吨/年。
地质类实习总结(通用3篇)地质类实习总结(通用3篇)充实的实习生活已经告一段落,想必你学习了很多新方法,这时候需要好好地写一份实习总结了。
那么实习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为大家的地质类实习总结(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性质:《煤矿地质学》课程的认识实习是有关地质科学的野外实习,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是加深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这次实习时该课程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2、这次地质认识实习的任务是:1)让学生了解有关煤矿地质工作根本工作方法和特点。
2)观察和认识常见的一些岩石。
3)建立一套完整的底层层序。
4)认识常见的地质构造现象。
实习2周(1月15至一月25),共10天,其中井下工作2—3天,编写实习报告1—2天。
由地当煤矿技术部门技术员殷明光老师指导,xx届煤矿工程高本班聂涛对孙家湾煤矿地区的地质情况进展了实地勘察并进展了系统的分析和分类的讲解,没有缺勤人员。
在两天的井下工作中,分别对1#、2#井,运输巷,回风巷进展了实地勘察,通过实地体验、感悟加深了对煤矿地质学习兴趣,将课本与实际结合,更好、更真切的获得知识。
通过本次煤矿地质学的矿井地质实习,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加深了课堂所学的重要内容。
野外实习是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和继续,通过自己的实地观察与课本的联系,加深了对某些岩石的认识,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学有所用。
而对地质构造的观察,不仅更好的了解地层的形成,也将当时课堂上的立体想象给实际化,不再对某些地层感到模糊,大脑里已经有了地层的画面,这样也更好的去和课本枯燥的知识和图片相联系。
为期两天的矿井地质实习完毕了,自己从中学习到的知识却是很多的。
单从这两天野外实习就发现,地质工作者是多么的不容易。
而作为采矿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将来在煤矿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现在我们必须做好吃苦受累的准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大同煤矿集团轩岗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焦家寨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单位太原理工大学主要编写人技术负责人提交单位太原理工大学提交时间2007年3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修编地质报告的依据、目的和任务焦家寨煤矿隶属于大同煤矿集团轩岗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58年7月,1966年10月投产,其前身为轩岗矿务局焦家寨煤矿。
依据晋煤规发[2005]256号文件“关于2005年省属煤炭集团及地方国有煤炭企业部分生产矿井生产能力核定的批复”,焦家寨煤矿核定生产能力为150万t/a。
自建矿以来,焦家寨煤矿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能源,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矿井地质工作者在以往煤田地质勘探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井下地质情况,为开拓、掘进、回采等各个环节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地质资料,这些资料是今后矿井生产的重要依据。
由于地质资料具有分散性,地质认识具有阶段性,所以,全面收集、适时整理和分析地质资料,对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矿井地质报告是生产矿井地质工作的全面总结,是保证煤矿正常生产,制订矿井发展规划,进行扩建和技术改造的地质依据。
按照《矿井地质规程》和《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的要求,矿井地质报告一般每8~10年修改一次,并报省煤炭厅(局、公司)批准。
焦家寨煤矿原矿井地质报告编制于1992年,经过十几年矿井生产又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在地质构造和矿井储量等方面,与原地质报告均有相当大的变化。
随着煤矿深部开采地质环境的变化,对矿井地质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原矿井地质报告已不能满足当前生产的需要。
所以,必须修改原有的各种基本图件和文字结论,进行井田地质的重新评价。
2006年9月,焦家寨煤矿委托太原理工大学修编矿井地质报告,双方签订了修编合同并明确了技术要求。
本次报告修编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综合分析矿井地质特征,包括井田内煤系地层的发育特点、地质构造特征、煤层厚度及变化、矿井水文地质特征等;二是估算和核实矿井储量,掌握储量动态,为煤炭资源合理开采和利用提供依据。
中兴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报告中兴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报告中兴煤矿位于中国北方郑州市新密市境内,是一座大型的煤矿,产煤量大,贡献了不小的经济效益。
而煤矿的生产过程中,决不可少的是需要进行矿井水文地质报告,这是为了保证矿井的安全而必须要进行的重要工作。
本文将对中兴煤矿的矿井水文地质报告进行阐述。
一、地理背景中兴煤矿位于郑州市的西南边缘,地处淮河流域,全矿区地势起伏较大,海拔高度在600-1000米之间。
矿区北面是一座大型山脉,而南面则是一条河流,这些地理背景的存在都会影响到矿井水文地质的状况。
二、矿井水文地质情况中兴煤矿的矿井水文地质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中兴煤矿位于太行山前缘的陆相沉积盆地中,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其中水系统较发育和丰富。
在矿区范围内有多个河流、湖泊、池塘和水库,形成了较完整的矿区内水系。
同时,由于地质情况复杂,矿井内可能会出现地下水和沉降水等多种水源。
2.水位高中兴煤矿所处地区水位一般比较高,在矿山的开采中,特别是在开采深部煤层时,很容易受到地下水系统的影响,出现大量涌水事故,给矿山的安全稳定带来风险。
3.地质条件复杂中兴煤矿所处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有多种岩层和构造,被视为主要地质灾害区之一。
在地下水文中,因卸压而形成深部压力剧烈变化带,水文条件变异大,不同时期的压力水位高低、水质差异较大,常常会引起渗流、涌流、增流等非稳定性的地下水循环。
这种情况会引发水文地质灾害。
三、防范与控制措施为了保证中兴煤矿的生产过程顺利进行,需要采取一些防范和控制措施,主要有下面三种:1.加强水文地质监测中兴煤矿需要加强水文地质的监测,建立相应的水文警报机制,从源头上对工人的安全进行保护。
同时,煤矿要建立完善的数据监测系统,收集、分析和处理水文地质数据,及时设计灾害预警、预报和警戒,防范和减轻矿区内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
2.改进采煤方法为了减少涌水等事故的发生,中兴煤矿需要采用新的采煤方法。
一般来说,新的采煤方法应当遵循矿山工程规范,根据矿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相应措施,保证工人的安全。
煤矿地质预报总结报告范文英文回答:Coal Mine Geological Prediction Summary Report.1. Geological Overview.1.1 Geological Structure.The coal mine is located within a sedimentary basin. The basin is bounded by faults, which have created a series of horsts and grabens. The coal measures are found within the synclines within the basin.1.2 Stratigraphy.The coal measures are comprised of a sequence of sandstone, shale, and coal beds. The coal beds aretypically lenticular in shape and vary in thickness from a few centimeters to several meters.1.3 Hydrogeology.The groundwater in the area is confined to the aquifers within the sandstone and shale beds. The groundwater flowis controlled by the faults and the topography.2. Coal Resources.2.1 Coal Quality.The coal is of high quality, with a low ash content and a high calorific value. The coal is suitable for power generation and other industrial uses.2.2 Coal Reserves.The total coal reserves in the area are estimated to be 100 million tons. The reserves are distributed in a number of seams, which range in thickness from 1 to 5 meters.3. Mining Conditions.3.1 Mining Methods.The coal will be mined using a combination of surface mining and underground mining methods. The surface mining methods will be used to extract the coal from the shallower seams, while the underground mining methods will be used to extract the coal from the deeper seams.3.2 Environmental Impact.The mining operations will have a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impacts, including:Air pollution from dust and emissions.Water pollution from runoff and wastewater.Land disturbance from mining operations.Noise pollution from machinery.4. Mine Plan.4.1 Mine Design.The mine design will be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he coal resources. The mine will be designed to minimiz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to maximize the efficiency of the mining operations.4.2 Production Schedule.The production schedule will be based on the market demand for coal and the capacity of the mine. The mine is expected to produce 5 million tons of coal per year.4.3 Closure Plan.The closure plan will outline the steps that will be taken to close the mine and to reclaim the land. The closure plan will be submitted to th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for approval.中文回答:煤矿地质预报总结报告。
煤矿地质总结报告煤矿地质总结报告地质报告目录第一章概况..............................................1第一节目的和任务.....................................1第二节位置及自然地理.................................1第三节以往地质工作..................................2第二章勘探工作..........................................2第一节勘探方法......................................2第二节勘探工程及质量评述............................3第三章井田地质...........................................5第一节地层...........................................5第二节构造...........................................5第四章煤层.............................................5第一节含煤性........................................6第二节可采煤层......................................6第五章水文地质..........................................6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概况..............................6第二节井田水文地质条件..............................7第三节供水水源......................................7第六章储量计算.........................................8第一节储量计算范围及指标...........................8第二节储量计算结果...................................8第七章其它有益矿产.......................................8第八章结论.............................................9第一节勘探成果评价...................................9第二节下步工作建议...................................9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目的和任务为了加快阳泉市郊区煤炭工业的发展,经有关部门批准,阳泉市郊区成立“保安煤矿”筹建处,并于1993年3月12日定名为“保安井田”,筹建处对保安井田的勘探工作提出如下任务:一、保安井田勘探性质属精查勘探;二、勘探工勘期:二年以内,一次搞完不再补勘;三、设计钻孔应考虑一孔多用,并对井田内瓦斯突出的点引起足够重视;必要时增加采样密度。
四、各项地质任务按照“规范”中对精查勘探的要求,高级储量比例在全井田内达到60%以上,且分布合理。
第二节位置及自然地理一、位置保安井田位于阳泉矿区西部,山西省阳泉市郊区和寿阳县境内。
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7′13″~113°22′32″北纬37°51′47″~37°53′24″井田范围:东起保安沟与阳泉三矿扩区相邻;西至原寿阳东详查勘探区F27断层,(独立坐标点:X=102250,Y=76550和X=100000,Y=76颁布的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图,本区应属6级烈度区。
第三节以往地质工作阳泉矿区是我国重要的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
开采历史悠久,早已中外闻名。
本井田由于煤层赋存较深,目前尚未有矿井开采。
1973年阳泉矿务局地质处在东部完成1:5000航片地质调绘。
119队于1986年完成寿阳东勘探区1:5000航片地质调绘,其范围包括了本井田。
第二章勘探工作第一节勘探方法一、勘探手段的选择及使用保安井田位于沁水煤田的北部,山高沟深,地形变化较大,其勘探手段采用以钻探工程和物探测井为主,同时辅以地面地质测量及收集邻近生产矿井的地质资料,综合多种手段解决地质问题。
二、勘探类型的确定本井田从总体上看为一地层走向东西,综合煤层稳定程度和构造复杂程度,本井田勘探类型应属Ⅰ类Ⅰ~Ⅱ型,即构造简单,煤层稳定~较稳定。
三、工程布置原则根据所确定的勘探类型,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和阳泉矿区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工程布置采用以下原则:1、精查勘探初期进行地面地质测量工作。
2、基本钻控工程采用勘探线,其方向近于南北向,基本垂直于地层走向。
3、严格控制水平大巷的煤层底板标高。
4、大部分钻孔的非煤系地层采用无芯钻进。
5、先期施工全取芯及煤系取芯孔,无芯孔基本放在后期施工。
6、钻探、测井密切配合,并选择1~2孔进行数字测井和模拟测井对比工作。
第二节勘探工程及质量评述一、地形图—所用的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0;二、地质填图本井田西部原属寿阳详查区的一部分,已有1:5000地形地质图。
其方法是采用航片填图法,外业调绘由一一九队和第一勘探局普查大队于1986年共同完成。
三、钻探工程(一)钻探工程量本次精查勘探共施工钻孔16个,总工程量13389.11米。
其中水文孔一个,工程量880.41米。
(二)钻探工程质量1、钻孔质量本次精查勘探共施工钻孔16个;2、岩、煤层采取情况本次施工全取芯孔3个,计2725.72米,半取芯孔8个,计6495.16米,无芯孔5个,计4168.23米。
3、钻孔测斜所有16个钻孔均进行了测斜,资料齐全,数据可靠。
4、钻孔封闭5、原始记录及其它原始资料清洁,完整、准确,均符合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
六、水文地质工作1、水文地质工作量井田水文地质工作以收集阳泉矿务局三矿的水文地质资料为主,配合钻孔简易水文观测及抽水试验工作,并进行了化学样,岩石物理力学采集工作。
2、水文地质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1)保安河动态观测;(2)简易水文观测;(3)抽水试验工作;(4)奥灰延深孔;(5)采样。
第三章井田地质第一节地层一、区域地层本井田位于太行山复背斜之西翼,沁水煤田之东北边缘,阳泉矿区西部。
二、井田地层井田内煤系地层埋藏深度均大于500米,地表仅出露有二迭系上石盒子组及石千峰组地层,钻孔揭露的最老地层为上马家沟组。
新生界地层不整合于各时代基岩之上。
现将地层自老至新分述如下:O2m、O2f、C2C3、P11、P12、P12、P22、Q2+3、Q4。
第二节构造一、褶曲井田内背向斜相间排列,向西南收敛,往东北敞开。
现将褶曲由西向东分述如下:窑垴向斜、南叉背斜、郭垴向斜、菜芽坡背斜、高垴向斜、茶段背斜。
、杨窑向斜、大阳窑背斜、保安河向斜、晓庄背斜。
二、断层井田内断层稀少,地表仅发现F19、F20两条断层。
三、非构造变动(柱状陷落)经野外地质调查,在井田内地表未发现柱状陷落。
仅在部分钻孔中有所揭露。
第四章煤层第一节含煤性层。
煤层自上而下编号为1、2、3、4、5、6、8、8下、9、11、12、12下、13、15、15下、16共16层煤。
可采煤层为3、6、8、8下、9、15、15下共六层。
煤系地层总厚度170.33米,可采煤层总厚度10.75米。
第二节可采煤层一、3号煤:位于山西组中部,上距K825米左右。
厚度0~2.58米,可采厚度0.80~2.58米,平均1.32米,含夹矸1~2层,上层最稳定。
二、6号煤位于山西组底部,K7之上,距3号煤18.08~25.66米,一般21.58米。
厚度0~1.90米,可采厚度0.80~1.90米,平均1.36米。
三、8号煤位于太原组顶部,K7砂岩之下,距K75.83~19.40米,一般12.32米。
厚度1.30~3.26米,平均厚2.32米。
含夹矸1层。
四、9号煤—太原组上部,8煤之下,上距8煤.2.70~12.98米,一般11.29米。
厚度0.67~2.35米,可采厚度0.80~2.35米,平均1.65米。
五、15#煤—太原组下部,上距9煤约65米,厚度3.32~5.27米,平均3.91米。
六、15下煤—C3t下部,15煤之下距15煤3.91~7.95米,一般4.85米。
第五章水文地质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本井田属于娘子关泉域水文地质单元,区域地下水水力坡度的变化规律大致为补给、排泄区较陡,迳流区较平缓。
区域裂隙岩溶水迳流条件较好,区域含水层可分为松散岩孔隙含水层、裂隙含水层、裂隙岩溶含水层。
第二节井田水文地质条件一、含水层根据含水空间特征,区内含水层可分为三类:孔隙含水层、裂隙含水层、裂隙岩溶含水层,不排除奥灰突水的可能性。
K2石灰岩、K3石灰岩、K4石灰岩、K7砂岩裂隙含水层、3号煤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组、K8砂岩裂隙含水层、K12砂岩裂隙含水层、第四系砂砾含水层组。
二、隔水层(组)井田内隔水层较多,各含水层之间都有厚度稳定的泥岩、砂质泥岩,可起到隔水作用,主要隔水层(组)有:15号煤至奥灰间压盖隔水层组和K8~K12间隔水层组。
三、断层导水性断层对矿床的充水因素,取决于断层的性质、规模、密度、断层两盘的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诸因素,可能引起断层的导水,甚至突水。
四、水文地质类型15号煤直接充水含水层为K2、K2上、及K3石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层。
勘探资料表明:15号煤的水文地质类型为三类一亚类一型,即以岩溶充水顶板进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
第三节供水水源井田内没有工矿企业,而目前阳泉矿区各厂矿工业用水及饮用水有五个供水源—娘子关泉域提水水源、河流水及水库水、奥灰深层水、自建桃河潜水井、矿坑水,井在中奥陶系马家沟石灰岩中寻求解决。
第六章储量计算第一节储量计算的范围及指标一、储量计算的范围参与储量计算的煤层自上而下为3#、6#、8#、9#、15#、15#下煤层。
二、储量计算的方法井田内地层平缓,一般倾角小于15°,故在储量计算中采用煤层的伪厚和水平面积。
计算公式:储量=面积×视密度×厚度第二节储量计算结果经本次勘探后储量计算结果为:工业广场储量1965万吨,井田内获得能利用储量16338万吨,各煤层各级别储量,其中A级:2985万吨,B 级:5916万吨,C级:7437万吨井田内暂不能利用储量357万吨。
其中3#煤层储量193万吨、6#煤层储量1435万吨、8#煤层储量4482万吨、9#煤层储量3021万吨、15#煤层储量6831万吨、15#下煤层储量376万吨。
第七章其它有益矿产一、石灰岩、铝质泥岩、铝土矿及石膏据寿东详查报告,石灰岩、石膏、铝质泥岩及铝土矿经采样化验(表9-1),其品位均低,又因埋藏深,不易开采,故经济价值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