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重点(已整理)(DOC)

  • 格式:doc
  • 大小:102.01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表面水力负荷: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面积的流量,称为表面负荷或溢流率,用q表示,单位(量纲)是:m3/(m2•s)或m3/(m2•h),反映的是沉淀池的效率。

浅池理论:池长为L,池深为H,池中水平流速为v,颗粒沉速为u0的沉淀池中,在理想状态下,L/H=v/u0。

L与v值不变时,池深H越浅,可被沉淀去除的悬浮物颗粒u0也越小。若用水平隔板,将H分为3等层,每层深H/3,在u0与v不变的条件下,则只需L/3,就可将沉速为u0的颗粒去除,也即总容积可减小到1/3。如果池长L不变,由于池深为H/3,则水平流速可增加到3v,仍能将沉速为u0的颗粒沉淀掉,也即处理能力可提高3倍。把沉淀池分成n层就可把处理能力提高n倍。这就是20世纪初,哈真(Hazen)提出的浅池沉淀理论

好氧生物处理:污水中有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但主要是好氧细菌)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

厌氧生物处理:在没有分子氧及化合态氧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

莫诺特方程:微生物增长速度和微生物本身的浓度、底物之间的关系;

μ=μmax.ρS/(KS+ρS)----ρS:底物浓度、μ:微生物的比增长速率,单位生物量的增长速度、μmax:最大比增长速率、KS:饱和常数

表观产率系数:微生物的净增长速率比总底物利用速率。PS:在活性污泥法中为:指单位时间内,实际测定的污泥产量与基质降解量的比值。

污泥沉降比: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通常采用1L的量筒测定污泥沉降比。

污泥体积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沉淀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泥污的体积,常用单位为mL/g。(SVI)

污泥负荷:基质的量(F)与微生物总量(M)的比,F/M

污泥龄:在处理系统(曝气池)中微生物的平均停留时间,常用θc表示。

同步硝化反硝化:在没有明显独立设置缺氧区的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内总氮被大量去除的过程。SNdN (机理解释:(1)反应器DO分布不均理论,(2)缺氧微环境理论,(3)微生物学解释)

生物膜法:是一大类生物处理法的统称,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流化床等工艺形式,其共同特点是微生物附着生长在滤料或填料表面上,形成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接触后,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污水得到净化。

UASB:UASB由污泥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三部分组成。在底部反应区内存留大量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层。要处理的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污泥层中污泥进行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把它转化为沼气。

沼气以微小气泡形式不断放出,微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合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气泡,在污泥床上部由于沼气的搅动形成一个污泥浓度较稀薄的污泥和水一起上升进入三相分离器,沼气碰到分离器下部的反射板时,折向反射板的四周,然后穿过水层进入气室,集中在气室沼气,用导管导出,固液混合液经过反射进入三相分离器的沉淀区,污水中的污泥发生絮凝,颗粒逐渐增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沉淀至斜壁上的污泥沼着斜壁滑回厌氧反应区内,使反应区内积累大量的污泥,与污泥分离后的处理出水从沉淀区溢流堰上部溢出,然后排出污泥床。

两相厌氧法:是一种新型的厌氧生物处理工艺,1971年Ghosh和Pohland首次提出两相两相发酵概念,即把产酸和产甲烷两阶段独立反应器在各自最佳环境条件并将两反应器串联形成两相厌氧发酵系统即两相厌氧流化床。

特点:1 产酸和产甲烷两阶段独立,提高各自反应速率。

2 酸化反应器有一定缓冲作用,缓解冲击负荷对后续产甲烷反应器的影响。

3 酸化反应器反应进程快,水力停留时间短,COD浓度可去除20%—25%,能够大大减轻产甲烷反应器的负荷。

4 负荷高,反应器容积小,基建费用低。

射流循环新型厌氧生物流化床反应器以该反应器(JLAFB)为酸化相(或称硫酸盐还原相)厌氧颗粒污泥流化床(AGSBF)为产甲烷相组成两相厌氧工艺处理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

污泥生物稳定:在人工条件下加速微生物对污泥中有机物的分解,使之变成稳定的无机物或不易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的过程。

简答和论述:

第10章:沉淀4种类型

第11章:除磷\脱氮的机理

第12章: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AB法\SBR\氧化沟\的工艺过程和特点,除磷脱氮工艺及原理(重点掌握A2O及改良A2O,会画流程图),污泥膨胀及控制方法。

第13章:生物膜法的净化过程,生物接触氧化法优缺点

第15章:厌氧消化的机理

第16章: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第18章:城镇污水二级处理厂污泥处理典型流程

1、沉淀4种类型

(1)自由沉淀,悬浮固体浓度不高,沉淀过程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粒径、密度不变,单独进行沉淀,如沉砂池的沉淀过程。

(2)絮凝沉淀,当悬浮物浓度约为50~500mg/L时,在沉淀过程中,颗粒与颗粒之间可能发生碰撞产生絮凝作用,颗粒粒径和质量增大沉淀速度加快,如二沉池上部的沉淀过程。

(3)区域沉淀(成层沉淀,拥挤沉淀)悬浮物浓度高于5000mg/L,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不变,但整个颗粒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如二沉池下部的沉淀过程。

(4)压缩沉淀,高浓度悬浮颗粒的沉降,颗粒间已挤集成团块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撑,下层颗粒间水在上层颗粒重力作用下被挤出,如二沉池污泥浓缩过程。

2、除磷\脱氮的机理

生物脱氮:是含氮化合物经过氨化,硝化、反硝化后,转变成N2而被去除的过程。

氨化:微生物分解有机氮化合物产生氮,

硝化:在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作用下,将氨态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

反硝化:在缺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成氮气的过程,

生物除磷:在厌氧-好氧或厌氧-缺氧交替运行的系统中,利用聚磷微生物具有厌氧释磷及好氧(或缺氧)超量吸磷的特性,使好氧或缺氧段中混合液磷的浓度大量降低,最终通过排放含有大量富磷污泥而达到从污水中除磷的目的。

3、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