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说课标说教材
- 格式:docx
- 大小:37.93 KB
- 文档页数:22
精心编排的教案: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草》的基本知识和情感意义;2.理解小草的生命力及其特征;3.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读懂课文,理解小草的生命力及其特征;2.培养学生的自觉爱护生命的意识;3.落实素质教育,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2.小组合作学习法;3.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视频或首篇作文来导入,让学生了解小草的成长和生命力。
2.学习-(30 minutes)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小草》这篇课文,了解小草的特点和生命力,并理解小草代表的生命的重要性。
3.思考-(20分钟)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特点,同时思考自然界中其它生物的生命力,并感受生物之间的互相关系。
4.课堂讨论-(30分钟)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与感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加深对生命及其价值的认识和理解。
五、课后作业完成作业任务,把生命进行推论,认真体会小草的成长过程,提高对生命的尊重意识。
六、教学效果评估1.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交互式的测验,检查学生对小草特点及生命力的理解,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的认识;2.教师通过学生成绩观察以及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掌握的情况。
七、教学反思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2.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感受生命的尊重和保护,增强了学生对这方面的认识;3.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和个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辅导。
八、教学拓展通过增加课外拓展活动,让学生更好的深入理解学习内容,增加对生命尊重和保护意识。
例如:外出观察,绘画比赛等。
这门语文课是一堂成功的教学案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加强了对小草特点的了解,更加增强了对生命尊重和保护的意识。
这种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完美地相结合,实现了全面的发展。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这个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
这些课文体裁各异,内容不同,但都表现了艺术的美好,旨在激发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教学目标1.对教材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背诵《伯牙鼓琴》和《月光曲》第9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语言文字的描绘,发挥联想和想象力,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
4.通过“聊聊书法”的口语交际实践,增进学生对书法艺术的了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引导学生学会感受并描述自己的某项技能,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6.通过学习本单元,积累与艺术有关的好词佳句,激发学生对艺术之美的感知和体会。
教学重点1.对教材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背诵《伯牙鼓琴》和《月光曲》第9自然段。
3.积累与艺术有关的好词佳句,激发学生对艺术之美的感知和体会。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语言文字的描绘,发挥联想和想象力,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
2.通过口语交际实践,增进学生对书法艺术的了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感受并描述自己的某项技能,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措施1.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也有一定的教学模式。
(1)读通课文,了解句意。
先由教师范读,以有声有色、抑扬顿挫的诵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并在语速、停顿、重音和语调方面给学生初步的感知;接着让学生小声跟着教师读,再次感受读文言文的特点;再让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最后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进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在理解意思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自学、同桌互学、小组学习等方式进行,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说具体,说清楚,要注意灵活多变,只要大致正确即可。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通用12篇)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理念: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教师应让学生在富有层次的读书活动中自己走进文本,以自己的心灵与文本展开有效对话;应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近的情境,拉近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使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个性化的阅读收获。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1、揭题板书,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有关图片和文字,补充介绍。
3、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写了些什么内容,就让我们一读为快吧!(设计意图:生活在江南的孩子,对桃花心木这种树知之甚少,师生共同搜集资料,把丰富、厚实的信息引进课堂,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2、交流(1)以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检查指导生字新词的朗读。
(2)交流问题,小结:一种树——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种树人,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
下面,就让我们捧起课本细细品味吧!(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走入课文,初观其貌,提纲挈领,与文本的初次对话为下面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品读课文,质疑解疑1、细读,准备介绍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种树人。
2、启发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桃花心木这种树,也结识了一位举止奇怪的种树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
张家界市永定区金海实验学校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张家界市永定区金海实验学校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打鱼当问——看病当问—做饭当问——《书戴嵩画牛》强调了艺术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强调了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请教。
五、课堂小结《书戴嵩画牛》93 个字,把画作之美,语言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既讲述了一个故事,又告诉我们一个的道理。
板书设计:曝笑杜处士《牛》牧童伯牙鼓琴伯牙鼓琴想法绝弦(知音)锺子期听领会死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一、选出正确读音(画√)。
少(shǎo shào)选汤汤(tāng shāng)乎若流水处(chǔ chù)士好(hǎo hào)书画所宝以百数(shǔ shù)曝(pào pù)书画斗(dòu dǒu)牛二.解释词语。
志:巍巍:少选:汤汤:处士:拊掌:谬:然之: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6分)(1)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反思与改进:张家界市永定区金海实验学校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风:严谨严格求实创新使用时间:年月日星期一、基础达标1.读拼音,写词语。
他说话风趣y ōu m ò ( ),但总给人留下一种不k ào p ǔ ( )的印象。
他常常x uàny ào()自己丰富的经历,但给人一种ch ún cu ì ( )卖弄的感觉。
2、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最精彩的节目终于亮相(xi ānɡ xiànɡ)了。
.(2)爷爷的喜好(h ào hǎo)是种花养草。
.(3)做事情要坚持不懈,不能一曝(p ù bào)十寒。
.(4)汤(t ānɡ shānɡ)汤乎若流水。
部编版语文六上第七单元教材解读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我是xxx小学的xxx,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下面我将从单元整体分析、单元学习目标、单元任务群设计、学习活动设计、作业设计及学习评价、教学建议六个方面来进行本单元的解读。
一、单元整体分析本单元围绕“艺术之美”这个主题选编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从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
《文言文二则》由两篇文言文组成:《伯牙鼓琴》表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朋友间的真挚情谊;《书戴嵩画牛》揭示了绘画要尊重事实的道理。
《月光曲》讲述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来自丰富的想象力,更来自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京剧趣谈》介绍了马鞭、亮相等戏剧知识,表达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
人文主题“艺术之美”:这是教材首次出现“艺术”这一人文主题, 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艺术,对艺术有初步的感知,能够借助语言文字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发现、感受艺术之美,并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艺术之美,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阅读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每个学段的侧重点都不同。
对于想象力的培养,低学段便已涉及,中、高学段也继续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如下表:放眼统编教材对于学生阅读想象能力的编排:中段年级引导学生聚焦想象小试牛刀,进入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阅读时能从所读内容想开去”,“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围绕“想象”这一支点,从三年级对童话作品的想象,过渡到四年级通过文字想象与之对应的现实生活画面,再到六年级穿梭于现实与抽象之间,对学生想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每个阶段的侧重点都不同。
本单元侧重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进入课文的情境,感受艺术的魅力,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优秀教案案例分享:六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的诗歌文化,认识《诗经》中的《关雎》和《国风》中的《蒹葭》和《国殇》三首唐诗。
2.了解古代文化的开花和影响。
3.熟悉韵律,掌握朗读诗歌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1.能够熟练掌握《关雎》中的韵律。
2.能够理解《蒹葭》和《国殇》的意思,并正确地朗读出来。
3.能够体会诗歌的韵律与意境,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谈论“诗仙”李白和杜甫的故事,介绍唐诗和中国古代的诗歌文化。
学生们听完后感兴趣,期待的内容。
2.自学环节学生们自学课文《关雎》、《蒹葭》和《国殇》。
我在这个过程中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指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和韵律结构。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自己掌握一首课文,通过小组讨论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3.合作探究我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任务,任务是将一首古诗通过朗读和演示的方式传递给全班同学。
每个小组都需要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读这首诗,并在朗诵和演示中表达出来。
这一环节可以增强学生们对于课文内容和韵律的理解和掌握,并锻炼学生们的朗诵和表达能力。
4.巩固输出在学生学习了三首唐诗之后,我带领学生们一起探究诗歌的韵律和意境,并结合课文和学生们的生活实际来探讨古代文化的影响和传承。
并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来阐释并表达自己对于诗歌的看法和理解。
5.评价反思通过让学生们互评和自评来评价自己和其他同学在这节课上的表现和收获,并每人谈论一下自己的收获和提高方向。
同时,我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并做了总结和改进,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具体操作1. 学生自学《关雎》、《蒹葭》和《国殇》的基本知识和韵律,掌握基本的表达技巧和方法。
同时,我给学生们提供了参考用的学习材料和各种学习工具,以便学生更好地展开学习。
2. 在合作探究环节中,学生们需要认真思考课文的意境和内容,并尝试通过各种方式将课文传达给同学。
我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自我能力。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本文借种树喻育人,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一起看看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欢送查阅!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生字词。
2、联系上下文,结合解释,掌握故事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体会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课文,掌握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题纲1、读准生字词。
2、了解孔子、孟子、列子的生平资料。
第一课时学习学奕一、初读课文,正确读写。
1、学生试读课文,标出难读或不会读的字,划出不会停顿的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并重点指导:①正确读写加点词语:学奕( ) 鸿鹄( ) 弓缴( ) 弗假设( )②正确停顿以下句子:思/援弓缴/而射之二、自由练读,读通读顺。
1、根据试读,师生一起归纳朗读文言文的要点:①读准字音;②停顿适当;③语速稍慢。
2、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
(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4、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解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
教师及时就文中比拟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假设,不如;为是其智弗假设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学生对照解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同桌互讲故事内容。
四、再读课文,体会道理。
1、两个人各是怎样学下棋的“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ppt语文园地12个成语, 都与艺术有关的。
请学生读一读, 体会一下意思, 背诵下来即可。
谢谢大家, 再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学校:XXXXX教师:XXX2022年7月一、单元双线结构“一首歌, 一幅画, 一件小工艺品.....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
”这突出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艺术之美”。
第七单元重点阅读要素习作要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 体会艺术之美写出自己拿手好戏感受、看法说出来《伯牙鼓琴》中的古琴《书戴嵩画牛》中的绘画《月光曲》中的音乐《京剧趣谈》中的戏曲口语交际《聊聊书法》中的书法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都与传统文化有密切的关联, 都体现了艺术之美二、单元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本单元主要包括:阅读教学(精读课、略读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下面我们分别看一下这几部分的具体内容。
(一)阅读教学第一篇精读课: 《文言文二则》关于文言文,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 三年级每学期1篇, 四至六年级每学期2篇: 《文言文二则》请学生朗读借助插图结合注释讨论探究等多种方式《月光曲》重点是学习第9自然段, 想象描绘的画面, 感受乐曲的美妙。
这是和本单元阅读要素紧密关联的, 借助语言文字, 通过想象画面, 感受艺术之美。
《京剧趣谈》通过“马鞭”和“亮相”两部分内容, 展示了京剧的奥秘之处, 体会京剧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 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口语交际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 是否有条理, 是否分点说明。
第一、请学生课前先搜集书法作品, 以及书法家的故事, 或者参加书法艺术作品展览的照片等。
第二、教师自己找一些书法作品, 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手段, 真实、生动地展示书法作品, 如此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书法的魅力。
习作写出作文《我的拿手好戏》训练的目标即习作要素是“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语文园地这个交流平台的教学, 老师们可以有三个处理办法: 第一是在开学初的时候就告诉学生要写读书笔记, 并指导写什么, 怎么写。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说课稿(部编版)一、说教材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以《开国大典》和《月光曲》的课堂笔记为例,围绕“如何做课堂笔记”展开讨论和交流,提示学生做课堂笔记的几个要点∶一是老师所讲的重要内容,二是有疑之处,需要进一步印证或思考的,三是听课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交流,让学生意识到养成做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词句段运用”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编排了一组与传统戏曲有关的词语,其中既有行业专门词语,也有成语和俗语,要求学生了解并交流它们的意思,并从中选一两个说句子;第二部分编排了一份写得不清楚的说明书,旁边呈现了一幅有一处制作错误的小台灯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对说明书写得不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改,培养把话说清楚,让人看明白的能力。
“日积月累”编排了一组与音乐、绘画、书法、文学等艺术相关的成语,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二、说教学目标1.学习、交流做课堂笔记的方法。
2.通过交流,懂得一些和戏曲有关的词语,了解戏曲。
3.学习运用合适的语言把要说明的事情讲清楚、讲准确。
4.理解并积累一些与艺术有关的成语。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运用准确的说明语言。
2.理解并积累与艺术有关的四字词语。
教学难点:运用合适的语言把要说明的事情写得清楚明白。
四、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已具备了一定的做笔记的能力,但是如何更有针对性、更高效、更系统地记录课堂笔记,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六年级的学生读懂简单的说明书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准确地表达,可以通过”图文对照”“等方法进行指导,并进行简单的练习。
五、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本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干学,勤干思考。
六、说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一、主要教学内容21《文言文二则》22《月光曲》23《京剧趣谈》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二、各课间的联系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艺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三、单元主体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言文,了解故事内容。
2.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4.从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的教育。
5.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特色。
7.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了解艺术带给人们的享受。
四、本单元重点: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伯牙鼓琴》。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文言文二则》中选入了两个故事:《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
两篇故事一说音乐艺术的高雅境界,一说名画作品也有瑕疵,都与艺术相关。
《月光曲》讲了贝多芬创作名曲的一个传说,让我们领略了大音乐家“音乐为大众服务”的高尚情怀。
《京剧趣谈》一文分“马鞭”和“亮相”两部分讲了京剧的艺术特色。
2.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每篇课文中都给我们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
《伯牙鼓琴》中俞伯牙的琴声让钟子期想到了高山流水,我们的耳边仿佛也想起了那优美的琴声;《月光曲》中贝多芬在月光下弹奏的第二首曲子让穷兄妹俩看到了异常美丽逼真的景象。
《京剧趣谈》中马鞭的运用和双方战斗时的突然静止与耍杂技场面带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
而这一切都是各种艺术形式带给大家的美感。
五、课时安排。
21《文言文二则》两课时22《月光曲》两课时23《京剧趣谈》一课时口语交际一课时语文园地两课时21、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说课标说教材第一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说课标说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说课标说教材一、说课标(一)学段目标识字、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书写有一定速度,力求美观,认字3000个左右,会写2500个。
阅读: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学习浏览以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习作: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口语交际: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综合性学习:策划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二)本单元目标1、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学生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人与动物之间浓浓的情意。
4、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潜心读书,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
3、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将人与动物之间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二、说教材(一)编排体例:本组选编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
《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和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
《跑进家来的松鼠》介绍一只可爱的松鼠来到“我”家后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表达了我们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最后一头战象》再现了战象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金色的脚印》则通过正太郎与狐狸一家之间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爱的力量,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二)编写特点本组课文的选编,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
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
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同时,领悟作者表达真情的方法。
编排本组课文,一是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三)教材的立体式整合:导语:揭示了本组专题和读写方法。
课例: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
口语交际与习作: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讲述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想象动物之间的故事,体会真情。
教材各部分围绕主题,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说建议:(一)教学建议: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老人与海鸥》是这一组教材的首篇课文,教学导入时可从单元的导语入手: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
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由此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在学习课文之前,按学案的要求,认真搜集、查阅有关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感人资料,锻炼自己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为理解课文、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在学习课文时,要在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边读边理解,把自己的感受、体会批注在课本上;抓住课文的细节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在口语交际和习作时练习使用这些方法,会使你的表达更生动、更感人。
如教学《老人与海鸥》初读课文时,着重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
可以先让学生谈自己的初步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
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下的思路:首先,学习第一部分,找一找文中老人爱海鸥的句子,细细地品读,深入地讨论、交流。
让学生在老人看似平常的举动和谈吐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一片真情。
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真切地体会老人对海鸥的情感。
在学生充分感受老人对海鸥的情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读、悟课文的第二部分,从海鸥的动作中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情义。
在引导学生交流体会的同时,要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
课文中有些句子,尤其是描写海鸥的句子写得非常生动传神,又十分感人。
教学时要将朗读和体会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写生动的。
在阅读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积累这些句子。
(二)评价建议:识字写字:能把要求会写的词语写正确,理解新词。
阅读:重在评价学生速读的能力,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人与动物之间浓浓的情意。
口语交际:能清楚明白地讲述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并能打动人。
习作:想象合理,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室,搜集、查阅有关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感人资料。
2、联系生活实际,搜集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
第二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说课标说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学科,语文教材是一扇打开学生语文素养的窗口,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下面,我将从三方面来解读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标和教材,即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一、说课标(一)学段目标识字、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书写有一定速度,力求美观,认字3000个左右,会写2500个。
阅读: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学习浏览以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习作: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口语交际: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综合性学习:策划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二)本单元目标1、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学生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人与动物之间浓浓的情意。
4、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潜心读书,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
3、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将人与动物之间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二、说教材1、单元导读、课例、口语交际、回顾拓展都紧紧围绕“人与动物”安排,各部分内容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听、说、读、写各种活动密切配合,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
本组选编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
2、单元导读中明确提出了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课例中两篇精读课文《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展示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两篇略读课文《跑进家来的松鼠》、《金色的脚印》则向我们介绍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口语交际则让学生将听过或看过的有关动物的故事或新闻讲给大家听。
习作则根据图片报道进行合理想象,然后写一个故事。
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对本组课文的重点进行小结:组织学生与之前学过的描写动物的文章从写法和内容两方面作比较。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诗,增加学生对古典诗的积累。
3、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横向整合导语:揭示了本组专题和读写方法。
内容上:本组教材以“人与动物”为专题精心设计,细节上:教材在细节处紧紧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展开,尤其表现在课后练习题中如21课和23课课后第3题,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交流中感受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情感。
学生在课后习题的提示下,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积累了语言,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形式上:《最后一头战象》课后安排了小练笔想象嘎羧驻立在江滩回首往事时内心有什么样的感受。
教材各部分围绕主题,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凸显主题。
纵向整合“人与动物”专题是从喜爱保护动物的角度提出来的,描写动物的文章在四年级的就已经接触过了丰子恺的《白鹅》老舍的《猫》《母鸡》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还有五年级所学的说明文《松鼠》虽然这些课文都是介绍动物的特点,而本单元的课文侧重与通过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直接的感人故事,但蕴含在这些课文中的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是共同的。
三、说建议:(一)教学建议: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老人与海鸥》是这一组教材的首篇课文,教学导入时可从单元的导语入手: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
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由此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在学习课文之前,按学案的要求,认真搜集、查阅有关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感人资料,锻炼自己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为理解课文、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在学习课文时,要在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边读边理解,把自己的感受、体会批注在课本上;抓住课文的细节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在口语交际和习作时练习使用这些方法,会使你的表达更生动、更感人。
如教学《老人与海鸥》初读课文时,着重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