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 格式:ppt
- 大小:320.00 KB
- 文档页数:14
第一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第2框在社会中成长一、选择题1. 我们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离不开()①父母的抚育②同伴的帮助③老师的教诲④社会的关爱A. 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 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经验表明,人的现代化离不开现代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成长与互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立足优秀的中华文化,我们更应当通过时代精神与民族文化气质的内在契合来丰富完善人们的精神世界,推进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因为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A.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B.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C.不断增强自己的规则意识D.日渐养成自己的价值观念3.新学期第一节课,魏敏同学“晒”起了自己寒假作业的完成情况:外出时,看到一些公共自行车上有灰尘,我便连续几天到小区附近的公共自行车站点,擦拭公共自行车,另外,还参加了几次公益活动……你对这份寒假作业的看法是( )①能缓解平时的学习压力,避免产生厌学情绪②能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③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④有利于养成参与公益活动、爱护公共设施的好习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 养成亲社会行为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下列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①帮助值日生打扫卫生②沉迷于网络游戏③积极参加公益活动④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下列句子最能体现“志愿汇”图标内涵的是()A.敬业乐群、公而忘私B.人人为我,我为人人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6.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是明代大学者顾宪成的一句名言。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A. 要参加社会实践,热心为公众服务B. 要养成亲社会的行为C. 事必亲躬,大小事都要亲力亲为D. 要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7. 从G20杭州峰会的“小青荷”到江苏发展大会的“小流苏”,青年志愿者们积极传递文明礼仪,制止不文明的行为。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授课人:正衡中学七年级历史组陈圆玉[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中的一课。
两宋时期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这种文明也反映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其特征就是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社会生活都丰富多彩。
宋代城市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极其丰富,城市习俗多姿多彩,呈现了中国传统农业习俗在城市生活孕育之下的新发展,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
本课紧承上课两宋经济,从社会各阶层的状况、乡村生活、城市风貌三个方面来介绍宋代的社会生活。
[学情分析]通过上学期和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浓厚(尤其是宋朝),有了一定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七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并且乐于分享。
因此,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课以历史教材中的资源为依托,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老员外的幸福生活”这一情境,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使学生乐中学,激发他们对祖国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对发达古代文明的自豪感。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融入老员外的幸福生活,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城市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四个女婿的回答,了解宋代士农工商生活状况。
通过分析有关史料和图片,了解宋代的乡村生活和主要民间传统节日。
通过学生想象讨论、角色扮演,描绘宋代的城市风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国传统节日及风俗,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通过交流讨论,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城市风貌,体会宋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教学难点]培养分析史料(图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发挥想象感受宋人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了解宋代所创造的高度发达的文明。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情景创设法、问题探究法、资料研习法、图示法、小组讨论法、概括总结法[教学过程]教师指导精讲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时间分配导入: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你眼里的宋朝时怎样的一个王朝呢?请说出你的“宋朝印象”(政治懦弱,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经济高度发达……)有的历史学家对宋朝的印象是:“当时欧洲国王的生活水准仅仅相当于洛阳的一位马夫。
情景教学法历史课堂的新出入-----以《丰富多彩社会生活》为例案例背景:新课标的实行让我们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而我个人认为真正的让学生融入课堂,就是让他们慢慢地爱上历史。
大学老师林中泽教授曾经告诫我们:“历史学科想真的存活下去,只能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历史,喜欢历史。
”的确历史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不可以直接创造财富,而那句“以史为鉴,可以······”,其实没有办法打动学生。
其实历史学习的本意应该是为现在的社会生活服务,古板的历史教学只不过是给学生提高分数而已,而真正让学生有所体会的一定是历史的内涵和思想。
作为一位初中历史教师,我一直坚信兴趣比分数重要。
所以我希望自己的课堂成为学生最难忘的回忆。
于是我不断探究合适的历史教学法,模仿过田连元、单田芳老师的说书教学,也尝试过小组教学。
但是当我认识了佛山三中的李旭生老师后,我开始明白情景教学法的难得之处,也深知这种教学法会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何为情景教学?情景教学就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图文并茂,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传统教辅工具的“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的飞跃,让学生消除学习疲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接下来我将带来一个案例北师大版七年级下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案例描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要求我们掌握的内容较少,课标的主要要求是:了解宋代社会各阶层状况、知道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
所以我们在备课中就容易操作了,内容较少而且容易理解,这种课最适合做情景教学,不但可以传授基础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导入:首先承接上节课,创造历史人物。
继续应用朱子柳(上课内容塑造的从事商业的人物)将陶瓷卖到世界各地,赚了大笔财富,晚年回到佛山老家养老。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史料学习,使学生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
(2)通过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宋代社会乡村生活、市民风貌等,培养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难点:通过宋代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与现代家乡传统节日风俗比较,学习比较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两宋时期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这种文明也反映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其特征就是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社会生活都丰富多彩。
宋代作为我国社会生活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丰富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多姿多彩的节日风俗,呈现了中国传统农业习俗在城市生活刺激之下的新发展,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
本课紧承两宋经济,从社会各阶层的状况、农村生活、城市风貌三个方面来介绍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板书设计】第十三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士:读书人农:农民社会阶层工:手工业者商:商人丰富乡村生活传统节日多姿多彩:元旦、寒食、冬至多彩文化生活形式多样的城市居民主体:坊郭户(非农村户口的城市居民)官僚、商人、雇工、下层知识分子社会文化生活瓦舍(娱乐场所)勾栏(演出场地)生活体育运动蹴鞠(足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的家乡敦煌的莫高窟之所以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是因为它是融建筑、彩塑和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宝库,谁为同学们介绍一下莫高窟的概况?(多媒体展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建筑、彩塑和壁画的影像资料。
『教师讲述』莫高窟现存洞窟492个,其中宋代开凿的洞窟就有45个,在洞窟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是壁画,又反映当时社会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中外使者交流盛况以及音乐、舞蹈、杂技等的画面,是研究宋代历史的宝贵资料,在这座“墙壁上的图书馆”里我们可以领略到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掠影。
丰富的社会生活课堂笔记在这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课堂上真的是一个宝藏啊。
你想啊,老师讲课的时候,有时候就像一位魔术师,把那些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大家在教室里,互相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就像一场热闹的集市,各种观点就像小摊贩,摆出来让大家品尝。
老师的一句话就像那醍醐灌顶,瞬间让你明白了之前困惑的问题。
比如,某天老师讲到社会角色,大家各抒己见,真是热火朝天,有人说:“我觉得每个人都像是一个演员,演着不同的角色。
”另一个同学立刻接过话茬:“对啊,生活就像一场戏,咱们得时刻准备好上场!”这时候,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仿佛时间都静止了,大家沉浸在这个知识的海洋中,乐此不疲。
然后,咱们有时候还会做小组活动。
哎呀,那简直是一场小型的“斗智斗勇”。
每次分组,大家就像分了队,心里都在想着:“这次能不能赢?”小组讨论的时候,大家各抒己见,有的人想得特别全面,简直是“开窍了”。
而有的人则可能脑子一片空白,灵光一闪才想出一个点子。
这种情况下,其他同学就得赶紧拉住他,帮他一起理清思路。
讨论热烈的时候,简直是掀起了一阵“口水战”,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根本停不下来。
老师在旁边看着,嘴角都忍不住上扬,毕竟看到学生们这么积极,心里肯定乐开了花。
社会生活课堂上,还有个绝佳的环节就是角色扮演。
大家各自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有的同学化身为热心的志愿者,有的则是商业精英。
这时候,真的是笑点满满,大家都使劲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一个同学装作医生,认真叮嘱:“一定要按时吃药,身体才会棒棒哒!”而另一个同学则在旁边大喊:“我可不想变成小病猫!”这时,教室里笑声不断,仿佛变成了一个欢乐的剧场。
通过这种方式,大家不仅能学到知识,关键是还能感受到不同角色的责任和挑战。
除了课堂活动,咱们在课外也有不少丰富的社会实践。
比如,去社区做志愿者,帮忙清理环境。
那天大家都兴致勃勃,拿着工具,像是去探险似的。
清理垃圾的时候,大家彼此开玩笑:“这垃圾真是个‘宝藏’,快看看里面有没有什么值钱的!”大家嬉笑打闹,干活的同时,又增进了感情。
丰富的社会生活设计说明此课为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在学生随着生命的成长,逐步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的基础上设立的。
从内容上看,此课引导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认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所参与的社会生活的范围在不断拓展,随之形成不同的社会关系、社会身份,为八年级上册整本教材的展开起到了统领作用。
此课以“社会中的我”为议题,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客观认识和对待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认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逐渐走进社会,开始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此课主要向学生介绍社会的丰富性以及我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明确“我是社会的一员”。
此课由引言和两框内容组成。
引言开宗明义,指出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意在告诉学生,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离开社会提供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个人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我们要把社会当作成长的课堂,在其中学习、锻炼、发展,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第一框“我与社会”,从初中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在体验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认识到随着身体的发育、智力的提高、能力的增强,我们会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进而认识到“我”与社会的关系,理解“我”是社会的一员,在社会交往中建立各种社会关系,获得不同的社会身份,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经验探究社会对个人成长的支持和帮助,认识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养成亲社会行为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做到努力践行亲社会行为。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此课,依据生活经验,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体味随着自身的成长,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有了解、关心、融入、服务、奉献社会的意识和愿望,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运用已有经验分析问题,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学习在社会交往和实践中锻炼自己,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做准备;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懂得社会是个人成长的训练场,应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实现个人成长;知道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践行谦让、分享、助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自觉性。
11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讲学稿【学习目标】 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学习重点】 宋代的乡村生活和传统节日风俗。
【学习难点】宋代的乡村生活和传统节日风俗。
【知识梳理】1.宋代统治阶层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 宋朝开国后实行__________的国策,________普遍受到尊重。
相当部分官员来自________。
3.农 _____占有大量土地,靠剥削_______为生。
大部分农民是拥有少量土地的________和__________,另一部分是租种别人的土地的_________。
4.工 宋代大部分手工业作坊都使用____________,作坊主按照契约支付给工匠一定数量的工钱,工匠身份____________。
5.商 宋代商人按照规定向政府__________,他们的经济活动对______________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自身的____________也发生了变化6.宋代民间重要的三大节日: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南宋都城_____等大都市人口超过百万。
宋朝政府将规定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户编定为_________。
______的出现,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反映了________的欣赏趣味。
【合作探究】《清明上河图》局部【课堂自测】1、对于宋士农工商四个阶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宋朝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所以知识分子受到普遍的社会尊重B 、在宋朝大部分农民还是吃不饱、穿不暖C 、宋朝的手工业者基本上都能按契约领到工钱。
身分也比较自由D 、商人按照规定向政府交税,自身的地位也得以提高2、北宋东京城内“瓦舍”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A 、市民阶层的壮大B 、农民的需要C 、士大夫的提倡D 、达官贵人的需要3、下列有关宋代社会风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饮茶之风开始盛行B 、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C 、有专门的娱乐场所称之为“瓦舍”D 、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敬4、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们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们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①会子 ②蕃坊 ③瓦舍 ④岁币 ⑤互市A 、①②④⑤B 、②③④⑤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⑤6、此图和下列哪一项有关?A 、科举考试B 、清明踏青C 、瓦舍娱乐D 、蹴鞠游戏问题:1. 这幅绘画作品出现在宋代,其作者是谁?它描述的是哪个城市的商业繁荣情况?2. 从这幅图可以发现街上有卖艺谋生的,也有经营各种商业活动的。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曾荣德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教科书提供的史料,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城市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科书,了解宋代士农工商的生活状况。
通过展示、分析有关史料比如图片,了解宋代的乡村生活和市民风貌。
通过课堂学生自己讲述传统节日习俗等活动提高学生对宋代生活的认识和兴趣,尤其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习教科书提供的史料,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等。
2.本课的难点是通过宋代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与现代家乡传统节日风俗比较,学习比较学习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探究
四、课时安排: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