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地质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798.58 KB
- 文档页数:55
xxxxxxxxxx沟煤矿矿井地质报告xx地质科学研究所一九九八年九月第一章矿井地质第一节矿区地层西庙沟煤矿位于东山背斜西翼,观家峪精查区的中部,区内梁上有红黄土覆盖,大部分地区岩石出露,根据勘探资料及矿井揭露的岩层,综合描述如下:1.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b2)钻孔中揭露该组厚度12.37-36.28m,主要岩性为泥岩、砂岩及1-4层石灰岩,底部可见一层黄铁矿,不整合于奥陶系侵蚀面上。
2.石炭系上统xx组(C3t)连续沉积于本溪组之上,矿区内仅见其上部岩层出露,该组厚度为99.45-119.57m,平均厚度为106.71m,根据岩性组合可分为三段:一段(C3t2):从K1砂岩至15#煤层顶。
K1砂岩为中料石英砂岩,底部为含砾粗砂岩,厚度变化较大,由1.20-18.76m,平均5.30m。
向上为灰、深灰色砂质泥岩,其顶部为15#煤层,发育稳定,是区内只要可采煤层,厚度5.98-6.03m,矿区内平均进度6.0m。
二段(C3t2):主要由南窑沟灰岩(L1)、关门沟灰岩(L2)、石齐凹灰岩(L3)组成。
L1灰岩为15#煤层直接顶板,为生物碎屑灰岩,富含腕足类化石,厚1.50-3.50m,平均2.5m,向上为砂质泥岩。
L3灰岩为13#煤层顶板,含大量生物碎屑,厚度为1.30-3.60m,平均厚度为2.5m,13#煤层厚0.9-1.2m,平均厚度1.00m。
本段以海相沉积为主,三层灰岩发育稳定,是良好的标志层。
三段(C3t3):自L3灰岩顶至L4灰顶。
L3灰岩之上为窑头砂岩。
系中粗料石英砂岩,厚10米左右。
L4灰岩为12#煤层之顶板,富含贝类化石,厚度为4.5m左右,局部有冲蚀现象。
12#煤层厚度1.90-2.40m,平均厚2.10m。
1.二迭系下统xx组(P1t)该组总厚度34.29-86.0m,平均厚度68.0m,连续沉积干太原组之上。
根据岩性组合,分三段描述如下:(1)下部含煤带:从K3砂石岩底至8#煤层顶,其底部K3砂岩为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石英砂岩,厚度15.0m左右,向上为灰黑色泥岩及灰白色砂岩,中夹8#、9#煤层厚0-4.42m,平均1.49m,8#煤层厚0-2.50m,平均0.79m,井田内不稳定,但区域上为可采煤层。
中兴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报告
概述
兴煤矿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单县,是一处小型煤矿,开采厚度为1.2m-3.8m,工作面长度约为440m。
矿井地质结构为构造取向所形成的斜坡,
从采空区至下穿点的坡度为0.2-0.3、目前,矿井还处于早期开采阶段,
主要开采井工作到1段处于未开采状态。
为了保证矿井的安全运行,兴煤
矿煤矿井水文地质报告显得尤为重要。
一、水文地质情况
1.水位情况:兴煤矿的水位平均位于下穿点 1.5m处,水位变化不大,振动小,滞留时间短,水流保持缓慢稳定。
2.水质情况:水质轻度变质,水溶性盐类含量较低,pH值在5.5-6.0
之间,水循环速度快,抗腐蚀性较强,水文地质状况稳定。
3. 水力学参数:水力学参数可以指明孔隙水的流动动力。
兴煤矿的
孔隙水流动动力为8.5m/s,粘度为0.8mpa·s,粘滞系数为0.09,抗拉
力为3.6MPa,纤维素比为0.09
二、煤层水文地质情况
1.煤层储层水位:煤层储层的水位在
2.0-
3.5m处,振动小,滞留时
间短,水量变化较小,状况较稳定。
2.煤层水质情况:煤层水质较好,水溶性盐类含量较低,pH值8.2-8.8之间,抗腐蚀性较强,水文地质状况良好。
矿井地质报告矿井地质报告是一份核心的文档,它为矿井的设计、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和数据。
它是矿井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矿产勘察、开采、管理和评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矿井地质报告是一份专业的地质学报告,其中包括了业主、设计人员和建筑师所需要了解的地理环境、煤层构造和煤层特性、地质风险和安全评估、地下水问题、煤层开采方案和采掘系统以及地质工程技术特性等内容。
这些信息对于制定出可行性方案,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和提高矿井的效益都非常重要。
矿井地质报告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野外地质勘探、土层采样、地下水调查、岩石力学试验、地球物理测量、地层学、矿物学和煤学等多个方面的工作。
在矿山评估和开发前,必须对采矿区域的地理条件、地表形态、地质学和岩土工程学情况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技术方案并提供多个技术选项。
如果需要,还需要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包括地下勘探、井筒施工和水评估。
矿井地质报告对于矿山设计及其相关机构显得尤为必要。
它确保了建立矿井或进行新巷道建设的时候,设计人员经过仔细考虑和评估了地质因素对矿井运营和矿人的影响。
另外,如果出现了地质灾害,比如地面沉陷、地裂缝、岩溶、冲刷、岩层滑动等,必须及时向客户报告,以便他们采取措施修改或提前停工。
因此,矿井地质报告应该是详细和准确的,确保了建设者/操作者遵循标准的质量和安全规范。
在矿井运营的整个过程中,矿井地质报告还起到了指导和参考的作用。
在实际开采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地质报告,了解没有探明的地带和岩石学特性、承压水流情况、地下水短期变化情况等等,从而规避地质风险提高矿井的安全性和效率。
同样的,矿井地质报告还可以帮助管理层掌握矿山资源状况,制定运营和维修计划、监测地下水资源以及安全水平。
总之,矿井地质报告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使建设者和管理者更好的了解矿井地质特征,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
只有制定出详尽、准确和全面的地质报告,才能让矿山顺利地运转,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促进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山阳煤矿地质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山阳煤矿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矿区地质进行的实地勘查,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和先前的煤矿地质报告,我们对山阳煤矿的地质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供了地质风险评估和安全预警建议。
2. 研究区域概况山阳煤矿位于山阳县,地理坐标为XXX。
该矿区总面积为XXX平方公里,分布有多个煤矿井。
该区域自古煤炭资源丰富,是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
3. 地质背景山阳煤矿地属于中国XXX地层,主要由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组成,其中石炭纪地层厚度约XXX米,二叠纪地层厚度约XXX米。
主要地质构造类型为XX断裂、XX褶皱和XX岩层。
4. 地质特征4.1 煤层属性山阳煤矿的煤层主要以无烟煤和烟煤为主,其含碳量高,具有很高的热值。
煤层厚度分布较为均匀,平均厚度为XX米。
煤层具有良好的可采性和可矿化性。
4.2 岩层属性在煤层之上和之下的岩层主要包括泥岩、砂岩和页岩。
岩层的稳定性较高,具有较好的支护效果。
4.3 地下水情况山阳煤矿地下水主要来源于降雨和地下渗漏,主要通过河流和泉眼排出。
地下水位较低,对矿井开采影响较小。
5. 矿山地质风险分析5.1 地质灾害风险山阳煤矿的地质灾害包括地质断裂、地层滑动和岩爆等。
其中,矿井周边存在多个断裂带,需要进行合理的支护和加固措施。
在煤矿采矿过程中,地层滑动和岩爆是常见的地质灾害,需要进行事前预测和事后处理。
5.2 瓦斯爆炸风险由于山阳煤矿煤层的瓦斯含量较高,存在瓦斯爆炸的风险。
为了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矿井内需设置完善的通风系统,并进行瓦斯抽采和检测等工作。
5.3 救灾与安全预警针对山阳煤矿的地质灾害风险,我们建议加强救灾和安全预警能力,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6. 结论根据对山阳煤矿的地质情况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山阳煤矿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层具有良好的可采性和可矿化性。
然而,由于地质灾害和瓦斯爆炸等风险存在,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矿工的安全生产。
矿井地质补勘报告矿井地质补勘报告是矿井勘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对矿区内地质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并结合矿井开采要求,提出针对性的矿井地质补勘意见的重要报告。
在矿井勘探的过程中,矿井地质补勘报告对于确定矿井作业计划、制定采矿方案、保障矿属及人员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矿井地质补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矿井围岩稳定性评价、水力地质条件、气体地质条件、地质环境、矿井支护锚杆和胶结剂使用等方面。
其中,矿床地质是矿井地质补勘报告的核心内容,它主要分析矿床形成、矿石地质特征、矿石成分及各种岩石构造等,为矿井开采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在矿井围岩稳定性评价方面,主要对围岩类别、工作面支护设计、煤层理论厚度、工作面边际和地质构造等方面进行详尽的分析,以确保在矿井开采中围岩稳定性得到保障。
对于水力地质条件,矿井地质补勘报告主要分析矿井底板和巷道倾向的水流情况,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抽排方案。
在气体地质条件方面,报告需要分析矿井内的有毒气体和可燃气体,以确保作业安全。
除了对矿井开采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矿井地质补勘报告还需要考虑地质环境的影响,例如地质灾害以及矿井工程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
在矿井支护锚杆和胶结剂使用方面,报告需要根据围岩地质和工程结构性质,选用合适的支护材料和方法,保障矿井开采的稳定性。
对于一份完整的矿井地质补勘报告,它不仅要包括上述各方面内容的分析和评估,还需要结合矿井的具体情况,提出可行的矿井开采方案。
矿井开采方案需要考虑到矿井开采成本、矿石质量、矿井勘探结果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提供全面可行的建议。
同时,报告也需要考虑到矿井开采所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和社会责任的相关建议。
总之,矿井地质补勘报告是整个矿井勘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对矿区内地质环境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综合运用各种地质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为未来的矿井开采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和可行的矿井开采方案。
矿井地质研究报告矿井地质研究报告一、引言矿井地质研究是矿山开采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将对某矿井的地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为矿山管理部门和生产单位提供决策依据。
二、地质概况该矿井位于山西省某地,地处山区,地质构造较复杂。
矿床属于煤炭矿床,主要煤种为烟煤和褐煤,产地较为丰富。
在该地区,煤矿层主要分布在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中,地层倾角较大,形成了较大的煤矿层厚度。
三、地质特征1. 地层情况:矿井所在地区地质构造较复杂,主要由上古地层和新生代地层组成。
上古地层主要为花岗岩、砂岩和泥岩,总厚度约为500米,呈均匀分布。
新生代地层主要是白垩纪地层,主要有白垩纪砂岩、泥岩和煤层等。
矿井所在地的地层倾角较大,平均倾角为25°。
2. 矿床类型:该矿床主要为断层煤矿床,煤层分布不规则,存在断层、褶皱等构造扰动,煤层厚度和煤质存在较大的差异。
3. 矿井陷落:由于地层倾角较大,矿井开采过程中容易出现地层陷落和冒顶等现象,特别是在断层附近,地表也会出现陷落和沉降。
四、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根据对矿井地质状况的综合分析,我们对矿山地质灾害的风险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地质构造恶劣程度、地质灾害频发度和人员伤亡风险等因素。
1. 地质构造恶劣程度:根据地层倾角大小和存在的断层褶皱情况,判断该矿井地质构造恶劣程度较高,地层变化大,对矿井开采带来较大的困难和风险。
2. 地质灾害频发度:由于矿井所在地区地质构造较复杂,煤层厚度不均匀,存在断层和褶皱等构造扰动,地质灾害频发度较高,容易导致地层陷落、冒顶、滑坡、塌方等灾害。
3. 人员伤亡风险:根据地质灾害的频发度和矿井的开采条件,判断矿山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受到地质灾害的威胁,存在一定的人员伤亡风险。
五、安全建议针对该矿井地质状况,我们提出以下安全建议:1. 加强地质勘查和预测,提前发现和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2. 加强保护层的支护和延伸,提高矿井结构的稳定性;3. 加强瓦斯的抽采和通风系统的改造,以减少地质灾害对瓦斯爆炸的引发;4.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的发生。
中兴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报告中兴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报告中兴煤矿位于中国北方郑州市新密市境内,是一座大型的煤矿,产煤量大,贡献了不小的经济效益。
而煤矿的生产过程中,决不可少的是需要进行矿井水文地质报告,这是为了保证矿井的安全而必须要进行的重要工作。
本文将对中兴煤矿的矿井水文地质报告进行阐述。
一、地理背景中兴煤矿位于郑州市的西南边缘,地处淮河流域,全矿区地势起伏较大,海拔高度在600-1000米之间。
矿区北面是一座大型山脉,而南面则是一条河流,这些地理背景的存在都会影响到矿井水文地质的状况。
二、矿井水文地质情况中兴煤矿的矿井水文地质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中兴煤矿位于太行山前缘的陆相沉积盆地中,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其中水系统较发育和丰富。
在矿区范围内有多个河流、湖泊、池塘和水库,形成了较完整的矿区内水系。
同时,由于地质情况复杂,矿井内可能会出现地下水和沉降水等多种水源。
2.水位高中兴煤矿所处地区水位一般比较高,在矿山的开采中,特别是在开采深部煤层时,很容易受到地下水系统的影响,出现大量涌水事故,给矿山的安全稳定带来风险。
3.地质条件复杂中兴煤矿所处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有多种岩层和构造,被视为主要地质灾害区之一。
在地下水文中,因卸压而形成深部压力剧烈变化带,水文条件变异大,不同时期的压力水位高低、水质差异较大,常常会引起渗流、涌流、增流等非稳定性的地下水循环。
这种情况会引发水文地质灾害。
三、防范与控制措施为了保证中兴煤矿的生产过程顺利进行,需要采取一些防范和控制措施,主要有下面三种:1.加强水文地质监测中兴煤矿需要加强水文地质的监测,建立相应的水文警报机制,从源头上对工人的安全进行保护。
同时,煤矿要建立完善的数据监测系统,收集、分析和处理水文地质数据,及时设计灾害预警、预报和警戒,防范和减轻矿区内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
2.改进采煤方法为了减少涌水等事故的发生,中兴煤矿需要采用新的采煤方法。
一般来说,新的采煤方法应当遵循矿山工程规范,根据矿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相应措施,保证工人的安全。
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生产地质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对煤业有限公司所拥有的煤矿的生产地质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
通过对煤矿的地质特征、矿山构造、煤层性质等进行调查和研究,可以为公司制定有效的开发方案和生产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1. 煤矿地质特征煤矿地质特征是了解矿区内煤层分布、煤层赋存形式、地层构造、地质构造等基本情况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煤矿地质特征的分析,可以确定矿区内煤炭资源的类型、储量以及开采难度等。
1.1 煤层分布煤层的分布情况是煤矿地质特征的主要内容之一。
煤业有限公司煤矿主要煤层分布如下:煤层名称煤层厚度(米)赋存形式煤层A 3.0 齐层煤层B 4.5 隔层煤层C 2.8 齐层1.2 地层构造地层构造是煤矿地质特征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了解地层构造可以帮助公司确定开采方案,并预测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
根据研究,煤矿地层构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斜坡状地层构造•褶皱状地层构造•热液构造2. 矿山构造矿山构造是指煤矿内部的井巷布置、采场布置等方面的情况。
了解矿山构造有助于公司提高矿山的开采效率和安全性。
2.1 井巷布置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的井巷布置为子井式。
主井位于煤矿的中心位置,子井则从主井辐射出去,形成一定的网状布局。
这种井巷布置方式使得矿工在采矿过程中可以更加方便地进出矿井,提高了工作效率。
2.2 采场布置采场布置是指煤矿内部采煤面的布置情况。
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和提高开采效率,煤矿内部采场布置采用了适当的间隔和密度。
根据地质特征和采矿方案,煤矿的采场布置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单层开采•多层开采•斜井开采3. 煤层性质煤层性质是指煤矿内部煤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了解煤层性质对于煤的选矿、洗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3.1 煤质分析对煤矿煤层进行煤质分析可以确定煤炭的品质和适用范围。
常见的煤质指标包括热值、灰分、硫分、固定碳等。
根据对煤矿煤质分析的结果,可以确定煤炭的最佳利用方式,同时也对煤矿产品的销售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平禹煤电四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河南平禹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四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写报告单位: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四队提交报告单位:河南平禹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目录Ⅰ文字第一章绪论 (1)第一节编制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的依据、目的和任务 (1)第二节矿区位置、范围和交通条件 (2)第三节自然地理 (3)第四节生产建设概况 (4)第二章矿井地质工作 (6)第一节矿井地质勘查工作 (6)第二节矿井中小井的开采情况 (8)第三节矿井地质与矿井水文地质工作 (9)第四节对原地质报告的评价 (11)第三章矿井地质 (12)第一节区域地质概况 (12)第二节地层 (14)第三节含煤地层 (20)第四节构造 (25)第四章煤层、煤质及其它有益矿产 (30)第一节煤层 (30)第二节煤质 (34)第三节其它有益矿产 (44)第五章矿床水文地质 (45)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45)第二节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47)第三节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52)第四节底板灰岩水对二1煤开采的影响 (54)第五节水文地质勘查类型 (64)第六节矿井涌水量预算 (64)第七节矿井主要水害及其防治 (67)第八节矿山供水水源评价 (70)第六章开采技术条件 (70)第一节工程地质 (70)第二节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 (72)第三节环境地质 (76)第四节环境地质评价 (77)第七章资源储量估算 (79)第一节估算煤层范围和边界 (79)第二节工业指标的确定 (79)第三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与有关参数的确定 (79)第四节资源储量类型及块段划分原则 (81)第五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82)第六节探采对比及资源储量变动情况 (84)第八章经济效益分析 (90)第一节矿井建设内外部条件 (90)第二节技术经济指标和效益评价 (91)第九章结论 (93)第一节主要成果及本次工作的程度 (93)第二节存在问题与建议 (94)Ⅱ附图Ⅲ附表1、钻孔测量成果表2、钻孔主要煤层综合成果表3、煤层资源储量估算明细表4、煤层原、浮煤工业分析结果表5、煤层灰成份、元素、灰融点、稀散元素分析表6、煤层煤岩鉴定结果表7、煤层瓦斯测定结果表8、二1煤层简选样可选性试验成果表9、封闭不良钻孔统计表10、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基础数据表11、商品煤质检表12、矿井涌水量调查表13、灰岩化学分析成果表14、水质分析成果表15、钻孔测温成果表16、钻孔抽(放)水试验成果表17、井下水位长期观测统计表18、矿井历年储量动态和损失量统计表Ⅳ附件1、采矿许可证(复印件)2、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复印件)3、委托书4、采矿权人的承诺书5、报告编制单位承诺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编制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的依据、目的和任务河南平禹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四矿(原河南省新峰矿务局四矿,以下简称四矿),是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国有煤矿,持有河南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4100000140678,有效期至2011年9月,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限采六4、五2、二1煤层。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目的和任务一、矿井概况武乡县聚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原为武乡县二轻办集体企业,于1974年建矿,1975年正式投产。
井田内批准开采9号(已关闭)、15号煤层,现采15号煤层,该矿原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拟扩大使该矿生产能力到30万t/a。
原有的地质报告已不能满足现生产建设需要。
为了加强煤矿生产管理,合理开发井田内煤炭资源,该矿委托我单位以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晋煤行发[2003]121号文所要求的《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山西省煤炭工程项目咨询评审中心2007年4月30日制定的《煤炭矿井地质报告编制若干实施细则》,依据以往地质资料和该矿提供的生产资料为基础编制其矿井地质报告,以满足该矿今后30万t/a生产的需要。
本次编制报告依据:1.2003年1月山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一二地质队为该矿编制的《山西省武乡县五一煤矿地质报告》;2.2004年12月山西太行矿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为该矿编制的《武乡县聚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检测报告》;3.该矿提供的采掘工程平面图等相关图件;4.相关的规范、规程,如《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煤炭质量分级》、《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
第二节井田位臵、范围和交通条件一、位臵和范围武乡县聚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位于长治市北部武乡县东南蟠龙镇东部柳沟村,距县城约35km。
行政区划属蟠龙镇管辖。
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6°46′16″—36°47′32″,东经113°10′05″—113°10′57″。
根据2006年11月13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该矿换发的第1400000632534号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15号煤层。
其井田范围由下列11个拐点坐标依次(6度带)连线圈定:1.X=4075720.00 Y=19693543.002.X=4075225.00 Y=19694300.003.X=4074640.00 Y=19693815.004.X=4074335.00 Y=19694040.005.X=4073750.00 Y=19693590.006.X=4073380.00 Y=19693060.007.X=4073510.00 Y=19692650.008.X=4074290.00 Y=19692570.009.X=4074600.00 Y=19692410.0010.X=4075090.00 Y=19692680.0011.X=4075110.00 Y=19693350.00井田呈南北长东西稍窄的不规则形状,面积2.3861km2,开采标高从1032-900m。
富源县云发煤业有限公司云发煤矿矿井地质报告竹园镇云发煤矿二0一七年一月目录第一节矿井简介 (01)第二节矿井概矿 (01)第三节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 (4)第四节煤层介绍 (13)第五节建井地质及水文地质 (26)第六节储量计算 (34)第一节矿井简介云发煤矿位于富源县城以南176°方向,平距约30km,地处富源县竹园镇糯木村境,地理坐标:东经104°13′08″-104°13′49″,北纬25°21′54″-25°23′11″,设计生产规模15万吨/年,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范围由8个拐点圏定,面积约1.517km2。
矿井工业储量2305.22万吨,可采储量1858.53万吨。
开采深度由1995m至1680m标高。
煤矿位于恩洪矿区九井田南西部边缘地带,南部与恩洪矿区7-2井田、8井田相邻,东北边与合宏煤矿相邻。
主要经营主焦煤,就井田而言,参与资源储量计算的煤层共15层,自上而下为C7、C8、C9、C11、C13、C14、C15、C16、C18、C19-1、C19-2、C21-2、C22-2、C23、C24煤层。
煤层平均总厚19.41m,含可采煤层系数7.95%。
就矿区而言, C18煤层在矿区内不可采。
矿区储量核实煤层为15层。
第二节矿井概矿一、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富源县云发煤业有限公司云发煤矿(以下简称云发煤矿)位于恩洪矿区九井田西南部,地处富源县城以南176°方向,平距约30km处,隶属富源县竹园镇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104°13′08″——104°13′49″北纬:25°21′54″——25°23′11″矿区有水泥公路通往竹园镇,公路里程约13km,北经富源县营上镇至富源县城约70km,至曲靖约135 km,南至罗平县城约110 km,交通较为方便。
详见:矿区交通位置图(图1—1—1)二、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矿区属构造剥蚀低中山地形地貌,山脉走向与总体构造展布方向一致,呈北东-南西向展布。
沟谷纵横,山峦起伏,地势总体特征,西高东低,最高点位于矿区西部边缘的山峰,海拔标高+2300m,最低点为矿区东部边缘的LK162孔,海拔标高+1912m,相对高差388m,为一向东倾斜的单面山剥蚀坡。
2、气象:区内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多雨,昼夜温差不大,冬季寒冷。
春、夏、秋不明显,“一雨成冬”。
据资料显示,矿区年最高气温34.9℃,最低气温-11℃,年平均气温13.8℃。
每年11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寒冷期,在此期间,常因寒流的侵袭,出现霜雪和冰冻,最低气温-8℃。
雨量充沛,年降雨量88.74~1567.9mm平均降雨量为1093.7mm,降雨量多集图1—1—1交通位置图云发煤矿中在5~9月,占年降雨量的80~90%,七、八月间常有暴雨出现,最大一日降雨量149.00 mm,月最大降雨量463.3mm,最长连续降雨25d,降雨量159.4mm。
雾、风较大,尤以11月到来年4月更为显着,风向多为西南劲风为主,雨季为东南风,冬季为以北风为主。
3~4月为风季(即干季),一般风速 2.7~4.4m/s,年平均风速3m/s,年最大风速23m/s。
年蒸发量1676.8~2287.6mm。
平均空气相对湿度75%。
3、地表水系: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北东向展布的地表冲沟较发育,地表水主要是冲沟水,均发源于本矿区,汇水面积有限,流量不大,多为季节性小溪,旱季干枯,雨季排泄地表水,无大的河流。
区域地表水流较大者为糯木小河,糯木小河位于矿区东北部外围,汇集了8、9井田冲沟水,流量较大,一般干季流量0.1m3/s,一般雨季流量0.4~1.0m3/s,河床面海拨标高+1816m,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糯木小河为块泽河支流,属南盘江流域,珠江水系。
三、矿区经济状况当地居民以汉族为主,多从事农业生产,农作物主要有稻谷、玉米、洋芋、小麦等。
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
耕地面积少,富余劳动力充足。
工矿企业以煤矿为主,区内企业有小型煤矿、炼焦厂、采石场等。
煤矿区所在地富源县为云南省的重点产煤县之一。
第三节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一、地层、地质构造及煤层特征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为上二叠系龙潭组第三段(P2l3)、下三叠系卡以头组(T1k)至飞仙关组第四段(T1f4)部份地层和第四系(Q)地层。
下二叠系龙潭组第一段、第二段(P2l1+2)和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均为钻探工程揭露地层,各地层岩性特征分述如下:(一)上二叠系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厚度大于89m,属峨嵋山玄武岩上部地层,在89m范围内将其划分为三段;下段为深灰色致密块状玄武岩,中段为紫红色凝灰岩与褐黄色(风化色)玄武岩互层,上段为具气孔、杏仁状构造玄武岩与灰绿、灰白色粉砂岩、铝土岩、煤等互层,其中煤层厚度薄,不稳定,且含大量粘土、玄武岩碎屑等杂质,不具工业价值。
顶部为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和粘土化的玄武岩与龙潭组成假整合接触。
(二)上二叠系龙潭组(P2l)分布于矿区东南部,且多为浮土及滑坡掩盖。
该组厚度为220.0~269.0m,一般厚度240.0m。
为一套以陆相为主的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沉积,主要岩性为灰~深灰色薄层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夹细砂岩、泥岩及煤层。
富含大羽羊齿植物化石和大量炭屑及少量动物化石。
是区内主要含煤岩系,可采煤层均赋存于该地层中。
龙潭组在区内仅在南东部见顶部地层。
组内含全区可采煤层3层,编号为C9、C15、C16;大部可采煤层5层,编号为C7、C8、C11、C19-1、C22-2;局部可采煤层7层,编号为C13-2、C14、C18、C19-2、C21-2、C23、C24。
根据其岩性、含煤性和沉积旋回特征本组可分为三段。
1、龙潭组第一段(P2l1)玄武岩顶至C16煤层底,厚度66.0~110.0m,平均厚度80.0m。
主要岩性为灰~深灰色薄至中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夹薄层状菱铁岩、粉砂质泥岩及煤层。
底部见有粗砂~细砾岩(麻子石),呈透镜产出,同时在C24煤层以下发现一层1~3m淡绿色水云母粘土岩,风化后似硅质岩,极为稳定,是一良好的分层标志,顶界以C16煤下部的一层黑色页岩作为分层标志。
本段含可采煤层7层,编号为C18、C19-1、C19-2、C21-2、C22-2、C23、C24;与下覆岩层为假整合接触。
但煤层分叉、合并、尖灭等现象较多,厚度、结构变化亦大,因此,煤层稳定性较差。
2、龙潭组第二段(P2l2)C7煤层顶至C16煤层底,厚度76.0~108.0m,平均厚度90.0m。
主要岩性为灰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薄层鲕状菱铁岩、泥岩及煤层。
底界以C16煤下部的一层黑色页岩为分层标志,顶界以C7煤底部呈密集状出现的灰色薄层菱铁岩为其分层标志。
岩性特征为上细下粗,全区稳定,是一个良好的区域性煤层对比标志。
段内含可采煤层8层,编号为C7、C8、C9、C11、C13-2、C14、C15、C16。
煤质好,而且稳定~较稳定。
3、龙潭组第三段(P2l3)C7煤层顶至紧邻C1煤层之上的一层细砂岩为界,厚度60.0~81.0m,平均厚度74.0m。
主要岩性为黄绿~灰绿色粉砂岩、细砂岩与薄层粘土岩互层。
夹似层状透镜状的菱铁岩及薄煤层。
以C7煤下部灰色薄层状菱铁岩作为底界分层标志。
段内无可采煤层。
为密集不稳定的薄煤层,岩性组合特征。
(三)下三叠系(T1)1、卡以头组(T1k)出露于矿区东南,呈断续带状展布,全组厚度68.0~136.0m,平均厚度97.0m。
根据岩性可分为二段,卡以头组与飞仙关组之间标志特征不明显,所以另划了一个过渡带(T1k-f)特点如下。
1)卡以头组第一段(T1k1)厚度41.0~80.0m,平均厚度60.0m。
岩性下部为黄绿~棕褐色薄至中厚层状钙质细砂岩,泥灰岩夹黄绿色粉砂岩,粘土质粉砂岩,含叶肢介舌形贝动物化石及植物化石碎屑;上部为黄绿~淡红色粉砂岩。
2)卡以头组第二段(T1k2)厚度29.5~76.0m,平均厚度48.00m。
主要岩性为黄绿色厚层状细砂岩夹少量黄绿色~紫色粉砂岩。
顶部有一层厚度2.50~20m,平均厚度11.0m 的卡以头组地层向飞仙关组地层过渡的过渡带,分布于矿区中东部,主要岩性为黄绿色细砂岩与紫红色粉砂岩互层。
含蠕虫状方解石,偶见灰绿色高岭石粘土岩,产叶肢介化石。
2、飞仙关组(T1f)广泛分布于矿区西北部,厚度348.0~406.0m,平均厚度373.0m。
据其岩性和沉积旋回特征分为四段。
1)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厚度62.00~96.0m,平均厚度75.0m,主要岩性为紫红色粉砂岩,粘土质粉砂岩夹薄层状细砂岩,含大量蠕虫状方解石。
2)飞仙关组第二段(T1f2)厚度148.0~190.0m,平均厚度158.0m,主要岩性:下部为灰色~黄绿色厚层状细砂岩与紫红色粉砂岩,粘土质粉砂岩互层,显大型斜交层理。
含舌形贝偶见克氏蛤动物化石,上部为灰紫色~黄绿色中厚层状砂岩夹紫色粉砂岩,顶部含大量真形蛤化石,中部含舌形贝化石。
3)飞仙关组第三段(T1f3)厚度50.0m。
主要岩性:上部为紫红色粉砂岩,粘土质粉砂岩、含大量蠕虫状方解石;下部为紫红色粉砂岩夹薄层细砂岩,含少量化石。
4)飞仙关组第四段(T1f4)厚度70.0m,主要岩性为黄绿色(风化后为黄色)钙质细砂岩,薄~微薄层状夹条带状紫色粘土及中厚层状深灰色泥灰岩。
含大量的真形蛤、光蛤化石。
其中光蛤为本层特征。
(四)第四系(Q)第四系分布较广,遍布全矿区,主要为残积、坡积、崩塌堆积等,成份为灰绿色,紫色大小不等的砂岩、粉砂岩等碎块及褐色耕植土、亚粘土、泥沙等。
分布虽然广泛,但厚度不大,一般1~3m。
二)地质构造矿区主体构造形态与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一致,展布方向北东40°,为一向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6~12°,平均倾角8°,属缓倾斜(近水平)岩层。
地层略有起伏,次一级褶皱滑坡体规模很小,断层较发育。
(一)断层矿区内共有大小断层7条,展布方向北东-南西和北西-南东两组,分别为F1、F1-1、F6、F7、F25、F26、F27,均为正断层。
断距较大的断层为F1、F27,其余断距都比较小。
各断层位置、产状、规模分述如下:F1、F1-1断层;位于矿区东南边界,也是8井田与9井田的自然边界。
展布方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F1断层14~41°,F1-1断层46~64°,走向延伸长度F1断层大于2000m,F1-1断层1200m,断距F1断层200m,F1-1断层8~26m,均为正断层。
F6断层;出露于矿区中部,展布方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90°,延伸长度1600m,断距小于1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